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申请开通专栏] 周敦颐与二程兄弟

[复制链接]
周增岳 发表于 2022-1-8 08: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40年,周敦颐二十四岁,出任洪州分宁县主簿。
1044年,吏部来分宁考核,周敦颐得到广泛好评,二十八岁的周敦颐开始了他仕途的第一次升迁——提任南安军司理参军(低级文官)。

在南安,周敦颐与二程兄弟的老爸相识,这个人请周敦颐做二程的家教,当二程是十五、六岁的少年,家教时期有一年左右。所以周敦颐只是二程的业余家教辅导老师,这个时期周敦颐在学术方面还没有什么建树。

后来周敦颐调任湖南汝县,二程老爸也调任广西;从此周敦颐与二程没有见过面,也没有一字一纸直接来往。
 楼主| 周增岳 发表于 2022-1-9 07: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增岳 于 2022-1-9 07:59 编辑

周敦颐在汝县的时候,二程兄弟在哪里?当然跟父母在广西。
广西桂平的罗丛岩成为风景名胜,始于宋代皇祐年间( 1049 年至 1054 年)。那时,程颐程颢随同他们的老师周敦颐一道“遍游浔郡诸名胜”,曾经在这里筑室为居,读书讲学。后人在他们的旧居遗址建周程三夫子祠,今祠已不在,但用大块石灰石垒砌的墙基犹存。明崇祯十年( 1637 年),徐霞客曾专程前来游览考察罗丛岩,并在他的《粤西游记》中有所记述。

广西平南县畅岩山在县城西北二十五里的思回村,又名思回石山,或二程岩,
平南八景之首思回石山原为八景之首,宋代龚州知州程遹曾为其二子程颐程颢延师周敦颐(濂溪)在此讲学读书,世称周程三夫子。后来二程成为程朱理学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哲学史占一席地位。今该洞口仍有古镌“天南理窟”四字,四周有宋以来碑刻一批。

周敦颐放着汝县的官不做,当专职老师?






点评

那么汝城就甘心在广西的程颢,把汝城县令周敦颐拉去广西做家庭老师吗? 民国《汝城县志》记载:“予乐窝在县西五里江口。二程从学濂溪至此,有‘时人不识予心乐’之句,后人遂名其地为予乐窝,俗名予乐湾。 二程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3 06:37
 楼主| 周增岳 发表于 2022-1-23 06: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增岳 于 2022-1-23 06:39 编辑
周增岳 发表于 2022-1-9 07:53
周敦颐在汝县的时候,二程兄弟在哪里?当然跟父母在广西。
广西桂平的罗丛岩成为风景名胜,始于宋代皇祐年 ...

那么汝城就甘心在广西的程颢,把汝城县令周敦颐拉去广西做家庭老师吗?
民国《汝城县志》记载:“予乐窝在县西五里江口。二程从学濂溪至此,有‘时人不识予心乐’之句,后人遂名其地为予乐窝,俗名予乐湾。
二程兄弟到过汝城吗?千家诗中记载程颢在陕西任上的诗,《汝城县志》把‘时人不识余心乐’改为‘时人不识予心乐’;一字之差(余变予),二程从学濂溪至此(予乐窝、予乐湾)的编造故事出来了。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点评

程颢在陕西鄠县任官的诗:【春日偶成】  发表于 2022-2-10 11:01
汝城人又说:城郊予乐湾的天然太极图的阴阳五行的格局。从现景分析看,予乐湾地形像一幅天然太极图。细看耒水成S形,就像太极图的阴阳分界线,将整个圆球分成两半,形成阴、阳两鱼。朱家花园就像太极图阴鱼的鱼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2-10 10:56
 楼主| 周增岳 发表于 2022-2-10 10: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增岳 于 2022-2-10 15:13 编辑
周增岳 发表于 2022-1-23 06:37
那么汝城就甘心在广西的程颢,把汝城县令周敦颐拉去广西做家庭老师吗?
民国《汝城县志》记载:“予乐窝 ...

汝城有人又说:

城郊予乐湾的天然太极图的阴阳五行的格局。从现景分析看,予乐湾地形像一幅天然太极图。

细看耒水成S形,就像太极图的阴阳分界线,将整个圆球分成两半,形成阴、阳两鱼。

朱家花园就像太极图阴鱼的鱼眼,唐氏家庙就如太极图阳鱼的鱼眼。

予乐湾的天然太极图地形,为周子感悟阴阳太极,探究宇宙与自然的奥秘,成思《太极图说》提供了基础。

可见周敦颐在庆历间任桂阳(汝城)县令时,感悟予乐湾天然太极图作《太极图说》,开阐理蕴,传授二程。


我们知道太极图有:道教阴阳鱼太极图和周敦颐的太极图,二个图形是不一样的。

周敦颐的太极图由上到下,几个大、小圆形连续组成,并且没有s的阴阳分界线,更没有鱼眼及阴、阳两鱼的。可见汝城有人是张冠李戴了!

没有什么地方的地貌、地形;可以符合周敦颐太极图的(因为周敦颐太极图是个抽象的哲学模型)。所谓周敦颐在予乐湾感悟出太极图,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所以周敦颐传授太极图给二程的故事是在时间、地点都是意造的。




点评

二程兄弟是跟父母到广西,然后进太学读书;他们的学术老师是宋初三先生之胡瑗,字翼之。淮南东路泰州如皋县(今江苏南通如皋)人。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 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1042~1056)历任太子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3-22 14:14
 楼主| 周增岳 发表于 2022-3-3 08: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8dfa6bb5735f42d591c33871c3a992c8_th.jpg
8dfa6bb5735f42d591c33871c3a992c8_th.jpg
 楼主| 周增岳 发表于 2022-3-22 14: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增岳 于 2023-4-1 16:13 编辑
周增岳 发表于 2022-2-10 10:56
汝城有人又说:城郊予乐湾的天然太极图的阴阳五行的格局。从现景分析看,予乐湾地形像一幅天然太极图。细 ...

二程兄弟是跟父母到广西,然后进太学读书;他们的学术老师是宋初三先生之胡瑗字翼之。淮南东路泰州如皋县(今江苏南通如皋)人。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
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1042~1056)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后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老于家。
胡瑗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是宋代初期的重要人物 。
1933年编写的《江苏省志稿》和1937年出版的《江苏乡土志》,都记载:“胡瑗,理学先驱,为二程所宗;这应该是最符合历史的定位。胡瑗在如皋的后裔传至今已35世,其大门楹联历代相传都是写的“乡贤世泽,理学家声”,或“苏湖世泽,理学家声”。
胡瑗,是理学鼻祖。当之无愧!!

点评

周敦颐留下文字,没有一个字提到二程,二程当时洛学已经有点名气了。可是周敦颐不认为二程是他的学生,更不认为洛学与周敦颐的濂学有什么学术关系。 直到周敦颐去世,他请好友潘兴嗣写的墓志铭中也没有一个字提到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1 06:42
 楼主| 周增岳 发表于 2022-4-1 06: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增岳 发表于 2022-3-22 14:14
二程兄弟是跟父母到广西,然后进太学读书;他们的学术老师是宋初三先生之胡瑗,字翼之。淮南东路泰州如皋 ...

周敦颐留下文字,没有一个字提到二程,二程当时洛学已经有点名气了。可是周敦颐不认为二程是他的学生,更不认为洛学与周敦颐的濂学有什么学术关系。
直到周敦颐去世,他请好友潘兴嗣写的墓志铭中也没有一个字提到二程。
所以周敦颐仅仅是二程的少年时代的辅导家教而已,不值一提!

点评

程颢说过: “吾学虽有所受,然“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程颐还写了一篇《明道先生墓表》说得更直白了: “先生出,揭圣学以示人,开历古之沉迷,圣人之道,得先生而复明,为功大矣。” 意思很清楚,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2 16:08
 楼主| 周增岳 发表于 2022-7-2 16: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增岳 发表于 2022-4-1 06:42
周敦颐留下文字,没有一个字提到二程,二程当时洛学已经有点名气了。可是周敦颐不认为二程是他的学生,更 ...

程颢说过:
“吾学虽有所受,然“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程颐还写了一篇《明道先生墓表》说得更直白了:
“先生出,揭圣学以示人,开历古之沉迷,圣人之道,得先生而复明,为功大矣。”
意思很清楚,我哥最厉害,只有他接了千年的孔孟道统,他才是道学第一人。这确实有点自负。
二程为什么如此自负?首先是他们的影响力盖过了周敦颐,其次是他们认为周敦颐的学问不纯粹,所以他们干脆自立门户。

可见:周敦颐是二程的老师?二程不承认!

点评

程颢、程颐少年曾受学于周敦颐(业余辅导而已,时间仅一年左右),所以周、程的师生关系也是常被议论的话题,而且二程不传《太极图说》,其原因更值得探讨。 周、程之关系的复杂性。“周茂叔论道”,其所论之“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25 13:52
 楼主| 周增岳 发表于 2022-9-25 13: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增岳 发表于 2022-7-2 16:08
程颢说过:
“吾学虽有所受,然“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程颐还写了一篇《明道先生墓表》说得 ...

程颢、程颐少年曾受学于周敦颐(业余辅导而已,时间仅一年左右),所以周、程的师生关系也是常被议论的话题,而且二程不传《太极图说》,其原因更值得探讨。
周、程之关系的复杂性。“周茂叔论道”,其所论之“道”是否就是二程所创理学的“道”,二程似没有给予肯定。
一种是周敦颐的“论道”还没有达其二程的“要”,另一种是二程所学还没有达周敦颐的“论道”之“要”。
而二程的理学是自得于六经,为秦汉以下所未有。这符合程颢所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程氏外书》卷十二)。程颐在《明道先生墓表》中所说“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生于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程氏文集》卷十一)。
周敦颐是否就成为理学之开山呢?其实不然,因为宋儒讲“孔颜乐处”并不始于周敦颐,而是始于范仲淹。
二程往往称周敦颐为“周茂叔”,而不称“先生”(程颐对于胡瑗则“非‘安定先生’不称也”,见《宋元学案·安定学案》)。
 楼主| 周增岳 发表于 2022-11-29 06: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程颢、程颐与周敦颐的关系。
在【五四运动】之前,就有人大胆的提出异议;周敦颐是濂学,程颢、程颐是洛学;他们之间是不同的学派。
从【五四运动】之后,提出异议的人越来越多;北京大学教授邓广铭说:程颢、程颐少年曾受学于周敦颐,只能是启蒙教师;没有学术关系。
在今天,反而异议越来越少;令人可笑的是周敦颐从‘理学鼻祖’的位置上,竟成了程朱理学其中之一的‘理学家’。
 楼主| 周增岳 发表于 2023-3-31 14: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增岳 于 2023-4-1 14:12 编辑

二程成名后,没有给周敦颐写过一封信,对周敦颐的濂学没有写过一个字。周敦颐也没有提过二程。
他们没有文字之交,却被他人编排成师生。
 楼主| 周增岳 发表于 2023-4-1 15: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增岳 于 2023-4-1 16:16 编辑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濂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系宁远县湾头村(周子故里)周氏先祖周如锡后裔。
历史上宁远曾经属古道州管辖。
周敦颐, 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一个“诚”字。“诚”是他关于天道、人道、天人合一之道的最高境界的表达。“诚”主要分为天道本体论和心性本体论两方面。在周敦颐看来,“诚”首先是宇宙存在的根据,是宇宙的本体,即天道本体论。
其教育思想包括三方面,一是“教人向善,进德修业”的教育目的。二是“六经为主,以诚为本”的教育内容。三是“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的教育方法。
还有社会政治思想等……。


周敦颐在濂学中,他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濂学基本概念,
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吾道南来,本是濂溪嫡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此为“道”也!
周敦颐楷书《无欲故静》

濂溪故里


周氏族人徙居情况大致是:河南汝南、山东青州、湖北襄阳、湖南宁远、湖南道县、浙江绍兴。汝南周氏迁湘始祖为周如锡。 周如锡(671-757),唐代进士,曾任广东高州刺史,征南大元帅水陆马步军都统,左金吾卫上将军,后因忤旨,被贬为道州司马。后与其胞兄周如鍉任期届满后不愿还朝,也不愿再回故里,遂辞官择居宁远大阳洞望岗,死后葬于望岗。
周如锡育有十八子,连同其兄的六子,个个才学俱佳,被唐宣宗时的宰相周墀誉为“周门二十四才子”。
周如锡一子择居湾头村,绵延至今。后来,周氏族人全部从大阳洞(太阳溪)望岗迁走,大阳洞望岗周家屋地逐渐荒废,湾头村成了周氏族人重要聚居地。
宁远湾头周氏:周子先祖故里:湖南宁远,素有'舜帝过化之所,始皇九嶷西塞,光武中兴之基,濂溪汤沐之乡’
'德孝圣地,道德之乡’的美誉。
宁远县周子故里

宁远县湾头村

宁远县湾头村周子故里

宁远县城九嶷北路与文庙街交界处的,一条幽深的小巷’八百春',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是当时全国最早独立建立的、屈指可数的几座濂溪祠之一,至本世纪初,全国仍保存有古代建筑的“濓溪祠”,唯有宁远一处。
宁远县城濂溪祠












































































 楼主| 周增岳 发表于 2023-4-1 16: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增岳 于 2023-4-1 16:37 编辑

濂、洛、关、闽之学是甚麽?
陈鼎《东林列传》卷二《高攀龙传》有句话:(士人)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这句话中的“濂、洛、关、闽”之学指的是什么?


濂洛关闽,
濂指周敦颐。因其原居道州营道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为宋代濂学之祖。
洛指程颐、程颢兄弟,因其家居洛阳,世称其学为洛学。

关指张载,因其家居关中,世称横渠先生,张载之学称关学。
闽指朱熹,朱熹曾讲学于福建考亭,故称闽学,又称“考亭派“。

"濂溪学派"北宋周敦颐等人创立的濂学学派,也称“濂学。周敦颐原居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因称所创学派为“濂溪学派”。

北宋程颢、程颐所创洛学学派。世称程颢为“大程”,程颐为“小程”,合称为“二程”。二程为亲兄弟,均为洛阳(今属河南)人,长期在洛阳讲学,后来程颐又居临伊川,二人讲学于伊河洛水之间,因称其所创学派为“伊洛之学”,也叫“洛学”。

横渠学派是北宋张载所创立的学派。张载,北宋风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人称“横渠先生”,因称所创学派为“横渠学派”。张载长期在陕西关中讲学,故又称其学派为“关学”。

朱熹因在福建讲学,弟子多为福建人,形成的学派世称“闽学”。朱熹自号“紫阳”,后来有学者称朱熹为“紫阳夫子”,因此闽学又称为“紫阳学派。

二程与朱熹,合为程朱理学。

 楼主| 周增岳 发表于 2023-4-1 16: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增岳 于 2023-4-1 16:51 编辑

理学起源:

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的思想揭开了理学的序幕,
从而为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胡瑗提倡“明体达用”,主张把儒家经典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据;孙复作《春秋尊王发微》,为统一的封建国家作论证;石介倡言“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万世常行不可易之道也”;他们的思想揭开了理学的序幕。
1933年编写的《江苏省志稿》和1937年出版的《江苏乡土志》,都记载:“胡瑗,理学先驱,为二程所宗(老师);这应该是最符合历史的定位。胡瑗在如皋的后裔传至今已35世,其大门楹联历代相传都是写的“乡贤世泽,理学家声”,或“苏湖世泽,理学家声”。
胡瑗,是理学鼻祖。当之无愧!
所以,胡瑗为理学鼻祖。


 楼主| 周增岳 发表于 2023-4-3 05: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胡瑗的弟子遍布朝野,其中最出名的当推北宋理学大师程颐。程颐曾于皇祜年间在太学从师胡瑗,胡瑗以“颜子所好何学”试题考学生,程颐的“学以至圣人之道”答卷,深得胡瑗赏识,后来程颐成为易学大师,他著作《伊川易传》深受胡瑗的影响。

  程颐对胡瑗极为尊重,在《宋元学案·安定学案》中记载,“伊川之敬礼先生亦至,于濂溪虽尝从学,往往之曰茂叔,于先生非安定先生不称也。”这段话的意思是,程颐(世人称“伊川先生”)虽然也在周敦颐(号濂溪)那里求学,但他只称呼胡瑗为先生,而对周敦颐则以叔辈相称呼,由此可见程颐对胡瑗的尊敬。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20 15:15 , Processed in 0.03511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