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家谱的编写及修订2009:第二篇 家谱的其他知识

[复制链接]
周宗亲 发表于 2011-11-6 20: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篇家谱的其他知识

1 家族分支

  家谱的编写过程中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家族分支。在家族发展过程中,一般会产生家族分支,但是由于不同人所说的分支标准和口径不一,导致了分支的含义内容不同,容易造成误会。

  目前大家谈家族分支都是根据家族居住地来谈的,这种分法虽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却不够科学,存在一定片面性。因为这种分支方法只考虑居住地域的远近,没有考虑辈分的多少或间隔时间的长短。就地域而言,有的是按县市划分的,有的是按乡镇划分的。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居住地域变化情况较大,那种几辈人长期居住一地的情况正在逐步减少。一些人因为参加工作、外出打工或者经商办企业等原因,已不可能固定居住在祖辈或父辈原地了,有的甚至几弟兄分居在不同的省市,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未居住同一地点就称他们为年同的几个分支;另外,有些已经分支百数年的宗族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又居住到了同一个地方,我们也不可能把他们算作同一分支。因此,以居住地域来谈分支已经不够科学了。

  正确的分支方法应当是地域结合辈分,以辈分为主。辈分至少相隔三辈以上,地域至少相隔乡镇之远,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达到才能叫做分支。三辈以内,不论地域多远,都还是一支人,不能算作分支;同样,在同一乡镇或城市内,即使达到三辈,也不应该算做分支。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合理的家族分支标准:即生活居住不在同一县市的,主体辈分必须达到三辈以上;生活居住处于同一县市的,主体辈分必须达到六辈以上。主体辈分的计算方法,是从亲弟兄那一辈开始,计算到目前大多数人已成家立业的辈分,一般是大多数家庭户主达到30—50岁,并且上辈人已经作古或达到古稀之年不能理事了,才能算作主体辈分。

  例如:江西吉安的文xx和湖南长沙的文xx,虽然分属两省,但是由于他们的父辈是亲弟兄,未达到三辈以上,就不能叫做分支;又如,同处湖南省衡山县的赵氏六义堂宗族和宝公宗族,虽然居住相隔不远,然而由于两者分开已经达到六辈了,就可以算作两个分支。另外,作为一个家族分支,在居住地应当达到3户以上,才能在当地称为一支家族。
 楼主| 周宗亲 发表于 2011-11-7 10: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2女性入编家谱

  编修族谱或家谱,女性入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是不能入本姓族的谱的,而记入丈夫姓族谱。但是,仅仅是附庸式的记入,况且只记姓,不记名。而姓大都从父而不从母,就是现代社会也是这样。所以,女性个体生命的延传在家谱记载上是谈不上连续性的;作为女性群体的生命延传在家谱记载上是时断时续的。所以,古代的家谱是残破不全的家谱。

  女性不编入家谱不仅是男权的绝对和极度的显示,也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家庭、社会以及政治地位作出的最基本、最根本的否定。家庭是社会的因子,没有家庭就没有社会;家庭是国家的细胞,没有家庭,哪有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政治实际是“宗法政治”,即以血缘纽带为基础建立的政治框架。这在封建社会极其突出,就是现在社会,还不能说已经走出了这个框架的阴影。一个人走向社会要从家庭出发,一个国家的建立也要以家庭作基础。

  女子不入家谱,不仅体现了社会文化的极端封建落后,而且对人种生命的繁衍、生命的承接、生命的遗传所采取的态度也是极不科学的。可以肯定地说,古人编家谱既是宗法社会政治的要求,也是人种科学发展的需要。如果家谱里只记男不记女,这样的记载绝对是不全面的,更是不科学的。这对研究认识族群的发展是不利的,是会受到一些限制的。

  所以,编修家谱时,把男性和女性放在等同的地位,也是研究实现人种科学遗传的需要。还应当看到,公元二十世纪下半期以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许多地方,政府只准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遗传规律决定了有一半是女性,如果不让女子入谱,将会使很多人“无嗣”(更确切地说是后人没有考证的依据)。而实际上血缘并为中断。我看到有的古人编修的家谱中,不少人后面都有“无嗣”二字记载。我推想有的不是“无嗣,”而是他们的后代是女子。古人认为女子不算“嗣,”这是毫无人道和极其残忍的罪恶思想。从这点看,女性也是必须和男性一同入谱的。

  据有的资料介绍,西方人编修家谱男女是平等的,男女是一起入谱的。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一些地方的人们在编修家谱时,已将女性记入了谱。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如中华民国时期湖南《大界曾氏五修族谱》,就把女子编入了家谱,而且谱后的“跋”也是曾宝荪这个女才子写的。不过,这样的情况很少。颇有意味的是,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郑村的《定山郑氏族谱》,从中华民国起,女性却可以冠冕堂皇地入谱。

  1986年,福建省长乐县横岭乡谢氏修订家谱,一反女子不入谱的旧习,把当代女性大作家谢冰心编入了家谱。并且,谱的序言也是冰心写的。湖北鄂州“槐荫堂”1993年新编的《王氏宗谱》,也将女性入了谱。谱中指出:“……鉴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因此)必须改变以前女儿不能上谱的规定,决定每户只生一个独生女的,其独生女可以上谱。不然,计划生育难以推广,长此下去很多房户就后继无人。这是这届续谱的又一重大改革,深得族人拥护。”

  2003年,孔子世家第6次续修家谱,在江苏高淳举行了历史以来首次家族聚会。此次续修工作是国际儒学联合会“孔子世家谱牒研究课组”的研究项目。决定打破昔日只有男性入谱的惯例,不仅女性孔子后裔可以入谱,女性后裔的子女也同样可以写入家谱。

  这些年来,中国民间兴起了修谱热潮,仍然有很多人不能与时俱进,继续沿用传统的修谱方法,将女性拒绝在家谱之外。这既是社会文化观念的落后,也是自然生命科学文化思想的愚昧。新时代遍修家谱,必须摒弃封建文化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虽然是家谱,但家与国相连。因此,今人编修家谱要从大处着眼,要考虑到文化的变革和民族的振兴,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女性也应彻底入谱。所谓“彻底入谱”不是一代两代,而是和男性一样不断连绵下去。
 楼主| 周宗亲 发表于 2011-11-7 10: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3试谈修谱编辑人员的素质

  一、谱牒界经过长期的实践,认为修谱也要像编史修志一样,其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史家之“三长”或“四长”条件。

  “三长”是指史才、史学、史识。家谱与方志、国史并列为祖国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章学诚在《为张考甫司与撰大名县志序》中说:“夫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这一观点,在我吴氏族谱序言中,得到了充分反映。民国六年二月,江苏省丹徒赵贻第给黄埔吴谱作序,特别指出修谱也要像写史一样,其编辑人员必须具有“三长”的基本素质。他还认为,“族之谱,必须族之贤者而后可也。”并称赞黄埔吴氏的修谱人员是具有爱族、爱国之心而兼有“三长”的“贤者”。

  近年来,关于编史修志写谱的“四长”基本素质要求,已日益为文化教育界和学术界所关注和重视。2002年,国家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傅世梁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讲学时,还着重谈了“德、才、学、识”的问题。他说:“我感到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应该具备的内在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科学精神、治学态度,甚至涉及言行举止。”

  二、何谓谱德、谱才、谱学、谱识?为什么修谱编辑人员要具备这四项基本条件呢?所谓德,按章学诚的话来讲,“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这就是要坚持求实存真、秉笔直书的原则,具有刚正不阿,不屈从权贵,不主观武断,不为门户所左右的品德,以及具有秉公办理,不徇私情的“一代良史”兢公风范。二是具有淡泊名利,任劳任怨,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力戒急功近利和浮躁浮夸之风,我们应向乾隆年间湖北大冶吴学璜等修谱老前辈学习,学习他们迎着困难上,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

  所谓才,主要是指修谱人员应有的业务才干,即要求我们要熟悉谱牒编纂体例,了解各种文体体裁和撰写章法,懂得编辑技巧,科学拟定篇目,归类合理,详略得当,注意交叉,砍去重复;在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都要有一点功底,有一定的写作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这方面的实践经验。还要懂得一点出版、校对常识等等。这是让编辑工作不出现编盲和修谱工作沿着顺利方向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所谓学,主要是指修谱人员的学问功底。除下功夫学习和熟悉谱牒学之外,还要了解与谱牒学有关系的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教育学、地理学、伦理学、服装史、人物传记等学科知识,特别要努力学习、了解与谱牒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史学、方志学。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们具有容纳“百川”的度量与宽厚的胸怀,在知识上不闹笑话,在业务上不出科盲。

  所谓识,章学诚讲“非识无以断其义”,梁启超说“是讲历史家的观察力”,主要是指政治观点、指导思想和提出问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用今天的尺度来衡量,就是要求我们将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发展观与吴氏悠久的历史与族情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吴氏族情特色的修谱指导思想,并应用这种思想指导修谱实践,去研究、探索和解决在新编族谱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新编族谱与旧谱的联系与区别,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如何处理新编族谱与群众(包括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民族、帝王及国家之间的关系,谱牒学与史学、方志学的共性和个性,编纂吴氏族谱与吴文化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关于远古吴氏渊源的探讨,古代荆蛮地区社会形态研究,泰伯精神探讨,关于编写世系中的种种问题,泰伯生年考和主要历史人物评价,浅谈修谱底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读谱、用谱和评谱的活动等等。


  三、上述的德、才、学、识“四长”,虽各有侧重,各有区别,但它在内在联系方面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换句话说,修谱编辑人员,特别是编纂委员会主任和主编,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编纂出一部合格的或水平较高的族谱来。更重要的是在修谱进程中,切实抓好几件事:

  一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认真物色具有“四长”条件的人才(明成化年间福建武荣谱序叫“膜拜”、“杰出之士”),取各人之长,能者为师,开展互教、互学活动;

  二是在认真阅读和剖析自己历届族谱的基础上,提倡开门修谱,像清乾隆年间江西会昌吴熙昌修谱那样,走出去,“参之欧、苏、程、朱以来及近代之名家之谱”,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或者聘请其他姓氏确有专长之人士;

  三是边干边学,编什么,学什么,学以致用。针对存在的问题,开设专题讲座,请进来,进行讲学。认真召开审稿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办法,培训修谱人员。

  总之,在刻苦学习与认真实践中,不断提高修谱编辑人员的整体素质,并培养与造就一批有志于修谱事业的骨干队伍和从事谱牒学研究、吴文化研究的学者。实践证明,有的家族修谱不尊重知识,不讲究人才,不认真总结经验,不把学习和培训修谱人员当成要务来抓,是很难搞好修谱工作的。
 楼主| 周宗亲 发表于 2011-11-7 10: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4家谱编修体例说明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体例的变化与内容丰富是此前谱牒所少有的。正德元年所纂《余氏会通谱》内容包括新旧序、跋、辨、图、外传、外纪图、世系图、茔域图、卷末跋、后序。《休宁文昌金氏世谱》内容已较全面,包括序、凡例、列士、金氏本国、世系、事略、行实、行状、墓志铭、杂著、记、诗、赞、规约。嘉靖十八年许璞、许汉纂《许氏统宗世谱》内容涉及序、名人传记、行状、墓志、世系。嘉靖三十四年朱世恩纂《朱氏统宗世谱》内容涵括历代谱序、敕命、凡例、像赞、祠屋图、墓图、传、世系图。嘉靖三十七年黄侍、黄仁德纂《左田黄氏孟宗谱》内容包括序、图、地理志、姓氏源流、世系、文翰。隆庆六年许可复、许凤翔纂《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吸收并总结了嘉靖以前家谱的有关内容,且有所扩展。该谱涉及目录、历代谱序、世系图、考、先世文翰、序、说、传、记、寿叙、赋、诗、歌、词、挽诗、行状、赞、祭文、谱说、后篇、领谱字号等诸项内容。

  万历以后,字谱内容较前更为丰富。万历十八年程弘宾纂《歙西严镇百忍程氏本宗信谱》分谱序、谱例、纪源、传疑、传信、世系、世传、内传、保莹、遗翰、族约、续后十二篇。万历末年修成的休宁《曹氏统宗世谱》涉及序列、题辞、谱引、谱歌、谱诗、恩荣录、曹氏先达、迁徙源流、坟墓、后序、跋、谱约、支谱图、统宗谱系小叙、系图、事略、重修族谱叙略、家乘序、诗集序、遗嘱、跋等内容,名目纷繁,同万历以前所修宗谱相比,

  内容得到大规模扩展,几乎囊括了与宗族相关的所有事项。通过对上述明代宗谱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与宋元谱相比较,明谱新增加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家规家训、祠产族产等宗族制度的相关方面,这也正是明代宗族制度较前有所发展的一个反映。

  关于体例方面,明谱在因袭欧苏谱例的同时,增加了“志”“图”“考”“录”等项新内容,这是明修宗谱进一步吸收正史和地方志编纂学上成果的重要体现。据翟屯建先生研究,明代宗谱体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纲目体,以纲统目;二是条目体,一事一目,互助统辖;三是纲目与条目的混合体。且愈往后,这种混合体的方法在宗谱编纂中愈益得到广泛的运用。与明代以后所修宗谱相比较,有明一代所修宗谱的体例已比较完备,且大体上已定型,此后清、民国年间所纂宗谱在体例上基本承袭明谱,变更甚微。

体例说明:

  一、关于文字使用

  所有文字一律使用现行通用的简化字,对繁体、异体字一律改为常用简化字,对字典上查不出或电脑中打不出的字,可结合上下文推断选择一个字形相似并且字义合理的字代替,但必须在其后面用括号说明原字结构,对看不清笔画、无法辨认的字,使用小括号代替。

  二、关于年代时间

  所有时间年代一律使用公元年代,在皇帝年号或甲子年代后加小括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

  三、关于地名名称

  凡叙述历史涉及古今地名不同又知道当今地名的,一律在故地名后加括号注明当今通用地名,对叙述现代人涉及地名的,一律直接使用当今通用地名。如:平远州(即今贵州省织金县)、大定府(即今贵州省大方县)、堕基(即今织金县多吉)。

  四、关于世系排列

  对所有家族祖先及其后裔,一律按代数分别排列叙述,在同一代内,先叙长房,再叙二房、三房等,在同一房内,根据大小秩序排列。对女性后裔,一律只在叙述父辈时注明其名字,情况清楚的可注明出嫁地点及丈夫姓名,不再单独排序叙述。

  五、关于谱序起讫

  对祖先的叙述,按能收集的资料尽量叙述完整,对现代人的叙述,只叙述到当代主体家族成员的辈分。如:织金支系叙述到运字辈为止,大方对江屯支系叙述到友字辈为止。

  六、关于生平内容

  共包括七个方面,按知道的情况叙述,不知道的可以省略。
  一是在名字之后注明是某某的第几子,单传的只注明某某之子;
  二是有字号的应当注明字某某、号某某;
  三是注明生卒年月,以农历为准,注明到月日;
  四是注明身份、职业和住址,住址经常变化的,以常住地或户口所在地为准,城镇的标明到小区或路段,农村的标明到乡村;
  五是对已故的人应当注明坟墓埋葬地点,对其中有墓碑的坟,还要注明碑文向山等情况;
  六是注明配偶的姓氏、生卒年月及坟墓情况;
  七是注明子女名号,对子女情况不清楚的,注明“下传未详”,确认无子女的,注明“无子女”。
  七、关于子女说明
  一律按先子后女、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子女名称是双名的只标名不标姓,是单名的需在名前加姓,子女有字号的,同时注明其字号。
  八、关于生平事迹
  一般情况只注明所从事行业、主要职业或工作单位。对在族中或当地有一定地位和声望的以下人员,可以增加生平业绩介绍:
  一是从事党务、行政、事业、政法等工作,其职务级别达到或相当于副科级以上的;
  二是军人的职务级别达到或相当于副营级以上的;
  三是在企业工作的职务级别达到或相当于副科级干部或者中型企业经理以上的;
四是自办企业或经商,其经营资产达到30万元以上的;五是从事文化、体育、艺术、科研等行业,其水平、业绩、作品等在本县(市)同行业中有影响较大的;六是从事其他特殊行业或手艺,其水平业绩或技术特长在当地或族中比较有名的。
 楼主| 周宗亲 发表于 2011-11-7 11: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5各地家谱的特征

  中国人历来重视纂修家谱,所谓“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私家修谱自宋代兴起,经元、明的发展,至清朝中期达到鼎盛,入民国后仍延绵不断。在历经八、九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家谱在不同的区域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征,这些特徵不仅体现在纂修体例上,而且在版刻、装帧等方面也得到反映。关于家谱纂修体例特徵的论述时有所见,而版刻、装帧特徵却鲜见涉及。究其原因,可以是现存家谱80%以上是清末及民是期间的刻本、木活字本、铅印本及石印本,而其中又以木活字本占绝大多数。
  从现存家谱的印刷形式上看,有刻本、钞本、稿本,也有铅印本、石印本,但更多的则是木活字本,这是因为家谱的内容不象其他古籍那样一成不变,一般家变每隔10至30年谋就须续修一次,且篇幅甚多,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木活字本印刷家谱显然要比刻本既便宜又省力得多。尽管木活字本是家谱版本的主流,但由于发区的不同,家谱的印刷形式仍是丰富多样的。
 楼主| 周宗亲 发表于 2011-11-7 11: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1、浙江家谱的特征。

  浙江是纂修家谱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这些家谱分布在全省的64个县市,几乎涵盖全省各处,其中收藏量最集的是沿海地区的海宁、萧山、绍兴、余姚、上虞、宁波及内地的诸暨、浦江、金华、东阳、义乌、兰溪、永康、淳安、衢州、江山等地。
  浙江家谱的版本最大特点是套版印刷的普遍使用。浙江是套版印刷的发源地,明代时,浙江吴兴的闵刘及、凌蒙初二家用朱墨二色[后来发展为五色]刻印了许多带有批注点评的经史子集四部书及戏曲小说,盛极一时,成为中国印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而“闵刻”、“凌刻”就成了他们套版印刷古书的专有名词。现在浙江家谱虽以木活字本为主,但打破了其他地区域多年来沿用墨印的方法,将朱墨套印普遍使用于木活字本的家谱之中,许多家谱的世系图中人与人间的关系都普遍用套印红线加以连接。此外,浙江木活字本家谱多四周双边,鱼尾与版心栏线的间隔明显,有较大的缝隙。且有花鱼尾出现,如上述的《余姚梅川徐氏宗谱》就是一例,这在其他地区的谱中较罕见。浙江木少研究院本家谱的体方正,除夹注用小字外,通常始终只用一种字体。当然,浙江省内的不同区域又有着自身的特色,如宁波地区家谱[包括鄞县、奉化、镇海等]版心处字体不仅粗,而且大而醒目;通谱不用界栏;字与字之间的字距较舒朗;谱的装帧华丽,绢面装帧,配以帛质题签,且绢质包角的,如《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镇海东管乡沈郎桥叶氏宗谱》等相当注重家谱的装帧。
 楼主| 周宗亲 发表于 2011-11-7 11: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2、湖南家谱的特征。
  现存的湖南家谱主要集中于该省中部的长沙、湘潭、湘乡、宁乡、醴陵等地及北部的平江、岳阳、常德带,按其开本可分为大、小两种。纂修年代较早的家谱多为大本,而清光绪中后期至民国时所修则以小本为多;北部地区的家谱多为大本,而小本在中、南部地区的家谱中较为常见。中部地区的小本与北部地区的大本版刻区别,最为直观的是其开本的大小与版框高阔,可以说是相距甚远,如民国十年存著堂木活字本《宁乡志塘刘氏四修族谱》,属小本范畴。而属于大本范畴的清雍正六年延陵堂木活字本《平江吴氏重修家谱》。两者版框、开本相差近于一倍。其次是版式的差异:小本多四周双边,版心题名多墨体,粗而醒目,修谱年代及修谱次数书于版心偏左处,装订后则列于后半而版心,版心栏线与版框粗细一致,木活字本版框接口处与江苏家谱相同,有些接口相当严密,几乎看不出缝隙。谱中多使用小字,大字仅用于世系图及世系表的人名。其谱例苏式、欧式皆有,苏式谱例除世系表外,其余文字无界栏分割。世系表多为上、中、下三栏。另外,该地区谱多将世系称作“垂丝图”,将世系表称作“齿录”等。而北部地区的大本,多四周单边,一般亦无界栏,近版心处的栏线较明显,字体略大于中部家谱的小本,大字亦仅用于世系中的人名。世系表中有用欧式的,表中妻子姓氏却未与夫名并列,而与般谱同,每册谱很厚重。如上述的《平江吴氏重修家谱》每册书均超过200页。
  除此之外,湖南谱中还特别重视墓图,几乎都将其单独列为一卷,有的甚至列了好几卷,并说细描述了墓主、墓的方位等情况描述的非常详尽。如清光绪二十五年西平堂木活字本《湘潭龙船港李氏大修族谱》中,仅墓衅占了五卷。
 楼主| 周宗亲 发表于 2011-11-7 11: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3、江苏家谱的特征。
  苏北地区相对较少,县市分布也较分散。江苏家谱的体例与浙江家谱略有差异,其世系表欧式多于苏式。其版刻特徵:版框一般宽15--18厘米,高20--32厘米不等;木活字本版框工口不太明显;版心的界栏很细,与木活字大多用仿宋体,产瘦长。
 楼主| 周宗亲 发表于 2011-11-7 11: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4、安徽家谱的特征
  安徽家谱版刻的最大特征是刻本的数量处于绝对首位。清代后期及民国间的安徽家谱版刻与浙江、江苏家谱有相类似之处,但也融入自己的风格,它的主要特点有:
  一:版框较长,多四周双边。版心的界栏线细,亦同江苏、浙江谱,世系的版式分上下二栏,同浙江家谱,但上栏比浙江家谱要窄。
  二:版心字体粗而醒目,同湖南谱,大、小字均较方正,有些大了略微偏长,大字的大小接近浙江谱,小字大小、粗细则接近湖南谱。
  三:体例特别,许多家谱世系图与世系表合二为一,两者之间只取其一,取世系表的谱多为欧式;表示第几世的字样用黑底白字的长方形花框纹相修饰;世系中表示族中人名时好在名字后冠“公”字,如:元柏公、文景公。
 楼主| 周宗亲 发表于 2011-11-7 11: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5、上海家谱的特征。
  主要特点有:基本为刻本,开本较小,每册仅30--40页,很薄,这些刻本大多质量较差,版刻漫漶,大部分不分卷,世系及其简单,纸张泛黄。另外,这些地区的家谱每次修谱的版式、内容均无甚差异,加上不分卷,从而导致在后期的整理中增加了很大的麻烦,整理相当困难。
 楼主| 周宗亲 发表于 2011-11-7 11: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6、江西家谱的特征。
  江西中南部的家谱以民国三十二年木活字本《瑞金北关杨氏七修族谱》较具代表性,该谱四周双边,双鱼尾字迹墨色较淡;无世系图,仅有欧式世系表,世系表每册页码是接前一册的尾数,而不是从第一页开始,如第一册世系至一百页,则第二册自101页起计,依次推类,这一点在省其它地区也有出现,小字说明的内容与被说明者名字并排书写,不再降下一格,除儿子名字另起一行外,其他说明项均不换行。
  江西西部萍乡等地家谱。萍乡紧临湖南,因此它与湖南中部的小谱已无甚区别。如民国十九年式垂堂木活字本《[萍乡]萍西东桥汤氏三修族谱》,四周双边,边框清析,近版心的栏线粗;序文、传记、墓图等文字每半页9行,行22字,长宽各约0.7厘米,世系图人名大字长宽各约1厘米,说明小字各约0.5厘米,版心书名字体粗而醒目;欧式世系表,说明项降下人名一格写。
 楼主| 周宗亲 发表于 2011-11-7 11: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7、广东家谱的特征。
  一:版本以刻本为多,开本一般不很大,多四周双边。
  二:字体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仿宋体字,大小近江苏谱;另一种为宋体,或方正,或扁,字体大小接近或稍小于浙江谱,且排列紧密。每半页一般10行11行。
  三:体例上,将不同的内容归纳为雅俗共赏的名称立卷。
  四:将橘红色的防蠹纸装订谱的封面或扉页。
 楼主| 周宗亲 发表于 2011-11-7 11: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8、四川家谱的特征。
  综观四川家谱,多石印本,罕见活字本。石印本的版式多四周单边,无界栏,少数为黑口,多数家谱的上下不分栏。其世系的编排有些类似于湖南家谱,如民国二十七年石印本《[内江]钟氏复周祠谱》,亦将世系图称作“垂丝图”。世系表多采用苏式,表中妻子姓氏与夫名并列,同湖南谱,但它不用表格形式将二者分隔。如,民国十二年成都天章石印社石印本《[新都]温氏佟在祠族谱》,版框不大,四周双边,黑口,世系表用苏式,表中妻子的姓氏用大字,且与其夫并列书写,与湖南谱不同的是,表既不分两栏或三栏,也不用界栏划分,而是直接将内容书于谱中,同于其他地区谱中分栏,就能在上栏中书上该被说明的人与其父的关系,而四川谱不分栏,谱中人名就反映不出这一点,所以有些想得周到些的家谱就将世系图与世系表穿插介绍。
 楼主| 周宗亲 发表于 2011-11-7 11: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6征集人物志函----范文
  ×××族人:
  我××地区××堂×氏现正在进行第×次编修家谱,为弘扬祖德,表彰我×氏中为族和社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特要求您提供简历内容如下:
  姓名、曾用名,出生年月日,文化程度(何年何校何专业毕业),毕业后在那些单位从什么具体工作,(包括党、政军、科研、学术团体等单位)职务、职称,在工作中有那实际业绩、事迹、学术论文或专著,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刊物登载过,受过何种级别奖。在职或离退休情况。请将最高职务的任命书或聘书、最高职称的资格证书、最高奖励的誉证书复印后连同简历内容一并传递给编委或各村修谱负责人。并提供一寸个人彩照或黑白照片一张。要求在×月×日前送到或寄到。
  邮寄地址:×××省×××市×××区×××镇×××村委×××(收)
  邮编:××××××
  联系电话:×××××××××××
  附人物志样表一张
  ×氏××堂宗谱第×次编修委员会
  ××××年×月×日
 楼主| 周宗亲 发表于 2011-11-7 11: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7告资助修谱族人函----范文
  告资助修谱族人函
  ×××族人:
  因您资助修谱××元人民币,按有关规则您可自选××页版面彩照和文字上谱,请您抓紧时间收集照片和有关资料在×月×日前交到各村修谱负责人处。如需帮助的请与×××联系,住宅电话××××××,手机××××××××××××。
  ×氏××堂宗谱第×次编修委员会
  ××××年×月×日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16 14:34 , Processed in 0.0213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