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55件鲁迅手迹墨宝的回乡之旅

  [复制链接]
周奇 发表于 2011-2-22 11: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5-09  发表评论>>

鲁迅博物馆

五一节前夕,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和绍兴鲁迅纪念馆联合举办了“鲁迅手迹珍品展”,让人们从另一个视角来看鲁迅,来解读这位文化巨匠。

“先生又回到家乡了!”今年五一节前夕,一场“鲁迅手迹珍品展”在古城绍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不过,这次先生的身份有点特殊,人们关注的目光从文学转到了书法。鲁迅首次作为一个书家回到他的出生地绍兴,他的55件手迹墨宝也首次展现在故里乡亲的眼前。

[故事1]

展览的诞生

48件国家一级文物,7件国家二级文物,握着手中一份4页的《“鲁迅手迹珍品展”展品目录清单》,记者立马感觉到这次展览的非同寻常。面对特地赶来采访的记者,绍兴鲁迅纪念馆副馆长徐东波披露了这次鲁迅书法作品展览的来由——

去年11月,在素有“华夏笔都”之称的江西省进贤县召开了“全国首届鲁迅与书法学术研讨会”。大江南北上百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鲁迅先生在书法艺术方面的专业造诣和学术价值。这是国内学术界组织发起的针对鲁迅先生书法艺术的第一次学术研讨活动。会上,研究者们除了对鲁迅的书法成就做出肯定评介之外,也对公众无缘一睹其珍贵手迹表达了遗憾。“之所以想办这个展览,我们有两点考虑,其一,作为文豪的鲁迅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但对他的书法了解的人恐怕不多,因此想让人们从另一个视角来看鲁迅,来解读这位文化巨匠;另一个深层次的想法是,想通过展示鲁迅的手书作品,对当下愈演愈烈的书法过度商品化提供警示。因为鲁迅作书时从来不把它当成商品,而是做学问与表达性情的需要。”会议结束那天,在故里绍兴举办一场鲁迅手迹书法展览的想法便悄悄萌生了。

一个创意,一场展览,把国内最大的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和绍兴鲁迅纪念馆联系到了一起。今年春节,一份详尽的《“鲁迅手迹珍品展”展品目录清单》就摆在了东道主的办公室里。春节一结束,绍兴鲁迅纪念馆电话联系了北京鲁迅博物馆和上海鲁迅纪念馆,得到兄弟馆的认同后,他们又专程上门商谈。这一次,他们把各馆具体提供的参展文物数量都确定了下来:北京馆35件,上海馆和绍兴馆各10件。55件参展手迹的总数,正好暗合了鲁迅活了55岁。而徐东波表示,“我们当时还真没想到这个巧合!”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阁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这首《自题小像》,记者在教科书上读到过多次,然而在“鲁迅手迹珍品展”看到此诗的墨迹时,还是眼睛一亮,感觉特别亲切。4月8日开始,“鲁迅手迹珍品展”在绍兴鲁迅纪念馆隆重推出。记者看到,展厅前后分隔成两部分,前厅为鲁迅赠亲友的书作条幅为主,有自题小像、自嘲、赠瞿秋白等作品,有致许寿裳等人的书信;后厅为鲁迅手稿及抄件,有《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自传》、《我的失恋》等文稿,《二树山人写梅歌》和《直隶现存汉魏六朝石刻本》等抄本。就在展览开幕式上,专程赶来的鲁迅之子周海婴感慨,母亲许广平很早就把父亲的手稿贡献出来了,而且出于对文物的保护一直很少展出,“说实话,我从来没有如此集中地看到这么多父亲当年留下的墨迹手稿。”

[故事2]

墨宝真迹从何而来

“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鲁迅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我国现代另一位文学大师郭沫若先生对鲁迅的书法作品曾做过如是评价。作为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以其犀利的文风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而他的书家面目也为其文豪诸方面的成就和名声所掩。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鲁迅手迹主要收藏在南北6个纪念性馆所,其中馆藏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当数这次鲁迅手迹珍品展的3个主办单位。北京馆保存文物数量最多,达1.1万多件;其次是上海馆,有200多件;绍兴馆约40多件。如今,鲁迅的墨宝真迹多深藏于各地博物馆、纪念馆,不为世人所识。“几十年来,别说老百姓,就连专家学者也没亲眼见过几幅鲁迅的书法手迹原件。”

陪同参观的同时,徐东波又向记者缓缓讲解了几件珍贵手迹的来历。“鲁迅的书法作品不像当时与他齐名的一些文人那样流通于市,现存的绝大部分都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市面上一般不太见得到先生的真迹。”他指着展柜中的一页“鲁迅录赠宋景《悼杨铨》诗”解释道:“文物能够保护下来,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许广平这些鲁迅家属。”1936年鲁迅逝世后,许广平就开始着手整理鲁迅的手稿、著作,并且向全国征集鲁迅的书信。很多保存在私人手中的鲁迅信件,纷纷回到了主人的家里。1938年,在许广平的主持下《鲁迅全集》出版,共20卷,将当时能够收集到的鲁迅翻译稿、古籍整理资料、学术著作、文学作品、书信短札等一并收入在内。这就是第一个版本的《鲁迅全集》,也是现存市面上最珍贵的版本。与此同时,许广平在其亲友中征集了大量鲁迅的亲笔书信,与鲁迅身后留下的藏书、拓片、字稿等资料一起,找了一处隐秘的屋子收藏起来,避免在日本宪兵的搜查中毁于一旦。后来,许广平又专门将鲁迅留下的遗物转入上海等地的银行保险柜里收藏,她待全国解放后,在1950年全部拿出来捐献给了国家。

“这幅《自题小像》我读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最有名!”一群前来参观的中学生在展柜前兴奋地交流着。说起鲁迅这幅作品,在旁的工作人员还道出了其中一段不平凡的来历。1932年12月,鲁迅先生赠送了这幅《自题小像》给他的日本友人——一位名叫冈本繁的医生。冈本繁是个外科医生,可能因为经常给周海婴看病的缘故,与鲁迅成了好朋友,鲁迅常常以书相赠。鲁迅先生逝世之后,冈本繁医生也回到了日本,他将这份鲁迅馈赠的礼品郑重地收藏在自家用于珍藏贵重物品的小石屋里。冈本繁在老家去世后,这幅不为人知的手迹便一直藏于石屋之中。1987年,冈本繁先生的外甥冈本光雄在翻建祖屋时,意外地在墙缝中发现了这个盒子。打开一看,只见一块小薄板上面贴着一幅字稿,再仔细一看还是鲁迅先生的手迹。发现“壁中书”后,全家人又惊又喜,像宝贝一样把它珍藏起来。1988年,冈本繁先生的侄女南里寿子专程来中国,送来了这幅珍贵的鲁迅手迹。为此,北京鲁迅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当南里小姐将精心装裱的横幅双手交给博物馆时,高兴地形容自己“终于踏上了故人的土地”。

真迹难寻,这种巧合的事情在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也曾发生过。记得绍兴鲁迅纪念馆建馆之初,鲁迅的弟弟周建人曾将一本笔记本捐为馆藏。负责接收的工作人员一翻,发现是个“记账本”。原来1918年鲁迅在北京买房安家后,把绍兴的老房子卖掉,准备举家北迁。家里的书籍用品一部分送人,一部分在亲友家寄存。当时,周建人将寄存的物品和地点一一作了登记。纪念馆工作人员翻看本子时,突然发现其中一页上登记的内容与鲁迅有关,上面说鲁迅有3箱藏书放在乡下一个朋友家。“里面会不会有什么其他东西?”于是大家按图索骥,按上面记录的地址,果然找到了这个友人家,并在其家中发现了3箱鲁迅早年的藏书。在整理这些旧书的过程中,夹杂其间的鲁迅青少年时期的抄本被发现,它们成了故乡绍兴最早收藏的鲁迅手迹。其中包括少年鲁迅在三味书屋上私塾期间的《二树山人写梅歌》、在南京水师学堂求学时的《水学入门》、在日本听章太炎讲课时的《说文解字》以及留学回国后在家乡任教时的《南方草物状》,均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其中,《二树山人写梅歌》还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鲁迅最早的手迹哩!

[故事3]

鲁迅手迹是怎样“回家”的

想当年,鲁迅的作品都是他用毛笔一笔一划誊写而成的。和阅读鲁迅的文章一样,而今人们从他的书法手迹上同样可以读出一个鲜活、生动、真实的鲁迅。这次联合展出的三家主办单位中,尤以北京鲁迅博物馆的文物所藏最为丰富,约有11000多件,其中700多件属国家一级文物,此次他们挑选了35件精品参展。专程从北京“护送”国宝来绍兴的北京鲁迅博物馆文物资料部主任刘思源向记者形容:“馆中鲁迅的大部分书法作品,平日里都严严实实地收藏在保管库里,还经常由馆长亲自值班;即使偶有专家需要,也顶多挑出十幅左右,挂两三个钟头就撤下来了。”其神秘珍贵,可见一斑。

言谈之间,刘思源兴致勃勃地谈起了他们此次北京至绍兴的“运宝记”。北京鲁迅博物馆选送的35件珍贵展品皆属国家一级文物,其价值之高,让工作人员丝毫不敢怠慢。“为了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准,我们光是制定一套包括安全保障在内的参展方案就花了三个月时间。”刘思源坦言:“国家对一级文物的保护非常谨慎,我们4月2日才得到有关方面的批复,隔天就得装箱出发。”这么一大批“国宝”从北京千里迢迢运来绍兴,沿途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刘思源出发前专门制定了一套“随团保护法”,一路上真可谓绞尽了脑汁:他们专门包了一节软卧车厢,提前运送文物进站上车;鲁迅手迹被密封在箱子里,24小时轮流看守值班;为了让文物在运输过程中减少摩擦、避免受潮,工作人员买来宣纸将箱内的空隙填得满满当当,火车上夜露重,就用塑料布、毛毡把箱子里三层外三层地裹起来。从启程到目的地,两名武警战士全程护送。

终于到了展出场地,拆卸开包又是一道环节。与墨宝手迹做“亲密接触”时,工作人员也必须小心再小心。上墙展示的作品全部采用钢化玻璃封闭保护,布展人员在接触作品时一律都佩戴白手套。“手套基本是人手一双,连馆长巡察时也得随时揣一副在裤兜里。”徐东波微微一笑:“为了杜绝意外事件,布置时展品旁边连水都不能摆放。”一位布展人员准备给作品做记号时,习惯性地从怀中摸出一支水彩笔,立马就被“严令制止”了。鲁迅手迹珍品展览只是短短十数天,而幕后人员在事先花费的竟是数倍、数十倍于它的时间。章瑞华 竺大文 陈斯音

文章来源: 浙江日报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11-2-22 11: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手迹珍品今亮相 展示先生另一座艺术“高峰”

 

                                       
                                                                        (《我的失恋》) 

        其中10余件珍品从未对外公开或刊印过 

        赠冯宾符录钱起《湘灵鼓瑟》

  现场:先睹为快感受文豪柔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阁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这首《自题小像》,记者在书上读到过多次,早已烂熟于胸,然而当我在“鲁迅手迹珍品展”看到此诗的墨迹时,还是眼睛一亮,既有老友邂逅的快意,更有被先生书法特有魅力所激起的快感。


  “鲁迅手迹珍品展”今起在绍兴鲁迅纪念馆推出,记者昨天已先睹为快。记者看到,展厅前后分隔成两块,前厅为鲁迅赠亲友的书作,条幅为主,有自题小像、自嘲、赠瞿秋白等作品,有致胡适、许寿裳等人的书信;后厅为鲁迅手稿及抄件,有《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自传》、《我的失恋》等文稿,《二树山人写梅歌》和《直隶现存汉魏六朝石刻本》等抄本。展品共计55件。

  这些墨宝多为北京、上海和绍兴三地鲁迅纪念(博物)馆镇馆之宝,48件系国家一级文物,7件为二级文物,其中10多件从未对外公开或刊印过。

  记者细读此次展出的鲁迅手迹,从中看到了鲁迅的另一面——柔情。如果说读鲁迅杂文,但见他笔锋犀利,一身傲骨,那么读鲁迅书法,总觉得有一种脉脉的温情,沉着隽永,意味深长,“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当记者读到《赠瞿秋白录何瓦琴句》条幅上的文字时,这种感觉特别强烈。这也许是先生幽默智慧的文人性情的自然流露。相信读者在欣赏了鲁迅手迹珍品后,会更真切地体味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意蕴。

  评述:鲁迅书法有一种“内美”

  鲁迅先生的书法到底是什么水平,是一个书法家,还是一个字写得不错的文人?


  绍兴鲁迅纪念馆前任馆长钱小良对鲁迅书法作过一番研究,他说,鲁迅的书法皆为小幅作品,大多是与学问联系在一起的。民国时期碑的兴起对他的书法影响深远。鲁迅的字是为生活实用而作,不是为书法而书法,因此无山谷之长枪大戟,无王铎之开张缠绕,无板桥之摆布做作,无徐渭之压抑诡秘,皆为自然天成、从容随意之作。

  绍兴书法理论工作者代表王伟说,鲁迅书法内涵丰富,功力深厚,属于“内美”“大雅”一路,与雅俗共赏的书法不同,鲁迅书法并不以结构之美取悦于人,而是以线条的复杂多变(比如行笔的速度力度和墨色的浓淡枯润)来承载其审美取向,其心灵轨迹、文章思绪都在这种充满张力的线条里得到充分体现。“鲁迅书法的张力好似火山喷发前一触即发的状态。”最后王伟打了这样一个比喻。

  也有文化界人士表示,举办这样的展览,对鲁迅故乡的人们,特别是书法家、作家们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从不自称书法家的鲁迅竟能写出成就非凡的书法作品,值得绍兴作家、书法家们在创作中加以观照、反思。

   建议:鲁迅手迹应该长“留”在故乡

  绍兴不妨开个专题座谈会


  虽说“鲁迅手迹珍品展”要今天才正式开幕,但绍兴书法家们早就等不及了。昨天,他们纷纷提前来到鲁迅纪念馆,一睹鲁迅手迹珍品全貌。有的书法家看后还提出大胆设想:让这些手迹长“留”鲁迅故乡。

  一些书法家告诉记者,原来以为只有鲁迅的一些作品手稿,到这里一看,才知道还有许多楹联、立轴,鲁迅书法的古朴、大气、鲜明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此,一些书法家表示,像这样优秀的书法作品,不能一展了之,而应该通过影印件的形式出书,使之长“留”在绍兴。

  一位希望姓名保密的书法家说,类似这样的做法外地已有先例。去年9月,赵孟頫的故乡湖州市举办了一次“国际湖笔文化节”,节会的重头戏就是赵孟頫书画展。展会作品共计38件,均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些展品都不是湖州本地馆藏,分别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博物馆。展会之后,湖州方面出版了一本《赵孟頫书画作品回家展集》。由于该集子中的不少书画作品平时难得一见,该集出版以后,受到了书画界人士的欢迎,也成为湖州市对外交流的贵重礼品。

  这位书法家指出,与赵孟頫书画展相比,此次“鲁迅手迹珍品展”毫不逊色,甚至略胜一筹。从知名度讲,鲁迅不亚于赵孟頫,从展品数量而言,鲁迅展为55件,寓意鲁迅活了55岁,而赵孟頫只有38件,从作品等级来讲,赵孟頫38件作品为国家一级文物,鲁迅作品展有48件是国家一级文物,有7件是国家二级文物,整体水平明显高于“赵展”。这位书法家指出,一流的作品展必须通过出版专集的形式留下来。此次鲁迅手迹珍品展规格之高、作品之多都是极为罕见的。绍兴有理由有必要出版专集,将鲁迅手迹长久地留下来。

  针对这位书法家的观点,记者与鲁迅纪念馆的徐东波副馆长进行了交流。徐东波对这些建议非常赞赏,并表示馆里也已经在考虑这些问题。他还解释说,由于不少鲁迅手迹是外地馆藏品,具体出版事宜需要经得对方同意,相关工作还需要继续进行。

  据了解,书法圈内对鲁迅的书法议论的很多,研究的不多,即使在先生的故乡绍兴也鲜有人涉足,较有代表性的是赵雁君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写过《鲁迅书法艺术论》的一篇论文(刊载于《浙江近现代书法研究文集》),不过记者相信,随着鲁迅学术研究的深入,对鲁迅书法的探讨将会慢慢趋向于学术层面。去年10月,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国鲁迅研究会就联合在江西省进贤县举办了全国性的“鲁迅与书法”学术研讨会。

  记者认为,绍兴不但是鲁迅的故乡,也是闻名国内外的书法之乡,对鲁迅书法的学习与研究应该是一种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建议:绍兴有关部门不妨借这次“鲁迅手迹珍品展”的良机,组织本地书法家及其书法理论工作者进行专题座谈,激发广大书法家从鲁迅身上学到更多的“内美”,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学术水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2-22 11:37:19编辑过]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28 05:10 , Processed in 0.01946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