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千年古村香岭

  [复制链接]
周奇 发表于 2023-9-28 12: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年古村香岭

香岭两大家,周家和陈家。肇基周珍公,周陈是亲家。
                                                            ——题记

   图片1.png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1.png
香岭村口全景                                     (黄闽君摄)

       香岭,古亦称香山,地处福建省罗源县西北部与古田县交界的山区,距罗源城关60公里,距乡政府霍口19公里,香岭村下辖11个自然村,原有500多户,2000多人口,改革开放后,外迁较多,现在户口在村里的只有300多户1300多人。
      宋代咸平五年(1002)入闽始祖周举元(河南光州固始县阴德乡魏侯里)第七代周珍(字文荐)自宁德西乡肇基此地,开发、繁衍。后陆续分迁本乡的船头、霍口、黄鹤、罗溪,外地的闽侯、霞浦、台湾等地,现已传至四十代,至2016年已有1014年;17世周明次子周宗臻生一女周仪姑,招“琅关半坑陈深五娘次男陈德”为婿繁衍今香岭陈姓后代,后陆续分迁岭头、际上、界址岗、长柄坵、茶苑、店坂、古田、闽侯虎啸等地,今已传至二十三代。香山周氏族谱记载:“环罗皆山也,而香山之称名独早;错埌皆族也,而周姓之聚族最先。语云:未开罗源县先迁香岭周,谅不诬也”。香岭曾是不同历史时期的香岭铺、香岭乡、香山保、香岭公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曾经至少包括现时的香岭、黄鹤、长柄坵、琅坑四个行政村。
      香岭虽系千年古村,但古民居不多,现存几栋多是明末和清朝的。其原因除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一股“卖旧厝,盖新房”热潮外,香岭《周氏族谱》还记载二个原因:一是蛇毒瘟疫村人无一幸免,“蛇淹水槽,毒中九房,溪山惨淡,草木凄凉。此一时也殊堪太息,幸延一线於不坠,復合余烬而聚保之,生息人丁復为再盛”,时间约在明末清初;二是火灾,“清康熙甲寅(1674年)遭何富回禄”包括祖厝在内被烧,故古民居荡然无存。
       香岭这个千年古村,历史上曾经繁荣鼎盛过二次:一是宋绍兴年间至蛇毒瘟疫这段时期。石水槽上镌刻绍兴七年丁巳兴众弟姪九房造石槽一口”,石臼上镌刻绍兴九年造等字样和水尾宫建宫石碑镌刻“至正十年庚寅七月吉日誌”,以及《周氏族谱》四处提及“九房”和祖厝前面和左右园地多呈方形、土层不深且多瓦砾,表明这里当时都是厝坪。所有这些史实、记载和鳞次栉比的厝坪都在默默地告诉后人,此地历史悠久、曾经繁荣鼎盛过。二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这三十多年应当是千年古村的又一繁荣鼎盛时期,它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渐兴盛,而随着新世纪城镇化的兴起而衰落,香岭中心小学(即完小)和香岭中学创立和拆并即是其标志。
图片2.png    图片3.png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2.png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3.png
上世纪七十年代春节放燃灯活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春节篮球赛活动

        香岭村是个千年古村,历史古迹甚多,文化积淀厚重------
        一.历史古迹甚多
      (一)始建于宋熙宁初年周氏宗祠
       周氏宗祠始建于宋神宗熙宁初年(1069——1073)距今954——950年。香岭周氏宗祠原是祖厝,亦称“大厝”,由香岭周氏第三世周万石肇基,起盖有上下两座坐丙向壬,后山状如“回头狮”,占地面积三千多平米。“上一座六扇十一柱三层楼”,为族人住所,中间大厅供祀列祖列宗“牌座”。后因族人陆续搬出,年久失修倾圮,一九六五年重建,后又毁于一九六六年九月的天灾——台风。公元一九七八年在各分支的支持下再行重建,重建时亦是土木结构。 “下一座六扇九柱”无“隔堵”呈大厅型,为族人活动、娱乐场所。其大门两边是一对青石平面石墩,石墩后半部部是大门的门臼,镌刻有两朵各异的莲花图案;前面部分可供人们歇坐(但可惜的是2015年底被盗),传说这一对青石墩便是“奇特”,它与前面七级石阶两边铺着的斜面条石——“体面”(可能是取“贴面石”的谐音)相对应,据说这表示祖先曾经有过辉煌。其前面下七级石台阶是一块石子坪,供搭台演戏之用。“约历六百多年于清康熙甲寅(1674年)遭何富回禄,经五十六年(清雍正庚戌年——1730年)才重建下一座的祖厝。至咸丰二年(约经过九十年左右)重修(这重修可能是只修葺下一座的祖厝)”。至一九六六年前,下座大厅上面悬挂着“父子明经”、“文魁”、“武魁”、“恩贡”等牌匾,包柱楹联均为黑底金字,颇为壮观,但遗憾的是这些饱含香岭周氏成千年文化积淀的牌匾和包柱楹联,连同《香山周氏族谱》(总谱)均毁于一九六六年的人祸——“文革”;庭前有石旗杆碣两对,系元即补儒学裔孙望霖立和乡试中武举人裔孙轩波所立,分别镌刻:“同治癸亥科乡荐中式廪贡、同治壬戍恩科併补行辛酉正,元即补儒学裔孙望霖立、乡试中武举人裔孙轩波敬立”。公元一九九七年,修缮祖厝前座,重修时两边墙体改为砖砌,并在大门门眉处悬挂“周氏宗祠”牌匾。公元二00二年,为了举办“香岭周氏开基千年庆典”,全面修缮宗祠,共集资五万八千余元,将两座祖厝修缮一新,并在后座修建“汝南堂”(即“公婆龛”),且载入福建省文化厅主编的《八闽宗祠大全.续集》。
图片4.png    图片5.png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4.png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5.png
“回头狮”型的香岭周氏祠堂(周辉摄)

       (二)始建于宋熙宁初年玉井
       玉井在祖厝对面洋中的水井,三世万石公迁窝里后就在即将兴建祖厝的对面洋中内“凿水盘约深丈许,外泥不壅内泉不竭”,清爽甘甜,冬温夏冷,清澈见底。建造时间应比周氏祖厝建造时间略早。系香山六景之一——“玉井涌泉”,有诗赞之:昼夜如斯不断年,逢源活泼碧涵天。王明用汲堪调鼎,清爽何须羡醴泉。道光年罗源县志载之为:“香泉,在重下里香岭”。公元1995年用水泥重修,2000年建湿地公园时再修。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6.png
图片6.png
1995年重修的玉井

     (三)建造于南宋绍兴年间的石槽石臼
       在通往周氏宗祠的路旁(月爿坵下)有一口长三米五十公分、宽一米三十公分、高七十公分的石水槽和高五十公分,直径一米的石臼。由五世孙周侯弟(房长)和六世孙周君用两叔侄于绍兴七年(1137年)发起建造——(此槽祖传由距村十里外的东吉洋凿成运来,同时还有石水引与百余米外洋中水井出口处连接),石水槽上刻有“时绍兴七年丁巳兴众弟姪九房造石槽一口并人工费弍佰余贯永充子孙饮食”等字样并造石磨一个置于月爿池旁边,寓意磨转水流,源源不竭,均分各房,俾后世子孙食福无穷。石臼上刻有:绍兴九年造。距今884年。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7.png
图片7.png
南宋绍兴七年石水槽(周辉摄)

图片8.png
南宋绍兴九年石水臼 (周辉摄)

     ()南宋末年的周慧泉法师
       周慧泉墓位于香岭“西家寮中垄坐艮向坤”,墓前结有小墓亭,亭盖状如道士帽,墓亭中间为四方形墓碑,墓碑无姓名无年代,碑上刻有四语:“渊默雷声,无法可说,一点虚灵,常住不灭”
       周慧泉系香山周氏第十世周嗣旦次子,生于南宋末年,娶陈氏。香岭《周氏族谱》载:“公讳曰得奇为狮公,曾学辟谷,得受闾山正一驱邪秘法”。“西家寮百丈山头老妖深藏古洞,窍通四百余里,公诫乡人喧声洞口喊(助)威,身佩法器,手持法剑深入不见,独抓妖精,乡人见公久未出,疑有被害之患,喊声顿歇,几遭妖患,幸公法高术精咒火焚烧妖迹遂灭”,但其亦元气大伤,不久病逝,族人将其葬“西家寮中垄坐艮向坤”。乡间流传一首牧童盘诗:直字两撇字是真,鬼洞藏妖深又深。慧泉公闾山学法转,除害灭妖护乡亲。其年代根据推测,应是南宋末年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据考证周慧泉与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是同时代人。
       2013年10月2日,南宗丹道第33代掌门人,“和云堂”堂主何宋卿一行到香岭地区考察,何师见到周慧泉墓碑碑文后便在这座有着七百多年的大墓墓前拜行大礼,并在墓前打坐。并风趣地说今天遇上祖师爷了。
图片9.png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9.png  
南宋末年周慧泉墓亭              (周玉瑞摄)

      (建于元朝至正年的水尾宫(香山境
       水尾宫(香山境)位于香岭周厝里水尾,建宫石碑镌刻有:“元至正十年庚寅七月吉日誌”,坐西向东(至正十年即公元1350年)。内祀:光禄公(香岭周氏入闽三世始祖、宋金紫光禄大夫、宋初中书右相周导)、慧泉公(香岭周氏十世公、除妖法师)、陈尚书、林大王、陈夫人(陈婧姑)。清雍正四年(1726年)重建,嘉庆庚午年(1817年)重修, “文革”中(1966年),光禄公等塑像全部被毁,1993年重修重塑。2005年再次重修。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10.png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11.png
始建于元朝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的香山水尾宫     嵌在墙上的建宫石碑      
(周玉瑞摄)
     (宋、明凤塘与水松。
       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乙未岁,周氏先祖将位于水尾宫前的凤垄田凿为鱼池护阴风水,号为凤塘。公元1938至1940年间重修凤塘塘壩,人工开凿石块,砌成长五十二米、高二米半的塘壩;2013年再次重修。
       明宪宗四年(公元1468年)塘前栽植水松九株(代表当时香岭周氏九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癸导葭冬修谱时记载“今有其二”。最后一棵枯干断尾、高百余米、两人合围不拢的水松于1978年被砍伐作为重修祖厝的用料,历经510年。现塘前的四棵水松(代表当时香岭周氏四房)栽植于1979年12月。
图片12.png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12.png
     (始建于明代的陈氏宗祠
图片13.png
       陈氏宗祠原为陈氏祖厝,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六十年回禄,重建于清嘉庆二年(1798年),距今218年,建筑面积341m2。祖祠分前后厅,左右设风火墙,用36根直径40公分的杉木柱支撑架设,结构严谨大方,雄伟壮观,是一座保护完好的古建筑物。宗祠前设一天井,面积180 m2,用均匀的河卵石花纹式排设,龙凤呈祥,意在燕窝聚蛋,长发其祥,飞黄腾达。天井前原为祭祀戏台,于1962年改建为礼堂,建筑面积486.2 m2,用18米长宏大主樑支撑,内空间宽阔,可容纳千余人观众,为演戏开展各种大型娱乐活动提供了场所。
       (八)陈尚书
       始建于明代万历40年(1613年),乾隆38年改建,其后又数次修缮。右边为神宫,正殿中神像为阴阳尚书陈公,附祀通天王公与慧泉周公;左殿威灵林公尊王,附祀虎马二将军;右殿护国夫人陈、林、李三元君。
图片18.png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13.png                        
始建于明代万历40年的陈尚书宫
                                     (周玉瑞摄)
       (九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香远社
       香远社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癸巳1773年)仲春该社位于陈尚书宫左边,重修于道光二十二年(壬寅)瓜月,再修于咸丰十年(庚申),亦称香山书室,系全村少年读书之场所,也是香岭第一所学堂;民国时期学生搬到隔壁陈尚书宫上课,书室先是成为香岭乡、后是香岭保的办公场所,共和国初期亦是香岭乡办公场所。是全县现存的最古老校舍之一。有乡间文人作《香远书室》一诗赞之:室名香远意何深,为继书传远志心。晓亮歌声休聒耳,春雷一震是佳音
图片20.png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15.png
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香远社            (周玉瑞摄)
       这些古迹部分已入编由中共罗源县委宣传、中共罗源县委党史研究室、罗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等单位主编的《罗川古韵》,并于公元二00八年出版发行。《罗源文物》已有收录。
      (十)建于清代的古民居
       香岭村古民居建于清代。二进,坐东南朝西北。天井左右为厢房、主座。主座厅堂两侧依次有次间、小弄及楼梯、梢间,小弄尾两侧围墙开小门。面宽20.6米,进深15.6米,建筑面积321.36平方米。主座面宽8柱5间2弄19.6米,进深8柱6间1弄10.55米,左右厢房面宽2柱1间3.05米,进深3柱2间3.71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顶。八字形前围墙,为长方形青砖砌成。从斗棋形式及整体结构来看,为清代中期建筑。整座建筑依路而建,建筑整体结构保存完整,是研究民居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19.png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16.png

        二.多元文化积淀
     (一)传统乡土文化
    香岭香远社亦称香山书室,系全村青少年读书之场所,也是私塾学堂。民国时期及之前,香岭“文人墨客”多会于此,吟诗作对,留下了乡土气息浓厚的《香山诗文集》(154首)和《农余吟》(对子154副)。据说这是全县仅有的村级诗文集。诗文内容丰富,有赞美家乡的《桃李村居》;有劝人为善的《劝善惩恶》;还有为民上书县长减免税负的《上王县长田赋哀声——香山保民众上诗》;更难得的是有多篇爱国抗日诗文,如陈衍东先生的《抗战——因日寇侵华有感痛恨》四首宣传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激励民众奋起抗日;如周正州先生的《庆胜日》,还有陈芝草先生的《步韵.到底野心终失败》,陈芝瑜先生《步韵.世界和平志共酬》,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欢呼、歌颂。 可以说,这是我县难得的一朵乡村文化奇葩!

图片14.png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17.png
由陈芝草先生抄录、陈允宏先生保藏的民国时期《香山诗文集》和《农余吟》

     (二)老区红色文化
       1935年深秋,叶飞、阮英平、江涛率闽东独立师三纵队到香岭保的黄鹤榛籽垄、黄招湾(文周坑)等地活动。在此后开始的三年游击战争中,闽东特委书记叶飞等领导同志经常到这一带指导地下革命活动。当叶飞、阮英平、江涛等秘密进山时,黄鹤下地的苏维埃骨干就积极配合他们到处秘密联络、寻找被敌人“清剿”失散的我地下人员,并在黄鹤、船头、西峰、东宅等村发展了30多位贫苦青年,组建了一支游击队即红军游击队第九支队,成为中共活跃在罗、古、闽、宁一支重要武装力量。这支队伍配合独立师三纵队给周围的反动民团以有力打击,他们收缴了古田茶洋民团枪支12把,收缴罗源香岭民团一家造枪厂和百来支枪支,同时收编香岭民团40多人。一次叶飞路过船头村,被敌人追赶,去路又被大溪所阻,一位在溪中撑竹排的老乡见状,赶紧把叶飞拉上竹排,混在人群中,护送他安全抵达对岸,进入黄鹤下地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九支队并入第三纵队,在香岭一带广泛宣传我党抗日方针,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战争。当地乡土文人积极响应,口诛笔伐写出了抗日诗文,如陈衍东先生的《抗战——因日寇侵华有感痛恨》四首,其中有宣传抗日重大意义的《皮如一失不留毛》:中华夷患历常遭,危难无如此际高。种族存亡争胜负,皮如一失不留毛。《破牢那得一完羊》:匹夫有责国兴亡,生死关头切勿忘。倘使日狼全入境,破牢那得一完羊。有激励乡村民众积极投入抗日战争,把日寇赶出中国的《合力同心抗敌人》:合力同心抗敌人,身家性命等埃尘。誓为爱国成仁鬼,不作倭奴胯下民。《健儿勇敢赴前方》:健儿勇敢赴前方,壮志须成百炼钢。他日东胡驱灭尽,归来乡党也生光。还有《送友入伍》二首:其一 慷慨丈夫志,生平在四方。正当排国难,勇往扫扶桑。其二 同志分携手,临行赠一言。热心前救国,凯日把功论。这些朗朗上口的诗文很快在民间流传,激励热血青年奔赴抗日前线,当时香岭乡有二十多人参加三纵队。1937年12月底三纵队离开该地区北上抗日,在宁德一带遭国民党军队拦击,激战一场,香岭战士大多失散而回,只有周开会、陈彦星等人随队而去,编入红军老六团(后陈彦星牺牲,周开会负伤残废,解放后复员回乡)。    抗日战争胜利消息传来,香岭群众欢欣鼓舞,乡土文人更是欢呼雀跃,周正州先生在《庆胜日》吟道:芦沟事变构成仇,幸我中枢有伟谋。四万万民联一体,最终胜利果能酬。陈芝草先生《步韵》和诗:无端日冠屡寻仇,欲展鲸吞大陆谋。到底野心终失败,居然天道好相酬。陈芝瑜先生《步韵》和诗:盟国同情抗敌仇,为扶人道显奇谋。制成原子施威日,世界和平志共酬。1945年夏,闽东游击支队支队长黄垂明进入霍口乡开展活动,8月在香岭保的甘糗林(坪演与双口渡之间)、下地及其邻近的火籁墘建立起两个活动据点,重新在罗、古、闽、宁边界燃起革命烈火。随后有张翼、刘捷生、左丰美、程守章、马赛花等人来此活动,下地和火籁墘的革命群众为掩护张翼、刘捷生等在半山搭草棚供他们居住,为他们送米、送菜、送信、请医、拿药和站岗放哨、当向导,并在下地对面山建立地下兵工厂,修理枪支、自制鸟枪、弹药,大刀长矛。1947年9月,游击支队与阮英平率领的的武装队伍在黄鹤的榛籽垄会师。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岁月里,香岭一带人民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为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后,香岭乡(四十年代为香山保)下辖的黄鹤及其下地、岭头、文周坑(黄招湾)、火籁墘自然村,长柄坵及其杨山岗、茶苑、六定等自然村被认定为老苏区;解放战争时期船头及其旗角乾,香岭的坪演被认定为老区自然村。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18.png
图片15.png
下地地下兵工厂遗址            (周玉瑞摄)
(此部分根据《罗源县革命大事记》和老人们回忆整理)
     (三)传统道教文化
       1.道教祖师周慧泉除妖
       见《南宋末年的周慧泉法师墓》,村人为了纪念这位保护村民舍身灭妖的道士,在元至正十年(1350年)建水尾神宫时将其塑像与香岭周氏入闽三世始祖、宋金紫光禄大夫、宋初中书右相周导、陈夫人(陈婧姑)等并列于大殿之上,供村民祭祀,始建于明代万历40年(1613年)的陈尚书宫亦有供祀其神位。
       2.道士天旱祈雨
《香岭周氏族谱》记载:嘉庆年间因天时亢旱,族众斋戒虔诚诣前祷雨,前一夕有老人托梦於下地之继臣公云,明日香山族众祷雨,其龙王名广惠达。次早族众果至即将名字誊於疏文,祷告已毕遂兴云降雨。自后祷祈两三次无不感应利济一方。该地久旱无雨,就会请道士祈雨。这是该地有文字记载的一次祈雨。祈雨的地点在黄鹤溪下地段水尾一悬崖处,由于几千年的山洪冲击,形成三口大小不一的井:头井最小,状如破杯,深二、三米,称“破杯井”;二井次之,圆型像酒坛一样,深十几米,叫做龙宫井,有首《龙井朝云》诗曰:团圆玉井望澄泓,潜伏神龙历有年。想为相从逢盛遇,朝朝飘渺透中天;三井最大,井宽度三四十米,长度一百多米,叫龙潭井。潭尾有大几百块石头叠在一起,有百来米高,叫梯空,人们从梯空上下,很惊险又神奇。道士设坛祈雨就在二井—龙宫井。
       祈雨前要做好五件准备工作:一.请一名有名望的道高术精的道士;二.抽选老中青几十个人组成的祈雨筹备组,组长由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并集中在一起吃素三天,露宿三夜,三天内不得回家;三.备好一个龙瓶,龙瓶高20公分,肚径10公分,口径2公分,瓶口用塞子塞紧,再用蜡烛油浇上密封瓶口,再用一条二三十米长绳子系在瓶口;四.备好请神“三杯”酒菜,道士撰写奏疏;五.道士把筹备组的几十个人化妆成兵将身穿白衣,在烈日下不带草帽,其中一人走在前,手抱着龙瓶,然后敲锣打鼓,吹响号角向龙宫井进发。
       道士站在龙宫井边上,拿着龙瓶和奏疏,放入龙宫井中,然后踏罡问斗掐诀念咒(即“做法”),将龙瓶和奏疏沉入井中。龙瓶提起时,如果是里面的水是茶色的,大家就欢欣鼓舞,敲锣打鼓开道回龙,不过半个小时,西天风起云涌,电闪雷鸣,一路上有经过的村落都要迎接,供备了三杯五果花彩,道士在这里做个简单道场,祈求龙王在该村布云下雨。到了祈雨主村,道士就把龙瓶安在祖厝大厅正中,雨连续下三天三夜。现在在七八十岁年龄人都有见过或参与过此事。三井龙潭传说是龙王休闲娱乐地方,气候闷热时就会出现“龙湫吐雾”景象,人们会看见有一条像香烟直转天空,中间会发光,第二、三天就有下雨。这种景象现在还时有见到,有诗为证:缥缈阴笼若雨天,一泓紫气吐湫涎。嘘开蒙雾龙鳞现,散作人间万井烟。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19.png
图片16.png
龙井                  (周玉瑞摄)
      ()西方基督教文化
       香岭及其附近村庄群众有史以来多信道教,普遍有过”七月半”节,各地水尾宫所供祀的神主以及本族慧泉公除妖传说和其墓碑以及祈雨便是佐证,后也有信佛教的。清同治四年(1865)基督教传入我县,光绪末年传入香岭,香岭周怀尔先生等发起筹建教堂(拯灵堂——县志有载)于主村口“官坪角” ,从教有四、五十户,传教者为英国传教士,开展活动四十多年。解放后停止活动,教堂曾经成为个人住家、食堂(一九五八年前后大厝沃、后门池两个生产队的食堂) 、第九生产队队部(故第九生产队也叫“教堂队”)、一九七一年拆除建中学成为学堂,但西向土墙仍保留完好。
        ()国民教育文化
       1.小学教育,1951年政府在香岭办起公立小学,校址设在陈家水尾宫内,为初级小学,学制4年,5—6年级要到霍口中心小学读,文革后升级为香岭中心小学,黄鹤、琅坑、长柄坵的五、六年级学生均在此读书。暂时结束了高小要到霍口或古田岭里念书的历史。到 2008 年因生源枯竭而撤消。香岭小学在 58 年里,历经 8 任校长,培养小学毕业生万余名。香岭小学遗址现被修缮利用作为村部。
       2.初中教育,文革后,1969年9月香岭办起初中班,暂时结束了香岭地区小学毕业生要到罗源一中或到古田三中读书的历史。2007年9月因生源枯竭并入霍口中学,香岭中学38年,历经6任校长,其中5任均为香岭人,培养初中毕业生数千名。香岭中学生活区遗址现被修缮利用作为老人幸福院和慈善安居楼。
图片17.png 图片18.png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20.png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21.png
修缮前香岭中学生活区                         修缮后作为香岭村幸福院
  
        三.香岭地区待开发的自然景点
     (一)洋坪坵“鬼洞”, 位于香岭“西家寮百丈沶” (香岭到紫坵洋公路1.2公里处下方)的悬崖峭壁上,人们难以攀登。传说百丈山头老妖深藏古洞,窍通四百余里,时有出现祸害百姓。南宋末年咸淳年间被道士周慧泉所灭。传说其洞通至古田洪湾村,后洞口被雷击大石遮盖,故人们无法攀登勘探。
     (二)百丈沶瀑布,位于香岭“西家寮百丈沶”旁边(即岱江右岸坪演自然村上游1.6公里地方)。紫丘洋溪流经此处,遇百丈悬崖峭壁,于是形成一道高约70多米的瀑布,飞流直下,声如奔雷,澎湃咆哮,激揣翻腾,水气蒙蒙,珠玑四溅.每个水柱,每幅水帘.激冲下来,撞到山根的石头,碰得零碎,像千千万万的珠子散落下来,颇为壮观。
      (三)紫坵洋龟垱 位于香岭紫坵洋村口下面,状如龟,面积  约四五千平米,树木茂密,古松参天,千年古松有百余棵头径达100公分左右,故亦叫“松垱”。
图片19.png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22.png  (周玉瑞摄)
      (四)松涛亭 松涛亭位于香岭主村西松球岗上,一九九二年乡人捐资在此建亭。松球岗既是本村防御台风的天然屏障,又是风景区,岗上林深叶茂,千年古松参天,是村民乘凉的好去处。
     (五)龙潭峡谷 位于黄鹤下地水尾,发源于古田杉洋地区的岭里溪、芹尺溪汇成里洋溪与发源于香岭的亭下洋溪在流经黄鹤时汇合成为黄鹤溪,流经下地进入龙潭峡谷。峡谷中有水潭,有瀑布,其中最大的两个水潭为“上潮潭”和“下潮潭”,潭面积百余平方米,白鹭多在潭中戏水,当地人多在“下潮潭”钓鱼,《香岭周氏族谱》载有《罗洲春涨》一诗:“水满沙洲月满堤,溪平岸阔任鸥之。渔人泛泛涉川利,白鹭窥渊浮羽衣。”最为壮观的是梯空瀑布,位于龙井下游250米处,跌差60多米,河床两岸悬崖峭壁,树木参天,还有许多山石形成的自然景观,如佛、如龟、如猴。溪水南流五六里后被高山所阻折往西向蜿蜒而去,约五六里汇入岱江,形成了“福建难得水流西”的景观。这里上接黄鹤公路,下连霍口溪水库。
图片20.png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23.png (周玉瑞摄)
      (六)黄鹤双溪口 位于黄鹤村水尾,里洋溪与香岭亭下洋溪交汇处。有民谣:“黄鹤双溪口,獭送鲤鱼走,有人得此地,金银量筙不量斗”。道出黄鹤地肥林茂,环境优美,实属风水宝地。
      (七)黄鹤狮头岗 位于黄鹤水尾宫对面,也叫宫前山,海拔1505米,岗顶有六七百平方米大坪,站在顶峰上一览群山状如 “五虎下江南”,可观赏邻区邻县,山下岱江蜿蜒东去。今后水库建成,湖光山色,更为壮观。古有文人登临山顶赋《狮涎晓雨》一诗:形成玉泽踞危巅,电目雷声口吐涎。仿佛咆哮龙井处,一朝霖雨济长川。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24.png从山上到山下建一滑道,那更是旅游的一大乐趣
图片21.png
      (八)七星垱,位于坪路,总面积有三百多亩,其中有一坵马坪面积七八千平方米,传说古时有个总兵屯兵罗溪里,在此练兵跑马而得名。山下是霍口水库区;七星垱可开发农家山庄,可适合钓鱼、观赏水库风光。
      (九)雷打潭  位于黄鹤水尾,距村约一千米处,潭边有块巨石,传说:底下藏有一妖怪,白天人不见,晚上妖怪爬上人行路面口吐涎水,白天走路人不小心一滑,就倒地溜到潭中人不见,被妖怪吃掉,后请道士做法,收服妖怪,雷打巨石开裂四块,现这开裂的四块石头仍在。
      (十)棋山风洞  位于距黄鹤村一公里处,大山半山腰,有一个口径10公分的洞,一年到头洞内都有一股凉风吹出。
      (十一)紗帽石和金印石 位于里洋溪流经黄鹤段的潭边潭,溪边有二块奇特的大石头,状如乌纱帽的叫纱帽石(亦称帽石),状如官印的叫金印石(亦称印石)。传说村里一个官员,回乡探亲时因宠爱孙子,把官印和纱帽拿给孙子玩。孙子带到溪边,去游泳时放在岸边,游泳后忘记带回,再去找时不见官印和纱帽,只见两块状如官印和纱帽的石头。这官员叫苦不迭,无帽无印变成百姓。他只好自我安慰地说:鸟落松林延年益寿,孔雀登楼岁岁平安,黄田育草点点金不唤,我们这个村就叫黄鹤吧!所以民谣说:黄鹤好地方,存财无大官,能把金印沙帽拾上来,代代能出状元官。一位纂谱先生听此传说作诗《帽石朝云》:川流不息石长存,屹立潭溪类冤冠。历代簪缨名胜处,故留帽石拱祥云。
       (十二)黄鹤水库  位于黄鹤村尾的下洋湖,库区面积平4—5万平米,是泛舟、垂钓的好去处。
   图片22.png 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96/wps25.png
黄鹤水库(对面山腰隐约有一条路,那是霍香公路原黄鹤段) (周玉瑞摄)                                   
       开发建议:香岭地区(含黄鹤)天然景点紧密相连,处于同一线路上。从霍口乘车至黄鹤,登海拔1505米狮头岗,一览群山,观“五虎下江南”;从黄鹤开设1.5公里长公路(已有一条机耕路)先至棋山风洞,再到下地龙井,沿龙潭峡谷向下行550米许到达梯空底,交接于霍口水库面上。再从梯空底乘船4.4公里到达百丈漈山脚。百丈漈河流位于中间地段,高程300m,左有紫坵洋支流高程380m,右有茶苑溪支流流量较大,高程410米。紫坵洋支流只开挖百余米长土渠,就可将水汇入,茶苑溪要开挖隧洞1000米长才能引入。三条小河流上游流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流量较大。瀑布底部高程210米,地形较宽阔,山深林茂风景宜人,可建游览房屋等设施。百丈悬岩由于地形陡峭,自古以来人们无法攀登,可架设一条250米长游览车至瀑布头,衔接于鬼洞景区,从鬼洞环游700米左右到达香岭公路,再游紫坵洋龟垱,看成片的千年古松林。夜宿千年古村落香岭的望云山居,观赏“月上树梢”的夜色和体验“清风半夜鸣蝉”的梦境。翌日,领略古村、古祠、古庙、古井、古石槽风貌,垂钓黄鹤水库,留影潭边潭,将“纱帽”和“金印”以及鱼(余)多多,带回家!
      本景点若建成后,可与山垅湾龙潭里,皇帝洞景区相连接。

(本文根据香岭《周氏族谱》有关史料和陈亚宾、周显孝先生提供资料整理)
                                                     周玉瑞2016年9月17日一稿、2023年10月3日二稿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29 01:35 , Processed in 0.0280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