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建议意见] 请大家批评,指正

[复制链接]
春天 发表于 2023-7-11 12: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周姓祖根地》感
河南省周文化研究会洛阳分会高级顾问  周书生
从听说、到看到,【中华周姓祖根地】认定,心如黙默东流的洛水,不时荡漾起几朵浪花。 [图片] 虽然深秋步入严冬,但脑海不时浮出周姓前世今生之烟云,缭绕着心灵,催促提笔写此愚见,和关心此问题之人士共探。
【探 地】
“地名是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记录了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辉煌(地名学奠基人谭其骧)。”
“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作家冯骥才)。”
看来,地名是地域文化之源,地名之贵不亚于人名。
汝州,被《河南省姓氏祖里及名人籍里研究认定中心》定为为《中华周姓祖根地》后,引起了世人热议,不失是一件好事。
汝州因汝水而得名,《世本•氏姓篇》曰:“伏羲封弟娲于汝水之阳。”不单女娲居住这里,也是黄帝孙颛顼(Zhuanxu)的故里。
汝水源自汝海。据传,上古时期的汝海数年间连降暴雨,历史进入大洪荒时期,汝州大地被洪水淹没,从西北的龙门山到东南的平顶山形成为约长千里、宽数百里的“汝海”。为救民于水荒,大禹受命治水,打开龙门口,一半向北疏导入了黄河,形成了伊河,一半归入淮河入海,最终缩小到汝州盆地。至此,汝州大地呈现勃勃生机。李白有感,诗云:“朝发汝海东,暮栖龙门中。”
不凡的来世,成就了汝地后来的辉煌。
但是,【周姓祖根地】为什么要认证于汝州呢?,而不是陕西长安镐京、东周洛阳、汝南平與?一一不同地域的人们出于“乡愁”,怀有各自疑念。
其实,只要静静地揣摩一下,问题就可以明白八九。
“祖根地”认证指的是“姓氏”,在以上地名中,能涉及到的只有汝南平與,而其余的是姬姓的祖根地或周姓的“渊源”地,。
自古“姬周一家”,但各自独立,难以替代。秦灭周,以国(周)为氏,此时大量姬人改周,周姓形成规模,成为大姓。改姓于什么地方,东周末年的洛阳,准确说是汝地。
汝地是夏商周三代的京幾之地:夏时汝有霍国,商时得到巩固,入周后,一切按周天子制定的制度行事,汝地人口快速增长,土地开垦加快,经济发展迅速。为防汝水淹没土地,就在汝河两岸筑造大堤防护,那时河堤叫坟(“濆”),沿河的高地,世称“汝坟”。
《诗·周南·汝坟序》:“《汝坟》,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唐孟浩然有诗:“行乏憩予驾,依然见汝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为保住不多的地盘,他就将汝地封给自己的儿子们。
《方舆汇编·汝州典·汝州封建考》:“梁,周平王子唐之所封也。在汝州承休城西四十里有梁城(王寨乡庆阳古城一带)是也。”《路史·国名记戊》也记载,“平王子唐,封南梁也,今汝州,治梁县,有梁山。”
南梁时,附近又出现一些人口集中的较大聚落或城邑,如阳人聚(即阳人城在汝西)、(dàn)狐聚(即惮狐聚原为梁县故城)、赫人聚(汝水南霍阳聚)、注城(在今汝西)等。梁城本是商、周的霍城。周平王子姬武(武则天之祖)也封于汝州。
战国末,周王室所控制的王畿只剩下了纵横两三百余里,然而即使如此,周王室竟然再度进行了分封。从周贞定王28年(前441年)开始,又传周哀王、周思王、周考王、西周桓公、西周威公,西周惠公。之后,周王畿分裂为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两个小国,而周天子所能控制的地盘只剩下了一座宫殿和几户人家以及几千军队,周赦王举债过日,“债台高筑”。
“周赧王59年(前256年)西周国被秦灭,赧王被秦军押解洛阳城,禁在已为秦所属的军事重镇庆阳,东、西周国贵族被迁徙于周人居住的惮孤聚、阳人聚等处。
近八百年周朝随赧王而去,贵族们先后贬居汝州成为汝民,这些王族文化代表的周文化在汝地延续,“剪不断、理还乱”,深度融合并流在血脉里。如果说周氏源于岐山,盛于两周,那么《中华周姓祖根地》必在汝州。
故,《史记·周本纪》称:“归其君于周。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于惮狐。”
《东周列国志》也写到:“赧王谒见秦王,顿首谢罪秦王意怜之,以梁城封赧王,降为周公,比于附庸。西周公降为家臣,东周公贬爵为君,是为东周君。赧王年老,往来周、秦不胜劳苦,既至梁城,不逾月病死。”
《姓苑》也说:“周氏,周赧王为秦所灭,黜为庶人,百姓称为周家,因氏。”
《元和姓纂》认为沛国周氏为赧王后裔,“沛国,赧王之后”。《通志·氏族略》把周氏归入“以国为氏”的姓氏中,称:“赧王为秦所灭,黜为庶人,百姓号曰周家,因为氏焉。”
东周末代皇帝赧王姬延之沉寂,带来了周姓的兴起,【中华周姓祖根地】在汝州使周人找到了寻根问祖之地。
【探 坟】
历史是时间的延续,愈远愈模糊,愈近愈清晣。
“汝坟”很早就相识,但从“抗疫”居家封控再学再探,到全面放开的日子里,越发的看的清晣。
《诗经·汝坟》曰:“遵彼汝坟,伐其条枚。”《辞海》解释:“汝,即汝水;坟,大堤。”即古汝水上的堤防。
北汝河从嵩山西下,经过汝阳、汝阳、宝丰、郏县、叶县、襄城,向东一泄千里。为防水患,各地古汝河上都会修建规模不同的河堤,汝川上自然会出现千姿百态的汝坟。
这又使我想起五年前汝南平與县和汝州市就汝南堂之汝坟之爭。当时做为一名学习、探讨周文化之小兵,我也于2018419日写文《浅议“汝坟”与“汝南堂”》,不想,被《周氏汝南堂根脉》一书列为“汝州”说和“叶县”说,大加鞭齿。如今《中华周氏祖根地》被认证后,使我对原文又有了新的认知。
史不绝书一一但由于中国文化之厚重,往往一个问题在不同时代的记载中不免有差异,引起后来者争执和质疑。这就要求探讨者首先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去看天下,而后展开对问题的研究分析,如此,会更客观和贴近历史。
东周初年,少子烈被周平王封于汝南为汝坟侯,在何地?这要首先要弄清东周初年的概况和地脉。
中国通史写到,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国政衰微,管辖地方圆六百里左右,东至荥水,西于潼关,南到汝川,北临沁水。如此范围,很难想象周平王会有权力把少烈封到它国地盘,更难想象正在争霸的各个诸侯王能拱手把自己的土地送给平王。
东周初年,汝南地域(含平舆)继西周后仍属沈国,沈君忽定居汝南,号“汝南国”。前506年蔡灭沈,属蔡国;前447年楚灭蔡,属楚国;前223年秦灭楚,属秦国淮阳郡。
如此看来,姬烈不可能封到“汝南国”,更不可能在平舆,只有在东周王室南界的地盘上,即汝川的汝州、宝丰、叶县、襄城一带一一因为封地的主要任务是守好仅有的地盘,为以后的再崛起打基础。
可能在哪个县呢?首选叶县,次之汝州。
叶县在西周、东周时都属王畿之地(《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 )。东周初,国土有限,但叶县为最南彊界,距洛阳约300里(汝州不足200里),为了保住有限的国土,估计应封于叶县。
同时,叶县自古为南北交通的要道,距离中原洛阳、郑州、开封、南向南阳几乎等距离,不足四百里,向来被称为“南通云贵、北达幽燕”的重要南北交通要塞,秦时的驰道通过这里、驿站设在此处。这里是交通、军事、经济和文化的汇聚处。
由于叶县区位之重,决定了少子烈及其后代一直驻守这里,直到秦灭周。当时的姬邕家族看到大势已去,在当地声望一落千丈,又难免不受其它族人欺负,再加上当地潮湿,已改姓的周邕、周秀、周仁便迁到当时“秦置陈郡”之平舆。
《唐书·宰相世系表》“平王少子烈食采汝坟。烈生懋,懋生文,文生升……秦灭周并其地,遂为汝南著姓,生秀。秀生仁,字季房。汉兴,续周之嗣,复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以汝坟下湿,徙于安成。”
如果没有秦灭周,叶县不潮湿,周邕不迁徙,汝南平與能否成为《周氏汝南堂根脉》恐怕还得另当别论。平舆是“汝南堂”的根脉所在地,但并不是周姓的祖根地一一祖根地在汝州或汝州曾辖的叶县。
姬烈为平王少子,姬烈十八代孙姬邕改周后所形成的周氏,在三支一脉中人数最多,称“汝南周氏”,其得姓于应是周平王之子。
所以,由李学勤先生主编的《中华姓氏谱周》p17页写到:“西汉初年,周仁又封汝坟侯,嗣周。这支周姓人当初居于汝坟(今河南叶县东北),后因这里过于潮湿,在周仁时迁居安城(今河南平與南),于是便以汝南安城为郡望。”
古之叶县和汝川周边几个县相比,其重要性不亚于汝州,自然也有“汝坟”一直漫步在历史之中,而且“汝坟”曾作为叶县境内古县名。
北齐时叶县就改旧城昆阳县为“汝坟县”,直到如今汝坟县还有汝坟驿、汝坟桥村、汝坟店村、汝坟桥碑、文王庙。现代哲学家、生于河南唐河县的冯友兰曾在汝坟店客栈有名的“汝坟高壁”上找到其父的墨迹,父子二人均在此留下诗文和题记。
北宋时身为襄城县(和汝坟县紧邻)令的宋朝大诗人梅尧臣,目睹天灾人祸,仿《诗经·周南》的《汝坟》篇,也写诗《汝坟贫女行》以抒悲愤之情:“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果闻寒雨中,僵死瀼河上。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生女不如男,虽存何以当。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当年“汝坟”是汝河川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是任何域县可以霸名为己的,以平常心去看之方是人生之常态。
【中华周姓祖根地】
古话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根是任何事物的归宿,华夏14亿人的根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姓氏,因为姓氏是血缘和家族系统的标志,而姓氏的根又源自何处?五千年来,华人无不在追寻。
[图片] 约八千年前,伏羲氏依“河图洛书”,一划开天地,创易经八卦,肇始华夏文明,奠基整个中华民族的姓氏根系。至此,姓源于上古母系氏族制时期,氏则始于之后的父系时代,两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过融合续传,姓氏才走到今天。黄帝时,更是诸侯万千天下,姓氏遍地开花。
据河南姓氏研究会发现,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个。按人口排序前120个大姓共占汉族人口的81%,其中97个大姓占79.52%约11亿人口。
周姓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人数排全国姓氏第十位。一般周姓人都奉黄帝玄孙后稷为周姓始祖。周姓源于陕西,随周王都城由陕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成为巨族。
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是周朝八百年的秘诀,分封制和宗法制明确规定了嫡长继承制一一即帝王的传续必须是一代代中的嫡子,其它可以分封为诸侯国一一诸侯国又可复制,姓氏可更改。为了确保皇天下,各诸侯国内的王与大臣或诸侯国间要通婚,以维系血脉之纽带。
如此看来,周姓不但源于姬性,周姓祖根地判断也必源于姬姓一一或嫡子帝王、或延及的诸侯所在地。
有人说,少子姬烈当初封于汝州,并且搬出历史记载。
《广韵》说,周氏“本自周平王子别封汝川,人谓之周家,因氏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氏出自姬姓……平王少子烈,食采汝坟。”
并称“汝川”“汝坟”,西周时为周天子直接管理的王畿之地,“汝州为周天子教化之地,崇文知礼,民风淳朴”。且周平王时汝州离东都更近。
也有的说:平王到洛阳后,周围王畿之地不大,为了王城的安全,周平王将三位王子分封至辖地汝州各建侯国,其中姬唐为梁国,姬秀(有说姬烈)为周国,还有姬武;三位王子及后人以国为氏,成为与东周王室一脉相承的始祖。
更有人说,姬烈开始封于汝州,由于人口增加,地盘有限,诸侯国矛盾日益加大,他才慢慢转到叶县。 ………
从周平王封少子烈于汝坟到秦灭周,历经五百多年,可谓岁月悠悠,人生如流,莫不可测;但最终姬烈是从叶县走出,成就了周氏主干。《通志·民族略·以国为氏》记载:平王之子烈封汝南者,亦为周氏。烈传十七世,至秦,秦灭周并其地,逐为汝南著姓。汝南成为周氏的郡望。特别是平王少子烈的这一支,繁衍最为旺盛,成为周氏群体的主干,故后世多以“汝南周氏”“汝南世第”自称。
赧王死后,后人以国为氏,绝大多数姓周,周赧王成为周姓得姓人,祖根地在汝州。姬烈之后的姬邕和姬延为同时代人,但对姬邕之后的周人得姓只能是周平王之子少烈,祖根地在汝川汝州一带。
从【后稷考】,到【从“维新”探周人千年”》】,再到【周公“三庙”】、【浅析洛阳周氏分布及来源】,直到今天的【《中华周姓祖根地》感】,古耄之心,终可禅静。 [图片] (万 溪 归 一)
辞旧迎新,铭记壬寅。 人生何来?不休争论。 徜徉天地,犹如浮云。 呜呼天地,万溪归根。
河南省周文化研究会洛阳分会高级顾问 周书生 2022.12.23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28 05:53 , Processed in 0.0220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