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建议意见] 补齐:“中国上古神话(53)”

[复制链接]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12-6 03:37: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且说帝舜南巡之后,女英、登北氏及宵明、烛光等非常记念,所幸帝舜沿途发信,报告平安,略可放心。自从到了零陵,闻象死信之后,心绪不佳,信遂少写,后来竟不写信,以此大家又忧虑起来。一日,数首那边忽然有人来请女英等过去,说道有事要谈。数首是病久了,女英等以为是商酌医药之事。哪知不然,只听敤首说道:“我昨梦见二哥,不像个天子模样,坐着一座瑶车、玉敤,有霓旌羽盖拥护着,自天空降下来,向我说道已经不在人世间了,叫我和二嫂及侄女等说不要悲伤,人生在世,总有一日分散的。并且劝我,久在尘世,受病魔的缠绕,亦属无谓,不如同到天上去逍遥快乐吧。我问二哥现在天上做什么?他说道:‘上理紫微,下镇衡岳。’说完之后,又向我说道:“明日良辰,我来接你吧。’我还要问时,二哥已升空而去,我亦就醒了。照这个梦看来,二哥有点不妙呢!  不知道近日有信来吗?三哥之病亦不知怎样?那个宝露之味恐怕是无效的。我吃了许多,毫无好处,明日恐怕要不起了。”  女英等听了这番话非常焦灼,惦念帝舜,但是口中只有宽慰敤首,说道:“妖梦是不足为凭,只怕是你平日挂念极了,做的是心记梦。你放心吧,静心养养。”敤首听了,亦不言语。  哪知到了次日,敤首果然呜呼。呜呼的时候,空中仿佛有音乐之声,女英等更加着急起来,既痛悼敤首,益发忧虑帝舜。后来想想,只有遣人到南方去探听消息,但是往返总须数月,哪个能有如飞的捷足呢?  忽然想到大章、竖亥是有名能神行的,便饬人到蒲坂和伯禹商量,要他叫大章、竖亥二人。前去探望帝舜。哪知大章、竖亥两个刚刚被伯禹差遣出去,一个从东到西、一个从南到北去实地测验四方的步数去了。女英等没法,终日焦闷,宵明、烛光二女更是不住垂泪。深悔当日不硬要同去。如此愁苦的生活,足足过了三十多日。  忽然随从帝舜南巡的人有两个回到蒲坂,将帝舜升仙之事报告伯禹,并将几个遗嘱呈上。一时朝堂震惊,疑骇非常。伯禹的猜度,以为帝舜被有苗人所害,如从前三苗狐功毒帝尧的法子。这个飞升上仙是假造的。但是从这几个遗嘱看来,那笔迹的的确确是帝舜所写,丝毫不错。而且给伯禹的遗嘱上面写着“真泠”二字,就是遗命的意思,下面写着几句道: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  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照这意思看来,与帝舜平日之议论颇合。又看到另外的遗嘱,是训诲商均兄弟和处分家事的话,亦绝合帝的口气,决非他人之所能伪为。像煞升仙之事,的确是真的了。大家看了一会,觉得这事颇难措置,只得跑到鸣条来和女英等商议。  哪时女英等已知到这个消息了,大家都哭得死去活来。宵明、烛光二女口口声声要到南方去考察一番:“究竟父亲此刻在不在世界上了?如不在世界上,或是死去,或是升仙;如果死去,必有尸骸,尸骸在哪里?如果真个升仙而去,必有灵验,我们至诚祷告,必求父亲给我们一个实信,或者降凡一走,或者托梦相告,那么我们才可以放心,似此无凭无据的究竟人到何处去呢?我们不哭死,也要闷死了。”伯禹等到了鸣条之后,朝见女英,女英就将二女之意告诉一番。伯禹道:“二位帝女年纪太轻,恐有危险,还请慎重,或者由朝中派人去吧。”女英道:“这话极是,妾身亦如此想。”说罢,就去和宵明、烛光商量。  哪知二女去志甚坚,说道:“危险这一层女儿等早虑到,不过因为父亲年老远出,一去不归,虽则说是升仙去了,但究竟是不是真个升仙呢?这种消息,必须亲身到了那边,细细考察,才能明白,才能放心。朝廷中另派人去,无论如何,我们总不能消释这个疑虑。所以母亲请允许我们去吧。讲到危险,大不了如从前帝喾高辛氏的女儿一样,但是女儿等早有防备。”说着,两人就从袖底各抽出一柄利刃来,其锋如雪,说道:“如遇着危险的时候,女儿等就以此毕命,决不含忍受辱,请母亲放心。人生世上,无过一死,死了之后,万事全体。与其听见父亲在外生死不明,含糊苟且以生;还不如冒险而死的好,请母亲准女儿等去吧。”  女英听了,益发伤心,便再出来和伯禹等商议。伯禹道:“照这样情形看起来,只能让二位帝女去了。好在朝廷中百官亦正在商议派人到那边去探听实信,二位帝女同去亦使得,只要多派几个侍卫就是。不过仅仅二位帝女去呢?还是帝妃亦同去呢?仍请示下,以便某等预备。”女英道:“此层妾等尚未讨论过,容少停再相告。”说罢,又转入后宫,与登北氏商量。  宵明、烛光是登北氏亲生的女儿,登北氏哪里肯让她们万里独行?当然要和他们同去,庶几有个照顾。二则如果得到帝舜确耗,并不是升仙,而是其他意外的不测,二女至性激烈,难保不有身殉之事,到那时,亦可以有个劝慰,所以登北氏决定同去。  女英呢,本来亦要同去的。因年老多病,悲哀之后,身体更觉不支,大家劝阻,只好不去了。此外同去的,还有帝舜的四个少子,其余诸子除商均在他国中,已专人去通知外,尚有四子,留侍女英。  过了几日,一切行李备好,登北氏带了二女四子,随着所派遣的人径向南方而行。过了云梦大泽,有苗国君民竞并不为难,让他们一路过去。原来苗人已知道帝舜升仙之事,苗民迷信本是极深,现在眼见帝舜升仙,那种仰慕佩服已不消说!对于帝妃。帝女等当然十二分的崇拜,哪里还敢有其他之想?所以大家得安然前进。  一路湖湘水而上,过了零陵,到了帝舜升仙的山下。那些留下的帝舜从者早已望眼欲穿,日日在山下探望。忽然看见大批人来,料想是朝廷人到,慌忙上前迎接。帝妃等至此,忍不住双泪直流,便问那些从人道:“先帝在哪里升仙呢?”从人用手遥指道:“就在这山里。”于是引着众人,曲曲弯弯,径向山腹而行。遥见何侯的数间草屋已觉不远。那从人就指与帝妃等看道:“这数间草屋就是姓何的住宅,先帝上升,就在此屋之外。”帝妃等听了,个个向那草屋凝视,恨不得立刻即到。  后来相隔不过十几步路,那留下的从人尽数上前迎接。忽然之间,只见那间茅屋四边烟云骤起,仿佛那茅屋渐渐升高,转眼已在半空。但听得鸡鸣天上,犬吠云中。隔了一会,茅屋愈高愈小,渐至不见,再回看原处,只见茅屋全无,但余一片平地。帝舜从人支帐露宿的物件,却一切尚在,众人至此,都看呆了。帝女等至此,方才相信升仙之事是实。但转念一想,父亲虽是升仙,而做子女的从此不能依依膝下,并见面而无从,这种终天之恨如何消释?想到这里,不禁号陶大哭起来。左右的人劝道:“帝已升仙,哭亦无益。现在既到此间,不如再走过去看看吧!”帝女等听了有理,遂止住泪,再往前行。  到得茅屋旧基所在,只见百物全无,但有衣冠一堆遗弃在地上。衣冠之中,还裹着一个白玉琯,是西王母所赐,帝舜常带在身边的。这堆衣冠,据从人说就是升仙的这日所换。从人等不敢轻去动它,以致犹委在地上。这时帝女等睹物思人,登时又大哭起来。这番哭,却哭得凄惨极了,足足哭了一个时辰。  二位帝女泪尽继之以血,连鼻涕都是猩红的,有时挥在地上,有时挥在竹上,那挥在竹上的,竹的颜色就因之大变,后来别成一种,斑痕点点,大家就叫它湘妃竹,亦叫斑皮竹,就是这个出典,亦可见得是至诚能感物了。闲话不提。  且说众人将帝女等苦苦劝住,就商量归计。因为二位帝女之目的已达到了,但是二女仍旧不肯,说道:“从前历史上所载,黄帝乘龙上升之后,其臣左彻,取其衣冠,葬之桥山,而庙祖之,留一个纪念于后人。现在我父亲亦上升仙去,所留下的衣冠等物明明在此,我们也应该做一个坟,将衣冠等葬下,留个纪念,方才回去。”那伯禹所派遣来的人说道:“夏伯诸位本有这个议论,要想在鸣条山附近给先帝造一个坟呢。”  宵明一听,就不以为然,说道:“先帝升仙之地在此,纪念应留在此,为什么要留到鸣条去?”烛光道:“姊姊随他去吧,他们造他们的,我们造我们的,何必去管他。”登北氏听了,颇以为然,于是就叫从人在附近选择一块地造起坟来。虽是衣冠之葬,一切仍与真者无异,因为帝舜微时善制陶器,即位之后,各物以陶器为上,就是棺椁亦是用瓦制的。所以这次用的是瓦棺,衣冠之外,并西王母的白玉琯亦殉葬其中。帝妃和二女等就住宿在附近之地,监造坟工。  说也奇怪,那坟工开始之时,忽然有大群飞鸟从空而来,其状如雀,各各衔了沙土,来帮助作坟。顷刻之间,成为丘垅,众人都看诧异极了。而且还有奇怪的,那些鸟儿能吐五色之气,又能够变其形状,在树木是飞禽,一到地上就化为走兽。它们所衔来的沙,其色青,其形圆,粒粒都像珠子,积成丘垅,因此大家就给此地取一个名字叫珠丘。这种沙珠又轻又细,往往因大风一起,它即随风飘荡,飞散如尘,因此大家又叫它作珠尘。的确是个宝物,服食了可以不死,佩带了可使身轻。可惜当时没有人知道这种妙处,就是那种鸟儿,亦没有人能知道它的名字。  直待坟工完毕之后,众人星散,过了多时,才有一个人跑到坟上来凭吊。这人姓方,名回,是帝舜微时的老朋友。从前皇、英下嫁,是他做的媒人。帝舜贵了,他与灵甫、洛陶、续牙、伯阳、秦不虚、东不訾等避匿不见,到此刻八九十年,灵甫等六人已逐渐死尽了,只有他是服食云母粉之人,依然尚在。  听说帝舜升仙,在此地造坟,他就跑来凭吊一回。  可巧这时,那些蛮苗慕帝舜的德,仰帝舜的升仙,大家都到坟上来朝拜。看见那种鸟儿,都觉得诧异,议论纷纷不一。  方回就告诉他们道:“这鸟名叫凭霄雀,是一种神鸟。”那些蛮苗看见方回野服黄冠,不知道他是什么人,都似应非应,似信非信的,不甚去理他。方回亦不再言。后来看见风起尘飞,他深知道这是宝物,随即掏了许多,大嚼一饱,并且作了两句七言的赞,叫作:珠上圆洁轻且明,有道服者得长生。  赞罢之后,徜徉面去。那些人看他如此举动,嚼沙啗尘,疯疯癫癫,以为他是有神经病的人,亦不去理他。哪知方回后来竞成仙人了,可是仍旧游戏人间,不到天上去。直到夏后启的时候,他又出来做宦士。大家知道他是个神仙,有一日,诱他到一间空屋中闭他起来,又用泥四面封塞,没得给他向外走,要想要求他传授仙道。哪知转眼之间,方回已不知去向,那门上之泥中却留有一颗方回的印子,无论如何,弄它不开。所以当时人有两句话,叫作“方回一丸泥,门户不可开。”但是方回从此竟不知去向了。这是后话,不提。  且说帝妃、帝女等在那监造坟工之时,眼见凭霄雀这等灵异,益信帝舜升仙之事是不假。但是照古人制字的意思看起来,人在山上曰仙,那么虽则上升,或者仍旧在这山上,亦未可知,不过肉眼看不见吧。看到这座大山有九个峰头,峰峰相似,究竟在哪一个峰头呢?姊妹互相猜度,疑心不已。后人因此给此山取名叫九疑山。等到坟工造完,姊妹两个秉着虔诚,向坟前祝告一番,一定要请帝舜下凡相会,或者示以梦兆。祝毕之后,又要求登北氏许她们遍历九个峰头,寻访父亲踪迹,登北氏也答应了。  哪知历逾九个峰头,并无影响,夜间也无梦兆,二女不觉又悲哀欲绝。登北氏恐怕她们哭坏身体,只好自己止住悲伤,劝她们不要再痴心妄想了,赶快回去吧。二女无法,只得遥向九疑山及帝舜坟墓痛哭一场,就和众人起身。  一日,到得潇水与湘水相会之处,从人已预备船只,大家舍车登舟。二女上船之后,那思亲之念,仍不能已。  这时适值九月望后,秋高气爽,一轮明月荡漾中天,与水中的月影相辉映。二女晚餐之后,不能安寝,正在与登北氏闲谈,忽听得空中一片音乐之声。宵明疑心道:“不要是父亲下凡来与我们相会吗?”烛光道:“是呀!我们到船头上去望望吧。”说着,姊妹两个就起身携手,径向船头,登北氏和侍女等亦随后跟来。哪知二女到得船头,不知如何立足不稳,向水中双双跌了下去,只听得“扑通”一声,浪花四溅。登北氏大吃一惊,狂呼救命。那时夜色深了,船中人都已熟睡,听见登北氏狂叫,大家从梦中惊醒转来,问明原故,才纷纷各找器械,前来捞救。  正在扰壤之际,登北氏忽然看见二女自江中冉冉而出,装束与前大不相同,一齐向登北氏裣衽,说道:“女儿等本来是此水之神,偶然滴堕尘世,现在蒙父亲救度,已经复归原位了。  父亲现为天上上仙,上理紫微,下镇南岳,凡所经游,必有天乐导从。刚才所听见的音乐,就是父亲的钧天韶乐。父亲在天上甚安乐,女儿等此后或在天上,或在湘水中,亦必甚为安乐,请母亲万万勿念。女儿等不孝,中途睽离,不能侍奉母亲,尚请原谅!此刻父亲在上面等着呢,女儿等不能久留,今去矣!”说罢,再一裣衽,倏忽不见。  登北氏这时如梦如醉,耳有所闻,目有所见,但是口不能言,手不能动。直到二女上升之后,方才醒悟转来,不禁大哭道:“汝等都去了,叫我一人怎样!何妨就同了我同去呢!”  说着,就要向船外扑去。左右之人慌忙拦住,一齐劝道:“帝妃请勿着急,小人们一定用心的打捞,特恐时候过久,捞着之后,能不能救治,那就难说了。”登北氏道:“还要打捞她做什么?刚才两位帝女,不是已经上天去了吗?你们难道没有看见!”大家听了登北氏的话,莫名其妙,互相请问,都说没有这回事,反疑心登北氏悲惊过度,神经错乱了。登北氏知道又是神仙变幻的作用,也不再说,走到舱内,自去悲伤。  这里众人仍旧打捞,直到天明,绝无踪迹。有几个识水性的,没到水内去探察一转,亦一无所见,大家都诧异之极。登北氏方才将夜间帝女现形情事说了一遍,众人都说道:“原来和先帝一样的成仙去了,叫我们从哪里去寻视尸首呢。”于是各自休息一会,整棹归去。这一场往返,可算是专苦了登北氏一个,既然寻不见帝舜,又失去二女,那种愁苦,自不消说,然而亦无可如何。  后来伯禹即位之后,将帝舜的少子封他在此处,做一个诸侯。登北氏就随她少子来此就国,与她女儿成神之处相离不远,时常可以去流连凭吊。那荆州南部的人民景仰二女的孝行,又在湘水旁边给她立了一个庙,叫作黄陵庙,春秋祭扫。后来又给官明上一个尊号,叫作湘君;给烛光上一个尊号,叫作湘夫人。从前夏禹治水到洞庭之山,曾经遇见两个女神,常游于江、渊。沅、澧之间,交潇湘之渊,出入必以飘风暴雨,宵明、烛光是否就是她们转生,不得而知。  后来的人都以为湘君、湘夫人就是尧的女儿娥皇、女英,那竟是大错而特错了!莫说帝舜三十年,葬后育于渭,娥皇早经去世,就使不死,这个时候,年纪已在百岁以上。白发老妪,哭其夫婿,血泪斑竹,至以身殉,于人情上亦不大说得过去。  考湘君、湘夫人就是尧二女的这句话出于秦始皇的博士口中。  秦始皇渡洞庭湖,大风,舟几覆,便问群臣:“湘水之神是什么?”博士以为就是尧的二女、舜的二妃。后世之人根据他的话,都信以为真。岂不知秦始皇是烧《诗》、《书》,愚黔首的人,那种博士胸中所读之书有限,随口捏造,哪里可算数呢?  有人又疑心帝舜并非南巡而死,是死在鸣条的。所以《孟子》上说:“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他的原理,以为舜已传政于禹,不应再亲自南巡。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来亦不错,但是《札记》上有舜“勤众事而野死”的一句,果然卒于鸣条,那么并不是野死了。况且天子出行,统叫作巡守。  不必一定是正式朝会省方问俗之事才算巡守。那时禹虽摄政,一切大典固然应由禹恭代,帝舜不必躬亲。但是象的封国,实在有庳,帝舜是友爱之人,记念其弟,到有庳去探望,是情理中所有之事。史上尊重帝舜,所以仍旧说他是南巡耳。  现在海州虽有苍梧山,但是舜的坟墓,书所不载,可见不是那个苍梧山了。独有九疑苍梧,则历代多保护尊祀之。每到祭祀的时候,如果太守诚敬,往往听到空中有弦管之声。汉章帝时候,有一个零陵的文学者,姓奚,名景,又在那个地方得到白玉琯,考订起来,就是西王母给舜的,那么舜的坟墓在南方,更可知了。后来道州舜的祠下,凡遇正月初吉,山中的狙类千百成群,聚于祠旁,五日而后去。去后又有猿类千百成群,聚于祠旁,三日而后去。那地方的人给它取个名字,叫作狙猿朝庙。可见衡山地方,舜的灵爽千古特著,亦可作舜死南方、坟墓确在南方的证据了。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12-6 03:41: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且说伯禹自从帝妃、帝女往南访帝舜确耗之后,与群臣商议道:“先帝虽是升仙,然从此不可复见,与寻常身死无异,理应发丧成服。”大家都以为然。于是就择日治丧,为帝舜持服。又为帝舜在鸣条地方造了一个假坟,以留纪念。在这三年之中,虽则伯禹仍旧是照常摄政,但是追念帝舜,亦时时哭泣,形体为之枯槁,两目为之黧黑。  到得三年丧毕,和伯夷、伯益等商议道:“先帝虽有遗命,传位于我,但我受先帝大恩,如何敢夺义均之位呢?现在我且效法先帝故事,退避起来,且看诸侯和百姓的动作如何,再定去就吧。”伯夷听了,非常赞成。伯禹就将政治交给皋陶、伯夷诸人,自己即出亡而去。那时帝舜的次妃女英已离去鸣条,就养于商均了。  三年丧毕,听说伯禹出亡,就和商均说道:“伯禹失踪,就是学先帝让你母舅,的方法呢。他既然让你,你亦应该学你母舅避他一避。”商均笑道:“这个假戏文儿不愿做。做了之后,一定将来要倒眉的,何苦来?不要说先帝之志本来是禅位给他的,儿不可和他争;论到才德,他高到万倍,儿亦不能和他争;就使抹去才德,单讲势力,他摄政十七年之久,势力广布,今朝造城郭,明日责贡赋,处处有霸占天下的野心,诸侯和百姓哪一个不怕他?就使他现在避开了,他手下的人多着呢,诸侯就使要归附一我,亦不敢归附我!百姓就使念先帝之余德,要推戴我,亦决不敢推戴我!我到那时避了出去,有什么面目走回来呢?岂不是徒然给人家见笑。所以儿的意思,只当不得知,听他去吧!”  女英道:“这个不然。你和他竟争,当然是竞争他不过。  但是你不避他一避,他没有一个比较,就显不出他天与人归的情势。他的心理,恐怕终究不舒服,何苦来留这么一个痕迹呢?  况且以礼而论,他让你,你亦该让他,方才不错。且因此可以见你能够克承先帝之志,不能因为说不到让字,就不让的。”  商均听了,颇以为然,于是亦退处于阳山之南,阴河之北,以示避让。按下不提。  且说伯禹避到什么地方去呢?原来他出门的时候,不是一个人走的,带了他的儿子启同走。这时,启亦有七十多岁了。  他从小的时候,伯禹虽则治水服官,勤劳在外,没有亲自教诲他,但是涂山后女娇却深明大义,善于教子,真是千古第一个著名的贤母。因此将启教育得来人材出众,而且仁孝明慈。  伯禹眼看丹朱、商均都是不肖,独有自己的儿子能够如此,颇慰心怀。启长成之后,涂山后常告诉他生母诞育他的故迹,启听了悲不自胜,就常到轘辕山下去省视展拜那生母所化的石头,因此于那一带的人情风土非常之熟悉。他虽是个贵族公子,但是出门之后,总是布衣徒步,与平民一样,绝对看不出他是阀阅中人,亦可谓是恶衣食的夏禹之肖子了。  有一年,展拜母石之后,随便闲游,到那箕山、颍水凭吊巢父、许由的高踪。忽见路旁来了一个人,眉目疏朗,气宇英俊,亦是来游历的。那人见了启,亦仿佛钦慕的样子,着实将启盯了两眼。启便上前施礼,请教那人姓名。那人还礼,答道:“姓杜,名业。”说完,亦还问启的姓名。启但告诉他姓名,并不细说身家。于是两人互相起敬,就在许由冢前一块石上坐下闲谈起来。起初不过泛话,后来渐渐说到巢、许二人,启极口称赞他们的高尚,可以为千古模范。杜业听了,大不以为然,说道:“依某的意思,这种人表面看看,似乎可以佩服,实在是万不可以为训的。一个人生在世上,应该为天下群众出力,方才不虚度一生。如其没有才学,倒也罢了。巢、许二公能使知人则暂的帝尧,让他以位,那么有才有学,可想而知,为什么不肯出来担任政事呢?有了才学,而不遇到清明之世,或者没有荐举他的人,他不肯钻营奔竞,自媒自荐,因而老死空山,倒也罢了。帝尧是千古圣主,亲自识拔他们,不可谓不得其时,不可谓不得其主,何以如此之绝人逃世,甚而连听了几句话都要洗耳?假使人人都是如此,以为道德之高,试问天下之大,哪个来治理?虽有圣主,哪个来辅佐?岂不是糟了吗!所以我说,他们是不可为训的。”  启听了这番议论,颇觉有理。便故意驳他道:“那么照老兄的意思说起来,帝尧让他们天下,莫非他们竟应该直受不辞吗?”杜业道:“不是如此说。帝尧以天下相让,是谦恭的意思。是竭力推崇他们的意思,假使说叫他们做官,是自己以天子自居,而叫他们做臣仆,未免看得他们人格太低了。天下可以相让,就是自己情愿听他们的指挥号令,所谓举国而听命的意思,并非真个要将天下让他们呀。只要看帝尧后来排位于现在的天子,先使九男事之以观其外,又使二女嫁之以观其内,又使之‘慎徽五典,纳于百揆,宾于四门’,经过多少时间、用了多少方法考试他,确定之后,方才使之摄政而传以位。其难其慎如此,正见得帝尧是圣天子,以天下为公,必定要为天下得到一个妥惬允当之人,始能放心,岂有偶然相遇,而立刻就拿了天下相让的道理?巢、许二公果然有点见识,应该听得出帝尧的口气,知道帝尧的心思,君位万不敢当,臣下何妨一做呢?”  启听他这话更为有理,便再问道:“那么以老兄的才学,如果遇到明主,有人荐举,当然肯出来为国家效力,为民生造福的了?”杜业听到这话,不禁引起他的雄心,顿时眉飞色舞,慷慨激昂的说道:“实不相瞒、某有经世之志久矣。平日集了二三知友,研究治国平天下之道,自以为尚有把握,可以一试。  果然有明主起来,能用我们,我们一定可以致天下于治平,只是哪个能够荐举我们呢?”  启听了,又忙问道:“贵知友共有几人?现在何处?某可以一见吗?”杜业道:“某知友有三人:一个姓既,名将,擅长于武事。一个姓轻,名玉,擅长于理财。一个姓季,名宁,擅长于吏治。可惜此刻都散在各处,无从介绍,迟日有机会,再相见吧。”启道:“老兄几个知友或长于文治,或长于武功,或长于财政,都有专门之学,那么老兄想必是集大成了。”杜业忙道:“这个哪里敢当?某所研究的,是教育一端。某等四人曾经商量过,将来如能遇到圣主,一人得位,必须互相援引,共同辅佐。计算起来,国家大政不过文治、武备、教育、财政、礼乐、宾客、刑法诸大端而已。某等四人各研究一项,庶几将来同朝共事,可以各尽其所长。可惜还有几项,没有遇到专门人才,所以某等约定出外,到处访求。老兄如果有得遇到,还望介绍。”  启听了,非常佩服,便说道:“那么小弟归去,先请家君将诸位荐举如何?”杜业问道:“尊大人何人?现居中朝何职?”启便告诉了他。那杜业格外起敬,说道:“原来老兄就是夏伯的公子,小弟着实失敬了。某等志切用世,如承荐举,定当尽心竭力,使天下义安,不负盛意也。”说着,便将自己的住址说明,又谈了一会,方才分别。  启归到蒲坂,便将经过情形告诉了伯禹。伯禹道:“既然草野中有如此贤才,当然荐举,汝可先和他们去说明。”启答应了,便来访杜业,凑巧季宁、轻玉二人也同在一起,另外还有一个人,姓然,名湛,是轻玉去结识来的。此人善于词令,长于交际,亦是一个人才。当下启到了之后,先和众人泛泛谈了一会,颇觉得都是气谊相投,便将他父亲答应荐举他们的话说了一遍,并且邀他们同到蒲坂去。哪知季宁说道:“我们能够藉此出山,发展我们的抱负,固然很好。但是此刻还有点不便,请再稍迟几年吧!”启听了,觉得出于意外,便问为什么原故。大家都笑而不言,启颇觉失望,但是亦不好再问。自此以后,启与杜业请人常常通信,常常往来,非常之莫逆。  且说杜业、季宁这班人,都是讥嘲巢、许,抗志功名的人,为什么启要荐举他们,他们倒反推避起来呢?这其间有一种理由,原来那日杜业别了启之后,便去找到手宁、轻玉等,告诉他们有这么一回事。他们初听,都以为甚好,后来轻玉说道:“据我的意思,不如且慢。”大家问他为什么原故,轻王道:“现在天子退闲,夏伯摄政。照从前的往事以及夏伯的功绩看起来,这个天下当然是夏伯的,帝子义钧一定争他不过。但是夏伯摄政之后,统一天下的志向太大,手段太辣,恐怕到那时,四方诸侯未必一定的肯归附他。就使归附他,亦不过一时胁于大势,未见得能够持久。所以我想,我们彻底的为夏伯设法,为公子启帮忙,还是慢点去辅佐他好。且在下面为他们努力宣传,做一番下层工作,与他们较为有点利益。如若一径在他手下任职,到那时反有些拘束顾忌,且限于一隅,不能到处普遍了。”  大家听了,都以为然。这就是他们不肯立刻就受荐举的原因。后来这些人果然到处演讲伯禹的功绩如何伟大,德行如何之美茂,并且亦代启宣传,说启如何如何的才德。那杜业的才学口辩都是很好的。本来夏禹治水,拯济人民,人民早已心服,再加以杜业请人这样到处一说,那九州人民自然格外倾心,不但倾心于禹,并且连带的倾心于启,这种暗中运动,禹和启都是不知道的,后来杜业等又结交了一个施黯、一个伯封叔、一个扶登氏,都是非常之才,一代兴王卿相之选,差不多他们都已预备好了,专等帝舜一死,夏禹就好即真。但是这种运动都在民间,民间虽已传遍,而朝廷之上则殊无所知。  后来帝舜南巡,采访民间风俗,亦渐渐有点知道。但是帝舜以天下为心,禅让伯禹,出于至诚,亦绝不介意。到了苍梧的时候,偶然与其它侍从之人谈及,后来展转传讹,遂说道禹有篡窃之心,舜有疑禹之心,因而作九悲之歌,九疑之山名且因此而得,这种话之不可信,前人早已说过。帝舜既有让禹之决心,听说禹要篡位,何必疑?更何必悲?禹在那个时候,摄政已十七年之久,天下大权尽在掌握,即真不过早晚间之事,何必再有叛舜的痕迹!所以民间有这种传说,就是因为杜业等有这下层工作的原故。不过他们所以要做这个下层工作,并不是反对舜,是伯舜死了之后,天下人心不尽归禹,所以有这番举动。经在下彻底的说明,读者诸君想来总可以明白了。闲话不提。  且说伯禹那日带了儿子启出门,商量避让的地方,启主张到轘辕去,祭那块化石。伯禹很以为然,于是就很秘密的向轘辕而来。一日,住在一个逆旅之中,只听见隔着墙壁,有好许多人在那里谈天。一个说道:“现在伯禹弃掉了我们百姓,不知避到什么地方去了?我们以后推戴哪个做天子呢?”另一个说道:“先帝的世子商均,听说亦避开去了。现在找伯禹的人甚多,如同商均这种人,他虽说避开,恐怕没有哪个去找他呢。”又有一个说道:“先帝待我们百姓并非不好,不过那个商均听说大无人君之德,我们哪里敢推戴他?弄到将来,自讨苦吃吗?”又有一个说道:“现在我们总以赶快寻着伯禹为是,寻着了拥戴起来,那么大事就定了。”又有一个说道:“我从前听见杜先生说,伯禹如其避位,一定避到此地来的,叫我暗中留意。现在不知究竟来不来?”说到此句,声音忽然低了,听不清楚。伯禹忙和启说道:“我看在此地不妙,不如走吧。”启亦点首称是。  到了次日黎明,父子两个带了从人,立刻动身,到了阳城地方住下,亦不敢去看那块启母石。父子两个杜门不出。并告戒从人不许声张,只说是做贸易之人来此暂住的。哪知从人们到外边去听见的消息,百姓纷纷扰扰,无非是搜寻伯禹的事情。  有的昼歌,有的夜吟,有的竟登高而呼,都说道:“伯禹果真弃掉我们,我们何所仰戴呢?”照这样情形看来,大家竟是中了风魔一般。这几个从人就来告诉伯禹,伯禹慨然说道:“果然百姓一定推戴我,那以我亦只好直受了。”  过了两日,从人又来告诉伯禹道:“这几日外边甚为热闹,听说各州的人都有得赶到这里,不知道是什么原故。”伯禹听了,亦不言语。又过了两日,伯禹父子正在午餐,忽听得外边一阵喊声,震天动地,仿佛人有几万的样于。那从人仓黄跑进来说道:“外边人已挤满了,当头有十几个人,手中各执着一面小旗,旗上写着荆州代表、雍州代表、青州代表、豫州代表等等,硬说要见夏伯。小人们回复他,这里是做贸易的商人,偶然在此暂住,并没有什么夏伯。哪知这班人一定不答应,发起喊来了,请夏怕定夺。”  伯禹道:“那么请他们进来吧。”从人领命出去。须臾,即领了十八个手执小旗的人进来,其余的人都在外面,绝不闯入,仿佛极有训练,极有组织的样子。此次伯禹所住的房屋本不甚大,十八个代表进来竟无坐处,只得都在阶下站着。见了伯禹,行过礼之后,便有一个代表中之代表说道:“如今先帝上宾,四海无主,百姓惶惑,务恳夏伯即日遗都,早登大位,俾某等九州人民克享升平之福,不胜盼切之至。”说罢,一齐再拜稽首。伯禹亦答辞,说道:“先帝虽上宾,先帝的元子尚在,理应该元子嗣位,请诸位去请商均吧。”代表道:“商均虽是先帝家子,但素无才德,某等百姓未能信服。就是先帝在日,亦知道他的不肖,所以远徙他在商地,而请夏伯摄政。如其尊他做天子,不但非某等百姓之愿,且亦非先帝之志。还是请夏伯早登大位,以从民望,不要再推让了。”  怕禹还要谦让,忽然空中呼呼风响,其黑如墨,陡然见黑风之中,一条大动物长约数十丈,蜿蜒夭矫,直升上去,拿空而立。众人细看,原来是一条黑龙,转瞬之间,忽然不见,风亦停止,依旧是红日杲杲。大家都看得诧异,众代表又向伯禹说道:“这个就可见是夏伯龙兴之兆,龙者君德,黑色者是夏伯之色。夏伯治水,其色尚玄。如今上飞于天,正是天与人归的现象,何可再推辞呢?”伯禹不得已,就答应了。  众代表出来告诉大众,这时一阵欢呼之声,又是震天动地。  过了一会,伯禹出来,向大众致谢,大家簇拥上车,一齐向蒲坂而行。后人记载上有两句,形容当时百姓归附伯禹的情形,叫作“惊鸟扬天,骇鱼人渊”,亦可谓惟妙惟肖了。

点评

西来说(九) 、昆仑山是金字塔的猜想   罗灵杰说:“山”字造字,源于昆仑,古汉字由三个金字塔组成,很像埃及的吉萨大金字塔群。古说昆仑山均为三座,或是三层,寓意昆仑山“三生万物”,是地球衍生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 03:00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12-6 03:45: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且说伯禹在阳城地方,给百姓簇拥着回到蒲扳,就正式即天子之位。因先封夏,所以国号就叫作夏。于是从前的伯禹,以后就改称夏禹了。夏禹即天子位,礼毕之后,大会群臣,商量一代的制度。这时先朝耆旧之臣非死即老,所存者除皋陶、伯益父子外,还有夏禹心膂之臣伯夷、乐正夔及奚仲等数人。  那奚仲自帝尧时做工正之官,到得帝舜时,共工分官,他却不在内,仍旧在夏禹的司空部下,因此也做了夏禹心膂之臣。  到得此刻,夏禹就叫他做车正之官,独当一部。他善于制车,方圆曲直,都合于规矩钩绳。他有一个儿子,名叫吉光,亦善于造车。他们所造的车总是机轴相得,异常坚固。所以后世的人说,以木为车,始是他们父子。其实不然,不过他们父子造的独好吧。奚仲又改良驾马之法,后世之人又说驾马是奚仲发明的,其实亦不然。他们父子又创造一种用人力推挽的车子,名字叫作辇,夏朝一代,颇喜用之。因此奚仲父子,夏禹非常任用,又封奚仲于邳做个诸侯。后世遂有夏后氏尚匠之说,都是为奚仲父子的原故。闲话不提。  且说夏禹即位之后,所有臣子除出几个旧臣及心膂之臣外,还有一个昭明的儿子,名叫相土,颇有才干,夏禹亦任用了他。此外,就是他儿子启所荐举的杜业、轻玉、然湛、施黯、既将。季宁、扶登氏、登封叔这班人了,统统都用起来,真所谓“拔茅连茹”。一时朝廷之上,顿觉英才济济。  第一项要商量的,便是建都问题。决议下来,是在蒲坂东面的安邑地方。取其仍在冀州,而近于浊泽,民可以赖其利。  议定之后,便派扶登氏和季宁两个前去经营,一切宫室、宗庙、学校等等悉仿前朝的制度,而略略加以损益。大要总以简朴为主。  第二项要商量的是历法。大概古时一代之兴起,必定要改正朔,易服式,殊徽号,异器械,以变易天下之耳目,这个就叫作革命。但是服式、器械等又从历法而出,所以历法尤为重要。当下众人主张纷纷不一。昭明站起来说道:“自伏羲氏以来,正朔代代不同,伏差氏建寅,神农氏建子。黄帝亦建子,少吴建丑,颛顼、帝喾皆建寅,帝尧建丑,先帝建子。照这样看来,现在应该建子,大概建子之朝,以十一月为岁首,以半夜子时为朔,一交子时,就是第二日的日子了。建丑之朝,以十二月为岁首,以鸡鸣丑时为朔,一交丑时,就是第二日的日子了。建寅之朝,以十三月为岁首,以平旦寅时为朔,必须黎明寅时,才算是第二日的日子。这三种历法,都是极有理由的,但是比较起来,自然以建寅为最不错。为什么呢?自开天辟地,一直到世界复返于浑沌,大概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拿了十二支来分配,恰好每一支得一万余年。第一个一万余年是天开的时候,那时天空之中纯是一股大气,百物无有,所谓天开于子。  第二个一万余年,是地辟的时候,这时地上已渐渐有山有水,但是百种生物一概仍无有,所谓地辟于丑。第三个一万余年,是人生的时候,那时地面上已渐渐有生物,由下等动物而进为上等动物,而渐渐进化为人,所谓人生于寅。建子的朝代是取法于天,叫作天统。建丑的朝代是取则于地,叫作地统。建寅的朝代是以人事为重,所以叫作人统。但是历法这项东西是应该切于实用的。建子、建丑,虽则说是王者法天则地,名目极好听,而按到实际,尚未能尽合。为什么呢?第一项,建子、建丑,与四时的次序不合。春、夏、秋。冬一年的四季是如此的。假使建子,以十一月为岁首,那么刚刚在冬之中心。假使建丑,以十二月为岁首,那么刚刚在冬的末尾。一年四季的次序,应该叫冬、春、夏、秋,不应该叫春、夏、秋、冬了。但是就使改叫冬、春、夏、秋,亦不妥当。因为九十日的冬天,还不完全的,有一半或一大半尚在去年,应该叫作冬春夏秋冬才妥。但是决没有这个道理,所以不如建寅的妥善。第二项,一岁之首叫作正朔,必须有一番更新的气象和万事创始的精神,方才相合。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种工作,是农家必不可易的次序。冬天正是万事结束的时候,反拿来做岁首;春天正是万物萌动的时候,反不拿来做岁首,气象精神都失去了。这是不如建寅的第二理由。第三项,十一月、十二月、十三月,这三个月农工简单,虽则都可以叫作三微之月,而比较起来,十一月中正是收藏之时,民间不能无事。在十一月之前,尤其不能无事,农夫终岁勤动,岁尾年头,祈福饮蜡,应该给他们一种娱乐,但是亦要预备的。以十一月为岁首,则农功尚未完,岂有余闲可以娱乐?以十二月为岁首,虽有余闲,而十一月间农事刚了,预备亦嫌匆促,这是不如建寅的第三个理由。  而且建子必以夜半为朔,建丑必以鸡鸣为朔,将一夜之中分为前后两日,时候既属参差,计算又难准确,不如以平旦为朔的直捷了当,未知诸位以为何如?”  大家听了他这番议论,都非常赞成,历法建寅,以平旦为朔,这个议案就通过了。历法既然建寅,那么国旗所尚的颜色一定是黑,祭祀的牲口必用玄,戎事必乘骊,朝用宴服收冠而黑衣。国家教育之宗旨尚忠,都有连带关系,均已就此解决,而无庸再议。为什么原故呢?原来古人这种定制是取法于植物的。十一月之时,阳气始养,根株黄泉之下,万物皆赤。赤者,盛阳之气也。故以十一月为岁首而建子的朝代,其色必尚赤,其教必尚文。十二月之时,万物始牙而白,白者阴气,故以十二月为岁首者,其色必尚白,其教必尚质。十三月之时,万物始达孚甲而出,皆黑,人得加功。故以十三月为岁首者,其色必尚黑,其教必尚忠,就是这个原故。闲话不提。  且说建寅议案通过之后,夏禹正要另提议案,既将站起来说道:“历法建寅,可为万世标准,固然甚好。但是臣的意思,王者法天以昭示万民,这个原则是不可废的。唐、虞两朝的历法是法天则地,所以他纪年仍用‘载’字,以表明仍旧不废民事之意。现在历法建寅,既然注重民事,假使那纪年的字样仍旧叫‘载’,未免废弃法天的原则,而且亦太重复了。臣考天上的木星亦名岁星,越二十八宿,宣遍阴阳,恰恰十二月一次,是极准的。可否将“载’字改作‘岁’字,一载为一岁,那么天与人交重,两者不偏废,未知众意如何?”大家亦都赞成。  杜业立起来说道:“从前先帝注重历法,敬授人时,原是以农事为重的意思。但是臣的愚见还要进一层,不但使人民要知道务农的时日,还应该使万国诸侯都遵行现在所新定的国历。为什么原故呢?世界之上事事能画一,则庶政容易办理,倘使国自为政,那么其纠纷甚大。帝尧之时,洪水滔天,对于诸侯无暇顾及。先帝摄政之初,已虑到这层,所以创立五瑞之法,颁之于群后。又四时巡守,考察律度量衡使之相同。律度量衡,是民间日用必需的东西,历法也是民间日用必需的东西。  律度量衡要它相同,而历法倒反不同,你国是正月,我国中已是二月,他国中又是三月,会合拢来,岂不是参差紊乱之至吗?  况且历法至精至微,差以毫厘,谬以千里。现在政府承历代之后,测验推步的器具较备。而自帝尧以来,二羲二和分宅四方,孜孜考察。帝尧及先帝又天禀聪明,长于天文,时加指导,历算之精,遂为万国所不及。所以臣的意思,就中央政府之尊严而言,就万国统一之便利而言,就历法之精密无讹而言,皆有使万国遵行此新定国历之必要。未知众意如何?”大家听了,亦都以为然。  于是又商量如何推行此新国历之方法。轻玉主张:“每岁冬季十月或十二月,由司历之官将次岁的月日。大建或小建,弦、望、晦、朔在何日,有无闰月,应闰某月,二至二分各节气的时日分数,一切都推算明白,分为十二册,或十三册,每月一册,颁布于诸侯,使他们谨敬领受,藏之宗庙。每月之朔,用一只羊到庙中去祭告,请出一册来检用,这个方法,未知可行否?”季宁道:“方法呢,当然是如此。不过收藏请用,这种手续似乎可以不必限定。因为现在第一步是要他们遵行国历,换一句话,就是要他们奉行我们的正朔,听我们的号令。  假使手续太烦,或操之过激,使他们发生一种反感,或者竟不遵行,或者阳奉而阴违,那么又将奈何呢?”夏禹道:“是呀,立法之初,不妨宽大,现在只要希望他们遵行,至于收藏请用等且不必去管他吧。”这时司历之官,是从前二羲二和的子孙,官名就叫作羲和,此时亦列席会议,夏禹便吩咐他们去照办,并派伯封叔及昭明同去帮忙,这件议案才算结束,第三项议案是财政。财政问题,包括出入两种。而收入方法尤为重要,须加审慎。因为支出总以节俭为主,可省则省,可缓则缓,还有一个斟酌。至于收入,哪项应收,哪项不应收,哪项可多收,哪项不可多收,稍不审慎,一经定下之后,百姓就非常吃苦。但是如果一概少收,则一切政费从何取给?凡百事业从何建设?所以是最难的。  当下轻玉立起来说道:“现在九州已经恢复,一切贡赋办法已经确定。但是依臣的愚见,还须有一个根本办法,财政上才可以日有起色,绝无后患。贡、赋两项,贡是万国诸侯来贡的;赋是王畿之内,政府直接叫百姓缴纳的。诸侯之贡,只能作为赏赍诸侯之用,如朝觐之时,以甲国所贡赏乙国,乙国所贡赏丙国之类。或者作为政府特别之用,如荆州所贡世茅,以供祭祀缩酒之类。此种收入,只可作为临时费,不能作为经常费。经常费的收入,还是以田赋为大宗,但是如何收法?年有丰歉,地有肥硗,多寡轻重,煞是问题。臣愚以为百姓现在所种之田、所住之地。所取材的山林、所取鱼的川泽,本来都不是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都是天生的。既然如此,他们哪里可以私占?应该统统都收归国有,不许人民私有。凡人民要住屋、要种田、要取木材、要食鱼鳖,统统来问政府要,由政府颁给他,每年收他多少赋。那么每年有多少收人,按册而稽,可以确有把握,即可以量人为出了。”  说到此,季宁立起来驳他道:“土田山川,都是天之所生,以供给万民的。现在统统都算国有,不准人民私有,这个道理恐怕说不过去。还有一层,现在人民所有的田,虽说本来不是他自己制造的,但大半是他们披荆斩棘、辛苦艰难而得来。或者祖宗相传,已历数世,一旦收归国有,岂不是近于豪夺吗?”轻玉道:“我看不然。土地等系天之所生,国家亦是天之所立。君天下者曰天子,明明是受天命而来治理的。先帝虞舜有两句诗,叫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照这个意思说起来,岂但土地尽是国有,连他们人民的身体还是国家所有呢!况且土地国有,土地私有,两者的利害大相悬殊。天之生人,五官四肢虽是相同,而智愚强弱万有不齐。  愚者不敌智者,强者不敌弱者,这是一定之理。土地假使私有,则民间即可以买卖,那么智而强的人势必设法以吸收愚而弱者之土田,数百年之后,可以发生贫富两个阶级。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种不平的现象,最足以引起社会之不安宁,国家求其太平,难矣!若土地国有,由国家支配,每人耕田只有若干亩,每家住宅只有若干亩,智而强者,不能独多;愚而弱者。不至独少,那么一切不平等之现象就可免了。古圣人所谓治国平天下,就是这种平法;古圣人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就是均法。除出这法之外,再要想求平均之法,恐怕没有呢。至于现在他们所有的土田,亦不必一定去夺他,只要依政府所定之办法加以限制,或给以追认而已。譬如政府所规定的办法,每人是田一百亩,住宅五亩。他们如果不到此数,政府当然补足他,他们不但毫无损失,而且还有进益;如果他们所有不止此数,那么可以定一种土地收买法,由政府给他多少货币,以作代价,岂非不是豪夺吗!还有一法,并不必收买,将他所余之田暂时存记,等他子孙众多的时候平均摊给,岂不是更便利吗!”季宁道:“这个道理虽不错,但是人的心理总是自私自利的。种自己的田,肯尽心尽力?假使不是自己的,是国家的,今朝分给我,明朝说不定分给别人,那么何苦尽心尽力,岂不是于收获有关系吗?”轻玉道:“不是如此。土地虽属国有,但是耕种和居住不妨世袭。譬如父死了,可以转给其子;子已有田,可以转给其孙,或转给其次子。不是忽而给这人,忽而给那人的。况且政府并无规定不许世袭的明文,并未限定耕种的日期。他先怠情起来,那么他是惰农。政府对于惰农应该有罚。于他自己一无所利,何苦来呢?只有年老而独,无可承袭之人,政府才收回,另给他人,何至因此而惰呢?”  季宁道:“世界人口总是愈生愈多,一人必给他许多田地,恐怕将来人多地少,不敷分配,那么怎样?”轻玉笑道:“足下之计虑可谓深远矣。但是照现在状况看起来,人满为患,恐怕至少要在几千年之后。几千年之后如何情形,自有聪明圣哲的人会得设法变通补救,此刻何必鳃鳃过虑呢?”季宁道:“照足下这个方法,恐怕仍旧不能平均。因为一家之中人口有多寡,体力有强弱,年寿有长短。每人土田平均,那么人口多的,寿命长的,祖孙父子兄弟所受的田亩必多,和那单夫独妻寡弟少男的比较,进益总要增多,久而久之,岂不是仍有贫富等级吗?”轻玉道:“这个亦有章程规定,要等到他壮而有室了,才给以相当之田。过了六十岁,他的田即须收归。这样一来,相差自不会远了。”施黯道:“田地国有,有这许多理,不错了。  名山、大川、林木、薮泽都要收归国有,有什么意思呢?”  轻玉道:“大概百姓有知识的少,无知识的多。有远虑的少,只图目前的多。山林、该泽等等如果任百姓自由去斩伐捕捉,将来势必至于有山皆童,无泽不竭,这是一定的趋势。收归国有之后,山林、薮泽等每处设起官来,专理其事,何时准百姓去伐木,取薪;哪几种可取,哪几种不可取,取了之后,如何的设法补种,件件都有规则,那么材术才无匮乏之虞。鱼鳖等亦然;何时可捕,何时可猎,都有定时。网罟有禁,围猎有禁,都有规定,那么鱼鳖禽兽等肉才不可胜食了。总之一国譬如一家,政府譬如一家之主,对于财产等应该有种种的统计,对于子孙家人等的生活应该有切实的指导,万不可一切听他们去乱干,只知道高坐室中,责他们的孝养侍奉,就算是个家主了。鄙见如此,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听了,无不佩服。土地国有这个议案总算成立。但是土地收归之后,百姓每人应该给他多少田?每家住宅应该给他多少地?这个问题,又要讲座了。大家商议结果,授田以一个人力耕所能来得及为标准,定为五十亩。住宅以一家八口能容得下为标准,定为五亩。一家八口,就是自身夫妇两个,上有二老,下有子女四人,以此最多数为计算。但是住宅在城里,于耕种不便:在城外,那么城中太空,且不免种种不便。后来又商议,将五亩划开来,半在城中,半在城外,听他们居处从便,亦可谓计虑周到了。  最后乃议到赋税之法。究竟五十亩田,每年取他们多少税呢?施黯以为不妨从多,他说:“国家建设进行之事甚多,虽则多收他们几个,但是仍旧用在他们身上。人君不拿来滥用,官吏不拿来中饱,就对得住百姓,百姓决不会怨的。”季宁道:“这个万万不可。建设事业,须循序渐进,不能于一朝之间百事俱举,那么只要平日节省一点,已足敷用。况且现在土地已归国有,一切建设材料大半已不必购备,只须工食就够了。但是人民对于国家的建设,都是自身切己的问题,就使每岁农事完毕之后,叫他们来做几日工,薄给他们一点工食,想来他们亦甚情愿,这是从事实上论来不必重赋的一个原因。二层,天之生财,只有此数。不在政府,即在百姓。而在百姓,胜于在政府。古人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这句很不错的。所以最好的方法,莫如藏富于民。民富就是国富,民贫当然国贫。譬如养牛求乳,养鸡求卵,牛、鸡肥,则乳卵自多;牛、鸡瘦,则乳卵必少。这是从理论上说来,不应重赋的一个原因。第三层,古人说:‘君子作法于谅,其弊犹贪;作法于贪,弊将若之何?’这句话亦是很不错的。现在圣君在上,我们这班人在这里办事,重赋收入,原是能够涓滴归公,实在用于建设。但是后世为君者能否尽圣?为臣者能否尽贤?万一有不肖之人,假借建设之名,肆行搜括,藉口于我们,我们岂不是作俑之罪魁吗?这是从流弊一上说来不可重赋的一个原因。”  夏禹听了,便说道:“不错不错。应该轻,应该轻!依朕看来十分之中取他一分,何如?”杜业道:“十分取一,原是好的。但是依臣看来,还应该加以变通,因为年岁是有丰歉的,国家的政费是有预算的。年岁丰时,照预算十分取一,不生问题。假使年岁歉时,照预算十分取一,他们要苦了,政费又发生影响了,这是应该预计到的。所以臣的意思,收取总以十分之一为原则,而临时不妨有变通。丰年或收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一点五;歉岁或只收二十之一,或竟全蠲,此法不知可行否?”  大家商议一回,觉得此法亦未尽善。因为丰歉是无定的。  年年多收,固然无问题。假使年歉少收,或不收,则政费预算不免动遥而且调查估算,麻烦异常,一或不慎,浮收滥免,流弊丛生,亦不可不防。展转讨论,后来决定一个办法,叫作校数岁之中以为常。譬如十年之中,每年收获多少,将它加起来,以十除之,就是每年平均所收积之数。在这个数目之中,十取其一,作为定额,不论丰歉,年年如此。这个法则,叫作贡法。因为十年之中,丰年也有,歉岁也有,平均计算,丰歉都顾到了。夏朝一朝都是用此法,以为尽善尽美了。但是此法,实在不善,后来有一个名叫龙子的批评它道:“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因而不足,则必取盈焉。  为民父母,使民盼盼然,又称贷而益之,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个批评,可谓确当。但是当时立法之意,原想百姓丰年多储藏些,留为歉岁之补偿。然而百姓虑浅,哪里肯如此?一到凶年,要照额收他,就不免怨恨。这亦可见立法之难了。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12-6 03:48: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且说夏禹即位,将历法贡法两项大政议妥之后,就饬有司详订章程,预备颁布。过了两月,扶登氏等回来报告,说安邑新都已建筑好了。于是夏禹择日,率领群臣迁到新都,那边宗庙、宫室、学校等已式式俱全,正所谓又是一番新气象了。  迁都之后,第一项政令就是优待前朝之后。改封帝尧之子丹朱于唐。又改封帝舜之子商均于虞。商均徒封之前,其母女英早经死去。所以陕西商县旧有女英冢,唐时曾为盗发,得大珠、锡金、宝器、玉皿等甚多,现在还在与否,不得而知了。  这是后话不提。  且说夏禹改封朱、均之后,第二项政令是视学养老。大致和帝舜相似,而略改其名称与仪式。国学定名叫学,太学叫东序,在国中;小学叫西序,在西郊。乡学定名叫校。帝舜上庠、下庠的意思是养,而夏禹改作序,就是习射的意思。古语说:“尧舜贵德,夏后氏尚功。”即此一端,已可概见了。养老之札,国老在东序,庶老在西序,用飨礼不用宴札,亦与帝尧不同。  第三项政令是以五声听治。用钟、鼓、磐、铎、鞀五项乐器,放在庭中。每种乐器的簨簨上各刻着一行字,钟上面刻的是“喻寡人以义者鼓此”,鼓上面刻的是“导寡人以道者挝此”,锋上面刻的是“告寡人以事者振此”,磐上面刻的是“喻寡人以忧者击此”,鞀上面刻的是“有狱讼须寡人亲自裁判者挥此”。夏禹又尝说道:“吾不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而恐其留于吾门也。”后世君主或非君主,对于百姓言论,往往竭力的箝制,务为摧残,百姓有苦衷,要想上达,难如登天,斯真可叹了!闲话不提。  且说夏禹即位之后,政治一新,天下熙熙,那样瑞天休亦纷而至。瑞草生于郊,醴泉出于山,这种还是普通之事。后来民间喧传有一只神鹿在河水之上跑来跑去,这个已是前代所未见之物了。一日,有许多百姓牵着一匹异马跑到阙下来献,说道:“小人等前日在山里砍柴,遇到这匹马,看它非常神骏,小人等无所用之,特来贡献。”夏禹看得那马的确有点奇异,吩咐暂且留下。那些百姓都赏以币帛而去。  又一日,忽然喧传郊外来了一只会说人话的异兽,登时轰动全城,扶老携幼,纷纷向城外去看。夏禹知道了,亦率领群臣前去考察。只见那兽形状如马,夏禹便问它道:“汝能人言吗?”那异兽果然回答道:“能。”夏禹又问道:“你从何处来?”那异兽道:“我向来游行无定,隐现不时。但看何处地方有仁孝于国的君主在位,我就跑到何处。现在我看到此地祥云千叠,瑞气千重,充满了神州赤县,料到必有仁孝之主,所以我跑来了。”夏禹又问道:“汝有名字吗?”那异兽道:“我是后土之兽,名叫趹蹄。”夏禹道:“从前轩辕氏时代有一种神兽,名叫白泽,能说人话,并能够知道万物之情,鬼神之情,汝能够吗?”那趹蹄道:“我不能够,我只能对于现在的物件知道认识。”  夏禹听了,便叫从人将前日百姓献来的那匹神马牵来,问他道:“这是什么马?”那趹蹄道:“它名叫飞莬,生长在方泽地方,每日能行三万里,亦是一个神兽。如遇到王者,能够勤劳国事,救民之害的地方,它才跑来,寻常轻易亦不出现的。”夏禹道:“既然如此,这飞莬亦不必养在宫庭,留在此与汝作伴,听汝等到处遨游,自由自在吧。”趹蹄道:“这个很好。”那飞莬亦似能解人言,赶忙跑到趹蹄身边,两个相偎相依,非常亲热。过了片时,两个神兽一齐跑向山林之中而去。自此之后,或在山林,或游郊薮,出没无时,大家看惯了,亦不以为意。  且说夏禹看了跌蹄之后,回到朝中,群臣皆再拜稽首称贺,说道:“我王盛德,感受天祥,臣等不胜钦仰之至。”于是有主张作乐的,有主张举行封禅之礼的,纷纷不一。夏禹因为新近即位,谦让未遑。杜业道:“王者功成作乐,封禅告天,原不是即位之初所可做之事,但是我王与众人不同,八载勤劳,洪水奠定,大功早已告成了。如今天休既集,正宜及时举行,何必谦让呢。”大家听了,同声附和。夏禹不得已,乃答应先行作乐,封禅之礼且留以有待。  这时乐正夔已病故,精于音乐之人一时难眩只有老臣皋陶,历参唐、虞两代乐制,是有研究的。于是这个作乐之事就叫皋陶去做。皋陶以老病辞。夏禹道:“扶登氏于音乐尚有研究,可叫扶登氏襄助,一切汝总其成吧。”皋陶不得已,与扶登氏受命而去。一日,夏禹视朝,杜业又提议道:“臣闻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如今乐制已在筹备中,礼制亦宜规定。  从前先帝时只有祀天神、祭地木、享人鬼三礼。但是要而言之,三礼实只有一礼,不过祭祀而已。臣以为人事日繁,文明日启。  礼节亦日多,决非仅祭扫一端所能包括。如同婚嫁丧葬等等,假使没有一种适宜之礼,做一个限度,势必流弊无穷,于风俗民心大有关系。”  夏禹听了,。极以为然,说道:“朕的意思,治国之道,以孝为先。父母生前,必须孝养,不必说了。父母死后,亦应本事死如事生之意,祭祀必尽其丰,以尽人子拳拳之心。不过丧葬之礼不妨从俭。因为葬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不得见也;既欲人之不得见,那么还要奢侈他做什么?况且古人有言:死欲速朽。死了既然欲速朽,更要奢侈他做什么?天生财物,以供生人之用,人既死了,何需财物?拿了生人所用之财物纳之墓中,置之无用之地,未免暴殄天物了。况且世界治乱难定,人心险诈难防,墓中既藏多数有用之物品,万一到了世界大乱之时,难保不启人之觊觎,招人之发掘,那么岂不是爱父母而倒反害父母,使已死遗骸犹受暴露之惨吗?还有一层,世界土地只有如此之大,而人则生生无穷。人人死了,墓地以奢侈之故,竭力扩张,数千年之后,势必至无处不是墓地,而人之住宅田地将愈弄愈窄,无处容身了。坟墓不遭发掘,恐怕是不可能之事。古人所谓死欲速朽,一则可免暴露之惨,二则不愿以已死的残骸占人间有用之地。但是不得已而被人发掘,犹可归之于数,假使以硷葬奢侈,启人盗心而遭发掘,于心上能忍受吗?汝等议到葬礼,务须体朕此意,以薄为原则,未知汝等以为何如?”施黯道:“我王之言极是。昔帝尧之葬,不过桐棺三寸,衣裳三袭。先帝之葬,不过瓦棺。天子尚且如此,何况以下之人呢!”  又过了几日,夏禹视朝,湛然呈上所拟定的一切告民条教。  内中有二条是山林薮泽收归国有后,对于百姓伐木取鱼的限制。一条是春天斧斤不许人山,一条是夏天网罟不许人渊。又有一条是赋税十分取一之外,又用百姓的气力,以补赋税之不足,叫作“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夏禹看到这条,便说道:“既然取了他们十分之一的赋税,又要用他们的力气,未免太暴了。”然湛道:“臣之意思,以为土田人民都是国家所有的。  土田分给他们,叫他们种,但不是白种的,所以要收他们的租。  住宅分给他们,叫他们住,但不是白住的,使他们艺麻、织布、种桑、养蚕,所以要收他们的布帛。人民亦是国家所有的,那么对于国家应该报效,尽点义务,所以要用他们的力气。还有一层,人民的心理,要使他们知道急公去私,地方才能够治。  道路、桥梁虽说是国家之事,实则就是人民的公事。假使道路崎岖而不修,桥梁破坏而不整,这种人民的心理已不可问了。  但是人民知有自己而不顾公益的多,所以必须政府加以督促,规定时间,订为法令使他们做,才可以养成他们的公益心。”  夏禹听了,点头称是。又看下去,只见对于百姓的农工亦有按时诰诫之语,叫作“收而场功,待乃畚桐。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其于司里,速畦塍之就,而执男女之功。”夏禹看了,极口称赞,说道:“小民知识短浅,不时加以指导,未有不日即偷情者,编成短句,使他们熟读,亦是一法。”须臾,看完全文,便吩咐照行。  刚要退朝,只见伯夷拿了他所拟定的礼制呈上来。夏禹接来一看,只见上面开着:第一条,是天子的祭礼。春中所用的祭器新制不少,具有图说,绘到旁边。一项是簠,一项是簋,一项是嶡俎,一项是鸡彝,一项是龙勺,都是前代所无的。夏禹看了,非常欢喜,说道:“致孝鬼神之物,朕不厌其华。这几种祭器,可谓华美了。但是朕意还要施以雕刻,方为尽美,现在仅用墨染其表,朱画其里,似乎还有点欠缺。”  这时群臣列席者知道夏禹平日极俭的,现在忽然有这个表示,都非常诧异。皋陶首先谏道:“这个未免太侈靡了。从前先帝仅仅将祭器加漆,非但为美观计,亦为经久起见。但是群臣谏阻的已经甚多,现在于加漆之外,还要加之以雕刻,恐怕不可以示后世呢!”皋陶说完,一时大小臣工起而谏止的足有十余人。  施黯独说道,:“这有什么要紧呢?大概自奉与奉先是两项事情。自奉宜薄,而奉先则不妨过厚。即如帝尧和先帝,都可谓盛德之君。论到帝尧,堂高三尺,士阶三等,茅茨不剪,住的是白屋,穿的是大布鹿裘,吃的是粝饭、菜粥、藜霍之羹。  用的是土簋、土瓮,乘的是素车、朴马,可谓俭之至矣!但是他祭祀之服却用冰蚕之丝做成,华贵美丽,稀世所无,岂不是奉先不妨过厚吗?论到先帝,甑盆无华,饭乎土簋,啜乎土型,亦可谓俭之至了!但是他穿的祭服,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宗彝、藻、火、粉、米、黼、腙、絺、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亦是华美无伦,岂不是奉先不妨过厚吗?现在我王平日宫室极卑,衣服极恶,饮食极菲,俭德与二帝相晖映。为奉先起见,所用之祭器奢侈些,正见我王之孝敬,有什么妨害呢?”大家给他这番话一说,倒也无可批驳,那提议竟就此通过。  夏禹又提议道:“先帝在位,封弟象于有庳,而对于瞽叟未有尊号,以致民间有卑父之谤,朕甚惜之。朕先考崇伯治水九载,劳苦备尝,不幸失败,赍志九原。朕每一念及,摧折肝肠。今朕上承皇天脊佑,并荷二帝盛德之感,又获诸臣僚翊助,得将此洪水平治。但是回念皆缵修先考之绩,即治水方略,亦大半禀承先考平日之训诲。朕成功而先考失败,皆时、运、命三者为之耳。今朕忝膺大宝,而先考犹负屈未伸,朕清夜以思,真不可为子!不可为人!现在对于先考宜如何尊崇之处,汝等其细议之,加入天子祭礼之中。但如果于理未合,即行作罢,朕不敢以私恩而废公议也。”  皋陶道:“老臣思之,窃以为不可。先崇伯是曾奉先帝尧。  先帝舜之命诛殛之人。假使先崇伯果然无罪,则二帝之诛殛为失刑;假使不免于罪,则今日之尊崇即不合。况且尊崇之法,不过爵位、名号而已。爵位、名号,是天下之公器,不是可以滥给人的。人子对于父母但能尽其孝养之诚,决不能加父母以名爵。如果加父母以名爵,则是人子尊而父母卑,名为尊父母,实则反轻父母了。先帝不尊瞽叟,不但是天下为公之心,亦是不敢轻父母之意,所以老臣以为不可。”  皋陶说时,那张削瓜之面上颇露出一种肃杀之气,大家望而生畏。夏禹忙道:“朕原说于理不可,即行作罢。现在既然士师以为不可,毋庸议吧。”  轻玉站起来说道:“臣意不是如此。臣闻圣人之训,母以子贵。母既可以子而贵,当然父亦可以因子而贵了。除非圣人之言不足为训,否则父以子贵即不成问题。况且平心论之,子贵为天子,享天下之尊崇,而其父母犹是平民,反之良心,未免有点不安。先帝之不尊瞽叟,是否无暇议到此处,或者是瞽叟的不愿意,或者别有苦衷,不得而知。然而先帝所作的,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上之滨,莫非王臣’这四句诗,小臣无状,诽谤先帝:窃以为总是错的!试问瞽叟在不在率土之滨?是不是王臣?如是王臣,则诗句错了,这个恐怕不能为先帝讳的呢!当时东方的野人曾有一种谣言,说道:“先帝在位的时候,每日视朝,瞽叟总是随着臣工一体觐见。’皋陶君当日身列朝班,想必知道这种谣言之不可信。但是何以有此谣言?就是为不尊瞽叟之故。现在我王想追尊先崇伯,固然是不匮之孝恩,亦为要避免这种无谓之谰言。为人子者,固不可以封其父母,然而臣民推尊,总无不可。古人说:‘爱其人者,爱其屋上之乌’,乌尚应推爱,而况及于天子之父呢!天子有功德于万民,万民因感戴天子,并感戴天子之父,尊以天子之名爵,是真所谓大公,岂是私情呢?如说先崇伯以罪为先帝所诛,无论当日所犯是公罪,非私罪,就使是私罪,而既已有人干蛊,有人盖愆,多做善事来赎罪,那么其罪早已消灭,与先帝的失刑不失刑更无关系。假使有罪者总是有罪,虽有圣子干蛊盖愆,亦属无益!那么何以劝善?何以对得住孝子呢?”  夏禹听到此处,伤心之极,忍不住纷纷泪下。皋陶听了,明知轻玉是一片强词,然而看见夏禹如此情形,亦不忍再说。  其余群臣亦不敢再说。只有杜业站起来说道:“现在此事不必由我王主张,由某等臣下连合万民,共同追尊就是了。”夏禹忙道:“这个不可。这个不可。”既将道:“自古有君行意臣行制之说,现在就由臣等议定手续,加入祀礼之中,请我王勿再干涉吧。”夏禹听了,亦不再说。  于是再将伯夷所拟的礼制看下去,看到丧礼中有两条:“死于陵者葬于陵,死于泽者葬于泽,桐棺三寸,制丧三日,无得而逾。”国哀立起说道:“从前洪水方盛,这种制度是权宜之计,不得已而为之。现在天下治平,再说短丧薄葬,恐于人心过不去吧!况且至亲骨肉,最怕分离,人情所同,生死一理,应当归葬祖墓,使之魂魄相依。俗语说:‘狐死正丘首,仁也,不忘其本也。’今规定死于何处,即葬于何处,岂非使人忘本而不能尽孝吗?”  季宁道:“不然。孝的原则,生前是奉养,死后是祭祀,与坟墓无关。披发祭于野,是夷狄之俗,不可为训。从前神农氏葬茶陵,黄帝葬桥山,都是死在何处即葬在何处,并无葬必依祖墓之说。千山万水,一定要搬柩回去,既然伤财,而且使死者之遗骸亦濒于危殆而不安。孝之本原,似乎不在此!况且现在丧礼宗旨以俭为主,如要搬柩回去,势必用坚美的材木,桐棺三寸,万万不可!那么丧礼的根本一齐推翻了,如何使得呢?古人说得好:“形魄复归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可见得父母的形骸虽葬在他处,而父母魂气仍可依着人子而行,何嫌于不能尽孝呢?至于制丧三日,并非短丧,乃是在父母初死,三日之中,诸事不作,专办大事,以尽慎终之礼。  三日之后,农者仍农,工者仍工,商者仍商,不以父母死而废其所应做之事。有种制度,父母死了,限定几日不出门,几年不作事,甚且在父母墓前结庐居住,自以为孝,实则讲不过去。  圣人制礼,须使其彻上彻下,无人不可行,方为允当。几日不出门,几年不作事,庐墓而居,在有赀财的人可以做得到,倘使靠力作以度日的,那么怎样呢?都是无礼不孝之人吗?制丧三日,所谓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使彻上彻下,人人可行,如此而已。况且孝之为道,在于真心,不可伪托。  外面装得极像,而心中一无实际,何苦来呢?现在是尚忠时代,以诚实为主。与其定得过分,使大家不能遵行,而又不敢不遵行,弄得来全是虚伪骗人,还不如索性短丧,到也爽直!从前有一位大圣人,他一个弟子问他道:“三年之丧未免太久,一年恐怕已够了。’大圣人反问他道:‘父母死了,你穿的是锦,吃的是稻,你中心安吗?’那弟子答道:‘安的。’大圣人道:“既然你心里安,那么你去短丧就是了。君子居丧,因为居处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所以不肯短丧的。现在你既然心中安,那么你去短丧吧。’照此看来,这个弟子虽则不能为孝,尚不失为直。比到那苫块昏迷,罪孽深重,一味饰词骗人,而实则一无哀痛之心的人究竟好些!所以大圣人亦就许他短丧,就是这个意思。”  国哀听了,亦不言语。夏禹又看下去,只见写着道:“祝余鬻饭,九具,作苇荒茭而墙置翣,绸练设旐立凶门,用明器,有金革则殡而致事。”便问道:“怎样叫明器?”季宁道:“就是寻常日用之物,如盂、盘、巾、栉等,埋之于土中,亦是事死如事生之意。”夏禹听了,亦不再说。时已不早,即便退朝。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12-6 03:52: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年正是仲夏之时,天降大雨,数十日不止。安邑附近水深数尺,平地尽成泽国,小民荡析离居,苦不胜言。大家以为洪水之患又要复现了。夏禹忙与群臣商议急赈之法,并教百姓聚起土来,积起薪来,以为堵御之用。又教那些低洼地方的百姓都迁向丘陵之地,暂时居祝隔不多时,四方诸侯纷纷奏报,都说大雨水溢。夏禹仍旧用堵御、迁徙两个方法叫他们补救。一面又通告天下,注意沟洫,尽力的开浚。足足闹了大半年,方才平靖。然而百姓元气不免暗伤。夏禹因此不免疚心,总以为是自己德薄之故,胸中郁郁不乐。  一日,西方诸侯柏成子高忽然上书辞职,夏禹看了大惊,谓君臣道:“柏成子高是个仙人,从帝尧时代已做诸侯,经先帝时并无退志。现在朕初即位,他忽然辞职,不知何意?”昭明道:“这个照例须加挽留的,先降旨挽留吧。”夏禹沉吟一会道:“他的词气很决绝,空空一道挽留的文字恐无济于事,朕亲自一行吧。”施黯道:“诸侯辞职,我王亲往,未免太屈辱了。”夏禹道:“不然。柏成子高非他人之比,他的辞职,必有原故,非朕亲往,不能明白。况且他是三朝老臣,论理亦应该亲往为是。”说罢,就叫皋陶援国政,自己带了真窥、横革等,驾着马车,车上建着大旗,径向华山而来。  原来车上建旗,以别尊卑等级,亦是夏后氏之制度。夏禹叫车正奚仲制造的,有绥,有旗。还有大司徒契的孙子相土,那时正代阏伯而做火正。但是他亦精于制造,想出方法来,用六马驾一乘车,走起来非常之迅速。从此以后,皇帝所乘的车子叫作六飞,就是这个典故。闲话不提。  且说夏禹驾着马车,径到华山,哪知柏成子高已不知去向了。再三探听,才知道他在一处地方耕田。夏禹乃带了真窥等步行过去,果见柏成子高身衣袚,手执锄犁,低着头,在野田中耕作。夏禹忙跑到他下面立着,问他道:“从前帝尧治天下,你老先生立为诸侯:帝舜治天下,你老先生不辞。现在先帝传位于我,你老先生竟辞为诸侯,而来此为农夫,究因何故?尚乞明示!”  拍成子高道:“从前帝尧治天下,不必赏而百姓自然相劝于为善,不必罚而百姓自然相戒畏为恶,帝舜亦是如此,所以我都愿做一个诸侯。现在你赏了,百姓仍旧不仁;罚了,亦依旧不仁。恐怕天子之德从此而衰,刑罚之制从此而立,后世之乱从此而始矣。夫子,你作速回去罢,不要在此地耽误我之耕作。”说罢,装起一副很不满意、很不高兴的面孔,低着头,依旧去耕作,再也不回头一顾。夏禹受了这场斥骂,大下不去,木立了一晌。料想柏成子高不会再来理睬,无磋商之余地,亦只得同了真窥等快快而归到了安邑。  左思右想,心中总是不快。尧舜之时,何以大家总是恭维他们,没有斥责的?如今我新得即位,何以就有人鄙弃我,连诸侯都不要做呢?再想想看,柏成子高所说:赏了百姓仍旧不仁,罚了百姓依旧不仁,这个现象的确有之。从我摄政到现在,年数不为不多,这种过失不能推倭到先帝身上去,完全是我不德之故。况且天下大雨,酿成空前之奇灾,亦是不可掩之咎征,这事如何是好呢?越想越闷,忧从中来,不觉饮食无心,坐卧不宁起来。  这时宫中除涂山后之外,还有三妃、九嫔,共十二个。天子一娶十二女,这是夏朝的制度。三妃之中,自然以王母送来云华夫人的侍女玉女为第一。大家因她是天上神仙,特别尊重她,就是涂山后对于她亦另眼相待,因此都将她叫作“帝女”。  那帝女是天上住惯的,于天上的一切饮食等等都非常熟悉。她到了夏禹宫中,赏识了一个宫女,名叫仪狄。因为仪狄生得敏彗,一切都教导她,便是夏禹亦非常宠爱她。这仪狄在不在九嫔之列不得而知,但是总要算夏禹贴己之人了。  这时夏禹从华山回来,忧愁连日不解,大家都仿惶无计。  帝女忽然想到一物,遂和涂山后商议道:“妾从前在敝主人云华夫人处,知道解忧最好的良药无过于酒。饮了之后,陶陶遂遂,百虑皆忘,所以有万事不如杯在手之说。现在我王这几日忧愁不解,年龄大了,恐怕弄出病来。妾想请我王吃一点,解解闷,不知我后以为何如?”涂山后道:“果然可以解忧,亦不妨一试,但恐无效耳。”帝女道:“寻常之酒无效,妾有天厨旨酒,是从前教仪狄制造,酝酿稷麦,醪变五味而成,与寻常之酒大不相同。到现在已有多年了。此等酒愈陈愈好,一定能够解忧的。”涂山后道:“既如此,姑一试之。”  到得晚间,夏禹退朝归来,那一双愁眉愈觉不展,不住的长吁短叹。涂山后便问:“今日外朝,又有何事,累我王如此忧愁?”夏禹叹道,“前日柏成子高责备我,我原想和皋陶商量,怎样明刑弼教以为补救的。不料皋陶老病愈深,不能出来。  今日朕亲去访他,见他行动艰难,语言蹇滞,实在不好和他多说,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你看可叹不可叹呢!”说罢,又搓手顿足,连连长叹几声。  帝女在旁说道:“叹也无益,想来外朝贤智之臣甚多,明朝朝会,提出商议,总有一个妥善办法,现在姑且丢开吧。再如此忧愁下去,恐怕于身体不甚相宜呢!”正说到此,晚膳已开。帝女道:“安有斗酒,藏之久矣,其味尚佳。今日拿出来,请我王及我后饮一杯,何如?”夏禹此时,心中实在还在那里想皋陶之病,帝女之言并未十分听清楚,随口应道:“也好。”于是帝女就叫仪狄去温酒来。少顷取到,其香四溢。当下夏禹、涂山后和帝女等就团坐起来,夏禹先饮了一杯,觉得其味甘美之至,便说道:“好酒好酒!”仪狄听了,即忙捧壶再斟一杯。夏禹又饮完了,顿然眉宇舒展,便问道:“这酒是哪里来的?”帝女道:“这是瑶池酿法,妾教仪狄照法去制造的。  她这人真聪明,酿得来真不错!我王既以为好,再饮一杯吧。”  于是取过壶来,又斟了一杯。夏禹听了,便想到从前在王母处的大会,这是生平最得意之遭,不知不觉悠然神往,连日忧愁,尽行忘却了。又连饮几杯,渐渐谈笑风生,与一妻众妾追述往事,精神百倍。仪狄见夏禹如此,又频频斟酒,足足又饮了十余杯。夏禹的酒量,本不如尧饮千盅,舜饮百觚,况兼又是旨酒,格外禁不住,不觉醺醺有醉意。  仪狄还要斟酒,涂山后见夏禹有点失了常态,便阻止道:“够了,不用再斟了,吃饭吧。”夏禹道:“其味甚佳,不打紧,再饮几杯。”于是仪狄又斟了几杯。还是涂山后竭力劝阻,方才罢饮。饭罢之后,又和涂山后等嬉笑闲谈,直至更深,方才胡乱就寝。这是夏禹从来所未有之事。  一席醒来,已是红日三竿,这时大小臣工在朝堂上已等久了,人人无不诧异。原来夏禹视朝,承帝尧、帝舜成规,总在黎明时候。此刻到了红日三竿,还不见到,大家疑心他是暴病了。后来伤人到宫中探听,才知道是因酒未醒,大家都觉出于意外,只得纷纷归去。  且说夏禹醒了之后,见红日大明,不觉大惊道:“今日睡失觉了!赶快去视朝呀!”说着,便翻身而起,那知鼻管喉间尚含有酒气,猛然想起昨晚饮酒之事,不禁爽然,暗想道:“我受酒之害了!”适值这时,仪狄走来伺候,夏禹想起她昨晚殷勤劝酒之事,更觉惊然。又想道:“酒之为物,已足误事,再加之以女色,其何以堪!”究竟夏禹是个大圣人,勇于改过,当机立断,立定决心,从此之后,旨酒永不沾唇。对于仪狄,亦渐渐疏远。倒是那仪狄为好翻成怨,未免太冤枉了。但是夏禹亦并不是怨仪狄,不过怕再受她的迷,防微杜渐而已。闲话不提。  且说夏禹起身之后,知道众臣工已来问过,早朝已散了,不禁大悔大恨。这日在宫中亦不他出,便将昨日之失误,及凡有可以害人之事及治民之法,随手写了几条,预备传之于孙,作为训诫。内中有一条叫作“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有一条,叫作“内作包荒,外作禽荒。甘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这两条是后来夏禹的孙子太康失国了,太康之弟兄追述祖训,作了歌曲,方才传到后世的。其余还有怎样几条,却无从查考了。  到了次日,夏禹视朝,群臣纷纷进谏。夏禹完全认错,并说道:“酒之为物,误人至此。朕想起来,后世君主,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说完,又将所以然的原由说明。施黯道:“柏成先生的话未免太过了。文明日开一日,那么人民知识日进一日。同时道德方面,即日退一日,这是一定的趋势。臣以为尧舜之世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从,不必一定是天子德盛之故。  现在之民赏而不劝,罚而不从,不必一定是天子德衰之故。文明进步,势有必至,理有固然。要想补救之法,臣以为宜加重刑罚,最好仿照三苗国的办法,创立肉刑。从前唐、虞两代,主张用象刑,纯是从良心上着想,希望激起他们的羞耻,而且使他们可以改过,不致终身废弃,固然是仁爱之心。但是人的良心微乎其微,第一次,第一人,或者还有几分羞耻之良心发现。次数多,人数一多,那么就觉得数见不鲜,恬不为耻了。  况且犯法的人,或者杀人,或者伤人,人家受他的损伤不少。  而伤人杀人的人,仅仅乎在他衣服上做一个记号,既不痛,又不苦,何所惮而不为!而那个被杀的人,倒反是残废终身,或者含恨于九泉,是真所谓宽以待莠民,刻以待良民,不平之事,无过于此!臣愚以为现在民风浇薄至此,未始非唐、虞两代刑罚过宽之所酿成。天有雨露,不能无风霜;时有春夏,不能无秋冬。宽仁之后,非继以威猛不可,未知我王以为何如?”  夏禹未及开言,横革道:“这个恐怕太不仁吧。从前三苗乱政,沿蚩尤之弊,作此惨酷之肉刑。我王治水到荆州之时,曾经声其罪而讨之。现在自己来作肉刑,岂不是尤而效之,罪又甚焉吗!”施黯道:“不是如此!仁有大校小仁者,大仁之贼也。所以古圣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刑罚的用意,不但是对于已经犯罪之人施之以儆戒,是要使未曾犯罪之人使之知畏惧。已经犯罪之人,譬如他伤人已经伤了,杀人已经杀了,追悔亦已无及,就是将他刑戮,或诛杀,亦何补于被伤被杀之人?然而因为已无所补,竟不办他之罪,或办以不痛不苦的罪,那么不但使受害者不平,就是犯罪者一想:我伤了人,杀了人,所得的结果不过如此,下次何妨再一试呢?那旁边观看的人心里一想:他伤人杀人,结果不过如此,我何妨亦来试一下呢?照这样一来,要想保全一个犯罪的人,而使被害者不平,又使犯罪仍复乐于犯罪,不犯罪者亦想落得犯罪,岂非小仁是大仁之贼吗?假使严重刑法,哪个敢来尝试呢?先帝所谓辟以止辟,刑期无刑,如此才可以得到这种效果。岂是妇人之仁,养瘫成患的方法所能做得的!至于三苗之所以用肉刑,与我们现在所以要用肉刑的意思,完全不同。三苗的意思是在立威,使人民怕他。我们要的意思是在惩凶,使人民不敢犯法,哪里是尤而效之呢?”横革道:“同一肉刑,他的用意如何,哪个能辨得出呢?”施黯道:“这个容易。以立威为主的,不论是非曲直,以从顺违忤为标准,冤枉惨死之人必多。以惩凶为主的,专论是非曲直,以法律刑章为标准,冤枉惨死之人绝少。这就是分别了。”  夏禹听了,叹道:“朕德不能及先帝,讲到用肉刑,恐怕真是势所必至,别无他法了。不过既用肉刑,一出一入,关系甚大,万万不可稍有冤枉的。皋陶老病,能否复原,殊不敢必。  假使没有如皋陶这样的人,还以不用肉刑为是。”季宁道:“皋陶的治狱,固然是他的聪明正直,能服民心。但是他遇到疑难之处,退迟不决,亦须要叫獬豸来试一试,方才明白,可见一半亦全在那只獬豸之功。如今獬豸已死了,以我王请召鬼神的能力,只要向鬼神再讨一只獬豸来,何事不可了?何必一定要皋陶呢?”  夏禹刚要开言,杜业立起来说道:“这倒不必如此。某有一个相识之人,性孟,名涂。他不但有折狱之才,而且还有一种异术,在那听讼之际,两造曲直如果难分,他只要作起法来,那不直之人或有罪之人,衣上就有血迹发现,证据立刻确凿,无可抵赖,岂不是怕不冤枉吗?”  夏禹听了,大喜道:“果然如此,较獬豸还要好了。獬豸虽能触邪,但究是兽类,且不能说话,人心或者还有些不服。  至于衣现血迹,那么真神妙了。这人现在何处?可肯出仕吗?”  杜业道:“此人居住离京都不远,臣以君命召之,当肯来就职也。”夏禹道:“那么汝去召他来,朕当重用。”杜业稽首受命。当下肉刑议案遂通过了。但是为慎重起见,又定了几条赎刑。犯死罪者,如证据尚差,而有疑心,可以千鐉为赎。  中罪,五百鐉;下罪,二百鐉。每一鐉合六两。过了几日,孟涂到了,夏禹就叫他做理刑。皋陶之后,刑狱之事总算有继人了。又过了几日,扶登氏报告:“乐已制成,自始至终,亦是九成。”夏禹遂定名叫作“九夏”。  这时适值各方诸侯来朝,夏禹趁此举行郊祀之礼,众诸侯都留京助祭。祭祀之先,众诸侯听见说那配天的是个鲧,都很不舒服,纷纷议论。有的说:“什么功德,可以配天?未免太私心了!”有的说:“从前帝舜的郊祭用帝喾来配天,不用瞽叟。”有的大笑说:“夏后氏号称尚功,以鲧配天,不知道有什么功?”有的太息道:“我们的见识,究竟不曾料到有这一着,所以预先将诸侯辞去。现在我们怎样呢?助祭的时候,还是拜他的老父,心里难过;如果竟不拜,于势似有所不可,这真是为难了!”有一个说道:“如果他老子有名望的,我们崇拜英雄,当然拜。可是论到名望,他是四凶之一,论到功绩,他是湮洪水害,他是畏罪潜逃拘获被戮的人。这种人配我拜吗?我们的气节在那里呢?”  内中有一个诸侯,封嵎之山,姓厘,有的说姓漆,名叫防风。身长十丈,连眉一目,状貌与众不同。他的气性是很激烈的。听大家说到此处,便气忿的叫道:“我告病,我先回去!”这一阵大噪,好似半空中起了一个霹雳,于是接连有几个同样激烈的诸侯一起响应,嚷着不参加效祀,回转自己的封国。  此时,另有几个性情较为平和的诸侯劝道:“我们既然到了此地,为这项一个问题,忽然散去,题目未免太校然我们留在这里的参加郊祀,本与那种谄媚无耻之徒,甘心拜人家的祖宗,自以为荣的不一样。但是亦不可为已甚,大家就此难堪了。我们且看他在郊祀的时候,另外有没有不合礼之处,再作计较,诸位以为何如?”与夏禹接近的都赞成道:“是。是。”计算起来,却是多数。  于是防风氏和那些激烈的诸侯亦只祭这日的鸡鸣时候。夏禹穿了法服,戴着皮弁,乘了钩车,建着旌旗,由群臣簇拥着,径向郊祀之地而来。各地诸侯,都已到齐,人数众多,挤在一处,且各有职司,不能一一细看。独有那防风氏,因都不适宜,只得派他做个纠仪之官。他站在一边,举起一只大眼,将那祭祀场中所有物都看得一览无余。他觉得迎尸、省牲一切典礼都与前代无大分别,只有那乐舞用六十四人,是前代所无的。还有那乐器。礼器陈设等亦有与前代有不同之处。鼓是有脚的,安乐器的簨虡是雕龙形的,鸡彝是雕出一个鸡形,龙勺是雕出一个龙形。盛牲之俎在虞舜时代只有四足。此之以嶡木,又施之以文彩,其名曰嶡俎。各种器具都有雕勒粉泽流髹其上,又缦帛为茵,蒋席有缘,觞酌有彩,笾豆有践,尊俎有饰,五光十色,华美非常。防风氏亦觉得很不满意。  到得祭的时候,夏禹稽首伏地,深深祝祷。杜业在旁高声朗诵祝文。各方诸侯细细听去,大略前半是为国祈福,为民祈年的意思。后半说的乃是“自己的天下受之于舜,将来亦必定传之贤人,决不私之一家一姓,以副列圣授受之意。兹查群臣中惟皋陶老成圣智,夙著功德,今谨荐于皇天,祈皇天允许,降以休征,不胜盼祷之至”等语。  祭毕之后,诸侯纷纷散开,又复聚拢来。大家对于夏禹深深不满。防风氏道:“夏禹向来是以俭著名的,而且以俭号令天下的,现在所用器具如此奢靡,简直是言行相违,何以服人?”有一个诸侯说道:“最好笑的,是他荐皋陶于天,皋陶老病垂危,朝不保暮,哪个不知道?他倒要久后禅位于他,岂不是虚人情吗?”有一个诸候说道:“我听见说夏禹的儿子启纠合了无数心腹之臣,正在四出运动,传播声誉,要想承袭这个王位。夏禹果然死了,哪里肯传贤呢?”旁边有一个扈国的诸侯,是夏禹的本家,听了不以为然,代夏禹辩道:“决无此事。夏禹是至公无私,一定传贤,决不肯上负二帝的。至于启的阴谋运动或者有之,但是我相信夏禹决不知道他们所做的事情,如果知道,决不许他们做的。”  有一个诸侯笑道:“贵国系夏禹同宗,果然君位世袭,于贵国君亦有光宠,恐怕到那时,贵国君亦甚赞成呢。”有扈国君大怒道:“岂有此理!果然到那时不传贤,我决不与之干休!”说罢,忿忿。众诸侯见他认真了,齐来解劝。防风氏道:“将来的传贤不传贤,是另外一个问题。即以现在之事而论,总觉使人不服。”这句话说完,只听见“不服,不服”各处响应,不下二三十声。  后来众诸侯商议道:“既然不服,在此何事?回去吧。”  那不服的诸侯就都纷纷归去,总计共有三十三国。其余信服夏禹的各诸侯仍旧依礼,告辞而去。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12-6 03:56: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且说夏禹郊祭之后,看见诸侯之不服而去者有三十三国之多,心中不免纳闷。正要想和群臣商量如何修德以怀柔诸侯,哪知四方接二连三的来报告,说道:“某某国宣告不服了,某某国诸侯又宣告不服了。”总计起来,又有五十三国之多,为什么原故呢?  原来那起初不服的三十三国诸侯归去,沿途传说夏禹如何如何的奢侈,以致不服的愈多了。夏禹听了,格外忧虑,当下与群臣商议,既将主张用武力征服。伯益道:“这个恐怕不可。  从前三苗不服,曾经试过武力的,那时还在先帝全盛之时,尚且无效。如今不服之国又如此之多,万一武力失败,那么岂不是更损威严吗?臣意总宜以修德为是。”季宁道:“依臣看起来,先王鲧创造城郭,以保卫百姓,这是有功千古的善法。现在各地虽有仿造者,但尚是少数。臣的意思,最好饬令效忠朝廷的国家,于所有要害地方一律都造起城郭来,以免受那背叛国的侵迫。王畿之内亦择地建筑,示天下以形势,庶几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待时而动,较之空谈修德而一无预备的究竟好些。”杜业道:“臣的意思,这次诸侯背叛,其中总有几个心怀不轨的人在那里煽惑。名虽有八十六国,实际上恐怕不过四五国。天下之事,隔阂则误会易生,亲近则嫌隙自泯,推诚则怨者亦亲,猜疑则亲者亦疏。现在诸侯之变叛尚是极少之少数,假使朝廷先筑起城郭,修起武备一来,那么诸侯将互相猜度,人人自疑,岂不是抱薪救火的政策吗?臣的愚见,我王遍历九州,平治水土,救民涂炭,这种神武与恩德是大多数的诸侯所佩服与感戴的。现在既然生有隔阂,应该召集各方诸侯在某处地方开一个大会,开诚布公,和他们彻底的说一说明白。那么本来没有嫌隙的诸侯可以因此益亲,决不会再受他人之煽惑。  有些误会的诸侯亦可因此解释,不致愈弄愈深。这个方法,未知我王以为何如?”  夏禹听了,点头称善。季宁道:“那些背叛的诸侯,到那时未必肯来。来的必是忠顺之国,于事何补呢?”杜业道:“依我想起来,未见得不来。一则鸾车所到,不免震惊,岂敢再露崛强之态!二则背叛之国,未必皆出本心。三则邻近诸侯,可阴饬他们代为疏通,那么不会不来了。来的既多,不来者势成孤立。到那时,就是真心背叛的诸侯恐怕亦不敢不勉强不来。  兵法所谓代交就是此种政策呢。”夏禹听了,又连声称是。  这时计算起来,不服之国以东南两方为多。于是酌定一个适中的地点,是在涂山。又选定日期,分遣使臣,如飞而去,令各方诸侯克期到会。  过了多日,夏禹留伯益、真窥、横革等诸老臣在京留守。  自己带了杜业、季宁、既将、施黯、轻玉、然湛等新进的六人径向涂山而来。这时涂山后的父亲老涂山侯早经去世,现在的涂山侯已是涂山后的侄孙。听见夏禹驾到,竭诚欢迎,自不消说。一面又引导夏禹,看他所预先选定的开会地方。夏禹一看,依山临水,一片大广场,果然好一个所在。”广场之中,朝会之所、宴享之所;广场之外,休息之所、居住之所都已布置得整整齐齐。  夏禹大为诧异,问道:“朕发令通知,计算没有几日,汝能布置得如此,真神妙了”涂山侯道:“臣布置此会场,差不多已有半年多了。”夏禹听了,益发诧异,便问道:“半年之前,汝尚未奉到令文,并且朕亦还没有在此大会诸侯之意,汝何以能预知呢?”涂山侯道:“这是臣老祖宗所教的。”夏禹一听,恍然大悟,忙问:“现在老祖宗供在何处?朕欲前去一拜。”涂山侯固辞不敢。夏禹道:“朕另有道理,汝不必谦辞。”涂山侯不得已,只能领夏禹到那间供老祖宗的屋里。  夏禹一看,屋中并无别物,只供着那九尾白狐的化像,白发飘拂,潇洒欲仙。夏禹连忙下拜,秉着虔诚,轻轻祷祝。涂山侯在旁回叩,但觉得夏禹口中念念有词,却听不出他所祷祝的是什么话。哪知到了夜间,那九尾白狐果然仍化一老翁来与夏禹晤谈。杜业等在外室窃听,但觉喁喁细语,一字也不能清楚,最后仿佛有两句,叫作“功成尸解,还归九天。”大家听了,亦莫名其妙。  过了几日,各路诸侯陆续到齐。果然不出杜业所料,忠顺者回来,就是那从前宣布不服者亦来,真是不可思议之事。计算起来,足足有一万国,真可谓空前之盛会了。而会场所设席次、住处恰恰足数,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那些诸侯看了,都诧为奇异,而不知全是九尾白狐弄的神通。  到了正式大会的这一日,夏禹穿了法服,手执玄圭,站在当中台上,四方诸侯按着他国士的方向两面分别,齐向夏禹稽首为礼,夏禹在台上亦稽首答礼。礼毕之后,夏禹竭力大声向诸侯说道:“寡人这次召集汝等到此地来开这个大会,为的是汝等诸侯中有许多宣布不服寡人的原故。寡人德薄能鲜,原不足以使汝等诸侯佩服。但是汝等诸侯前此已推戴寡人为天子了,既然推戴寡人,即使寡人有不是之处,亦应该明白恳切的责备、规戒、劝喻,使寡人知过,使寡人改过,方为不错。决不可默尔不言,递加反对,是古人所谓狐埋之而狐搰之也。寡人八年于外,胼手胝足,平治水土,略有微劳,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个骄字。即先帝亦常以此戒寡人,说道:‘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古来盛名之下,有功之下,其实是最难处的。现在众诸侯之不服寡人者,是否以寡人为骄吗?人苦不自知耳,如果寡人有骄傲矜伐之处,汝等诸侯应当面语寡人。其有闻寡人之骄,而不肯当面语寡人者,是教寡人之残道也,是灭天下之教也。所以寡人之所怨恨于人者,莫大于此。请汝等诸侯以后万万不可再如此,寡人不胜盼企之至。”  演说既毕,这时众诸侯听了,纷纷各有陈说。夏禹听到那言之善者,无不再拜领受答谢。过了多时,大会礼节告终,诸侯各退席休息。  到了晚间,夏禹盛设筵席,大享众诸侯。广场之上,列炬几万,照耀如同白昼。再加以时当望后,一轮明月高挂天空,尤觉得上下通明,兴趣百倍。正在觥筹交错之际,忽然大风骤起,四面列炬一齐吹灭。大众顿时喧乱起来,幸喜得明月在天,尚不至于黑暗。耳边又觉得雷声隐隐,而细看天际,又并无纤云,不胜奇异。  陡然之间,只见东方一大队人马从空而来,陆续跟在后面的还是不少。转眼间已到会场,纷纷降下。众人一看,有骑马的,有步行的,有披金甲的,有被铁甲的,有不披甲而用红绡帕袜其首额的。估计起来,足足有千余人之多。最后又有无数甲胄大将,乘着龙蛇车子等纷纷下来。又有几个女子,亦都下来了。这时万国诸侯在月光之下都看得呆了,又惊又奇,又骇又怪。正不知他们是什么东西,是神呢?是妖呢?为祸呢?为福呢?看看那些人的面貌虽不甚清晰,然而似乎丑恶的多。大众至此,默默无声,都用眼来看夏禹。  只见那时夏禹早已站了起来,大声问道:“寡人在此大享诸侯,汝等何神?来此何事?”只见最后从空中下降的甲胄大将有四个,先上前向夏禹行礼,并自己报名道:“东海神阿明,西海神祝良,南海神巨乘,北海神禹强,听见说夏王在此朝会诸侯,特来朝见。”夏禹听了,慌忙答礼,说道:“从前治水海外,深承诸位帮忙,未曾报答,今日何敢再当此大礼?请回转吧!”四海之神即鞠躬转身,各驾龙蛇,冲霄而去。  转眼又是四个大将上前向夏禹行礼,并自己报名道:“东海君冯修,西海君勾太丘,南海君祝赤,北海君张里。闻说夏王在此地朝会诸侯,特来朝见。”夏禹又慌忙答礼,说道:“从前治水海外,深荷诸位援助,未曾报答,今日何敢当此大礼?  请回转吧!”四个海君即鞠躬转身,各上车乘,腾空而去。  转眼又是四个女子上前向夏禹行礼,并自己报名道:“东海君夫人朱隐娥,西海君夫人灵素简,南海君夫人翳逸廖,北海君夫人结连翘。闻说夏王在此地大会诸侯,特来朝见。”夏禹亦答礼,说道:“从前治水海外,深蒙诸位夫人扶助,未曾报答,今日何敢再当此大礼?请转身吧!”四海君夫人听了,亦各点首行礼,转身各上云车,昂霄而去。  其余甲胄之土,红绢帕首之卒,亦一队的簇拥着各人的主人纷纷而去。霎时间风声也止了,雷声也寂了,依旧是万帐深沉,月华如泻。四方万国诸侯仿佛如做了一场大梦一般,才知道夏禹有这般尊严。虽神祇对于他也如此十分的尊重,因此才倾心归附。就使有不满意者,亦不敢再萌异志。有人疑心世间君主朝会诸侯,与海神无涉,无来朝之必要,或者亦是那九尾白狐去代为运动出来,以震慑诸侯的。但是事无确证,不敢妄断。闲话不提。  且说夏禹大享诸侯,宴饮完毕,诸侯各归帐次。到了次日,夏禹对于各诸侯又重加赏赐,并申明贡法,以后务须按照规则缴纳,毋得延误。众诸侯皆唯唯听命,分道而去。夏禹亦率领群臣国都。刚到中途,忽然都中有急报递来,说道:“皋陶薨逝了。”夏禹听了,不胜伤悼,急急趱行。到都之后,亲往皋陶家中临奠,并慰唁伯益弟兄。过了三日之后,举伯益为相,继皋陶之任。又将皋陶庶子二人各封之以地,一个地方在英,一个地方在六,以奉皋陶之祀。皋陶还有一个儿子,名叫仲甄,才干优越,夏禹亦加重用。后来对地在何处,因历史失传,已无可考了。到得这年冬天郊祭之时,夏禹又改荐伯益于天,希望将来可以传位。这亦可见夏禹不私天下之一端,从前诸侯疑心他荐皋陶是虚人情,的确错的。  且说夏禹自涂山大会归来之后,于政治一切绝少革新。而对于臣庶愈觉虚心而谦恭。每月的朔日,多士前来朝见,夏禹必问他们道:“诸大夫以寡人为汰吗?知道寡人有汰侈的行为,而不肯面语寡人者,是教寡人之残道也,灭天下之教也!  故寡人之所怨于人者,莫大于此也!”这两句话是涂山大会时对诸侯演说之词。然而后来每月必说,亦足见夏禹行己虚心,知过必改。  有时夏禹出行,看见耕田之人,相并而立,必定对着他凭轼而致敬,说道:“这是国家根本之人呀。”走过一个十室的小邑,亦必定为它下车致敬,说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何况十室,岂无忠信之士!寡人安敢不致敬吗?”因此之故,各处士人仰慕夏禹的谦德,纷纷前来求见。有的陈说事务,有的指摘过失,络绎不绝。但是夏禹对于这种人,无论何时,随到随见,决不肯使他们有留滞在门口之苦。假使他的话语说得善,很有理由,必对他深深拜谢。因此来见之人越多,夏禹亦越忙。  夏禹的从人代他计算:有一年夏天,夏禹正在栉沐,忽然有士来求见了。他即忙辍沐,握发而出见。见过转来,刚要再沐,又有士来。再握发而出,如是者有三次。又有一天,正在午餐,忽有士来,即忙将口中之饭吐了,就去见他。客去再食,客来又吐饭而出,如是者有七次。有一天见客,跑进跑出,吐哺握发足有七十次,这个亦可见夏禹之勤劳好善,不自满假了。  夏禹在政治闲暇的时候,亦常练习神仙之术。自涂山归来之后,更抽空著了两部书,一部名叫《真灵玄要集》,一部名叫《天官宝书》。这两部书都是讲究神仙之法的。原来夏禹自遇到云华夫人以后,号召百神,所交际的真仙不少,耳濡目染,于仙术早有研究。后来又得到灵宝长生法,时常服习,因而更有冲举之志。这两部书著成之后,适值三载考绩,政治又忙,猝猝未暇。  等到考绩办了,施黯来请示道:“现在九州所贡之金年年积多,作何用处呢?”夏禹想起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鼎成仙去,现在何妨将这许多金来铸鼎呢?后来一想:“不好,果然如此,又要引起诸侯之责备了。”后来又一想:“我可以变通办法,何在一定要学前人呢?”于是决定主意,遂说道:“朕的意思,拿来铸九个鼎吧。哪一州所贡之金,就拿来铸哪一州的鼎,将哪一州内的山川形势都铸在上面。还有寡人从前治水时所遇到的各种奇怪禽兽神怪等等。寡人和伯益都有图像画出,现在一并铸他在鼎上。将来鼎成之后,设法将图像拓出,昭示九州之百姓,使他们知道哪一种是神,那一种是奸。庶几他们跑到山林川泽里面去,不会得遇到不顺的东西,如同魑魅魍魉之类亦决不会得见到,岂非亦是与百姓有益之事吗?”施黯道:“那么这九个鼎重大非凡了。”夏禹道:“是要它重大,愈重大则愈不可迁移,庶几可垂久远。”施黯道:“这样大工程,在何处鼓铸,在都城之内呢?还是在都城之外呢?”夏禹道:“不必限定,由汝自择适宜之地罢了。”施黯领命,向伯益处取了《山海经图》,自去择地经营,悉心摹铸不提。  又过了几月,已是夏禹在位的第五岁。夏禹承帝舜之制,亦定五岁一巡守。这岁是巡守之期,正月下旬动身。凑巧去年一年天气亢旱,四方纷纷告灾。这年立春以后,仍是红日杲杲,一无雨意。夏禹从安邑一路向东行去,看见那田亩龟坼,人民暵干之象,不禁非常忧虑。一日,行到析城山东麓,但见一片桑林,有许多百姓正在那里斩伐。夏禹见了大惊,忙问道:“桑林是很有益的,何以去砍它?”百姓道:“去年无雨,直至今日,树已枯了,横竖无用,所以斩伐。”夏禹听了,大为叹息。忽然一转念,仍叫百姓:“不要斩伐,寡人自有道理。”  百姓听了,只好停止。夏禹吩咐从人就在此处住下,斋戒沐浴起来,一面吩咐预备祭品。  三日之后,夏禹就在桑林之旁向空设祭,秉着虔诚,祷求甘雨、哪知诚可格天,不到一时,风起云涌,大雨旋来,足下了三日三夜,四境沾足,方才住点。夏禹此时阻雨不能上道,亦只得留祝三日之后,那些拓桑居然都有了生意,百姓的歌颂仰戴自不消说。后来隔了四百年,商朝之初,天又大旱至七年之久。商汤祷雨,亦在此地。一个桑林,竟有两个圣主祷雨的故事,亦可谓先后辉映了。闲话不提。  且说夏禹在桑林祷雨之后,即便动身,二月中旬到了泰山。  觐过东方诸侯,都是循例之事,无甚可纪。从泰山下来,径向南行,到了云梦大泽之旁、大江之滨,舍车登舟,扬帆前进。  忽然船身颠簸欹侧,舟人不解,叫水手入水一看,原来有两条黄龙夹住了船,正背着走呢。舟中人听见这个消息,都吓得魂不附体,顿时五神无主。只有夏禹是经惯的,神色不变,笑笑说道:“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劳万民,生是我的性,死是我的命。龙有什么力量?它来做什么呢?我看到这两龙,老实说,不过如两条蝘蜒罢了。”说完之后,但觉船身平稳如常,想来那两条龙已俯首低尾而逝了。众人益佩夏禹的盛德能够胜过妖物。  五月,到了南岳。朝觐礼毕,遂到苍梧之野去省视帝舜的陵墓,低回俯仰,不胜感慨。刚才回车,忽见市上簇拥着一大堆人,夏禹不知何事,忙饬左右前去探问。左右回来报告道:“那边正在杀一个有罪之人呢。”夏禹听了,心中老大不忍,即忙下车,步行过去,直入人从之中,抚着那罪人之背,问道:“你为什么要犯到这种死罪呢?”那罪人知道是夏禹,以为天子怜恤他,亲来抚问,一定有赦免之希望了,便仰面求赦。夏禹又问道:“你究竟犯的什么罪?”那人迟疑一会,说道:“是打死人了。”这时典刑之官亦立在旁边,夏禹便问证据确凿吗,那典刑官道:“确凿之至,一无疑义。”夏禹道:“那么无可有免!”即立着看犯人斩首。  斩首之后,夏禹看着那尸首不禁纷纷泪下。左右之人问道:“这罪人证据确凿,罪应该死,我王又可惜他做什么?”夏禹道:“民之犯法,不是由于失养,就是由于失教。教养两项的权柄操之于君主,犯法是犯人的罪;失教失养、而使他们至于犯法是那个之罪呢?古人所谓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就是指此而言。寡人听见古人说,天下有道,民不离幸;天下无道,罪及善人。尧舜之民,人人能以尧舜之心为心,所以犯法者绝少。  现在寡人为君,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所以犯法的人多。今朝这个人的斩首虽则咎由自取,然而推原其始,未必不是寡人害他的,所以不能不伤感他、矜恤他了!”这时四面百姓听了,无不感诵夏禹仁德。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12-6 05:33: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且说夏禹自在苍梧下车泣罪之后,转身北上,渐近西岳。  这时适值秋收之际,四野黄云,年歌大有。夏禹见了,非常快乐。一日,到了一处,瞥见水边树下有一个人坐在矶头钓鱼,头戴箬笠,手执鱼竿,黑发修目,气象深洒。树旁站着一只黄犊。夏禹觉得他有点古怪,一路暗想。车子已经过去,夏禹仍旧叫停止,下车步行,想到水边去和那人谈谈。哪知回到水边,那钓鱼人已不知去向。夏禹不胜怅怅,只得上车再行。  过了一会,左右报告:伊国候来迎接。原来此地在伊水之旁,是伊国的境界。夏禹与伊侯相见,寻常慰谢寒喧的话说毕,便问他境内有无隐逸的贤人。伊侯道:“有一个名叫奇子,才德兼优,惜乎是巢、许一流人物,不肯出仕的。”夏禹忙问他的相貌、年龄和职业,据伊侯所说,确像刚才所见的那个钓鱼人。夏禹益发钦慕,便想去访他。伊侯道:“他住在南门外山下,正式去访他,他一定不肯见的。如我王果要见他,只有改易服式,出其不意的前去,或者可以见到。”夏禹答应,立刻改换衣服,伊侯也改换了,屏去从人,君臣两个径向南门而来。  到得山下,只见一带树林里面隐隐露出几间茅屋,伊侯道:“从这里右边过去第三间,就是他的住所。”两人刚转过林,只见一人骑犊肩竿,手中提着鱼篮,刚刚到他门口。伊侯一看,正是奇子,忙指与夏禹。夏禹一看,正是刚才所见之人,不禁大喜。原来奇子刚才钓鱼之后,骑犊向他处购物,从别路而归,故此恰恰与伊侯、夏禹同到。回转头来,看了伊侯、夏禹,便想逃避。伊侯是他素来见过的,夏禹是从前治水之时到此地,亦认识面貌。现在看见他们微服而来,料想一定是又要拉他出去做官,因此便想逃避。  伊侯忙上前扯住道:“圣天子特地下顾,先生如再隐遁,未免太不近人情了。”一面说,一面介绍与夏禹。夏禹先上前施礼道:“久仰大名,特来造访,尚乞勿拒为幸。”奇子不得已,亦放下鱼竿,还礼道:“世外之人,辱承枉顾,未免太屈尊了。既如此,请到蜗居中坐坐吧。”于是三人一同进入茅屋之中,分宾主坐下,彼此闲谈。渐渐说到道德政治。奇子所说别有见解,与人不同,夏禹甚为佩服。暗想从前帝尧让巢、许,帝舜让石户之农、善卷、子州支父等,今我遇着这位高贤,何妨效法尧舜,让他一让呢。”想罢,便邀请奇子出山辅佐,且吐出愿以天下相让之意。  奇子笑道:“老实不瞒你圣天子说,官不是人做的,天子尤其不是人做的。即以圣天子而论,从前辅佐帝舜,可谓辛苦极了,凿山川,通河、汉,弄得来头上没有发,股上没有毛,所以舜的让你并不是爱你,是拿了来送你。我生出来是舒服惯的人,决不能学你这样的劳,请你不必再说了吧。”夏禹起先听伊侯说,已知道他是巢、许一流的人,如今听他的话,又说得如此不客气,料想再让也无益,又谈了一会,即便兴辞,在路上与伊侯嗟叹不已。  过了几日,夏禹到了华山,朝觐之礼一切均循旧例。礼毕之后,又向北行。原来施黯铸九鼎,选定的地方是在荆山之下,夏禹因此特地绕道前往视察。只见许多工人技师等正在那里绘图的绘图,造胚的造胚,锤炼的锤炼,设计的设计,非常忙碌。  夏禹向施黯道:“朕闻这种金类有雌有雄,最好选择雄金,铸五个阳鼎;选择雌金,铸四个阴鼎。五应阳法,四象阴数,方为适宜。至于九州之中何州直属阳,何州宜属阴,由汝等自去悉心研究分配,寡人不遥度。”施黯听了,唯唯受命。  夏禹离了荆山,又上龙门,直向恒山而行。朝觐过了,已近残冬,匆匆回都。一日,经过一处山僻之地,茅屋之外有一个土人负暄读书。夏禹过十室之邑,照例是必定下车的,如今又见那人读书,益发钦敬,就下车步行过去一看,原来他所读的是《三坟》。那士人看见夏禹走到,亦起立致敬。夏禹问他姓名,那土人道:“姓东里,名槐。”夏禹和他立谈几句,听他口气,似乎是很有学问的贤者,便问他道:“寡人看汝颇有才识,何以隐居不仕?”东里槐道:“遇到这种时世,做什么官呢?”夏禹听他口气不对,便问他道:“寡人多过失吗?”  东里槐道:“多得很呢。从前尧舜之世象刑以治;现在你改作肉刑,残酷不仁,是乱天下之事一也。尧舜之世,民间外户不闭;现在你作城郭以启诈虞,以兴争斗,是乱天下之事二也。  尧舜敬奉鬼神,而不尚神道;现在涂山之会,你号召些神怪来威吓诸侯,是乱天下之事三也。尧舜之世,不亲其子,丹朱、商均早封于外;现在你的儿子启仍在都中,与各大臣交结,干预政治,将来难免于争夺,是乱天下之事四也。尧舜贵德,而你独尚功,致使一班新进浮薄之少年遇事生风,以立功为务,是乱天下之事五也。在这种时代,我哪里还肯出来做官呢。”  夏禹听了这一番责备,做声不得,只得敛手谢过,就匆匆上车而归。  回到安邑,次日视朝,便将处士东里槐所责备的五项与群臣说知,并说道:“外间舆论对于寡人如此之不满,寡人看来,终非好气象。”杜业道:“这些议论。臣亦早有所闻。不过这种事实都是气运使然,或者时势所迫,不能不如此,没有方法可以补救,我王何必引以为忧呢?”季宁道:“城郭一项,照那处士所说是乱天下之事。臣看起来,实在是固国卫民的极好方法,弊在一时,利在万世。愚民无知,但顾目前,不识大体,所以有这种非议。请我王宸衷独断,照臣前所建议饬令各处都建筑起来,并且缮修甲兵,以为预备。臣闻古人有言:“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又说:‘天生五材,谁能去兵?’况且现在天下汹汹,既有这种猜疑,难保不有蠢动之诸侯借此以为背叛之端。假使另外没有消弭的善法,而又不急修城郭,急治甲兵,是坐而待亡之道也。”然湛道:“臣意亦是如此。臣闻上古之世,以石为兵,神农氏之时用玉,到得黄帝之时才用铜。我王从前凿伊阙,通龙门,仍是用钢作器具。自从发明了用铁之后,那个锐利远胜铜器万倍。假使用它鼓铸起来,制为兵器,威服三军,天下诸侯那个敢不服呢?”杜业、轻玉等听了,对于两说都非常赞成。夏禹不得已,于是饬令各地修造城郭,缮具甲兵。并且作法三章:一曰强者攻,二曰弱者守,三曰力量相敌则战。这个法令一下,天下诸侯又纷纷怀疑,这亦是夏禹时代不及尧舜的一端。但是夏禹虽然德衰,天下却非常太平,公家有三十年的积蓄,私家亦有九年的积蓄,所以仍不失为隆盛之世。  有一年,天上接连雨金,先后共有三日,人民损伤虽多,而金之所人足以补偿而有余。有一年,天上接连雨稻,先后亦是三日,人民非常获利,究竟是何理由,不得而知。但是在当时的百姓都以为是禹德格天,得到上天的瑞应。夏禹自此之后亦绝少兴作,闲暇之时,不过修习仙术而已。  过了两年,天上忽然发现一种怪象,原来是太白星日间都能看见,一连九日,方才灭没。大家正猜不出它是样是灾,纷纷议论,忽然施黯来报道:“九鼎铸成功了。”夏禹大喜,知道太白昼见是为这个原故,便吩咐将那九个鼎都迁到安邑来。  但是那九鼎非常重大,荆山到安邑路又甚远,中隔大河,迁移不易,足足用了几十万人夫,费了三四月光阴方才迁到。夏禹一看,阳鼎五,阴鼎四,上面图书都非常精妙,遂将施黯及他手下的工人技师优加慰劳赏赐。  从此之后,这九个鼎就算是国家最紧要的重器,大家要想夺天子做的,不说夺天子,只说要问这九鼎的大小轻重,就可知他是要想夺天子位了。后来夏朝为商所灭,九鼎就迁于商朝的都城毫邑。商朝为周所灭,九鼎就迁于周朝的镐京。后来成王在洛阳地方营造新都,又先将九鼎安置在郏鄏地方,其名谓之定鼎。直到战国之末,周朝为秦始皇的父亲昭襄王所攻,取了九鼎,迁之于秦。但是有一个忽然飞人泗水之中,求之不可得。另外还有八个到秦灭之后,究竟如何结果,却无可考。不过这九个鼎居然能传到二千年之久,有一个而且通灵能飞,真可谓神异之物了。闲话不提。  且说夏禹自从九鼎铸成之后,知道自己脱离尘世之期近了,种种的预备打算。过了一年,正是夏禹即位的第八岁,正月初吉,就下了一道命令给万国诸侯,定于某月某日在扬州之苗山大会。命令发出,夏禹自己亦整备行装,叫伯益摄政,和杜业、轻玉、季宁、然湛、施黯等在都留守,将平日所著的《真灵宝要集》、《天官宝书》、《灵宝长生法》等书、又治水时所用的赤碧二珪、伏羲氏所赐的玉尺、轩辕氏的铜镜等等统统带了走。又自以为年届百岁,起居需人伺候,特引古人行役以妇人之札,叫帝女亦随侍而行。  到得动身的前一日,叫过真窥、横革、之交、国哀四个人过来吩咐道:“汝等四人随寡人平治水土,历尽勤劳艰辛,现在年纪尽老缮了,好好保养余年,俟寡人归来再见吧。”真窥听了这话,莫名其妙,不知道他话中含着什么意思,只得唯唯答应。夏禹回到宫中,又叫过儿子启来吩咐一切,并且赐启一块美玉,名叫延喜之玉。说道:“我向来不贵宝玉的。但是从前捐璧于山的帝尧亦曾经授帝舜以苕华之玉,照这样看来,玉之为物,亦未始不可宝贵,汝其善藏而善守之。”启再拜而受。  夏禹又与涂山后话别,回转头来,看见一个少子站在身边,是平日所钟爱的。因又想起一事,再叫过启来吩咐道:“汝这个小兄弟,我打算给他一个封国,在褒的地方。我明日即须动身,已来不及,将来又恐忘却,汝须代我记着。”启唯唯答应。  到了次日,夏禹起程,宰相伯益率领百官至南门外恭送。  忽见有两人匆匆而来,原来是大章、竖亥二人。夏禹在帝舜未崩时,叫他们去测步大地的,如今方才回来报告。大章所步的是东极至于西极,共总有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五步;坚亥所步的是南极至于北极,共总有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五步,两数相同。所以他们两个同时出去,同时回来。夏禹看了,遂慰劳道:“汝等多年在外,仆仆奔走,辛苦极了,作速去休息吧。”又吩咐伯益对于二人须重加赏赐。伯益听命,和群臣自回朝中不提。  且说夏禹这次出行并非直到扬州,他的心思,是要将他所有的秘书宝物等分藏在各山,以便后世有缘的可以得到。所以他的出门先向西南行,从风陵堆逾过黄河,直到熊耳山,选择了一块地方,叫从人开凿一间石室。夏禹本来有预备好的一个金匮,石室凿好之后,便将他携来各种图书宝物之中拣了几种放在金匮内,就拿到石室之中去藏着。然后又叫从人用土石将石室遮住,隐在里面。到得后来,士人但知道夏禹曾经在此山藏书,究竟所藏何书及藏在何处,均不得而知了。  这时帝女在旁问道:“天下名山有九,熊耳山并非天下名山,藏在此地是什么原故?”夏禹道:“熊耳山是洛水发源之地。洛水最有神灵,当初帝尧授帝舜及帝舜授寡人以天下皆于此水中得到祯祥。又从前寡人治洪水时,亦曾在此水中得到宝书及九畴等等。水中不可藏书,所以藏在此水发源之山中以作纪念。”帝女听了,方始明白。熊耳山藏书之后,夏禹又向王屋山而来。  帝女又问道:“我王本来说要到泰山去行封禅之礼,现在何不一直沿大河之南岸而走呢?”夏禹道:“不然。寡人尚有事未了。当初寡人治水到王屋山时,曾承王屋山清虚真人西城王君传授宝文,是为朕有志学仙之初步。原约功成之日,送还原书,所以现在不能不绕道一往。”过了两日,到了王屋山,访问西城王君,又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去了。那留下守洞之人已得到西城王君的预告,即领了夏禹入洞。帝女本来是天上神仙,亦得随入,其余之人皆在洞外守候。夏禹等人洞之后,经过小有清虚之天的正殿清虚宫,曲曲弯弯又到了南浮洞室,天生石匮依然尚在。夏禹遂将宝文放人匮中,与帝女辞了守洞之人,循旧路出洞,再向东北行。  一日,到了一山,水石清秀,仿佛仙家之地。夏禹爱其风景,又择了一块地,命左右将山石凿成一洞,将自己所著的一部真经藏在里面。左右的人偷看那书,觉得是刻以紫琳,秘以丹琼,装璜得非常华丽。这个洞,就叫作林屋洞。  夏禹藏过书之后,才直向泰山而来。那时秩宗伯夷和那些属下的礼官都已在此等候了。东方诸侯来参加的亦不少。夏禹遂率同登到顶,将预备好的文字掘坎藏埋。又用土石堆积得甚高,这就是封禅之礼之“封”字。下了绝顶,秩宗就请夏禹到云云山去行排礼。因为从前帝各帝喾、帝舜都是如此,所以早在那边预备好了。夏禹道:“禅礼照例是应该在泰山下举行的。  不过寡人此次各处一走,太迁延了。苗山大会之期已近,再在此举行禅礼,迟留数日,恐怕误期,寡人想禅是祭天,无处不有天,即无处不可以祭,且到苗山再去举行吧。”于是下了泰山,匆匆向南而行。  到了大江之口,上了船舶,扬帆直驶,渐渐已到震泽。从前所牵岝崿山俨然在望。当初是惊涛骇浪,而今已水平如镜,各处沙洲涨积的甚多。回首前尘,匆匆已数十年,不觉感慨系之。一面推篷回望,一面将往事告诉帝女。晚间收帆,泊在包山岛下。从前治水时曾经来过,并且叫地将等探寻地脉过的。  岸边矗立着一个祠庙,庙额“水平王庙”四个大字,原来所祀的就是水平。夏禹看了,叹道:“能御大灾,以死勤事,水平兼而有之,真可以俎豆千秋了。”  这日夜间,众人悉人睡乡。夏禹轻轻向帝女道:“此山下有隧道,分通各州,叫作地脉,是一个极好的所在。寡人有《灵宝方》、《长生法》两种,打算就藏在这个里面,汝看好吗?”  帝女道:“甚好。不过妾想几千年之后,假使有人得到,而不能认识这个文字,恐怕亦是无益的。”夏禹道:“这却难说,安见得那时没有大圣人能认识它呢?”说罢,携了《灵宝方》、《长生法》,拿了赤碧二噉照着,独自一人向穴中而去。过了许久,方才出来,这赤碧二噉自从治水之后,几十年来才第一次用它。那时左右之人个个安睡,除出帝女以外,竟无第三人知道。  后来隔了一千几百年,到周朝春秋之末,吴国的君主阖闾要造宫殿,伐取山石,无意之中在一块无缝之大石中,发现一个大洞,其深不可测。吴王就问群臣:“哪个能够进去探探它的底?”但是没有一个敢答应。有两个冒险进去,走了两日,不能探到洞底,也就回转了。那时凑巧有一个人,姓山名隐居,住在这座包山上,自称龙威丈人。大家都说他是仙人。吴王从前游历包山,曾经遇见他过,此刻忽然想到他,只有他或者能够进去。于是就和灵威丈人商量。龙威丈人果然答应了,就进洞去,足足走了十七日,终究走不到洞底,也只好就回转了。  恰好夏禹所藏的那部紫文金简的《灵宝方》、《长生法》并玉符等都在那路旁,他就顺便拿了出来,献给吴王,做个证据。可是那书上的文字竟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后来打听得鲁国孔老夫子是个博物家,就叫人拿了这些书件去问孔子。但是还不肯直说它的来历,扯了一个谎道:“是一个赤雀衔来放在殿上的。”要想试试孔老夫子的本领。哪知孔老夫子一见就知道了,说道:“这是《灵宝方》、《长生法》,夏禹所服的。夏禹将仙化,封之于名山石画之中,现在竟有赤雀衔来,真是天之所赐了。”把孔老夫子这么一说,那夜夏禹独自一人私做之事方才揭晓。闲话不提。  且说夏禹在包山下住了一夜,次日,依旧扬帆南驶。哪知事不凑巧,到了浮玉山相近,夏禹所坐的船竟全体破坏,沉溺于水,大家都落在水中。幸喜那时已将近岸,其水不深,恰好落在一块大石上,究竟这船忽然破坏,是否和那周朝时候荆国人作弄昭王的故事有心用胶船来陷害,不得而知。但是那时落水的人个个都有点疑心了。  哪知忽然之间,不知何故那块大石突然浮起水面,仿佛一只大船一般,载着夏禹等一径直到苗山脚下,方才停止。这时大众都诧异之极,有些猜是夏禹运用神力,如那牵岝崿山之故事的。有些说夏禹洪福齐天,有鬼神随时在暗中护助的,议论不一。这只石船到后世犹搁在苗山脚下,到得刘宋文帝元嘉年间,有人在船侧得到铁履一量,想起来当然亦是夏禹从人的遗物。但是那铁履究竟有什么用,不得而知了。闲话不提。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12-6 05:37: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且说夏禹到了苗山之后,那时万国诸侯已到得不少。百姓听见夏禹驾到,亦都来欢迎。到得一处,只见新建筑的宫观不少,都是预备给夏禹住的。但那上面的匾额有的题“尧台”二字,有的题“舜馆”二字,旁边都有铭记,称赞尧舜之功德。  夏禹见了,暗想:“他们来欢迎我,而竭力称赞尧舜,就是表明说我之功德不及尧舜而已。我现在已将出世,何必再与他们争闲气?统统都随他们就是了。”  到了大会将开之前一日,各国诸侯差不多到齐,只差了一个防风氏。那防风氏国离苗山最近,偏偏不来,夏禹心中非常不满。暂且不表示。次日,夏禹大会诸侯,朝觐礼毕,便将平日考察诸侯功德优劣的一张成绩单发表,如某某有功,某某有过,某某平平,某某功过相抵,某某过不掩功,某某功不掩过之类,条分缕析,纤悉不遗,确实允当。众诸侯看了,无不震悚佩服。夏禹对于那有功的加之以奖励,对于有过的加之以训戒,其余或奖戒并施,或奖多戒少。自此之后,那座苗山就改名为会稽山,就是为在此会计诸侯功过的原故。  到了第三日,夏禹又召见各地耆老,询问他们地方的疾苦。  然后又会集各国诸侯,向他们发布两条政纲,一条是叫他们应该普及教育,注重于诗、礼;一条是民间所用之铨衡斗斛等应该注意,使它们齐一。从前帝舜时代,每次巡守,都以此为考察之一种,无如日久顽生,愚民无知,往往任意私造,轻重不等,大小不一,以致欺诈叠生,争讼以起。而在上的人以为这种是小事,不去理会它,实与风俗民情大有关系。以后务须随时审察,使它画一,是亦为政之要道。”众诸侯听了,皆唯唯答应。  夏禹又说道:“寡人在北方听见众诸侯对于寡人的筑城郭。修戈甲之事大不满意,所以时有反侧之谋。但是寡人所以要如此的原故,亦无非为卫国卫民而已。现在与众诸侯约,寡人已有决心尊重众诸侯之意,将已筑成的城郭统统拆去;将浚治的池隍统统平去;将所有的戈甲统统焚去,与尔众诸侯以赤忱相见。但愿尔众诸侯此后对于中央政治亦恪尽臣道,无有猪虞之心。那么天下统一,永无战争,实是万民之福,未知尔众诸侯以为何如?”  众诸侯听了,一齐稽首道:“我王果能如此推心置腹,臣等如还有不服的,那真是叛逆之臣了。”夏禹亦大喜,即命从人将所带来的戈甲一概先焚去。又发命令叫各地已造的城池即行毁去。将造者停工,未造者勿造。众诸侯见了,无不欢欣鼓舞。又过了一日,夏禹叫秩宗伯夷将那预备好的禅礼物件检点齐集,就率领众诸侯在会稽山举行禅礼,以告成功于天。自古以来,禅会稽的只有夏禹一个而已。  又过了两日,刚要散会,忽报防风氏来了。夏禹大怒,叫他入见,责备他不应该后到。那防风氏自恃身体长大,悍然不服。那个大头昂在空中,抗声辩道:“从前你所发的政令都是扰乱天下之法,所以我不愿来。如今你自己已知改过,下令取消,所以我仍来。来与不来,是我的自由;就使我竟不来,你奈何了我呢!”夏禹听了,勃然大怒道:“从前涂山之会,已和众诸侯说明:如果寡人有骄汰不德之处,应该和寡人直说,汝何以不说,倒反在此煽惑诸侯?那是什么理由!现在既已后到,又出言无理,实属不成事体,按照军法,后期者斩。”说罢,回顾左右:“与我拿下斩首!”左右得令,纷纷前来。但禁不起防风氏的大脚一踢,统统都踢倒,有几个竟至踢死。  防风氏指着夏禹大骂道:“你这个文命小子,竟敢来得罪我!我赐死你,看你怎样!”说着,举起大脚竟踢过来。夏禹见左右之人或伤或死,正在没法,忽听见他说又要来踢自己,不觉惶窘之至,口不择言的喝道:“会稽山神何在!”墓地一人从外飞来,刚刚将防风氏的大脚擒祝众人一看,原来是个龙身乌首的怪物,大家知道他是会稽山神了,无不惊怪。防风氏亦大吃一惊,但是右脚已不能动,急忙俯首用拳来打。哪知拳刚伸出,又给会稽山神龙爪抓祝防风氏力虽勇猛,至此已无法可施,然而会稽山神急切竟奈何他不得,两个神人相持许久。夏禹要想叫人去杀他,只见他身在半空之中,寻常之人不过与他的腿膝一样齐,哪里杀得他着呢?然而又没有在他身上千刀乱斩之理,要想推他倒来,无如他力大如虎,急切决推他不倒。展转思维,无法可想,忽然叫道:“有了!”忙令左右赶快用畚锸挑泥,在防风氏身边堆起来,要和他身子一样高,庶几可以施刑。这时观看的百姓甚多,看见夏禹的神力如此之大,大家都来帮忙,七手八脚,顷刻之间,已造成了和堤防一般的一座塘,和防风氏一样高,已可以用刑了。但是戈甲统统焚去,刑人的刀都没有了。凑巧,夏禹身边尚存有一柄宝剑,剑腹上刻有二十八宿之形,剑面上记星辰,剑背上记山水,是夏禹前所亲铸了佩带的,便解下来,付与左右。左右之人拿了剑,爬上堤防,照防风氏的头颈上猛砍过去。防风氏早想争持,无如身躯为会稽山神所绊住,不得动弹。宝剑斩过去,只能厉声号叫,其声忿惨。这时人丛之中亦有两个人惨叫道:“我们不报此仇,誓不做人!”众人听了,无不诧异。正要寻觅,忽听得大声陡起,恍如天崩地塌,仔细一看,原来防风氏已被杀死,身躯倒了下来。众人一看,只见他的长度足足横有九亩之地,血流成渠,腥气四溢,真是异种。  这时会稽山神事务已毕,向夏禹行礼,倏然不见。夏禹就叫人将防风氏尸首埋葬,用了数十人才能扛动。那个头安放在车上,他的眉毛高出在轼的上面,想见其头之高大了。后来到得周朝春秋之时,吴王筑会稽城,发现一骨,其大可以专载一车,莫名其妙,叫人到鲁国问孔夫子。孔夫子告诉他是防风氏之骨,大家方始恍然。后话不提。  且说夏禹杀了防风氏之后,诸侯无不震惧。夏禹向他们解释一番,诸侯陆续散去。夏禹又将他从前在此山上所得的金简玉字之书及赤碧二珪等依旧埋藏在会稽山中。就是那杀防风氏的宝剑,亦选了一座山藏它起来。诸事已毕,夏禹就向帝女说道:“我们可以去了。”帝女点首称是。  到了次日,夏禹忽说有玻午餐之时,胃纳骤减,数口之后,即停箸不食。左右要来撤去,夏禹道:“寡人食余之物,不可以再使他人食之。”当即回顾帝女道:“汝可倾去之,以留一个纪念。”帝女答应,随即将那食余之饭用手撮了,向空中四面撒去。有些落在山中,有些落在泽畔,有些落在江中,左右之人看了,也不知道它是什么作用。  哪知到了后来,这落在山中的就变成一种石子,状如鹅鸭之卵,外有壳重叠,中有黄细末如蒲黄,或状如牛簧,糜糜如面,可食。那落于泽畔的变成一种藤类,叶如菝葜,根作块状,有节似菝葜?而色赤,味似薯蓣。那落于江中的随潮流至扶海洲上,变成一种筛草,其实食之如大麦。这三种后人统叫它作禹余粮。有一说,夏禹战胜而弃余粮,化而为石,所以叫禹余粮。这一说不知它的出处。查夏禹战争都在未即位之前,那时事功正方兴未艾,不能称为了又战胜而弃余粮,揆之情理,既属暴殄天物,抑且近于骄傲,不合夏禹之为人,故不采龋闲话不提。  且说夏禹自从那日病了之后,日日加重,左右劝进医药,夏禹一定不许。到了晚间,除出帝女之外,并不许有人在他屋中伺候。有一日,夏禹忽然起来沐浴更衣,到得夜间,左右之人觉得夏禹所住的院内光明四彻,且人语声甚杂,不知何故。  然而夏禹吩咐不准进去,亦不敢进内。  到得次日,进内一看,只见夏禹冠服整齐,仰卧榻上,近前细视,已呜呼了。到处寻视帝女,则不知所往,大家非常着急。然而已无可如何,只得饬人星夜往安邑通报。一面由秩宗伯夷预备殡硷,一切悉遵夏禹生前所定的法令:衣裳三领,苇椁四寸,桐棺三寸,此外并无别物。就在会稽山旁择地营葬,亦是夏禹定今:死于山者葬于山,死于陵者葬于陵之意。葬时土地之深穿下七尺,下不及泉,上不通臭,仅仅足以掩棺而已。  又取一块大石,以作下窆之用。现在此石尚在,名叫窆石,石上刻有古隶文,无人能识。  葬毕之后,又在坟旁给夏禹立一个庙,庙中刻像供奉,兼刻一个帝女之像,在旁边侍立,大家都叫她圣姑,到得后世尚在。后来夏禹坟上时有大鸟飞来,给她守护。春天拔草根,秋天除芜秽,年年如此,因此叫这作鸟社。县官禁止百姓,不得妄害此鸟。她祠庙下的祭田又有无数大象来给她耕田,也是年年如此。百姓都说神禹之神到死了都还是神的。山东有一口井,深不见底,就叫禹穴。后人以为禹穴就是禹陵,那是弄错了。  闲话不提。  且说那个夏禹是真个死了吗?不是的。他是尸解。那日夏禹起来沐浴更衣之后,与帝女种种都预备好,到得夜间,更深人静,只见天上降下两条龙来,龙上跨着一个人,亦降下来,向夏禹说道:“某姓范,名成光,是上帝遣来迎接大禹的。上帝因大禹功德圆满,就此请和某同去吧。”这时夏禹所住的院内顿觉光明洞达,如同白昼。夏禹与帝女遂跨上龙背,范成光别跨一龙,相将腾空而起。  夏禹心中一想,以为必定是直上天门了。哪知不然,两龙直向南行,到得一座山上降下。那地方形势甚熟,仿佛是个南海附近之地。夏禹大疑,便问范成光道:“为什么到此地来?”范成光道:“上帝吩咐如此,说大禹对于尘世还有一件俗务未了,故必须到此一行。”夏禹便问:“是何俗务?”范成光道:“某亦不知。”夏禹更疑,然亦无可如何,只得与帝女降下龙来,各处散步。  凑巧有两个人从身畔走过,那两人看见了夏禹,似乎颇为诧异,很很的注意了一下,然后两个人低头并肩的走了过去,一路窃窃促促,不知作何说话。又不时回转头来望望,目露凶光,蓦地间都拔出利刃,转身飞奔,齐向夏禹扑来,口中并大叫道:“文命小子,不要逃!我们今朝要报仇了,斩你千刀,方泄我恨!”说时迟,那时快,离夏禹已不到飓尺。夏禹此时已是尸解之仙,到也不慌不逃。陡然一阵大风,无数霹雳,两条龙升在空中,如电一般的抢过来,将两个人一爪抓住,两人顿然不能动。  夏禹便问他们道:“我向日与汝等有何仇怨?汝等乃如此恨我?”两人道:“汝是文命吗?是现在的夏王吗?”夏禹应道:“是。”二人听了,益发切齿道:“你这个无道之君,以武力魔术杀我的君主防风氏,我们立志要替君主报仇。今朝巧巧遇着你,又毒龙助你为虐,实在可恶之极。你赶快杀死我们罢!你不杀死我们,你小心,总有一日要死在我们手里。”夏禹听了,就说道:“原来汝等是防风氏的臣子,那日高叫报仇的就是汝等了。臣各为其主,汝等能为君主誓死报仇,真是忠臣,寡人不但不忍杀汝等,且甚敬佩汝等。以后寡人亦将上升于天,决不会再给汝等遇见,不畏汝等之复仇,汝等可好好的归去!”说罢,向两龙举手示意,两龙将爪一放,防风氏二臣顿时恢复了自由,呆立了半晌,眼看见夏禹和一个女子跨上龙背,一个人另跨一条龙,都要飞去,知道此仇今生已不能报,便大叫道:“君父之仇不共戴天!你死则我活,你活则我死。  如今你既然活着而去,我们宁可死了,做厉鬼来杀你。”说罢,拿起利刃,各向自己的当胸一刺,鲜血直冒,顿然倒在地上死了。  我国千古忠臣,当以这两个人为开始。夏禹这时在龙背之上看到他们如此情形,不禁且敬且惜,不免从龙背上再降下来一看,说道:“可惜不想他们竟都会得自杀的!”范成光道:“假使要他们复活转来,亦甚容易。”夏禹道:“用什么方法呢?”范成光道:“大禹且在此稍等,容某去去就来。”说罢,驾着一条龙向西而去。少顷即转来,手中拿了一把草,给夏禹看道:“这是不死之草,出在鬼方,煎了汤灌下去,人虽已死,可以复活。”夏禹道:“那么从速灌吧。”帝女道:“他们是不愿和你共戴天日的,万一灌醒之后,他们见你在此,依旧寻死,岂不是白救了吗?我看,不如避开为是。”夏禹听了,颇以为然,于是向他处避去。  这里范成光将不死草煎好,给二人灌下。不到多时,果然复活。不过胸前一洞,已直透腹背,与穿胸国人相似了。二人复活之后,范成光细细劝慰他们一番,叫他们不要自杀,跑到海外去,就可以算不同戴天日了。二人颇以为然,后来跑到海外,娶妻生子,后嗣非常蕃衍,渐渐组成一个国家。不过胸前都有一洞,变成种类,便是贯胸国的老祖宗。  自此之后,夏禹俗务尽了,由范成光御着二龙,与帝女直上天门,邀游仙界,不复再出现于人世。我的这部上古神话史也就此告终了。但是神话虽完,事实却没有完,就此止住,未免太没结煞,所以只好再续几句。  且说夏禹之子启,在安邑得到了夏禹的讣音,发丧持服,一切朝廷政事仍归伯益总摄,自不消细说。到得三年之丧毕,伯益避居于阳城,启亦避居于禹始封的夏邑,都是仿照尧舜父子的旧例。但是天下诸侯和百姓却不依照旧例,不到阳城去推戴伯益,都到夏邑来推戴启,说道:“启是吾君的儿子,我们应该奉他为君的。”这其间有没有另外的黑幕,不得而知。据战国时孟夫子的解释,有两种理由:一层是伯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及不来舜禹摄政的年代多,德泽之人人深。  二层是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不像那丹朱、商均的不肖。但是两层理由甚不充足:第一层,伯益佐禹治平水土,历仕三朝,施泽于民,亦不能算不久。第二层,夏启并未做官,能不能承继禹之道,天下诸侯和百姓何从而知之?如说平日已在那里辅佐政治,与诸侯相交结,那么就使没有与伯益争天下之心,亦不免有争天下之嫌了。闲话不提。  且说夏启自从为诸侯百姓推戴之后,他就在夏邑地方即天子位。他和禹既然是父子相继,那定都的问题当然不提及。他的第一项政令,就是大享诸侯于钧台。那时伯益亦邀来参与。  过了几日,诸侯簇拥着他回到安邑,造了一个台,名叫璿台。  又大享诸侯。一年之中,两次大享诸侯,都是前代所无,究竟还是联络手段,还是酬庸大典,就这件事看起来,亦未免使人可疑了。  哪知夏启第二次大享诸侯,正在兴高采烈之际,忽然外面递到一道檄文,夏启一看,原来是有扈国所发的。檄文之意,大致说尧舜以来,都是传贤,现在先王禹早经荐伯益于天。而启竟敢私结党羽,煽乱诸侯,攘夺天下,既违列圣官天下之心,又乖先王荐举伯益之意,不忠不孝,实属罪大恶极,大家应该群起声讨。下面又盛赞伯益的功德,劝众诸侯加以推戴等语。  夏启胸有成算,并不惊怪,便将那檄文传示诸侯,并且说道:“寡人本来避居先王上邑,不敢承此大宝的。承众诸侯暨百姓殷殷推戴,迫不得已,才敢忝颜承绍大统。自问才德不及费侯益远甚,有扈国君的话实属允当。寡人即当就此退居藩服,敬请费侯益统承大宝,以符先王之志。”说罢,就离座作欲出之势。那时众诸侯既已拥戴在前,此刻又正在餍饫他的盛撰,一时哪里翻得过来?都站起来挽留道:“决无此事,决无此事。  此不过有扈国君一人的理想,臣等都不以为然,请我王万勿逊避。即如费侯益今日亦在座,他岂肯僭夺我王的大位呢?”说着,大家的眼睛都注到伯益身上。伯益此时居于嫌疑之地位大下不去,亦只能离席,竭力挽留夏启。一面又竭力自己辞让,表明心迹。相持了许久,夏启方才归座,不再让了。  享罢之后,诸侯纷纷归去。伯益也告了病假,夏启优加存问,礼貌殷挚,将伯益之次子若木封于徐,以示殊异。但是伯益之心终觉不安。次年,就告归,回到他所封的费国去,不再做宰相了。伯益既去,那有扈国亦始终不肯臣服,仿佛与朝廷脱了关系,相持至两年之久。夏启屡次遣人前往疏通,有扈国君终置之不理。夏启深恐日久发生他变,因与杜业等臣下商议起兵征讨,而苦于无名。后来想出一个办法,说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将一个空空洞洞无凭无据的罪名加在他身上。  然后带了六师亲往征伐,直到有扈国的郊外甘的地方。哪知有扈国人拼命拒战,六师之众竟不能抵敌。后来夏启归去,修治兵甲,经营武备,重复再来,才将有扈国打破。那时有扈国君因气忿病卧在床上,夏启率领兵士直人其官中,亲自到床边,将有扈国君击死。所有有扈国君的子孙虽则不遭杀戮,但是都将他们降为牧竖,苦贱不堪。  看官想想,仅仅是个威侮五行、怠弃三正之罪,何至于要如此之酷毒待他呢?从此看起来,亦是夏启得天下可疑之一端。然而自此之后,再没有诸侯敢与夏启反抗,官天下之局改为家天下就确定不移了。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12-6 05:48: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上古神话目录及来源”
         文转载自香儿《中国上古神话演义》中国上古神话演义第一章         演古史之治乱 谋开篇说混沌第二章         皇娥梦游穹桑 盘瓠应运降世第三章         共工氏称霸九州女娲氏抟土为人第四章         女娲氏炼石补天共工氏重霸九州第五章         共工颛顼争天下共工怒触不周山第六章         下绝手平定共工上恒山再戮诸怀第七章         后稷初生遭三弃帝喾出巡守西北第八章         简狄吞燕卵 稷泽出玉膏第九章         萯山遇吉神 嫦娥奔月宫第十章         简狄剖胸生契 帝喾挈女南巡第十一章       游嵩山途遇奇兽 忆往事细说蚩尤第十二章       蚩尤遭败绩 黄帝得成仙第十三章       丰山有异物 房王兵虐民第十四章       房王作乱围喾 盘瓠智建神功第十五章       后羿将兵来救 盘瓢负女遁去第十六章       帝喾深山寻女 唐尧降生母家第十七章       唐尧初降生 丹丘来进贡第十八章       盘瓠逸去帝女归 帝喾东海访柏昭第十九章       帝喾纳妃羲和女 盘瓠子女到亳都第二十章       赤松子来访 凤凰鸟翔集第二十一章     赤松子献珠治病 青城山帝喾访道第二十二章     舟人授秘书 帝喾悟天道第二十三章     帝女常仪谢世盘瓢子孙分封第二十四章     立挚为嗣子 封禅上泰山第二十五章     嗣子挚即帝位老臣谋去三凶第二十六章     帝尧出封于陶三凶肆虐当朝第二十七章     罐兜求封南方国 狐功设计害人民第二十八章     尧改封于唐 羿往杀楔揄第二十九章     巫咸弟子佐三苗 羿往桑林杀封豕第三十章       羿杀九婴取雄黄 巴蛇被屠洞庭野第三十一章     帝挚禅位唐尧三苗建国南方第三十二章     唐尧居母丧 后羿缴大风第三十三章     唐尧践帝位 皋陶感降生第三十四章     帝尧田猎讲武鸿超被鸟射伤第三十五章     巫咸鸿术为尧医 越裳氏来献神龟第三十六章     帝尧东巡问樗莆 初见皋陶验前梦第三十七章     厌越述紫蒙风土 阏伯实沈共参商第三十八章     帝尧遇赤将 子舆官木正第三十九章     帝尧宝露赐群臣 大司农筹备蜡祭第四十章       帝尧师事尹寿 尹寿举荐四贤第四十一章     尹寿氏说天丈羿与逢蒙较射第四十二章     帝尧箕山访许由 长淮水怪兴风浪第四十三章     帝尧初番见许由 黄帝问道广成子第四十四章     帝尧遊黟山 览尽大千界第四十五章     途遇金道华 兰为王者香第四十六章     缙云山黄帝修道 大姥山老母成仙第四十七章     狐功设计害帝尧 责三苗帝尧动怒第四十八章     男女同川而浴帝尧君臣中蛊第四十九章     养蛊之情形 苗民之风俗第五十章       帝尧师事善卷 挥师灭除西夏第五十一章     射十日羿见姮娥 渠搜国来朝贡献第五十二章     述洪水之来源说黄河之成因第五十三章     尧让天下于许由 稷为尧使见王母第五十四章     后羿射河伯 逢蒙杀后羿第五十五章     青鸟使迎大司农 西王母性喜樗蒱第五十六章     昆仑山稀有大鸟 西王母瑶池宴客第五十七章     大司农归平阳三苗驩兜降服第五十八章     让天下于巢父任许由州长第五十九章     海人献冰蚕茧尧教子朱围棋第六十章       帝尧比神农 华封人三祝第六十一章     帝尧开凿尧门山 果老事尧为待中第六十二章     训大夏讨渠搜尧缔交狐不谐第六十三章     彭祖祈年寿 帝尧让大位第六十四章     舜生于诸冯 务成子教舜第六十五章     仓颉造文字 舜兄得狂疾第六十六章     舜初耕历山 象受教于兄第六十七章     秦东赠舜行 二耕历山下第六十八章     舜与方回订交师尹寿蒲衣子第六十九章     耕历山三番五次 访大舜不远万里第七十章       被逐三四回 学琴作什器第七十一章     以德教化人 舜师事许由第七十二章     三足乌集庭 元恺大会聚第七十三章     帝子朱漫游是好 夸父臣于帝子朱第七十四章     尧放子朱于丹渊 免共工四岳举鲧第七十五章     神禹坼背生 鲧受命治水第七十六章     禹师郁华子 鲧作九仞城第七十七章     制陶器舜化东夷 陶河滨舜禹相遇第七十八章     一曰遇十瑞 四岳共举舜第七十九章     梦眉与发齐 舜不告而娶第八十章       尧降二女于沩汭 舜率二女觐父母第八十一章     尧赐雕弓干戈美玉 瞽叟使舜完廪浚井第八十二章     象日以杀舜为事 舜为举八元八凯第八十三章     尧以舜为耳为目 舜摄位三凶不服第八十四章     鲧治水不利 舜举禹治水第八十五章     梦从月中过 师事大成挚第八十六章     初过桐柏山 宛委得宝物第八十七章     云华夫人授书伯益水平佐禹第八十八章     舜受终而摄政禹治水以定计第八十九章     降服罔象天 应龙佐治水第九十章       天地十四将大战 收服七地授仙箓第九十一章     平逢山群蜂为患 玉卮娘降服骄虫第九十二章     禹凿砥柱山 九仙集西岳第九十三章     巨灵擘太华 大人钓六鼇第九十四章     伯益作井龙登玄云 玄龟负泥封印山川第九十五章     禹凿龙门入 伏羲赐玉简第九十六章     河伯宴大禹 冀州水患平第九十七章     大禹被困于相柳 相柳见诛于五帝第九十八章     黄蛇守共工台共工流于幽州第九十九章     导河积石得延喜玉 赐轩辕镜除却神光鬼第一百章       天地除妖蛇 鲤鱼跳龙门第一百零一章   济水三伏三现 天地将斩朱孺第一百零二章   天地将除妖鸟 嵎夷九族来朝第一百零三章   窟洲返魂香 青州水患平第一百零四章   桐柏山风雷震惊 两储君霍潜迎禹第一百零五章   巫支祁袭禹 鸿濛氏被囚第一百零六章   三过桐柏山 共战巫支祁第一百零七章   禹凿轩辕化为熊 女攸化石破生启第一百零八章   钹耳贯胸献珠鳖 大禹过门不入家第一百零九章   水平王震泽为神 繇余黄魔使三苗第一百一十章   大禹破三苗 骓驩窜南海第一百一十一章 围计蒙误冲突 云林宫右英解围第一百一十二章 黄魔破土凿黄牛 禹凿巴山开三峡第一百一十三章 掘昆仑息土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将驱除犯狼 大禹二次遇疫第一百一十五章 方相氏驱疫云梦遇神女第一百一十六章 禹作岣嵝碑神农教避疫第一百一十七章 乐马山禹诛疫兽 蟠冢山驱龙导漾第一百一十八章 刑天氏与帝争神 太真夫人除窫窳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三苗于三危 颁五瑞于群后第一百二十章   五老游河河图来 龙马凤凰献图书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禹巡海外应龙杀旱魃第一百二十二章 夸父逐日影大禹游北方第一百二十三章 迷途入终北行踪至无继第一百二十四章 禹收九凤强梁 又至肃慎之国第一百二十五章 禹至毛民等国 鼋鼍代为桥梁第一百二十六章 漫话扶桑国详说君子情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禹逢巨蟹海若助除妖第一百二十八章 禹历小人大人国 有蜮山遭遇水弩第一百二十九章 翳逸廖救蜮疫 禹到歧舌百虑第一百三十章   禹受困于枫林 祖状被杀南海第一百三十一章 禹到寿麻国得见螺蛳舟第一百三十二章 长脚扶卢女轩辕丈夫国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海神率禹避难 刑天氏命葬常羊第一百三十四章 禹配合二国失败 淑士国禹凿方山第一百三十五章 奇肱试飞车槐山通老童第一百三十六章 钟山觐上帝昆仑见王母第一百三十七章 群仙大聚会禹游昆仑山第一百三十八章 禹结束危神尧沉璧于洛第一百三十九章 尧作大章乐皋陶作象刑第一百四十章   董父豢于雷夏 尧崩葬于谷林第一百四十一章 重到会稽百官官 迎即位分命都蒲坂第一百四十二章 封第象于有庳 立学校以施救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司稷逝世渠搜国献裘第一百四十四章 孝养国来朝夔作乐改封第一百四十五章 奏韶乐舞百兽 郊天祈以丹朱第一百四十六章 巡审乐三到会稽 修大道彭祖说法第一百四十七章 善卷逃舜入深山 无择被迫跳涧渊第一百四十八章 舜西教六戎西王母来朝第一百四十九章 舜作卿云歌黄龙负图书第一百五十章   息慎氏进贡 大频国来朝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义均命禹摄位 复九州玄都来朝第一百五十二章 率封禅泰山象病死有庳第一百五十三章 方回凭吊舜坟 二女化作湘神第一百五十四章 启结天下贤禹即天子位第一百五十五章 颁夏时于万国 作贡法均地权第一百五十六章 改封丹朱商均 作乐雕俎臣谏第一百五十七章 柏成子高逃禹 阵涂民代皋陶第一百五十八章 作城郭大会诸侯 铸九鼎海神来朝第一百五十九章 禹让天下于奇子 分散藏书于各处第一百六十章   禹会诸侯戮防风氏 启为天子灭有扈国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12-29 02:04: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荐:“中国上古史新探”
          作者:兵策儒剑根据网上资料,结合新伊林人、赵自强和苏三等人研究,以及分子人类学的证据支持,可以判定中国古籍描写姬周‘窜于戎狄之间’实质是周人从古埃及迁徙到关中的历史记载。关于姬周起源,“《诗经.大雅.生民》等材料,大量叙述了后稷发明农业的经过,后稷的‘稷’字从禾从田,与田亩庄稼有关。这说明周人很早就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民族。后稷所代表的是周人早期历史阶段。但到了不窋时代,由于夏后氏政衰,周人不得已而‘窜于戎狄之间’,经历了一段游牧生活阶段。一直到古公亶父之时,周人迁居歧山之下的周原,‘乃贬戎狄之俗’,‘复修后稷之业’,从而振兴农业。因此,讨论先周祖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说中的后稷发明农业是其第一阶段,从不窋开始‘窜于戎狄之间’到公刘居豳是第二阶段,从古公亶父迁歧到文王都丰是第三阶段。”《史记.周本纪》也载:“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国语.周语》中也载有:“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1 姬周第一阶段应该不在中国境内姬周的起源问题也就是第一阶段问题。即姬周第一阶段到底在什么地方开始的农耕文明?中国学者一般都是这么解释:夏被商推翻后,姬周从东向西迁徙,开始了“窜于戎狄之间”的游牧流浪生活,后来又返回到故里最终推翻商。实际上这种解释是没有任何证据支持的,也不太符合逻辑。- 从考古上来说: 渭水流域一带不存在早于前1200年的先周遗址百度:姬周的起源过去一般认为是在渭水流域,汉班固在《百虎通.京师》中记载:“周家始封于何?后稷封于邰。”晋代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写到:“周后稷始封邰,今扶风是也。”齐思和先生在《西周地理考》中也说:“周民族之为渭水民族,自来无异说。”但是果真如此吗?要考察这个阶段的情况可以先看看先周时代关中地区的姬周考古文化的分布情况。先周考古遗迹中位于古豳地区的长武县冉家乡(位于马莲河与泾河的交汇处)碾子坡是有代表性的。据主持发掘的胡谦盈先生推测:“碾子坡先周早期遗蹲的年代约稍微早于太王(古公亶父)时期,大致与殷墟二期文化相当(公元前1200年前后)。”到目前为止,渭水流域的先周遗迹主要有:武功县境内的郑家坡遗址;扶风县境内的北吕先周墓地;宝鸡市境内的斗鸡台先周墓地;凤翔县境内的西村先周墓地;歧山县境内的贺家村、礼村先周墓地;长安县境内的马王村、张家坡先周遗址。其中从墓葬的习俗来看,“从碾子坡墓地到斗鸡台、北吕、西村先周墓地,再至西周早期,是一脉相承的。”这就自然引出了一个问题,既然先周在关中最早的遗址碾子坡文化(公亶父前期)只相当于殷墟二期文化,而在在公亶父前期以前,渭水流域、歧邑一带还不见有姬周文化的影子,那么公亶父以前的先周史也就不能从渭水流域寻找了。- 姬周与寺洼文化无关:百度:对于先周的起源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争论,其中以胡谦盈为代表的一种意见认为:姬周文化源于寺洼文化。“目前已知寺洼文化的分布范围如下:东起自泾水上游支流马莲河的一股旁溪合水川,陕甘两省接壤地带的子午岭西側;西达甘肃省兰州市南边的洮河流域;北约位于甘、宁两省的接壤地带;向南则深入陕西省的旬邑县、长武县、千阳县和宝鸡市的渭河南岸,以及甘肃省东南部的白龙江流域及其支流被峪河和岷江等地。”胡谦盈经过分析指出:“(一)姬周文化存在众多浓厚的寺洼文化因素;(二)寺洼文化早于先周文化,但两者的年代基本接近并相互衔接;(三)泾水和汧两河流域是先周文化和寺洼文化的重叠地区,而泾水上游及其支流地区又是古文明记载的周人早期文化之间的某种新文化。因此我们认为周文化是在寺洼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可能是从寺洼文化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新的类型。” “胡谦盈先生将寺洼文化的族属认同于戎狄族。然而,姬周族与戎狄族显然属于不同的文化。姬周族窜于戎狄之后,虽受到戎狄文化的影响,但并没有融合于其中。事实上,姬周族是经常遭‘戎狄攻之’。...这说明姬周族是不可能来源于属于戎狄文化的寺洼文化的。”同样的,考古也证明了姬周文化不可能来源于属于戎狄文化的寺洼文化,这两者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李峰先生指出:“寺洼文化占比例最大的器类是马鞍形口双耳罐,这种罐根本不见于先周文化;寺洼居址中常见一种罐腹鼎,亦不见于先周文化。相反,先周居址的主要器类盆、深腹罐、尊、瓮等也不见于寺洼居址。总之,两者的区别是一目了然的。”- 周人尊夏的原因:是因为周人在夏为官百度: 我们先来看看周人的尊夏,在《诗经》中多次提到了周和夏禹的关系,例如:信彼南山,维禹甸之。(《信南山》)丰水东注,维禹之绩。(《文王有声》)奕奕梁山,维禹甸之。(《韩奕》)此外,在周文献《诗经》和《尚书》中,周人常常自称为夏人。例如:允王维后,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厕于时夏,允王保之。(《诗经.周颂.时迈》)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诗经.周颂.思文》)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有肇造我区夏。(《尚书.康诰》)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尚书.君奭》)在《逸周书》中也有所载,例如在《逸周书.度邑解》中载:“自雒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周人为何如此尊夏呢?如果认为周和夏原来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民族,这一点就不能理解了。周人尊夏就是因为:周之先人原来在夏世代为“后稷”,后来虽然随着夏的灭亡,周人也奔于戎狄之间了,但是这个早期的记忆依然存在,这才会出现周人屡屡以夏人自称这种情况。江林昌同意周人在夏世代为官之说,但是他又认为周人尊夏是因为“周夏同族,共出于黄帝。” 这一点是可以商榷的,如果按照黄帝世系来解释周人尊夏的话,那么为什么周人不尊商呢?而按照黄帝世系来讲,周人和夏人的关系远没有周人和商人近。夏人是出于黄帝子昌意一系的,而商和周都是出于黄帝另一子玄嚣一系的。可见,用夏和周的血缘关系来解释周人的尊夏是不可取的。而应该以周世代于夏为官来解释这一点。既然周人在夏禹时代就和夏族在一起,那么推测:周的先人后稷(指姜嫄之子)在夏为掌管农业的官员,而他在夏外的封地应该就是周族最早的起源地。那么后稷的封地在何处呢?- 迁徙过程年代百度: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一般推测,从公元前1600年的夏后氏政衰起,姬周族就开始了艰难的长途跋涉,开始了“窜于戎狄之间”的时代。按照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殷墟文化分期法,与公叔祖类、公亶父相当的殷王祖甲、廪辛、康丁、武乙四代,正处于殷墟文化第二期和第三期的过渡时代,夏商周断代工程推定其年代为公元前1191——前1113年之间。如此算来,周人从公元前1600年开始“奔戎狄之间”,到公元前1113年前后,竟然有近500年的时间是在戎狄之间。- 一些古籍认为姬周人为西夷《孟子·离娄下》第一章:孟子曰: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馀里;世之相后也,千有馀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孟子》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尚书笺》云:“夏,中国也。始自西夷,及于内地。”《潜夫论.五德志》把夏禹称为“戎禹”。- 姬周第一阶段的封地应该不在中国境内以前也曾怀疑三星堆是不是夏的可能性,但是三星堆文化特征与夏周显然有别。而且三星堆历史阶段正好是周人‘窜于戎狄之间’时期,时间上也难以对应。而戎狄可能主要是指当时占据新疆中亚等地吐火罗人人。周人也不太可能从三星堆转到陕西游牧花了几百年。周人‘窜于戎狄之间’之前,是农耕民族的,文化文明发达,文字(汉字)基本成型,如果姬周第一阶段在中国境内,必定也有大量先周和夏的遗址,但这些在中国本土都无法找到对应。2 姬周是以色列十二部落之一吗?根据苏三观点,姬周是以色列十二部落之一的Dan部落迁徙到东方。百度:  《圣经》雅各叫了他的儿子们来,说:“你们都来聚集,我好把你们日后必遇的事告诉你们。”  “但必判断他的民,作以色列支派之一。但必作道上的蛇、路中的虺,咬伤马蹄,使骑马的坠落于后。耶和华啊,我向来等候你的救恩。” 以色列的儿子“但”的图腾就是“龙”。而我们中国人一直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以色列的“但家族”建立了中国的周朝,这个结论应该并不出人意外。“周公旦”的“旦”我认为是姓氏,不是名字。不过“但家族”建立中国周朝的根据确实不算多,主要为:第一,周朝的建立者之一名字叫“旦”;第二,以色列“但家族”出现的时间与周人出现的时间基本吻合;第三,“但家族”被赋予实质上的“龙”图腾,今天的中国人普遍被认为是“龙的后人”;第四,“但家族”明显在中东受到排挤,在后面我们将看到但家族几乎是分封中最少的一个家族,可判断为他们家族的主干离开中东而外迁于某个殖民地。有关专家谨慎赞同苏三,如找到充分证据,就能改写历史。(见下图,以色列十二部落封地,Dan的封地最小。)3 姬周文化的源头在古埃及 (见新伊林等人大量证据)4 分子人类学证据 支持姬周从中东开始‘窜于戎狄之间’而迁徙到东方中国的Q系来源及分布都很有特点,表现出了与姬周整部落从中东地区开始,途中‘窜于戎狄之间’,而后到达周原的路径相当地吻合。- Y-Q系的分化地是在中东,在中东几乎可以找到除Q1a1的所有其他Q单倍群类型,Q1a1如果不是从中东而来,又从哪来?而中国的O系则是从东南亚起源并扩散北上而来,与中东难以挂上钩。上面姬周从中东迁徙而来证据成立的话,仅此一条,就可以把O系排除在姬周可能的候选单倍群之内。- 商兴起于4000年前,周兴起于3000年前。在中国大地的4000年以前的石器墓葬,找不到Q的踪迹,但2500年前宁夏彭阳地区墓葬发现Q。Q在中国出现时间范围可以限定在4000-2500年前。正是商周兴起时代。- 华夏族起于西北,盛于华北,向东融合“东夷”,向南融合“南蛮”。在中国除了后来被命名的“西夏”和“宁夏”与夏有关系外,其他地方很难与夏有关。而历史上希腊和中亚等地都有很多“大夏”国家命名。- 华夏族的核心单倍群必然会呈现北方多,南方少的基本格局。而Y-Q系,在西北比例最高,多样性也较高,其次华北,其次华南,与华夏族扩张模式相当吻合,与姬周迁徙模式也完全吻合。- 华夏族对周边影响:秦汉扩张到越南,越南现在有7%的Q。- Q1a1以前被认为仅是汉族所有,后来发现其他少数民族也有Q1a1,但是似乎都有汉族的影子或影响。比如中亚的东干人也发现有Q1a1,但东干人实际上就是清朝时陕甘回民叛乱失败后逃到中亚的。Q1a1与汉族表现出强烈的正相关性。而O系的任一单倍群都难有此特征。- O3-M134*(F444)或许表现出了较多与Q1a1一起扩张的模式,这有可能是华夏族和M134*的部落联盟后发展的结果。历史也记载姬周与羌结盟。同时M134*也是北方一些游牧民族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如Q1a1的汉族性更强。- 目前已知的Q1a1姓氏有:袁,刘,王,谢,陈,毛,吴,姬。。。等,与姬周姓氏都有莫大关系。- Q1a1在汉族中的分布模式,与姬周分封制造成的结果 比较吻合。- Q1a1的STR分析发现,目前已知Q1a1都可以归入到三个大簇,西北多样性最多,DYS391=10有不少,华北以DYS391=9为主,华南以DYS391=6为主。三个大簇STR分离差距基本都在6-7步以内,与姬周3000年扩散分离模式又是非常吻合。- 中国家驴100%的祖先是非洲索马里野驴和努比亚野驴,亚洲野驴不是中国家驴的祖先。历史记载,考古证明,文化比较,以及分子人类学证据,都能互相印证吻合!(中东地区可可以找到除Q1a1以外的所有单倍群分布,显然汉族性表现很强的Q1a1应是从中东地区迁徙而来),这些证据链条足以证明姬周从中东迁徙而来!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5-1-1 02:10: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荐:“中国文明西来说”
          08:34   第二章 圣经解开远古帝王身份之谜   第一节 最初的突破--后稷就是约瑟   我在“周夏联军”一文中,指出周人乃是犹太人。为了寻找周人祖先的痕迹,我上网一查原来周人的始祖乃是后稷,他在尧舜时当过农官。《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后稷被弃是古文中记载最多的,上文中就有三弃后稷,一弃在隘巷,二弃在林中,三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就连大诗人屈原也发出天问: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投之於冰上,鸟何燠之?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译文;   后稷原是嫡出长子,帝喾为何毒害翻脸?   将他扔在寒冰之上,鸟儿为何覆翼送暖?   为何长大仗弓持箭,善治农业怀有奇能?   出生既已惊动上帝,为何后嗣繁荣昌盛?   古时候的伟大诗人屈原不明白的,现在神让我明白了一切,真是感谢神。   约瑟本是雅各与拉结所生之子。因聪颖得其父偏爱而遭众弟兄嫉恨,众兄将其卖掉,后被带到埃及。因给埃及法老释梦得到重用,被任为宰相。任职期间埃及仓满粮足。后因其故乡迦南遇饥荒,与前来埃及买粮的弟兄相认和解,并接其父前往埃及。与其兄弟一起被视为以色列十二列祖之一。   我们来看《史记周本纪》的记载,第一我们能够看到“有邰”二字,古代是没有拼音的,你可否联想到“犹太”呢?第二后稷被弃,让我联想到圣经中也有这么一个人,名字叫约瑟,他17岁被哥哥们卖到埃及;第三后稷在尧舜为农官,让我想到约瑟在埃及为宰相,他在丰年时储备了7年的粮食,使埃及安然度过7个灾年的事迹。   先来看圣经中约瑟被卖的故事:   圣经创世纪37,约瑟得异梦   1雅各住在迦南地,就是他父亲寄居的地。2雅各的记略如下:   约瑟十七岁与他哥哥们一同牧羊。他是个童子,与他父亲的妾辟拉、悉帕的儿子们常在一处。约瑟将他哥哥们的恶行报给他们的父亲。3以色列原来爱约瑟过于爱他的众子,因为约瑟是他年老生的,他给约瑟作了一件彩衣。4约瑟的哥哥们见父亲爱约瑟过于爱他们,就恨约瑟,不与他说和睦的话。   5约瑟作了一梦,告诉他哥哥们,他们就越发恨他。6约瑟对他们说:“请听我所作的梦:7我们在田里捆禾稼,我的捆起来站着,你们的捆来围着我的捆下拜。”8他的哥哥们回答说:“难道你真要作我们的王吗?难道你真要管辖我们吗?”他们就因为他的梦和他的话,越发恨他。9后来他又作了一梦,也告诉他的哥哥们说:“看哪,我又作了一梦,梦见太阳、月亮与十一个星向我下拜。”10约瑟将这梦告诉他父亲和他哥哥们,他父亲就责备他说:“你作的这是什么梦!难道我和你母亲、你弟兄果然要来俯伏在地,向你下拜吗?”11他哥哥们都嫉妒他,他父亲却把这话存在心里。 20楼回复    培灵2014-03-26 08:35   约瑟被卖到埃及   12约瑟的哥哥们往示剑去,放他们父亲的羊。13以色列对约瑟说:“你哥哥们不是在示剑放羊吗?你来,我要打发你往他们那里去。”约瑟说:“我在这里。”14以色列说:“你去看看你哥哥们平安不平安,群羊平安不平安,就回来报信给我。”于是打发他出希伯仑谷,他就往示剑去了。15有人遇见他在田野走迷了路,就问他说:“你找什么?”16他说:“我找我的哥哥们,求你告诉我,他们在何处放羊。”17那人说:“他们已经走了,我听见他们说要往多坍去。”约瑟就去追赶他哥哥们,遇见他们在多坍。18他们远远地看见他,趁他还没有走到跟前,大家就同谋要害死他,19彼此说:“你看!那作梦的来了。20来吧!我们将他杀了,丢在一个坑里,就说有恶兽把他吃了,我们且看他的梦将来怎么样。”21流便听见了,要救他脱离他们的手,说:“我们不可害他的性命。”22又说:“不可流他的血,可以把他丢在这野地的坑里,不可下手害他。”流便的意思是要救他脱离他们的手,把他归还他的父亲。23约瑟到了他哥哥们那里,他们就剥了他的外衣,就是他穿的那件彩衣,24把他丢在坑里,那坑是空的,里头没有水。   25他们坐下吃饭,举目观看,见有一伙米甸的以实玛利人从基列来,用骆驼驮着香料、乳香、没药,要带下埃及去。26犹大对众弟兄说:“我们杀我们的兄弟,藏了他的血,有什么益处呢?27我们不如将他卖给以实玛利人,不可下手害他,因为他是我们的兄弟,我们的骨肉。”众弟兄就听从了他。28有些米甸的商人从那里经过,哥哥们就把约瑟从坑里拉上来,讲定二十舍客勒银子,把约瑟卖给以实玛利人。他们就把约瑟带到埃及去了。   29流便回到坑边,见约瑟不在坑里,就撕裂衣服,30回到兄弟们那里说:“童子没有了!我往哪里去才好呢?”31他们宰了一只公山羊,把约瑟的那件彩衣染了血,32打发人送到他们的父亲那里,说:“我们捡了这个,请认一认,是你儿子的外衣不是?”33他认得,就说:“这是我儿子的外衣,有恶兽把他吃了,约瑟被撕碎了!撕碎了!”34雅各便撕裂衣服,腰间围上麻布,为他儿子悲哀了多日。35他的儿女都起来安慰他,他却不肯受安慰,说:“我必悲哀着下阴间,到我儿子那里。”约瑟的父亲就为他哀哭。36米甸人带约瑟到埃及,把他卖给法老的内臣,护卫长波提乏。   后稷是姜源(即拉结,后文详论)的亲生儿子,雅各(即帝喾)爱约瑟胜过爱其他孩子,怎么能够害他,所以不存在毒害翻脸的事。将他扔在寒冰之上,对应为他的哥哥们将他丢在坑里,鸟儿为何覆翼送暖?鸟儿覆翼其实是彩衣覆体。   约瑟是个义人,神与他同在。他被卖给了埃及的一名护卫长波提乏,波提乏看他长的俊美,干练,派约瑟管理一切家务。然而,波提乏的妻子被这位年轻的希伯来人深深吸引,并引诱他,于是麻烦便来了。约瑟坚决拒绝他的主母,生怕得罪神。一天,她拉着约瑟的衣裳,约瑟却把衣裳丢下逃走了。波提乏的妻子竟诬告约瑟意图强奸;波提乏相信她,遂把约瑟囚禁在王的监里,法老的酒政和膳长也同时囚禁在那里。约瑟在狱中得着耶和华的帮助,为酒政和膳长解释他们一些难解的梦。正如约瑟解梦时所说,膳长被处死,酒政则恢复原职,但酒政却忘记了约瑟。   两年后,法老作了两个梦,连他的术士和智者都不能解释。酒政记起约瑟,便把他从狱中召到王宫来。神启示约瑟说,那些梦是预示七个丰年,及其后的七个荒年。法老因约瑟有这解梦的智慧,便叫他管理埃及,位分只次于法老。法老赐名给约瑟,叫“撒发那忒巴内亚”,并把祭司波提非拉的女儿亚西纳给他为妻。   圣经创世纪39章,1约瑟被带下埃及去。有一个埃及人,是法老的内臣,护卫长波提乏,从那些带下他来的以实玛利人手下买了他去。2约瑟住在他主人埃及人的家中,耶和华与他同在,他就百事顺利。3他主人见耶和华与他同在,又见耶和华使他手里所办的尽都顺利,4约瑟就在主人眼前蒙恩,伺候他主人,并且主人派他管理家务,把一切所有的都交在他手里。5自从主人派约瑟管理家务和他一切所有的,耶和华就因约瑟的缘故赐福与那埃及人的家;凡家里和田间一切所有的都蒙耶和华赐福。6波提乏将一切所有的都交在约瑟的手中,除了自己所吃的饭,别的事一概不知。   约瑟原来秀雅俊美。7这事以后,约瑟主人的妻,以目送情给约瑟,说:“你与我同寝吧!”8约瑟不从,对他主人的妻说:“看哪,一切家务,我主人都不知道,他把所有的都交在我手里。9在这家里没有比我大的,并且他没有留下一样不交给我,只留下了你,因为你是他的妻子。我怎能作这大恶,得罪神呢?”10后来她天天和约瑟说,约瑟却不听从她,不与她同寝,也不和她在一处。11有一天,约瑟进屋里去办事,家中人没有一个在那屋里,12妇人就拉住他的衣裳,说:“你与我同寝吧!”约瑟把衣裳丢在妇人手里,跑到外边去了。13妇人看见约瑟把衣裳丢在她手里跑出去了,14就叫了家里的人来,对他们说:“你们看!他带了一个希伯来人进入我们家里,要戏弄我们。他到我这里来,要与我同寝,我就大声喊叫。15他听见我放声喊起来,就把衣裳丢在我这里,跑到外边去了。”16妇人把约瑟的衣裳放在自己那里,等着他主人回家,17就对他如此如此说:“你所带到我们这里的那希伯来仆人进来要戏弄我,18我放声喊起来,他就把衣裳丢在我这里跑出去了。”   19约瑟的主人听见他妻子对他所说的话说,你的仆人如此如此待我,他就生气,20把约瑟下在监里,就是王的囚犯被囚的地方。于是约瑟在那里坐监。   40章,这事以后,埃及王的酒政和膳长得罪了他们的主埃及王,2法老就恼怒酒政和膳长这二臣,3把他们下在护卫长府内的监里,就是约瑟被囚的地方。4护卫长把他们交给约瑟,约瑟便伺候他们;他们有些日子在监里。5被囚在监之埃及王的酒政和膳长,二人同夜各作一梦,各梦都有讲解。6到了早晨,约瑟进到他们那里,见他们有愁闷的样子。7他便问法老的二臣,就是与他同囚在他主人府里的,说:“你们今日为什么面带愁容呢?”8他们对他说:“我们各人作了一梦,没有人能解。”约瑟说:“解梦不是出于神吗?请你们将梦告诉我。”   9酒政便将他的梦告诉约瑟说:“我梦见在我面前有一棵葡萄树,10树上有三根枝子,好像发了芽、开了花,上头的葡萄都成熟了。11法老的杯在我手中,我就拿葡萄挤在法老的杯里,将杯递在他手中。”12约瑟对他说:“你所作的梦是这样解:三根枝子就是三天,13三天之内,法老必提你出监,叫你官复原职,你仍要递杯在法老的手中,和先前作他的酒政一样。14但你得好处的时候,求你记念我,施恩与我,在法老面前提说我,救我出这监牢。15我实在是从希伯来人之地被柺来的,我在这里也没有作过什么,叫他们把我下在监里。”   16膳长见梦解得好,就对约瑟说:“我在梦中见我头上顶着三筐白饼,17极上的筐子里有为法老烤的各样食物,有飞鸟来吃我头上筐子里的食物。”18约瑟说:“你的梦是这样解:三个筐子就是三天。19三天之内,法老必斩断你的头,把你挂在木头上,必有飞鸟来吃你身上的肉。”   20到了第三天,是法老的生日,他为众臣仆设摆筵席,把酒政和膳长提出监来,21使酒政官复原职,他仍旧递杯在法老手中。22但把膳长挂起来,正如约瑟向他们所解的话。23酒政却不记念约瑟,竟忘了他。   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麻﹑菽。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民皆效法。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其后子孙繁衍,逐渐强大,是为周。 21楼回复    培灵2014-03-26 08:35   后稷善于农事对应于圣经创世纪的下一段:   41,1过了两年,法老作梦:梦见自己站在河边,2有七只母牛从河里上来,又美好又肥壮,在芦荻中吃草。3随后又有七只母牛从河里上来,又丑陋又干瘦,与那七只母牛一同站在河边。4这又丑陋又干瘦的七只母牛吃尽了那又美好又肥壮的七只母牛。法老就醒了。5他又睡着,第二回作梦:梦见一棵麦子长了七个穗子,又肥大又佳美,6随后又长了七个穗子,又细弱又被东风吹焦了。7这细弱的穗子吞了那七个又肥大又饱满的穗子。法老醒了,不料是个梦。8到了早晨,法老心里不安,就差人召了埃及所有的术士和博士来。法老就把所作的梦告诉他们,却没有人能给法老圆解。   9那时酒政对法老说:“我今日想起我的罪来。10从前法老恼怒臣仆,把我和膳长下在护卫长府内的监里。11我们二人同夜各作一梦,各梦都有讲解。12在那里同着我们有一个希伯来的少年人,是护卫长的仆人,我们告诉他,他就把我们的梦圆解,是按着各人的梦圆解的。13后来正如他给我们圆解的成就了:我官复原职;膳长被挂起来了。”   14法老遂即差人去召约瑟,他们便急忙带他出监,他就剃头,刮脸,换衣裳,进到法老面前。15法老对约瑟说:“我作了一梦,没有人能解,我听见人说,你听了梦就能解。”16约瑟回答法老说:“这不在乎我,神必将平安的话回答法老。”17法老对约瑟说:“我梦见我站在河边,18有七只母牛从河里上来,又肥壮又美好,在芦荻中吃草。19随后又有七只母牛上来,又软弱又丑陋又干瘦。在埃及遍地,我没有见过这样不好的。20这又干瘦又丑陋的母牛吃尽了那以先的七只肥母牛,21吃了以后却看不出是吃了,那丑陋的样子仍旧和先前一样。我就醒了。22我又梦见一棵麦子,长了七个穗子,又饱满又佳美,23随后又长了七个穗子,枯槁细弱,被东风吹焦了。24这些细弱的穗子吞了那七个佳美的穗子。我将这梦告诉了术士,却没有人能给我解说。”   25约瑟对法老说:“法老的梦乃是一个,神已将所要作的事指示法老了。26七只好母牛是七年;七个好穗子也是七年;这梦乃是一个。27那随后上来的七只又干瘦又丑陋的母牛是七年;那七个虚空、被东风吹焦的穗子也是七年,都是七个荒年。28这就是我对法老所说,神已将所要作的事显明给法老了。29埃及遍地必来七个大丰年,30随后又要来七个荒年,甚至在埃及地都忘了先前的丰收,全地必被饥荒所灭。31因那以后的饥荒甚大,便不觉得先前的丰收了。32至于法老两回作梦,是因神命定这事,而且必速速成就。33所以法老当拣选一个有聪明有智慧的人,派他治理埃及地。34法老当这样行,又派官员管理这地。当七个丰年的时候,征收埃及地的五分之一,35叫他们把将来丰年一切的粮食聚敛起来,积蓄五谷,收存在各城里作食物,归于法老的手下。36所积蓄的粮食可以防备埃及地将来的七个荒年,免得这地被饥荒所灭。”   约瑟被立为埃及的宰相   37法老和他一切臣仆,都以这事为妙。38法老对臣仆说:“像这样的人,有神的灵在他里头,我们岂能找得着呢?”39法老对约瑟说:“神既将这事都指示你,可见没有人像你这样有聪明有智慧。40你可以掌管我的家,我的民都必听从你的话,惟独在宝座上我比你大。”41法老又对约瑟说:“我派你治理埃及全地。”42法老就摘下手上打印的戒指,戴在约瑟的手上,给他穿上细麻衣,把金链戴在他的颈项上。43又叫约瑟坐他的副车,喝道的在前呼叫说:“跪下!”这样,法老派他治理埃及全地。44法老对约瑟说:“我是法老,在埃及全地,若没有你的命令,不许人擅自办事(原文作“动手动脚”)。”45法老赐名给约瑟,叫撒发那忒巴内亚,又将安城的祭司波提非拉的女儿亚西纳给他为妻。约瑟就出去巡行埃及地。   46约瑟见埃及王法老的时候年三十岁。他从法老面前出去遍行埃及全地。47七个丰年之内,地的出产极丰极盛(原文作“一把一把的”),48约瑟聚敛埃及地七个丰年一切的粮食,把粮食积存在各城里,各城周围田地的粮食都积存在本城里。49约瑟积蓄五谷甚多,如同海边的沙,无法计算,因为谷不可胜数。   50荒年未到以前,安城的祭司波提非拉的女儿亚西纳给约瑟生了两个儿子。51约瑟给长子起名叫玛拿西(就是“使之忘了”的意思),因为他说:“神使我忘了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52他给次子起名叫以法莲(就是“使之昌盛”的意思),因为他说:“神使我在受苦的地方昌盛。”   53埃及地的七个丰年一完,54七个荒年就来了,正如约瑟所说的,各地都有饥荒,惟独埃及全地有粮食。55及至埃及全地有了饥荒,众民向法老哀求粮食,法老对他们说:“你们往约瑟那里去,凡他所说的你们都要作。”56当时饥荒遍满天下,约瑟开了各处的仓,粜粮给埃及人;在埃及地饥荒甚大。57各地的人都往埃及去,到约瑟那里籴粮,因为天下的饥荒甚大。   我已经发现夏甲人为埃及人,帝尧的事其实发生在古埃及,这和圣经中约瑟的记载是多么的吻合,约瑟就是在埃及为宰相,因为预测了七年的旱灾,预备了七年的粮食,所以才能有善治农业的传闻。这反过来又证明先夏的事发生在埃及。所以尧舜禹历史、圣经中的埃及、周人的历史其实是互相印证的关系。   雅各对约瑟的预言   49:22约瑟是多结果子的树枝,是泉旁多结果的枝子。他的枝条探出墙外。23弓箭手将他苦害,向他射箭,逼迫他。24但他的弓仍旧坚硬。他的手健壮敏捷。这是因以色列的牧者,以色列的磐石就是雅各的大能者。25你父亲的神必帮助你。那全能者必将天上所有的福,地里所藏的福,以及生产乳养的福,都赐给你。   26你父亲所祝的福,胜过我祖先所祝的福,如永世的山岭,至极的边界。这些福必降在约瑟的头上,临列那与弟兄迥别之人的顶上。   探出墙外的墙,就是指的长城。多结的果子就是十多亿的中国人。   圣经记载后稷约瑟活到110岁:   创世纪50,22约瑟和他父亲的家族继续住在埃及。他死的时候是一百一十岁。23他活着见到以法莲的孙儿,也抱过玛拿西的孙儿──玛吉的孩子们。24约瑟对他的兄弟们说∶“我快要死了,但是上帝一定照顾你们,带你们离开这地,到他应许给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那片土地去。”25约瑟又叫以色列人发誓;他说∶“你们要向我发誓。当上帝带你们往那片土地去的时候,要把我的骸骨一起带走。”26约瑟一百一十岁的时候死在埃及。他们用药物防腐,把尸体安放在棺材里。   可见后稷死后被制作成了木乃伊。   山海经大荒经:“黑水青水之闲有广都之野,后稷葬焉。”皇甫谧曰: “頉去中国三万里也。”广都之野不知道在非洲还是中东。   玛拿西可能是传说中的台玺。《山海经?大荒西经》:“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   据周史记载,帝喾还有第五子,名叫台玺,其生母不详。后稷约瑟的弟弟指的是他一奶同胞的亲弟弟便雅敏。   后稷与约瑟似乎只是粗线条的相似,在我之前也有人这么说过,可是这个突破只是打开奥秘之门的第一扇小门。只有大胆假设,小心多方求证才是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走入下一个突破。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5-1-1 02:19: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中国文明西来说(二)(作者培灵)
           014-03-26 09:08   第二节 真正的突破--两个帝喾   一、两个帝喾   屈原在天问里提到“后稷原是嫡出长子,帝喾为何毒害翻脸?”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帝喾就是后稷的父亲,而我已经推出后稷为约瑟,那么帝喾就是雅各,因为他是约瑟的父亲。喾应从雅各(Jacob)的各(co)而出,发音相近。但是事情好像没有那么简单,在圣经中,雅各似乎不是什么帝王,他年轻时,因为哥哥以扫要杀他,他跑到舅舅家中避难,同时娶了拉杰、利亚两个姐妹,回来后也是对哥哥以扫十分惧怕,居住在迦南地,老了去埃及地投奔约瑟居住。看不出雅各是帝王来。   反观古籍中的帝喾:   帝喾(kù),姓姬,名俊,号高辛氏,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先公。祖父玄嚣,是太祖黄帝正妃高皇后嫘祖的大儿子,父亲名蟜极,帝颛顼是其伯父。帝喾从小德行高尚,聪明能干。十五岁时,被帝颛顼选为助手,有功,被封于辛。帝颛顼死后,他继承帝位,时年三十岁。帝喾继为天下共主后,以亳为都城,以木德为帝,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葬于故地辛,建有帝喾陵。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自有两座台,每座台都是四方形,在昆仑的东北。相传帝喾以扫活了105岁。(百度)   看到了吧,雅各和帝喾的记载根本贴不上边啊。但是别着急,当我看到帝喾妃子的时候,有了线索。传说帝喾有四妃,长妃叫姜原,是有邰国君的女儿。相传姜原在娘家时,因出外踏上巨人脚印而怀孕,因无夫生子,所以把生下的孩子三次弃于深巷、荒林与寒冰上,均得牛羊虎豹百鸟保护不死,所以起名叫“弃”,后来长大喜欢农艺,教人种五谷,被尊为后稷,周朝建立后被认为是周民族的祖先。   帝喾长妃是姜原,姜原是后稷的母亲,雅各的妻子,所以可以推理雅各是帝喾。   次妃简狄,是有娀国君的女儿。原为“不周山”北少昊威姓族裔。相传简狄在娘家与其妹子建疵在春分时到玄池温泉洗浴,有燕子飞过,留下一卵,被简狄吞吃,后怀孕生契,被认为是商族的祖先。   《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她本是殷商的母祖。   这里的简狄被苏三猜做圣经里以扫的外族妻子。创世纪26,34:以扫四十岁的时候,娶了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Judith),与赫人以伦的女儿巴实抹为妻。她们常使以撒和利百加心里愁烦。   苏三说“以扫”的老婆就叫“犹滴”,英语为“Judith”。假如用最接近的音译实际上应该为“居狄”。这时我意识到:这不就是商朝之母“简狄”嘛!   我认为苏三猜对了,简狄又名娵訾(JUZI)。简狄正是圣经里的犹滴。屈原的天问也提到了简狄:   简狄在台喾何宜?   玄鸟致贻女何喜。   简狄住在瑶台之上,帝喾怎会对她中意?   玄鸟高飞送来聘礼,简狄为何那么欢喜?   好了,如果简狄是犹滴,那么简狄的丈夫应当是以扫才是,所以帝喾应该是以扫。这就出现了两个帝喾。看来周人混淆了雅各和以扫。为什么呢?这可能正是上帝的意思,神的隐藏,是奥秘的所在,封印之所在! 23楼回复    培灵2014-03-26 09:11   好像有点乱,为了搞清楚,我们还是先来认识一下雅各和以扫都是谁。   圣经创世纪25章以扫和雅各出生:   19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的后代,记在下面:亚伯拉罕生以撒。20以撒娶利百加为妻的时候正四十岁。利百加是巴旦亚兰地的亚兰人彼土利的女儿,是亚兰人拉班的妹子。21以撒因他妻子不生育,就为她祈求耶和华。耶和华应允他的祈求,他的妻子利百加就怀了孕。22孩子们在她腹中彼此相争,她就说:“若是这样,我为什么活着呢(或作“我为什么如此呢”)?”她就去求问耶和华。23耶和华对她说:   “两国在你腹内,   两族要从你身上出来,   这族必强于那族,   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   24生产的日子到了,腹中果然是双子。25先产的身体发红,浑身有毛,如同皮衣,他们就给他起名叫以扫(“以扫”就是“有毛”的意思)。26随后又生了以扫的兄弟,手抓住以扫的脚跟,因此给他起名叫雅各(“雅各”就是“抓住”的意思)。利百加生下两个儿子的时候,以撒年正六十岁。   原来雅各和以扫是孪生子,双胞胎,哥哥是以扫,弟弟是雅各。他们同是以撒的儿子,亚伯拉罕的孙子。   雅各叫帝喾,因为他的名字里有各(co), 以扫叫帝喾有什么理由?嘿嘿,我来告诉你。雅各在天主教思高版圣经中称雅各伯,以扫呢称依撒格,原来两个中都有一个各音,所以呢两个都是帝喾!   但是我们可要分清楚谁是帝喾雅各,谁是帝喾以扫。有些是记载的雅各,有些是记载的以扫。   五帝里第三位帝王的帝喾的记载多是以扫的记载。帝喾,姓姬,是对的,因为他们全是黄帝的后裔,都姓姬。为黄帝的曾孙,也是对的。是商族的第一位先公,对的,其实他就是以扫,也就是殷商。祖父玄嚣,即亚伯拉罕是也。   以扫是帝喾,就是后来的炎帝,因为他身体发红,也叫赤帝。(后叙)   我们再来看看周人混淆在哪里:   帝喾有四个儿子,元妃姜嫄生一子,名弃,又名后稷,后代建立了周朝。这个帝喾是雅各,后稷是雅各的儿子,不是以扫的儿子。所以周人的祖先是帝喾雅各。   实际上简狄、庆都和常仪才是帝喾以扫的妃子:   次妃简狄生一子,名契(xie),契为商族(商朝)的祖先,后代建立商朝。   次妃庆都生一子,名尧,即帝尧,也称唐尧,建立了唐朝(陶唐氏之唐),其子不肖,女婿虞舜继承天下。   次妃常仪生一子,名挚(也作“鸷”),即帝挚,在位短暂,被废。   以扫是商朝的祖先。   两个帝喾年轻时的故事   雅各骗取长子的名分:   创世纪25,27-34:以扫卖长子的名分   27两个孩子渐渐长大,以扫善于打猎,常在田野;雅各为人安静,常住在帐棚里。28以撒爱以扫,因为常吃他的野味;利百加却爱雅各。   29有一天,雅各熬汤,以扫从田野回来累昏了。30以扫对雅各说:“我累昏了,求你把这红汤给我喝。”因此以扫又叫以东(“以东”就是“红”的意思)。31雅各说:“你今日把长子的名分卖给我吧!”32以扫说:“我将要死,这长子的名分于我有什么益处呢?”33雅各说:“你今日对我起誓吧!”以扫就对他起了誓,把长子的名分卖给雅各。34于是雅各将饼和红豆汤给了以扫,以扫吃了喝了,便起来走了。这就是以扫轻看了他长子的名分。   雅各和利百加欺骗以撒的祝福:   创世纪27,1:以撒年老,眼睛昏花,不能看见,就叫了他大儿子以扫来,说:“我儿。”以扫说:“我在这里。”2他说:“我如今老了,不知道哪一天死。3现在拿你的器械,就是箭囊和弓,往田野去为我打猎,4照我所爱的作成美味,拿来给我吃,使我在未死之先给你祝福。”   5以撒对他儿子以扫说话,利百加也听见了。以扫往田野去打猎,要得野味带来。6利百加就对她儿子雅各说:“我听见你父亲对你哥哥以扫说:7‘你去把野兽带来,作成美味给我吃,我好在未死之先,在耶和华面前给你祝福。’8现在我儿,你要照着我所吩咐你的,听从我的话。9你到羊群里去,给我拿两只肥山羊羔来,我便照你父亲所爱的,给他作成美味。10你拿到你父亲那里给他吃,使他在未死之先给你祝福。”11雅各对他母亲利百加说:“我哥哥以扫浑身是有毛的,我身上是光滑的,12倘若我父亲摸着我,必以我为欺哄人的,我就招咒诅,不得祝福。”13他母亲对他说:“我儿,你招的咒诅归到我身上,你只管听我的话,去把羊羔给我拿来。”14他便去拿来,交给他母亲,他母亲就照他父亲所爱的作成美味。15利百加又把家里所存大儿子以扫上好的衣服给她小儿子雅各穿上,16又用山羊羔皮包在雅各的手上和颈项的光滑处,17就把所作的美味和饼交在她儿子雅各的手里。   18雅各到他父亲那里说:“我父亲!”他说:“我在这里。我儿,你是谁?”19雅各对他父亲说:“我是你的长子以扫,我已照你所吩咐我的行了。请起来坐着,吃我的野味,好给我祝福。”20以撒对他儿子说:“我儿,你如何找得这么快呢?”他说:“因为耶和华你的神使我遇见好机会得着的。”21以撒对雅各说:“我儿,你近前来,我摸摸你,知道你真是我的儿子以扫不是?”22雅各就挨近他父亲以撒。以撒摸着他说:“声音是雅各的声音,手却是以扫的手。”23以撒就辨不出他来,因为他手上有毛,像他哥哥以扫的手一样,就给他祝福。24又说:“你真是我儿子以扫吗?”他说:“我是。”25以撒说:“你递给我,我好吃我儿子的野味,给你祝福。”雅各就递给他,他便吃了;又拿酒给他,他也喝了。26他父亲以撒对他说:“我儿,你上前来与我亲嘴。”27他就上前与父亲亲嘴。他父亲一闻他衣服上的香气,就给他祝福,说:   “我儿的香气   如同耶和华赐福之田地的香气一样。   28愿神赐你天上的甘露、   地上的肥土,   并许多五谷新酒。   29愿多民侍奉你,   多国跪拜你;   愿你作你弟兄的主,   你母亲的儿子向你跪拜。   凡咒诅你的,愿他受咒诅;   为你祝福的,愿他蒙福。”   以扫求以撒祝福   30以撒为雅各祝福已毕,雅各从他父亲那里才出来,他哥哥以扫正打猎回来,31也作了美味,拿来给他父亲,说:“请父亲起来,吃你儿子的野味,好给我祝福。”32他父亲以撒对他说:“你是谁?”他说:“我是你的长子以扫。”33以撒就大大地战兢说:“你未来之先,是谁得了野味拿来给我呢?我已经吃了,为他祝福,他将来也必蒙福。”34以扫听了他父亲的话,就放声痛哭,说:“我父啊!求你也为我祝福。”35以撒说:“你兄弟已经用诡计来将你的福分夺去了。”36以扫说:“他名雅各岂不是正对吗?因为他欺骗了我两次,他从前夺了我长子的名分;你看,他现在又夺了我的福分。”以扫又说:“你没有留下为我可祝的福吗?”37以撒回答以扫说:“我已立他为你的主,使他的弟兄都给他作仆人,并赐他五谷新酒可以养生。我儿,现在我还能为你作什么呢?”38以扫对他父亲说:“父啊,你只有一样可祝的福吗?我父啊,求你也为我祝福。”以扫就放声而哭。   39他父亲以撒说:   “地上的肥土必为你所住;   天上的甘露必为你所得。   40你必倚靠刀剑度日,   又必侍奉你的兄弟,   到你强盛的时候,   必从你颈项上挣开他的轭。”   41以扫因他父亲给雅各祝的福,就怨恨雅各,心里说:“为我父亲居丧的日子近了,到那时候,我要杀我的兄弟雅各。”42有人把利百加大儿子以扫的话告诉利百加,她就打发人去,叫了她小儿子雅各来,对他说:“你哥哥以扫想要杀你,报仇雪恨。43现在我儿,你要听我的话,起来逃往哈兰我哥哥拉班那里去,44同他住些日子,直等你哥哥的怒气消了。45你哥哥向你消了怒气,忘了你向他所作的事,我便打发人去把你从那里带回来。为什么一日丧你们二人呢?”   如果说后稷是约瑟的发现是突破的话,那只是个小突破。我在网上也看到有两个人都说过后稷就是约瑟。但是发现两个帝喾的秘密才是真正的突破,才能够走入神的奥秘之门。 24楼回复    培灵2014-03-26 09:11   二、帝喾以扫   帝喾以扫就是中国古籍里记载的五帝中的第三个帝王。   圣经里创世纪33章   雅各和以扫相见:“雅各举目观看,见以扫来了,后头跟着400人,就把孩子们分开交给利亚、拉结和两个使女,并且叫两个使女和她们的孩子在前头,利亚和她的孩子在后头,拉结和约瑟在尽后头。他自己在他们前头过去,一连七次俯伏在地,才就进他哥哥。”   我们看到以扫当时的势力很大,有400人跟着,要知道,那时候的人口不多,400人绝对是可以称王了,所以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以扫就是帝喾。   《史记?五帝本纪》:“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帝喾的部落,《春秋纬》中一本叫《命历序》的书说传10世,400年,《易纬》中的《稽览图》说是350年。其实帝喾以扫就是商朝的始祖,甚至殷商二字都来自于以扫的名字。圣经创世纪25,30:因此以扫又叫以东(“以东”就是“红”的意思)。以扫(ESAU)-殷商,以东(EDOM)。以扫被称为商朝第一位先公,其实以扫可远不止商朝的先公,帝尧其实也是帝喾的儿子。说以扫是商朝祖先更合适。   帝喾从小德行高尚,聪明能干。十五岁时,被堂叔父帝颛顼(世称玄帝)选为助手,有功,被封于辛。颛顼死后,侄子高辛即位,是为帝喾。帝喾即帝位后,“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   帝喾被封在有辛地,实住帝丘(濮阳),三十而得帝位,迁都毫邑。以扫住在西珥山,可能是帝丘,及毫邑。圣经创世纪32,3:雅各打发人先往西珥地去,就是以东地,见他哥哥以扫。以东地位于死海的东南。后来迁都于亳,由于共工氏余部的反抗不停息,建都于亳,便于将军队迅速投放到前线战场。豪应该比辛更往北,有人说是黎巴嫩,也是有可能的。   《山海经?大荒南经》中载:“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即是大荒南,我猜想是非洲。   帝喾妃子:   有娀氏简狄,帝喾次妃。原为“不周山”北少昊威姓族裔;   陈锋氏庆都,又名陈丰氏、陈酆氏,据传是喾之第二妃;   常仪。据传是喾之第三妃。   对应于中国古籍记载的三妃,圣经中的以扫也有三个妃子。创世纪26,34:以扫四十岁的时候,娶了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Judith),与赫人以伦的女儿巴实抹为妻。她们常使以撒和利百加心里愁烦。   28,6以扫见以撒已经给雅各祝福,而且打发他往巴旦亚兰去,在那里娶妻,并见祝福的时候嘱咐他说:“不要娶迦南的女子为妻。”7又见雅各听从他父母的话往巴旦亚兰去了,8以扫就晓得他父亲以撒看不中迦南的女子,9便往以实玛利那里去,在他二妻之外,又娶了玛哈拉为妻。她是亚伯拉罕儿子以实玛利的女儿,尼拜约的妹子。   如果有娀氏简狄是赫人犹滴的话,那么有娀这个种族就对应于圣经的赫族,是含族。圣经创世纪10,15:迦南生长子西顿,又生赫,16和耶布斯人、亚摩利人、革迦撒人、17希未人、亚基人、西尼人、18亚瓦底人、洗玛利人、哈马人,后来迦南的诸族分散了。19迦南的境界是从西顿向基拉耳的路上,直到迦萨;又向所多玛、蛾摩拉、押玛、洗扁的路上,直到拉沙。20这就是含的后裔,各随他们的宗族、方言,所住的地土、邦国。   看娀字,是戎女的意思,所以有娀氏当为戎族,是含族,赫人。 25楼回复    培灵2014-03-26 09:12   三、帝喾雅各   雅各是另外一个帝喾,是后稷约瑟的父亲。在中国古籍记载的多是帝喾高辛氏以扫,而在圣经中却较多地记载了雅各。雅各(Jacob)是以色列三大圣祖之一。雅各是以撒的次子、亚伯拉罕的孙子,出生时用手抓着孪生哥哥以扫的脚跟,故取名“雅各”(“抓住”的意思)。他曾用“一碗红汤”为代价换取以扫的长子名分,又与其母利百加合谋骗取父亲以撒的祝福。因害怕以扫报复,逃往哈兰投奔舅父拉班,娶表妹利亚、拉结为妻,又收使女辟拉、悉帕为妾,共生子12人。这12人成为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的祖先。后来,雅各带领全家返回迦南地,走到雅博渡口与神摔跤,神给他改名为“以色列”,并给他祝福,重申把应许给亚伯拉罕、以撒的地给他的子孙,使他们成为一个民族。所以,雅各的后裔就称为“以色列人”。从亚伯拉罕出的还有阿拉伯人,但是从雅各出的才是真正的以色列人。雅各晚年因逃避饥荒被其子约瑟接往埃及,在歌珊定居,并死在那里,享年147岁。   雅各逃离家乡后,就投奔了他舅舅拉班。在那里他为了娶妻子拉结给舅舅打了十四年的工,同时也生了十二个儿子,成为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祖先。以下记载这些故事:   以撒打发雅各到拉班的家去   创世纪27,46;利百加对以撒说:“我因这赫人的女子,连性命都厌烦了;倘若雅各也娶赫人的女子为妻,像这些一样,我活着还有什么益处呢?”28,1以撒叫了雅各来,给他祝福,并嘱咐他说:“你不要娶迦南的女子为妻。2你起身往巴旦亚兰去,到你外祖彼土利家里,在你母舅拉班的女儿中娶一女为妻。3愿全能的神赐福给你,使你生养众多,成为多族,4将应许亚伯拉罕的福赐给你和你的后裔,使你承受你所寄居的地为业,就是神赐给亚伯拉罕的地。”5以撒打发雅各走了,他就往巴旦亚兰去,到亚兰人彼土利的儿子拉班那里,拉班是雅各、以扫的母舅。雅各到了拉班的家.29,1雅各起行,到了东方人之地,2看见田间有一口井,有三群羊卧在井旁,因为人饮羊群,都是用那井里的水,井口上的石头是大的。3常有羊群在那里聚集,牧人把石头转离井口饮羊,随后又把石头放在井口的原处。   4雅各对牧人说:“弟兄们,你们是哪里来的?”他们说:“我们是哈兰来的。”5他问他们说:“拿鹤的孙子拉班你们认识吗?”他们说:“我们认识。”6雅各说:“他平安吗?”他们说:“平安。看哪,他女儿拉结领着羊来了。”7雅各说:“日头还高,不是羊群聚集的时候,你们不如饮羊再去放一放。”8他们说:“我们不能,必等羊群聚齐,人把石头转离井口才可饮羊。”   9雅各正和他们说话的时候,拉结领着她父亲的羊来了,因为那些羊是她牧放的。10雅各看见母舅拉班的女儿拉结和母舅拉班的羊群,就上前把石头转离井口,饮他母舅拉班的羊群。11雅各与拉结亲嘴,就放声而哭。12雅各告诉拉结,自己是她父亲的外甥,是利百加的儿子,拉结就跑去告诉她父亲。   13拉班听见外甥雅各的信息,就跑去迎接,抱着他,与他亲嘴,领他到自己的家。雅各将一切的情由告诉拉班。14拉班对他说:“你实在是我的骨肉。”雅各就和他同住了一个月。   雅各为拉结和利亚服侍拉班   15拉班对雅各说:“你虽是我的骨肉(原文作“弟兄”),岂可白白地服侍我?请告诉我,你要什么为工价?”16拉班有两个女儿:大的名叫利亚,小的名叫拉结。17利亚的眼睛没有神气,拉结却生得美貌俊秀。18雅各爱拉结,就说:“我愿为你小女儿拉结服侍你七年。”19拉班说:“我把她给你胜似给别人,你与我同住吧!”20雅各就为拉结服侍了七年。他因为深爱拉结,就看这七年如同几天。   21雅各对拉班说:“日期已经满了,求你把我的妻子给我,我好与她同房。”22拉班就摆设筵席,请齐了那地方的众人。23到晚上,拉班将女儿利亚送来给雅各,雅各就与她同房。24拉班又将婢女悉帕给女儿利亚作使女。25到了早晨,雅各一看是利亚,就对拉班说:“你向我作的是什么事呢?我服侍你,不是为拉结吗?你为什么欺哄我呢?”26拉班说:“大女儿还没有给人,先把小女儿给人,在我们这地方没有这规矩。27你为这个满了七日,我就把那个也给你,你再为她服侍我七年。”28雅各就如此行。满了利亚的七日,拉班便将女儿拉结给雅各为妻。29拉班又将婢女辟拉给女儿拉结作使女。30雅各也与拉结同房,并且爱拉结胜似爱利亚,于是又服侍了拉班七年。   雅各的儿女   31耶和华见利亚失宠(原文作“被恨”。下同),就使她生育,拉结却不生育。32利亚怀孕生子,就给他起名叫流便(就是“有儿子”的意思),因而说:“耶和华看见我的苦情,如今我的丈夫必爱我。”33她又怀孕生子,就说:“耶和华因为听见我失宠,所以又赐给我这个儿子。”于是给他起名叫西缅(就是“听见”的意思)。34她又怀孕生子,起名叫利未(就是“联合”的意思),说:“我给丈夫生了三个儿子,他必与我联合。”35她又怀孕生子,说:“这回我要赞美耶和华。”因此给他起名叫犹大(就是“赞美”的意思)。这才停了生育。30,1拉结见自己不给雅各生子,就嫉妒她姐姐,对雅各说:“你给我孩子,不然我就死了。”2雅各向拉结生气,说:“叫你不生育的是神,我岂能代替他作主呢?”3拉结说:“有我的使女辟拉在这里,你可以与她同房,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因她也得孩子(“得孩子”原文作“被建立”)。”4拉结就把她的使女辟拉给丈夫为妾,雅各便与她同房,5辟拉就怀孕给雅各生了一个儿子。6拉结说:“神伸了我的冤,也听了我的声音,赐我一个儿子。”因此给他起名叫但(就是“伸冤”的意思)。7拉结的使女辟拉又怀孕,给雅各生了第二个儿子。8拉结说:“我与我姐姐大大相争,并且得胜。”于是给他起名叫拿弗他利(就是“相争”的意思)。   9利亚见自己停了生育,就把使女悉帕给雅各为妾。10利亚的使女悉帕给雅各生了一个儿子。11利亚说:“万幸!”于是给他起名叫迦得(就是“万幸”的意思)。12利亚的使女悉帕又给雅各生了第二个儿子。13利亚说:“我有福啊,众女子都要称我是有福的。”于是给他起名叫亚设(就是“有福”的意思)。   14割麦子的时候,流便往田里去寻见风茄,拿来给他母亲利亚。拉结对利亚说:“请你把你儿子的风茄给我些。”15利亚说:“你夺了我的丈夫还算小事吗?你又要夺我儿子的风茄吗?”拉结说:“为你儿子的风茄,今夜他可以与你同寝。”16到了晚上,雅各从田里回来,利亚出来迎接他,说:“你要与我同寝,因为我实在用我儿子的风茄把你雇下了。”那一夜雅各就与她同寝。17神应允了利亚,她就怀孕,给雅各生了第五个儿子。18利亚说:“神给了我价值,因为我把使女给了我丈夫。”于是给他起名叫以萨迦(就是“价值”的意思)。19利亚又怀孕,给雅各生了第六个儿子。20利亚说:“神赐我厚赏,我丈夫必与我同住,因我给他生了六个儿子。”于是给他起名叫西布伦(就是“同住”的意思)。21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给她起名叫底拿。22神顾念拉结,应允了她,使她能生育。23拉结怀孕生子,说:“神除去了我的羞耻。”24就给他起名叫约瑟(就是“增添”的意思),意思说:“愿耶和华再增添我一个儿子。” 26楼回复    培灵2014-03-26 09:13   拉结就是姜娘娘   雅各爱拉结,拉结就是姜原,拉结生了约瑟,约瑟就是后稷。   后来拉结又生了雅各最小的孩子便雅悯,就死在以法他的路旁,这和姜原产子后死在野地的记载相似;   至今在山西闻喜一带仍保留着与《评理经》中这一段关于后稷的记载相类似的故事,并添加了一些无关的内容,如姜原是坐着骡子出走的,那是个大雪天,所以容易有脚印。……姜原产子后,天刮起了三天三夜的大风,姜原死在大风之下的土堆里,即是姜娘娘的坟(以后为庙),大风带来的大量黄土,堆积成一座山,离闻喜县姜娘娘庙不远,就叫稷山。稷王高高地在山上,可姜娘娘只好躺在他的脚下。   (来自百度)   传说虽然在山西,但故事应该发生在以法他。   圣经创世纪35章:   拉结去世   16他们从伯特利起行,离以法他还有一段路程,拉结临产甚是艰难。17正在艰难的时候,收生婆对她说:“不要怕,你又要得一个儿子了。”18她将近于死,灵魂要走的时候,就给她儿子起名叫便俄尼,他父亲却给他起名叫便雅悯。19拉结死了,葬在以法他的路旁;以法他就是伯利恒。20雅各在她的坟上立了一统碑,就是拉结的墓碑,到今日还在。   看到了吗,又是惊人的一致。只是拉结生的儿子是便雅敏,不是后稷约瑟。   雅各临死前为他的儿子们祝福,其实很多是预言,这些预言很重要,有很多实现了。最著名的但支派预言都在里面,甚至现在的以色列人还坚信弥赛亚就是预言里的细罗。   创世纪49章   雅各的祝福   1雅各叫了他的儿子们来,说:“你们都来聚集,我好把你们日后必遇的事告诉你们。2雅各的儿子们,你们要聚集而听,   要听你们父亲以色列的话:   3“流便哪,你是我的长子,   是我力量强壮的时候生的,   本当大有尊荣,权力超众,   4但你放纵情欲、滚沸如水,必不得居首位,   因为你上了你父亲的床,   污秽了我的榻。   5“西缅和利未是弟兄,   他们的刀剑是残忍的器具。   6我的灵啊,不要与他们同谋;   我的心哪,不要与他们联络;   因为他们趁怒杀害人命,   任意砍断牛腿大筋。   7他们的怒气暴烈可咒,   他们的忿恨残忍可诅。   我要使他们分居在雅各家里,   散住在以色列地中。   8“犹大啊,你弟兄们必赞美你,   你手必掐住仇敌的颈项,   你父亲的儿子们必向你下拜。   9犹大是个小狮子。   我儿啊,你抓了食便上去;   你屈下身去,卧如公狮,   蹲如母狮,谁敢惹你?   10圭必不离犹大,   杖必不离他两脚之间,   直等细罗(就是“赐平安者”)来到,   万民都必归顺。   11犹大把小驴拴在葡萄树上,   把驴驹拴在美好的葡萄树上;   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   在葡萄汁中洗了袍褂;   12他的眼睛必因酒红润,   他的牙齿必因奶白亮。   13“西布伦必住在海口,   必成为停船的海口,   他的境界必延到西顿。   14“以萨迦是个强壮的驴,   卧在羊圈之中。   15他以安静为佳,以肥地为美,   便低肩背重,成为服苦的仆人。   16“但必判断他的民,   作以色列支派之一。   17但必作道上的蛇,路中的虺,   咬伤马蹄,使骑马的坠落于后。   18耶和华啊,我向来等候你的救恩。   19“迦得必被敌军追逼,   他却要追逼他们的脚跟。   20“亚设之地必出肥美的粮食,   且出君王的美味。   21“拿弗他利是被释放的母鹿,   他出嘉美的言语。   22“约瑟是多结果子的树枝,   是泉旁多结果的枝子,   他的枝条探出墙外。   23弓箭手将他苦害,   向他射箭,逼迫他。   24但他的弓仍旧坚硬,   他的手健壮敏捷,   这是因以色列的牧者,以色列的磐石,   就是雅各的大能者。   25你父亲的神必帮助你,   那全能者必将天上所有的福,   地里所藏的福,以及生产乳养的福,都赐给你。   26你父亲所祝的福,   胜过我祖先所祝的福,   如永世的山岭,至极的边界;   这些福必降在约瑟的头上,   临到那与弟兄迥别之人的顶上。   27“便雅悯是个撕掠的狼,   早晨要吃他所抓的,   晚上要分他所夺的。”   28这一切是以色列的十二支派,这也是他们的父亲对他们所说的话,为他们所祝的福,都是按着各人的福分,为他们祝福。   雅各的死和安葬   29他又嘱咐他们说:“我将要归到我列祖(原文作“本民”)那里,你们要将我葬在赫人以弗仑田间的洞里,与我祖我父在一处,30就是在迦南地幔利前、麦比拉田间的洞。那洞和田是亚伯拉罕向赫人以弗仑买来为业,作坟地的。31他们在那里葬了亚伯拉罕和他妻子撒拉,又在那里葬了以撒和他妻子利百加,我也在那里葬了利亚。32那块田和田间的洞,原是向赫人买的。”33雅各嘱咐众子已毕,就把脚收在床上,气绝而死,归他列祖(原文作“本民”)那里去了。   50章雅各葬在迦南地。   1约瑟伏在他父亲的面上哀哭,与他亲嘴。2约瑟吩咐伺候他的医生,用香料薰他父亲,医生就用香料薰了以色列。3薰尸的常例是四十天;那四十天满了,埃及人为他哀哭了七十天。   4为他哀哭的日子过了,约瑟对法老家中的人说:“我若在你们眼前蒙恩,请你们报告法老说:5我父亲要死的时候叫我起誓说:你要将我葬在迦南地,在我为自己所掘的坟墓里。现在求你让我上去葬我父亲,以后我必回来。”6法老说:“你可以上去,照着你父亲叫你起的誓,将他葬埋。”7于是约瑟上去葬他父亲。与他一同上去的,有法老的臣仆和法老家中的长老,并埃及国的长老;8还有约瑟的全家和他的弟兄们,并他父亲的眷属,只有他们的妇人孩子,和羊群牛群,都留在歌珊地;9又有车辆马兵,和他一同上去,那一帮人甚多。10他们到了约旦河外、亚达的禾场,就在那里大大地号啕痛哭。约瑟为他父亲哀哭了七天。11迦南的居民见亚达禾场上的哀哭,就说:“这是埃及人一场极大的哀哭。”因此那地方名叫亚伯麦西,是在约旦河东。12雅各的儿子们就遵着他父亲所吩咐的办了,13把他搬到迦南地,葬在幔利前、麦比拉田间的洞里。那洞和田是亚伯拉罕向赫人以弗仑买来为业,作坟地的。14约瑟葬了他父亲以后,就和众弟兄,并一切同他上去葬他父亲的人,都回埃及去了。   雅各死后被香料熏了,可能被制成了木乃伊。但是他没用葬在埃及,而葬在了迦南地。   雅各和以扫这哥两儿,一位是商朝的祖先,一位是周朝的祖先。打死你会信吗?说后稷是约瑟大家也许并不在意,只会随声附和;而说雅各是帝喾,三皇五帝的一位帝王,总觉得让人感觉云山雾罩。大家不禁会问,难道周人的祖先是犹太人吗?股市里有一句话,叫行情在绝望中产生,在犹豫中发展。我的故事也一样,在偶然中产生,在怀疑中发展。 27楼回复    荣入圣城2014-03-26 17:40   不管你信不信,我信。 28楼回复    培灵2014-03-27 09:07   第三节 帝喾的儿子们   看完了帝喾以扫的三个妃子,再来看看他的儿子:   按照圣经创世纪36章以扫的后代1-4:1 以扫就是以东,他的后代记在下面。 2 以扫娶迦南的女子为妻,就是赫人以伦的女儿亚大和希未人祭便的孙女,亚拿的女儿阿何利巴玛, 3 又娶了以实玛利的女儿,尼拜约的妹子巴实抹。 4 亚大给以扫生了以利法ELIIPHAZ。巴实抹生了流珥REUEL。 5 阿何利巴玛生了耶乌施JEUSH,雅兰JALAM,可拉KORAH。这都是以扫的儿子,是在迦南地生的。  
 可拉疑为高丽。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5-1-1 02:24: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中国文明西来说”(三)
           n to Esau in the land of Canaan.   司马迁《史记》则记载云:“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帝放勋立,是为帝尧。   帝喾的子嗣为:简狄生一子,名契(xie),契为商族(商朝)的祖先,后代建立商朝。次妃庆都生一子,名尧,即帝尧,也称唐尧,建立了唐朝(陶唐氏之唐),其子不肖,女婿虞舜继承天下。次妃常仪生一子,名挚(也作“鸷”),即帝挚,在位短暂,被废。   帝挚是中国上古传说的君王,帝喾次妃常仪的儿子,帝喾长子,号青阳氏。受帝喾之禅而继位。九年后禅让给弟弟放勋。关于帝挚之经历命运,历史上记载颇有不同。按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帝挚之母位于帝喾妻最末,而挚于兄弟最长,得登帝位, 封异母弟放勋为唐侯。   以扫和亚大(简狄)的孩子是以立法ELIIPHAZ,应该就是中国远古记载的阏伯,EL对应于阏,PHA对应于伯,阏伯又叫帝契,商之始祖。虽然英语并不是原来的希伯来语,但是希伯来原文的发音与英语一定近似。因为本人不懂希伯来文。所以用英语与汉语名字对应研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既使如此,也能够说明问题了。   按照圣经记载,阿何利巴玛是帝喾的第三位妻子,是以实玛利的女儿。但是他的大儿子耶乌施JEUSH在众兄弟中排行最大,所以得以继承以扫帝喾的地位。由此可见,帝挚是以扫的大儿子耶乌施JEUSH。   挚在位九年,才干平庸,未能妥善管理国家。而唐侯尧仁慈爱民,明于察人,治理有方,盛德闻名天下。挚自觉不如尧之圣明,乃率群臣造访唐侯而致禅。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禅,乃封挚于高辛。   清人马骕《绎史》卷八《高辛纪》引《纲目前编》则说:“挚荒淫无度,诸侯废之,而推尊尧为天子。”   帝契-商之始祖   以扫和亚大(简狄)的孩子是以立法ELIIPHAZ,应该就是中国远古记载的阏伯,E是阏PHA读伯,又叫帝契,商之始祖。   商的始祖契,子姓,帝喾之子,唐尧的异母弟,生母为简狄。高辛氏子,舜五臣之一。可见帝契是以扫和犹滴的孩子,是以东人。   简狄生契   契,即是阏伯,就是传说中的商之始祖。《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就是“玄鸟生商”的美丽故事。《史记?殷本纪》曰:“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赐姓子氏。”   屈原《楚辞?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至贻,女何嘉?”《列女传》曰:“契母简狄者,有娀氏之长也,当尧之时,与其娣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鸟衔卵过坠之,五色甚好,简狄与其妹娣竞往取之,简狄得而含之,误而吞之,遂生契焉。简狄性好人事之治,上知天文,乐于施惠,及契长而教之理,顺以序。契之性聪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尧使为司徒,封于亳。及尧崩,舜即位,乃敕之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其后世世居亳。’至汤兴为天子,君子谓简狄仁而有礼。《诗》曰:‘有娀方将,立子生商。’又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此之谓也。”简狄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因其生下商人男姓祖先契而名垂青史。   协助大禹   直到了虞舜二十年,虞舜指派司徒-禹去治水,那时虞舜也派契、后稷帮助禹治水;十三年后,禹总算治好水了,同时也封契于商,虞舜又下命契为司徒,也开始治理商,后来契去世后,由其子昭明接下去治理商。   商之始祖契与禹是同一时代的人。《史记?殷本纪》中说:“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契长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仍命契为司徒”。契因帮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位于印度,后论),其氏族为商族。夏朝建立之后,商族是夏的直属。商族随着势力的强大,逐渐产生问鼎之心,最终灭夏。据说灭夏的为喜克索人,而喜正对应于契( xie)   阏伯和实沈   史载,阏伯与其弟实沈不和,常动干戈。帝喾无可奈何,只好将两兄弟分开。将阏伯封于商丘为“火正”,封号曰“商”,差实沈到大夏,使兄弟终不得见。大夏在中亚(后论),所以哥两儿一个在印度,一个在中亚。阏伯死后被称为商星,实沈死后被称为参星。在星宿中二星一个落下的时候,另一个才升起。唐朝大诗人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写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和商”,其典故就源于此。   实沈可能是雅兰JALAM,是帝喾的三子。   帝尧   帝契为以扫和亚大(简狄)的孩子以立法ELIIPHAZ,应该就是阏伯,是长子,而其次子就是唐尧。   唐尧,为帝喾次妃陈锋氏女庆都所生,姓伊祁,因为是以撒的后代,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谥曰尧。帝尧应该为上文里记载的流珥REUEL。(巴实抹生了流珥REUEL。)   “唐侯的封地在刘邑,于是尧成为管理强大的刘氏族的首领”这一段的记载有点靠谱,因为尧在闪语言里又称为流珥,所以他的名字就是刘邑,是刘氏族的祖先。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中国古时候有五帝之说,最为流行的说法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帝尧列在颛顼之后。   帝喾死后,以其年龄最大的儿子挚继承帝位,为帝挚。尧好学而能干,十三岁时就受命辅佐帝挚。帝挚才干平庸,未能妥善管理国家。而尧仁慈爱民,明于察人,治理有方,盛德闻名天下。于是各部族首领纷纷背离帝挚,而归附于尧。帝挚也自觉不如尧之圣明,终于在继位九年以后,将帝位禅让于尧。   帝尧在唐地伊祁山诞生,伊祁即以撒,以撒山应该就是以扫所居的西珥山。帝喾的儿子们竟然与圣经里以扫的儿子们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看起来是不是有点意思,你是否开始相信我的观点了呢?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5-1-1 02:31: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西来说”(四)
           014-03-28 09:41   第五节 玄嚣——亚伯拉罕   《史记?五帝本纪》:“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父曰蟜极,即是以撒,蟜极可读为乔治,以撒后面会详细论述。   蟜极父亲是玄嚣,以撒的父亲亚伯拉罕,所以玄嚣者,亚伯拉罕是也。绝对惊人的结论,大名鼎鼎的希伯来人祖先亚伯拉罕竟然是玄嚣,黄帝的儿子。   亚伯拉罕(Abraham)又名易卜拉辛(Ibrahim)(伊斯兰教翻译),原名亚伯兰或亚巴郎﹝Abram﹞,上帝亲自将他改名为亚伯拉罕。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先知,是耶稣基督的先祖,也是默罕默德的先祖。是希伯来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共同祖先。被称为多国的父,信心之父。   圣经创世纪11章闪的后代(代上1:24-27):   10闪的后代记在下面:洪水以后二年,闪一百岁生了亚法撒。11闪生亚法撒之后,又活了五百年,并且生儿养女。   12亚法撒活到三十五岁,生了沙拉。13亚法撒生沙拉之后,又活了四百零三年,并且生儿养女。   14沙拉活到三十岁,生了希伯。15沙拉生希伯之后,又活了四百零三年,并且生儿养女。   16希伯活到三十四岁,生了法勒。17希伯生法勒之后,又活了四百三十年,并且生儿养女。   18法勒活到三十岁,生了拉吴。19法勒生拉吴之后,又活了二百零九年,并且生儿养女。   20拉吴活到三十二岁,生了西鹿。21拉吴生西鹿之后,又活了二百零七年,并且生儿养女。   22西鹿活到三十岁,生了拿鹤。23西鹿生拿鹤之后,又活了二百年,并且生儿养女。   24拿鹤活到二十九岁,生了他拉。25拿鹤生他拉之后,又活了一百一十九年,并且生儿养女。   26他拉活到七十岁,生了亚伯兰、拿鹤、哈兰。   他拉的后代   27他拉的后代记在下面:他拉生亚伯兰、拿鹤、哈兰。哈兰生罗得。28哈兰死在他的本地迦勒底的吾珥,在他父亲他拉之先。29亚伯兰、拿鹤各娶了妻:亚伯兰的妻子名叫撒莱;拿鹤的妻子名叫密迦,是哈兰的女儿;哈兰是密迦和亦迦的父亲。30撒莱不生育,没有孩子。   31他拉带着他儿子亚伯兰和他孙子哈兰的儿子罗得,并他儿妇亚伯兰的妻子撒莱,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们走到哈兰就住在那里。32他拉共活了二百零五岁,就死在哈兰。   如果玄嚣是亚伯拉罕,那么他拉就是黄帝,黄帝他拉生有三子在前,分别是亚伯拉罕、拿鹤和哈兰。哈兰早死对应于昌意,拿鹤对应于少昊,玄嚣自然就是亚伯拉罕了。   中国古籍在玄嚣的记述上很是模糊和矛盾,因为玄嚣和少昊都是黄帝他拉的儿子。中国人常把玄嚣亚伯拉罕和少昊拿鹤混淆,认为玄嚣就是少昊,这是错误的。这是因为玄嚣亚伯拉罕离开了故乡到了迦南地,所以少有记载,更是上帝的隐藏。   《史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若水就是幼发拉底河,昌意就是哈兰,他的儿子颛顼接班即黄帝天子位,然后帝喾即颛顼位。帝颛顼是帝喾的伯父,可推出颛顼与蟜极为堂弟兄。玄嚣除了在帝王家谱中叙述之外,就很少有记载了,真正记载的是少昊和昌意。史载“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玄嚣是亚伯拉罕,蟜极就是以撒。同时,古籍言必提少昊,不提玄嚣,也这可佐证玄嚣与少昊不是一人。   玄嚣亚伯拉罕在中国很少有记载,因为他离开了他的父亲前往迦南地。   玄嚣亚伯拉罕离开黄帝他拉   圣经创世纪12章神呼召亚伯兰   1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2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3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4亚伯兰就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了,罗得也和他同去。亚伯兰出哈兰的时候年七十五岁。5亚伯兰将他妻子撒莱和侄儿罗得,连他们在哈兰所积蓄的财物,所得的人口,都带往迦南地去。他们就到了迦南地。6亚伯兰经过那地,到了示剑地方摩利橡树那里。那时,迦南人住在那地。7耶和华向亚伯兰显现,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亚伯兰就在那里为向他显现的耶和华筑了一座坛。8从那里他又迁到伯特利东边的山,支搭帐棚。西边是伯特利,东边是艾。他在那里又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求告耶和华的名。9后来亚伯兰又渐渐迁往南地去。   多国之父   上帝应许亚伯拉罕的子孙要象海边的砂,天上的星一样多。今天我发现事情不仅如此,他还有可能是商周人的祖先,我们的祖先。这才是多国的父!加上十多亿的中国人他的子孙才像海边的砂,天上的星一样多。   神与亚伯兰立约   创世纪13,16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人若能数算地上的尘沙,才能数算你的后裔。   15, 5于是领他走到外边,说:“你向天观看,数算众星,能数得过来吗?”又对他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6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   神第三次和亚伯拉罕立约。   17,1亚伯兰年九十九岁的时候,耶和华向他显现,对他说:“我是全能的神,你当在我面前作完全人,2我就与你立约,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3亚伯兰俯伏在地;神又对他说:4“我与你立约,你要作多国的父。5从此以后,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要叫亚伯拉罕,因为我已立你作多国的父。6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7我要与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我的约,作永远的约,是要作你和你后裔的神。   信心之父   同时他在信仰上也有别于黄帝他拉,他专心侍奉神,被称为信心之父。   圣经告诉我们: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过公羊的脂油。亚伯拉罕听从上帝的旨意,不是一时一事,而是从始至终,始终不渝。当年神呼召他离开故乡迦勒底吾珥,往神所指示的地方去。离开故乡迦勒底吾珥,意示着他要背井离乡,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然而亚伯拉罕听到神的呼召后,马上带着父亲他拉,妻子撒莱,侄子罗得,并仆人和牲畜一同上路。他开始不知何去何从,前途茫茫,但他相信神一定会带领他,会为他负责到底的。   不仅如此亚伯拉罕还献儿子以撒。他75岁时,上帝就允许他,要赐给他一个儿子,而他整整等了25年,到100岁才得到这个儿子以撒,以撒是他妻子撒来所生的,是亚伯拉罕的掌上明珠。当他为神完全摆上心爱的儿子以撒,完成了上帝的试验后,上帝赐大福给他,使他的子孙如天上的星星,地上的土沙那么多。并且神要他成为信心之父,一切相信耶稣的人都成为亚伯拉罕的子孙,甚至连人子耶稣也是从他的血脉而来,实现了上帝的应许——万国都因他得福。 35楼回复    培灵2014-03-28 09:43   22章神吩咐亚伯拉罕献以撒   1这些事以后,神要试验亚伯拉罕,就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2神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3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备上驴,带着两个仆人和他儿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4到了第三日,亚伯拉罕举目远远地看见那地方。5亚伯拉罕对他的仆人说:“你们和驴在此等候,我与童子往那里去拜一拜,就回到你们这里来。”6亚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儿子以撒身上,自己手里拿着火与刀,于是二人同行。7以撒对他父亲亚伯拉罕说:“父亲哪!”亚伯拉罕说:“我儿,我在这里。”以撒说:“请看,火与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8亚伯拉罕说:“我儿,神必自己预备作燔祭的羊羔。”于是二人同行。   9他们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摆好,捆绑他的儿子以撒,放在坛的柴上。10亚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杀他的儿子。11耶和华的使者从天上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12天使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13亚伯拉罕举目观看,不料,有一只公羊,两角扣在稠密的小树中,亚伯拉罕就取了那只公羊来,献为燔祭,代替他的儿子。14亚伯拉罕给那地方起名叫耶和华以勒(意思就是“耶和华必预备”),直到今日人还说:“在耶和华的山上必有预备。”   15耶和华的使者第二次从天上呼叫亚伯拉罕说:16“耶和华说:‘你既行了这事,不留下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我便指着自己起誓说:17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你子孙必得着仇敌的城门,18并且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19于是亚伯拉罕回到他仆人那里,他们一同起身往别是巴去,亚伯拉罕就住在别是巴。   亚伯拉罕的软弱   创世纪12,10:亚伯兰到埃及   10那地遭遇饥荒。因饥荒甚大,亚伯兰就下埃及去,要在那里暂居。11将近埃及,就对他妻子撒莱说:“我知道你是容貌俊美的妇人。12埃及人看见你必说:‘这是他的妻子’,他们就要杀我,却叫你存活。13求你说,你是我的妹子,使我因你得平安,我的命也因你存活。”14及至亚伯兰到了埃及,埃及人看见那妇人极其美貌。15法老的臣宰看见了她,就在法老面前夸奖她。那妇人就被带进法老的宫去。16法老因这妇人就厚待亚伯兰,亚伯兰得了许多牛羊、骆驼、公驴、母驴、仆婢。   17耶和华因亚伯兰妻子撒莱的缘故,降大灾与法老和他的全家。18法老就召了亚伯兰来,说:“你这向我作的是什么事呢?为什么没有告诉我她是你的妻子?19为什么说她是你的妹子,以致我把她取来要作我的妻子?现在你的妻子在这里,可以带她走吧!”20于是法老吩咐人将亚伯兰和他妻子,并他所有的都送走了。   从前面我们知道,撒拉是个非常俊美漂亮的妇人。当亚伯拉罕和妻子撒拉在埃及的时候,害怕这里的人为他妻子的缘故而杀他,在人面前都称妻子为妹子,因为亚伯拉罕的软弱而犯了这样的错误,若不是神的拦阻撒拉就归法老为妻了。   夏甲和以实玛利   圣经创世纪16章   1亚伯兰的妻子撒莱不给他生儿女。撒莱有一个使女名叫夏甲,是埃及人。2撒莱对亚伯兰说:“耶和华使我不能生育,求你和我的使女同房,或者我可以因她得孩子(“得孩子”原文作“被建立”)。”亚伯兰听从了撒莱的话。3于是亚伯兰的妻子撒莱将使女埃及人夏甲给了丈夫为妾。那时亚伯兰在迦南已经住了十年。4亚伯兰与夏甲同房,夏甲就怀了孕。她见自己有孕,就小看她的主母。5撒莱对亚伯兰说:“我因你受屈,我将我的使女放在你怀中,她见自己有了孕就小看我。愿耶和华在你我中间判断。”6亚伯兰对撒莱说:“使女在你手下,你可以随意待她。”撒莱苦待她,她就从撒莱面前逃走了。   7耶和华的使者在旷野书珥路上的水泉旁遇见她,8对她说:“撒莱的使女夏甲,你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夏甲说:“我从我的主母撒莱面前逃出来。”9耶和华的使者对她说:“你回到你主母那里,服在她手下。”10又说:“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甚至不可胜数。”11并说:“你如今怀孕要生一个儿子,可以给他起名叫以实玛利,因为耶和华听见了你的苦情(“以实玛利”就是“神听见”的意思)。12他为人必像野驴。他的手要攻打人,人的手也要攻打他。他必住在众弟兄的东边。”13夏甲就称那对她说话的耶和华为“看顾人的神”。因而说:“在这里我也看见那看顾我的吗?”14所以这井名叫庇耳拉海莱。这井正在加低斯和巴列中间。   15后来夏甲给亚伯兰生了一个儿子,亚伯兰给他起名叫以实玛利。16夏甲给亚伯兰生以实玛利的时候,亚伯兰年八十六岁。   以实玛利是阿拉伯诸国的祖先。亚伯拉罕又是以撒的祖先,以撒生帝喾以扫和雅各,雅各是周祖,以扫是商组,所以亚伯拉罕又是中国人的祖先。   今天,我推出了玄嚣就是亚伯拉罕,这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但是更令人惊叹的在后面,下一篇我们伟大的黄帝就要闪亮登场了! 36楼回复    荣入圣城2014-03-28 20:34   期待着黄帝的合理解释 37楼回复    培灵2014-03-31 08:50   第一章 黄帝篇   第一节 黄帝是谁   黄帝是谁?是真有其人,还是空有传说;是五千年文明割舍不掉的华夏始祖,还是虚无缥缈的神话而已。中国是否真的拥有五千年的历史,还是像某些人说的只有三千年的历史?所以黄帝的存在与否关系到中国历史的真实性、中华文化的厚重性。问苍茫大地,探秦皇汉祖,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谁主沉浮?今天要问问上天黄帝是谁?   据说黄帝是华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与生于姜水之岸的炎帝并称为中华始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故改姓姬,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出生、建都于有熊,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以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载入史册。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在此期间有了文字。黄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 源于有熊氏,出自黄帝的部落姓氏,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我已经发现了夏朝曾经在埃及,帝尧是埃及法老;另外一条线是以扫是帝喾,雅各是另一个帝喾,这条线来自亚伯拉罕,来自闪族;第三条线是秦始皇来自秦SINA,来自含的儿子迦南的后代SINI。   黄帝是谁?却令我十分困惑。如果按照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来分析,那是根本行不通的。我在人类的年龄里说了,大洪水发生在4471年前。而所有人类都是诺亚的后代,所以根本不可能存在连续5000年的文明。所以遵循圣经里的时间才是发现问题的钥匙之一。   按照史记记载,帝喾(雅各以扫)的父亲是蟜极(以撒),蟜极的父亲是玄嚣(亚伯拉罕),玄嚣的父亲是黄帝。如果说玄嚣是亚伯拉罕的话,那么按照圣经里一查黄帝竟然是亚伯拉罕的父亲他拉(Tara),这太离奇了吧,怎么可能?伟大的黄帝竟然在圣经里就这么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而且名字也对不上。   我在“中国人从哪里来之二”(我们为什么叫华人)试着探讨黄帝是来自4300年前的西顿(Sidon)家族,因为黄帝是少典家族,Sidon对应少典,似乎黄帝应该来自含家族的大儿子西顿,而含的家族是有色人种,我甚至怀疑迦南就是黄帝。因为他是被咒诅的黄色皮肤的祖先。圣经创世纪9章   挪亚和他的儿子们   18出方舟挪亚的儿子就是闪、含、雅弗。含是迦南的父亲。19这是挪亚的三个儿子,他们的后裔分散在全地。20挪亚作起农夫来,栽了一个葡萄园。21他喝了园中的酒便醉了,在帐棚里赤着身子。22迦南的父亲含,看见他父亲赤身,就到外边告诉他两个弟兄。23于是闪和雅弗拿件衣服搭在肩上,倒退着进去,给他父亲盖上,他们背着脸就看不见父亲的赤身。24挪亚醒了酒,知道小儿子向他所作的事,25就说:“迦南当受咒诅,必给他弟兄作奴仆的奴仆。”26又说:   “耶和华闪的神是应当称颂的,愿迦南作闪的奴仆。   27愿神使雅弗扩张,使他住在闪的帐棚里,又愿迦南作他的奴仆。”   这一段圣经有很多费解的地方,我想是因为没有将它的全部过程诉说,只是说了简略,或者说的时候故意有遗漏,等待将来解密。含看见他父亲赤身,没有覆盖却上外面把这消息扩散。所以诺亚醒来很生气,但要注意,诺亚没有咒诅含,而是咒诅含的小儿子迦南。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含族都被咒诅。   有一个人在我的博客匿名提醒我,少典是Shhadai(上帝的另外一个名字,希伯来文的英文转写,表明他是立约的主)。那天突然圣灵提醒我,看看这条线索。如果是这样的话,黄帝就不是西顿,就不是含族,而应该是闪族。是我最期望的,也是教会里牧师常讲的,又是我认为最不可能的结果。于是我就祷告,神启示我为什么不呢?难道中国的未来不是最美好吗?一个含的祖先怎么能够与这大恩相称呢?那天半夜我起来祷告,求神告诉我伟大的黄帝是谁。奇妙的是,我祷告后就发现了端倪。   你可能会说你前面一系列的结论有很多是巧合与推理,不足以信的话,那么以下我将用十多个小节来证明黄帝就是他拉。我也将部分解开山海经的秘密,告诉你传说中的仙山昆仑山在哪里。   第二节 吐火罗解密   那天晚上,祷告后我上网查找线索,从黄帝里实在看不出什么,但是当我查到黄帝的儿子昌意时,奇迹出现了!昌意建立了庞大的古帕提亚王朝(Parthia)东接大夏(巴克特里亚)。大夏(Tochari)又名吐火罗(Tochara,Tokhara),可以看出与他拉TARA名字是多麽接近!省略中间的cha或者kha,吐火罗不就是他拉吗TARA?可以推测吐火罗Tochara是他拉Tara 上的音变,牧灵圣经里他拉译为特辣黑,把位置稍微改变就是特黑拉,德黑兰(公孙黄帝出于伊朗),与Tochara几乎一致。   英国语言学家亨宁 (W.B.Henning)1978年提出,认为塔里木盆地的吐火罗人就是公元前2300年左右出现在波斯西部扎伽罗斯山区的游牧民族古提(或译为库提)人,阿卡德人称其为“古提姆”(Gutium),亚述人谓之“古提”(Guti)。公元前2180年灭亡阿卡德王朝,后来推翻巴比伦王朝,主宰巴比伦达百年之久。亨宁分析了《苏美尔王表》记载的古提王名,发现这些名字具有吐火罗语特征公元前2082年古提王朝被苏美尔人推翻,从此在近东历史舞台上消失。在汉谟拉比铭文中,也提到了巴比伦四邻的民族,其中有两个,一个称为Gutium,另一个称为Tukris。亨宁认为,这两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向东迁移,在我国西北地区定居下来,其中Guti人在河西,发展成月氏部落,而Tukri人则占据了今新疆南部的库车(也是Guti之音)和焉耆,他们后来被称为吐火罗人。其中,他Guti就是月氏的古音(地名库车更近),Tukris就是吐火罗古音。   实际上Guti(Kutsi)就是前面所讲的“公孙”氏,是轩辕黄帝一族(特点是善战而不擅文)古提、库提或公孙的略称。(参考雷默渊的博客)   王国维大师早就考证过,大夏就是吐火罗。按大夏自古是吐火罗的观点,大夏又译作“吐火罗”﹑“者(代用字)货罗”﹑“吐火罗斯坦”。   现在不少学者都把这一“大夏”比定为希腊巴克特里亚(Bactria)王国,西汉使臣张骞于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到达阿姆河流域时,该国已被大月氏征服。但这种看法很早就受到质疑。众所周知,斯特拉波《地理志》记载从希腊人手中夺取了巴克特里亚的是来自锡尔河彼岸的游牧的Asii、Gasiani、Tochari和Sacarauli四部(X.8.2),从对音看,Tochari可以与“大夏”勘同。   “大夏”还是巴克特里亚之汉译,这很重要。语言学家们认为,经过五胡乱华事件后,中国北方中原人向江南迁徙,而外来民族进入北方及中原,因此北方方言的语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的说来,普通话的语音系统跟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比较,是大大简化了,而南方各方言,却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较多的古音成分。如吴方言在声母方面保留了古浊声母和清声母的区别。”因而“现在的吴语是中古北音的继承者。”按语言历史学,晋以前北方地区的语言是中古北音,晋末以后则演变为现代北方方言(普通话)了。   既然“现在的吴语是中古北音的继承者”,那么就用现在的吴语来读一下“大夏”两字吧。以下便是用吴语中的上海方言所读“大夏”两字的音(采用国际音标注音): 用上海方言读“大夏”,其读音与“吐火罗”读音很接近,而与“睹货逻”读音则几乎一致。这完全证实了北朝以后用北方方言所读的“睹货逻”之音就是晋以前用中古北音所读的“大夏”之音。   这同时告诉我们一个秘密,吴人(上海人)就是黄帝的后代。颛顼的儿子吴回就是吴人的祖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上海人的鼻梁很高,脸颊较瘦削,具有明显的欧洲或者说西亚人特征,这反过来又告诉我们黄帝长什么样,黄帝很可能长的像现在的西亚人,或者像某些学者主张的黄帝是白人,也有可能。   黄帝及其儿子昌意所建立的古帕提亚王朝(Parthia),位于中亚西亚地区,这将我的目光一下子拉到了中国以外,大夏的所在地。   我们中国人自称为夏人,就是来自于黄帝所建立的大夏国,而大禹建立的夏朝也应该取自于大夏。吐火罗(大夏)是以古老黄帝名字所建立的国度,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其中的大部分人跟随黄帝来到了中国。而他的儿子昌意(哈兰)建立了古帕提亚王朝(Parthia)留在了当地。昌意(哈兰)早死,黄帝的孙子颛顼才是黄帝的第一个成功的继承人。巴克特里亚Bactria就是法国人拉克伯里所说的巴克民族(Bak tribes)。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5-1-1 02:34: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来说”(五)
          014-04-01 08:59   第三节 拉克伯里黄帝西来说   拉克伯里的黄帝西来说是不得不说的学说,也是我发现黄帝的一个有力证据。那里还有炎帝,还有中国文字的产生等等。我认为它是认识中国远古历史的珍宝。可惜我手头没有这本书。   19世纪末,法裔英国人拉克伯里自称运用“语言科学”和“历史科学”的方法发现了中国上古史的秘密:黄帝裔出巴比伦,汉人的祖先是巴比伦人。拉克伯里的“西来说”不为欧洲主流汉学界所接受,但当其被介绍到日本后,备受学界瞩目,1900年,白河次郎和国府种德将“西来说”写入面向大众的《支那文明史》中。   1894年,法裔英国人拉克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在其题为《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的著作中,撰述了一个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故事:   公元前2282年(比我推出的黄帝时间略早一点),两河流域的国王Nakhunte率领巴克族(Bak tribes)从迦勒底亚出发,翻越昆仑山,历经艰险,来到了中国西北部的黄河上游。此后,巴克族四处征伐,传播文明,最终奠定了中国历史的基础。Nakhunte又作NaiHwangti,即黄帝之谓,巴克族为“百姓”(Bak Sing)转音。被中国史书奉为文明始祖和帝王谱系之源的黄帝原来裔出巴比伦,中国人(汉人)的祖先原来是巴比伦人。这就是所谓中国文明源于巴比伦的“西来说”。   在欧洲汉学历史上,虽然有关中国文明“西来”的议论始终不绝其声,但拉克伯里的观点并未为主流汉学所首肯。意味深长的是,当拉克伯里的“西来说”东传至亚洲后,在日本和中国却获得了不少知己。1900年,两位日本业余历史学者白河次郎和国府种德将拉克伯里的“西来说”写入面向一般大众的《支那文明史》一书中。这本普及读物是日本明治时期众多关于中国历史的著述中的一本,不能代表学界主流的看法。然而当1903年其转述的“西来说”被介绍到中文世界后,在东京和上海的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巨大波澜,一时附和者众,“西来说”甚而还进入了传播公共知识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之中。   1920年代随着仰韶文化遗址的挖掘和相关研究的开展,“西来说”在考古学界重新成为一个话题,拉克伯里的“西来说”亦不时为人提起。此说一经流传开来,便俨然成为讨论中国古史时无法回避的话题。对于这段公案,缪凤林曾痛加批判, 以“疑古”著名的学者顾颉刚也颇表怀疑。伴随着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建设的展开,1929年,何炳松、金兆梓等学人又竞相对其加以批驳。绝大多数中国学者不但直指拉克伯里“西来说”之荒诞,还异口同声地讨伐清末转述“西来说”的蒋智由等人,大概在1930年代中叶,“西来说”便从中国历史叙述中销声匿迹了。   时隔一个甲子,在关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起源的讨论中,黄帝重新成为学人们热议的话题。讨论的一个焦点是清末知识人何以要借助“西来说”来营建以黄帝为中心的民族主义。孙隆基认为,清末民族主义的象征符号“黄帝”和“支那”分别来自日本。石川祯浩具体考察了日本资源——黄帝的出身和肖像来源——在黄帝民族主义建构中的作用。 杨思信和李帆介绍了拉克伯里“西来说”在清末传播的概况。吉开将人把汉族“西来说”与苗族“先住说”结合起来讨论多民族史观在中国之形成问题。   与拉克伯里的“西来说”相比,人们对于拉克伯里的生平所知无多。1894年6月拉克伯里去世后不久,他生前任主编的《巴比伦与东方记录》(The Babylonian and Oriental Record)上刊载了其同仁、助理编辑H. M. Mackenzie撰写的一篇悼文,回顾了拉克伯里的生平, 这是笔者所知最权威的记述。根据这篇悼文,可知拉克伯里的如下生平。   1844年, 拉克伯里出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地区的哈佛尔(Havre),但是,他却常说其祖先原为英国人,17世纪从英国西南部的Cornwall移居到哈佛尔。他的名字听上去带有那个地方的印记。拉克伯里幼年随当工厂主的父亲移居香港,在香港学得一口堪与母语法语相媲美的汉语,也掌握了英语,习得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拉克伯里返回法国后,由于不适应法兰西共和国的政治氛围而移居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大约在1874年前后,拉克伯里被引介给大英博物馆的S. Birch博士。在大英博物馆,拉克伯里与R. S. Poole和R. K. Douglas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稍后他获得了印度局(India Office)的Henry Yule的资助。Yule是当时英国汉学研究中的重量级人物。另一个曾帮助过拉克伯里的是在英国驻中国领事馆工作的E. Colborn Baker,他的过早去世使拉克伯里悲伤不已。拉克伯里曾经在伦敦的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担任印度支那语教授,这是一个没有薪俸的职务。生活上并不富足的拉克伯里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巴比伦与东方记录》的编辑出版之中。令拉克伯里生前引以为荣的是,他除获得过一两个外国大学的名誉学位和一份碑铭学术奖以外,大概就是数十部关于“西来说”的著作。   广为人知的拉克伯里的“西来说”来自1894年出版的《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一书。在该书导论中,拉克伯里称:“历史科学”(science of history)的发展已经显示,所有已知的事例都表明文明的中心发生在埃及和两河流域,是种族之间的冲突、贸易导致了文明的扩散。他在吸收了欧洲刚刚兴起的亚述学(Assyriology)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元前23世纪巴比伦文明传入中国的假说。   《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共418页,除导论和附录外,共有12章。前5章仅27页,是本书的提要。从后文可知,早在1879—1880年间,拉克伯里就已提出中国文明来自两河流域的埃拉姆(Elam)和迦勒底亚(Chaldea)的假说,此后,他又分别从“科学和艺术”(Sciences and Arts)、“书写和文学”(Writing and Literature)、“制度和宗教”(Institutions and Religions)、“历史传统和传说”(Historical Traditions and Legends)等多方面对此反复加以论证。他自称,“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是一项充满爱和责任的工作,需要付出经年累月的劳动”。   第6章(第29—84页)和第7章(第85—263页)是本书的核心。拉克伯里把中国历史分为六个时期,考察了由西亚迁徙而来的巴克族至东汉、三国时代末期所受到的来自亚述—巴比伦、埃及和印度的影响。拉克伯里从语言、习俗、文物等角度为其“西来说”寻找根据。他指出,《周易》里可以见到Aryan(雅利安)语的词汇,中国的占星术和迦勒底亚的占星术、妖术相仿,在中国可以找到波斯、埃及、印度和巴比伦的神话痕迹,而巴克族建立西北移居地后发行的硬币——金银铜币上的图案,则来自西亚关于母亲的描述。他认为,所有这些之所以相互发生关联,是因为古代即有三条交通贸易线路:西方(经新疆)、西南(经云南、四川)和东海(经山东)。西方的文物、习俗是通过这些交易线路传来的。巴克族由陆路征伐而来,“印度洋的海上贸易者则在山东沿海建立了自己的移居地”。 外来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中被人们淡忘了,于是,“中国人中的中国人”——孔子要寻回古代传统,《老子》、《列子》、《庄子》等著作中都保留了寻找古代传统的痕迹。   第8章(第264—290页)以后的章节实际上是此前内容的重复或补充说明,主要涉及的是西王母和公元前986年穆天子西征。拉克伯里认为,西王母一般被描述为女性,但没有任何古代文献记载西王母是女性,实际上,西王母就是黄帝率巴克族经土耳其斯坦所到之花国(Flowery Land)。《穆天子传》记录的是穆王长途跋涉访问西王母及其统治者的故事。第9章(第291—315页)从语言和交通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西来说”。“百姓”不是百家之姓,是由“Bak Sing”而来,迦勒底亚语是王、财富等意思。第10章(第316—337页)检讨的是有关巴克族从西亚迁徙到中国的传说和传统的史地学的关系问题。第11章(第338—372页)对前述若干章(3、4、7、8、9章)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校订。第12章(第373—397页)则勾勒了一个从公元前2282年黄帝率领巴克族来到中国至公元220年之间土著中国人和外来文明关系的年表。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3-29 20:43 , Processed in 0.0323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