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海峡两岸首届六月六晒(赛)谱交流会举行

[复制链接]
周奇 发表于 2025-7-1 17: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赓续姓氏文脉 助力融合发展
                         ——海峡两岸六月六晒(赛)谱节在武平举行
微信图片_20250701175137.jpg
         2025年6月30日,值此莺飞草长、骄阳似火的仲夏时节,两岸各姓氏谱牒专家学者和宗亲贤达聚首“人尚武,地安平”的美丽武平,晒百家谱,续两岸情——共筑文化桥梁,同叙血脉亲情。受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俞杰会长的委托,省总会常务理事、周氏委员会周书文会长代表海峡两岸六月六晒(赛)谱节大陆主办方向莅临本次活动的两岸嘉宾和各姓氏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海峡两岸六月六晒(赛)谱节的顺利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微信图片_20250701175511.png


       这次活动得以成功举办,有赖于台湾的主办单位——台湾省姓氏源流研究学会的有力支持,得到了各姓氏宗亲团体,特别是台北家譜中心、台中家譜中心、桃園家譜中心、高雄家谱中心等机构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有劳于两岸钟氏等宗亲和福建龙成百家文旅投资有限公司的精心安排,也得益于武平县委、县政府,台办的竭诚指导。

微信图片_20250701175502.jpg

      姓氏是人们生命的缘起,以及终极的归依。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对血缘及其传承非常尊崇。福建地处祖国东南沿海,是中华民族各姓氏传承与播迁的重要中转站,是台湾宗亲和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重要祖籍地。家谱,又称族谱、祖谱、宗谱,记载家族家庭的历史,是最具平民特色的文献,与国史(正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深入挖掘整理两岸姓氏资源,展示两岸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为此,举办本次活动,旨在加强闽台寻根文化宣传和学术研究,使族谱文化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微信图片_20250701175522.png   
       在海峡两岸首届六月六晒(赛)谱交流会上,大田县周田坂周氏族谱被评为″最佳新编修族奖″,政和县上榅洋村及际面村的周氏族谱、永春县下洋周氏族谱喜获"优秀族谱奖"。
                                                                                                   福建省周氏委员会     周书文    周                                                                                                                                                                     2025年6月3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25-7-1 17: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峡两岸首届六月六晒(赛)谱交流会在武平百家大院举行

海峡两岸首届六月六晒(赛)谱交流会在武平百家大院举行
      
       谱牒千秋史,家族万世根。6月30日,海峡两岸首届六月六晒(赛)谱交流会在武平百家大院举行。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常务理事周书文,台北家譜中心主任潘慧玲,县委常委、县海联会会长汪洋,县政府副县长赖东武,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专家,两岸各姓氏家族宗亲代表等近200人参加活动。

       受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会长俞杰的委托,周书文代表海峡两岸六月六晒(赛)谱交流会大陆主办方向莅临本次活动的两岸嘉宾和各姓氏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说,福建地处祖国东南沿海,是中华民族各姓氏传承与播迁的重要中转站,是台湾宗亲和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重要祖籍地。深入挖掘整理两岸姓氏资源,展示两岸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对于增进家国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闽台寻根文化宣传和学术研究,使族谱文化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汪洋致开幕词并宣布海峡两岸首届六月六晒(赛)谱交流会开幕。他说,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每一本族谱,都是两岸血脉相连的生动见证,每一个姓氏背后,都蕴藏着割舍不断的亲情纽带。希望海峡两岸同胞以谱为桥,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共同挖掘和传承家族的优秀文化基因,也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在文化、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常务理事周书文说:“晒谱是中国姓氏传统继承下来的一种传统文化,通过晒谱让族人更加了解祖德中公,以便代代相传。同时,也让迁出祖地的宗亲回来寻根谒祖。大陆与台湾都保留了这种习俗,两岸同根同源,从族谱上就能找到相同的祖宗,表明两岸百姓是真正的一家亲。希望今后海峡两岸百姓之间能够更多地开展赛谱对谱活动,多多地恳亲交流,为两岸融合发展做出贡献。家谱又称族谱、宗谱或谱牒,是记载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世系人物和事迹等的历史图籍,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是中国传统的“晒谱日”,晒谱不仅可以让家谱吹风透气,不变质不损坏,还能更深地让后人勿忘先祖,更了解自己的姓氏文化。
       此次晒(赛)谱交流会,评审委员会从族谱的完整性、文化内涵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审,最终璜溪雷氏宗谱、平远济南林氏族谱、何氏宗谱、周氏族谱、漳州杨氏、湖北宜昌徐氏宗谱(台湾)分别获得最佳历史传承奖、最佳古籍传承奖、最佳编排体例奖、最佳新编修族谱奖、最佳文化价值奖、最佳两岸溯源价值奖。
      “在客家祖地武平办这种展出,把全省的百家姓的族谱放在百家姓最集中的中山镇来展示,我认为这个意义特别大。如果我们把这个做好了,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族谱文化的弘扬发展和今后中国各个家族写好家谱、做好家族的传承,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蔡幹豪表示。
       台胞邱女士说道:“我原来只是在台北家谱中心做服务,因为在寻谱的过程中看到有很多人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也遇到过一些困难,通过自己的例子,觉得应该来大陆走一趟。我的祖先可能因为环境,只好离开家乡到外地去打拼,也许从事的都是劳力的工作,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留下特别的记录,可就是因为那一串地址,所以我们找到了。‘知道我们是谁,我的祖先从哪里来’这件事情对我们很重要。
       ”期间,还进行了两岸数字化寻根寻亲系统性工程发布仪式和两岸数字化寻根寻亲系统化讨论。
        据悉,当前武平已建设形成以定光佛祖庙为核心,中山百家姓古镇文化交流区、梁野山文艺创作体验区、文博园定光文化展示区为一体的“一心三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同时也正聚力将百家大院打造成两岸同胞寻根的溯源地和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承载体。
                                                      
                                                         作者:李良英 石明辉 练一诚
                                                                 (周书文 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25-7-2 09: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纸页上的血脉:一场跨越海峡的晒谱对话

                                 纸页上的血脉:一场跨越海峡的晒谱对话

         2025年6月30日,福建武平烈日灼灼,海峡两岸首届晒(赛)谱交流会的展台上,政和县上榅洋村与际面村的《周氏族谱》静静陈列。当“优秀奖”的证书递到村民手中时,发黄的纸页在阳光下舒展筋骨,仿佛五百年宗族记忆正与当代对话。这一幕,恰是两岸以谱牒为桥、共守文化根脉的缩影。
       一、晒谱节:从通天河到闽台缘的文明密码

      1. 千年习俗的时空折叠   - 自然智慧:农历六月六的盛夏伏天,高温干燥的气候为纸质文献防潮防虫提供天然条件,催生出“晒谱节”。其起源或关联唐代玄奘晒经传说,亦与宋真宗钦定“天贶节”一脉相承。   - 仪式密码:晒谱前需净手焚香、跪拜先祖,由族长讲述家族迁徙史。上榅洋村至今保留“更楼焚香”古礼——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村民凭此楼击退盗匪,获宋神宗赐名“治地”,忠勇精神写入族训。
       2. 现代转型:从竹匾到云端   - 福建蔡氏将AI人脸识别嵌入数字家谱,浙江图书馆古籍实现OCR检索;而2024年泉州“第五届海峡两岸谱牒大会”上,AR族谱技术让台胞手指轻触屏幕,即可追溯迁台先祖的航行路线。
       二、政和周氏:一姓双村的文明切片上榅洋村:爱莲堂里的家国叙事- 文武双脉:作为周敦颐后裔聚居地,村中“爱莲堂”镌刻“读书作文必求心得”族训。清代村民因解救官员获赠“礼义之乡”匾额,1937年更秘密安葬被反动武装杀害的红军烈士,清明祭扫延续至今。- 红色基因:宗谱专设“英烈录”篇章,记录为新政权献身的周氏子弟,成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的精神基石。际面村:稀有姓氏的融合样本- 际姓源于芈姓(楚大夫封地)或满族改姓(额尔格济氏),宗谱记载明清时期从浙皖迁入闽北的历程。此次获奖,彰显两岸对小众宗族文化保护的共识。文化符号 上榅洋村 际面村精神图腾 爱莲堂、红军墓、更楼 多源流姓氏谱系当代价值 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2022) 族群迁徙融合实证。
       三、晒谱会的两岸使命:从血缘认同到国家叙事
       1. 纸页中的政治基因   - 2024年泉州谱牒大会上,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直言:“两岸家书记载着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史实,直接粉碎‘文化台独’叙事”。台胞杨荣辉回忆父亲叮嘱:“家乡在诏安,走到哪都不能忘祖”,印证谱牒作为“非官方历史”的权威性。
       2. 寻根者的双向奔赴   - 台胞王桂明祖籍泉州安溪,家族谱牒损毁后,他走遍台湾王氏宗祠却寻根未果。在2024年交流会上,他捐出8册珍贵族谱:“帮别人找祖先,也是找自己的根”。而闽台缘博物馆每年助百余台胞对接祖籍地,金门学者刘灯钟称之为“最柔软的统一路径”。
       四、当谱牒遇见未来:区块链与乡村振兴- 技术赋能文明   - 中国白茶城(政和)引入区块链存证技术,为年份茶仓储建立信用体系。此模式正移植于族谱保护:漳州林氏将明清地契哈希值存入链上,防篡改亦利流转。- 文旅融合密码   - 上榅洋村将450年“夫妻桂花树”、明清古厝写入宗谱旅游路线;际面村则开发“姓氏源流研学”,2024年吸引台青创客驻村设计文创。 结语:晒谱节,一场文明的新生礼从宋元政和茶商押送茶箱沿“万里茶路”远航,到今日白茶城里的数字茶仓;从藏绿周氏跨越五百年的回眸,到闽台缘博物馆AR族谱前的泪眼——晒谱节早已超越文献保护本身,成为中华文明“慎终追远”精神的当代仪式。当武平的阳光拂过政和周氏的奖状纸页,我们看见:发黄的不是历史,而是文明等待苏醒的底色;晒出的不止族谱,更是两岸共有的未来图景。晒谱节现场速写:台东池上乡陈氏宗亲会理事长陈江河,在武平晒谱会上轻抚一本《颍川陈氏族谱》,突然指着一行字哽咽:“道光九年迁台祖陈文生...这是我太高祖父啊!”阳光下,他的手指与泛黄字迹重叠,身后闽台缘博物馆的电子屏正滚动播放新版《闽台缘》展览预告——历史与未来,在此刻同频。
                                                         (文/周泽汉)     周必大研究会2025.7.1.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周国英 发表于 2025-7-4 16: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字台湾,数字外海麻园,数字茶庵寺[握手][合十][爱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手机版|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周亚金;办公室主任:周广涛。

GMT+8, 2025-9-17 12:02 , Processed in 0.0280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