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福建省周会一行到永泰县走访调研

[复制链接]
周顺 发表于 昨天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顺 于 2025-11-4 21:11 编辑

三支周氏聚永泰,一脉相承逢奇缘——福建省周会一行到永泰县走访调研记
      
      2025年10月15日上午,省周会一行驱车前往永泰县,这是在福州市各县区走访调研的最后一站。沿着闽江下游最大支流大樟溪边的高速路溯流而上,来到了全域旅游县——永泰县城。在省周会常务理事周小樟宗亲的家中喝茶歇息后,直奔城峰镇凤星村。
      凤星村离县城虽然只有8公里左右,但沿途全部以上山坡为主。这里古时有一条古道,是大洋镇前往县城的必经之路,石阶沿山盘旋而上,当地人形象谓之″4百20层崎″。凤星村由通天阁、凤山洋、井后、鸦里、斜洋5个自然村组成,自然植被覆盖率较高,空气清新,素有″永泰鼓岭"之称。
     凤星村历史悠久,在宋、明、清时代,就隶属中和乡元辅里。据史料记载,1918年11月28日至12月17日蒋介石曾东征福州而至永泰县,溃败后从凤星村通天隔寨门岭方向逃跑出境。当年解放大军解放永泰,也是从这条古道进入县城。2015年11月,凤星村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微信图片_20251104154149_42_2.jpg
     凤星村周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四面青山环绕,翠竹挺立,但旧时房屋的模样已荡然无存。在"文革"期间,族人已将宗祠从木结构改为了土建。至2016年,村中年轻一代外出创业有成归来,决定进行重建。宗亲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筹资100多万元,建起了新祠堂。祠堂分上、下两埕,上埕为祠堂主体部分,有两层楼高,正上方悬挂着"周氏宗祠″牌匾,敞开式大厅中立有石柱,从下往上望去,显得十分高大气派,其用途主要是每年正月十四元宵节全族宗亲在这里举行祭祖活动。下埕的两边建有客房、厨房等,主要为祠堂祭祖提供后勤配套服务。
微信图片_20251104154149_43_2.jpg
    据《卞东周氏宗谱》记载,凤星村周氏源自周维岳公的后裔周绍山公,他于明永乐2年(公元1404年)从福清市松潭村调拔至安溪县感化里黾吉洋(现安溪县湖头镇一带)驻军屯田。明嘉靖35年(公元1566年),倭寇从泉州海口侵犯安溪,周绍山公的后裔周永顺公的第三子周显达公,被抽丁至永泰县高盖卞东洋(今永泰县大洋镇下苏村)驻军屯田。康熙26年(公元1687年),显达公的后裔周章智公、周章信公俩兄弟从高盖卞东洋迁徙至凤山洋(今凤星村)居住,现已传20世,200多户,800多人,加上散枝发叶至各地的周氏宗亲,约有上千人,简称为"凤山周氏″。
     沿祠堂边上小路直通"周氏里厝″。该厝与其他清代风格的传统建筑一样,屋顶燕尾脊装饰,黑瓦铺顶,房屋正中为大厅,两边为厢房。前面围墙环绕,正大门挂有一幅对联,上书"濂溪家声远,凤山世泽长″。该厝建于清康熙26年(公元1687年),至今已接近400年。由于原居住宗亲基本都迁走了,房屋无人照看,经受常年风霜雨露,年久失修,已有倾覆之虞。2024年,从″周氏里厝″走出去的宗亲经过商议,决定共同捐资翻修,虽然目前尚未全部修复,但主体部分已经得到了有效保护。
微信图片_20251104154142_33_2.jpg
     据宗亲介绍,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凤山周氏宗亲就着手开展寻根寻亲与修谱工作,曾经派人去福清松潭村寻根,以及尤溪县寻亲,并着手重修宗谱,但由于交通不便、经费缺乏、信息闭塞,以及福清松潭村老的宗谱被烧毁,安溪湖头镇也没有找到直系宗亲等原因,导致寻根寻亲工作停滞,至今没有新的进展,进而也影响到了修谱进程。凤山周氏宗亲表示:已有数百年没有修谱了,无论后续寻根寻亲情况如何,都要根据手头上现有已收集的资料,先抓紧把宗谱修好,以避免产生历时越久,修谱难度越大的风险!
     从凤星村返回县城已近正午,省周会一行在周小樟宗亲"牛富贵"餐馆用餐后,随即前往樟城镇沙浮居委会管辖的翀峰山小区走访。翀峰山是永泰县城中心地带隆起的一座小山,面朝双溪合流大樟溪,与塔山公园的联奎塔相对,傍有历史悠久的重光寺,附近尚存多口古井,表明了此地曾经的繁华。据《永泰县志》记载,南宋乾道年间连续三届状元均出自永泰人,其中萧国梁状元曾在翀峰山上建有读书亭。另据《翀峰周氏家谱》记载,周维岳公25世孙周宗海公为始迁祖,于清康熙初年从福州市总督后(今福州市省府路一带)迁入永泰县城翀峰山居住,现已传11代,60多户,200多人。翀峰山"周氏"在永泰县城曾经是个大户人家,故人们将他们居住地称为″周宅″。其后裔周遽然公考中清光绪癸卯恩科举人,担任过永泰县、连江县知事(即知县),并参与了《永泰县志》的编纂,其部分书法作品现存永泰县博物馆。第7世孙周树𣘼公在民国时期曾任永春县警察局局长。1945年,陈仪赴台代表中国政府接管台湾,周树𣘼公随陈仪赴台,后任台北警察局局长。据档案史料记载,翀峰山″周氏″在民国时期,拥有矿山和发电厂及县城中心大量土地和店铺房产,解放后被公私合营,大部分被收归国有。翀峰山″周宅",还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空袭的遗址之一‌。1941年5月29日,一架日军飞机低空轰炸永泰县城,重光寺及翀峰山"周宅″园埕遭袭,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改革开放以来,翀峰山"周氏″不论从政、经商,还是从事文化行业均有能人出现。从小跟随父母居住在翀峰山“周宅″长大的亲外甥曾任湖北省副省长、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主任等职。但遗憾的是,经历了沧桑岁月的磨洗,曾经鼎盛的翀峰山"周宅″,如今已经显得有些没落,许多周氏宗亲都已迁往各处居住,楼房逐渐地变得破旧,连老祠堂也没有得到重修,原本喧闹明亮的古井也成了寂静加锁的枯井,令人感慨不已。
微信图片_20251104154152_46_2.jpg 微信图片_20251104154152_47_2.jpg
     据了解,除了以上两支周氏,在永泰县嵩口镇道南村还有1支周氏,约60多户、200人左右。由于路途较远和时间关系,省周会一行没有到实地走访,只是与嵩口周氏宗亲进行了电话沟通联系,从中得知他们祖上流传下来的说法是,他们居住地号称″周家里",始迁祖与县城翀峰山"周宅″及凤星村周氏的祖上为3兄弟的关系,由于没有修谱,因而也不知是何时何地迁入。这种″3兄弟″说法当然不太可信,但也许可以证实一种猜测,他们是否也是周维岳公的后裔?如果是,那真是一种十分奇异的现象:全县仅有的3支周氏,在不同年代、不同地点迁入永泰不同的地方,其始祖却是同一个人,那就是周维岳公。由此可见,周维岳公的后裔遍布全省各地。据统计,仅福州地区就有5万人左右。这也从某种意义上印证了"天下周氏一家亲″的确是一句无可辩驳的实话。
   
  (周书文 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手机版|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周亚金;办公室主任:周广涛。

GMT+8, 2025-11-5 19:07 , Processed in 0.0321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