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重阳寻根祖龙村:周氏宗祠的岁月回响与修缮之思

[复制链接]
周顺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顺 于 2025-11-5 17:19 编辑

重阳寻根祖龙村:周氏宗祠的岁月回响与修缮之思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佳节的晨光带着秋的清冽,洒向闽东大地的祖龙村。这一日,省周氏宗亲会会长周书文、宁德市周氏宗亲会会长周钱福、周宁县周氏宗亲会会长周沛健,省市县姓氏源流研究会周氏委员会顾问,原周宁县政协主席周孔寿,及省周氏秘书长,周闵凯,携二十余位周氏理事会成员,怀着对家族根脉的崇敬,驱车奔赴这片承载着周氏记忆的土地,为考察祖龙村周氏宗祠而来。
      车队缓缓驶入村落,泥土与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仿佛早已在村口等候着这场跨越时光的“家族会面”。循着乡路前行,一座土木结构的老建筑渐渐映入眼帘——这便是祖龙村周氏宗祠。它静立在岁月里,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墙体已爬满斑驳,部分梁柱因年久失修略显倾斜,瓦片也多有破损,风穿过窗棂时,竟似带着几分历史的叹息。可即便如此,宗祠特有的规制与气韵仍未消散:飞檐上残存的雕饰依稀可见往日精致,正厅的匾额虽蒙尘,却依旧透着家族的庄重与威严。
       众人拾级而入,脚步不自觉放轻,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先祖。祠堂正厅供桌旁,几位年长的宗亲指着族谱,轻声追溯家族源流:“咱们祖龙周氏,源头要寻到先祖周一公,公字周理;传到第十八代训十公时,他从平溪迁居至此,成了祖龙周氏的开宗之祖。”一句话,将家族的时光轴拉得绵长——正是训十公当年的迁徙与扎根,才有了祖龙村周氏一脉的繁衍生息,才有了这座见证家族兴衰的宗祠。
       指尖拂过斑驳的木柱,触感粗糙却带着岁月的温度,周书文会长轻声道:“这祠堂,是训十公开基立业的见证,更是咱们周氏家族的根啊。”随行的理事们围在祠堂内留存的旧碑与族谱旁,细细辨认着上面的字迹——那些模糊的文字,记录着宗祠的兴建与修缮,也藏着周氏先祖耕读传家的故事,从训十公到后世子孙,一代代的坚守与传承,都凝在这一方院落里。
     谈及宗祠的过往,村里的老宗亲眼中满是自豪:“咱们这祠堂,可不是空有其表!从训十公开宗以来,族里人才辈出——正厅、副厅级干部有两位,副处级干部四位,博士生五位,大学生更是有五十多人!”话音落下,在场众人无不心生敬意。这份“崇文重德”的家风,如同祠堂里的老槐树,从训十公时代便深深扎根在祖龙村的土地上,枝繁叶茂,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周家人。
      可自豪之余,更多的是牵挂。看着祠堂破损的屋顶、腐朽的木梁,周钱福会长眉头微蹙:“这是训十公留下的根,是咱们全族的念想,要是再没人管,怕是要毁在咱们手里了。”周沛健会长也不住点头:“寻根问祖,先得有个‘根’在。祠堂没了,咱们对训十公的缅怀、对家族的认同,就少了个安放的地方。”二十余位理事你一言我一语,话语里满是对宗祠的珍视,也藏着共同的心愿——一定要把这座祠堂修好,让训十公的精神有处安放,让后世子孙能循着祠堂的方向,找到家族的来处。
     日头渐高,考察接近尾声,众人站在宗祠前合影留念。镜头里,老祠堂虽显破败,却因这群心怀训十公遗志、情系家族根脉的周氏后人而有了生机。秋风掠过,仿佛在回应着这份心意,也似在期盼着宗祠重焕光彩的那一天。这场重阳寻根之旅,不仅是一次对训十公迁徙史、宗祠岁月的回望,更是一场对家族责任的唤醒——修缮宗祠,守护训十公开创的祖业,已成为所有在场周氏宗亲心中共同的约定。

                               作者:周万年
                            (周孔寿  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手机版|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周亚金;办公室主任:周广涛。

GMT+8, 2025-11-5 23:12 , Processed in 0.0277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