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其它] 中华文化根在中原 奠基石为周文化

  [复制链接]
春天 发表于 2022-10-11 11: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文化根在中原 奠基石为周文化
               周万俊
尊敬的徐光春书记、王全书主席、赵德润院长、毕泗振将军,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海峡两岸同胞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旨在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吸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两岸人民骨肉相连、血浓于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圆中国梦!在此感谢大会组委会给了我这次发言的机会,使我有了向大家学习和交流的时间,下面我就这几年的研究心得,向各位汇报,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老师给予批评和指导。
       一、中华文化必将成为21世纪全世界的主流文化
中华文化浩瀚如海,其独特的文化特质造就了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绵延不绝。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仅剩其一,不能不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微妙和神奇。究其根本,中华文化的遵循自然、天人合一、无为而治、家国情怀、敬宗祭祖的哲学思维,是成就其文化特质的核心基因。纵观全球,从文化发展趋势来看,中华文化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文化遭到外来文化的极大冲击,社会上出现了父子反目、夫妻成仇、兄弟互殴、朋友缺信、毒赌泛滥、娼妓横行的道德沦丧等现象,值得欣慰的是:中华文化正在以博大的胸怀对外来文化进行吸纳、包容和改造。目前我们的道德体系正在逐步修复,诚信机制正在建立,根祖文化正在发扬,孝道文化正在深入人心。
中华文化中的礼乐文明,构成了社会架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治世哲学;敬宗祭祖报情彰德的宗族信仰,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伟大特征,组成了中华文化无可匹敌的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的生命力无比强大,它将以无比贴近宇宙自然发展规律,贴近人心和人性的天然属性,超过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而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也一定能为人类消除战争,消灭贫困,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起到决定作用!
       二、中华文化的根在中原、奠基石即是周文化
中华文明根在中原,源地为河洛。人文始祖伏羲在商丘睢县,夏王朝的国都在洛阳偃师二里头,商王朝第一个国都就在商丘,后来迁移到商城(郑州),最后定都于朝歌。周王朝创造的周文化,则是中华文化的源泉,而周文化的形成和发源地,大多均在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大地。孔子入周问礼表明,以周文化为核心的河洛文化,其精神、综合性质、兼容气度和实践品格,凛凛然,已成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河洛文化的主流优势和智慧魅力,对周边的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秦晋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凝聚的力量,由此而上升演变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河洛文化,从历史遗址,到精神遗产,都是博大精深。古都洛阳的盛衰,总是与王室的兴亡同步,灯火明月夜,兴也在斯;夕阳残照时,败也在斯!权力纷争,焚毁了洛阳地面的辉煌。但是叠压在地下的文化遗存,依然在证明,洛阳在华夏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洛阳地下的文化宝库,已被一一打开:二里头一号二号夏都宫殿遗址、偃师商城宫殿区遗址、东周王城王陵遗址、汉魏故城宫城正南门遗址、汉魏故城永宁寺遗址、汉魏故城灵台遗址、汉魏故城太极殿遗址、东汉太学遗址、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隋唐洛阳城圆形宫殿遗址、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无一不产生于那个时代的中原大地,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创群经之首。周公营洛而制礼作乐,创礼仪文明。老子出关而作道德经,创处世哲学。孔子入周问礼,创儒家学说。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鬼谷子以及贾谊、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白起、蔺相如、廉颇等等学术流派及风云人物均产生于此,为璀璨的中华文化写下了永久的、不朽的、光辉的篇章!几千年来,《周易》《周礼》《道德经》《论语》《庄子》《荀子》《荀子》《墨子》《韩非子》《鬼谷子》无一不在规范和指导着我们的各种行为,我们今天的座位排序,婚丧嫁娶,敬宗祭祖以及礼、义、仁、智、信等等,无一不在继承着这千年不变的周文化精粹,中原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源于儒学渊源于洛阳,道家创始于洛阳,佛教首传于洛阳,三家融合,奠定了以周文化为核心的河洛文化的主流优势。因此,中华文化的根在中原,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奠基石。
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我从周!意思是说:“周礼是借鉴于夏礼和殷礼,并在夏礼和殷礼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多么丰富完备啊?我遵从周礼。”“克己复礼”复周公时代的“礼”,是孔子的毕生追求,而礼的来源则是周文化的礼乐文化,而礼乐文化则来之于周代的祭祀制度,因此造就了中华文化的敬宗、祭祖、报情彰德等信仰。
       三、中华文化的敬宗祭祖报情彰德情结
中华民族的礼仪之邦,来源于周文化的礼乐文化,而礼乐文化则来之于周代的祭祀制度,祭祖奠定了伦理的神圣品格,以血缘为纽带的伦理是未成文的习惯。祭祖联谊,强化了同宗同祖的人伦意识和认祖归宗的心理,必将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周公姬旦制礼作乐,彻底改掉商代敬鬼事神的巫派做法,崇尚以人为本,敬宗祭祖的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报情彰德的信仰,这种信仰构成了中华文化最基本的细胞。因此,在中华文化之中,敬宗祭祖就成了各个姓氏以及每家每户的头等大事,国家亦是如此。每年的陕西黄帝陵祭祖和新郑黄帝陵祭祖,吸引了无数的海峡两岸同胞和世界华夏游子,他们为了敬宗祭祖,不远万里回到祖国,与我们一道在华夏始祖的陵前,彰显我们祖先的功德,报答我们祖先的恩情,为祖国的复兴做出了无数的贡献,中华文化的敬宗祭祖报情彰德的信仰正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默默地做着贡献。
       当前之中国,政通人和,百业繁荣,中华各族人民,每年除祭祀我们共同的祖先以外,各个姓氏的子孙纷纷都在寻找自己姓氏的始姓祖,寻找始姓祖的发源地,以期团结本姓本族宗亲,为自己姓氏的始姓祖发源地做出贡献。2005年10月,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赴沈阳祭祖,2006年4月,连战偕家人回到祖籍地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马崎村祭祖,此后又分别在2007年和2014年前往沈阳祭拜外祖父母。除了西安、沈阳和漳州,连战祭祖的足迹还到过山西和湖北。另外徐姓在安徽省泗县祭祖、张姓在濮阳祭祖、李姓在周口祭祖、王姓在灵山祭祖、茹姓在渑池祭祖、郭姓在三门峡祭祖等等,这种中华民族的敬宗祭祖报情彰德的信仰,正在引导着中华民族走向和平、统一、团结、富强的民族复兴之路。
由于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战火的摧残,人类的迁徙等原因,给我们的根祖文化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有很大一部分的始姓祖以及始姓祖的发源地,给我们造成了很多谜团和概念上的误解,以至于造成我们有的姓氏不知道到底祭祀谁?去哪里祭拜?甚至各地宗亲为了祭拜闹起了笔墨官司,造成了很大的纠纷和不和谐,让本来的好事情,做成了乱象软软的现象,使祖先在天之灵也不得安宁,周姓,便是其中之一。
      四、周姓得始姓祖与发源地
据传:黄帝辅将周昌、商朝太史周任为周姓始祖,但没有谱系,没有得到学术界认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周氏来源主要有以下三支:
       1、姬旦次子--姬伯羽说
姬昌之子、武王四弟--姬旦因其采邑在周太王所居之地,被称为周公。西周初年,周公姬旦的次子,名伯羽(又名君陈、仲翼),在朝中袭周公爵位,采邑在周,为成王、康王冢宰,成王时赐族氏,伯羽后裔以爵为氏,称为周氏。无可争辩,这一支周姓的始祖是姬旦,宗祖为姬伯羽。姬伯羽的后裔为周姓始姓祖,从谁改姓周,名字不详,发源地在周太王所居之地--周原,山东和东北的周氏宗亲大部分以姬伯羽为周姓始姓祖。
       2、东周开国天子周平王庶子--姬烈说
周平王庶子姬烈采邑汝川后,到第21世孙周仁时改周姓。据宋朝人郑樵所作的《通志氏族略》记载:“周平王之子别封汝南者,亦为周氏”。东周初年,周平王姬宜臼封少子烈为汝南(今河南省叶县东北)侯,被当地人称为周家,传至第19世姬邕(yong),东周战国时为秦所灭,秦朝在其地置汝南郡,姬邕的家族为纪念故国,改姬姓为周姓,以示不忘本,并世代相传。这支周氏宗祖是姬邕之子姬秀。姬秀的子孙繁盛,后在汝南郡发展成为名门大族。西汉初,为续周之嗣,封姬邕之后裔周仁为汝南侯,赐号正公。后“以汝南下湿,迁至安城”。汝南在今河南省叶县北,安城在今河南省平舆县境。
       据江西泰和南冈周氏《中华周氏联谱·古代卷》副主编,山西师范大学周征松教授在《人向汝坟思父母,从知王化及周南》—平舆安城故城与周氏汝南堂的产生一文的记载:“《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又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汝南’。”封于汝坟的姬烈的19世孙姬邕时,秦灭周,并了汝南,其后裔以周为氏,遂成为汝南著姓。西汉建立,以姬邕之孙周仁接续周之嗣,重新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因汝坟地势低湿,所以迁于地势高亢的安城。姬烈即为汝南周氏鼻祖,汝南即为汝南堂的发祥地”。
       由此可以断定:这一支周姓的始祖是姬烈,宗祖是姬邕之子姬秀,始姓祖为周仁,发源地在河南省平舆县境--安城。周仁在此开创周氏汝南堂,为汝南堂始祖。在平舆祭拜周姓汝南堂始祖--周仁,同时祭拜后稷、周太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平王、姬烈、姬邕、姬秀等列祖列宗。
      3、东周末代天子周赧王庶子--姬炯说
周赧王庶子姬炯第一代孙周平山改姓周。据清朝人郑樵所作的《通志氏族略》记载:“赧王为秦所灭,黜为庶人百姓,号曰周家,因以为氏焉”。公元前256年,秦昭王灭周朝后,周赧王被黜为庶民,除周赧王姬延的嫡长子孙继续姓姬外,有的子孙因祖辈为王,遂改作王氏。有史料记载周赧王庶子姬炯,于公元前299年生姬伯阳,姬伯阳于公元前271年生周平山,周姓从周赧王第一代孙周平山开始。
      根据贵州大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毅的《周赧王嫡派沛国周氏考》和《中华姓氏通史·周姓》的论断:“东周为秦所灭之后,周赧王的庶子迁居沛,成为沛郡周氏始祖。周姓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秦朝末年,沛郡周氏之周勃、周緤、周昌等人,追随同郡刘邦起兵,推翻秦朝。”由此可见,西汉沛国周勃、周亚夫家族实为周天子赧王嫡派后裔。
根据以上历史和当代学者的论述可以断定:这一支周氏的始祖是周赧王--姬延,宗祖是周赧王的孙子姬伯阳,始姓祖是姬伯阳的儿子周平山,发源地为--西汉沛国。周赧王的直系后裔孙--周亚夫开创了周氏细柳堂,为细柳堂始祖。祭祀周姓细柳堂始祖周亚夫,就更应该祭祀周亚夫的爷爷周姓始姓祖--周平山以及这一支周氏的始祖周赧王--姬延。同时祭拜后稷、周太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平王、姬炯、姬伯阳,周平山、周勃,等列祖列宗。
       以上三支均出一脉,其祖皆为周朝奠基者,姬周一家亲。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
      中华文化是一个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应该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姓氏、每一个宗族开始,从敬宗祭祖彰德报情的信仰开始。使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姓氏、每一个宗族,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自觉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规范,我们的文化就一定能强大,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强大!
      河南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在中国《百家姓》的姓氏中,有一百多个姓氏源于河南。中国的一万多个姓氏,起源于河南的有一千五百个,在当今中国常见的一百个大姓中,源于河南的有七十三个,其中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和“陈、林、李、许、蔡、天下占一半”之说的七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随着寻根旅游的兴起,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外友人络绎不绝。今年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要求每个姓氏研究会写出《**姓氏志》,找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姓氏的始姓祖以及始姓祖发源地。力争3-5年内,合并出版(河南省姓氏志)。河南省周文化研究会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了“河南省周文化研究会敬宗祭祖委员会”,其目的就是:发动全社会进一步研究、学习中华文化中的礼乐文明的社会架构;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处世哲学;敬宗祭祖报情彰德的信仰。在祭祖的同时增进我们的血脉相依关系,加强我们宗亲的联谱联谊,为始姓祖发源地的县域经济建设增砖添瓦,为祖国的统一和繁荣昌盛贡献我们的力量!
       谢谢大家!

                                                   2019年4月8日
作者简介:
周万俊,出生于1963年7月25日,河南省偃师县寇店公社大庄大队第四生产队人。郑州建筑工程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进修,,热爱周氏家族,多年来致力于周氏文化研究,现任中华周氏联谊总会副会长,河南省周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周文化研究会洛阳分会原会长(现任名誉会长)。

联系电话:15516267666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26 10:15 , Processed in 0.02143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