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新闻] 南浔周家,世守儒风

[复制链接]
杭中医周强 发表于 2016-3-13 19: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周昕,【家风·家训】
世守儒风  

周家自晚清同治年间始就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数量可观的才智之士。其中,单是业绩特别显著的知名人物,就有5位之多:一是勇于革新、首创了湖丝名品“辑里干经”的丝业富商——周昌炽;二是博学多才、儒雅风流的江南巨商——周庆云;三是率性耿直、为创建民国作出过历史贡献的革命元勋——周柏年;四是廉洁奉公、淡泊名利的政、金(融)两界耆宿——周佩箴;五是长命百岁而又著述丰厚的学界楷模——周延年。此外,周氏家族还先后涌现出了周昌大、周昌富、周昌福、周庆贤、周庆森、周颂西、周君梅、周延弼、周世堃、周世光等一大批各有所长、各有所为的杰出人物。真可谓:南浔周家才人多,各领风骚数十年。

【故事·小传】
秉持“儒商”家族的独特理念
南浔周氏是一个典型的“儒商”家族。其成员中的主要经商者,从“绩学未仕,(才)治商出游”的始祖周文魁,到“家守儒风,服贾蔚然” 的周昌炽,再到多财善贾、博学儒雅的周庆云,都可算是深受儒家学说影响,崇尚忠孝诚信、重义轻利、学优则仕等儒家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一代“儒商”。在他们的带动下,南浔周氏家族逐渐形成了一种强调须以儒学为本、不能只重商逐利的极富思辩精神的“商学”理念:“所谓学有本乃有末……夫商必有学,不待取质于外人,观寒燠以顺时变则有天学,审风土以识去就则有地学,访好乐以通舆地则有人学。三才之大、六经之菁英寓之周氏商业,既世一一本于儒术,非逐末之嵬琐者流”。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之下,南浔周氏家族的数代成员大多注重研习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希望借此促进各自的经商或从政活动,另一方面则希望借此陶冶性情,消遣人生。结果,影响所及,他们不仅打下了较为深厚的国学功底,都有书画、收藏、金石等一种或数种爱好,而且能吟诗作赋、著书编纂,从而给后人留下了各种各样的著述文献。而在周氏成员留下的各种著述文献中,除了周庆云和周延年的共计80余种的著述文献之外,还包括周良苗的《听香楼尺牍》,周昌实的《怡园剩稿》,周庆贤的《晚菘斋遗著》、《集灿诗》、《先贤经介汇编》,周庆奎的《柴园遗草》,周柏年的《忍庵遗诗》、《妒妇遗毒》,周佩箴的《告上海商界书》、《中央银行筹备之经过》、《十日行役记》、《生活日记》,周延礽的《莫干山续志》、《吴兴周梦坡(庆云)先年谱》、《梦坡画史》、《吴兴周梦坡先生哀思录》等多种著述文献。
具有开放意识和爱国精神
与生活相对安定、内向的农民和地主相比,以懋迁有无、融通物资为职业的商人几乎是天然地具有一种流动、外向的开放意识。南浔周氏家族作为一个数代从事物资贩卖特别是丝绸外贸的商人世家,自然也具有这种开放意识,而且由于社会历史环境的变迁和演进,其成员身上的开放意识似乎还表现得格外的积极和强烈。无论是周昌炽在借鉴日本经条工艺的基础上创制出名噪一时的“辑里干经”,还是周庆云在西方机器工业文明的影响下投资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银行等新兴产业,抑或是周柏年、周佩箴在西方民主政治学说的洗礼下紧跟孙中山先生从事反清、反袁等民主革命运动,或者是周延年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下主张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来变革我国传统的版本目录学研究,都体现出了一种格外积极和强烈的开放意识。
需要指出的是,南浔周氏家族所具有的开放意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种和崇高的爱国精神紧密相连的开放意识。这种开放意识不仅仅体现了南浔周氏家族的成员对个人的经济利益和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同时还体现了他们争相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发扬作贡献的崇高考量。而这种和爱国精神紧密相连的开放意识,在南浔周氏家族的中坚人物——周庆云的身上又表现得最为典型。
这又可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周庆云在实业上投资创办多家机器丝绸工厂、参与投资浙江铁路公司和浙江兴业银行的行为,既体现了他试图借鉴西方机器工业文明的先进技术成果和经营机制来为个人谋取经济利益的商人本性,同时体现了他试图借此来抵制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的爱国考量。第二,周庆云在学术上广征博引、勤于著述的行为,既体现了他个人爱好广泛、不断探索的学术旨趣,同时也体现了他试图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贡献的价值追求和考量。第三,周庆云在政治上曾因清末“强邻窥伺,忧国之士竞言变法”的时势“乃益研求经世之学,绝意进取”,后又以浙江省谘议局议员的身份积极参与清末立宪运动,则说明他也曾像清末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康有为、梁启超那样主张借助西方的君主立宪学说来谋求中国的独立富强。第四,周庆云在教育后辈时曾强调要借助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1930年4月,周庆云的长孙周世达因公赴比利时襄办万国博览会事宜,并奉上海社会局之命考察欧美实业。周庆云知道后,特地召见长孙训导说:“比(利时)受德军蹂躏至5年之久,终不肯屈,战后复兴如故。汝其悉心考察,归为我国借镜,无虚此行,(如此方)可也。”这几句训导看似简单,其实却深刻地反映了积极的开放意识和崇高的爱国精神的完美联结。
具有爱乡情结
南浔周氏家族的成员大都具有深深的爱乡情结。只要条件许可,他们一般都能积极为家乡做贡献。而在南浔周氏家族的成员中,对家乡贡献最大的当数周庆云。他对家乡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通过组建商人社团和同乡组织来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出力出智。他在清末和民国年间先后参与组建了湖州旅沪同乡会、湖州会馆、湖州旅杭商学公会、南浔旅沪公会等多个商人社团和同乡组织。这些社团既是以南浔商人为主体的近代湖州商帮的群体组织,又大都是带有近代民主政治色彩的新式社会机构,代表了主要由商人转化而来的湖州近代资产阶级要求实行地方自治、发展地方经济的集体意志,对于近代湖州特别是南浔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单单从上述商人社团和同乡组织的建会宗旨和职责范围上就可见一斑。如,湖州旅沪同乡会的建会宗旨是“谋求革新桑梓庶政”;再如,南浔旅沪公会建会的宗旨是“联络商情,协谋公益,促进自治发展事业”,职责范围则是维护地方治安、兴办慈善公益、辅助教育实业、改进地方市政、调解乡人纠纷、维持乡人职业、处理其他公共事宜。至于周庆云,作为上述商人社团和同乡组织的主要组建者和领导者,常常会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殚精竭虑。例如,1924年江浙战争期间,他作为南浔旅沪同乡会的会长,为保证南浔免遭兵灾涂炭而“焦心劳思谋善后”,终使“事平地方安堵如常”。
第二,直接出钱出智推动家乡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他在民国年间先后投资长兴矿务公司、湖州模范丝厂、南浔汽机改良丝厂是湖州历史上较早采用机器生产的厂矿企业,对于湖州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初步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他耗费很多智力和财力编纂而成的《南浔志》、《浔溪诗征》、《浔溪文征》、《浔雅》、《莫干山志》、《莫干山考》等乡邦文献,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料,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湖州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且对于湖州现代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还曾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899年,他亲自从杭州聘请汤寿潜来主讲浔溪书院,除了讲授传统的国学课程,还新授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知识。1925年,他又帮助侄子周柏年筹资兴办南浔中学,并担任校董。
可能是受周庆云的影响和带动,他的另一个侄子周延年从年轻时其就关心家乡社会经济特别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早在1917年,周延年就曾帮助周庆云编纂了《浔溪词征》这一系统收录南浔历代文人词作的文献,后来他又受聘担任“湖州府修志局”编辑兼采访员,亲身参与家乡史志的编纂事业,其后又摹仿周庆云《南浔志》的体例,费20年之力编写了学术价值甚高的《南浔镇志稿》。到了1980年以后,已是耄耋老人的周延年又以南浔近百年历史的见证人的身份,不厌其烦地为家乡史志的编纂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1980至1989年,他总计给油印本《南浔镇志》的作者朱从亮写信100余封,向其提供多达数万字的地方史料。1987年退休之后,他又受家乡有关部门之聘,先后担任了湖州市方志办顾问和南浔镇志办顾问。南浔民间文人林黎元为撰写《南浔史略》多次向他请教问题,他都及时给予解答,在《南浔史略》撰成之后又欣然为之作序。1993年,周延年以97岁的高龄回南浔镇参观,又向有关方面提供了关于近代南浔文化教育史的新资料,诸如蔡元培、汤寿潜曾担任过浔溪书院山长,邵力子、杜亚泉在浔溪公学担任过教员,朱家骅、沈伯经、王文儒等人合编过《南浔白话报》等等。更令人感佩的是,1998年夏季太湖流域遭受特大洪涝之后,102岁的周延年在上海的病榻之上,心忧南浔的受灾情况,特地托人从其工资中捐款200元,赞助因灾辍学的南浔儿童回校读书。
重视子嗣的教育培养
重视子嗣的教育培养是南浔周氏历代相沿的优良传统。而这种传统主要又始于周昌大、周昌炽这一辈。周昌大对于3个儿子庆贤、庆森、庆云的教育都极为重视,不仅延聘名师教其读经背诗,而且督促甚严。周昌炽因为自己没有儿子,所以对于几个侄儿的教育也很重视,曾应兄长周昌大的请求把自己藏书甚丰的“华萼楼”辟为他们幼年读书的馆舍。结果,庆贤、庆森、庆云都在十几岁时取得了秀才的功名,长大以后也都以文采出众著称。庆贤、庆森、庆云三兄弟结婚成家之后,对于其子嗣的教育也高度重视。结果,他们各自的儿子也都学有所成,不是考中秀才,就是大学毕业,甚至是留洋博士,知识也堪称渊博。如周庆贤的大儿子周柏年是秀才出身,后又到日本留学,另一个儿子则通过留学德国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周庆森的儿子周延年是私立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政治经济科毕业的高材生,遗腹子虽未能亲聆父亲的教诲,却在母、兄、叔父的督促下考上了上海大同大学;周庆云唯一的儿子周延礽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秀才,6年后又谨遵“汝年甫冠,当及时求学”的父训到私立浙江法政学校法律正科就读。老一辈们对于子嗣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样给周延年、周延礽这一辈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他们后来成家立业之后,也对自己的子女从严要求。在他们的严格教育下,他们的子女也大都成了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如周延年的幼子周世光和女儿周玉恒在解放后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周延礽的次子周世述、三子周世选、四子周世逑则在解放前分别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国立同济大学和国立清华大学。
热心公益慈善
南浔周氏向来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同治十一年(1872),周昌炽与同乡人陈熙元、刘镛谋议筹款创设闵行救生局,援救浦南水道上因风倾覆的浔沪丝船。光绪二年(1876),又设太湖救生局,以济覆舟落难之人,并曾在嘉兴新塍议设育婴堂,以除农村溺女之恶习。此外,他还20年如一日地参与东南地区赈灾之事,但从不借此卖功请赏、沽名钓誉。其堂弟周昌富则和他人出资在南浔长期开办义庄,救济本地贫民及外乡流民。他的侄子周庆贤去温州平阳任县学教谕4年,其间多次出资募捐,以建义冢,创设牛痘局为当地贫儿施种,对于其它善事也莫不积极勇为。其弟周庆云对慈善公益也很热衷,不但在数十年中始终坚持从事施医、施药、施米、施衣等救济善举,还不时在理安寺、超山、天目山、莫干山、灵峰、西溪等风景名胜之区兴建塔、桥、路、亭、庵等公共设施,以增其景,以长其美。1927年,周庆云还在莫干山租赁房屋创设了莫干山肺病疗养院。1932年,又移址至上横购地20亩另建,但尚未竣工,他就于次年病逝。此后,周庆云的儿子周延礽继续接办,至1936年终于将新的肺部疗养院建成。其医疗条件和所有设施都十分先进,凡肺结核、神经衰弱或贫血患者皆可入院,远近称便。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27 19:59 , Processed in 0.0181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