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三国演义》之外的周瑜

[复制链接]
中华周氏 发表于 2015-1-26 09: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国演义》之外的周瑜
  ----关于真实的周瑜是个怎样的人的研究报告
  报告人:颜瑞仪 2012-05-07 10:50 【原创】

  一、研究报告的起因:
  周瑜是个《三国演义》中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介绍除了才华横溢以外,大多与心胸狭窄、妒忌别人相关,最后连身故也是因为对诸葛亮的妒忌,气血攻心而亡。我学了课本里的《草船借箭》后,发现里面的周瑜妒忌诸葛亮才干,想陷害他,设计了陷阱,却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诸葛亮因此成就“草船借箭”的典故。但后来我曾听爸爸说起,《三国演义》中其实有一些情节是虚构的,历史中真实的周瑜并不是跟小说中的完全一样,我就很想知道真实的周瑜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于是我就通过查阅资料和问父母等途径做了一次关于真实的周瑜是个怎样的人的研究报告。

 二、 资料的具体内容和来源

 百度百科
  周瑜:东汉末年东吴杰出军事家。出生于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少年时即与孙坚之子孙策交好,妻小乔,有两子一女。周瑜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精于军略,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军。后图进中原,不幸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病故于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

 《三国志周瑜传》
  陈寿对于周瑜的评价很高,多次以“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盛赞之,并评价其: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军事上“胆略兼人”,智勇双全;人格修养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
  《三国志》还记载,周瑜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雅量高致,气度恢弘。孙策初亡,孙权“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诸将礼简时,周瑜对比自己年幼的孙权极为恭敬,因此有性度恢廓评语,仅与程普不和,但他折节下交,终令程普叹服。史载,“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网友阅读三国志感言
  周瑜是一个无论外表还是内在品质都十分完美出众的人物。他不仅仪表非凡,风流倜傥,雄烈过人,才气横溢,而且为人又非常谦逊豁达、坦诚忠义、正直高尚,有十分出众的性格魅力和人格魅力。
  史书上称他“长壮有姿貌”,“恩信著于庐江”, “雄烈过人”。他十多岁时,听说与他同年的孙策是少年英才,就亲自跋涉数百里,前往拜访,并与孙策结为兄弟,又邀孙策一家搬到自已家里来住,将自已家一半房腾出给孙策一家住。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英气过人”。他的口才也十分出众,尤其阐述重要观点时,总是侃侃而谈、意气风发、见解独到,气势生动,给人以雄姿英发的感觉。孙权评价周瑜之后的袭取荆州的东吴名将吕蒙时说 “(吕蒙)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由此可以看出周瑜“言议英发”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真实的周瑜是一个心胸非常宽广的人,与《三国演义》中的气量狭小,最后大叫三声“既生亮,何生瑜”然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周瑜正好是相反的两个人。史载,周瑜“性度恢廓”,又大公无私。东吴很多杰出的人才如张昭、鲁肃都是他竭力推荐出来的。每推荐一个人,他都说该人才学胜过他十倍。东吴老将程普因为资历老而位在他之下,一直不服他,经常当众侮辱他,但他从来“折节容下,终不与较”。最后感动了程普,程普对人感叹:与公瑾交往,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此外,周瑜还是一个风流倜傥、儒雅超群的优秀的音乐家。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谱曲,少年时就有“曲有误,周郎顾”一说,在当地十分有名气。称之为古代优秀音乐家毫不过分。

 新浪信息
  到了后世,周瑜的形象却开始不断地变异,甚至最后在民间变得面目全非了。
  到了东晋,周瑜的厄运就来了。这个偏安江左、只拥有半壁江山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在正统论上大做文章。他们巧妙地选择了同样割据一方的蜀汉作为正统,开始认定,周瑜为“小人”。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习凿齿的《汉晋春秋》。
  此后数百年,蜀魏正统之争纷纷扬扬。到了唐朝,正统之争开始出现在唐诗中。首先是杜甫,对蜀汉的诸葛亮极为推崇,对于这位忧国忧民的名相表现出了深深的同情。再就是杜牧,这位诗人在诗中不加掩饰地调侃周瑜,历史在文学中开始出现偏差,“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到了宋朝,宋人治史之风颇盛,常常明是治史实为思想政治观的较量,文人政客间的朋党之争更是惊心触目,三国正统之争也在争斗之列,宋文坛多位大家被卷入。最终朱熹的理学占据了历史的上风,帝蜀寇魏、尊刘贬曹渐成定局。随后的元明清三代,史家多承朱熹的“帝蜀寇魏”论。人物的善恶褒贬也随之潮起潮落,数度浮沉,最尴尬的当属身处其中的东吴。为了尊刘,自然就得贬曹贬孙,作为孙权集团的周瑜,其形象自然也难逃打压。
  关于诸葛亮三气周瑜:正史记载,连刘备都评价周瑜“器量广大”,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送丧吊唁的是周瑜旧下属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关于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巧计借箭的正是周瑜本人。
  关于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和周瑜的计谋根本没关系。
  关于智激周瑜:纯粹子虚乌有。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正是孙权听了他的劝说才有了赤壁之战。
  关于借东风:虚构,诸葛亮并未参与赤壁之战,赤壁乃周瑜等东吴将领之功。
  关于荆州问题:实乃周瑜死后,鲁肃为了“联刘抗曹”把周瑜打下的荆州南郡地区借给刘备。周瑜生前掌握江陵彝陵等入川水道,东吴攻打西蜀不存在和刘备借道的问题。周瑜死后,在鲁肃的主张下把南郡地区借了刘备,此后东吴派出孙瑜伐蜀被刘备挡道,演义中可能故意把孙瑜和周瑜搞混了。
  正史的影响力,远远不及永远的畅销书、拥有亿万读者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明朝之后,人们对周瑜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三国演义》,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回荡在几百年来的民间话语中。
与父母交谈

 父母提示我:
  苏轼曾写过一篇《念如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湮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三、结论:查了很多资料、古书,我了解三国演义是把周瑜贬低了很多,那是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和当时的情感、政治等方面的需要。
    现实中的周瑜不但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而且心胸开阔,高瞻远瞩、忠心耿耿、胆略过人、智勇双全、性度恢廊、情趣高雅,但在后世的人眼中的周瑜贬多褒少。虽然现在褒奖周瑜的文章很少,但是周瑜有才华、有精通音律、资貌过人。虽然人们已经慢慢了解了周瑜,但只有阅读三国志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才能真正了解周瑜的生平与经历。苏轼曾写了一首诗或许也可以正确让我们见到周瑜的风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报告人:颜瑞仪

相关帖子

周家族 发表于 2015-1-26 19: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切切应雅正视听!
周文友 发表于 2024-9-7 14: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周瑜不早逝,三国的历史一定会改写”,当代伟人毛主席对周瑜的评价也很高。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后人一定要从三国演义中走出来,还原历史,还原先祖的光辉形象。
周文友 发表于 2024-9-7 14: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给学生上课时,只有讲到与周瑜和诸葛亮有关的课文时,就会把他俩的年龄和TM的事迹介绍给学生。
周世建 发表于 2024-9-8 21: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世建 于 2024-9-8 21:25 编辑


《罗贯中为什么要拔高诸葛亮而贬低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瑾,三国东吴名将,安徽舒城人,是我乌兔周氏的先祖。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虚构事实,信口雌黄,把周瑜写成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之徒,恶意诋毁我先祖声誉,真是可恶之极。从陈寿所著史书《三国志》及历代名人的评价,我们可以得知周瑜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其历史功绩,与诸葛亮不可同日而语。周瑜年轻有为,政绩卓著。“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领江夏太守”。二十四岁就成为东吴的最高军事长官,担任重镇江夏(今武汉)太守。而诸葛亮二十七岁时,才从山沟里走出来,投靠刘备。周瑜器宇轩昂,精通乐律。“瑜长壮有姿貌”,“精意於音乐,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唐·李端诗曰“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宋·苏东坡赞曰“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羽扇纶巾”本是周瑜特有的装束,竟让罗贯中“偷”给诸葛亮,成为他的专利了。无独有偶,“文革”中,有人把朱德挑粮上井冈的扁担也“偷”给林彪了。周瑜襟怀宽广,雅量高致。东吴大将程普因周瑜年轻而瞧不起,屡次刁难。“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正因如此,满朝文武心悦诚服,皆为其所用。诸葛亮则大权独揽,事必躬亲,最终落得个“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见《三国演义》一百三十四回)的下场。周瑜通晓军事,只智多谋。赤壁大战是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三十四岁的周瑜指挥的五万孙刘联军将五十四岁的曹操指挥的号称八十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卸甲,曹操却说“孤不羞走”。意思是说,败在周瑜这样厉害的人手下,不算丢丑。此时,诸葛亮被刘备派到湖南一带征粮去了,根本没到过赤壁战场。罗贯中却杜撰出草船借箭、祭东风的故事替诸葛亮抢赤壁大战的头功,真是颠倒黑白,恬不知耻。罗贯中为什么要拔高诸葛亮而贬低周瑜?究其原委有三:一、罗贯中生于元末,长于明初,是个不得志的知识分子。他没有在军政界施展抱负的机遇,便在文学上塑造一个完美的叱咤风云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以诸葛亮为原形,将所有知识分子的长处集中于一人,小说中所有人的才智都不得高于诸葛亮。诸葛亮便是罗贯中本人的化身。二、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罗贯中便以为蜀吴魏三国中,只有蜀是正统。他竭尽美化蜀国领导集团之能事,将刘、关、张及诸葛分别描绘成大善、大义、大勇、大智之人。三、从小说创作的需要出发,要拔高诸葛亮的形象,必须找一位能与之抗衡的厉害角色。于是,便以赤壁大战这样的大事件中为背景,弄虚作假,偷梁换柱,用战胜方统帅周瑜作陪衬突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管罗贯中怎样编造故事,终难改变蜀国先亡和诸葛亮六出祁山,屡战屡败,命殒五丈原的历史事实。 注:文中引语除注明者外,均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九江  周荣美

周文友 发表于 2024-9-10 11: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看到一个视频是施耐庵的后人到山东向武家人陪礼道歉,但是至今没有听说罗贯中的后人向我们周姓人说点什么,也许他家没有人了,断子绝孙了。

本版积分规则

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周亚金;办公室主任:周广涛。

GMT+8, 2024-10-13 12:24 , Processed in 0.0315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