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道德与名

  [复制链接]
周思潮 发表于 2022-5-22 16: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与名
    人常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形;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有着儒家思想濡沐的中国人,一般对自己的名声是看得很重要的,名在人们心目中犹如第二生命。
    孔子说:“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称焉”(君子担心的是死后名字不被人称颂)。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人死了名字能流传在世的才是真正的长寿)。“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词中名句。在古人诸多的言辞和文化作品中,对于“名”,特别是“身后名”的渴望和追求,是十分迫切的,有时超过了所有利益甚至生命。孔子广推以“仁,信,忠,孝,礼,义廉,耻”为宗旨的儒家学说而奔走呼号,屡屡受阻,席不暇暖。为了理想的追求,孔子始终如一,从不放弃。然而对于“身后名”,却“疾没世而名不称”。老子以“知足,寡欲”为宗旨写下了《道德经》,毅然辞官,隐居而不仕,但对于“身后名”,却希望能“死而不亡”。辛弃疾置安危得失而不顾,一心以抗金报国为已任,一者是为“了却君王天下事”,再者却是“赢得生前身后名”。由此观之,“名”,特别是“身后名”在我国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分量是何等之重要。这种“重名”情结,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和普通老百姓。正因为这种“重名”的思想,使人们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洁身自好,自觉或不自觉地弃恶从善,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着人们有着共识的“道德观”。在国家的稳定,人民的团结,邻里的和谐上起到了一个特殊的作用。文革打破了整个社会体制和人们生活轨迹的规律。孔子及所有道德倡导者们成了十恶不赦的魔鬼,其著作和言论以及千百年来人们有着共识的伦理道德成了反面教材,“重名”情结也成了“封,资,修”的流毒。“重名”情结的消失,导至了道德沦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隨之改变。和谐变成了暴力,亲情变成了仇杀,信任变成了猜忌,“名”和“道德”成了一文不值的臭狗屎。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教训。因此,提升人民的重名情结是多么的迫切和重要。一个人如果有“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思想,他一定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道德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的一举一动,使自己的“名”不受玷污。反之,如果一个人连“名”都不顾及,那怎么还顾得上道德。没有了道德,他还有什么坏事不敢干!
  人在这世上,有如一片云,风吹了无痕。如能留下一个好的名声,便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唐代吴兢云:“见善思齐,足以扬名不朽;闻恶能改,庶得免乎大过。”这是金子般的语言。见善思齐,闻过能改,这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子贡言:“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一个心襟坦荡的君子,即是犯错,也是明明白白的错,不是玩阴谋诡计玩出来的错。改了之后,仍会一样赢得大家的尊敬。这是因为他名声在外。如果人一旦道德败坏,声名扫地,想要恢复,比登天还难。有民谚是这么说的:“老虎进了城,家家都关门。即使不咬人,日前坏了名。”看来,一个人爱惜好自己的名声是十分必要的。《乐羊子妻》中云:“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就是重名情结所致。名誉和美德是心灵的装饰,没有了这两样,你物质上再富有,精神上也只是个乞丐;你脸蛋儿再漂亮,灵魂上也是丑陋不堪。一个人好的修养,是在砥名励节的日常生活中养成的。古人云:“形之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声之平,不求响之和而响自和;德之崇,不求名之远而名自远。”这话千真万确!
续修族谱才使家族中优秀传统和良好家风记录在册,代代传承!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8 红包 +4 魅力 +8 收起 理由
周增岳 + 8 + 4 + 8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17 01:54 , Processed in 0.0213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