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当代教育实验改革者、湖南宗人周忠智

[复制链接]
周奇 发表于 2008-8-23 21: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万物天理归一宗

—— 记当代教育实验改革者周忠智

作者:特约记者 刘小亮 周文龙 谭中喜 为改变我国低效的教学方法和落后的教育现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湖南省祁东县第一中学周忠智博士立足现实,开始教改实验研究。教改中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继承我国民族教育的优良传统,吸纳、融汇国内外现代科学成果,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终于创立了看写想背练五步自学法(简称“五自法”)。五自法挑战传统,将为我国当代教育改革开辟一片新天地。

五自法”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周忠智的五自法是对我国中学课堂教学传统方式、方法的一次重大突破与创新。它得到了国家权威专家的充分肯定,在教学实践中,确实有很大的实效性。 中央教科所原教育实验研究中心主任高峡研究员的鉴定说,五自法实验“在提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策略和措施,如编辑自学辅导材料,将课堂教学时间作了新的划分,以多种方式检测学习成效等,既体现了实验过程的完整性,又为总结和推广实验成果奠定了基础。” 湖南师范大学涂光辉教授和湖南省教科院李正坤主任等专家组通过现场考察后鉴定,“五自法在课堂组织上集‘单个授业’与‘班级授课’两大形式的优势于一身,在知识的授受方式上,融‘接受式’与‘探究式’二者精华于一身,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在我国中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原教科所长、原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研究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裴娣娜教授指出五自法课题组“多年的实验研究,借鉴国内外有关理论,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五自法“对促进我国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深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记者深入周忠智进行五自法试验的学校,调查结果,广大学生一致肯定了它的实效性,反响很好。“五自法”不仅给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更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2003年高考,祁东一中10个班毕业,本一、本二共录取155人,班平15.5人,而本届的五自法实验班187班录取22人,高出班平42%。本届学校的理科状元刘亚林和文科状元陈琳均出自该班。 五自法”的成果及影响 五自法是一种全新的三维五环一体的教学模式和教育体系,即 寓 “ 自学 · 自理 · 自强 ”三维于“ 看 · 写· 想 · 背 · 练 ”五环之中——课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在课堂里通过自我阅读(看)、自我笔记(写)、自我思考(想)、自我记忆(背)、自我作业(练)掌握知识技能,完成学业;教学组织,班级事务,课外活动,基本由学生自理;学生在自学、自理中学会自强。 五自法实验研究学术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级的奖励,1999、2000年连续两年荣获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学术年会二等,2001、2002连续2年荣获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学术年会一等奖。 五自法课题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02年至2005年分别荣获首届“中国教育学会奖”三等奖、衡阳市第六届“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和湖南省第六届“基础教育教研教改成果奖”一等奖。 目前,湖南人民出版社已出版了五自法三部课题专著:《五步自学法的理论与实践》和《普通高中历史五步自学法学习指南·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下册)。 五自法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表彰和社会各界的认同,课题组先后受到了县、市、省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领导的表扬和奖励,近几年来已有《湖南日报》、湖南卫视、《华夏时报》、《羊城晚报》、《人民铁道·旅行周刊》、《中小学教育》、《衡阳情况》等近100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介绍,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五自法取得了中学历史教改成功,目前已经做好了向中学政治、地理等相应学科迁移的理论探索和操作尝试,对基础教育整体改革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同时对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也提出了大胆的构想。 五自法”历尽艰险 五自法的创立者周忠智说,他是生不逢时,他那个年代不是学习的年代。因此到了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苦读、苦背,考上了湖南三师。他不否认自己聪颖,他说,如果不是因为缺乏系统的学习,他完全可以进入一流的高等学府。尽管现在他已是北京师大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课程进修班结业的准博士,但他还是对曾经的失去难以释怀。但从今天的现实再回过头来看,这反而成就了他。 1979年10月,他中专毕业后,母亲重病,弟妹太小要读书,为照顾家庭,他主动申请回到了偏僻的家乡——祁东县乔木塘乡坪塘中学任教。21岁的他既要教语文兼班主任,还要教历史和政治课。在中学时他没有学过历史。在湖南三师,他只上过两节课的历史。为了传授给学生,他开始自学。在自学中,他摸索出了一些自学的路子。而当时教课任务很重的周忠智,还要照顾家里的事情。特别是春、秋大忙时节,他往往是才从讲台上下来,又要走四五里山路,脱鞋下田劳作,忙则思变,他开始考虑课堂授课能否换一种方式?比如历史课,自己也是自学的,对学生来讲,他有时只是先一刻、一时、一天之师。如果把自己自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不是更好吗?为了减轻自己的教学负担,他开始在历史课上进行尝试,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自己的自学体会、技巧传授给学生。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技巧后,他每次上课时,不再是满堂灌,而是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解难点、重点就可以了。 将学习方法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学的方式是在悄悄进行的。在这种“地下活动”中,他感到讲课负担大大减轻。但对于结果,他忐忑不安,不知到底如何。 在一个学期中尝试之后,结果出来了,他教的历史,学生成绩大幅上升。初尝甜头的他,决定继续钻研这种方法,以便能更多地减轻自己和学生的负担,并提高学生的受益面。几乎达到着迷的程度的周忠智,开始遭遇尴尬事。 家庭负担过重的周忠智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而且性格特别倔强,加之致力于学术研究,他与同事之间交流的机会不多,显得很不合群,而且常有“惊人”的言行。有时边走边念叨,有时呆坐半天不说一句话。于是在一些人看来,周忠智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历经十多年的研究,到1998年,他从120多万字的笔记中,整理出一个比较系统的论述,将其命名为五步自学法。运用五步自学法后,教师减轻了负担,以现行的一堂教学 内容来比较,教师不必讲45分钟,只需讲授5分钟左右即可。同时也使学生受益,首先是传授了学习方法,能扩展学生的欲望,便于学生掌握,使学生在一堂课中能掌握比传统教育方式多几倍的知识。而在当时,因为周忠智是历史老师,他的五自法外延并未扩大,只局限于中学历史五自法的研究。加之,他又身处偏僻山区的中学,消息也很闭塞,他对五自法的前途再一次陷入迷茫中。 就在山穷水尽的1998年冬,《南宁教研》杂志刊发了周忠智的《中学历史课五步自学法初探》,他眼前又柳暗花明。 五自法研究是要花功夫的,从1999年周忠智决定进行学术研究冲刺后,常常废寝忘食地工作,双休日、节假日则是他研究难得的黄金时间。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他都抓紧时间收集、整理资料,撰写论文。近八年来,他的工作时间每天平均在12小时左右。每当赶材料、论文时,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有时通宵达旦。自1999年7月4日以来,他写的手稿已有200多斤,圆珠笔都写了400多支了。天道酬勤,他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五自法”亟待支持

教育改革难,教育实验更难,这是大家的共识。 目前的教育改革,一般都停留在口头上,人们所说的新教学方法模式、新教育体系一般仅仅是些“理念”而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能真正实施、推广的是少之又少。 周忠智的五自法研究实验推广也举步维艰。过去,他为了五自法研究倾家荡产;近几年来,他想在祁东一中搞一个五自法真实验班所受到的遭遇:受人诽谤,工资无故被扣,两次被人打成轻伤…… 今后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五自法的教育构想和实验操作将会与现在客观存在的: 一、教育价值的取向、定位; 二、教育评估与导向; 三、教育管理模式与操作; 四、课程安排与教学运行的体系和机制。 诸方面的种种现状构成矛盾和冲突,对此五自法研究人员难以(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亟须教科单位院校、教育行政部门深入实际解决具体问题,尤需国家和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重视和支持,要在实验学校和相关单位区域实行“特区”政策,只有这样,五自法推广才能取得实际性成果,让更多的学子受益。五自法课题组现已出版了3部专著,若将初中、高中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五步自学法学习指南”系列丛书出齐,将有三十多本,这些学习指南既可供学校师生进行五自法教学之用,同时为广大校外人员学习中学政、史、地知识提供新的学习途径和方法;五自法还可以应用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它将在我国教育出版史上形成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科技出版社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出版发行高峰以后的又一次出版高潮。国际上,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教育心理斯金纳发明“程序教学”法,其书籍、资料出版发行遍及全球,60年代初几乎成为“第二次产业革命”。 曾有人预言,五自法将在21世纪带来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这场革命将影响中国的发展,辐射亚太地区,形成强大的教科文产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深入,实验的推广,我们希望且坚信五自法将在我国教育史上进行创新,这一创新可能引发一场教育革命并影响各行各业,同时促进社会进步、历史发展和民族繁荣、人类文明。 (出处:《科学中国人》2008年)

(重庆周大全收集)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08-8-24 15: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胆挑战传统的五步自学法,让周忠智一鸣惊人,声名远播。我们走近周忠智,在对周忠智进行零距离、长时间接触了解之后,就会发现,周忠智不仅是一位在教研教改方面推陈出新、大胆挑战传统、甚至颠覆传统的奇才,而且还在文史哲、音乐、美术、书法等各方面均具有较高修养和一定建树的奇人。尤其忧国忧民、立志报国的信念在他的脑海中坚如磐石,并致力一生为之奋斗,以自己的学识,在有生之年,报效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年钻研五自法 一鸣惊人

  写周忠智应从他的五步自学法写起。周忠智1979年从湖南三师毕业后即从事五步自学法的研究。当时被分在一山区中学任教年仅20岁的周忠智,即敏锐地发现了我国现行教育中的弊端,并大胆在自己所教的历史课上进行创新,着力为学生营造更宽松的学习环境,寻求、探索更有效、更科学的学习方法。他将自己多年的实践总结整理成五步自学法,构建了寓“自学·自理·自强”于“看·写·想·背·练”之中的五环三维一体的中学历史五步自学教学模式和教育体系,即课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组织、班级事务、课外活动基本由学生自理,并由此激发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   该五步自学法源自于传统的学习方式,但是赋予了更深、更新的内涵,且操作简便,师生易于接受。所以该课题甫一出世,即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多次获得市、省及全国教研教改成果一等奖,并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2003年7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周忠智编写的《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及《中学历史五步自学法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操作》等“普通高中历史五步自学法学习指南”系列丛书。这些书籍的出版和运用,对提高学校历史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周忠智研究的五步自学法如今只运用于历史教学上,其实,周忠智称,其五步自学法,不能仅局限于历史教学,还可以推而广之,运用到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上来,如果果真能这样的话,它对中国教育的现状将是一个极大的冲击,甚至可由此引发一场大规模的教育革命。它的最终的目的和意义也在于此。中央教科所教育实验研究中心研究员高峡、北京师大教科所裴娣娜教授、湖南师大教科院涂光辉教授及原衡阳市教科所所长彭天文等专家,对五步自学法均作出了高度评价。   前后20多年,潜心钻研实践五步自学法,周忠智可谓一鸣惊人。因其在教研上的特殊贡献,2000年夏季,周忠智也由山村中学调入了省重点中学祁东一中担任教研室副主任,因此课题的研究和运用,该校被确定为全国教育实验重点学校。但这一切并没让周忠智有一丝停歇。在周忠智的眼里,这一切还刚刚开始。他的目标是,再用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发起一场更大范围的轰轰烈烈的真正的教研教改革命,使五步自学法在理论上更完备,将实验范围推广到各个科目。 数十载潜心修炼 才华超群    大凡成大事者,均有超人的智慧和才华。周忠智即是这样一位有着超群素养和才华的人。走进周忠智祁东一中简陋的住房,没有一件象样的家俱,但是我在他的书房里,却看到了极为壮观的一面:三面墙是三组从地到顶的大书柜,书柜里码得满满的全是书。这近万册图书即是周忠智的最宝贵的财富,也正是周忠智勤勉好学的最好的佐证。 周忠智不打牌,不玩麻将,不抽烟,不喝酒,可以说没有半点不良嗜好,他唯一的爱好就是买书、读书。这几年,因学术交流,去过全国很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他首先要逛书店,然后小包大包地将书托运回家。从参加工作至现在,每个月工资大部分都用在了购书上。 用博览群书、才华超众来形容周忠智一点也不过份。周忠智因一直从事历史教育教学,对中国历史有着较为透切的认识和研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较为透彻的理解。他写诗、作文、史论、辨析,可以说是信手拈来。他所撰写的《蒋琬籍贯的初步考证》一文,以确凿的证据,精辟的论证,而成为考证蒋琬籍贯的重要文本之一,被多家重要刊物采用。周忠智历年所作诗歌(包括旧体诗和新诗)散文、日记、随笔积聚有数十本,处处散发着智慧的灵光和睿智的思想火花。在众多咏赞粉笔的诗歌中,周忠智脱口吟出的《咏笔歌》,独有浩然大气:

    小小杆儿居掌内,     辽辽寰宇任从挥。     呼来人间风和云,     飘洒甘霖滋人类。

  由小及大,写物状心,气势不凡。写一枝小小的粉笔,写出这种气魄,真是神来之笔,非一般人所能达也。   他对思想史、新思潮的研究颇有造诣,而且这种秉悟,直接来自于宋代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周忠智为周敦颐第33代嗣孙,周忠智研究思想史,首先对濂溪的思想进行了较长时间和较为全面的研究。研究中国思想史,周敦颐是一个不可绕过的巨峰。周忠智数去道县,数上庐山,拜谒祖先,寻访考证,写出了《矢志究万物,铁心除万难》一文,对周敦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独到的阐述。   “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始终。”宋代朱熹撰写的《濂溪传》中以此句赞扬周敦颐,周忠智也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人生乐趣所在。   对艺术有极强的感悟力,还体现在书法上。书法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它几乎蕴含了中国文化的所有信息,一点一画表达了中国文化的所有的脸谱,浓缩了中国哲学的精髓。这样一门艺术,那直接承载文化,坦露心迹,表达情感,诡异多变的线条,于难者难,于易者易,既须修炼,又须秉悟。   周忠智从书柜中翻出他二十年前临写的钢笔字,厚厚的一大叠,原来他很早就在楷书上下过功夫。后来因潜心研究学问,便没有经常练习书法。但是还是有不少与书画艺术家交往的趣事。第一次去北京教育部那年,他在北京一家古玩字画店碰上几位书画家,聊得投机,两位书画家决意送了一幅两人合作的画,周忠智带回来裱好,挂在客厅里。由楷书而行书,由硬笔而毛笔,由练而悟,周忠智对书法情有独钟,但其学书的方式有别于常人。他总结为:

    得之于目,     载之于心,     出之于手,     现之于物。

  这四句十六字诀,是在说书法,又不全在说书法,象一句极为玄妙的佛教禅语,能有此四句心得,足以证明其于书法所达到和所能达到的境界了。 (重庆周大全收集)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08-8-30 21: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濂溪后学才俊上下求索

  1996年秋,周忠智在某书店看到一 载有《周敦颐的哲学思想》一文的《中国宋代哲学》专著,不顾当时捉襟见肘的经济危机,毫不犹豫地购买了下来。买回家后,饿着肚子一口气读完,并当即写下了《矢志究万物,铁心除万难》的感想。这是作为濂溪公33代传人的周忠智与他的先祖哲学家周敦颐进行的第一次心灵的对话。此后周忠智便处处留心敦颐先祖的事迹、学说及有关的学术评论文章。   周敦颐生活的北宋时朝,社会意识形态出现了严重的尴尬情形:过去在政治思想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儒教已苍白无力。高深的佛学、思辩的道教对人们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却又不能很好地规范人们的行为。佛、道冲击儒教却又无法取代儒教成为主流思想,这样一来,便出现了伦理纲常败坏、社会秩序混乱的局面。社会思太平,人们盼安宁,更需一种新思想为历史的发展指路导航。   周敦颐正是顺应这一进代潮流,以儒家理论为核心,融化佛、道思想精华,在我国哲学史上首次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有机融合在同一严密的思想体系之中,创立新儒学——理学,后经程、朱发展,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学说。   作为这样一位理学鼻祖的后裔,周忠智在窃喜之余,更深感后学责任的重大,研究濂学,弘扬祖德,责无旁贷,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为寻根溯源,周忠智足迹遍布祖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2006年元月27日,也就是旧历年关时节,周忠智专程去濂溪故里道县,做了半个月的调研。并了解到目前全国各地为弘扬理学、崇仰元公做了大量工作:江西九江重修了敦颐墓,广东编修了全省元公后裔源流谱,并准备重修濂溪书院,湖南成立了濂溪研究学会,出编了《濂溪学研究》,创办了濂溪学研究通讯,元公故里道县开始修复濂溪祠、元公书院、濂溪故居。   周忠智现正广结族缘,遍访族老,穷究深探,为筹办濂溪杂志而奔走呼号。该杂志旨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濂溪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民族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鼓与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去年10月,他专程约见了周恩来的侄子周华瑞族兄来祁东晤谈,为弘扬先祖理论可谓用心良苦,殚精竭虑。   到目前为止,周忠智足迹已踏遍全国10多个省市,访问了族人望老100多人,撰写成有影响的濂溪研究论文三篇,并广为奔走呼吁成立濂溪学会。   对濂溪的研究,既是对祖公的景仰,更是对国学的传承。中国哲学的发展,濂溪是一座高峰,开创了别有洞天的哲学境界。

(重庆周大全收集)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08-8-30 21: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生学用为报国 矢志不移

  周忠智是这样的一个人,自小怀有报国忧民之心。   2001年春节,他自撰的一对春联曰:学应经世致用,业该兴国强民。   他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在他更早的日记本里即有体现。在周忠智简陋的书房里,他从四壁图书柜中翻出他那已经发黄的20多年前的笔记本,其中有这样的话:“你是人类的一分子,你的一切属于人类。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想着全人类,为人类生活。”也是在这段时期内,他励心励志,将这一段话用毛笔字写好,贴在自己的书房里醒目的位置,时时激励自已,不断奋发向上,做对国家、民族有用之人。   周忠智的思想,有两种情结索绕:一是报国,一是忧民。这是一种大情怀,大忧患,大抱负。全不是一般人的斤斤计较,金钱利益。然而要追寻这种思想的形成萌芽,却要追溯到他的少年儿童时代。周忠智可以说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作为一个出生在穷山沟的贫苦农民的孩子,他吃尽了生活的苦头,受够了社会上一些人的歧视与白眼,备尝了生存的艰辛。即使这样,却并没有阻碍他对知识的追求,对美好的憧憬。少年儿童时期,他比同龄孩子早熟,也生活得更艰难,但周忠智谈到往事,却坦然一笑,说这是上天赐与他的宝贵财富:“从这一点来讲,我比同龄人拥有更多,也更幸运。苦难与艰辛,只要挺过来了,就是一种财富。物质财富可能唾手可得,而这种精神财富却是上天独有的恩赐。”   对知识的追求,贯穿着周忠智人生日日夜夜。对知识的追求,是周忠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目标的重要手段。大凡成大事业者,没有知识,是万万不可能的。周忠智创立五步自学法,学习古今中外哲学思想,博览天文地理各类学说,钻研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占据了周忠智每天的大部分时间。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作为一名远居小县城的普通公民,却时刻在心怀祖国,关注天下大事,纵论时事政治,似乎有点不合群,但是,这种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之情,应该是每个匹夫的职责。早就有炎黄子孙喊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壮语,却在周忠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一介草民,心忧天下。这样的大情怀,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是应该让人肃然起敬的。   周忠智的学习,不仅是从古今中外的经典典籍中学,他还从社会、从游历中学。名山大川,自然万物,是另一种师长,另一种学习。人是万物的精灵,万物自有万物的精魂。人与自然万物,是有相灵通的地方。没有这种感悟,是不谐和的。   作为一个华夏子孙,最大的理想,便是报国,报国不分贡献大小,能力大小。一介书生,能教好书,教书育人,就是报国。一个工人,能干好本职工作,多生产,就是报国。一个学生,能潜心学习,做栋梁之才,就是报国。华夏之人,撇开尊卑贵贱,从报国来说,当是一视同仁,但囿于各自条件,自有贡献大小之分。那么,努力使自己为国家民族多做贡献,激发自身潜能,则是每个立志报国的人,必须努力的。   周忠智从研发五步自学法开始,从改良教育入手,这一条报国之路,已是许多先贤明证的途征。   一项学术成果的研究固然艰辛,其推广更是一个艰苦卓绝的工作,甚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相对于周忠智矢志报国之心来说,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作为天地之间的精灵,人类自有融汇天理万物之集大成者,在这些人中,有些已成大器,成大业。有的虽未见气候,但终其一生的励志,定会有其应得的收获,尔后必将成大器、成大业者。在当今和平昌盛年代,周忠智自研究教育入手,创立学说开始,其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对中国学子的解放,对一代时风的开创,必将不可小觑。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简介:启之,又名谭清华,现为湖南衡阳晚报编辑、记者,湖南衡阳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湖南衡阳市雁阵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资深策划、作家、书法家。已与人合著《潇湘红杉》散文诗集,曾获中国作协举办的全国散文赛三等奖,全省教师书画大赛二等奖。举办一次书画个展,一次书画联展。书法艺术曾受石开、周俊杰、马士达、王继安、何满宗诸名家点拨,博采众长,自成一体。

(重庆周大全收集)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08-9-1 10: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矢志究万物 铁心除万难

——读《周敦颐的哲学思想》阅《周氏族谱》 溯家源有感

      在难以言传的日子里,我无聊地走进了“读者书屋”。书架上一本厚厚的《中国宋代哲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吸引了我。翻看目录,第二十章便是《周敦颐的哲学思想》,哦,此书介绍了我的祖先敦颐公的学说,管它书价多少,暂且购回家去再说。    读完《周敦颐的哲学思想》和该书的有关章节知道,我祖周敦颐,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字茂叔,原名惇实,后避英宗旧名改为敦颐,后人称为濂溪先生,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五月五日出生于濂溪保(今久佳乡楼田村),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六月七日卒于德化县(今江西九江市)庐山莲花峰下濂溪书堂,享寿五十七岁。他是北宋时期有名的大清官和杰出的哲学家。   我祖敦颐公二十岁开始入仕从政,历任过地方县(分宁、桂阳、南昌等)、州(合州、虔州、邵州)军(南安、南康)、路(广枣东)的司法、财政、军事、行政首长,也曾在中央的大理寺、国子监、尚书省等等部门为官多年。无论远在边陲,还是位居朝廷,他总是任劳任怨,不畏艰险,“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他洗冤昭雪,蔑视权贵;他廉洁奉公,清白如镜。黄庭坚赞誉:“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他是当时朝野首推的大清官和高雅之士。   我祖敦颐公为政三十多年,政绩斐然,功勋卓著。然而作为历史伟人,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哲学理论的开拓和创新上。在中国政治思想领域占主导地位长达二千多年时间的儒家学说,自春秋孔丘始创,虽经孟轲继承发展,可自秦汉以后,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再过隋唐,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创新,到北宋时,这一理论依然缺乏严密体系,根本无法与高深的佛、道思辨理论相抗衡。这个时期,在遭受了五代十国的国家分裂和战争劫难后,伦理纲常败坏,社会混乱。国家要统一,人们要安宁,亟需一种新的思想为历史发展指路导航。我祖敦颐公,正是顺应这种时代的潮流,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汇佛、道思想精华,“出于释老,反求六经”,援释老入儒,构造了珠联释、老,璧合《易》、《庸》的思想体系,在我国哲学史上首次将人、社会、自然三者有机地融汇在同一严密的思想体系之中,创立了一种新儒学——理学,成为理学的开山鼻祖。理学后经二程朱张的发展,成为一种很强影响力的哲学思想,宋元明清的统治者都把它作为精神支柱,时间长达七八百年之久。我祖敦颐公也因此被以后历代皇帝尊为人伦师表,与孔孟同祠。我祖敦颐公的《爱莲说》被国家教委定为中学语文课文,他所提出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视为人们崇高的道德情操。   过去,我对自己是否是周敦颐的后裔将信将疑,带着这个问题,我翻阅了本家的《周氏族谱》。   我是周氏家族“忠”字辈,由此向上追溯前三十三代祖先便是敦颐公,其脉络是:敦颐公传寿公、季仲公、兴裔公、灏公、承先公、开元公、玉达公、禄孙公、功任公九世至葵花公,继而又经葵仪汝祥宗、必膺思重福、国上大人光、明德配三湘、家传……二十二代后便是我“忠”字辈。再由敦颐公向上追溯,上十六世便是归仁公,其脉源是:归仁公传贵珠公、文颖公、安时公、如锡公、宏谦公、崇昌公、寓公、惟简公、环公、彦朴公、虞宾公、从远公、智强公、辅成公至敦颐公。再寻根,谱中叙述,我周氏出自姬姓,黄帝裔孙后稷,受封于邰。后稷子不窟失官窜于西戎,不窟曾孙庆节立国于豳。庆节八世孙古公亶父,为狄所逼,徙居岐山之周原,改国号曰周。古公亶父曾孙姬发——周武王伐纣克商兴周。武王十一世孙平王迁都王城,平王少子烈食采汝坟,烈后裔归仁受封息国公,为南迁之始祖。   家谱重刊了宋朱熹撰写的《濂溪传》,他赞扬我祖敦颐公博学善究,能“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始终”。看到这里,我感到十分惭愧和内疚:远祖文武王建周朝播种中华文明,先公敦颐爷创理学启迪后人思想;可我,面对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却不知所措,只有汗颜……    痛思之后,窃以为,当今之时,无论文化、教育、科技,还是政治、经济、国防等诸多领域,都有待我们去探索,去开拓。    我们一定要秉承先祖遗德,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研究新问题,寻找新理论,建构新体系。以此来纪念他,告慰他永存之灵。                             周忠智 初稿写于一九九六年秋 整理于二OO六年六月初

(重庆周大全收集)

周学斌 发表于 2011-11-26 16: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寻访我支族“念五公”世系
周奇同宗您好!
看了您发的贴子,对我很有启发。我现居浙江余姚。我支周氏世称“浙江余姚水田周”,堂号承恩堂。有“浙江余姚水田周氏谱”存上海图书馆,但仅为三至五册残卷。虽然我知道水田周氏尊周从远公为始祖,周季仲公为祖支,但无法确定始迁祖是谁。而且我上代保存的水田周下分支(树德堂周)家谱抄本从一世祖开始记述的只是奇特的数字名,限于我的水平,无法与名、号、字相对应。希望得到您的帮助。
现将家谱自一世祖下十代世系列下:
   公元二0一一年十一月电子版
《树 德 堂 周》
  年庚夲

忠厚居心勤俭昌葉勉承祖训
眙我系谋继述宋枯其后必大
(八百男用光文献)
第一世
念五公生两子端十 八
第二世
端八公生二子细壹、细弍
第三世
细壹公生四子 百五韬 百六略 百十三 百廿六
第四世
百六公 生二子千七三
第五世
千三公 生三子
万五一 五二 六一
第六世
万六一公 生一子 小六
第七世
小六公 生一子 仍二
第八世
仍二公 生二子 仲二 俊一
第九世
仲二公 生三子 浩五 浩六 浩七
第十世
浩五公 生二子 全九 十一
。。。。。。
望能得到您的解答,特别是“念五公”、“端八、端十公”、“细一、细二公”等到底是谁?
周学斌 发表于 2011-11-26 16: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姚周氏概述
余姚周氏大致分周从远派和周瑞派两大支,皆望出汝南,为上古后稷苗裔,姬姓。后周太王姬亶父邑于歧周,子孙遂以周为氏。
    周从远世居汝南,唐末大乱时迁居湖广永州府道州营道县营乐乡钟贵里石塘桥濂溪之上(今属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北宋著名理学家、宋明理学创始人周惇颐即周从远曾孙。
周惇颐初名惇实,为避宋英宗讳改惇颐,字茂叔,号月岩,又号濂溪。官至转运判官,赠宣奉大夫。宋嘉定十三年(1220)谥元公,理宗淳祐元年(1241)封汝南伯,从祀孔庙。元延祐六年(1319)封道国公。周惇颐生子二:寿、焘。
    周寿,谱名元翁,字季老,宋元丰五年(1082)进士,累官至司封郎中。因任居河间长芦,为山东青州周氏始祖。生子六,其中有三个儿子的后裔聚居于余姚。
    周伯达是周寿长子,以祖荫秦州仪曹。其孙周操,于南宋建炎年间迁余姚,周操之子周肇荣,再迁余姚孝义乡(今慈溪市周巷镇一带),世称孝义周氏。孝义周氏尊周从远为一世祖,奉周肇荣为孝义周氏支祖(是为八世祖),堂号雍睦堂。《姚江孝义周氏宗谱》历史上数次纂修,今存清光绪和民国两个修本,皆为周干济主持纂修。光绪二十六年(1900)本,十四卷加首二卷末一卷,共17册,上海图书馆、河北大学、山西社科院有藏;民国二十二年(1933)本,十九卷加首三卷末一卷,共22册,藏于北京图书馆、河北大学、山西社科院。
周寿四子周祯,谱名季友,字求善,号营乐居士。宋元祐九年(1094)进士。初从父之长芦,任青州司户,因家焉。已而迁宁国主簿,值金兵犯青州,乱不及归,乃徙居余姚丰山,世称丰山周氏。丰山周氏亦尊周从远为一世祖,奉周祯为丰山周氏支祖(是为六世祖),堂号承志堂。南宋绍兴年间,周祯曾孙周圣(谱名仁卿),在离丰山二里处构别墅隐居。在别墅左右各建一池,左池植菱曰菱池,右池植荷曰荷花池。周圣卒后,其子周敬初改丰山南麓的旧宅为墓庐,而家于别墅。历六世,分四房:菱池房,居菱池东北;菱堰房,居菱堰右;荷花池房,居荷花池西北;太平桥房,初居荷花池东,后徙居太平桥。丰山周氏自宋历元、明至清初未有族谱,咸丰五年(1855)合各房草谱并为写本。光绪二十二年(1896),由周子蔚主持纂修《丰山周氏宗谱》,历六年而成,九卷加尾一卷,共2册。卷一序、诰敕、像赞等;卷二至卷四氏原、宗派、系表等;卷五螟蛉表;卷六至九年表、墓铭、著作、碑记、祭产等;卷尾附谱载补遗。此谱上海图书馆有藏。再修于民国十五年(1926),十二卷加首一卷末一卷,共4册。周大贵、周骏声等纂修。此续修谱卷目与光绪二十八年修本似同,藏于中科院历史所、河北大学、山西社科院。丰山周氏今已传至三十五世,从三十一世起,排行用字为:莲馨永达,理学传家,显扬光裕,淑慎臧嘉。
    南宋淳熙年间,周季友曾孙周遇(行细添十一,字伯雨,号文昌)自丰山迁居开元乡汝仇里叶郎桥之右(今泗门镇水阁周村),世称开元周氏。开元周氏同样尊周从远为一世祖,奉周遇为开元周氏支祖(是为九世祖),堂号大本堂。开元周氏是余姚周从远派周氏中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支。传至十八世时,分明楼、高屋、竹堑、花坛、后水阁、南水阁、中水阁、西塘下、东墙弄、陶家堡、槐树房、东庄、兰畹、南垫等十四房。主要人物有:周礼,正德四年征辟;周绍吉(萧山籍),嘉靖二年进士,直隶宁国府推官;周亮四,锦衣卫千户;周大有,嘉靖二十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周大宇,嘉靖二十八年举人,任河南灵宝县知县;周鏊,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周登堂,拔贡,江南如皋知县;周从,四川巴州州判;周翔千,直隶秦州知州;周呈龙,布政使经历;周善续,卫千户;周鼎铭,翰林院检讨。《余姚开元周氏宗谱》创于明洪武初年,由十五世祖周荃(谱名贤六,字兰畹)纂修,后数次续修,最后一次由周锡贵、周缉熙等修于民国十五年(1926)。全谱二十四卷加卷首一卷,共24册。卷首序文;卷一宗规、凡例;卷二诏敕;卷三像赞;卷四著述;卷五志传、年表;卷六记叙;卷七祭文;卷八题咏;卷九乡关;卷十祠宇图、墓图、祠产撮要、祠产田地图、各祭规例;卷十一宗图、宗支图、总系;卷十二至二十四为各房世系表。此谱中科院历史所、上海图书馆、南开大学、浙江图书馆、山西社科院有藏。
周寿五子周季仲,居于余姚云楼水田(今属马渚镇云楼村),世称水田周氏。水田周氏例尊周从远为一世祖,奉周季仲为水田周氏支祖(是为六世祖),堂号承恩堂。上海图书馆藏有《水田周氏谱》残本,仅存卷三、四、五一册,记事至清光绪年间。
    南宋末年,周季仲曾孙周韬被咸宁王招为郡马,恩授太尉。迁居云楼乡乐安湖下,世称乐安周氏。乐安周氏也尊周从远为一世祖,奉周韬为乐安周氏支祖(是为九世祖),堂号景濂堂。《余姚乐安周氏宗谱》创于明万历初年,在清乾隆和民国时期三次续修,现存民国十九年、三十年两个修本。民国十九年本,周福来、周志龙等纂修,藏于上海图书馆;三十年本,周来盛纂修,藏于河北大学、山西社科院。两修本均为十卷10册。卷一序、诰命、祠图、祖像、族箴、宗范;卷二、三墓铭、行状、传、碑记、祠产;卷四至卷十世系。
    除周从远派外,余姚还有一支周瑞派周氏。周瑞,行文二,汝南人,生于梁贞明六年(920),宋初以贤才举为明州录事参军,遂居鄞西小皎。周瑞玄孙周铨于北宋末年迁居余姚云楼,堂号保极堂,尊周瑞为一世祖,奉周铨为五世祖。本支周氏虽然人数不多,但明代时科第之盛,居余姚各支周氏之首。最著名者为周如斗,字允文,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历官江西贵溪知县,江西道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右佥都御史,终巡抚江西副都御史,因安民平倭有功,贵溪、松江、常熟、虎丘、江阴、吴江、胥门、江右等地皆立祠祀之。其他如周如底,嘉靖八年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周如斗之子周思充,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周思宸,隆庆五年进士,官至广西提学道宪。上海图书馆藏有民国元年(1912)保极堂《周氏宗谱》修本,周守操等纂修,六卷6本。卷一序、凡例、族约、祖训、登科录;卷二系图;卷三至五行传;卷六传记、行状、记文、跋等。清邵晋涵作序。自一世祖周瑞起,历代排行用字为:文行忠信,百千细广,荣华富贵,秀仍伏仕,太雍龄权,礼仲智纯,圣议中和,家敦仁让,代启贤良。
    周铨之孙周广与,于南宋初年入赘云楼孟将军庙下黄氏,后奉为西河周氏始祖,堂号续述堂。今存续述堂《余邑周氏宗谱》四个修本。道光七年本,周士章、周孝元等纂修,三卷2册,藏浙江图书馆;光绪四年本,周志廉等纂修,六卷4册,藏北京图书馆;光绪二十三年本,周志坤、周绍奎等纂修,六卷4册,藏北京图书馆、中科院历史所、北京大学、山西社科院;民国三年本,周续堂、周凤宝等纂修,六卷4册,藏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吉林大学、山西社科院。
    在泗门镇东蒲村,有一支东蒲周氏。迁姚始祖周科,行福四,元代时自鄞西小皎徙余姚洪岙,再迁开元东蒲,堂号务本堂。今存《余姚东蒲周氏宗谱》两个修本。一为清咸丰本,藏上海图书馆;一为民国十年本,藏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从宗谱所载迁徙祖地看,东蒲周氏似乎属周瑞派。但其谱自述为周惇颐之后,周科为周惇颐十二世孙。因现存宗谱皆为残谱,其来源无从考证。从五世起,东蒲周氏排行用字为:雍容抑逊,和气相顾,先以恭敬,忠情必吐。
(转自《余姚论坛》古越东山的发贴)

周文友 发表于 2014-1-13 21: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家谱记载,我是汝南籍隶豫章郡大明隆庆移居湖广永州府零陵县崇文乡清规里周指挥吕蒙相公西江大王祠下,小地名塔泥冲土地祠大柏树居住,入湘始祖才明公才兴公才恩公。字派:才国朝友、君敬仁明、仕大忠信。才明公配胡氏,才兴公配谢氏;才兴子国彬配傅氏,国彬子朝栋配吴氏生四子,长子友信公配罗氏生五子君相君玺君贤君益君义;次子友微公配唐氏生子君开配雷氏胡氏;三子友元公:四子配吴氏生子君標配朱氏;才恩公配袁氏。据君开墓志:清康熙四十八年,君开迁移西蜀垫江北里艾家园,在此拼搏,买下艾家园。雍正元年回湘接父伯入川垫江。友信住垫江太平铺建祠九树湾。才明公和才恩公居住湖南永州零陵县。咸丰年间明星公和我祖大为公到北里艾家园询问明望公湖南老谱,明望公说在道光十七年被火烧掉。只有重新续谱,咸丰九年成书四本,天、地、人、合(手抄本)。续字派:文章世泽、礼义传家、克承先业、富贵荣华十六字。明芳公配刘氏进温塘井。明进公移住新林县。敬潜公配曾氏率四子仁正仁泽仁魁仁麒移居陕西。希望湖南永州的宗亲,江西的宗亲留意一下。特别是永州才明公、才恩公的后人注意一下。重庆垫江周文友 电话15823687139.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28 14:23 , Processed in 0.02371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