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调北征南-谱前记之周姓历史杂谈20

  [复制链接]
周黔 发表于 2012-5-13 03: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文章是在准备参与修支系谱的时候开始收集资料的,在收集资料中,由于一直没有找到一本完整的家谱参考,所以下面的系列发表中,肯定会存在很多让宗亲们觉得无知的地方,希望宗亲们不要嘲笑,而是花点时间来给我指点,非常感谢!
           另相关文字中,很多地方是直接引用他人的成果,对此也未做任何考证,对我所写的内容,如果有宗亲直接引用的话,请三思,因为很多可能就存在相当多错误之处。
另本文不是对整个周氏的考证,而是为本支系的一些考证服务,所以在引用中,能找到资料,但是可能与本支系关系不大的,也未列在内,对吉安周氏的一些资料存在偏向引用,也是因为一些未证实的传言所以做此引用,本资料中,无任何与我支系直接相关的资料,如落业威宁、以进公考、凤鸣公考等也可能不做公开。
按每一节一个贴子发上来,主要是想得到论坛里面的宗亲的指点,因为工作的原因,很多历史资料本是可以考证的,但是真的,没办法花哪么多的精力去在县志上慢是的查证,所以,放上来希望各位宗亲能进行指点,谢谢!
再次希望各位宗亲对内容中的错误信息进行指正,谢谢!
1 姓氏来源
2“周”字的来源
3 华夏周文王嫡派姓氏源流研究
4 周姓来源
5 郡望
6 堂号
7 字辈
8 远古帝王简史
9 周氏始祖后稷
10 后稷至文王世系简要考略
11 文王至平王世系简要考略
12 平王至赧王世系简要考略
13汝南周氏
14赧王至周瑜世系
15周瑜至周矩世系
16周矩以下世系简述
17可信史与攀附
18吉安周氏
19江西填湖广
20调北征南
 楼主| 周黔 发表于 2012-5-13 03: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调北征南
20.1 正史上的调北征南
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在平定了云贵高原的叛乱后,为了避免这里再次成为中央的权力真空地带而重蹈历史覆辙,朱元璋决定把足够强大的军队留下,屯兵驻守,威慑四方。来自江南、中原的精锐部队沿着横贯云贵高原的咽喉要道次第布防,建立卫所,按照明军的编制驻扎下来。这一军事行动被称作“调北征南”。
20万明军按三比七的比例,三成军队驻扎城市,七成军队在农村屯耕,有10多万人加入垦荒的行列。他们一边开荒种地,自足军粮;一边操练军事,以防战乱。
20.2 调北填南
明朝进军贵州后,实行军屯制度,为了稳定军心、保障固定名额的满员,使军士“有亲属相依之势,有生理相安之心”,不至于逃散、脱籍,帝国法律规定“正军”、“军余”必须携带妻室儿女,无妻室的,政府予以婚配。同时,明朝政府推行了“就宽乡”的移民政策,即鼓励百姓由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到经济滞后的地方,由人口稠密、土地稀少的地区向地广人稀的地区迁移。在“鼓励”的同时,也强迫大批内地破产的流民和平民迁往贵州。迁入的平民,按照给予的土地,划分区域管理,成为“民屯”,也被称作“调北填南”。
20.3 明朝南征贵州简考
20.3.1 黔史摘录
据嘉庆二年黔史记载:明太祖洪武元年春正月征为汉略地湖南思南宣慰田仁智来归,思州宣抚司田仁厚来献地,仁智遣都事杨琛归附并纳元所授慰庭帝以率先来归大悦俾扔为思南道宣慰使以二品银印给之授琛为宣抚司,末几思州宣抚田仁厚亦遣都事林
意(此字不认识)万户张思温来献镇远古州军民二府婺川邛水常宁等十县龙泉瑞溪沿河等三十四州于是改思州宣抚为思南镇西等处宣慰使司以仁厚为使。二年仁厚卒子宏正袭
五年施秉臻鹏六洞横坡内寨等处长官杨正磷来献版图。 春三月辰州一十八洞及九溪九渡米坪散毛狋溪洞诸蛮结乱,卫国公鄧渝为征南将军杨璟为副讨平之。秋八月渝等平散毛三十六洞 副将江险侯吴良平五开单溪古州凡二百二十三洞。降镇远府为州隶思南宣慰设清浪梅溪相见柳塘四堡,当是时五溪犵狫诸蛮不服役每有扛摃处送辄棄中途故设四堡以都指挥顾成监督之。
九年仁智来觐,帝赐织金文绮有加诏曰天下守士之臣皆朝廷赤子女 规善抚之俾 各安其生则长保富贵夫礼莫大于敬上 德莫盛于爱下 能敬且爱人臣之道也。 仁智谢思归至九江龙成驿病卒 有司以闻上遣使持节调棺给敛赐金给絮并敕送柩归思南。 十有一年蝗 十有三年夏五月湖南五溪曫作乱江夏侯周德兴率师讨之曫散去。 十有四年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副征云南大军,由辰沅趋贵州谱定擒安瓒 诸蛮闻风降贵州路通沿设堡于时尚未建街 初水西宣慰靄翠兴贵州红边宣慰宋蒙古歹来规帝,优恤之赐蒙古歹名钦已而钦死其妻宝珠代袭宣谋兴翠妻慰奢香入贡方物马匹 帝大悦赐金幣服色甚厚,责香置龙场九驿开偏礄东水以达乌蒙乌撒 容山草堂诸境西南关,翠死香偱例代袭自是岁岁贡献报礼之隆亦非他所敢望也。
20.3.2 平定四川
  四川原为明五珍占据,自立陇蜀王。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即皇帝位于重庆,建国号夏,年号天统。在位五年死,子明升继位。因诸将争权,国势日渐衰弱。朱元璋曾多次招谕,态度暖昧。当朱元璋取得了对蒙古用兵的胜利之后,即于洪武四年(1371)二月初三日,决意平定四川,朱元璋命汤和为征西将军,周德兴为左副将军,廖永忠为右副将及杨璟、叶升等率京卫荆襄舟师由瞿塘趋重庆;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顾时为左副将军及何文辉等率河南陕西步骑由秦陇趋成都。分别出师,由南北向四川进发。汤和南路军在瞿塘峡受阻。四月,傅友德率北路军,连破阶州、文州,迅速向四川挺进,再克绵州、汉州,且将攻克城池的情报通报南路军。廖永忠选精兵智入夔州,突破瞿塘天险。汤和与廖永忠分师进取,约会重庆。六月二十二日,汤和至重庆,接受明升投降。七月初十日,傅友德围成都,明军知明升已降,毫无斗志,不战而溃。汤和、傅友德又分别攻取其他州县,四川平定。后论战功,傅友德第一,廖永忠第二。
在网上查阅读了一些资料,有零星的记载周德兴路过遵义一代的记载,而此次平定四川的兵马中,洪武十五年南征的将军多数应该已在军中,如果是跟随鄧渝、杨璟的先锋部队,记载洪武二年入黔,应为情理之中。
20.3.3 平定乌撒
洪武十五年 壬申(1月6日),元梁王闻达里麻兵败自杀。傅友德既攻下曲靖,遂亲自率众数万取间道直捣乌撒,想和胡海军队挥师,正当准备进攻乌撒城之际,元右丞相实卜率众抵御,友德占据高岗,严阵以待。诸将欲战,友德故意不准,士卒奋力向前,友德看士气可用,乃下令:“我军深入,有进无退,彼遁而合,必不一心,拼力与战破之必矣!”[9]遂进战,正摆开阵势,芒部酋长率众来援,两军战数十合,酋长多坠马而死,明军益奋,斩敌手三千级,实卜逃遁,于是攻下乌撒,并取得七星关以通毕节,进兵至可渡河,将其攻克。于是东川、芒部诸蛮皆降,威楚、曲靖、中庆、武定及诸路亦降。
洪武十五年四月乙亥(6月1日),乌撒、东川以及芒部诸蛮再次反叛。朱元璋遂敕谕傅友德。至于诏敕内容,所记稍有不同:《鸿猷录》卷72记载诏敕曰:“诸蛮伺官军散处,大势不合,故有此变。今宜屯众大军荡除诸部蛮,戮其酋长,使之畏威,方可屯兵守御。”《明通鉴》卷7记载诏敕曰:“乌撒诸蛮,伺官军散处,即有此变,朕前巳虑之,今果然,然云南之地,如曲靖、普安、乌撒、建昌,势在必守,其东川、芒部、乌蒙未可遽守也,且留屯大军扫荡诸蛮,戮其渠长,方可分兵守御耳。”《国榷》卷7记载与《明鉴通》略同。
洪武十五年七月乙亥(9月6日),傅友德会合沐英进击乌撒,大败其众,斩首三万余级,获马牛羊万计,其余众逃遁,复追击,再败之,其强首蔼翠也被迫降服。又分兵平定东川、建昌、芒部诸蛮。傅友德议设大渡河守御所,以千户吴忠驻守,又以乌撒、乌蒙、芒部三府地近四川,奏请改隶四川布政司。朱元璋准奏,并且再次降旨奖励傅友德等,词语及其褒美,“云欲劳以尊酒,远不能致,特以朕心劳之。”)
洪武廿一年(1388年)
二月辛丑(3月4日),傅友德率贵州、普定等卫之兵搜捕广西叛乱。
  六月甲子(7月25日),四川、东川、乌撒、芒部诸夷叛乱,诏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沐英等为副将军,率军汇讨。
七月丁酉(8月27日)朱元璋敕谕友德:“近东川诸蛮、虽不叛,须预备使不得肆,蛮人与猿猱无异,大军一致,窜入林薮,猝难捕获,宜驻兵屯粮,待以岁月,然后可图也。”[4](卷9)
20.4 何为洪武二年
     要论洪武二年明朝对贵州的控制,确有实际的记载,但是对于威宁来说,找不到什么可信的历史资料来验证,或许要等拿到了清朝的威宁志,看上面是否还记有些什么,但是,就连大定府志里面的乌撒安氏本末中,也未提及洪武十四年以前与明军的交往,一些年份的记载,特别一些片言中,引用了铁木儿的年份表,更能表面与明朝应该不可能有军事上的冲突,要有,也是与铁木儿的蒙古军队的。
贵州与明朝相关的记载,征南将军鄧渝、副杨璟是明贵州官方记载的最好的记录,时间应该是洪武元年5-7月之间,如果真为洪武二年调北征南,则应该是跟随鄧渝、杨璟来黔之兵将,以此认定洪武二年征南,能说得通但是觉得有点强为之意。但当时征南之地非威宁,为何多家族谱记载都是洪武二年南征乌撒?
偶尔听到一个威宁人的漏洞百出的传说,难道这个就是所谓的洪武二年?
一位家里面存在明朝老谱的祖姓威宁人称,他家老谱记载,八大指挥来威宁是洪武二年是真实的。原因洪武座位八年改国号为洪武元年,座位十四年改国号洪武二年。座位二十四改国号为八年,传说中二十四小指挥的来历是二十四年又派一些来归八大指挥管,此人还说八大指挥的祖籍都是江西,而现在有联系上一些威宁家族的,则有除南京以外的祖籍的,如有人称威宁李氏支系就是安徽凤阳的祖籍。
20.5  南京籍
云贵的人互相问祖籍是什么地方的,则江西湖广南京的占多数。
朱元璋称帝首都在“应天府“。朱元璋过世,是长孙朱允炆做皇帝,不几年被其叔朱棣夺了皇位,将“应天府”改为“南京”,迁都北平,又将北平改为“北京”。朱元璋调北征南时,明军是从应天府出发的,在贵州落业的20万明军成了一世祖,所以多数人家的族谱写着祖籍“应天府”,这是符合历史的。有的族谱将祖籍写成“南京”,这也不错。因为“应天府”已改成“南京”了。有人说:“调北征南来的是30万人,南京就有这么多人当兵吗?”有关历史学家解释:朱元璋的调北征南作了多年的准备,把南京周边行省的兵源集中在南京珠市巷、柳树弯等地训练,来到云贵的人,多讲出发点“南京”,代代相传为“南京”。许多族谱中把珠市巷写作“猪屎苞”、“猪市巷”、“竹市巷”、“书市巷”、“朱氏巷”等等。有的老同志为寻根觅祖,到南京亲自考察过,考证南京有个小西门,也叫聚宝门附近确有一个“珠市巷”,明洪武年间这条巷子是卖珠宝的地方,故称“珠市巷”。而不是买卖猪的巷子,也不是专供拉猪屎的、卖竹子的、卖书的巷子,更不是朱家住的巷子。如今居住在盘县的“南京人”,从洪武十四年征南来的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极少数“南京人”已传至25-27代,这是符合规律的,但多数姓氏的“南京人”族谱中只有12-18代人,如果从清代算起来差不多,从“洪武”算起相差甚远,原来的十几代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有的姓氏在修谱中直接提出望后人云弄清楚,这确实是个谜团。但有的人是这样理解的:原调北征南是针对云南梁王的,首先是在云南定居,后才迁住贵州的,所以在云南这段未计入;另一种原因是说因灾荒战乱,丢失了家谱,而不知前面的代数;还有的说,因军屯管理甚严,纷纷逃离了军屯,而埋名隐姓,迁住他地后不敢吐露真情。
在一些云贵人的家谱记载中,会存在两个祖籍地,应天府是其中的一个,而另一个是其它省份的,但是有的只记载一个应天府地址的,则很大可能不是当时的真实地址了。
中华周氏 发表于 2012-5-13 09: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宗亲的分享!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16 14:18 , Processed in 0.01780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