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近代] 周学海

[复制链接]
杭中医周强 发表于 2016-3-12 21: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学海(1856-1906),字澄之,一作澄之,建德(今安徽东至县)人。周学海是清代的官吏和医学家。早年潜学儒学,在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任补内阁中书,又出任浙江候补道。后来潜心研究医学,论脉尤为详尽深刻。
    周氏读书治学极为严谨精博,在临床实践中,能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医理指导临证治疗。在学术上,他多宗张璐、叶天士,故于临证时每取张氏学说。其学术观点与张氏颇相近似。
周氏在江淮间为官之际,时常在冗忙的政务之间像一般医生那样为人治病疗疾,故对疑难病证的治疗也颇为得心应手。
    周氏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医学家,他的著作相当丰富,有:《脉学四种》,《脉义简摩》8卷,《脉简补义》2卷,《诊家直诀》2卷,《辨脉平脉章句》2卷,《形色外诊简摩》2卷,《伤寒补例》2卷,《读医随笔》6卷,《评注医书》,共114卷,刻于1891年。
学术概论
    周氏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深的医学理论功底,从其校勘医书种类来看,他在医学理论和临床方面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决非偶然,与他博览众家医书,广采各家之长有密切关系。由于他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之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因而对于诊法理论体会最为深刻,尤其是论述脉诊内容最为详尽。
    在理论研究方面,每每在认真研读名家之作之后提出他独到的见解,是非功过,详加评述。是清代末期有名的中医临床实践家和中医临床理论家。周学海认为,治疗疾病的关键首先要凭脉辨证,结合自己的心得,联系临证经验,阐发其理义。他能融汇《黄帝内经》及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的有关脉学内容,对各种脉象进行形象化的描述,而且在传统的举、按、寻、推诊脉指法基础上,提出具有自己创见性的移指法、直压法等,对各种脉象的气血虚实寒热也予以详述。在他认真研究古人脉学内容基础上提出:诊脉时不应泥守古人之定则,归纳出浮沉、迟数、强弱等24字诊脉法则,周氏认为诊脉的学问很深,要认识产生这些脉象的机理,在收集前贤散见诸书的零星材料,汇集整理成册,对每一种脉之部位、诊法、主脉、形态等一一详述,集前人脉学之大成。为了后学执简驭繁,周氏将脉象纳之为浮、沉、迟、数、缓、急、大、小、滑、涩十者立之为纲,这十纲概括了辨识脉象的位、数、形、势。他又以微、甚、兼、单诸脉比较分析,使脉象更能全面地反映出病情变化,为了讲清脉理,周氏反复讨论脉为何物,并引证《内经》及西医的论脉内容,详加比较,使人心中了然。
    周氏尊崇仲景,但不囿于六经辨证。周氏认为伤寒不应包括在杂病之内,凡是伤于寒而得病者,皆可谓之伤寒,伤寒可因四时气候变化,而有挟温、挟燥、挟风的不同;还可因患者体质的阴阳虚实差异,治疗得当与否而出现种种复杂证候,所以治伤寒之学不能专读《伤寒论》一书,拘于一书,论伤寒不能仅限于六经证治。周氏通过对伤寒、温病、疟疾、痢疾等病的分析,结合个人临证心得,提出伤寒辨证应当分清各种情况。
周氏认为,诊察疾病时仍然需要诸诊合参,尤其是对患者形色的望诊。周氏论述诊法,往往结合伤寒、温病、内科杂病的实例,博引旁征,阐发自己在诊法理论中的见解。周学海是清末一位在伤寒学研究和脉诊望诊方面颇有成就的医学家。
周今觉
    清两广总督周馥之孙;1925年任中华邮票会会长;1935年中国数学会董事。中国集邮家、邮学家、中国最早的国际邮展证判员、评审员。
个人作品
    《华邮图鉴》(连载),《八卦邮票戳与地名之关系》、《圆寿庐邮话》(连载)、《邮学刍言》等。
荣誉
    曾获中国“邮王”的尊称。
    英国皇家集邮学会于 1931年2月12日授其会士称号。
    1926年10月,《邮乘》作为美国纽约万国邮展竞赛级展品,获铜奖,这是中国在国际邮坛上第一次获得的荣誉。
人物生平
    1923年开始集邮,先后购得外国集邮家施开甲(R.E.Scatchard)、勒夫雷司(Lovelace)、海曼(HarryL.Hayman)以及费拉尔等邮集中大量的中国邮票,其中包括用2500两纹银购得的孤品红印花小1元四方连,使已流入外国人手中的清代名贵邮票,重新回到中国人手中。周今觉拥有华邮珍品,又具精湛邮识,曾获中国“邮王”的尊称。
    1925年在上海创立中华邮票会,任会长,出资并主持编辑出版会刊《邮乘》。
为搞清香港1880年8分加盖暂作5分邮票倒盖变体存世枚数问题,曾于1926年7月24日致函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受到英王称赞。为此,英国皇家集邮学会于1931年2月12日授其会士称号。他对此表示:“吾不为个人喜,盖吾会吾国之光荣胥系于此。”
    1930年9月,被聘为德国柏林国际邮展中国董事。1933年6月,被聘为奥地利维也纳国际邮展证判员和中国董事(因病未赴会)。在国际活动中,他为了维护中国尊严,对国际邮坛曾出现贬低华邮国际地位的做法,奋力抗争。1936年,美国纽约国际邮展组织者利希滕斯坦于1935年3月7日函聘周今觉为邮展证判员,当他得知此次邮展拟将华邮由金牌级降为镀金牌级时,认为这是“中国全体集邮家皆引为耻辱”的事,表示:“不接受该会任何名义”。周今觉的坚定立场,迫使利希滕斯坦于同年10月11日再次致函周今觉表示:“藉知阁下对于华邮等级表示反对,但此事已经本会委员重加考虑。在第二次计划书中已经改正”,并“希望明年5月能在纽约与阁下作一良晤”。周遂于1935年11月11日复函:“愿尽力赞助”(因故未能赴美)。周今觉又收到法国多尔1935年10月3日致函,聘其为1937年巴黎国际邮展成员,周今觉于11月21日复函称:“不知贵国草案中,将华邮列于何种等级,金牌级耶?或镀金牌级耶?鄙人不能不问明在先。”得知法国邮展组织者未将华邮降级后,周才接受聘请。
周志俊
    周志俊(1898-1990),名明焯,号艮轩主人、市隐。安徽省至德县(今东至县)人,周馥嫡孙,周学熙次子。幼年随祖父和父亲寄居青岛,倍受先辈思想熏陶。
个人履历
    1915年,他随父迁往北京,父亲为他请了一位英语家庭教师,使他掌握了英语,并涉猎多种书籍,还参加了美国亚力山大汉弥尔顿商学函授学校学习资本主义经济学,侧重于钻研现代企业管理专业。1918年在父亲接着筹办公司第二纱厂一一青岛华新纱厂时,为了与美国美兴公司洽商订购设备,父亲选他担任自己的翻译。从此,引导他走上了经营民族工商业的道路,与父亲共同经营着青岛华新纱厂。此后他还效仿父亲的东瀛之行,于1933年西行考察了美、德、法、英、荷、比、丹、奥、瑞士、意大利等国家。在8个月的行程中,重点考察了棉纱业,特别是在美国参观了产棉区和纺织印染厂、纺织机械厂近百处,还参观了芝加哥百年博览会,开阔了眼界,接触了新技术。
个人作品
    此行他写了《瀛寰小记》、《杼轴漫谈》、《芝博琐言》3本书,并在归国途中赋诗一首,抒发当时的情感和自己的抱负。诗曰:吾道不行浮海去,一年作客感秋来;长风万里吹华发,驿路千程志异材;故国经猷空自许,邮亭身世漫相催;箧中留得兴齐策,击楫高歌亦快哉!民国八年(1919)至二十六年间,先后担任青岛华新纱厂总经理、青岛市政治设计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前夕,青岛华新纱厂在周家父子的苦心经营下,拥有4.4万纱锭、8000线绽、500台布机的规模,成为纺织印染全能厂。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志俊又把青岛华新纱厂的机械设备移到上海,先后又在上海创办了“三信”(信和、信孚、信义)“三新”(新安、新成、新业)工厂,使他在上海企业界建立了声誉,为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同时在香港、仰光、昆明经营运输业,给大后方运送物资,支援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他继续经营青岛华新纱厂外,还在上海开设机电、制酸、电器等工厂。如果说周志俊在前半生继承父志的生涯中,突出的是以“实业救国”为个人奋斗目标,而其后半生的政治生涯则标明了他还继承了先辈爱国爱乡的思想和行为。全国解放前夕,在民族资产阶级究竟何去何从的大是大非面前,周志俊一度有过徘徊彷徨,他曾携家去香港,调去了一部分资金,有留居该地的打算。后来天津解放,有关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方针、政策的消息不断传来。加上一些进步人士的动员和堂兄周叔弢已留在天津,使周志俊思想陡转,终于在1949年初,在信和纱厂董事长颜惠庆的电召下,毅然返回上海,迎接解放,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成就及荣誉
    1950年,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一架;1954年他所办的华新、信孚、新业、新安等主要工厂全部实现了公私合营;1956年,他主动提出放弃领取定息,支援祖国建设;1979年至1985年,先后向山东省工商联、儿童福利基金会、体育中心捐款6万余元。1984年他委托山东省工商联代为办理手续,将自己应在青岛、上海、南通、无锡等地10多个单位领取的95万元定息,全部上交了国库,还先后购公债、国库券6.8万元,受到了党和社会的尊敬和赞赏。周志俊在建国后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先后担任青岛市人民代表,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山东华建公司董事长,山东省第三届、四届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山东省第五、六届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并寄语海外亲友,为早日实现和平统一而共同努力。在爱乡方面,周志俊也和周馥、周学熙一样,都是恋乡爱乡之人,特别是对养育过他们的纸坑山爱得深切。周志俊继承父志,几十年间不断为家乡办学校、建医院、解囊相助、惠济乡民。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在宏毅学舍旧址开办私立小学,校名为“至德县周氏敬慈小学”,学生来源于附近的周村、梅城、南门,迅速扩大到徐村、孝义等地,连县城尧渡周围的学生也慕名而来。
其它信息
    1949年至德县解放,县教育科派员担任敬慈小学校长,但办学经费仍由周志俊供给。以后周志俊又将历年购买的公债4万元交给家乡人民政府,学校改称“梅城小学”。1980年下半年,周志俊又从解冻资金中再拨3.5万元给梅城小学,修建校舍,改善办学条件。到1995年,敬慈小学的规模扩大为有13个小学班、1个幼儿班,学生总数达500多人。与此同时,周志俊还倡导成立至德县卫生会,在敬慈小学旁创办了至德县仁寿诊所,并委任内侄吴曦春代为管理,此诊所为敬慈小学的学生免费就医,周围百姓在此就医只收挂号费、免收诊费、医药费。周学熙晚年得知此事非常高兴,即赋诗一首,并附言:先公遗命办施医事,忽忽七十年,此愿未尚。今岁儿子明焯始定章则,成立至德卫生会,开办医院,聊以告慰。诗曰:“桑梓疴瘝观七十年,缅怀遗训每泫然;于今创业堪垂统,继述还期后嗣贤。”
社会评价
    建国后,仁寿诊所活动经费仍由周家资助。1980年,私营工商业政策得到落实,周志俊又拨款10.7万元给东至县卫生部门,由县决定建成了现在的尧渡医院新楼,给县城群众治病带来了方便。周志俊1990年病逝济南,东至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县志办分别发了唁电,并派专人代表家乡人民前往哀悼。

巨贾“周九爷” 爱穿补丁衣
苏莉鹏
在周学辉之前,他家族中的众多人物已陆续在前面的“小洋楼”中出场。住在睦南道的侄子周叔弢、住在河北路的侄子周明泰,以及住在澳门路的四哥周学熙……在中国近代史上,周氏家族实在是个可以大书特写的家庭,因为他们一家几代人在中国的政界、商界、学界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周学辉身处这样显赫的家族之中,他的经历与性格也注定不会平凡。他居住了大半生的那栋小洋楼,后来被好友的儿子万家宝写进了话剧《雷雨》中,尽管他不是戏里的周朴园,但在戏外,他却是一个严肃、古板的家长。这一点,在他的孙子、著名作家周骥良的记忆中最为深刻。
最受宠的“周九爷”
  关于周学辉的家世,在前面关于周叔弢、周学熙的相关专篇中已有记述。周学熙之父周馥为清朝洋务运动重要人物,历任直隶部政使、山东巡抚、两广总督,是李鸿章最为倚重的心腹铁幕,协助李鸿章创办了天津电报局、天津机器局等洋务事业,并主持建立了天津水师学堂和北洋武备学堂,参与了北洋海军的建立,在当时的中国政界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有六子三女,周学辉是九个子女中最小的一个,因此大家都叫他“周九爷”。家里最小的孩子往往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周学辉也是这样。周馥最疼这个小儿子,周学辉不到二十岁,就做了众议员,这自然离不开父亲和兄长的举荐。
  周馥的六个儿子中,除三子周学涵早夭外,其余都各有所长。长子周学海是拔贡、举人,但他“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很有声望的医学家;二子周学铭中进士及第,编纂《建德县志》;四子周学熙为北方工业奠基人;五子周学渊是颇具才情的诗人;而最小的这个儿子周学辉,自小便受严格的传统教育,国学功底很深。辛亥革命后,国会成立,周学辉被推选为参议院议员,后又当选为众议院议员。
  周学辉一生,一直追随其兄周学熙创办实业,他辅佐周学熙,奠定了周氏企业集团的纺织业基础。在周学熙61岁引退后,他与侄子周书弢、周志俊等便成为周氏企业的守业人。周学辉那时担任天津华新纱厂常务董事、董事长,当时华新纺织公司在全国拥有天津、唐山、青岛、卫辉四个厂,具有相当规模。
  也正是因为跟随周学熙办实业的缘故,周学辉对这位四哥格外敬重,对他充满了尊敬和崇拜。周骥良回忆,周学熙去世时,在葬礼上唯一放声大哭的人便是周学辉。
曹禺父亲的临终托孤
  很多年前,当曹禺的话剧《雷雨》公演后,坊间一度议论纷纷,认为剧中的故事是在影射周氏家族,周朴园的原型是周学熙和周学辉。但曹禺自己解释得很清楚,“有人说《雷雨》的故事是影射周学熙家,那是无稽之谈。周家是个大家庭,和我家有往来,但事件毫无关系,只不过是借用了一下他们住在英租界一幢很大的、古老的房子的形象”。事实上,周家与曹禺家来往最密切的是“九爷”周学辉,而《雷雨》中的周公馆便是现实中周学辉在泰安道上的那栋房子。
  周学辉与曹禺的父亲万德尊情谊笃厚。据周骥良讲述,曹禺的父亲万德尊是黎元洪的第一秘书,黎元洪曾认周馥为老师,他当了副总统后,即使由京回津暂住几日,都要请周馥赴宴。据说这是黎元洪的有意安排,他和袁世凯并非一个派系,面和心不和;与段祺瑞更是府院之争,闹得不可开交。周馥和袁世凯是儿女亲家,又和段祺瑞有师生之谊,恰是最好的说和人,不过实际上并未起任何说和作用,只是周馥每次赴宴,必带他喜欢的小儿子周学辉一起去。结果却是周学辉与万德尊两个年轻人越来越熟,越来越谈得来。周骥良说,两个人在性格上极其相似。对外,他们彬彬有礼,有儒家士大夫之风;对内,他们都有大男子主义,动不动就是冒火的暴君。
  后来,万德尊因吸鸦片烟中毒,病故之前,他托周学辉照顾妻儿。因此,周学辉一直与万夫人有来往,万家的股票等都由周学辉帮忙托管。曹禺经常会去泰安道周学辉家领学费,那个“很大很古老的房子”在少年曹禺的心中印象深刻,也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现实中的“周公馆”
  很多年后,当周骥良与曹禺相聚时,曹禺问起泰安道的房子,他不由感叹:“你们那个房子太了不起、太气派了。”而对于这栋房子最熟悉的,莫过于周骥良了,因为他在那里出生并长大。
  周骥良回忆,这栋房子是俄国“十月革命”后,一位沙俄皇族郡主逃到天津出资建造的,是典型的俄罗斯建筑,高高大大,每一间房都有现在宿舍楼三个单元那么大,迎着大门的是分成两侧的双向石头台阶,前面是个花园,花园当中有个水池。
  而周学辉的次女、著名画家周仲铮在自传《小舟》中写道:“我们搬进了这座宽敞的新住所。每天还要从老房子搬来零星杂物。第一天总感到新奇:一会儿发现一间小屋子,一会儿又发现一个出口……母亲像有了消遣,她忙于分配房间:除了和哥被安排在底层,双亲和我们大家都住在二楼。父母住一大间,周围有一个长长的阳台。阳台隔成三小间,母亲把它们用作梳洗室、会客室和杂物间。两个弟弟每人一间,我和杏姐两人住一大间。在底层,双亲卧室下面是父亲的大会客室,我房间下面是饭厅。底层的一边有两间平房。一间作孩子的书房,另一间作父亲的小会客室,他在这里会见不重要的来客。那里还有房子的第二扇门。”
最古板的家长
  周氏家族多出大家才子,即便是周学熙、周叔弢、周志辅等虽都从事实业,但生活中的他们均是收藏大家,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偏偏这个“周九爷”最是生活平淡。他既不是纨绔子弟,也不是多情才子,在儿孙的心目中,他是一个最为严厉、古板的家长。
  周骥良回忆,那个时代富家子弟普遍的爱好和习惯周学辉几乎都没有。他不纳妾、不打牌、不听戏、不看电影,也不爱收藏,更不讲究吃穿,他的衣服袖口经常是打着补丁的。周学辉在外面是个很和蔼的人,但回到家里却对子孙十分严厉,家里的孩子都很怕他。
  周仲铮在自传中也提到:“我只是每日清晨给我双亲请安,在吃午饭、晚饭和晚上才见到他们。我在自己房间里吃早点。双亲对我来说无疑是神圣的,我很怕他们,他们不时纠正我的话语、步态和行为举止。他们要按自己的规矩,即孔夫子的规矩来教育子女!”
  生在这样一个荣耀、自豪的家庭,周学辉对子孙的教育极为重视,他不允许自己的后代对周家的家风有一丝偏离,也因为这样,周氏家族代代都有大家和名人。周骥良说,所谓的家教就是爱国主义,每当他们犯了错误,周学辉都要训斥他们:“你们知道你们是谁家的孩子吗?你们知道中国的洋务运动是怎么来的吗?”周仲铮回忆,父亲一再对我们说:“你们不专心念书,就没有脸去见列祖列宗。我要把你们送到乡下去种地。你们真不配生在这样的家庭……”在一次次把家族和国家连在一起的训导中,周家的后代心中永远都存有家和国的概念。也因为这样,周学辉的后代没有辜负自己的家庭和出身,他的儿女和孙子都在各自的领域里颇有成就,成为周氏家族中的代表人物。泰安道13号  周学辉旧居
  特点:建于上世纪初,俄罗斯风格建筑。结构严谨,内部布局宽敞明亮。一楼有较大会客室,二楼有卧室、餐厅、储藏间等。1976年地震后有损毁,后整修复建。  
周学辉
  (1882-1971),号晦园,周馥幼子。辛亥革命后被推选为参议院议员,后又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后跟随四兄周学熙创办实业,与学熙同心协力,奠定了周氏企业集团的纺织业基础。周学熙引退后,他先后任天津华新纱厂常务董事、董事长,北京自来水公司常务董事、董事长,滦州矿地公司董事长,启新洋灰公司董事、董事长,江南水泥公司董事,耀华玻璃公司董事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三届天津市政协委员。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26 07:24 , Processed in 0.02503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