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文忠 于 2024-11-15 15:28 编辑
甲辰龙年十月初一,恰逢益国文忠公周必大逝辰820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文成县周必大研究会在龙川中堡周必大公二次葬墓前,隆重祭奠益国文忠公周必大逝辰820周年。 墓前广场正中央,悬挂丁功谊教授撰写的对联: 横批:与国咸休 上联:松梅气节,云水襟怀,政声清远玉寰播; 下联:八斗才华,五车学识,文绩卓殊金册铭。 对联全面概括了周必大公的一生功绩。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又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吉州庐陵人(今江西吉安)。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中进士,授左迪功郎,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1157)再中博学宏词科。三十年(1160)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曾多次在地方任职,累官至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枢密使、右丞相、左丞相,庆元元年(1195),以少傅身份致仕。嘉泰四年(1204),在庐陵逝世,享寿七十九岁,赠“太师”,谥“文忠”。宁宗赞云:“四朝忠臣也。功德文章为世师表,功名始终,视古名臣为无惭也。”周必大为官45年,终其一生,清廉执政,励精求治,对南宋中兴局面的稳定作出巨大贡献,百姓赞誉他为南宋的“太平丞相”。当时,周必大以宰相之尊主盟文坛,在南宋中叶的词臣中居领袖地位,成为宋韵文化的代表人物,誉为“九流九略,靡不究通”的文学家。周必大遗作后人辑为《周益国文忠公集》,计二百卷,共一百三十四万余言。《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横批:与国咸休。这句话出自《尚书·周书·微子之命》:“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原文的语境是在描述微子受封为诸侯,并赐予其家族永久的荣耀和福祉。意思是:“(你)作为王室的贵宾,与国家共同享有繁荣和安宁;这种荣耀和福祉会一直延续下去,并将永远流传,没有穷尽。这里的“作宾于王家”指的是微子被周王赐予尊贵的地位,成为王室的贵宾;“与国咸休”意味着他与国家共同享有繁荣和安宁;“永世无穷”则强调了这种荣耀和福祉是永久性的,会一直延续下去。这个横批同样印证了作为左丞相周必大的在南宋的尊贵地位,成为王室的贵宾,与南宋皇室共同享有的繁荣和安宁,这种荣耀和福祉是永久性的,至今受到敬仰和崇拜。 当日,虽然受“康妮”台风影响,风大雨急,但是这挡不住对先贤周必大祭祀的热情。上午六点多,众人先后来到中堡周必大二次葬墓前,在墓前点烛、焚香,供陈糕、饼、水果,奉献牛、猪、羊等祭品。 上午七点,先由主持人致主持词: 今天是甲辰龙年十月初一,是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益国文忠公周必大逝辰820周年纪念日,大家冒着大雨聚集在文成中堡益国公周必大二次葬墓地前举行祭祀仪式,慎终追远,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又一次的弘扬和传承。 今天来自四面八方的我们齐聚这里,来到益国公周必大的墓前,共同纪念这位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逝辰82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益国公周必大的卓越成就,传承他的精神遗产,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江西庐陵人,是南宋时期的一代名臣,后世称为“太平宰相”。他一生忠诚于国家,勤政爱民,文采斐然,著作等身,被誉为“文坛巨匠,政坛楷模”。他的智慧和品格,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也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向出席今天纪念活动的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远在他乡的益国公周必大后裔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祝愿。在这里共同祈福,保佑大家平安吉祥、身体安康、事业发达、生意兴隆、万事如意! 主持人宣布: 排班:族长、长辈(周日贡)、年龄大者(百岁老人周瑞炎)位列前排,其余人等按序位列后,禁言肃立。 在礼炮、鸣锣、上香迎神,众人三扣九拜之后,由廖鸿灵教授颂读由中华周氏联谊总会名誉会长周应芝撰写的祭文: “维人民共和75年,岁在甲辰,时在孟冬初一,值先公周子逝辰820周年,周日贡、周瑞炎等,谨以素酒时鲜、虔心敬意,致祭于先公茔冢前: 岁将趋暮 天气肃清 华叶既萎 众心焉宁 追思罔极 先公之灵 玄默以向 神容来应 有睹音形 精神俊采 乘风御气 天地同在 想我先公 志扶大宋 位极人臣 为百官冢 致君以道 体国以忠 为政以德 干事以功 敢谏善谏 用心激烈 识贤举贤 用人团结 虽历四朝 有成一贞 终安一隅 能和四神 三教九流 允居其中 文学理学 悉以其重 其德在时 其迹在史 其文在世 其泽在嗣 其名不朽 其神永久 伏惟 尚飨。” 主持人宣布:焚烧祝文、金银锦帛。 随后,周志满致祭拜词: “各位宗亲,同志们,今天我们云集于此,济济一堂,虔心诚意,同怀先祖、先贤仁德,共叙情谊,我们血脉相连,情浓于水。 愿我们的祖宗在天有灵,保佑我们所有领导、干部和父老乡亲身体健康,事业发达,保佑读书的孙子聪明伶俐、伶俐聪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年年升级,班班第一,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清华北大、外国留学、金榜题名、为国争光。保佑工作之人,工作顺利,职务步步高升,县长、市长、省长连当十届。保佑考上公务员,成为栋梁之才,为民办事,好人相逢,一切事业都成功。保得做生意之人,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赚来欧元人民币几千万。保佑老年之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主持人宣布:送神,再行三叩九拜,点燃百子炮,撤馔,祭祀活动结束。 生命会结束,但爱不会被磨灭,逝去的人永远住在心间。只要记得,只要还爱着,逝去的亲人就一直在。今日,恰逢周必大公逝世820周年,我们隆重祭奠先祖、先贤。既缅怀先祖、先贤的丰功伟绩,又向先祖、先贤汇报祖国建设日新月异,百姓安居乐业,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先祖、先贤的遗志终成现实。周必大公作为南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大学者,其忠君爱国爱民的思想,需要我们学习、研究、继承的东西很多很多。恰逢盛世,先辈的丰功伟绩将不断感召和激励我们,奋力先行、不负新程,唯实惟先、善作善成,承继昔日成就,再创未来伟业。 周必大逝辰820周年墓祭活动不仅是对益国公周必大的缅怀,更是对南宋文化、政治和历史的一次深刻回顾与传承。 纪念与缅怀 - 对益国公周必大的纪念:周必大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贡献和成就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通过墓祭活动,我们表达了对周必大先生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 对南宋文化的传承:周必大的一生与南宋文化紧密相连,他的学术成就和政治生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活动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南宋文化,激励人们继续探索和研究。 教育与启示 -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周必大一生忠诚于国家,他的事迹和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墓祭活动,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 - 倡导清廉从政:周必大以清廉著称,他的为官准则和道德风范对后世官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活动有助于传播清廉从政的理念,促进政治生态的净化。 文化交流与传承 - 促进文化交流:周必大与当时的文人学者有着广泛的交往,尤其是与温州士人和文人学者,他的文化活动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墓祭活动可以成为文化交流的平台,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弘扬儒家文化:周必大一生致力于弘扬儒家文化,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活动有助于推广儒家文化,提升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社会和谐与团结 - 增强社会团结:通过共同纪念益国公周必大,可以增进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了解和尊重,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周必大的精神和品质,鼓励人们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促进地方旅游发展 - 提升地方知名度:周必大二次葬墓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其墓祭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从而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周必大逝辰820周年墓祭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迪。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益国公周必大的卓越贡献和他所代表的精神价值,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文成县周必大研究会表示,今后每年都将十月初一周必大逝辰纪念日作为秋祭祭祀日开展拜祭仪式,共同缅怀一位伟大的先贤——南宋益国文忠公周必大。因为他的一生,是对国家和百姓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和智慧的一生。因为他的精神和品德,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在此,我们要感谢每一位为此次活动付出努力的朋友,是你们的辛勤工作,让这次纪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同时,我们也要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是你们的参与,让这个特殊的日子更加意义非凡。 随着墓祭活动的结束,但我们对益国公周必大的怀念和敬仰之情永不消逝。愿他的精神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激励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