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周文化的永恒价值

  [复制链接]
周思潮 发表于 2021-3-6 20: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文化的核心是“礼乐文化”。礼,是指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是带有一定强制性和遵从性的制度安排。乐,是以歌唱音乐等方式,对人的思想心灵乃至社会风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感人、动人。礼乐结合,能最大限度地引导社会向善,遵从公认的社会价值规范。礼是制度性的,而乐是自觉性的。把要求遵守与自觉遵守秩序规范相结合,把对行为规范的要求与对思想道德的要求相结合,把对社会管理者的要求与对管理对象的要求相结合,是周文化的一大创造,是周人对人类社会文明的一大贡献,这也是我们研究周文化的重点。
周文化的重要内容,可以归纳为敬天尊祖、孝亲贵老、尚贤重教、明德慎罚、和合仁爱等。后来经历代儒家提炼概括,又归纳为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几个方面,成为儒家的核心价值所在。尤其是周人所讲的“德”,有性格九德、伦理九德、民本九德,基本涵盖了做人处事、为政为民、钱财义利、修身理家的各个方面。这些周礼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其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表现,正是我们今天应该着重研究探讨、继承弘扬和发展的主要内容。
 楼主| 周思潮 发表于 2021-3-6 20: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豳国今在甘肃宁县 九龙川里有九个周祖陵
在夏桀jie二十二年。公刘为了更大的发展,将邦国的政治中心南迁豳地,即今宁县城西之公刘邑,正式建立了独立的豳国。此后他们的后代都生活在以公刘邑为都城的豳地。随着日月的更迭,以豳地为中心的周人邦国也走向了空前的繁荣。后来公刘死,子庆节立;庆节死,子皇仆立;皇仆死,子差弗立;差弗死,子毁立,毁瑜死,子公非立;公非死,子高圉立;高圉死,子亚圉立;亚圉死,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死,子古公亶父立。以上周先祖10多代人约400余年,在庆阳地面承前启后,修复后稷之业,发展农耕,积德行义,开创了庆阳农耕文化的先河,也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而且为我们留下了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遗存,从这些历史遗迹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豳国的繁荣景象。周先祖建立邦国后,庆阳的重要遗迹就是不窋城和公刘邑。
不窋城,被专家誉为“华夏第一城”。此城即今庆阳县城。它座落在环江和柔远河交汇之处的二级台阶上,一面连山,三面临水,削土成城。城周7里13步,南北长三里,东西1里。由于全城处于台地,东西外城墙高33至40米,内高不到3米。南北外城墙高27至30米,内城高3至6米。这样修的城,站在城内看,不见城墙,站在城外看,城墙是高耸的悬崖绝壁,十分险要,易守难攻,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全城共设5个城门,即东“安远门”,东南角“永春门”,正南“嘉会门”,西面“平定门”。各门上均建有城楼。城的建设开始比较简单,此后各朝代逐步续建和改建,方形成一定规模。城的北面另建一小城,谓之“皇城”,也称“周祖禘宫”。传说是周人后代年年祭祀周祖时的临时住所。城内除东西南北 四条街道外,还建有许多寺庙,以普照寺、兴教寺、关帝庙、岐伯庙、城皇庙最为有名。此城历史悠久,数千年来,一直是庆阳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代是北地郡郁郅县城,隋、唐、宋、元、明、清均为庆州、庆阳府城和弘化、安化县城。
明清《庆阳府志》、新编《庆阳地区志》、《庆阳县志》均有详细的记载。唐《括地志》记:“宁、庆、原三州,秦北郡,为义渠戎之地,周不窋、公刘居之”。“不窋古城在庆州弘化县南三里,即不窋在戎所居之城也”。这里所说的宁、庆、原三州即今宁县、镇原、庆城三县。不窋古城即今庆城县城。除不窋城这个古老的建筑外,周旧邦国还有一个更大的都城,那便是公刘邑。在夏桀二十二年,不窋的孙子公刘执政后,为了争取更大的地盘,取得更大的发展,便率领家人南迁公刘邑,即今宁县城西之庙嘴坪。他在这里建立了新的都城。公刘邑和不窋城一样都是建立在二水环抱的二级台阶上,也是削土为城。史书记,公刘南行时望见了南岗,也即能建城的南面山梁。公刘觉得这里连接豳地的董志、早胜、春荣、南义四大原,又有三水汇流城下,地域适中,是修建京城的好地方,于是他便在这里建立了新的都城,正式改国号为豳。这就是后来魏晋时期的豳州,唐代以后的宁州所在地。
《诗经.公刘》记:“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浦原,乃陟南岗。乃见于京,京师之野”。《元和郡县图志》记:“宁州,当夏之衰,公刘邑焉”。《庆阳府志》记:“北魏太和二十年因古豳国在此而改置豳州,西魏废帝三年改为宁州,隋大业十年又改为豳州,唐初改为宁州。”公元2004年6月,在宁县公刘邑东出土了北魏正始元年山公寺碑一座,碑文篆刻“大代魏持节豳州刺使山公寺碑颂”等语,证明了古豳国和古豳州的存在。《宁县志》记:“府州志记载略同,公刘邑即今宁县城西之庙嘴坪”。
庙嘴坪遗址,南至公路,北至太子冢,东临城北河,西接马莲河,南北长800米,东西宽200米,暴露的文化层厚达1至3米,仰昭、齐家、周、汉文化层混杂,难辩其叠压关系。住室面、窑穴、灰坑分布颇多,地面散布陶片......这里所说的齐家文化正是先周文化。
公刘在公刘邑建都后,下传9代,加上公刘共10代。第9代古公亶父南迁岐山周原,这时才称为周人,商王朝称他们为西岐。这便是先周的第三个都城。此城由古公亶父修建,季历扩建。根据《诗经.绵》的内容分析,城内建有夹板筑的土城墙,有高大的城门,有雄伟的宫殿,有宗庙和祭祀用的祭坛。从此周先祖离开庆阳在岐山开辟了新的天地。
《诗经.绵》记:“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周祖在庆阳的第二个重要遗迹是周祖陵,庆城东山的不窋陵为第一陵,庆城西60里的周老王墓为第二陵,宁县九龙川的九陵为第三陵,共计11座陵墓。
不窋陵最具代表性。该陵位于庆城东帽盒山顶,居高临下。墓冢呈长方覆斗形,底长30米,宽20米,高8米。冢前历代官员撰写刻石的石碑数座,大部分已毁。近年新建碑亭一座,由耿彪将军题写的“周祖陵”石碑立于亭中。墓东建有古典式周祖大殿,内塑不窋、鞠陶、公刘三圣像,两边塑有庆节至古公亶父10人像。陵院东部坐东向西建有周王殿,内塑周文王以下37王像和周公、姜子牙像。20世纪80年代这里建起了周祖森林公园,满园绿树成荫,亭台楼阁相映,曲经绕山,百鸟争鸣,风光四季各异。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验收批准为4A级国家森林公园和旅游风景区。
1995年在周祖陵院内还出土了商、周、汉、唐各代重要文物200多件,并有各种陶器和不窋红砂石雕像。商周文物的发现,将周祖陵存在的真实性向前延伸了近3000年。
《大明统一志》记:“不窋墓碑文削落,上有片石,大书:周祖不窋氏墓”。《大清统一志》记:“宋有不窋墓,在庆阳府城东三里”。明清《庆阳府志》记:“不窋墓在庆阳城东山巅”。《庆阳府志》、《庆阳金石记》载:明嘉靖十九年,御史周南、庆阳知府何岩,曾重修墓貌、殿宇,并立碑于墓前。清道光二十九年,庆阳知府步际桐、庆阳营参将察隆阿亦在庆阳东三里山巅不窋墓前立碑,大书“周祖不窋之墓”,此碑尚存。
周祖在庆城县的第二座陵墓是周老王鞠陶陵。此墓位于庆城西北60里的刘坪村。据民间传说,公刘南迁豳城公刘邑后,他的父亲鞠陶虽然年老交班,但还在重要时刻帮助公刘处理一些重大国家事务。有一年,北狄人南侵,侵占不窋城西北面大片国土和草场。鞠陶不顾年老体弱,主动提出由他带领人去和狄人谈判。他提出只要狄人承认这些地方是属于豳国的国土,可以同意他们越界放牧牛羊。这种解决争端的办法,狄人非常满意,答应只游牧,不占地。但这次谈判后,鞠陶突然感受风寒生病,逝在庆城之西的刘坪村。当地群众和狄人便把他隆重的安葬在这里,尊称周老王之墓。
周祖其余9个陵墓,位于宁县九龙川,古称九陵水,因有9个周祖陵而得名。周祖公刘南迁豳地公刘邑,今宁县庙坪后,其后代均接班住在这里,除古公亶父南迁岐山外,其他9人死后都葬于九龙川里,即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瑜、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9人。
九龙河,即宁县城三水交汇之中的城南河。它发源于子午岭西麓的龙池,蜿蜒西下,到宁县城南汇入马莲河。《太平环宇记》记:“川中有九堆古陵而得名”。唐代改称九龙河。
刘邑和九陵的存在,证明公刘南迁后的都城就在今宁县城,豳国所辖区堿大大向南扩展,包括今庆阳市的全部和陕西长武、邠县、旬邑一带,均成为豳国的乡土,也成为公刘得道之乡,积德之地。
正宁县罗川城西门外,立有宋大中祥二年建的承天观碑,碑文记:“罗川之上游实彭原之属邑,气象葱蔚,原隰隐辚,人敦忠义之风,俗勤稼穑之事。轩丘在望,乃有能得道之乡;豳土划疆,本公刘积德之地”。(摘自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周旧邦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24 02:35 , Processed in 0.0203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