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闽周会周书文会长一行走访泉州周氏宗亲

  [复制链接]
周奇 发表于 2025-7-2 09: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狮周氏千年旺,寻根探源一家亲
                  ——省周会周书文会长一行走访石狮周氏宗亲

       104载风雨兼程,104年波澜壮阔 !2025年7月1日,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4周年纪念日,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周氏委员会会长周书文、副会长周联胜、周承兴,秘书长周敏凯、理事周爱莺一同前往石狮市走访调研。在泉州周氏理事会周荣德会长亲自精心组织安排下,溪头村宗亲敲锣打鼓迎接省周会一行来到泉州周氏文化研究会办公会所,与石狮市周宗限、周天恩、周文芳,惠安县周泽忠、晋江市周五福、南安市周贡元,安溪县周安辉、周继坤,永春县周春山等宗亲会面,畅叙宗亲亲情,并合影留念。

微信图片_20250702102440.jpg   (@ying)


   微信图片_20250702102506.jpg (@ying)


       随后,前往祥芝镇祥芝村、蚶江镇石湖村周氏祠堂,参谒各村的祠堂,祖厅,家庙、族谱,充分了解周氏宗亲在石狮各地分布和播迁情况。据了解,以上三个村庄均自认是"爱莲堂",周敦颐后裔,共有周氏宗亲5000多人。
微信图片_20250702095143.jpg
      据周荣德会长介绍,2019年泉州周氏宗亲理事会成立以来,积极搭建周氏宗亲交流沟通平台,联络海内外周氏宗亲,加强周氏源流研究,开展闽台族谱对接,编撰周氏文化谱、志,弘扬传播周氏文化精神,开展各类慈善公益活动‌。石狮市周氏宗亲作为泉州市周氏宗亲理事会的重要成员,也开展了纪念周敦颐诞辰1000年等大型活动,加强宣传祖德宗功,激励周氏后昆奋发向上向善,极大地促进周氏宗亲团结友爱,传承和庚续周氏优秀传统,尊师重教,扶困助贫,培养了多名学子考进北京大学,赢得了当地村民的普遍赞誉。

微信图片_20250702095211.jpg
      省周会一行高度评价了泉州周氏理事会和周氏文化研究会的工作,并对阅读族谱中发现的失实之处,充分发挥省周会多年来对源流研究所积攒的优势,现场进行释疑解惑,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同时,积极为祥芝村周氏与建阳市水吉镇周氏牵线搭桥,彼此互相了解同宗同脉及祖先迁移情况,寻根溯源,努力找到先辈来时的路。这种有的放矢的走访调研方式,深受宗亲欢迎。

微信图片_20250702102915.jpg (@ying)

   古话曰:"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省周会一行希望石狮市宗亲在加强自身源流考证的同时,注重正本清源,力求在今后族谱重修时,真正体现族谱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连续性。

                                             
                                                                       (周书文  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25-7-3 16: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晋江周氏传祖训,祖德宗功颂正气
                                         ——省周会周书文会长一行赴晋江走访调研

      2025年7月2日上午,省周会周书文会长一行从石狮市出发,到晋江市走访调研。省周会副会长周荣烈也加入了队伍。
     晋江市是福建东南沿海的县级市,以民营经济发达和‘晋江经验’闻名,2024年GDP达3647.45亿元,常住人口约209万,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侨乡特色,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

微信图片_20250703161536.jpg                  
       省周会一行在周金印、周荣育、周礼昌、周旭暄宗亲陪同下,走进东石镇鳌江村周氏宗祠,并阅读了历代所修族谱。据谱载,其肇基始祖为鳌前公,往前追溯十几世的先祖,系跟随王潮入闽而来。至今该村已发展有1000多丁。村里的周氏宗祠于2021年重建,宗祠以‌“青石红砖、白壁朱瓦、重檐飞翘”‌的仿皇宫式建筑为典型特征,主要采用青石、 红砖 、白色花岗岩砌筑基座与墙体,配以鎏金匾额、彩绘门神及屋脊瓷贴雕,极尽华丽‌。周金印宗亲说:祠堂始建于1821年,过了一百年,于1921年翻修。十几年前,他们的父辈想重建祠堂,却因各种原因没有实现,临终时交待他们一定要把周氏宗祠建起来。现在父辈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并且刚好与1921年翻修相距一百年,这应该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微信图片_20250703161505.jpg    

      中午,在周荣育宗亲自营的仁西大酒楼围坐两桌,东石镇白沙村周五福、周良坦和金井镇围头村的周谋生、周德胜、周进平宗亲冒着酷暑,把谱牒送到这里供大家查阅。尤其令人感动的是,84岁的周仪扬宗亲带来了五套他亲自参与纂写的《新时代晋江谱牒学论丛》,赠送给省周会,并简要介绍了晋江谱牒的相关情况。永和镇福田村的宗亲周玉玺、周良彪闻讯也从村里赶来相聚。
微信图片_20250703161545.jpg
     下午,省周会一行在周五福、周金印、周荣育陪同下,驱车到东石镇白沙村拜谒该村周氏开基始祖周绍基妻子宋诰封五品宜人吴氏之墓,以及建于明天启年间并于2011年重修的周氏宗祠。该村现有周姓人口3000多人。

微信图片_20250703161526.jpg
      随后又来到了"海峡第一村"金井镇围头村,这里安息着在1958年炮击金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海岸炮兵——安业民英魂。该村的周氏开基始祖周绍基及其儿子与两位裔孙合葬之墓也在村中。周绍基与他妻子的两座墓经过后裔重修,保存较为完好。其中一座坐西朝东,另一座坐东朝西,仿佛在隔空相望,互相诉说思念之情。想当年,为了逃避元兵抓捕,不被一网打尽,周绍基带长子周维成住在金井镇围头村,而周绍基的妻子带着次子周维瀚躲在东石镇白沙村。不经意间,七百多年过去了,周绍基夫妇的在两个村散枝发叶的后裔达3500多人。
     经查阅族谱得知,周绍基系莆田人,梅林翁后裔,宋进士出身,晋封吏部少卿。在宋末元初陪护南宋末代皇帝赵昺南下抗元,最后兵败于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隐居在晋江。他的后裔还迁居到永春、安溪等地居住。
     傍晚,我们走访了周德胜宗亲的家。他有一男一女在外做生意,他妻子刚好不在家。大家坐下茶叙。省周会一行把周野副会长事先写好的书法送给了各位陪同的宗亲。
      晚上,省周会一行在周谋生宗亲盛情邀请下前往金井镇海边酒楼共进晚餐。

                                   (周书文   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25-7-4 22: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惠安宗祠藏古风,走进文明新时代
                                 ——省周会周书文会长一行赴惠安调研

     2025年7日3日上午,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周氏委员会周书文会长一行结束晋江走访调研后驱车至惠安县。


微信图片_20250704222214.jpg
   
         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突出部,取“以惠安民”之义称惠安,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县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素有“海滨邹鲁”、“雕艺之乡”、“建筑之乡”、“渔业强县”、“食品工业强县”、“世界石雕之都”之美誉。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
   微信图片_20250704223413.jpg
       闽周会一行来到了惠安县黄塘镇黄塘村。只见在一片平坦的田野上,秀水回环,一座红砖飞檐的古式建筑立于山地之上,远远望去,可见门口旗杆耸立,大门门楣上写着“泉塘传芳”四个金光闪亮大字,这里就是黄塘村的“周氏祖祠”。该村宗亲、泉州周氏理事会副会长周泽忠和他大哥周泽宇宗亲,以及县城下廖村周金枝、县城吴厝围周国平、黄塘镇下坂村周建土,净峰镇松村周和章、珍头村周银泉、间边村周锦辉、涂寨镇宫后村周希忠、辋川镇梧山村周炳煌等宗亲己在祖祠里等候多时。
微信图片_20250704225722.jpg    微信图片_20250704225713.jpg    微信图片_20250704223054.jpg
     惠安是福建省著名侨乡之一,全县旅居海外的侨胞数量约为100万‌。宗祠文化作为宗族联系的重要纽带,增强了海外侨胞的文化自信和心理认同感。它既包括有形的建筑、堂号、祠联、族谱等物质文化,也包括家规、祖训、族风等无形的精神文化。该县大部分宗祠增加了文化活动、理论宣讲、捐资助学等文明实践活动内容,打造一批家风家训馆,将祠堂换身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重要阵地,宗祠每年累计开展2000场活动,教育后人,倡导公序良俗。
  微信图片_20250704223319.jpg  
     走进黄塘周氏祖祠,映入眼帘的是带有典型闽南风格的雕梁画栋,在中堂神位上方牌匾写着"崇禧堂″,注明在岁次丙申年建,其书法出自泉州市副市长周焜民宗亲之手。在祖祠四面墙壁上刻着泉塘周氏家族箴规,以及祖祠重建碑记等,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录。
   微信图片_20250704232709.jpg    
    据周泽忠宗亲介绍,他们的祖先于明建文帝年间,从晋江迁徒至此,肇基始祖为致政公。至今360年,发丁400多人。在第四世时,第三房的半塘公曾迁往下坂居住并建有宗祠,后因世道变乱,家道式微,至第八世祖畏叟公又迁回黄塘,至今已历十三世,根深叶茂,花果丰馨。总的来看,惠安县周姓有十支左右,一万多人。由于居住比较分散,有的宗祠没有修缮,有的没有宗祠,甚至还有一支对自已的世系源流一概不知。因此,召集各支代表集中在祠堂交流。 通过交谈得知,该县松村周氏一支的人口最多,有6000多人。在宗祠里,家族的延续不仅是血脉的代代相传,更是家风家训的传承与弘扬。
微信图片_20250704223400.jpg
     美好的时光总是流逝很快,一转眼就到了中午。省周会一行与惠安县宗亲代表冒着似火骄阳在祖祠门口合影留念。然后在周泽宇宗亲的儿子经营的餐馆就餐,周书文会长将周野副会长书法送给惠安各位宗亲。宗亲之间其乐融融。
         俗话说: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省周会一行结束了上午行程,挥手告别惠安宗亲,开启新的走访调研之旅。

                                                  (周书文    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25-7-9 10: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聆听周氏历史脉搏,感受南安奋斗精神
                          ——省周会一行走进南安

      承袭家族荣耀, 续写亲情华章 。2025年7月3日下午,省周会一行结束惠安县的走访调研,驱车来到南安市。
      南安市是泉州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中游,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著名侨乡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南安置县于三国东吴永安三年(260年),初名“东安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改称南安县,唐嗣圣初(684年)置武荣州,故别称“武荣”。历史上曾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海滨邹鲁”之称,丰州金鸡古港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郑成功就是南安市石井镇人。
      省周会一行在南安华侨酒店入住后,泉州市周氏理事会秘书长周贡元,以及周世遵、周忠志宗亲,亲自陪同我们前往东田镇岐山村走访周氏宗亲。在路上,大家听到了"岐山周"三个字,都以为这是从非常古老的陕西岐山迁徙过来,可当我们走进"岐山周"的宗祠,与岐山村的宗亲周先进、周跃进、周建平、周文龙、周小胡等人见面交谈后,方才明白岐山村原名高山村,上个世纪70年代被改名为岐山村,从此就有了"岐山周″说法。

   微信图片_20250709153553.jpg      
       周先进宗亲拿出一本修于雍正8年(1730年),再修于嘉庆14年(1809年)的《岐山上霞周氏宗谱志》给大家翻阅。从谱志记载看,岐山村周氏宗亲系入漳始祖周广德的后裔,由漳州双第先迁清泉,再迁至此居住,肇基始祖为荣达公。但在谱里又专门交待:″诚按旧谱,自广德至荣达公而下,并无填注世系等事",因而对世系也是有所怀疑。在"上霞祖厝重建记"中则明确载明:上霞祖厝系大哲后丰公于明隆庆壬申年(1572年)从漳浦邑图为乡,挈五子入泉择居岐山上霞,卜筑祖宇。目前,岐山周氏宗亲已有3700多人。省周会一行与上霞宗亲在宗祠大门前的石埕上合影留念。
微信图片_20250709130205.jpg    
      告别上霞宗亲之后,省周会一行来到了美林街道庄顶社区。曾经是上一届省周会理事的周春明宗亲已在周氏祠堂门口迎接。他向省周会一行详细介绍了周氏源流概况。据谱载,本地周氏肇基始祖为敏斋公,先世从南京入闽,至今已繁衍后裔2500人;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于2008年5月至10月重建。整个祠堂以盘石为基,琉璃作顶,青石浮雕栩栩如生,彩瓷雕塑绚丽多姿,描金绘彩富丽堂皇,酬数代之夙愿,扬千秋之家声。但遗憾的是,本来在祠堂神位上方选择悬挂周氏堂号,由于出资人的坚持,遂改挂"孝思堂″,从理论上讲,这与周氏宗祠的身份和地位不很吻合。
微信图片_20250709130214.jpg      
      翌日上午,省周会来到了南安市水头镇,见到了一位来自龙风村下寮自然村的企业家周民强。据他介绍,他所在村庄周姓仅有3百多人。他本人先从事珠宝行业,然后才开始经营石材行业。如今石材业年产值达2亿多元,2017年以来,每年平均纳税200多万元。他带领省周会一行参观他耗费2000多万巨资购买面积达40亩的土地上建起的"麦石国际精品馆″,那一块块天然硕大、花纹色彩异常漂亮的石板材从巴西进口,整齐地排放在展厅之中,让人看了不禁啧啧称奇,叹为观止。
微信图片_20250709130233.jpg     微信图片_20250709154148.jpg
      周民强宗亲为人谦逊好客,他在百忙之中还陪同省周会一行前往南桥村走访。据谱载,该村肇基始祖振山公,系分支于晋江溪头村第六世派下,于明万历年间迁此居住,距今已有400多年。全村共有周氏宗亲600多人。
微信图片_20250709130245.jpg         
     省周会一行在南安周氏宗亲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之下,顺利完成了在南安市最后一站的走访调研任务。通过走访调研,大家更加了解各个周氏家族的奋斗历史,更加强化家族根脉需要代代呵护的意识,每个人的家国情怀都获得了有效增强和提升。



                              (周书文 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25-7-9 10: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溪周氏多奇士,巾帼须眉尽俊英
                       ——省周会一行走访安溪县周氏宗亲
   
       2025年7月4日下午,省周会一行由南安市水头镇驱车前往安溪县走访调研。
       安溪县是泉州市下辖县,地处福建东南部,以茶业闻名全国,素有“中国茶都”之誉。安溪古称清溪,置县于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距今1070年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孕育了李光地、林嗣环等历史名人,拥有清水岩、文庙等88处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级园林县城和全国著名侨乡。‌‌‌‌


   微信图片_20250709120607.jpg    
       安溪行首站就来到了 城厢镇墩坂村。刚一入村,就看见″周氏祖祠"正中挂着红色横幅,欢迎省周会一行。在祖祠门楣上嵌刻着"岐山衍派″四个金字;门两边有一副对联:″湖前流水长世泽,岐山延寿振家声"。在敦坂宗亲周记博等人引导下,省周会一行查阅了《安溪敦坂周氏族谱》,发现与南安市东田镇岐山村周氏似乎存在某种世系关系。据敦坂村《重建周氏宗祠记》记载:"周氏宗祠系二世祖乔德公自延寿乡分居以来,卜居崎山之下所建";而南安市"岐山周"族谱记载:"敏斋公择南(安)之崎口居焉"。但敦坂周氏宗亲认为他们之间并没有关系,因而也没有互相往来。此事尚待今后深入考证。省周会一行与敦坂村宗亲在炎炎烈日下合影留念并告辞。
微信图片_20250709120550.jpg    
     随后, 省周会一行来到城区的如家酒店,与等候在此的安溪县周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安辉宗亲,以及周超景宗亲会面,并商议安排了第二天行程,主要走访安溪始祖周日昌公后裔的居住地:县城周氏,汤内、硕德、霞镇村周氏是日昌公大儿子一支,宗祠重建四支派共同出钱;田头村是日昌公三儿子一支。周安辉会长还讲到了一个感人故事:县城周氏宗亲共有300多人,集中居住在下西街一带,至今仍保留一座清末的周氏大祖厝。金姑(外嫁女)周雪钦从2014一2023连续十年为周氏60岁以上老年人送发重阳节慰问金,每人1000元以上,累计过百万元。这次又为周氏宗祠重建慷慨捐款10万元。               
      由于行程安排较紧, 翌日上午8:00,省周会一行就与安溪周安辉、周超景、周志坤等宗亲出发前往龙门镇美顶村。
      美顶村的历史可追溯至清代,当时属于硕德乡和岭顶乡的管辖范围。该村现有周氏宗亲一千多人。美顶村(硕德)地处高山,公路盘桓而上,开车许久才能到达。若在农耕时代,人们只是依靠双腿登山,那种艰难困苦一定无以言表。但是,就在如此偏僻的山村,却有一位学子名叫周锦昌的宗亲不负众望,于2021年考上清华大学,今年又考入香港大学研究生,实为周氏荣耀。据了解,本周氏肇基始祖为祥宾公,来自筍江分支,从晋江迁入美顶村。迄今有500余年,其后裔播迁各地,约有6000多人。在山腰处建有一座"硕德周氏宗祠″。据宗亲介绍:该祠兴建时间不明,原先为土木结构,较为简陋,占地128㎡。1997年,新加坡族亲周振隆等人出面倡导筹资近50万元重建,于1998年落成,建筑面积达306㎡。新建的祖祠宽敞明亮,美伦美奂。
      离开美顶村,省周会一行又来到了龙门镇寮山村田头自然村。该村周氏宗祠就在公路傍,交通便利。宗亲们特别热情,专门在祠堂门口摆放红色鲜艳、龙凤呈祥的圆形锦簇花团。据谱载:其肇基始基是周清公,同样来自筍江;周氏宗祠于1998年重建,2007年再修缮,其后裔现有200多人。在祠堂门前大集体进行合影留念。
      再往前行,到了龙门镇观山村溪洲美自然村。没想到,居然发现有一支来自金门的周氏,迁移时间是明朝正德元年(1506),肇基始祖为周三郎公。其宗祠与众不同之处,是在门前专门修建了半月形的水池,一汪清水使祠堂凭添了几份灵动和秀气。始祖当年一人迁来,如今已发至700多人。
         接着,省周会一行来到了金谷镇汤内村。该村共有周氏宗亲100多人。其族谱于清光绪年间(1883年)重修。周氏祠堂规模虽然较大,但有些破旧,亟待修缮。
       在接近中午时分,我们驱车前往白濑乡霞镇村。该村周氏宗亲理事会会长、企业家周荣华宗亲听闻省周会一行将要前来,专程从永安市赶回会面,着实令人感动。霞镇周氏祖祠号称“洛阳堂”,系十四世开基始祖宗颖公(字元鼐),于康熙壬申年(公元1722年)定址结茅,经十五世祖几位兄弟齐心合力,于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拓建,至今已270多年。公元2016年,由“霞镇周氏宗亲理事会”倡导修葺,2017年竣工,让祖宇重焕光彩。周荣华宗亲与两位弟弟还在自家宅基地上兴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阳兴堂″。既是家祠,又是祖厝,还是会客交际的好地方。他的叔叔周文卿酷爱文学,喜欢对联、诗词、散文、快板、南音等创作,祠堂所有对联都由其一人创作,他擅长纂写以藏头形式和结合当地典故的对联,独辟蹊径,意境深远,读来琅琅上口,大家均为之折服。

微信图片_20250709120619.jpg
          中午,周荣华家人与宗亲们以家宴方式为省周会一行的离开饯行,省周会一行与宗亲们依依不舍地握手道别,相约后会有期。此时当以周文卿为"阳兴堂"创作的一副对联送给各位宗亲:″阳红似火,弄潮商海陶朱气;兴旺如涛,待客人情管鲍风″。
      
                                            (周书文  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25-7-9 10: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春衍派千秋远,桃溪钟秀毓英才

         永春衍派千秋远,桃溪钟秀毓英才
                     ——省周会一行走进永春      
      

       2025年7月5日下午,省周会一行离开安溪县霞(下)镇村,直接驱车进入毗邻的永春县。
      永春县是泉州市辖县。据《永春县志》记载,五代时闽国所置为桃源县,后晋天福三年(983年)因与湖南桃源县重名,遂改为永春县;同时该县地据晋江上游,气候四季皆宜,或谓命名永春缘故之一。
     永春县也是省周会"泉州行″的最后一站。
     桃城镇桃溪社区书记周志鹏,县周氏管委会主任周春山、副主任周良伙、周金印、周金琪、周陆龙,周开基,以及周文杰出纳,龙山岩管委会主任周乐阳等宗亲共同前来欢迎和接待省周会一行。
微信图片_20250710153122.jpg

    记得一周前的6月30日那天,"海峡两岸首届六月六晒(赛)谱交流会"在武平县百家大院举行。永春县两本《周氏族谱》也陈列在众多谱志当中参加评选,最终荣膺“优秀族谱奖”。此乃举族勠力同心、钩沉稽古之功,更显慎终追远、薪火永续之志。永春县周氏族谱主要有三个突出特征:一是很早以前就与始祖的肇基地莆田清浦周氏合修了谱志;二是在原谱基础上,对个别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进行了白话文翻译;三是资料丰富,对其他同根同脉的周氏修谱具有借鉴意义。
微信图片_20250710152752.jpg

微信图片_20250710152909.jpg    微信图片_20250710152933.jpg

     到达永春的次日上午,省周会一行就来到了桃城镇桃溪社区。社区周、盛两姓占总人口比例较高。社区书记周志鹏与其他宗亲把省周会一行迎入了会议室,向大家介绍了桃溪周氏古代名人及现代爱国爱乡侨胞情况,并亲自陪同省周会一行前往新建的″诒谷堂"和侨史馆参观。桃溪社区共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厝有23座,大都为周氏华侨所有。



微信图片_20250710152958.jpg
     "诒谷堂"是在古厝原址上由侨胞出资修建,整座华丽堂皇,极具闽南特色。据侨史馆″前言"所述,早在五代后周期间就有永春人出国经商。明朝中后期到民国,桃溪瓷器、纸品、桐油等特产顺流而下,直抵南安、泉州,有的再装上远洋船舶,航行在“海上丝绸之路”。
     明朝永乐年(1403-1424)初,定居桃溪的周氏家族,生聚繁衍,全县约有8千多人,后裔遍布港澳台地区和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仅马来西亚就有3万余人。他们和其他永春人一起在东南亚创造了“无永不开市”的神话;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建设,为永春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如,出生于菲律宾的周清琦宗亲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在菲律宾捐建上百座学校;为支持永春家乡教育事业,先后共捐资1千多万元。2010年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切接见。
微信图片_20250710153109.jpg    

      坐落于永春县桃城镇城南象山寨山腰的龙山岩,因其独特的山形地势和宗教地位,被誉为"永春第一岩"。省周会一行刚下车,远远望去,可见大门口挂着红色横幅标语:"热烈欢迎福建省周氏总会莅临永春龙山岩,共探家族发展新篇″。龙山岩殿宇釆用皇宫式起架,屋面红鱼琉璃瓦,屋脊双龙吐珠,飞檐翅角,彩画鲜艳。
      据周春山主任介绍,龙山岩古刹钟灵,由桃溪周氏组织管委会负责管理,这在全省周氏中应是独一无二的。
微信图片_20250710153232.jpg          微信图片_20250710153210.jpg    

      木有本,水有源,人有祠。永春桃溪周氏兴建的″周氏宗祠",宏伟壮观。据介绍:桃溪周氏源于莆田周氏第九世逊公,明初迁居永春介福大坵头,为开基祖,系分八房,建有祖厝。乾隆58年(1793年),亨房周自超考中武探花进士,钦点探花及第,其祖厝被御封为祠堂,重新进行修缮;民国23年遭兵燹后重建;1982年再次修缮;1984年国家建设三郊线公路,致使祠堂陷于路面以下的低洼地带。2002年海内外宗亲踊跃捐资加以重建,从原有的地面上升了1.6米。宗祠梁栋再起,石雕铭祖训,匾额耀日辉,现已成了永春桃溪一大地标和景观。
微信图片_20250710153018.jpg
       省周会"泉州行″于此落下了帷幕。从所走县市的周氏族谱看,有三个世系源流尚需认真考证和积极修订:

       一是关于周必大公。石狮族谱把南宋宰相周必大作为周敦颐的第四世,而且派下有三个儿子,显系误传。周必大的祖先可追溯至曾祖父周衎、祖父周诜,其家族祖籍为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后因祖父周诜任职庐陵(今江西吉安)而定居当地,且周必大只有一个儿子。但据建阳水吉谱载,有一个名叫周必大的,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官封枢密使,但他的子孙与石狮族谱记载的也对不上,二者之间是何关系,有待进一步加以考证。″。
       二是关于周日昌公。早期研究结论是,安溪周氏始祖周日昌为晋江周氏始祖周绍基裔孙,但周日昌岁数与周绍基相差无几,构不成祖孙关系。安溪新修族谱已予以修正。
       三是关于梅林翁。晋江族谱记载梅林翁系闽国主薄,实无凭据。明代四川布政使、莆田清浦人周瑛,在无意之间发现一位无名无姓的壶山翁写的纪事中,记载了唐未梅林翁故事及其五代子孙姓名及纪事,即认定梅林翁为莆田"上廊周氏″始祖。(据周瑛自写的谱序记载:″读从祖守约斋遗书,得壶山翁先世纪事″"所谓壶山翁者,不言姓氏名字"″隐括为题辞″″隐括其事,以为题辞)。因从莆田发枝散叶的周氏宗亲人多面广,周瑛之后多以梅林翁为始祖,兹事体大。如,永春、德化、大田周氏皆认为出自梅林翁玄孙文六公、文七公之后,但据永春乾隆朝进士周青云谱序记载:文七公系周显庆四年(659年),从莆仙迁往大田。其时代比梅林翁入闽早了三百多年。
       因此,真相究竟如何?尚待省周会及全省周氏有识之士共同深入考证,直至水落石出。
                         (周书文  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手机版|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周亚金;办公室主任:周广涛。

GMT+8, 2025-9-17 11:52 , Processed in 0.02942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