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年,周敦颐二十四岁,(没有经过科举)出任洪州分宁县主簿。 1044年,吏部来分宁考核,周敦颐得到广泛好评,二十八岁的周敦颐开始了他仕途的第一次升迁——提任南安军司理参军(低级文官)。 在南安,周敦颐与二程兄弟的老爸相识,这个人请周敦颐做二程的家教,家教时期有一年左右;当二程是十五。六岁,所以周敦颐只是二程的启蒙老师,二程当时相当现在的高中生,以后二程高考(科举),大程中了进士,小程没能只好做处士。同时周敦颐在学术方面还没有什么建树(就是后来的【濂学】)。 后来周敦颐调任湖南汝县,二程老爸也调任;从此周敦颐与二程没有见过面。(后来所谓汝县、广西贺州的见面的故事,都是后人瞎编的;如果读者有异议,我可以再解释。) 当时讲师道尊严,二程当老师时,让学生站在雪地等候,所以有【程门立雪】的典故。 但是程颐口出狂言:周茂叔(周敦颐),穷禅客。程颐说这种话是想说明,对于周敦颐他从来不称“先生”,而呼之平辈间的表字“茂叔”,有时还轻蔑地称之为“狱掾”、“穷禅客”,总之是不认这个老师的。 周敦颐的【爱莲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是以爱牡丹来形容追求富贵者,同时唐朝后期,朝廷内部出现不同派别的争权斗争,史称“朋党之争”。
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移至洛阳,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这其中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 宋代,二程的学派被称洛(洛阳)学与苏东坡的蜀学在朝廷上有朋党之争。
所以周敦颐以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表达了周敦颐对二程的看法。从而周敦颐暗示与二程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