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在莲溪周氏办公室研讨祠堂文化会议

  [复制链接]
周国英 发表于 2024-2-6 12: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国英 于 2024-2-7 07:22 编辑

在莲溪周氏办公室研讨祠堂文化会议
莲溪周氏祖宗词堂历史上图是老人回忆之莲溪(大沙)周氏500年前约1523年间为记念六世祖源深.讳孟达.又名瀚.号留护。而大沙周姓历史上曾建首座太祖祠,简称周氏祖祠。现存古祠石为证。
在50年代前期保存较为完整的周氏祖祠有15座。分别为太祖祠丶東昌堂(善耕周公祠)丶月池周公祠丶松主周公祠丶以上四座祠均在东升里即东安村。西庆堂(南所周公祠)丶东泉周公祠丶溢溪祖周公祠丶道平周公祠丶西园周公祠丶云霖周公祠丶太祖道平周公祠丶五昌堂周公祠(五座)指(八世士养丶胜德丶九世为吉、十世云霖丶通行即道平。苍兰祖祠丶胜德祖祠共15座。现在已无存。(周岳云丶周富恩遗留资料提供)。
所有的建筑风格均为新会古祠模式建造,每座建筑面积和尺寸尽不相同。青砖丶瓦丶石丶木结构,二进式和三进式。其中一座为泥墙。多为二进式。

    祖祠一:(見图1)太祖祠《周氏祖祠》
座标:旧址:原属东升里,(原东风小学旧址)东安村后山山脚。北至狮子山,东至(周柏灵丶周日胜屋)西至《善耕周公祠》1.5m,座北向南,面积:深27.2mx宽12m。共326.4平方米。

    宗祠二:(见图1)东昌堂宗祠《善耕周公祠》
座标:原属东升里,(原东风小学)东安村狮子山脚。座北向南,北至狮子山,东至《太祖祠》1.5m,西至《月池周公祠》1.5m
面积:深27.2mX宽11.5m。共312.8平方米。

宗祠三:(见图1)《月池周公祠》地址:原属东升里,(旧东风小学)背靠东安狮子山,座北向南,北至狮子山,东至《善耕周公祠》1.5m,西至周结旧泥墙和曾池空地相隔2m,面积:深27.2mX宽11.5m共312.8平方米。
    宗祠四:(见图2)《松主周公祠》原属东升里,地址:东安村“古鲁山”以东山脚,座北向南,北至狮孑山,东至周亦权前周德明屋1.7m,南至路边。使用面积:长32.9mⅩ宽11.4m=375平方米。建筑面积深21.2mx宽11.4m=241.68平方米。

西庆堂祖祠(南所祖)
     祖祠五:(见图3)《南所周公祠》
座北向南,北位于红星古道(古街东)古村道,西邻现红星村委,东至红星周柏盛及红星民房,东北至文武庙。南近东安村农户。占地面积长24.7x宽16.4m=405平方米。建筑面积深19.7x宽16.4=312平方米。
现属红星罗金城私人房地使用。

   祖祠六:〈见图4)东泉周公祠
座北向南,座标原“三多里”北至原石场丶及“树头婆娘”山前。东靠古石道,周百信旧宅,西邻康王庙,现是廖华金房地,南至古石路。建筑面积:深16mx宽10.5m=168平方米。

     祖祠7:(见图5)《溢溪周公祠》
座北向南,座标旧红星古村埸,原属“太康里及太平里地域”,北至石场,西至古村石道,东至康王庙,南至谢均耀丶徐厚才丶利华及何楼大房屋。前有古村道连接莲花古池塘。建筑面积为,深27mx宽11m=297平方米两座共594平方米
(现属红星村美哥之子何月灵房屋用地)

宗祠8(见图5)道平周公祠
    座北向南,坐标:原属太平里丶太康里。西北斜角离溢溪祠约30m,东边古巷路,邻康王庙。南面古路村道前是红星村民居。建筑面积27m×宽11m=297平方米。旧址是现英强和炳坤住房地。道平周公祠,一直曾是清代、民国时代乡公所办事处。

宗祠9:〈见图6)西园周公祠
  西园周公祠座西向东,座标:西是红星佐锦几兄弟住宅地。北隔古路之子逸住房地。东古村道延南是联胜里,延北是太康丶太宁里。道前是魚塘。宗祠建筑面22.3mx11m=242.3平方米。现是何美宣的兄弟的住宅地属。

宗祠10:见(图7)云霖周公祠。坭墙,木桁角瓦面结构。座北向南。座标:属《悦盛里》,北背文锋山仔。背靠松兴丶兆锦旧房地。东至周柏盛旧屋地,前隔古村道周柏坤、周伟明房屋。建筑面积14m×5.2m=72.8平方米。

    祖祠十一:太祖道平周公祠,见(图8)。
座东向西。座标:新兴村岩下。背靠石场山,东至石场空地。北至村场旧房地,祠前隔内路罗就住房。东南角有千年岩下古井。建筑面积:深21mx11m=231平方米。现旧址是周权光之子周宇良房宅。(周三庆供述)

    祖祠十二:见(图9一附图)五昌堂周公祠。
座北向南,座标,文锋《悦盛里》共宗祠五座。面积:使用面积:长120mx宽26m=312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长18mx宽26m=468平方米。北至村庄自东往西亚番丶发祥丶李波房屋。东至旧粮站。南至莲溪河。西至原池塘及飞胜楼。原祠堂60年代用于文锋四个小队的粮仓。祠前广场用于文锋村的晒谷场。80年化分别用作宅地。见(附图)
北面祠堂地自东往西分别是丁朝丶发祥丶其章丶茂志丶杨杰等农户。东面自北往南分别是丁朝丶保光丶如球丶文锋村委,旧街中心路丶商铺及河边公路。旧街中心路上自东往西分别是文锋村委会丶春红丶卓焕丶宇顺丶周泉丶权盛丶空地丶旧农业银行。中心街下自东往西私人铺位分别是:徐金丶春球(才华儿子)阿伦丶国珍丶东明丶求厚丶李学正丶锦芳丶周旺称等数户均属原五昌堂宗祠范围之内。(讲述者:文锋村民周国祥丶周国均等)。
     五昌堂的广场之大,是民国时期至解放初期莲溪(大沙乡,西安乡)民间每逢佳节各种活动及舞龙舞狮等集会的聚地点。70年代都是政府会场。后期有了西安礼堂之后才结束使用此会场。后改为文锋四个小队的哂谷场。宗祠的原建筑地建四座粮食仓库。
莲溪周氏十五座宗祖祠建筑面积3295.86平方米折合4.94市亩。便用总面积7099.24平方米折合10.64市亩。

   莲溪周氏联谊会
    周耀庆整理
      2023年12月8日
赴珠海市莲溪周氏宗亲联谊会交流,『周氏文化核心价值观』版权数字资产赋能乡村传统宗亲文化。
IMG_20240206_093332_1.jpg \ IMG_20240206_123728_edit_235856798552578.jpg


IMG_20240206_093236_1.jpg
 楼主| 周国英 发表于 2024-5-26 18: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国英 于 2024-5-26 18:13 编辑

04.30 06:38
(1) 《传统文化》之《祠堂丶族谱丶坟茔(祭祖)乡村民俗风情》     总章
      《传统文化》《祠堂丶族谱丶坟茔(即祭祖)丶乡村民俗风情》
编者按:与宗亲一起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总章   
   着重从族谱丶祠堂丶祖坟(坟茔)三方面进行肤浅叙述。对提供相关历史资料和参与的宗亲和人士表示挚诚的谢意!
  (我们一起了解“祠堂丶族谱丶坟茔祭祀”丶乡村民族风俗)的历史意义与传承核心价值)   
《祠堂丶族谱丶坟茔丶乡村风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珠海莲溪周氏家族传统文化之传承》
上图为祠堂《濂溪书院》
莲溪(古时称大沙)孟达居大沙近六百年,其后代建造祖祠及宗祠共十五座。于解放初期由于支持社会主义建设,振兴农业水利和建设学校所需,绝大部分祠堂用于解决水利和建校物资短缺困难,将所有祠堂相继拆掉,至今没一间遗存。
    上图为祖墓群图及祭祖活动。
    珠海莲溪周氏每年《五.一》祭祀孟达太祖活动。数百年公的后代为记念先祖,所建祖坟300多座,规模之大,保存完整。近邻区域属少見,是一项值得保存的文化遗产。
上图为珠海莲溪周氏第五次修续族谱启动工程。
      前言
  什么是“传统文化”,常常听学者丶专家丶教授经常说的传统文化,他们会以五经四书,讲到儒丶释道。从阴阳八卦到命理风水,从奇门遁讲到权谋智慧,从三从四德讲到忠孝仁义。其实,你弄懂了祠堂丶族谱丶祖坟,就完全弄明白了传统文化,所有的其他都是表象的东西。
     几千年没有变的,就是这三样东西隐含的就是血脉、宗族丶家国,是基因的绵延,也是文化绵延。没了有血脉丶祖宗,就没了根,没有血脉的根,没有文化的根。
      一:祠堂
    家族的衙门叫祠堂,国家的衙门叫庙堂。家产生族,族产生国。保家就是卫国,个人荣誉就是家族荣誉。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古时,祠堂有很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平时各房子孙有办理婚、丧、寿丶喜等事务时,经常也便利用这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埸所。此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常利用祠堂作为会聚的埸所。
   在中国古代儒家论理中,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的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大多建有自已的家庙,祭祀祖先。
   一般把家庙,称作祠堂。祠堂的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杰出理学家朱熹作《家礼》始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一1566年)允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过侯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家祠。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甚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的道德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或书院,如《濂溪书院》《××私塾》
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也正因为如此,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周围佳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了。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号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旧时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祠堂的祖训,就是家族历史记忆的浓缩,无论是耕读传家,还是忠厚传家,其中凝聚的是这个家族的荣耀。
        二:族谱
    族谱,是记载一个姓氏家族或家族其一分支的宗族氏系和历代祖先的名号谱籍。在有些地方,族谱也称家谱。族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是炎黄子孙根脉相连,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
     族谱,流淌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伴随着自然和社会演进的历史长河,源自同一血脉的家族,引领着自己的姓氏符号,形成了本家族的亲氏系,并逐步出现了现载宗亲祖先的谱牒。这是血缘的延续,是根脉的连接。不管你迁徏到何方,不管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族谱都将连接着你,血缘和亲情都将跟随着你。历历族谱,蕴涵着祖先的图腾丶流淌着家族的血脉,洋溢着族人的心香。
    族谱,承载着义无反顾的民族凝聚力。相同的姓氏构成的家族,百家姓氏和千千万万个家族的汇聚,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族谱体现了宗法与人伦这一维系家庭丶家族关系的本质功能,同时它也具有维系社会、法律、道德丶传统的深厚内涵。这也是血缘的延续,是根脉的连接,不管你是何氏何姓,不管你的家族大小都要以炎黄传承为依归,以中华民族是我们的共同家园而荣耀。历历族谱,记载着炎黄子孙的春秋,体现着最基本的道德传统,凝聚着厚重的民族向心力。
    族谱,积淀着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族谱的出现,本身就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赋予了一层新的内涵。众多家族供奉列祖列宗的虔诚心灵,催生了祖厝丶宗祠丶家庙丶神龛等的建筑辉煌和地域特色。随着祭祖礼与儒丶佛丶道教的影响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祭祖规制丶原则和程式。去除某些不合理的成分,实为中华民俗文化之大成。历历族谱,包含着华夏山河的人杰地灵,渗透着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
    族谱,连接着海内外人民的血缘亲情。海内外同腌的根在大陆。海内外人民同族同祖、同文同种,同根同源,同谱同牒。一湾浅浅的海峡,隔不断海内外的民族亲情,挡不住海内外族谱的接续传承。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家乡,才会停止沸腾。历历族谱,连接着海内外人民血脉,沟通着海内外人民的亲情,凝聚着海内外人民的精神。
   古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夏矣。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讲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百家姓氏同为炎黄子孙涓涓血脉。站在老祖宗的面前,庄严,肃穆,虔誠而崇敬的历史感,将会促使人们铭记家志,回归民族魂。
    族谱清晰的记载了我们的基因是怎么样经历战火烽飞,兵荒马乱,朝代更迭的,就象一条河,从源头流到现在,未曾间断。
         三:坟茔即祖坟
      祖坟就是根,是基于个人身世渊源的连接,是融于大自然的祖宗遗骸并以此为坐标的历史标注,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也是风水智慧的集大成处。
    古人云:“葬者,藏也,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古人对先祖坟茔的风水选择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甚至很多家族为此大动干戈,为的就是赢得后世发展的先决条件。
   坟茔,是家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丶坟向、祖坟及各分支墓地分布等,在家谱中称坟墓丶坟山丶庐墓)祖茔等。祖茔是指自己这一姓的始祖埋葬的坟地,或者移居一个地方后自己的祖先在这里新立的茔地都可以称作祖茔。
    根据“尊祖、敬宗”的宗旨与需要,坟茔由图与文两部分组成,以图为主,文释图章,图文并茂。
   在家谱中对坟墓“图与记祥之”,便于后人“视谱知图,视图知墓,俾开卷而益生孝敬之思”,从而对坟墓“护藩篱,培薪木,慎祭扫,防侵损”,从而达到尊祖、敬宗丶收族的目的。
   中国人与西方的宗教崇拜有本质的区别,我们讲究木本水源的家文化,木发于根,茂极而落,必达其根。而亲人殁故后的头等大事就是在故地选坟茔,这保证了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荣光耀祖,中国人的勤劳闻名于世,这种骨子里与身俱来的优秀品质就是每个中国人想通过个人奋斗达到成功,以告慰先祖的养育之恩。
   家族凝聚,每逢清明节,许多家族共聚一堂,只为祭祀先祖而来,族人们互相交流,促进资源的整合和发展。
   道德提升,我们中国人的家谱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坟茔图。每个先祖的绘像后必列赞语。这也潜移默化的为后代提供了看得见模的着的道德楷模。
   祖坟就是皇天后士,神圣不可侵犯,护我河山,守我寸土,就是护我祖祖辈辈的生存家园。就算是皇帝老子,也要三跪九叩。走进祠堂,缅怀祖训;跪拜祖坟,牢记祖德:传承族谱,不忘长幼。
     理解传统文化,先从祠堂丶族谱丶祖坟三件事开始,一切就会豁然开朗。
    目录
(1):《传统文化》之《祠堂丶族谱丶坟茔(祭祖)乡村民俗风情》总章
(2):族谱篇《序言》
(3):族谱篇:《莲溪周氏一脉来源世系图》轩辕一归仁一敦颐世系图
(4)族谱篇:《周敦颐生平》附录
(5)族谱篇:《周敦颐下延七世世系图》《天奇公下延至孟达六世系图》《斗门孟达房概况》
(6):族谱篇:《六世孟达公下延世系图》
(7):《周氏家训》
(8):修谱捐款芳名录
(9):中华周氏古今名人选一一帝王将相名臣先贤、烈士。
(10:族谱篇:《周王朝衍生的姓氏》
(11):《文化传承之族谱编》后语。
第二篇:传统《祭祖文化》
第三篇:传统《祠堂文化》
第四篇:传承《乡村民俗风情文化》
笔者:周耀庆
(颐裔31世传孙,天奇25世传孙)
    在篇写过程中因本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敬请给予指正。这是初稿。欢迊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05.26 17:29
(2)族谱篇《序言》
            族谱篇
              《序言》
      第五次族谱重修序言
家谱是一个姓氏的生命延续史;它记录着该族的来源,宗族支脉的迁途轨迹及繁衍生息等。
周氏族人是中华民族之大族,在《百家姓》中位于第五,在全国姓氏统计排行第九,历史变迁朝代更迭,历经几千年之久。
宋末元初,我先祖周公孟达.字源深.号流护,又名谕
出生于宋末元初(1281一1349年享年68岁)
乃是五世天峰长子《天峰公仕元朝国子监大学士(相当现代教育部)享年八十四》
是天奇公(天奇.讳誉号海门)六世长孙
也是周敦颐第十二世孙
《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避英宋讳改名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嘉定十三年赐谥曰元公,淳佑元年封汝南伯,北宋五子之首。道洲营道楼田保(今湖南道县)人,生于(1017一一1073年)享年57岁。至2024年10O7岁诞辰》
孟达周公他高瞻远瞩,择寓莲溪(大沙.西安),明代弘治十三年在古橹(古路)村开族至今已近五百八十年之久,因族人历代繁衍之多,两百年前本族人有移耕就食之观念,分别开辟了莲江、光明(龟山)、东湾、沙湾、石龙、三湾、上栏、下栏等村,也有迁居竹洲、马墩、银潭、布洲、盖山、中山板芙禄围下冲和中山小榄东凤、新会东、南湾、腰古、黄布、珠海白蕉东围、八围(马墩新村)等地,也有移居港澳、东南亚及美国、世界各地,至今周公孟达的长子观光公在沥岐后裔二千多,次子观爱、三子观祥在莲溪二万八千余,共子孙后代三万有余。
时代的变迁丶历史在发展、族人繁衍与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如今开放改革已多年,男女平等的观念得到牢固树立,也给族人男女老少应得的权利。因为我族人不论男女都是周氏的血脉,也是我们氏族传人。与时俱进。这次修谱把所有族人(男女老少)编入族谱以完善周氏血脉图谱。第四次修谱在一九九五年由老前辈佐辉叔、维学倡导和主持下,族侄富恩、岳云俩人缮写,同时得到各房兄长协助调查登记的有富雄、岳潘、岳吾、兆朗、权光、焕佐、均华、锦珍、华恩、高欢、源达、华赞、岳庭、兆扶、昌明、昌裕、兆仪十九人等。他们不辞劳苦,风里来雨里去,流尽了身上汗水逐家逐户进行登记,在九五年底完成,编印了四百余册,得到族人的称颂。也为我们这次重修族谱打下坚实基础。为我周氏立下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表示深切的怀念。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际,进行这次修谱工作,这是不愧于祖先,惠及后代的一件大事,不忘先辈祖德,考证宗族历史,弘扬周氏文化,激发爱国爱家情怀,增进宗族团结,教育后辈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社会和谐,以及促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第四次修谱至今已有二十九年之久,欣逢盛世,国泰民安,人口兴旺,良才济济是重修最佳时机。这次修谱工作中,得到热心人士和企业及宗亲的资金捐赠,人力物资的援助。此项工作于2019年开始,皆因疫情无情担搁了三年之久,于2023年元旦后重新启动,为了把工作能顺利进行,成立了周氏联谊会修谱领导组如下:(组长、副组长丶名誉主任、成员丶资料员、编辑人员)称编委。注:《孟达(六世)长子观光(七世)斗门沥岐房编谱主任及主编由周成光丶周发尧丶周子良等宗亲整理收编》。
   一:主任:周锦贤(光明)
   二:副主任:周耀庆(东安)、周学进(上栏)丶周社稳(新丰)、周顺如(东安)、周德志(石龙)、周欣荣(新丰)、周景新(下栏)、周国平(新丰)
   三:名誉主任:周裕光(中心)丶周保其(石龙)丶周宇和(东安)丶周三庆(新丰)丶周郁盛(东安)丶周炎勤(中心)丶周国雄(上栏)丶周振庭(石龙)、周文亮(红星)丶周广英(红星)
   四:主编:周柏盛(红星)
   五∴副编:周新尧(东安)、周锦贤(兼)丶周学进(兼)丶周匡图(下栏)丶周锦辉(中心)
    六:修谱财务管理、招商丶资金筹备:
主管:周顺如(兼)
成员:周德志(兼)丶周其光(红星)丶周欣荣(兼)丶周惠光(上栏)丶周瑞云(女)东安丶周伟雄(东安)丶周瑞生(黄布)、周柏铃(文锋)、周莲爱(女)(文锋)丶周美莲(女)(东安)丶周健能(文锋)丶周兵权(莲江)周健华(红星)丶周健辉(石龙)、周昭安(新丰)丶周毅璇(下栏)、周健中(新丰)丶周开旺(中心)
  七:谱牒电子版及印刷组:
   主任:周苏健(东安)
   成员:周其光(兼)
   总监:周耀庆(兼)
   核对:周柏盛(兼)
   副核对:周锦贤(兼)
   八:工作组资料员(各村)
    周社权(东安)丶周松盛(东安)丶周日明(中心)丶周茂盛(红星)丶周东红(文锋)丶周池振(农丰)丶周艺超(上栏)丶周国光(下栏)丶周秾盛(下栏)丶周国祥(石龙)丶周健新(上栏)、周国华(莲光)丶周松友(东湾)丶周炳(沙湾)周杏群(竹洲)丶周社养(竹洲)丶农春爱(女)(布洲)丶周前进(布洲)丶周胺仔名成杰(孖湾)丶周陈幸琴(盖山)丶周军朝(盖山)`周足行(马墩)、周添(白蕉东围)丶何华好(女)(中山板芙禄围下冲)丶周海波(布洲)。
    本次修谱工作由会长周耀庆任组长,亲自主持和领导修谱人员开展工作。他们都是拿出善心,不计报筹,不辞劳苦逐家逐户做好豋记工作,编辑人员采用既集中又分散的方式灵活整理修正,补充资料进一步完善,以最新的面貌展现给族人。
   族谱的修编是所有莲溪孟达周氏后裔宗亲的期望,在修编过程中征询各房长辈的意见,并得到父老宗亲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作为为周氐子孙能为宗族修谱尽力,我们能有一次机会参与深感荣幸。但我们自身编写水平有限,难免有差错,望宗亲阅者见谅。指正。
    公元二0二四年.甲辰年春由本族
廿四世:周匡图
廿五世:周学进
廿六世:周锦贤
廿七世:周锦辉
传孙择写综合整理
总监:廿五世:周耀庆
编辑:廿六世:周柏盛

04.15 16:04
(3)族谱篇《莲溪周氏一脉来源世系图》
      族谱篇《莲溪周氏一脉来源世系图》
        第一篇:族谱
《附宝(轩辕之母)第一世始祖一一归仁一一敦颐世系图
      从一世附宝(轩辕之母)下延至归仁公为(九十四世)
     归仁为一世 下延至敦颐公为第十七世
    历史上的三皇五帝
    三皇:伏义、炎帝(神农)、轩辕黄帝。
    五帝:黄帝丶颛项(高阳)帝喾(高辛)帝尧(唐尧)。
    据水有源,树有根之理,以下按轩辕母“附宝”为始祖起排序。
    第一世始祖:轩辕母  附宝。
     第 二世:轩辕黄帝   公元前2717年一前2599年,享年118岁,娶14妻,生25子
    三世:玄嚣(即小昊)
    四世:嬌极
    五世:高辛(帝喾)下图
   六世:后稷(弃)(周     
          祖)《称五   
         帝,稷之后为周》
   后稷像
    七世:婺玺(台玺)     
    八世:叔均
    九世:叔望
    十世:不窟
    十一世:鞠
    十二世:陶
    十三世:侯亚
    十四世:孙子都
    十五世:公孙仲
    十六世:公刘
    十七世:庆节
    十八世:皇仆
    十九世:差弗
    二十世:伪隃(即毁隃)
    二十一世:公非
    二十二世:辟方
  二十三世:高圉
  二十四世:侯牟(侔)
  二十五世:候旅
  二十六世;亚圉
  二十七世:景伯(公父)
  二十八世:云都
  二十九世:太公
  三十世:组绀
  三十一世:诸盩
  三十二世:公叔祖类
  三十三世: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 (周大王)  生三子:(长泰伯次仲雍(虞仲)三季历)
  三十四世:季历
  三十五世: 周文王姬昌(生十子)
     三十六世:武王姬发周朝世系[西伯(文王)崩,太子发立是武王]。周公武王“同母兄弟十人,唯发、旦贤”。
    三十七世:成王姬诵
    三十八世:康王姬钊
    三十九世:昭王姬瑕
    四十世:穆王姬滿
    四十 一世:恭王姬扈
    四十二世:懿王姬喜
    四十三世:夷王姬燮
    四十四世:励(历)王姬胡,(夷王崩,王胡立)
    四十五世:宣王姬静(“励王死于彘,宣王即位”)。
    四十六世:幽王姬宫湼
    四十七世:平王宜臼
              “ 东周前770年迁于洛邑”
  四十八世:周烈(少子烈)(《元和姓纂》作次子秀)“汝川”即汝水,又称汝河,位于现今河南省中部偏南“汝坟”指汝坟国,是殷朝末年归顺周文王的诸候国,秦朝为上蔡县地,西汉初年置汝南郡。《元和姓纂》的“汝川”,《新唐书》的“汝坟”,均指西汉的汝南郡。
  四十九世:周懋(袭世南侯

  五十世:周文
  五十一世:周昇
  五十二世:周兴
  五十三世:周安
  五十四世:周弘
  五十五世:周明
  五十六世:周隐
  五十七世:周寿
  五十八世:周容
  五十九世:周休
  六十世:  周 雄
  六十一世:周晖
  六十二世:周宽
  六十三世:周员
  六十四世:周成
  六十五世:周邕(公元前291一前239年,秦灭东周后正式改为周姓)
   六十六世:周秀(字源瑞)
    六十七世:周仁(字季房,正公、封汝坟候,安城人,西汉文帝,汉景帝时人)
    六十八世:周球(家献起,汉武帝时人,执金吾)
   六十九世:周应(字兮,平陵令)
    七十世:周道(字迪吉汉朝中)
    七十一世:周约(字名世五官占郎)
    七十二世:周燕(西汉宣帝时人)字少卿决曹橼生子,前91一前49年,生子五,称为汝南五龙)
    七十三世:周子舆(字膺朝,居宋里,栎阳令)
    七十四世:周乾
    七十五世:周公
    七十六世:周嘉(字惠文,拜尚书郎,西改末年任主薄,东汉初[光武帝]任零陵郡太守)
    六十七世:周始业[东汉光武帝五年(公元29年)]任天水郡太守,授都统大元帅。
    七十八世:周公
    七十九世:周亶(授文林郎)
    八十世:周应瑞(谏议大夫)
    八十一世:周学典(文林郎)
    八十二世:周璋(平都侯)
    八十三世:周班穆(郁洲知府,生三子)
    八十四世:周裕
    八十五世:周砚儒(授刺史,生四子)
    八十六世:周由(公元347年兵部主使刑官)
    八十七世:周甫隆
    八十八世:周容
    八十九世:周永秀
    九  十世:周呖
    九十一世:周成章
    九十二世:周表(梁义衡二洲刺使,袭蓬陵侯)
    九十三世:周才卿(分派永城支,永城敬侯,随德廷二洲剌史)
    九十四世:周归仁(公元558、7、13一639、9、11日,囊阳刺史息国公)
        濂溪周氏世系
    归仁公下延世系图:
       第 1  世:
       始祖归仁公    世家山东青州。陈宜帝太建六年(574)甲午科武进士。隋末恭帝义宁元年丁丑(617)授魏博节度使,迁湖广襄阳府襄阳县刺史。终于任所,奉敕葬襄阳府城南二十里。生于梁武帝中大通四年壬子(532)十一月十六日,殁于(隋恭帝)义宁三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己卯(619)。生子五:贵琼丶贵珠丶贵瑛、贵瑰、贵璋。
     第2世:
    归仁长子一一。    贵琼公。生殁葬失考。生子三:文琏、文戡丶文咸。
     归仁次子一一。   贵珠公。官至文林郎。生于梁文帝(梁元帝)承元年壬申(552),殁于隋文帝开皇十九年己未(599),葬襄阳。生子二:文颖丶文宝。
     归仁三子一一。  贵瑛公。官至閤门使。生于梁文帝(梁元帝)承圣三年(554),殁于隋文帝仁寿四年甲子(604),葬洛阳北邙。生子一文明。
     归仁四子 一一。  贵瑰公。生役葬失考。
     归仁五子 一一。   贵璋公。生役葬失考。生子二:文义丶文戬。
     第3世
     贵珠长子  一一。文颖公,字奇敏。官至弘农太导。生于陈宜帝太建元年己丑(569),殁于唐高祖武德三年辰(620),葬襄阳。生子一:安时。
     贵珠次子  一一。文宝公。生殁葬失考。生子一:安民。
    贵珠三子  一一。文明公。生殁葬失考。
     第4世
    文颖之子 安时公,字朝用。官至博士。生于陈宣帝,殁于唐高祖武德十年(唐太宗员观元年)丁亥(627)归葬宁远。生二:如鍉丶如锡。
     安时长子一一。  如鍉公,字彦章。广东韶州曲江县令,出知营道。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壬戌(602)六月三十日,殁于唐高宗永微六年乙卯(655)葬永明县(今湖南江永)清凉台。其后嗣或居襄阳,或散处韶州。生子六:长弘惮、次弘欢、三弘悯丶四弘怜丶五弘梅、六弘忆。
    安时次子  一一。 如锡、字彦德。广东高州府刺史。高祖崩,太宗即位,加光禄大夫、左散骑常侍,因言事忤旨,贞观元年贬营道散参军,于是兄弟遂居宁远太阳洞江口。生卒于隋文帝仁寿四年甲(604),殁于唐高宗龙朔元年辛酉(661)葬手宁远望冈岭白莲冲。生子十八:(此处略详见下世)。
    第六世:
    如鍉长子一一弘惮公。武进士,官至武议大夫。居宁远县太阳洞,葬城西。
    如鍉次子一一弘欢公。文进士,官至奉议大夫。居山东青州府。
    如鍉三子一一弘悯公。武进士,官至武职郎。居永明县槐木山田湖潭。
    如鍉四子一一弘怜公。文进士,官至承直郎,任广西平乐府太守。居广东韶州府白面市。
    如鍉五子一一弘怐公。文进士,官至文林郎。居永明县桃川木田村。
    如鍉六子一一弘忆公。武进士,官至武节郎。居宁远县太阳洞。
    如锡长子一一弘谦公。文进士,官至朝奉郎。生于唐睿宗景云二年辛亥(711)七月十七归,殁手唐代宗大历十年乙卯(775)。唐永泰中居宁远太阳洞。生子一崇昌。
    如锡次子一一弘量公。武进士,官至敦武郎。居永明下界头。
    如锡三子一一弘德公。文进士,官至光禄大夫。居广西恭城县炉口。
    如锡四子一一弘度公。文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居永明雄川。
    如锡五子一一弘休公。文进士,官至奉议大夫。居宁远县太阳洞。
    如锡六子一一弘顺公。武进士,官至左武郎。居永明界头。
    如锡七子一一弘章公。文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居永明江东。
    如锡八子一一弘慎公。文进士,官至朝散郎。居永明福洞。
    如锡九子一一弘正公。武进士,官至武忠郎。居宁远太阳洞。
    如锡十子一一弘颂公。文进士,官至中宪大夫。居广西平乐县富川。
    如锡十一子一一弘道公。文进士,官至宜政大夫。居宁远太阳洞。
    如锡十二子一一弘亮公。武进士,官至武功郎。居永明石枧。
    如锡十三子一一弘颂公。武进士,官至武忠郎。居广西平乐府恭城县平南村。
    如锡十四子一一弘交公。文进士,官至修职郎。居永啊土塘。
    如锡十五子一一弘本公。文进士,官至宜政大夫。居永明甘棠。
    如锡十六子一一弘明公。文进士,官至豋仕郎。居广西平东府恭城县车头村。
    如锡十七子一一弘初公。文进士,官至中宪大夫。居密州今山东诸城),一脉居长沙府茶陵州。
    如锡十八子一一弘立公。文进士,官至武议大夫。居广东韶州龙渚墟。
    第7世:
    弘谦之子一一。崇昌公。唐德宗年间进士,广东廉、白二州太守。生于唐玄宗天宝三年甲申(744),卒于唐宪宗元和元年丙戌(806),生居宁远太阳洞,葬宁远望风寨。生子一:寓
    第8世
    崇昌之子 一一。 寓公。官至太守。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戊午(778)五月初六,卒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丁已(837),葬宁远水铺。生子一:维简。
    第9世   
    寓公之子一一。  维简公。官至县令。生于唐宪宗元和五年庚寅(810),卒于唐懿宗咸通四年癸未(863),葬宁远杨山。生一子环。
    第10世
    维简之子 一一。 环公。官教授。生于唐文宗开成五年庚申(840)七月初八日,殁于唐僖宗文德元年戊申(888),葬宁远梅岗寨。生子一:彦朴。
    第11世
    环公之子 一一彦朴公。官至太守。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年己丑(869’十一月初三日,终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乙酉(925),葬于宁远望风寨。生子一∴虞宾。
    第12世   
    彦朴之子一一。   虞宾公。元公之高祖,敕授登仕郎。生于唐昭宗天复三年癸亥(903),终于北宋建隆二年辛酉(961)寿五十九岁,葬于宁远水仔铺。按:山阳度氏《年表》有云,公有子十二人,中子从远,居太阳洞周家坪。
    第13世   
    虞宾之子一一。  从远公,字仲长(元公之曾祖)。官至马军指挥使。生于后唐明宗长兴二年辛卯(931),殁于北宋太宗雍熙四年丁亥(987)寿五十七,葬于宁远车头铺。生子一:智强。
    第14世
    从远之子一一。  智强公,字允健(元公之祖父)。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辛巳(981),姑徒道州社下居住,后相山水,迁楼田(现湖南道县楼田堡)而定其居焉。生于北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960)月日失考,殁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寿怀六十四岁。葬于楼田村之对面山。生子六:长怀识、次怀铎丶三怀正丶四怀成(辅成)、五怀辂、六怀德。
    第15世
    智强长子一一。  怀识公,一名怀式,字孟矜。北宋天圣五年(1027)登王尧臣榜,中二甲进士。景祐年间任福建汀州府上杭县令,以疾殁于官,归葬楼田宅左。生一子:晦。
    智强次子一一。   怀铎公,字孟振。后居社下。生子一:晔。
    智强三子 一一。   怀正公,字孟芳。年二十七岁终。
    智强四子一一。   怀成公,即辅成公,字孟匡(元公之父)。北宋大中祥符八年乙卯(1015),时公年二十八(笔者按:应为二十六),登蔡齐榜进士,官至贺州桂岭令。历官多善政,转升黄冈慰,至北宋仁宗治平四年(1067)崇祀乡贤,加增谏议大夫。生于北宋淳化元年庚寅(99o)正月初四日,殁于北宋治平丁未(1067),享年七十八岁,葬楼田宅左。左傍有长子砺公墓,右傍长媳吳氏墓,有碑。妣唐氏,生殁失考,葬桂岭,生子一一:砺。继妣郑氏(元公即敦颐.濂溪之母),系龙图阁学士郑向之妹也,封仙居县太君,卒葬丹徒县龙图公墓侧,后改葬九江府德化县清泉社,生失记,(笔者:补充郑氏殁于(1037)七月十六日),(时敦願二十一岁),生子二:长子敦实改颐、次子敦贲,(原谱此字),姐姐季淳(笔者补充)。
    智强五子一一 。 怀辂公,字孟殷,一名伯高。享年不永而终。生子二:长各九思、次名九锡。九思后迁居灌阳县(今广西)。
    智强之子 一一。  怀德公,字孟尚。不幸早亡。生子一:名勉。
   第16世   
    辅成长子一一。   砺公:字匡白。天不假天,三十而卒,生年殁期俱失考,葬辅成公墓左侧。姚吴氏,是吴状元必达之女,生早殁期皆失考,葬辅成公墓右侧。生子一:仲章。
    第17世   辅成公次子  一一。  元公,讳敦颐,字茂叔,号濂溪。
辅成公三十五岁所生也(笔者按:旧谱此处推算有误,应为二十八岁所生)(生平事迹略)。宋嘉定十三年(1220)谥曰元公。淳祐元年(1241)封汝南伯,从祀孔庙。元延祐六年(1319)加赠道国元公。
   公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丁已(1017)五月初五日午时(笔者:补午时),终于宋神宗熙宁六年癸丑(1073)六月七日已时(笔者补已时)。葬于九江府德化县城南十里许,地名清泉社。妣陆比,生殁年月俱失考,生子一:曰寿。继配蒲氏,生殁年俱失考,生子一:曰焘。
     辅成三子一一。   敦贲(原谱此字)公,字文叙。早亡无传。
04.14 20:19
(4)族谱篇《周敦颐生平》附录
      濂溪公(周敦颐生平》附录
    惇颐(即敦颐)濂溪公像。
公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农历五月初五午时出生一一熙宁五年1072年正月六月初七已时)享年五十六岁。出生于道州营道乐里楼田堡(今湖南道县塘镇楼田村)取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周子。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
    晚年归隐江西庐山莲花峰下,堂前有小溪,酷似家乡的濂溪井(流淌出来的一条小溪),便也命名为濂溪,还把居所命名为濂溪书堂,寄托不忘家乡的情怀。后世学者崇仰他的学问,尊称他为濂溪先生。
    他的曾祖父从远公,从道州的宁远太阳洞迁来营道楼田堡。生了一子,名智强。智强生六子,长子名周识(怀识),天圣五年(1027)王尧臣术榜进士,曾任汀州上杭县(会福上杭县)知县。次子周铎(怀铎)。三子周正(怀正)。四子周辅成(怀成),大中得符八年(1015)蔡齐榜进士,曾任贺州桂岭(今广西贺县)县令丶黄岗县(合湖北黄岗县)县慰。五子周怀辂(伯高),举进士,奏名迪功郎。六子周德(怀德)。辅成初娶唐氏,生子砺。唐氏卒,继娶左侍禁成都郑灿之女郑氏,生敦颐丶敦贲丶女季淳。
         附录
      周敦颐生平事迹
     颐公天禧五年(1021)五岁
     重阳佳节随伯父周铎等登道山,将村前五个土墩命名为水火木金土,伯丶叔等皆夸之。
     敦颐公乾兴元年(1022年)六岁启蒙读书。
    仁宗天圣六年(1028)十二岁姐姐季淳病故,弟弟敦贲夭折,全家陷入悲痛中。
     天圣七年(1029)十三岁
     志趣高远,常吟风弄月,钓游于富桥上。
     天圣八年(1030)十四岁
     在月岩读书,受到老师的赞赏。
    天圣九年(1031)十五岁父亲周辅成逝世,葬于道山脚下。随母入京师,舅父龙图阁学士郑向爱之如已子。
   景祐三年(1036)二十岁。行止大气,名闻当时,舅父龙图公按荫子的叙例,奏补他试将作临主薄。与职方郎中陆参之女结婚。
    景祐四年(1037)二十一岁七月十六日,母亲仙居县太君郑氏因病逝世,遵照母亲生前的嘱咐,葬于润州丹徒县(今江苏省镇江)舅父龙图公郑向的墓侧。
    公于康定元年(1040)二十四岁,服孝三年期满,吏部调他为洪州分宁县(今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主薄
    庆历元年(1041)二十五岁。到分宁县上任。该县有一件刑狱案件,经过几任县令都判决不下。他任后一次过堂审讯便立辨黑白,当地人赞叹道:“老吏不如也”。不久被调到袁州卢溪市(今江西萍乡市卢溪)税征局负责。袁州的文人士子听说他有学问,都来求他讲学,解答问题。
     庆历三年(1043)二十七岁
     为刘黻的《蒙川集》作《论语序》,可惜此文今已散佚。
    庆历四年(1044年)二十八岁。经史部考核,认为他有才,百姓反映好,派为南安军(辖南康丶大庾、上犹三县,治所在大庾)的司理参军,职掌刑法。
    庆历五年(1045)二十九岁。
    南安军有一囚犯,按法不应判为死罪,转运使王逵都要判为死刑,下属都知道王逵独断专行,谁也不敢提意见,只有周敦颐与之据理力争。王逵不听,周敦颐便要辞职不干,并说:“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王逵终于被他的言行感动,不但为囚犯减了刑,而且还称赞周敦颐贤能。
    庆历六年(1046)三十岁
    这年冬天,因为王逵的推荐,他被委派为郴县(今湖布郴州市苏仙区)县令
    庆历七年(1047)三十一岁
    兴师道,办教育,筑书堂于郴县之鱼绛山。
     庆历八年(1048),三十二岁   
     知州李初平知道他贤能,没有把他作下属看待,并对他说:“我想请您教我读书,如何?”他回答说:“可惜年纪大了,您决心要续,我就为您试着讲讲!”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讲授,李初平果然有了进步,得益不少。
     皇祐元年(1049),三十三岁
     知州李初平病逝,其子年幼,夫人急得团团转。周敦颐说:“别急,有我呢!”亲自为李初平办理后事,并扶其灵柩回到李初平老家安葬。此后还经常到李初平的家里来,帮助孤儿寡母解决具体问题。
    皇祐二年(1050)三十四岁
    改任桂阳县(今湖南汝城县)县令
    皇祐五年(1053)三十七岁。当道诸公,皆以他管理郴、桂两县政绩显著而向朝廷推荐。
    至和元年(1054年)三十八岁。吏部采纳推荐者的意见,提升周敦颐为大理寺丞京官衔,派任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市)知县。南昌人听说他来,都奔走相告:“是初仕分宁即能辩疑狱者”,我们告状有门了。于是相互劝戒:切莫违抗他的教令,不唯以得罪为忧,而以污蔑他的善政为耻。
    有一天,他得急病,昏迷不醒,经过一天一夜才苏醒过来。发人潘兴嗣和他的一些同僚去探视他,家里只有一个破旧的竹箱子,除几件旧衣服外,里面存蓄的钱不滿一百文,大家异口同声称赞道“真廉士也!”
    嘉祐元年(1056)年四十岁。升为太子中舍签书,调任合州(管辖石照、汉初丶巴川丶赤水丶铜梁五个县,住所在今四川合川县)判官。他与庐陵人蒋概丶洪崖人彭德纯同坐一条船,溯长江西上,直至十一月才抵达合州治理政事。
    嘉祐二年(1057)年四十一岁。正月十五日作《彭推官宿崇胜院待序》这一年,他被转为殿中承,赐五品服,仍然兼任合州判官。长子周寿出生。
    嘉祐三年(1058)年四十二岁
    元配缙云县君陆氏病故,不胜悲痛。
    嘉祐四年(1059)四十三岁。
    阆州人蒲宗孟从蜀江道来拜见他,两人一连谈了三天三夜,蒲宗孟提出的问题,都得到满意的回答。退而赞扬说:“世上哪有这样的奇才!”便将妹妹嫁给他作继室。
    嘉祐五年(1060)四十四岁
    巡视赤水县(今四川铜梁县面北)。与县令.费琦同游,有诗刻石。
    六月十九日,解职归京师,士民夾道欢送,铜梁县令吕陶送序并诗。
    他在合州四年,勤于政事,士民悦服。重要的事不经他的手,手下不敢决断。即使交手下去办,民众也不愿意。同时积极传道授业,士之从学者甚众,尤称张宗范有文有行,异为之作《养心亭说》
     离职东归,后人在南禅建祠纪念。
     在京师拜見王安石,两人语连日夜,非常默契。王安石退而思之,至忘寝食。
     嘉祐六年(1061)四十五岁
     在京师闻傅耆登弟,喜不自禁,前往祝贺。迁国子监博士,任虔州(辖赣县丶信丰丶于都`会昌、瑞金丶石城、安远丶龙南丶虔化,治所在今赣州市)通判。卦任时路经江州,看见卢山风景之胜,萌生了定居的意念,因而在庐山脚下修筑书堂。堂前有小溪,发源于莲花峰下,流入湓浦,水质晶莹,酷似家乡的濂溪井(流淌出来的一条小溪),便也命名为濂溪,还把居所命名为濂溪书堂,寄托不忘家乡的情怀。
       至虔州,当时虔州知府是赵抃。赵抃此前在合州考察时听信馋言,对他的印象不好,而今在一起工作,经过详细考察,非常后悔,握着周敦颐的手说“我差奌误失了你这样的人才,从今以后才算是真正了解你了!”从此以后,赵抃常常向朝延推荐,并经常在人前说他是个难得的人才。
     嘉祐七年(1062)四十六岁
     与赵抃同游马祖山,又一起讲学于清虚观。
     次子周焘出生。
     嘉祐八年(1063)四十七岁
     正月初七日,至于都视察,与余杭(今淅红杭州市”)人钱拓,四明(今淅江省余姚县)人沈儿圣,同游罗岩,题名刻诗于石。
     四月,英宗即位,恩迁他为虞部员外郎,仍然通判虞州,追赠他的父亲辅成公享受郎中的官爵,思萌长子周寿为太庙斋郎。
     五月,在雩都作《爱莲说》,沈希颜书,钱拓上石。
     英宗治平元年(1064)四十八岁
     冬,虔州民间失火,焚千家之多。大臣韩琦,曾公亮知道他正在外地视察,不应负责任,因而未给处分,只将其调到永州(辖零陵丶东安、祁阳三县,治们在今湖南永州芝山区)仍任通判。
    治平二年(1065)四十九岁
     春,辞别虔州,洪州知庭程师孟以诗送得。
     三月十四日,路经江州,与宋复古同游庐山大林寺,有诗记焉。
     同月带着妻儿在濂溪书堂暂住。江南西路转运使李大临以诗谒见,成都知府赵抃寄诗安慰。
     十一月初,朝延迁他为比部员外郎,同月启程赴永州。十二月过夏口(今武昌),以诗一首内兄蒲宗孟,除夕方达。
     治平三年(1066)五十岁
     二月下旬到达永州,内兄蒲宗孟寄来的信与诗均收到。
     四月六日,与尚书都官郎中知军州陈藻君、零陵县令梁宏巨同游澹山岩,题名刻石。
     同问接待你家乡来的侄儿仲章,仲章回去时,以诗托交乡关故旧。
     六月接待从家乡来的管家周兴,周兴回去时托他带信给诸叔伯兄弟,告以“来春归乡,即遂拜侍”。
     同月,在永州作《拙赋并序》。
     治平四年(1067)五十一岁
     三月一日,携二子周寿丶周焘回乡扫墓,看望叔伯兄弟。
     六日,与乡人蒋瓘、区有邻、欧阳丽丶陈庚何宗道等同游含晖洞,题名刻石。
     八日,将15岁离家乡到亲师投舅父时留下来的十几亩田,通过营道县下达正式文书,交与管家周兴管业,作为今后看守墓庐的报酬和祭祀的费用。
     十三日,回永州,路经澹山岩,与二子周寿、焘,侄儿立丶侄孙蕃同游。
     五月七日,前往邵州(辖邵阳丶新化二县,治所在今湖南邵阳市)代理知州。路过洪陵寺,与家人同游九龙岩。
     六月十四日,寄信给侄儿仲章:“近递中,得先公加晋官阶,赠谏议大夫,家的幸事!汝可具酒果香茶,诣坟前告问闻先公谏议也”。
     这一年,神宗豋基,恩赠他为朝奉郎尚书驾部员外郎。
     九月,以改好的《同人说》寄给傅耆。
     同月,到牙城视察州学,见左边是监狱,右边是仓库,潮湿污秽,认为不利于教学,于是在邵城  东南新建州学。
     是年,恩荫他的次子周焘为太庙斋郎。
     神宗熙宁元(1068)五十二岁
     正月初三,在新建的州学中举行释菜典礼。他亲自写成《释荣文》《告颜子文》祷告孔子与颜回。荆湖北路转运使我延之作《邵州迁学记》。
     四月,由于吕公著与赵抃的推荐,提升为广南东路(辖四十三县,相当今日广东省贺江丶罗是江丶汉阳江流域以东地区,治所在今广州市)的转运判官。
     熙宁二年(1069)五十三岁     
     正月至广南东路瑞州巡视,游阳春岩。三月,又在此游七星岩。均题名刻石。
     熙宁三年(1070)五十四岁   
    转为虞部郎中,提升为广南东路提点刑狱。
     熙宁四年(1071)五十五岁
     正月九日,领提点刑狱事。巡视到潮州,有《题大颠堂诗》,到惠州有《题罗浮山诗》,至阳山丶中山均题名刻石。
    这时王安石已经拜相,正值改革高潮,他更加尽心尽职,以洗冤泽物为已任。即使荒崖绝岛,瘴疠之乡,人迹罕至的地方,他都去调查巡视,工作非常认真负责。
     他巡视到端州,发现知州杜谘霸占端砚的开采,百姓痛恨至极,名之曰“杜万石”。他深恶痛绝,立即上奏朝廷,“端溪之硯,允许百姓开采,凡仕于端州的官吏,取硯石不得超过两方”。朝廷批复下来,百姓奔走相告,贪污之风顿息。
    由于操劳过度和对气候的不适应,他终于病倒了,这时又听说母亲的墓遭到水的浸袭,于是请求调任南康(辖星子、建昌丶都昌三个县,治所在今江西星子县)知军,得到朝廷的恩准。八月间拜别词僚,前往南康军赴任。
     十一月,他到润州丹徒县将母亲郑氏的棺椁运到江西德化县庐阜清泉社三起山(今九江十里铺周家后湾旁的栗树岭)。
     十二月十六日,将母亲郑氏的棺椁葬下后,因病辞官,上交印缓。
     熙宁五年(1072)五十六岁
     定居庐山莲花峰下的濂溪书堂,讲学授徒。
     八月,与友人发启在江州甘棠湖兴建烟水亭。
     他为官一贯廉洁自律,所得薪俸很大一部分用于资助困难的亲友和百姓,归隐以后,生活很清苦。有一次,妻子煑清粥都无米下锅,他也不以为意,处之超然。因贫困不能返故乡(道州楼田堡)。
     熙宁六年(1073)五十七岁
      当时赵抃再次镇蜀,听说他已辞官归隐,觉得人才难得,非常惋惜,奏请朝廷再次启用。皇帝恩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联闻周敦颐辞职归隐,极为可惜!目前国家正需要人才,令即来京师候旨,希勿辜负朕意。钦此。)圣旨到来时,他已病逝了。正是六月初七,享年五十七岁。
     十一月二十一日,其子周寿与周焘遵从他生前的嘱咐,把他葬于江州德化县庐阜清泉社三起山仙居县郑太君的墓侧,并请他生前的好友潘兴嗣作《周敦颐墓志铭》,请舅父蒲宗孟作《周敦颐墓碣铭》。
     长子周寿子嗣因建炎之乱,外迁江苏丶淅江等地。次子周焘回故乡湖南道州楼田堡守祖业,分迁广东丶广西等地。明朝景泰年间朝庭崇儒重道,景泰七年(1456)下诏书:周敦颐(道县故里楼田)十二代孙周冕(周盛冕)奉诏入京授职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钦差巡视发现九江濂溪墓茔无后裔守护,而是其他冒宗之联在冒领各种优抚,但不看管墓茔。钦差奏请朝证,皇帝下诏书,钦取营道(道县故里楼田)周敦颐十三代孙周纶,自弘治十六年(1503)奉旨移居九江(后湾村)守墓至今。
04.21 19:44
(5)族谱篇《周敦颐下延七世世系图》、《天奇公下延至孟达公六世世系图》《斗门孟达房概况》
族谱篇《周敦下延至七世世系图》丶《天奇公下延至六世世系图》《斗门孟达房概况》
《周敦颐下延七世世系图》
   敦颐一焘一縯一直卿一宣礼一凤冈一天奇
    第一世祖:(周敦颐)。取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周子。因避宋英旧讳,改名敦颐。(公生平事迹见(4)
敦颐公是辅成公次子。生于宋直宗天禧元年丁已(1017)五月初五午时,卒于宋神宗熙宁六年癸丑(1073)六月初七日巳时,寿五十七。葬于九江府德化县城南十里许,地名清泉社莲花峰。配陆氏,是职方郎中陆参之女,葬与元公同坟:生一子寿。继配蒲氏,系太常丞师道之妹,葬与元公同坟:生一子焘。
    第二世祖:
    寿公    字季老,一字元翁,宋嘉祐二年丁酉(1057)六月十九日生,生六子。
(   焘公 )  字通老,一字次元,宋嘉祐七年壬寅(1062)六月生,元祐二年登长宁榜进士第。政和六年,以中奉大夫充实文阁侍制,授城都太守。靖康元年丙午(1126)十月十一日卒,终年六十四岁。配魏氏,生二子:长子周縯丶次子周絪。妾向氏、菊氏,生麒丶麟。
    第三世祖:(縯公   )字庆长,一字汝衍,宋元符三年庚辰(1100)十月生。以父荫补奉议郎通判运州迁监川令。绍兴十六年丙寅(1146)三月十八日卒,终年四十六岁。元配张氏,生四子:
长子正卿
次子直卿
三子良卿
四子贤卿
继配娄氏,生子士迪,字元胜。
    絪    字庆和,任光州固始县丞,生子彦卿
    麒   字硕卿,号彦辅,妣孙氏生二子:朝伦、翰佑。又配鲍氏,生子炳文。
    麟   (失记)。
    第四世祖:
  (  直卿  ) 字卜年,号天统。
    濂溪四世讳直卿,字卜早一字士凤,号天统。生于宋徽宗政和四年甲午(1114)正月初三,终于宋光宗绍熙四年癸丑(1193。元配许氏,续室秦氏,俱封宜人,又娶陆氏、胡氏,例封宜人。
公原籍江西汀州德化县人。平生博古好学。忠厚传家。正千户,缘来自湖广。赠奉训大夫协正尹。以子宣礼追赠为节度使。官任江西,江右吉安府吉水县荷花里人。隐居潜修。南宋熙宁年(1069一1077)年间徒居于庐陵文江,后因三子宣礼为节度使。
    直卿少居濂溪丶长游岭表,寄藉番禺。隆兴初,弃官,常往来九江丶营道。乾道元年至南安,二年往九江,四年居营道。淳熙六年至南康,唔嗨翁先生。宋高宗绍兴年间来粤,始居羊城北门,值金人内侵,至采石矶,南方震动。欲携家归九江,途阻兵燹,遂寓南雄珠矶巷。旋因官正千户任广州,遂占籍番禺,居荷塘里,是为入粤始祖。许氏生宣仁、宣义、宣礼、宣智、陆氏生宣忠,胡氏生宣信,秦氏生宣谟、宣烈、宣猷。
   直卿与许氏、胡氏合葬番禺仙人塘凤凰岗,俗名老鸦山,今属从化)。
原配许氏继配秦氏丶陆氏、胡氏共生九子:
长子宣仁(迁增城)
次子宣义(迁番禺)
(三子宣礼)(迁古冈州新会)等处。
四子宣智(迁南海九江洲
               水社)
五子宣信(迁顺德县)
六子宣忠(迁东莞樟村)
七子宣谟(不知迁)
八子宣烈(迁广西宾州)
九子宣猷(迁东莞)
兄弟九人各处散居。
    第五世祖:
  (  周宣礼 )  是直卿第三子,讳法,字仲进,号文忠,又号周必大
    关于其生卒行状,族内有多种族牒记载,兹录如下;
一、新会周氏各房族谱载:宣礼公生于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八月初一,终于宋祥兴三年(1280),宋理宗绍定五年登第,初授大庙郎,升宝文阁侍制。宋度宗咸熙元年五月,奉玺书为节度使,力排权倖,统兵运粮。元兵入临安,公扶端帝至岭南,帝崩。
寻至新会之崖,知宋船尽覆,乃弃船登岸,沿途至新会驲桥,取舟护幼主于牛婆石。元兵追赶,遁逃树林,后闻宋亡,乃仰天大号,气绝而卒,葬于蟠马岗。元既定,玄孙康明寻见其墓。妣洗氏夫人,系庐陵江右吉安府洗文林季女。生于嘉定九年元月首日,绍安六年配公,景炎元年至新会。公尽忠,夫人与子迁居周郡,元成宗元年寿终,葬于仙人大座山。生三子,长子凤岗、次子凤池、三子凤山。
    二、斗门沥岐周氏族谱载:元兵入临安,宣礼公统兵运粮,解往连州丶钦州及广州,随运转至新会崖山仰船江,沿途至驲桥牛婆石,遇兵追逐,逃遁山林,遂忠节两全,卒于新会崖门官冲地面,收葬于土名谷寮又名蟠马岗周家岭。元朝既定一统,玄孙康明往寻,见其墓,修砂灰壳灰为墓志。公生于宋高宗七年(1133)八月初一日,卒于宋嘉定辛未四年(1211)。妣冼氏夫人,系江西江右庐陵吉州洗文林季女,生于宋高宗九年正月初二,卒于宋理宗六年。生三子,长凤岗,次凤池、三凤山。
   三:广州黄埔茅岗周永思堂宣义房族谱载:宣义以次子景琮入嗣宣礼。
    四、高要金利七甲村周氏族谱载:开基始祖景琮乃宣礼嗣子。
    ( 长子凤冈)
     次子凤池
     三子凤山
第六世祖:(凤冈)(宣礼长子)仕宋为福建蒲田县儒学正堂。娶妣管氏、罗氏、生六子。
     长子,天佑。(生六子分布各地)。民清公居新会潮透丶台山、新会大姚丶姚旗丶江门麻园丶中山关塘、中山新丰。民昌公居三水胥江丶被元兵追逐迁他乡。民盛公后人居新会田心,迁开平北降。民德公后人被元兵追逐迁他乡。贵卿公居新会沙富,后人迁新会虎岭大岭美。贤卿公居新会沙富,后人迁顺德福岸堡,开平上郭,新会保禾田。
    次子,(天奇)讳誉号海门(后人迁斗门)。
    三子,天卫(后人迁阳江大八那岳)
    四子,天诏(居开平里讴)
     五子,天锡(后人居大滘)。
    六子,天与(誉)(开平茅岗丶中山高沙)。
管氏安葬于新会城花桥亭山上土名白莲池有墓誌石。
    第七世祖:
《天奇公延续后代世系图:
天奇(一世祖)一云崖一鹤汀一石屏一天峰一孟达(六世祖)
    第一世祖
   ( 天奇 )、讳誉号海门,凤岗祖之次子。仕宋为宣尉司提督都大元帅定远大将军谥元勋赠靖国公。娶妣何氏生二子,长子雲崖丶次子兴宗。是时兄弟星散而居,其子孙后闻天佑祖子孙居于新会潮透遂至古冈迁居潮透筑亭潮透桥边更乡名桥亭乡。
    第二世祖:
   ( 周雲崖)讳辉  天奇祖之长子。仕宋为都察院御史资政大夫。娶妣莫氏生二子长子鹤汀丶次子兴宗。
     第三世祖:
    ( 周鹤汀)  讳光,雲崖祖之长子,业儒为宋附老衣巾荣身。元朝浩封奉政大夫
娶妣容氏浩封宜人。生二子长子石屏.广、次失传。山考葬于坐莫岭上与新兴隔界地面有祖墓石竭坟穴。
    第四世祖:
   ( 周石屏 )讳广,是鹤汀祖之子。为元朝江西湖东道龙兴路同知浩封奉政大夫,积德行仁,筑桥治路亭,享寿七十三岁,娶妣邓氏诰封宜人,生二子,长子耀次子亮。
     长子耀(天峰)居桥亭
     次子亮  居下川扶湾村
妣初葬北斗地,后迁葬潮透龙王庙侧,土名蚌山巽向此山前经遗失,左右望祭至嘉庆九年甲子,然后寻复改坐壬向丙兼亥巳,竖立牛碣墓卓,是以联合宗支众疑嗣,后大祭期逢戌年二月十八日,凡为该山子孙者至期赴山,省墓日尽考思也。
    五世祖:  
  (  周天峰  )讳耀,石屏祖之长子,也仕元为国子监大学上舍,自名成不仕恬退自高,存心地理,择迁新兴转徒古冈(新会)遵名里北斗地,置田卜宅,见新化学堂,山奇水秀,又从而迁之,遂定居。开基创业,为桥亭始迁之祖。公寿八十四岁。娶广州城谢恩巷成氏,生四子,长子周孟达丶次子周仲达、三子周叔达、四子周季达。考妣成氏初葬北斗地,那今张村高魁里,妣成氏后迁葬桥亭坑尾塘后背虎膝申向,考迁潮透蚌山石屏公坟下,坐亥向已兼壬丙。考妣一向遗夫于北斗地至道光年间张村有人建屋取坭,掘出灵柩一具,书有天峰公字样然大字上一画模糊不辨,按之族谱云,葬北斗地一言相符,因此,道光癸巳年,乃将骸极迁回蚌山安葬。
    莲溪周氏六世祖孟达像
    六世孟达
      第六世:( 源深  )   讳孟达,号流护又名瀚。是天峰长子。为元朝国子监大学生(今教育局)。上舍业儒,因时世变乱,隐耕自乐,富贵不足以动其心,与父天峰至古冈迁居潮透亭寿高年而终时,作有《奔走路途歌》,吾时年少,尚闻前辈诵念未知文墨之贵而前辈已逝,不复记忆矣。彭氏继娶林氏生三子。长子观光彭氏所生。次子观爱丶三子观祥均林氏所生。观爱观祥考与林妣合葬于大沙(现莲溪)乡竹坑叫作狗眠岗(亦叫狗肚山)形坐甲向庚兼寅申。彭氏葬于黄梁都沥岐三洲山坐丑向未兼艮坤,是以源深祖子孙多居大沙(莲溪)。
    附录《珠海斗门孟达周氏房概况》原笔者:周岳云、周富恩、周富雄。
      《 斗门孟达房概况》
    地理位置:斗门大沙(今莲溪)东北毗邻中山,西北和西边是新会。大沙乡面积约40平方公里,其中稻田约23000多亩。
    地区沿革:原属广卅府新会县潮居郡二十四图大沙乡。建国后,分三个小乡,即西安片丶中联片、莲溪片。(1954)年又合并为大沙乡。1958年公社化时,又分为三个管理区(西安丶中联丶莲溪片)。1961年新建为西安公社。1965年7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斗门县。大沙(西安也叫莲溪)划归新建的斗门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称莲溪公社,以后改为莲溪镇,近年与上横合并为莲洲镇。
     开基始祖源深讳孟达又瀚.号留护。元朝末期,孟达祖移居香山(现斗门)沥岐村,娶妻彭氏,生一子观光。明朝洪武初,只身到大沙乡教师为生,又娶林氏,生二子;观爱、观祥。彭氏与观光仍留居沥岐,孟达与林氏合葬大沙,土名竹坑狗眠岗。彭氏葬于沥岐村后背三洲村左边后山,土名白岭兜。大沙有历代先祖墓茔近300多座,1996年由族人集资重修七十八座,定于每年清明为扫墓日,怀念先祖。
    清朝康熙年间,因政局动乱,苍山房有子孙迁中山。苍涯房孔石祖子孙迁香山三灶。耕乐房和月池房迁往何地失纪。孔怀的尔参房迁台山,后回迁大沙。苍兰房的溢溪祖迁新会,后来子孙复回大沙。现孟达房已蕃衍至二十四代,(笔者:2024年修谱悉已三十一代)人口28000人。(笔者:2024年修谱时统计约近30000人<含男女>加上沥岐观光房二十一代900人,旅居美国500人、新加坡300人、港澳20O人。(不包括2008年至2024年新出生数,超过2000人。
    综上统计约32000人。
    下属房系有:
    东昌堂:包括苍兰丶苍主丶苍山丶卓峰(后榕、孔怡丶孔怀)房。
    西庆堂:包括苍涯丶月怀(东泉西园)、松主丶月池房。
    五昌堂;包括士养丶为士丶云霖丶通行丶胜德丶耕乐房。
    大沙历史上曾建:周报本堂祠丶东泉祖祠丶西园祖祠丶溢溪祖祠丶五昌堂祖祠丶胜德祖祠丶通行祖祠、月池祖祠、东昌堂祠丶西庆堂祠、松主祖祠等。现已无存。(原由另叙)。
    大沙周氏一向以农业生产为主,盛产魚、虾蟹丶田螺、蜆、蚌及蟛蜞等,特产有小茨菇、莲藕丶养猪、鸭丶为副业。建国前出外谋生的人不5%。改革开放后,乡容好貌大改观,全部茅屋房已改建砖瓦楼房,现不少数建二丶三层以上新房,通行大道四通八达,水坭路通门前,路旁植树,风景优雅,夜有路灯照明,行旅方便,通信发达。半数以上青壮年外出务工,为官、工商发展。老人在家务农,贫有补助。乡内建有中小学校,医院丶市场丶文化中心丶这化娱乐场所及养老院等设置一应俱全,人民生活安定。
     (2008年)7月15日岳云丶富恩、富雄共编)



04.29 20:31
(6)族谱篇《六世孟达公下延世系图》
    族谱篇《六世孟达公下延世系图
  第六世:       孟达公
   《迁徏及婚姻简介》
   笔者注:(源深字孟达.号留护又名瀚)出生于新会大泽桥亭村,是天峰长子。孟达公在桥亭村初次元婚生二子:长子果安丶次子果成,其后裔至第四代无嗣。
    孟达公于元朝期间来到原名香山(后改中山县)斗门黄杨都沥岐五柳村教书,继娶彭氏生一子观光,不久与彭氏发生矛盾,威迫公离家出走,在生死别离之际,在斗门圩风流桥边悲痛欲绝,适遇一位商人路过,问过情由,公向商人吐出苦水,同意他为老板记帐。此时覌光还年幼,对生父印象不深,儿子上学时,空闲时间上山打柴,挑到斗门圩卖,适遇其父并兼收购丶价钱倍增,观光甚为欢喜,回家禀告母知,说这店老板真是好人。作为母亲为了报答店主,委托儿子询问他做干爹,公订立一个条件,“契我是可以的,不能叫你母亲来见”,亲戚关系这样是定下来。
    转眼观光长大成人约十八岁,成家立室娶媳妇,但家中唯独母子俩人  ,邻里婶母岀个好主意,你家举目无亲,最好叫干爹做主持人。公怕暴露自己身份,借口推三推四,说自己工作很忙,先给点礼物你们带回去<此礼物是彭氏迫公出走两件怪礼物>公为此走者为上计,立即动身离开斗门,前往大沙,还是教师,又娶林氏,生二子:观爱丶观祥。观祥无子向小岳宗亲取“周胜德”为嗣子。
    这次笫五次修谱,族人会发出疑问,为什么孟达公下延好几代甚至廿多代的辈系周公没有生卒时日记载呢?连周公本人也没有准确的生卒时日记录呢?这个问题,笔者从多方面资料都考查不到,仅从本堂廿六世周岳云2008年7月27曰所遗的资料中或者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可解这迷。岳云公文中提到:“原始族谱,有感于先人有言:我房族谱,留护祖有一夲放在沥岐长房处。老人亦有传言。留护祖临终时,曾写下本房族谱,还未写好。就病倒不能写完。就去世的。享寿(六十余岁)。而观爱丶观祥,兄弟二人还是小孩。林氏安人取出留护祖生前写下家谱等等材料稿交给观光。并说:“你两个弟弟年幼,是否成人还未可知。你父親所写下遗嘱资料。你拿回去保管处理吧”。
    以后经过四代,留护祖去世后约100多年。大沙房于明嘉靖八年已丑年(公元1529年),而编修第一次族谱。世系上溯五代。留护祖写其本人,是源深.讳孟达.号留护.又名瀚。
    第一次编谱于1529年距今(2024年)有495年。周延译.字南乔,作序(此谱毛笔手写不超十夲)。
    第二次编修于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年(公元1616年)周夢日.号天谷,作序。
    第三次编修于清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年(公元17O6年)松主房周廷芳.字元春,主编。
    第四次编修于民国九年庚申年(公元1920年)溢溪房周有俊.字高庚,主编。
    第五次编修于公元(1995)年。族谱印刷数四百本。
    从上四次编修是根据第一次编修为基础资料称“续修”。所以第一次编谱没有记载各位先祖详细的生卒时日,自然在以后的编修中没有记录到“生卒”时日了。
   究其原因笔者推理:一:此原谱出于沥岐长房观光公之处。而观光公是孤母独子无父提携,对族谱不重视其细节。同时对大沙俩个弟弟的族人顾及不暇。二:古代四临大海,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少来往。三:时局不稳,生存艰难而无法顾及它事。四:族大人多,修一次族谱,工程庞大,无法动员庞大人力财力支撑逐一登记明细资料。五:世代流长,或因战乱丶时代变幻、或天灾人祸丶或者就算有家族资料藏于先辈家中,而相继逐渐的离世,连同生前的物品丶书籍湮消云散,无以传承。或其他因素而造就族谱中的没有入录先祖生卒年份时日之故。历史的逝水东流去,不复挽回,难予弥补之不足,可惜也。笔者唯待后辈从现在起分房从十七世开始重录整理先辈之“生卒”年份时日。待下次修谱时汇合拼修族谱。是唯一补其不足之焉。
    第七世:
    孟达公之长子 一一。   观光,名景亮,因外亲在香山(原中山)斗门沥岐村是以同母彭皆迁居沥岐村居住,彭氏祖妣从终于亦此其山墓,亦葬于村后山。(详细世系均由沥岐房族谱编其后)。
    孟达次子一一。  观爱:名景明号云兆。官至乐恬静远,非变其物业,迁居大沙,耕食凿饮,不以名利分其念。娶妣梁氏生二子:长士达丶次士养。考妣合葬于本乡担柴坑坐艮向坤兼丑未。
    孟达三子一一。   观祥公 ,名景德.号云蔼。钓锄自乐。 娶妣李氏无子,择小岳宗亲胜德为嗣。考批葬于本乡竹坑右臂山形喝作狗眠山,坐申向庚兼寅申。
    第八世
    观爱长子 一一。 士达公。娶妣吕氏生二子:长为昌丶次为吉。考妣葬于香山(斗门)龙坛村左侧土名油麻浦山形喝咋狗眠岗,坐辛向乙兼戍辰。
     观爱次子一一。 士养名怀德。娶妣黄氏生一子耕逊。考妣葬于本乡竹坑狗眠岗在允宾祖坟左侧坐甲向庚兼寅申。
    第九世
    士达公长子一一。  为昌。娶妣张灶生五子。长子云霖丶次月池丶三通行丶四耕乐丶五聪管神童。考妣葬于斗门井岸龙坛村左侧土名油麻浦山形狗眠岗在士达祖坟之左与为吉祖坟为邻,坐辛向乙兼辰戍。
     士达次子一一。  为吉。娶妣何氏生二子,长榕宾丶次番肖。考妣亦葬于斗门井岸龙坛村狗眼岗在士达祖攻之右与为昌祖坟为邻。坐辛向乙兼辰戍。
    士养祖之子一一。   耕逊.名南野又名礼堂。娶妣廖氏生一子;毛赖。考葬于本乡竹坑狗眠岗。坐甲向庚兼寅申。
    第十世
    为昌长子一一。云霖。官至明朝登仕郎。娶妣陈氏生一子积全。考妣葬于夲今竹坑狗眠岗。坐申向庚兼寅申。
    为昌次子一一。 字月池.名容光。官至明朝国子监太学生。娶妣罗氏生二子:长善耕、次南所。考妣合葬于本乡竹坑山狗眠岗与耕乐祖坟为邻。坐甲向庚兼寅申。
    为昌三子一一。  通行.名履端号道平。官至明朝文林郎娶妣何氏生三子;长东鸾丶次东苍、三北苍。考妣亦葬狗眠岗。
    为昌四子一一。耕乐。官至明朝武略骑尉。娶妣何氏生二子;长子积美、次子美。考妣葬于本乡狗眠岗,在月池祖坟之右。
     为昌五子一一。总管神童。少令聪明,为昌公最爱之故,故神童惜乎天不加之,以年于是早殇,死后英气不眠,阴阳之间常見显不形影。昌公超度之,而后正号为总管公。葬于本乡岩下后山南蛇坑。
    为吉祖长子一一。榕宾。娶妣何氏生二子。长耕友丶次子耕明。考妣葬于夲乡竹坑狗眠岗。
    耕逊之子一一。毛赖.名雅仃号永光。娶妣余氏生一子;高严。考妣葬于本乡。
    第十一世
    云霖之子一一。积金公。娶妣何氏生一子兰苍。考妣葬于本乡竹坑狗眠岗在念苍祖坟下。
    月池长子一一。善耕.名莘野号乐道。妣廖氏生四子;长子苍山丶次子苍兰丶三子苍主丶四子卓峰。考妣葬于本乡东坑蛇山。坐壬向丙兼亥已,妣葬于竹坑与月池祖妣为邻亦用庚向。
    月池祖次子一一。妣朱丶黄氏生四子。长苍涯、次月怀丶三松主丶四丹池。考妣葬于竹坑亦是狗眠岗。坐甲向庚兼寅申。
    通行祖长子一一。东鸾公名鸣岐号朝端。娶罗氏生二子。长廷亮丶次廷显。考妣比葬干竹坑狗眠岗。庚向。
      通行次子一一。东苍.名震仰号朝耕。娶谭氏生二子;长廷耀丶次廷裕。考妣亦葬于狗眠岗。
    通行三子一一。北苍公.名星拱号朝元。娶许比生一子廷爵。考妣俱葬本乡竹坑狗眠岗。
    耕乐长子一一。积美。娶何氏生二子;长榕居丶次廷容。考妣亦葬竹坑。
    耕乐次子一一。于美公。娶X氏。迁居香山(中山)不知何乡何里。
    榕宾祖长子一一。耕犮公。娶何氏生三子。长溪月、次云堆丶三联峰。考妣葬于本乡。
    榕宾次子一一。耕明公。娶罗氏生子三;长云溪丶次云藻迁于香山(中山)西坑村后三代亦有子孙复本乡。
    毛赖祖之子一一。××   娶×氏生二子;长南耕、次南田。
    第十二世
    积全祖之子一一。兰苍公.名杵培号子成。娶×氏生四子;长伯仁、次伯恩丶三伯龙丶四伯儒。考妣葬于狗眠岗庚向与伯恩祖坟为邻。
    善耕祖长子一一。苍山公。娶李氏生四子:长孔高丶次孔豪丶三孔亮、四孔才。考妣葬于东坑蛇山与苍兰祖坟为邻。坐壬丙亥已向。
    善耕次子一一。苍兰公。娶朱氏生二子;长心石丶次龙溪。考妣葬于东坑蛇山与苍山丶苍主祖坟为邻。丙向。
    善耕三子一一。   苍主公。娶李氏生一子;榕契。考妣亦葬东坑蛇山与苍兰丶卓峰祖坟为邻丙向。
     善耕四子一一。卓峰公。娶欧氏生三子。长后榕、次孔怡丶三孔怀。考妣葬于东坑蛇山与苍主祖坟为邻丙向。
     南所长子一一。苍涯公。娶何氏生二子;长孔英丶次怀耕。考妣葬于竹坑狗眠岗庚向。
    南所祖次子一一。月怀公。娶何氏生四子;长孔泽丶次孔磷丶三孔平、四孔宏。考妣葬于本乡竹坑狗眠山庚向。
     南所三子一一。松子公。自创基业,置田百亩。娶李氏丶林氏生子三:长尧伯丶次舜伯丶三禹伯。考妣葬于竹坑狗眠岗庚向。
    南所四子;一一。丹池公。娶余氏生一子;仰池。考妣葬于狗眠岗在松主祖坟之右。
   东鸾祖长子 一一。廷亮名榕主。娶何氏生一子伯直。考妣葬于狗眠岗。
    东鸾祖次子  ; 廷显.名达朝。娶朱氏生一子:伯哈鉴。考妣葬于狗眠岗。
    东苍祖长子一一。 廷耀公。娶崔氏生一子允宾。
    东苍祖次子:  廷裕公。娶欧氏生一子伯安。
    北苍祖之子一一。廷爵公。娶杨氏生三子:长伯通、次怀通丶三荣通。
    积美祖长子一一:榕居公。娶Ⅹ氏生三子:长彦宾、次彦荣丶三伯荣。
    积美祖次子;廷容公。娶×氏生四子:长清涯丶次伯豪丶三伯良丶四宏擢。
    耕友祖长子一一。 溪月公。娶余氏。
    耕友祖次子一一。云堆公。娶陈氏丶杨氏。
    耕友祖三子一一。联峰公。娶李氏。
    耕明祖长子一一。云溪公。娶陈氏。
    耕友祖次子一一。云藻公。
娶何氏。
    高严长子一一。南耕名伊莘号历山娶吕氏生二子:长活兰丶次活潮。
    高严祖次子一一。南田名伊宝号岐鸣。娶余氏生一子;石侣。
    (余下第十三世延下世系不作录编。详细续阅族谱下部分。
03.28 10:58
(7)《周氏家训》
(7)莲溪孟达祖第五次修谱新版《家训》
           前言
     好的家风家训是一个成长成才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一个和谐向上的家庭不仅对个人有益,而且于国有利,一个国家正是由一个个小家庭组成,只有小家庭稳定安康幸福,才有整个国家幸福和谐。家风家训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一是牢固树立爱国思想。二是有效净化社会风气。三是有效推进文化建设。四是有效促进社会沟通。五是有利发展和谐关系。六有效培养德才兼备优秀人材。
    《周氏族训》:
爱国爱家,遵己守法。
敬老爱幼,善教子女。
艰苦创业,勤劳节俭。
家庭和睦,邻里如亲。
拒绝毒品,戒赌戒淫。
崇尚科学,邪教远离。
伸张正义,见义勇为。
回报社会,坦率做人。
光宗耀祖,不辱门庭。
从我做起,世代相传。
      《家训》
    一:敦孝悌。
为人子弟者,当尽孝悌之道,孝敬瞻养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二:睦宗亲。
宗族本同根源,凡吾族人,皆当重视同宗情谊。
    三:和乡邻。
对乡邻应守望相助,亲善和睦,如同一家。
    四:明礼让。
礼让为处事之道,为人应礼让谦让谦虚,诚实待人。
    五:务本业。
业精于勤,对自身应做工作。切实认真,力求进展。不可游手好闲,当父母惭老时,应寻求工作。积以钱财,维持家计。育儿培学,瞻养父母。
    六:隆师道。
切实学习,尊师重道,能知能行。
    八:时祭扫。
依时祭扫,不忘祖德。
    九:戒争端。
为人以和为贵,器量广阔,多为他人设想。
    十:莫为非。
行为应正大光明,无愧于天地。
    十一:敬尊长。
敬重尊长,诚恳有礼,且应尽为之效劳。
    十二:守法律。
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不可以做坑蒙拐骗之事,危害社会治安。
    十三:崇谱系。重视谱系,近可知亲之谊,远可明本身来源,不至忘本。
    十四:适时婚嫁。
成年子女,是时婚嫁。生育儿女,延续人口。男女平等,莫分尊卑。同脉共源,昌家盛族。
04.16 19:18
(8)修谱捐资芳名
      (8)修谱捐资芳名
( 2018年5月10日)莲溪周氏宗亲为修谱贡献力量,將记入谱册,留芳千古!
芳名不分先后。
1000元以上
1:周吕盛2000
2:周保球1800(中心)
3:周苏健1000(东安)
4:周长庆1000
5:周辉武1000
500一999元
1:周顺如500(东安)
2:周佑权500(新丰)
3:周健伦500
4:周德志500(石龙)
5:周伟雄500(东安)
6:周顺财500
7:周兆朗500(东安)
8:周炎勤500(中心)
9:周瑞生500(黄布)
10:周卓荣500(东安)
11:周财胜500
12:周坚谋500
13:周伟文500
14:周健辉500
15:周炳安500
16:周国平500(新兴)
17:周国新500
18:刘玮800(周丽华
之子〈东湾〉)
19:周万红500(中心)
20:周池振500(农丰)
21:周泽辉500
22:周美娟548(东安一
2022年捐)
23:周和顺500
24:周敬全500(中山小
榄日荣之子   2023.4
月23日捐)订一夲
300元一499元名单
如下:
1:周健中300
2:周剑韶300
3:周欣荣300
4:周韶安300
5:周国林300(东安)
6:周美玲300(东安一)
7:周春兰300
8:周細妹300
9:周丽华300(东湾)
10:周东光300(上栏)
11:周青燕300(中心)
12:周健庭300
13:周健能300(文锋)
14:周海棠300
15:周杞棠300
16:周东红300(文锋)
17:周鑫荣300
18:周万如300
19:周志成300(东安)
20:周惠光300(上栏)
21:周健青300
22:周鑫强300
23:周锦潮300
24:周昔标300
25:周超文300(东安1)
26:周海坚300
27:周惠英300
28:周锦伦300
29:周董财300
30:周军威300
31:周锦成300(东安)
32:周其中300
33:周朝光300
34:周耀辉300
35:周开旺300(中心)
36:周国胜300
37:周池仔300
38:周卫东300
39:周凤英300
40:周国顺300
41:周耀明300(黄布)
42:周朝恩300
43:周健文300
44:周卓雄300
45:周振明300
46:周常利300
47:周昔林300
48:周振庭300
200元一299元名单:
1:周国源200(大泽田金

2:周宇珍200
3:周春惠200
4:周伟才200
5:周焕转200
6:周丽珍200
7:周美莲200
8:周志强200
9:周长旺200
10:周莲爱200
11:周悦欢200
12:周善勇200
13:周健兴200
14:周琼欢200
15:周   炳200
16:周国雄200
17:周伟民200
18:周翠虹200
19:周三庆200
20:周国恩200
21:周兰香200
22:周媚欢200
23:周丽贤200
24:周新伟200
25:周国恩周双妹280
26:周善猛200
27:周玉婵200
28:周子贵200
29:周国勇200
30:周鹏辉200
31:周健新200
32:周炳垣200
33:周炎雄200
34:周桂娟200
35:周东和200
36:周德堂200
37:周昔安200
38:周浩源200
39:周浩风200
40:周仕炯200(江门
麻园)
41:周悦坚200(井岸南
潮)
42:周健沛200
43:周有胜200
44:周振光200
45:周亦云200
46:周郁玲200
47:周池仔200
48:周球盛200
49:周兵权200(莲江)
50:周国新200
51:周景亮200
52:周泽荣200
53:周其标200
54:周平安200
55:周国基200
56:周瑞云200
57:周娟欢200
58:周其标200
59:周平安200
10元一199元
1:周国新100元
2:周金齐100
3:周海记168
4:童装批发10
5:周欢容100
6:沥岐余款112
7:周宇雄100
8:周仲谋100
9:周华根50
10:周佩玲100
11:周成培50
12:周翠华100
13:周间转100
14:周瑞琼100
15:周国庭100
16:周景新100
17:周志荣100(井岸南
潮)
18:周健辉100
19:周菊燕50
20:周伟森10
21:周国庆50
22:周嘉成20
23:周昔洪100
24:周昔朝100
25:周宝平100
26:周心寅100
27:周国杰150
28:周荣波150
29:周健雄100
30:周千利100
31:周转寅100
32:周国坚100
33:周峻明学生20
34:周芷珺学生20
35:周峻杰120、周峻豪120(学生)
36:周成长100
37:周发强50
38:周卓荣50(红星)
39:周务华100
40:周子谦30
41:周子康30
42:周伟雄100
43:周用娇100
44:周国祥100
45:周海强100
46:周仁杰20
47:周瑞坚100
48:周丽娟100
49:周宏达100
50:周雁萍100
51:周仲豪100
52:周社宏100
53:周梅桂100
54:周仲平100
55:周晃文100
56:周文希小学生20
57:周胺仔100
58:周菊芬100
59:周国标50
60:周同欢100(中心)
61:周同生100(中心)
62:周连香100(中心)
63:周柏林50
64:周叶良100
65:周菲菲88
66:周启明100
67:周锦波50
68:周世鸿38.88(学生

69:周国强50
70:周国庆100
71:周国明50
72:周炜晋50
73:周炜昕50
74:周仲爱50
75:周美燕50追加50共
100元
76:周务贞100
77:周国华100
78:周康杰100
79:周美容100
80:周玉兰50
81:周   艾100
82:周俊凤100
83:周浩轩99.99
84:周廖永珍98.88
85:周国辉10
86:周子雅99.99学生
87:周亦辉100
88:周宇平100
89:周芷晴188.88
90:周耀忠10
91:周永聪10
92:周翠兰10
93:周建明10
94:周国林10
95:周秀琼10
96:周长添10元
97:周长庆100
98:周伟森100
99:周淑娟50
以上名单从会计帐本中提取整理。如有错漏以予更正
统计225位:共捐款
50814.62元(根据帐夲记帐)
2022年周美娟548元及23年4月23日中山小榄周敬全500元共1048元未计入内,另帐记载。
2024年1月16日周耀庆整理

04.14 20:41
(9);中华周氏古今名人选一一帝王将相    名臣先贤丶烈士
   (9):中华周氏古今名人选
一一帝王将相   名臣先贤、烈士
          古代:
    轩辕皇帝。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司马贞索隐引皇甫谧曰;“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又《汉书.古今人表》颜师古注引张晏曰:“黄帝作轩冤之服,故谓之轩辕。”↓
    帝喾
    喾,一作告丶俈。传说中古代部孩道领。号高辛氏有四妻四子:姜嫄生弃(即后稷),是周族的祖先;简狄生契,是商族的祖先:庆都生帝挚。↓
    后稷
    古代周族的姑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名弃。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舜时为稷官,主管农事,教民耕种。周族认为他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周文王
    商末周族领袖。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亦称百昌。曾被商纣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统治期间,国势强盛。他解决虞、芮两国争端,使两国归附i还攻灭黎(今山西长治西南),邗(在今河南泌阳西北),崇(今河南嵩县北)等国。并建立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河以西),作为国都。在位五十年。↓
    周武王
    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姓,名发。继承其父文王遗志,联合庸丶蜀丶羌丶髳丶微丶卢丶彭、濮等族,率军东攻。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之战,取得大胜,遂分兵攻克中原各地,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建都于镐(会陕西长安沣水以东)。↓
    周公旦
    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弟,人称周公。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哲学家,是儒家思想的启蒙者,上古时期的人文思想家。因儒学创始人孔子对他的推崇,周公后来成为儒家学者最为尊崇的古圣人之一,与孔子合称“周孔”。周公同时又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曾辅助周成王执政七年,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为历史上以强盛统一著称的“成康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平王
    (?一前720)东周国王。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幽王太子,申后所生。公元前770一前720年在位。申侯联合缯丶犬戎攻杀周幽王后,他被申丶鲁、许等国拥立于申。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依靠晋郑两国辅立国,史称东周。↓
    周勃
    (?一前169)汉初大臣。沛县(今属江苏)人。少时织薄曲(蚕具)为生,并充当丧事中的吹箫乐人。秦末从刘邦起义。以军功为将军,封绛侯。汉初又从刘邦平定韩王信丶陈豨和卢绾的叛乱。刘邦认为他“厚居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吕后时,任太尉,但军权仍为昌后亲属所控制。吕死后,他与陈平定计,入北军号召将士拥护刘氏,诛杀企图夺取政权的吕产丶吕祿等人,迎立文帝,任右丞相。↓
    周亚夫
    (?一前143)西汉名将。沛县(今属江苏)人。周勃子。初封条侯。文帝时,匈奴遗族进攻,他以内守为将军,防守细聊(今陕西咸阳西南),军令严整。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为丞相。后以其子私买御物下狱,绝食死。↓
    周瑜
    (175一210)三国吴国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出身士族。少与孙策为友。后归策,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创立孙氏政权。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他和鲁肃坚决主战,并亲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后病死。精音乐,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像
    周浚
    周浚,字开林,妻李氏络秀。为人刚烈果敢,颇有才名,是魏晋时期的箸名将领。曹魏期间,历官尚书郎、御史中丞丶扬州刺史,封射阳侯。西晋建立后,随王浑伐吴,多立战功,又绥抚新附之民,因功封成武侯。后调朝中任侍中,在晋武帝身边供职。先后迁任少府、将作大匠丶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按《道国南宗》载,是濂溪祖祠的第一神主,衔列全称为:“晋始祖,扬州都督讳浚周公神主”。↓周浚像
    周处
    (?一297) 西晋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字子隐。相传少时横行乡里,父老把他和蛟、虎、合称“三害”,后斩蛟射虎,发愤改过。吴时为东观左丞。晋平吴后,历任新平太守等职,迁御史中丞,权贵恶其强直。其时氏人齐万年反,他任建威将军,率军镇压,战死。↓周处像
     始祖归仁公(濂溪周氏世系):世家山东青州。(574)年甲午科武进士(相当现在博士学历)。(617)年授魏博节度使,襄阳府剌史。
    怀成公,即辅成公。(濂溪公之父)。(1015)进士,官至桂岭令、黄冈尉丶赠谏议大夫。
     周敦颐
    (1017一1073)北宋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曾官大理寺丞、国子博士。因筑室庐山莲山峰下的小溪上,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后人称为濂溪先生。他继承《易传》、《中庸》和道教思想,依托道士陈抟的《无极图》,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阳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丶无欲丶,才能达到这一境界。他提出的太极丶理、气丶性丶命等,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他本人成为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箸作有巜太极图说》和《通书》等,后人编为《周子全书》。公生平史迹見《附录》↓图为周敦颐公像
    焘公(通奉大夫)(元公次子)1O88登榜进士。官至中奉大夫丶文阁待制、成都县令丶明道管丶朝议大夫徽猷阁待制。赠通奉大夫。
    奉议大夫,讳縯公。官至奉议郎中,蕲州通判。
    濂溪四世讳直卿,字卜年,一字士凤,号天统。官至千户,赠奉训大夫协正尹。
    宣礼公,官赠为节度使。
      周必大   
    (1126一1204)南宋大臣。字子充,一字洪道(一作弘道),自号平园老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历官权给事中丶中书舍人,言事不避权贵。任枢密使,创诸军点试法,整肃军政。孝宗淳熙末年拜左丞相。光宗时封益国公,后为谏官所劾,出判潭州(今湖南长沙)。宁宗初致仕。著有《玊堂类稿》丶《玉堂杂记》丶《二老堂诗话》等八十一种,后人汇编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图为周必大像
    周树人(鲁迅)
    鲁迅(1881一1936),名周树人,字豫才,淅江绍兴人,濂溪三十一传裔孙。早年曾赴日本留学,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丶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30年始,先后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投身革命文艺活动,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和杂文,《阿Q正传》是其中最为出色的小说。曾领导支持进步文学团体,主编了多种文艺期刋,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图为周树人(鲁迅)像
    周恩来
    周恩来(1898一1976),淅江绍兴人。濂溪三十二传裔孙。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1917年留学日本,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从1924年到1934年,先后领导了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江作战,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八一南昌起义,指挥了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战争。1934年到1935年,参与和指挥了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亲临西安,迫炼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國共合作,反对分裂。抗战胜利后,曾参与“重庆谈判”,参与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丶全国政协副主席丶主席。是中共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书记处书记,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届丶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力参与了党和国家的政治丶经济、军事丶文化丶教育和外交等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1976年1月,病逝于北京。↓图为周恩来像
    天奇,讳誉号海门公。河南汴人。仕宋为宣尉司提督都元帅,定远大将军丶盆靖国元勋。
    云崖公,讳辉。宋官至都察院御史,浩授资政大夫。
    鹤汀公,讳光。官至附老衣巾荣身,封奉政大夫。
    石屏公,讳广。官至奉政大夫。
    天峰公,讳耀。官至国子监。
    源深,字孟达号流护。元朝国子监太学生。↓图为孟达公像
    周观光公,(天奇公长子)明朝国子监太学生。
     周  观爱公(天奇公次子)明朝国子监太孝生。
    周月池公,明朝国子监太学生。
    周通行,斗门莲溪孟达房人,明朝文林郎。
    周耕乐,斗门莲溪孟达房i人,明朝武略骑尉(骑射郎)。
   周云霖,明朝登仕郎。
    周国敬,(天奇世世)明朝国子监太学生。
    周安勒,明国子监太学生。
    周达枢,清朝文秀才。
    周达濂,清 武镇郎。
    周高显二子同获文秀才。
    周升凤,斗门莲溪孟达房人,清朝新会左营副总司。
    周升秦,斗门莲溪孟达房人,恩授候选巡政厅加封文林郎。
近代
    周万象,莲溪红星孟达房人,师级干部,淮海战役牺牲。周敏龄胞兄。
    周敏龄,莲溪红星孟达房人,抗日战争时期,与胞兄周万象一齐参加革命在香山东江支队打游击。解放后,曾任广州市工会主席,广东省妇联主席。是刘田夫省长夫人。
    周福深,莲溪孟达房人。抗日战争期间,在斗门黄杨山阻击战中牺牲。
    周庚牛一莲溪孟达房人,莲溪石龙村在部队防洪时牺牲。
    周德添:孟达房(福得里)在八甲抗日爆破手。
未完待续

04.05 14:39
(10)族谱篇《周王朝衍生的姓氏》
    族谱篇《周王朝衍生的姓氏》  共分封59个姓。
    周王朝衍生了多少姓氏?周朝本由姬姓建立,历西周丶东周,立国七百七十二年(公元前1027一公元前256年)其胄裔以国为氏,称为周氏。但其子孙都衍生出了数十个姓氏:
     (1):  孙姓一一。
    出自周王族姬和,和生子惠孙。惠孙受封于“戚”今河南濮阳市)。惠孙的后辈崇敬惠孙,就取他的名字“孙”作姓,世代相传,成为孙姓大宗。
   2:吴姓一一。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与次子仲雍,因避王位,避民于吴,后建立了“勾吴国”。吴国人引以荣,以吴为姓。
    3:郑姓一一。周历王的小儿子受封于“郑”,后就建了“郑国”(今陕西华县东)郑国人怀念郑国,郑国君王的后代就以郑为姓。
    5:冯姓一一。周武王将兄弟毕公高,封于当时的(冯阝)城,毕公高的后人就以封地为姓。冯字右边的耳旁等于一个邑字,指地方,古人有“以地为姓”叫做“去邑为姓”,故省去耳,为“冯”姓。
    6:卫姓一一。周文王的九子康叔,被封到朝歌,商朝的七个族归康叔管理,于是建立一个卫国。今河南淇县)卫国的公族后代,就约定以国为姓。
    7:蒋姓一一。周武王的兄弟同辈伯龄。被封在“蒋”地(今湖北仙居县)于是建立“蒋”国。其后裔遂以国为姓。
    8:沈姓一一。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成立“沈”国,沈国君王的后代都以沈为姓。
    9:杨姓一一。周宣王的小儿子尚父被封杨邑,尚父称杨侯。建立了“杨国”,他的子孙就用杨作姓。
    10:潘姓一一。周武王将弟弟“高分”封到毕邑,在那里建立了“毕”国。高又将自己的小儿子季孙分到潘邑(今陕西省北)季孙的子孙就以潘这个地名作姓。
    11;鲁姓一一。周公旦的儿子伯禽爱封于鲁地,建立了鲁国(山东曲阜)鲁国的王公贵族都以鲁为姓。
    12:邓姓一一。周武王的弟弟受封于邓,(今陕西户县),他的后代就以邓为姓。
    13:岑姓一一。周武王将弟弟姬渠封在“岑”地(今陕西韩城一带)姬渠所封的爵位是子爵,所以当地称他为“岺子”,岑子随后建了“岑国”,他的后裔子孙就以“岑”作姓。
    14:滕姓一一。周武王将弟弟错叔绣封于滕地(今山东滕县),他的后裔子孙就以“滕”为姓。滕姓中有一支后来与人结下怒仇,就又改为周姓。
    15:毕姓一一。周武王将弟弟姬高分封在毕邑,(今陕西咸阳),姬高建立了毕国,毕国的王公后代就以毕为姓。
    16:常姓一一。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将自己的儿子封为常邑的首领(今山东滕县一带地方)常邑的贵族子孙就以“常”为姓。
    17:于姓一一。周武王把三子封在邘邑(今河南沁阳县邘台镇一带),于是被称为“邘叔”,邘叔的子孙后来就以地名为姓,去耳旁,取为“于”姓。
    18:康姓一一。周武王把他最小的弟弟封到康邑,康叔建康回。康国的王族,就以康为姓。
    19;邵姓一一。周武王将弟弟姬奭封在召地(今陕西岐山西南一带),封为公爵,人们称之为“召公”。召公的子孙就以封地为姓,有的写成“召”有的写成“邵”,邵字右旁的耳,代表个“邑”字,“邵”字的意思,就是以召地为姓。
    20:毛姓一一。周武王将兄弟叔郑封在毛邑(今陕西西岐扶风一带),叔郑建立了“毛国”,他的子孙就以国为姓。
    21:贝姓一一。周文王的后辈一位王族,被封至(三贝)水(今河北巨鹿一带)建立了(贝阝)国,后(贝阝)国的国君子孙就以国名为姓,去掉右边的耳旁,世代姓贝。
    22,成姓一一。周武王将自己一个叫叔武的弟弟分封在郕邑(今山东宁阳县一带),叔武建立了郕国。郕国的君主子孙后来就以国为姓,省去右边的偏旁,世代姓成。
    23:茅姓一一。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旦之子茅叔,被分封到茅邑(今山东金乡县)建立了“茅国”,茅叔的后代子孙就以国为姓,世代姓“茅”。
    24:庞姓一一。周武王的同姓兄弟毕公高后代子孙被封到庞地做首领,其后代子孙以庞为姓。
    25:贾姓一一。周武王的孙子公明被封在贾地做首领,封伯爵爵位,人称“贾伯”,建立了“贾国”,贾伯的后代子孙就以国为姓,世代姓“贾”。
    26:盛姓一一。上国周朝时有位王族受封于盛(今河北)做首领,建立了“盛国”。盛国的君主后裔就世代以国为姓。
    27:蔡姓:一一。周武王的弟弟叔度被封到蔡邑(今河南上蔡一带)建立了蔡国,叔度的儿子仲、波称为蔡仲,还有一个后代被称为蔡平侯,后代中就形成了蔡姓。
    28:霍姓一一。周武王封自己的弟弟叔武做霍地(今山西霍县)的首领,被人称为霍叔。后来霍叔的子孙就以“霍”为姓。
    29:宣姓一一。周宣王的子孙后代取“宣”字为姓,世代相传,形成一支宣姓。
    30:单姓一一。周成王有位小儿子臻,被封在单邑(今河南孟津一带)做首领,后来他的子孙就以“单”为姓,世代相传。
    31:邢姓一一。周武王的一位王子分封到邢地(今河北邢台市)做首领,他建立了“邢国”,后来他的子孙以国为姓,取为邢姓。
   32:滑姓一一。周朝的一位王族被封到滑邑(今河南缑氏县)做首领,受封为伯爵,人称滑伯。滑伯建立了“滑国”滑国的后代子孙就以国为姓,世代相传,相传千载。
    33:家姓一一。周孝王的儿子家父,周幽王时家父在朝中做官,他看到周幽王爱喝酒,爱女人,把国家大事丢一边,很不滿意,就作了一首叫《节南山》的诗讽剌幽王。家父忠诚正直,他的子孙以他为荣,就取“家”字为姓。
    34:芮姓一一。周武王将一位叫良夫的王族封为芮邑(今山西芮城县)首领,建立了“芮国”,芮国的公族后代,就以国为姓。
    35;汲姓一一。周姓王朝康叔卫,建立了卫国,卫国后来的一位国君宣公,将他的儿子安排在“汲”(今河南卫辉市)地居住,汲公的子孙后代,就以住地为姓,世代姓“汲”。
    36:富姓一一。春秋时有位周朝王族叫富辰,在朝中做大官,他正直忠诚,敢作敢为,是朝中有影响的人物。富辰家族昌盛,子孙以“富”为姓,世代相传。
    37:蓬姓一一。周朝时有信王子受封于蓬地(今四川蓬安),他的子孙以封地为姓。
    38:郜姓,周武王将一个弟弟封为郜邑首领,建立了郜国(今山东成武县一带)后来郜国君王的后代就以国为姓。
    39:冉姓一一。周武王将自己的弟弟季载封于冉地,受封后被称为冉季载,他的子孙就世代姓冉。
    40:雍姓一一。周文王的第十三个儿子被封于雍地(今河南沁阳县一带)受封为伯爵,人称雍伯。建立了“雍国”,雍国的族以国名为姓,形成雍姓。
    41:寿姓一一。吴国本是周朝王族太伯,仲雍建立的,到了春秋时寿梦做了吳国国君,才得昌盛。吴国云族以寿梦为荣,就有些以“寿”字为姓。
    42:温姓一一。周武王封儿子叔虞于唐地,叔虞又将自己的后代封到温地(今河南温县)做首领,温地的公子孙就以地为姓,取温作姓。
    43:阎姓一一。周朝时有一位叫仲奕的被封在阎乡做首领,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周康王时,康王将他的儿子封为阎城的首领,阎城王族的后代就以地为姓,形成另一支阎姓。
    44:文姓一一。商朝时,西伯侯姬昌是周族的首领,周武王建立周辋,就追加给他父亲姬昌一个帝号,称周文王。周文王的后代,有些人就取文王的文字为姓,形成了文姓一族。
    45:晃姓一一。周景王的儿子叫子朝,子朝的后代形成晃姓。因为朝和晃,字音字义在古代都相同。
     46:养姓一一。春秋时吴国两位叫掩余、烛廉的公子受楚王封赐享用楚国养地。吴国本是周朝天子所建,而他们受封养地后,其后裔就以养地姓,形成养姓。
    47;游姓一一。周厉王的儿子姬友受周宣王赐封为郑地的首领,建立了郑国。到郑穆公时,他有一位公子叫子游,子游的孙子就从祖父的名字为姓。世代姓游。
    48;太叔一一。复姓,春秋时卫国一位周朝的王族后代姬仪,是卫文公姬毁的三子,按兄弟辈排行老三称叔,姬仪为表称叔仪。姬姓源自周朝王族,人们就尊称他为太叔仪。太叔仪的子孙以先辈身份为荣耀,世代姓“太叔”。
    49:令狐一一。复姓。周文王儿子毕公高,毕公高有个孙子叫毕万,毕万在春时在晋国当高官,他的一个曾孙叫魏颗,魏颗因军功受晋国君主封于令狐(今山西临猗县西一带)并以封地为姓。“令狐”姓是周朝王族的后代。
      50:汝姓一一。东周平王将最小的儿子封于汝州,人称汝候。汝侯的后代子孙就以汝为姓,世代姓汝。
    51:缑姓一一。周灵王的太子晋,在河南的一座叫缑氏山上成了仙,周朝王族被封为缑地首领,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
    52:狐姓一一。周朝有个王叫“狐”  ,他的后代就以狐为姓,世代相传。
    53:谯姓一一。周召公姬奭们儿子盛,被封为“谯侯”,盛的子孙后代就以谯为姓。
    54:曲姓一一。周武王的第三个儿子叔虞被封于晋,叔虞的第八代孙小晋穆侯又将自已的小儿子成师封为曲沃(今山两闻喜县东北一带),形成曲姓的一支。
    55:翁姓一一。出自周昭王庶子封地,属于封邑名称为氏。据史料及《元和姓纂》记载,周昭王的庶子食采于翁山(今淅江定海,一说广东翁源)另处在史籍《姓氏考略》中也记载:“周昭王庶子食采翁山,因以为氏,望出钱塘”。周昭王庶子的后裔子孙,便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翁氏,世代相袭。
    56:东野姓一一。据《东野志》记载,东野来源姬姓,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生长于姬水,改姓姬。武王灭商后,封功臣,周公(姬旦)为首封于鲁丶周公没有就封,留下辅佑武王。成王元年,周公长子伯禽代父就封于鲁,为鲁公。鲁公生子三,长子袭丶次子熙、三子魚。鲁公赐三子魚东野田一成以自养,因此以东野为姓,以田为名,此东野姓来历。
    57:曹姓一一。周文王第十三子曹叔振锋,受封于曹,建立曹国,后为宋国所灭,子孙便以国为氏。出自中亚昭武九姓的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东北一带)。
    58:郇姓一一。周文王第十七子姬葡受封于郇(今山两省临猗县境内)为伯爵,史称郇侯,郇伯,建立郇国。春秋初年(公元前677年)被晋国晋武公所取,其后裔遂以国名郇为姓,称为郇氏。
    59:韩姓:一一。周武王的小儿子受封于韩(山面河津县东北)后被晋国灭掉。桓叔的儿子万受封于韩。万的后代以韩为姓氏。
     追根溯源,自姬姓建立周朝后,并不仅仅是“姬周周源”那么简单,由周氏王朝姬姓繁街出来的姓氏多达数几十姓之众,可以说是数十姓与姬周同源。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7-27 13:43 , Processed in 0.0330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