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顺 于 2025-8-15 09:34 编辑
翠江之畔访宗亲,客家祖地探周源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周氏委员会一行深入宁化走访调研
2025年8月12日上午省周会一行结束建宁之行,驱车进入客家祖地一宁化县。
在宁化高速出口,省周会一行与宁化宗亲周辅标、周辅琼汇合,一同前往磨石寨大峡谷景区。该景区位于宁化县水茜镇儒地村,系由本地周氏宗亲周慧明开发,已投资2000多万元。景区主要以瀑布群和原生态景观著称。景区山峦起伏,森林覆盖率达76%,负氧离子爆棚,空气清新。山边4条瀑布相连,从山上倾泻而下,落差达60多米高, 水帘宽阔,水雾弥漫,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景区依托阔叶林古树群、山涧溪流和龙头岩石,打造客家风情体验区。观景平台、栈道、石桥等基础设施己臻完善,非常适合休闲度假。
据董事长周慧明宗亲介绍,2025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超2000人,来自福建、江西、厦门等地,带动周边农家乐生意增长。景区正在推进“旅游+文化”相融合,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以提升游客体验感。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宁化县湖村镇龙头村。该村为周氏单姓村。据族谱记载,其入闽始迁祖为周本一公,与建宁县伊家乡兰溪村周氏同祖,两村谱载周本一公生的九子去向有所不同:建宁谱载1郎公迁光泽,5郎公、6郎公去向不详。而宁化谱载1郎公迁南昌,并相传5郎公、6郎公迁闽西。宁化族谱首修比建宁族谱更早60多年。龙头村周氏世系是:周本一公后裔49公从江西抚州临川迁至宁化中沙乡定居,他的10世孙周景益从明溪县枫溪官坊迁入龙头村,成为该村的开基始祖。49公家族已传承28世,后裔遍布清流、长汀、南平及江西等地。在龙头村的公路旁边,立有周氏宗祠,于今年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刚刚翻建竣工。宗祠大门的红色墙体上刻着"周氏宗祠"四个醒目大字,大门两边有一幅以第一个字与第三个字分别藏头的对联:"龙腾景云祖德铭佩万代,头戴益彩宗功彪柄千秋",展现了龙头村周氏宗亲很高的文学造诣和文化素养。
龙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周辅勇宗亲,自2021年任职以来,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一心一意为村子谋发展,依托行洛坑钨矿资源禀赋,探索村企抱团发展模式,蹚出一条强村富民新路子。实现村财年收入近30万元。
下午,省周会一行在周辅标、周辅琼宗亲陪同下,驱车前往距离湖村镇近80公里的石牛村(今曹坊镇双石村)。据了解,该村开基始祖为本一公第九个儿子的后裔,从明溪县枫溪乡官坊村迁入。在明清时期,该村周氏宗亲曾参与驿站管理,石牛驿是古代驿道的重要站点,其“来官不接,去官不送”的廉政故事至今仍被传颂。 族人周梦锦(1699年一1776年),字锡上,系清代石牛村的杰出人物。康熙59年(公元1720年)中举,历任广西、湖北、陕西、河北、江苏五地知府。他以清廉正直著称,断案如神,深受百姓爱戴,时人誉其有“包公”、“纪晓岚”之风度。为表彰周梦锦的功绩,清代皇帝赐其“世大夫第”匾额,高悬于周氏家族的祠堂大门之上,成为石牛村的重要历史遗迹。周氏宗祠为清代建筑风格,每年元宵庙会,都以石牛古装戏(湖南戏)为载体,举行庆典。 周梦锦儿子、孙子均为朝廷命官,特别是他的孙子非常聪慧,被誉为神童,20岁就考中进士。但遗憾的是,如今的周梦锦故居却有倾覆之象,急需修复。
在石牛村,我们受到了福建省体育局后勤中心省派第七批驻村第一书记周向成和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周联合,以及石牛村周氏宗亲的热情接待。石牛村有村民4000多人,周氏族人只有50多户200多人。2021年当选村支部书记的周联合宗亲,积极推动辣椒产业规模化发展,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带动周边村联建种植辣椒1000余亩,年产值达3500万元,户均增收约2万元。
为全面了解周本一公入闽及其后裔迁徙路线,省周会一行前往明溪县枫溪乡官坊村。据了解,官坊村与龙头村、石头牛均为同根同祖。官坊村为回族村,共有260户,1070人,其中,回族占30%;周氏人口有600多人。周家祠堂建于道光11年,祠堂大门悬挂对联:″碧水长流荫千秋地脉,华峰毓秀启百世文明"。
8月13日上午,在周辅琼宗亲陪同下,省周会一行前往宁化石壁拜谒客家祖地。石壁地处闽赣交界的武夷山东麓,宁化县城西17公里处,是客家人祖地和摇篮,有“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之谓。
据研究客家的专家学者统计,有210多个客家姓氏与宁化及其石壁有着渊源关系,80%以上的客家族谱把宁化及其石壁尊为家族发祥地。其中,周氏也是重要的一支。
据史学家考证,从东晋开始,受中国历史上战乱、饥荒、兵灾以及政府的奖掖安排,外地经济的引渗等,使大批中原汉人举家南迁。在唐宋期间,南迁的中原汉人一度汇聚在石壁。这批客家人及其子孙把石壁作为新的起点,走遍南国,又飘洋过海,奔向五洲四大洋。如今1.2亿客家后裔遍及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客家祖地返回,省周会一行来到了宁化县"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宁化县是中央红军长征四个主要出发地之一,属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长征精神教育基地,国内规模最大的红色主题场馆之一。
据介绍,宁化县人口在红军时期有16万人,而参加红军就有1.6万人。参加长征的有6000多人,历经湘江战役和长征结束后,仅生存的58人。其中,也有周氏族人成了革命烈士。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1930年1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转战闽西北,以这首《如梦令·元旦》抒发了战略转移取得成功后的心情,热情洋溢地憧憬了革命根据地将蓬勃发展的美好前景和坚定信心。
九十余载历经沧桑,宁化业已焕了新颜:大道通衢,林海苍翠,人烟阜盛。在新时代长征路上,这片红色热土坚定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阔步迈向国泰民安、国强民富的盛世图景,实现革命先辈们的伟大夙愿。
(周书文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