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周先祖在庆城活动情况

  [复制链接]
周思潮 发表于 2024-7-23 10: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先祖在庆城活动情况
关于殷、商、周时期周人在庆城活动,长期被人们视为趣谈,且有充分的历史资料作为它的佐证,确信无疑。
《史记·周本纪》载:“夏后氏政衰,弃稷不务,不窋失官而奔戎狄之间”。所谓“戎狄之间”,《括地志》以为是宁、原、庆三州,这里所说的宁、原、庆三州,即今之庆阳地区全部和平凉地区的灵台、泾川和陕西的部分地区。
《括地志》又曰:“不窋故城庆州宏化县南三里”。这里的宏化,即今之庆阳县。
《周本纪》中还有:“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从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
这段记载告诉我们,从不窋至公刘迁豳,凡四代,均在庆阳活动,从事农业生产。
从合水蒿嘴铺石桥遗址和九站遗址所反映的情况看,周人在庆阳的活动也是确信无疑的。地下发掘是对文献资料的有力印证。
在九站遗址中,发现有“马鞍形大耳罐,罐底内凹,陶片全系表面夹砂陶,以陶碴、细砂粒为羼料”,同时,发现这种器物的文化层上部有周代文化层叠压,这种文化层叠压关系说明了寺洼文化早于西周文化,同时也说明周人在庆阳的活动有其文化遗存作为自己的佐证。
地方志对文献资料作了详细的补充。据《甘肃通志》载:庆阳人民“好稼穑,务本业,有先王遗风,陶复陶穴以为居,于貉为裘以御寒”。
通志又载:在庆阳县西南3里相传为公刘子姓居住,称为“昔姬峪”。在县东十里地多花木,相传为“不窋遗园”。县北三十里有腴田数亩,号天子掌,人莫敢垦,谓“公刘庄”。
府志载:“相传不窋坟在庆阳县城东山巅”。“庆城北关,人呼为‘皇城’,相传周人迁豳后,三年大祭,一年小祭,非亲临即派公卿致祭,来往于兹,有周禘行宫”。这大概就是人们将北关称皇城的原由吧。明代弘治年间修建的周旧邦木坊,至今还矗立在庆阳城南街。
以上所述,说明周人在庆阳的活动是确信无疑的。

本版积分规则

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周亚金;办公室主任:周广涛。

GMT+8, 2025-5-3 02:54 , Processed in 0.0186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