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山东青岛即墨办周氏祭祖大典

[复制链接]
杭中医周强 发表于 2016-3-22 20: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杭中医周强 于 2016-3-22 20:56 编辑

全国周氏宗亲即墨办祭祖大典  清明节前夕,来自全国各地的180多名周姓宗亲,3月28日在即墨市段泊岚镇西章嘉埠村举办了祭祖大典。记者了解到,“周”姓曾是本地五大望族之一,该宗族的祖先在明初迁入即墨,落地生根,繁衍生息,衍生出众多支脉,至今已传至23代。由于各个支脉的发展状况不一,以致现如今在世的该系周氏宗亲中,最大的辈分和最小的辈分相差七代,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对于一个还在咿呀学语的宗亲婴儿,可能要以“太祖爷爷”称呼。
乡村广场开“祭祖大典”

  3月28日上午,即墨市段泊岚镇西章嘉埠村格外热闹,在村中心的一个小广场上,村民们铺上了红地毯,摆上了祖宗牌位,挂上了家谍族谱,供上三牲五谷及圣虫大馒头,立上高香红蜡,180余人衣着整洁,他们中既有白发耄耋老人,又有垂髫黄口小儿,有人操本地方言,有人说普通话,还有人持外地口音。他们中既有标本式的农民,又有高端技术工人,既有公务人员,又有企业老板,来自各行各业。虽然年龄籍贯和职业不尽相同,但他们却有着一脉相承的血液,都姓周,而且来自同一个祖先。

  记者了解到,这180余名周姓宗亲来自全国60多个村庄,是即墨周姓宗亲各支脉的代表,此行他们的目的是在清明节前夕通过参加“祭祖大典”这一活动来祭祀先祖,感恩社会并重温宗亲血脉。

  即墨周姓至今已传23代

  该活动的发起者之一周加旭告诉记者,即墨的周姓宗亲在明清时期曾出过不少名门贵族,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也是“老青岛”五大望族之一,其他四个望族为“黄蓝杨郭”。据记载,即墨的周姓祖先叫周伯荣,早在明初永乐年间迁入即墨,并在段泊岚镇章嘉埠村定居,从事农耕劳作,由他开始,周姓宗亲开始在即墨繁衍生息,至今已经传至第23代,并分出许许多多的支脉,主要分布在章嘉埠、流亭、留村、雄崖所、鳌山卫五大支脉。其中章嘉埠的周姓支脉最为耀眼,常出名门望族,仅明清时期就出了8名进士10名举人27名贡生,从明代的高官周如砥、周如伦,到清代的进士周来兴,再到《崂山志》的修订者,及诗人作家革命者抗战英雄,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的抗日英雄革命先烈周浩然也是其中之一。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此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即墨的周姓宗亲的不同支脉迁徙至全国各地,并开始了各自的生活,各个支脉的繁衍发展状况不一,以致支脉的发展速度也不一样,现如今在世的,不同支脉之间的最大辈分和最小辈分相差七辈,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在其他支脉宗亲的一个黄口小儿前,若论辈分,可能称呼“太祖爷爷”。

  祭祖为记住乡村不忘本

  在祭祖大典上,即墨周姓宗亲代表还得到了一本周姓宗亲的族谱。作为该族谱的编撰者之一周家旭告诉记者,即墨的周姓族谱早在明万历年间编撰过,后来清兵攻入即墨,将这些族谱付之一炬,以致族谱失传,万历年间之前的宗亲状况脉络已不清楚。此次他们修订的新族谱是在参阅了大量文献史料,并走访了全国80多个村庄,行程数千公里,结合宗亲讲述整理出来的。

  记者了解到,新修订的即墨周姓族谱共6册,2300多页,上面记载了各代宗亲的人名及对社会国家有过巨大贡献的人物的详细事迹。 “族谱的修订是在2008年筹备的,2010年正式开始,经过五年的梳理,现在我们编撰的这套族谱是最新最全的即墨周姓宗亲族谱。 ”周家旭说。“祭祖,一是缅怀祖先,感恩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同时,也是要求宗亲们记住乡愁,不要忘本,在各自岗位上多为国家做贡献,做一个有用于国家的人,不要为祖宗抹黑。 ”明万历年间国师周如砥的第19代传人周廉溪老先生说。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杨海涛          即墨五大望族之周如砥:一代名宦家族辉煌,台东镇网 明清时期即墨出现“周黄蓝杨郭”五大望族,他们以科举起家,在明清两代显赫数百年。周氏为五大望族之首,有“章嘉埠周”和“留村周”两大族群,两者同姓而不同宗,留村周氏主要代表人物是周鸿图、周鸿谟两兄弟,早于二人之前,章家埠周氏出了一位名宦,他严于律己奖掖后进,文章懿行济美,京城为官二十载,官至国师--国子监祭酒,赠礼部右侍郎,当人们说起即墨周氏,自然首先提到这位开创家族辉煌的标志性人物周如砥。  扶植犹子
  兄弟五人德才超众
  章嘉埠周氏明初迁到当时的即墨张家埠,一直到周如砥的祖父周尚美(乾隆谱定为四世),周氏都是以务农为主,他们远离城区,默默地在五沽河畔耕耘,茫乎无闻。“普通老百姓没有字号,而周尚美字美华,这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方面是家业经过百年经营、积累,此时周家已经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就是家族已经开始重视科举文化。”即墨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周氏修谱委员会副会长周家旭说
  在即墨古城临近西门的十字街上曾有一座“扶植犹子”坊,“犹子”即侄子或侄女,牌坊的竖立正是和下面这个感人故事有关。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七月,不幸降临在时年只有九岁的周如砥和他的兄妹身上,父亲周赋壮年去世,母亲于氏因悲痛悼念丈夫,身体日渐衰弱,临去世前将孩子托付嫂子,言语十分悲凉,虽想要活下来继续抚养儿女,但已病入膏肓,不久便离开了四个孤苦伶仃的孩子,此时,伯父周民将他们领到自己家中抚养。
  周民为隆庆元年(1567年)岁贡,他原本可以授职做官,但因为要抚养培育周如砥兄妹,而诀别仕途,布衣终身,虽县令多次劝说也不改初衷。伯父周民边理庄稼,边教导子侄,伯母孙氏对待侄子像自己的孩子,饥喂食,寒加衣,婚授产,嫁陪妆,乡里百姓见到后都不知道几个孩子并非她亲生,侄子们也只当伯母是自己的亲娘。每当侄子学业有成,她都会到坟前哭告弟媳,以慰藉她在天之灵。
  在周民和孙氏的悉心培养照顾下,子侄5人不失所望,向他们交出了一份足以使整个家族声名鹊起的答卷。周如纶于万历四年(1576年)中进士;周如砥与弟周如京于万历七年(1579年)同成举人;周如砥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考中进士,官至国师--国子监祭酒;周如锦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成选贡,官至盐运司运判;周如珠被授忠勇校尉、神机营把。当然,其中佼佼者还数周如砥,即墨周氏经过百年积淀,迎来了这位改变家族命运的才子。文若周彝
  时天下士多出其门
  明朝科举考试进入鼎盛时期,科举严密程度也超过以往历代,考中进士已属不易,周如砥又从进士中被选拔为庶吉士,“庶吉士是在考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职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周家旭介绍说。
  周如砥之所以被选为庶吉士,不仅因为科举成绩好,还得益于他写的一手好文章。庚子年间,受命撰写诰敕,辞藻华美典雅,一改之前因循守旧文风,士大夫们都以得到他的文稿为荣,有人向他提议要将文稿刻版印发,并以此作为行文模本,被他婉拒。《山东通志》上有一句话可以说明他当时的文章影响力“如砥文章名天下”,其文章也有“若周彝商鼎”美誉。周如砥一生著有《青藜馆集》、《漕运志》、《周太公文集》、《青藜馆法帖》、《道德经集议》等,其中《青藜馆集》被清代收入《四库全书》。据悉,章嘉埠村原名‘张家埠’,因为周如砥尚文重教,文章名天下,受朝廷多次嘉奖,故改之为章嘉埠。
  万历十九年授检讨,万历二十九年掌国子监司业,考古制校文艺,抑制浮靡文风,士风一新,他之前在这个岗位上的任职的官员没有一人超过一年,唯独周如砥干满两年。在任期间,多次参加会试阅卷,选拔很多名士,时人称赞其“师圣贤地位人,真今世之宝也!”有“时天下士多出其门”的美誉。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升国子监祭酒,为提升朝宦的道德修养,选取了历代官员优秀事迹绘成图录,名《中学》,皇上看后大加称赏。布衣蔬食
  淡然名利如一寒生
  周如砥为人轻易不向别人许诺,当人有急难事相求时,虽不当面应诺,但在背后却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以至于废寝忘食。明嘉靖内阁辅臣毛纪(字维之,谥文简,掖县人),因拥立天子“定策”有功,但功劳却没有恩及于子孙,周如砥得知后向礼部请示,为他的孙子争取到了世袭锦衣卫的赐封。骆孝廉因得罪上官,被陷害为死罪,在他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找到周如砥,周如砥了解事情原委后,多次冒着触犯上官的风险,为其申冤昭雪。当时就有闲言碎语嘲讽他,而在周如砥看来,“朋友有难,不去体恤帮助,那还算是朋友吗?”
  “对待同事朋友如此,在涉及到地方和百姓利害的事情上,周如砥更是会挺身出面帮助乡里百姓。”周家旭介绍说。万历年间,正值朝鲜壬辰倭乱,胶州有人提议迁即墨营到胶州以应对贼寇,周如砥得知后,对即墨营与文登、登州营及所辖鳌山、灵山等诸卫所的位置布局进行了充分研究,并广泛采纳乡亲的态度意见,多次出面历陈不迁理由,“唯是营兵既移,即墨城虚无人,然与其以移去之兵归而援即墨,何如以不移之兵待而援胶州乎?”提议迁营的人听后,自知理亏,自此没有再提这件事。
  万历二十八年(1660年),朝廷命令拆毁崂山太清宫海印寺,他力请将拆卸下来的建材运回即墨,重修了文庙,即墨百姓为之大悦。明朝末年发生饥荒,周如砥第一个出来倡议有富余粮食的乡亲拿出米面赈灾,当时周边区域靠此活下来的人不在少数。
  周如砥极力帮助他人,时刻为地方百姓着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待自己却是“吝啬”和严格。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进京为官20年,他在京城没一间属于自己的官邸,住的馆舍也是因为闹鬼别人不敢去住的西厢,后来馆舍倒塌,成了百姓住的民宅。明万历二十年、三十四年,周如砥曾经两次奉旨到山东、河南谕示藩王,各藩王为了能让他回去在皇帝面前给自己美言几句,大小馈赠不计其数,都被他谢绝了。同年进士董其昌敬重他的廉洁和品行,评周如砥道:“其学以不欺,幽独为主,以简默坐忘为乐;不标名,不树异,视荣枯进退如四时寒暑之淡如也。”“布衣蔬食,然如寒生。”重孝感恩
  优良家风家族兴旺
  在京为官期间,周如砥非常想念含辛茹苦抚养自己长大的伯母孙氏,但因公务繁忙一直没能回去探望。直到万历二十年(1592年),周如砥出使河南,终于有机会借道回到家乡看望了伯母,没想到这竟成了两人的最后一面,来年,孙氏去世的噩耗传到京城,周如砥悲痛欲绝不胜言表,便马上上疏皇帝恳请其赴葬守制。
  “臣伯母之于臣,虽伯母,母也。乃伯母葬臣之父,葬臣之母,而臣不能葬其身;伯母抚臣三十余年,而臣不能哭之以一日,臣独何心而忍不以归葬请乎!”
  可惜所司认为是给伯母守丧,以无此先例为由没有给予批准,两年后,再次上疏,却又因会试阅卷公务不得脱身,在忙完公务后,周如砥便马上回到即墨,为伯母服丧三年。期间,周如砥僻居乡村一隅瓦庄楼,潜心写作《漕运志》,教导孩子习读课业,谢绝官场交往,为伯母服丧期满,于万历二十六(1598年)年复朝。
  周如砥一生无妾媵,与元配张氏相敬如宾伉俪情深,生3子1女:长子周耀,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选都察院观政,不久后去世,著有《雅音会编》、《明崖诗稿》、《制芝》等。次子周燝,恩贡承荫,官至广东南雄知府,著有《夜奏存草》、《守城日记》、《玉晖堂随笔》、《玉晖堂文集》等。三子周熠,附贡生。周燝娶兵部尚书黄嘉善女儿,周如砥与黄嘉善两位一起读书长大的好友也就成了儿女亲家。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周如砥因足骞病上书致仕,但未获准许,两年后的秋天,年近花甲的周如砥遂愿回乡,归后随次子周燝居住在即墨城。六年后卒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消息传至朝廷,满朝文武为之惋痛“位不配德”。周如砥之后,章家埠周氏延续优良家风,家族兴旺得以延续,据统计明清两代章家埠周氏共涌现出进士8人,举人10人,贡士27人,周至元、周浩然等历史文化名人都是其后人。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20 06:13 , Processed in 0.0272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