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山东] 山东周氏流源(最新考证)

[复制链接]
周奇 发表于 2007-12-27 23: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东周氏流源(最新考证) 周慎宝(2007-8-23 19:10:09) 点击:293 回复:2 IP:122.7.204.*山东周氏流源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其历史可上溯到远古黄帝时代。《河图运录法》云:“黄帝将有周昌(即周文王),后以为氏。”《逸周书》曰:“商太史有周任。”因周昌、周任均无世系可考,所以唐宋时期谱牒学家皆将周姓的起源下延至周朝(公元前1066——前221年)认为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据《史记.三代师表》和《周本纪》记载:黄帝生玄嚣,玄嚣生娇极,娇极生帝窖,帝窖生后稷(名弃),被帝舜封于邰,别姓姬氏,是为周氏始祖。后稷之孙古公檩父(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歧山下周原(凤鸣歧山),从此成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后为周武王)继承其父姬昌(后为周文王)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公元前1066——前770年)至周平王时,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根据《元圣裔周氏族谱》记载:“周氏世系,始祖周文王第四子,武王同父之弟,讳‘周公旦’也,佐武王定天下,肇封于鲁,未就封,留相王室食邑歧周,后相成王位,冢宰建官立政,制礼作乐。薨溢曰文唐追尊公为先圣,宋追封文宪王......”据《鲁世家年表》记载:乙卯周武王十三年封周公于曲阜国曰鲁...... 据《元圣裔周氏族谱》记载:周公第四十二代孙“大宏”于西汉建平年间因战乱从河南洛阳负子迁刘庄。第四十三代孙“法强”又从刘庄迁小庄(即山东邹城市城前镇水泊村前戈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邹城市志》有记载)。第四十四代孙“周选”又于东汉建安年间从小庄迁水泊村(原属山东邹县,解放前隶属滕县)。至此,以大宏、法强、周选为代表的周公子孙后代就居住水泊村了,时至今日有1900多年的历史。 因水泊村东、南、西三面环河,村前有近百亩的莲池,村后有座叫“银顶山”的丘陵,类似水泊梁山,所以村名叫水泊村。这里有“舟(周)不离水”之说。 但是,时局、环境、繁衍、条件和习性等情况是复杂多变的。随着人口的增多,周氏人口就逐渐开始向周边的村乡县省扩散流转,迁往各地落户。据《周氏族谱》记载:从周公第五十三代孙“成忠”、“成仁”、“成宝”、“成柱”、“成和”、“成名”开始,直到第七十七代“瑞芳”、“魁芳”共先后迁出一百多个支派,知道迁入地的遍布八省三十一个县市,波及华夏各地,迁出不知地名者甚多。从水泊村迁入本省的有临沂、泰安、莱芜、蒙阴、金乡、东阿、滕县、巨野、苍山(横山)、济宁、郓城、平邑、泗水、费县、聊城、禹城、东平、青州、峄城、章丘、汶上、单县等县市区,迁入外省市的有安徽、河南、南京、徐州、高邮、上海、河北枣强、郑州、余杭等地。五十九代孙“义礼(子二:元、常)”、“义淮(子一:清)”迁往浙江绍兴,即周恩来总理的祖籍和鲁迅(周树人)先生的故乡。 据水泊村《周氏族谱》记载:周公六十三代孙“周沂,子三,迁莱芜”。经水泊村周族去现在的莱芜市查询,莱芜查无此人。据《莱芜市志》《新泰市志》记载:于元朝(1265——1294年)和明朝初期,新泰县划归莱芜县。水泊周族认定,周沂迁莱芜,实际是迁新泰,因当时新泰属莱芜,所以《周氏族谱》按县治记载了“周沂迁莱芜”。根据水泊周氏传至现在(2007年)已有二十多代,按全国世系计算方法每三十年一代计算,距今已600年,即周沂迁出时间为明朝初期,也就是新泰归属莱芜的那一时期。 谱中记载的“周沂子三”,即长子周尧、次子周舜、三子周禹。尧、舜、禹三兄弟,自幼好学,刻苦攻读,分别考取功名,成为明朝大臣。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建文帝继位。为了巩固中央政权,采取了“削藩”措施,燕王朱棣(朱元璋之子)以入南京诛奸为名,从北京进取南京,所过河北、河南、山东、皖北、淮北等地,与政府军反复拉锯作战,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这就是中原地区盛传的所谓“燕王扫碑”。据《明史》记载,燕军在战争中抢掠屠杀甚为严重,燕王“乘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中原地区的老百姓自动帮助南京政府军抗击燕军。周尧、周舜、周禹身为大臣,理当首当其冲,参与了抗击燕军的战争。 燕王朱棣胜利称帝(即永乐皇帝)后,对忠于建文帝的大臣、军队和老百姓进行疯狂追杀,致使河北、河南、山东一带千里无人烟,不少官民非杀即逃,周尧、周舜、周禹不得不四处潜逃避难,待局势稳定后,于明朝成化十二年(1477年)方得团聚,碾转来到山东新泰县周全庄定居,村因姓而命名。传说三始祖来自山西洪洞县,但经查阅《山西洪洞大槐树志》在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移民表,山西向山东发迁移民的县市共九十二个,其中没有迁到新泰县(新邑)的移民,故此三始祖由山西迁来之说不成立。 我族之先周尧周舜周禹在新泰周全庄繁衍了八代,随着老家周全庄人口的繁多,不便一块居住,于是分迁他乡落户。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6年)前后,二支周舜的第十世孙相廉迁入山东新泰县小协镇大沟村,三支周禹的第九世孙迁入山东蒙阴县寨子乡桃花峪村(现名双阳桥,隶属山东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长支周尧仍是周全庄的坐地户。本支派至今已经传至八十五代。从三位始祖算起,已繁衍了二十二世。现有人口已过1500多人,可谓人丁兴旺,人才辈出。 水泊村存有明朝嘉靖年间的原修《周氏族谱》,分别于清朝康熙、嘉庆、咸丰年间和民国三年、公元一九六二年多次续修,使自周公至今90余代世系连贯起来。但由于社会动荡、贫穷战乱和交通、通讯落后等原因,宣传发动不够,族人参与意识不强,致使后来续下来的“谱”不完整,各支派使用的字辈不统一。据周全庄年过八旬的七十八代孙周衍斌祖回忆,周全庄祖林原来立有谱碑(已毁),记载了周尧、周舜、周禹三位始祖以后八辈的世系(八代的世系名讳已无从查考),没有见过纸谱。惟独桃花峪周家祖林里的谱碑尚存。由谱碑看,本支派使用字辈原来不统一,至七十七代“英(建)”字辈才统一起来。据传,周全庄七十五代孙乡饮介宾周爱堂,于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在桃花峪教书时,曾去曲阜邹城一带垂询过原谱,却未找到,即同族人共议组织编排了如今使用的辈字,并刻碑记之,因此,本支派辈字与水泊村原谱辈字统一不起来。由于本支派早已另行辈字,很难与本族其他各支派相统一,所以,只能按谱碑上所列字辈的顺序增续下来。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亮过去,又可以照亮当今。史实和现实的结合统一,还可以预见将来。著史续谱,就是要我们科学利用这面人文镜子,借鉴历史,古为今用;推本溯源,推陈出新;知往者之可鉴,知来者之可追。使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的周氏族人,殷鉴历史经验,相互勾通,团结一心,携起手来为社会谋福祉,为人类求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八十二代孙山东莱芜市钢城区政府干部周慎宝撰文zhshb123456@126.com 公元二00七年三月十二日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5-9 20:04 , Processed in 0.01908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