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山东日照周氏祖源考

[复制链接]
杭中医周强 发表于 2016-3-22 20: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东日照周氏祖源考
贵州·周毅

清宣统三年(1911)山东《日照周氏族谱序》曰:“先世之统系,同族亲疏之言曰:吾向闻,先人遗言:周氏以军籍隶南京伍,元末年,当荒乱之世,兄弟九人相率而隐居东海十八村,遂迁往山东止于日照者,只兄弟四人。吾始祖居长失讳,占籍于崖头庄;二公讳严、三公讳举,占籍于苞芦庄;四公失讳,复迁莒县,占籍于山河庄,皆吾一世祖也。其余诸公流寓诸、安等县,亦弗能博采访收矣。”
根据这段历史记载,第一个问题是“先人遗言”,也就是祖辈口耳相传下来的,其史实性只占百分之八十;第二个问题“周氏以军籍隶南京伍,元末年当荒乱之世,兄弟九人相率而隐居东海十八村”似乎有矛盾。“周氏以军籍隶南京伍”可以这样理解是“兄弟九人”的父亲在南京服役从军。据史书记载,南京前身在元朝叫集庆,公元1366年朱元璋率兵打下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1368年朱元璋称帝才称南京。而按日照谱“元末年当荒乱之世,兄弟九人相率而隐居东海十八村”,那九兄弟的父亲应该是“蒙古兵”,照逻辑推理应该为“周氏以军籍隶集庆伍”。
那么再阐释“周氏以军籍隶南京伍”。既然1368年朱元璋称帝才改叫南京,那就足以证明九兄弟的父亲是参加朱元璋的部队明军,而不是参加元朝的“蒙古兵”。在元朝分为四等人,蒙古人是上等人,汉族人是最下等人,汉族人只能为蒙古人端茶倒水、烧菜做饭,汉族人由于地位低下,不能当元兵打仗,只能当火头兵做饭,加之,元朝廷害怕汉族人举兵起义,勒令汉族人不得持器械刀具,所以元朝军中汉族兵很少,即便有汉族兵也是伙夫兵。根据日照谱记载,可以理解为“元末明初”。明初是指朱元璋在位时期,何况是“先人遗言”,而不是史家笔当时记录。
周家富宗亲在《日照周氏源流考》中曰:“经考证,湖南祁阳‘敦睦堂’明都指挥使周必贤一支,与我族谱记载吻合的地方较多。据贵州周毅考证,元末年,明都指挥使周必贤(1320-1391)随朱元璋起兵。洪武十四年,必贤携子友钟、友鉴、友镜(1352年生)、友铭从征南将军傅友德、左副将军蓝玉、右副将军沐英及都督胡海征南。洪武二十一年,第三次征南后随傅友德回京复命,留少子友铭率兵镇守毕节七星关。嗣友钟、友鉴回原籍湖广永州祁阳马江埠度其里(今湖南祁东县金桥镇)居住,友镜尚军中任职,定住应天府打铜街(湖南祁阳《敦睦堂周氏族谱》载。周毅注:祁阳谱载“南京打铜街”)。此支源流已追溯至三国大都督周瑜及其后代。经以上多方考证,只有此一支与我日照周氏有联系的地方较多,其他支派皆查无关联。此一支有三个方面与我族谱记载基本吻合:一是周友镜随父征南班师回京复命‘尚军中任职’,与我先祖隶军籍吻合;二是其族谱记载周友镜迁应天府(南京)打铜街,与我先祖隶南京伍基本吻合(经查证南京地名办权威人士,明初南京没有打铜街,但位于明故宫南六部和五军都督府西侧,有一条南北街道名大通街,极有可能后人在湖南修谱时因谐音错写为打铜街);三是从我始祖至今已传二十五代,而湖南‘敦睦堂’一支从周友镜下一辈算起也是经历二十五代。”
笔者在和家富宗亲交流中,家富宗亲又提出四点疑义:“1.我们始祖是元末年隐居东海十八村,友镜到有九个儿子约要到洪武三十年后;2.友镜住打铜街,我们始祖迁于水西门;3.名字辈分没一个能对上;4.我查了明初兵部指挥使至百户军籍登记,没查到友镜及其祖辈。”
家富宗亲提出的第一个疑义,已在本文二三自然段中作了考证,这里不复重赘。第二个疑义,友镜住“南京打铜街”,按照家富宗亲考证“明初南京没有打铜街,但位于明故宫南六部和五军都督府西侧,有一条南北街道名大通街”,住“ 五军都督府西侧”的大通街,从而进一步证明友镜在军中任职的真实性,也证明了友镜住在军营中。“始祖迁于水西门”,那么从当时京城布防来看,“故宫(皇宫)、南六部、五军都督府”周边驻军很正常,其周边应有重兵把守,所以友镜住大通街军营,而水西门应该是城外或城边边,应该是居民区或军人家属区,由此可以推断友镜的妻子儿女住在水西门。友镜是受傅友德事件牵连退出军界,固然从水西门的家中携妻儿外迁隐居了。第三个问题“名字辈分没一个能对上”,如果能对上,还用现在这么艰难的考证吗?祁阳谱首修是清朝乾隆年间,由于友镜外迁,没有联系上其后人,固然修谱只修湖南祁阳和贵州毕节两处,也因此谱书记载友镜很简略;而日照谱是宣统三年初修,时隔五百年才修谱,是根据“先人遗言”修的谱,因此连“兄弟九人”的名字都记不全,两处怎能对得上名字。辈分更谈不上,那个时候没有统一字辈,祁阳敦睦堂是民国初期六修谱时才统一的字辈。第三个问题:“我查了明初兵部指挥使至百户军籍登记,没查到友镜及其祖辈。”不知道家富宗亲注意到没有,明朝时候的历史,是清朝时候的人写的,很多地方志书对明朝时候的卫所记载尤为简略,比如《贵州通志》、《大定府志》对明朝毕节卫的都指挥使、千户指挥是谁都没有记载,所以这个疑义不能否定周友镜在南京从军。
可能有方家会问,傅友德事件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友镜应当在这时携家眷隐居,友镜生于1352年,此时才四十二岁,不可能生九个儿子。如果是现在,当然四十二岁生不了,然那个时候人们结婚早,而且可以三妻四妾,友镜的父亲必贤公三个妻子,南北朝时候陈霸先不到三十岁就有四十多个儿子,固然这一疑义不能成为理由。
这里阐释一下“打铜街”与“大通街”谐音之误。友镜大哥、二哥从南京回原籍时,只知道友镜所在的大通街军营。湖南祁阳那边的人乡音特别浓,故在将友镜居所告诉后人的时候,将大通街传为打铜街了。而友镜受傅友德事件牵连,有可能被追杀,遂携家眷隐居到隐秘之处,从此没有和老家人联系,以致大通街误传为打铜街,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间修谱记入谱书。
据家富宗亲《日照周氏源流考》记载,家富宗亲跑了很多省份图书馆、博物馆,查阅了徐州市丰县《汉丞相周勃家族族谱》、苏州市《吴江周氏族谱》、连云港《苑渎汝南堂周氏族谱》、《海州临洪滩周氏族谱》、南京市高淳县《砖墙周氏宗谱》、江西省《庐陵乌东周氏宗谱》、湖南省祁阳《敦睦堂周氏族谱》等谱书资料以及三十多部正史、方志、野史、姓氏等史书,但唯有湖广祁阳《敦睦堂周氏族谱》记载周友镜的事由与《日照周氏族谱》记载的根源事由相吻合。
拙文《明千户指挥周友镜后裔迁山东考》一文,作了详细的考证,与本文形成考证山东日照周氏源流的姊妹篇。笔者是运用哲学、逻辑方法进行分析推理,恰当与否,方家及友镜后裔自当明辨。
综上所述,山东日照、诸城等地周氏,为周友镜后代的可能性有百分之八十。笔者所考证论据论点,以及运用逻辑推理分析出来的结果,其史实正确与否,日照、诸城等地周氏宗亲自行酌裁。
笔者没必要乱拉不属于必贤公后裔的支系加入湖南祁阳周氏和贵州毕节七星关周氏,唯从谱学角度就事论事、以史论史研究考证。作为历史学术研究,应该摆正谱学研究观,以为后辈子孙收集谱书史料为乐趣。

本版积分规则

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周亚金;办公室主任:周广涛。

GMT+8, 2024-10-16 05:36 , Processed in 0.0228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