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福建省周会一行到长乐区走访调研

[复制链接]
周顺 发表于 昨天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顺 于 2025-10-19 17:12 编辑

长乐周氏源流远,千载宗谊岁月长——福建省周会一行到长乐区走访调研记

    2025年10月13日上午,省周会一行来到了文岭镇凤庄村。村支书周良机与周智清等宗亲将省周会一行迎到“凰山周氏宗祠”。首先见到了德高望重的周伟宗亲,他今年已84岁,是第一届省周会副会长,也是《福州周氏联谱》主编,为福州地区的周氏源流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虽然身体大不如从前了,但他仍然驻着拐杖来到祠堂,向省周会一行侃侃而谈凰山周氏家族的历史过往。
微信图片_20251019031107_7_2.jpg
    “凰山周氏宗祠”始建于明末,山墙前为喜鹊尾马鞍形,后为国公帽爵禄式,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祠堂占地1200平方米,清同治5年(公元1886年)大修,1992年重建前座,大修后座。大家一进入祠堂,就看见大厅正中央神龛里供有五服之内的祖宗牌位,上方悬挂堂号“敦本堂”3个大字,与祠门横匾“凰山周氏宗祠”及“入孝”“出悌”等字体,均为当代篆刻艺术家周哲文书题。
微信图片_20251019031106_5_2.jpg 微信图片_20251019031103_2_2.jpg
    “凰山周氏”又称“凤山周氏”,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110年,西汉虎贲校尉中郎将周霸公之孙、徐州伯周公宫公,他奉汉武帝诏随王渡江入闽住福州,系最早一支入闽的周氏始祖,距今2100多年。至唐御史周子谅公之裔孙周建隆公,由福州郎官巷迁长乐湖东里。凰山周氏始祖周垦公,系建隆公之9世孙,于南宋理宗年间由湖东里卜居于凰山之麓,3代单传,至4世祖周显公,以“拾遗还珠”之德,遂财丁兴旺,生3男分为“孟、仲、季”3房,此后枝繁叶茂,世泽延绵,历经31世繁衍至今,有周氏族人约600户,2000多人 。‌据周伟宗亲介绍,解放初期,长乐县教育局将“凰山小学”误命名为“凤山小学”,由此村庄的名字便随校名,由凰山改为了凤山,并沿用至今。
    《凰山周氏宗谱》始修于明永乐20年(公元1422年),只修至20世,历经500多年,于1998年由周伟宗亲主持续修,历时两年6个月,全书分为图像、源流、辉煌、词联、世系、史料等六卷,约39万余字,煌煌巨著,充分体现了凰山周氏家族尊宗敬祖的拳拳之心。
    与凰山相对面的凤港村,隶属于长乐区金峰镇。凤港周氏与凰山周氏系同一始祖。明代周铨公由凰山迁入凤港,分“福、禄、寿”3房,现有约620户、2600余人。
    据省周会顾问、原第一副会长周志龙宗亲介绍,“凤港周氏祖祠”原为周家祖厝,始建于明代中叶,1993年重建,总建筑面积878.6平方米。凤港周氏宗亲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八日都会举办隆重的晋祠增寿庆典活动,为村里年满49周岁的周氏族人披彩贺寿。宗祠制度规定:凡年满49周岁的宗亲,按照自愿原则,出资请周氏族人在祠堂欢聚一堂,共叙亲情。这种做法既保持了族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增近了袍泽之情,同时又鼓励年轻的宗亲们奋发向上,奋力拚搏,力争到人生49周岁那一年荣晋祠堂,为周氏家人增光添彩。
    离开凤庄村,省周会一行来到了相邻的龙塘村‌,与周勇、周良机、周木和、周华莺等宗亲亲切会面。龙塘周氏与凰山、凤港周氏是同一始祖,外人谓之“三周鼎立”。该村周氏开基始祖灌公、字仲观,系凰山周氏10世之支祖,于明代15世纪初携伯男日述、字德宗,叔男日模、字德显,从凰山迁龙塘,距今巳600多年。村庄现有周氏族人约110户、550余人。 ‌
微信图片_20251019031108_8_2.jpg
    “龙塘周氏支祠”始建于1969年,三面围墙纯花岗石砌就,山墙呈人字形,用地总面积420平方米,使用面积220平方米。2012年春又动土兴建“龙塘村周氏礼堂”,历时1年2个月竣工,总面积3540平方米,用地9220平方米。由于国家公路建设需要,礼堂已被征用,目前正在申请另外择地重建。
    下午,省周会一行来到了江田镇石门村,与村支书周玉利等宗亲一起来到河畔茶室喝茶叙谈,深入了解石门村周氏源流等情况。据介绍,石门村始祖也是唐末入闽始祖周维岳公,肇基祖是维岳公后裔周崇贤公,于元大德2年(公元1298年)迁至长乐石门村,分“福、寿、禄”等6房,从周维岳公至今,已延续27代,拥有400多户,人口超过1400人;后裔迁居江田镇、松下镇、金峰镇、漳港镇等地‌,以及福清后周、松潭等地。
微信图片_20251019031108_9_2.jpg
    周玉利与几位宗亲陪同省周会一行参谒艮岩祖墓。石门村内有一处名为“艮岩”的地方。据记载,该岩位于獬豸山区域,与村内的文昌祠、冬泳溪岸等景点相邻,由三块巨石自然堆叠而成,形态独特,形似“品”字,刻有“艮岩”二字,是当地著名的自然景观,岩的周围伴有摩崖石刻,记录了清代文人墨客的题刻文化,如“凤池浴日”“文明气象”等题字。 ‌在岩石下有数台该村周氏祖先的坟墓。将坟墓建在岩石下,说明石门村周氏比其他姓氏更早在村中定居,才有可能获得此地,同时也说明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但数年前由于大兴挖掘矿石之风,导致艮岩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幸亏周氏族人及时发现,并予以阻止,艮岩景观才得以较好保存。
微信图片_20251019031110_11_2.jpg
    随后,省周会一行来到了"艮岩周氏宗祠",映入大家眼帘的却是一片工地模样,原来是旧的宗祠已被拆,新的宗祠正在兴建。其主要负责人之一周从坤宗亲向省周会一行介绍了新旧祠堂的建设情况。旧的宗祠始建于明代中叶,建筑总面积1000平方米,祠堂四面风火围墙,山墙呈马鞍形喜鹊尾,寓意天马行空,喜鹊报春,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其堂号“爱莲”。目前,石门周氏宗亲共同斥资100多万元在旧址上重建新祠,并要求必须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预计在年底前竣工。届时,将诚邀省周会领导参加庆典仪式。
微信图片_20251019031105_4_2.jpg
    通过在长乐区一路来的走访调研 ,省周会一行深刻感受到,只有物质文明的提升,才能促进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随着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民间对姓氏祖先的信仰,正在悄然兴起;春节游神巳成为许多乡镇的盛会;划龙舟更是延续了数百年的习俗。这些不光是群众性的文娱活动,更是整个村庄团结的象征。家族血脉的代代传承,有赖于家族全体宗亲的积极参与,形成强烈的集体认同感,自觉自愿地共同维护好先祖的根与魂。

  (周书文 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手机版|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周亚金;办公室主任:周广涛。

GMT+8, 2025-10-20 00:12 , Processed in 0.0219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