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可信史与攀附-谱前记之周姓历史杂谈17

  [复制链接]
周黔 发表于 2012-5-13 03: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文章是在准备参与修支系谱的时候开始收集资料的,在收集资料中,由于一直没有找到一本完整的家谱参考,所以下面的系列发表中,肯定会存在很多让宗亲们觉得无知的地方,希望宗亲们不要嘲笑,而是花点时间来给我指点,非常感谢!
           另相关文字中,很多地方是直接引用他人的成果,对此也未做任何考证,对我所写的内容,如果有宗亲直接引用的话,请三思,因为很多可能就存在相当多错误之处。
另本文不是对整个周氏的考证,而是为本支系的一些考证服务,所以在引用中,能找到资料,但是可能与本支系关系不大的,也未列在内,对吉安周氏的一些资料存在偏向引用,也是因为一些未证实的传言所以做此引用,本资料中,无任何与我支系直接相关的资料,如落业威宁、以进公考、凤鸣公考等也可能不做公开。
按每一节一个贴子发上来,主要是想得到论坛里面的宗亲的指点,因为工作的原因,很多历史资料本是可以考证的,但是真的,没办法花哪么多的精力去在县志上慢是的查证,所以,放上来希望各位宗亲能进行指点,谢谢!
再次希望各位宗亲对内容中的错误信息进行指正,谢谢!
1 姓氏来源
2“周”字的来源
3 华夏周文王嫡派姓氏源流研究
4 周姓来源
5 郡望
6 堂号
7 字辈
8 远古帝王简史
9 周氏始祖后稷
10 后稷至文王世系简要考略
11 文王至平王世系简要考略
12 平王至赧王世系简要考略
13汝南周氏
14赧王至周瑜世系
15周瑜至周矩世系
16周矩以下世系简述
17可信史与攀附
18吉安周氏
19江西填湖广
20调北征南
 楼主| 周黔 发表于 2012-5-13 03: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17可信史与攀附
17.1 从文字记录的发展看家谱的可信史
从不完全的资料来看,殷商后期才出现了甲骨文,而以前用什么做文字记载,则未深入考究。
而在西周时期主要使用的是金文,秦时使用的是小篆 而汉朝时期,隶书的发展已相当的成熟。
而纸张的发明,是西汉的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所发明,纸张的发明,标志对书写记录的成本的降低,从而对大规模推广及一般这庭的书写普及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资料。
所以我觉得,从后汉以前的家谱历史,因书写保留成本过高,除了皇族历史外基本不可信,而后汉以后的,也只有大家族的家谱有记载的可能,且唐宋之前,好像并不允许民间修谱,所以如果还能存在唐宋以前的记载的证据,则应为可信,否则除了大家族里面的及官方的记录,则难以可信。
17.2 从门阀制度到科举制度看碟谱之攀附
     门阀制度中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势/士/族”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在特殊的时期,符合当时历史的发展,同时也造就了大家族变得更大,而小家族变得更少的历史局面
特殊的地位,造成了一大批的奢侈淫逸之徒,这就为门阀制度的没落埋下了种子。隋唐时期: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当政者大力打击门阀士族,为提拔寒门之士,而采用科举制度,科举的兴起,促使了门阀制度的没落。
由门阀制度来看,隋唐时期基本上没有小家族做高官的可能,就是做也只能是很低层次的官,政府还做了规定,只有指定的200多个姓氏可以做官,从而让小家族基本上难以存在记载家族发展历史的机会,同时修谱在这个时期基本是官方的行为,片面分析,在此时期,应该不存在攀附的情况,因为做官的只在豪门而普通家族不存在攀附得到好处的可能,因为人口流动的范围相对较小,也难以存在大量的因为门当户对而攀附做名人后代的可能。
而科举制度盛行后,社会的格局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一些“穷”地主的后代,有了进入高官的机会,而成为高官后,对历史相关的识知也能了解的更多,同时此时因为当升迁而引起的人员流动则变得更为频繁。
特别是在宋代民间修谱开始盛行后,人们也开始对家谱更加重视,与此同时,由于升迁后到了异乡后,当地的人并不了解你的来由,一部份人为了门当户对,能取到大家族的千金,进而对自己的家谱进行造假,称自己是名门之后。
17.3 从历史迁移看攀附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迁移的历史,每一个时代的兴衰,荒年的出现,都会引发大批农民的迁移,当迁移到一个新的地方,就需要适应新的环境,而在人类的生存中,无处不在的明争暗斗,也让一些人到了新的居住地需要寻找生存之依靠,而称是名门之后,称自己老家都有人做了多高的官,在信息并不流通的年代,这想核对,基本上就不可能,而多方面的原因,十几代不再回到祖居住地,而平时为了面子而说的祖宗,不只是在邻居中传说,慢慢的也就在后代的心中生了根,所以如果另序谱书后,与老家的派系联不上的话,则攀附的可能性也就很大了,不过也不是绝对之事,比如江西瑜公之后就存在多个版本,一些旺族支系,把归仁公写成了以清公的祖辈便是例子。
17.3 论不同时代的攀附
该如何去看待攀附,我觉得应该从三个历史时代来看待。
一是远古时期的攀附,一般来说就是说自己是周朝后代,从相关的历史资料来看,在后汉以前的历史,本身就不存在准确的记载,就算是正史,也存在一些难以让人理解之处,正如现在人们否认黄帝是一个人一样,我们并没有办法再去追认当时的历史情况,理应说后汉之前的历史,均不可信,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家族的谱书都会接到此之前,我们不能因为无法考证而否认此前的历史,所以我认为不管是否正确,此前的历史,应该当可信历史来看待,因为对这一部份历史,已经超越了乱认祖宗的度。
二是后汉到宋以前的世系,由于此间民间修谱还不流行,如果此前的世系能准确记载生死年月,则理应为可信,不能准确记载的,则需要细入考证。
三是宋朝以后的历史,特别是经过元朝的催残,至使周姓家族的衰败,在明后修谱的复兴后,攀附的情况发生得很多,而中国现存之谱,明朝的老谱已经很少,多数已为清朝再修之谱,而明清时代所修之谱,是否准确,需要多方面考证,难以一概而论。
17.4 合谱引起的攀附
   我国在古代,就有不少同姓进行合谱,原因多样,一般是相同支系的进行合谱,但是也有相近支系的合谱的情况,还有一些同一地区的所有同姓进行合谱,合谱原因及目的各所不同,但是在合谱过程中因合谱而引起的攀附,实为不应该却真实存在。
17.5 浅淡名人之后
     在周氏网有一位宗亲发了一篇文章,称湖南周氏多为瑜公之后,一发表,则引来了正反两方的辩论,反方的态度为没有理由只有瑜公一支发展的这么好,应说每一支系里面繁衍后代的概率是相近的,且古代出名的并非瑜公一支,没有理由其它支系的后代就发展的不好。
而正方的理由则是高官贵族才有能力持续的生养很多小孩,古代的一夫多妻制也只限于富有的家庭,且吉安之地历代少受兵家侵犯,后明清湖广地区的迁入户多为江西迁入,故应支持此说法。
  在此我并不打算对此话题进行分析,不过名人之后的发展,比普通家庭的还是要偏高一些,存在几个方面的区别,一是活动圈子的不同,在不同圈子里面活动的人,受圈子内的人的影响,则思维也会偏向于圈内的人,二是家庭教育的不同,不管是历史动乱还是稳定时代,名门家族的后代,受良好教育的几率比普通家族的会多得多,元时吉安周姓几无进士而明清数量很高,这也是说明此道理,三是在发生疾病后,普通家庭难以得到良好的医疗,而富贵之家则能得到良好的护养,所以名人之后出名人,名人之后子孙多的说法,虽然不是绝对之事同,但并不是完全无稽之谈。
17.6 如何看待家谱的记载
对历史的考证,应该需要很精确的证据,不过就是正史的记载,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特别是很多地方正史的记载是为当朝朝廷服务的,所以还存在一些地方的假记之处,在考证时可不能因为正史有记载了就肯定其为正确。
  但是也不能草木皆兵,在对一些无正史记载或者与正史记载前后矛盾的地方就给予否认,也是不得当的。
我个人认为对家谱的记载,对远古时代的,则无论是否正确,直接引用,因为远古时代的相关考证,并不是一般之人能胜任之事,对引用未做细入考查的,注明即可。
而对近代的,则通过与其它地方的宗亲的族谱进行对比,如果与多个支系的合不起来,则应该静心思考下是否为攀附。而对本来无细入介绍的地方,不能有一两个证据,比如同名同年代就引以考证为同一支系的人,而应该更细入的分析两人的更多细节再进行确认。
对记载的一些历史,如果以前一直有传说或谱书记载,在没有证据推翻时,就算有存怀疑之处,也不谊进行改写,而应该是保留原文,并注明可疑之处即可。
周金成 发表于 2012-5-13 07: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你的观点,    特别是最后17.6之意见。
周学生 发表于 2012-5-13 09: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有力,观点明确,信服!
中华周氏 发表于 2012-5-13 09: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宗亲的分享!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26 18:45 , Processed in 0.02080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