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其它图片] 大清朝“御前侍卫”

[复制链接]
周文能 发表于 2014-7-27 07: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文能 于 2014-7-27 12:28 编辑

[size=26.66666603088379px]                                                 [转]大清朝“御前侍卫”
                                                                               清资料整理     作者:柳叶紫苑




       康熙时特设御前大臣和、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职务,没有固定的员额和等级限制,由皇帝亲自选授。这些人基本主满洲、蒙古王公勋戚子弟、宗室子弟及主皇帝所赏识的侍卫中擢其优者。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不归领侍卫内大臣管辖,均归御前大臣管理。御前大臣真实均由勋臣和军机大臣充任。自乾隆朝任命蒙古科尔沁贝子札尔丰阿兼任后,经常由满蒙古亲贵王公兼任。此外,还设有“御前行走”、“乾清门行走”的职务,也属于侍卫制度中的一部分。虽说是一种虚衔,但“行走”带有“见习”、“预备”之意,赏此衔者,可与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一样,成为内廷近御之臣,并经常奉差、执事。如乾隆四十年赏给乾清门行走的有贝勒永福、贝子弘午;道光七年赏乾清门行走的有贝勒奕纶;光绪十五年赏御前行走的有载濂、载泖、载漪、载泽等。因此,御前侍卫、御前行走、乾清门侍卫、乾清门行走等作为一种不固定的侍卫制度,因其接近皇帝,对于王公大臣来说,意义是无比重要的。。
而作为清朝常备的侍卫机构——侍卫处,曾改称“领侍卫府”,负责统领侍卫、亲军。其管理人员有:
 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六人,上三旗中每旗各二人担任。其职责是挑选侍卫、亲军,训练弓马骑射等技艺,侍卫的考核升降,日常的宿卫值班,朝会、御门听焉得地列侍,皇帝出巡时随扈守卫等等。领侍卫内大臣均由皇帝直接钦选,通常由内大臣、散秩大臣及满洲都统、大学士、尚书、将军中选授。
内大臣——从一品,六人,上三旗中每旗各二人担任。辅佐领侍卫内大臣掌率侍卫亲军,一般由散秩大臣、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内选任。
 散秩大臣——从二品,食三品俸,没有员额限制。也是领侍卫内大臣的副手之一。其职多由皇帝特恩补授。如康熙七年,历蒙古额驸英吉德立、贝勒巴克在开国之初蒙古各部尚未归附之前投奔后金,入满洲八旗,因此,令此二人的后裔常有人担任散秩大臣,不使间断;雍正十年,其族阿齐图任散秩大臣时因事革职,雍正帝特地指出康熙时的恩旨,令其族中的担任奏事侍卫的宝德和安褚库均授为散秩大臣。可见,散秩大臣一职是皇帝除封爵外封赏功臣的一个手段,许多开国元勋的后裔都代代有人担任散秩大臣一职。另外,散秩大臣也是宗室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宗室一等侍卫及公、侯、伯、子、男等世爵人员出职的一个出路,这些人授职之妆,经常就授予散秩大臣或署散秩大臣之职。
隶属于侍卫处的侍卫品级及编制为:
一等侍卫——也称“头等侍卫”,正三品,60人;
二等侍卫——正四品,150人;
三等侍卫——正五品,270人;
  蓝翎侍卫——正六品,90人。
  此外还有随旗行走的宗室侍卫编制:。
一等侍卫9人,二等侍卫18人,三等侍卫66人。后来增加了从五品的四等侍卫一职,这一职务仅仅作为宗室侍卫中三等侍卫被降职的一个等级。
挑选近御侍卫有四种人可以:
  1.首崇满洲(最早只有上三旗,到雍正时,为了加强对下五旗的控制和笼络,挑选近御侍卫的范围也扩大到了下五旗)。
  2.恩宠勋贵。皇帝的御前侍卫或近身侍卫很多都从成年且有武艺的宗室子弟里选。一般后来飞黄腾达的满族大员多半在年轻时是侍卫,这些侍卫是很容易等到皇帝的信任和宠幸的。如索尼、索额图、傅恒、福康安、鳌拜、遏必隆、肃顺以前全当过侍卫。
  3.遴选蒙古、回部侍卫。
  4.武科鼎甲与“汉侍卫。
在清代的定制中,汉人依例不得入选侍卫,甚至在“天子自将”的上三旗中.侍卫也仅在满蒙子弟中挑补,汉军上三旗不在其中,除个别世家勋臣的汉族权贵子弟外.汉人没有执事宫中的资格。但是,武进士挑补侍卫确是一个例外。
虽说首崇满洲,但蒙古八旗中上三旗也可以入选,且蒙古八旗侍卫的数量也不在少数。就人口比例似乎不小于满洲八旗。 
但是清皇宫侍卫、京师八旗劲旅中的精锐前锋营、护军营、中军营、火器营中只能是满蒙八旗,而严禁汉军旗人进入。余下的满蒙旗人和汉军旗编入骁骑营、水师营、键锐营等部队。
  在康熙至乾隆时期,准噶尔部被平定.额鲁特蒙古诸部以及原在蒙古王公控制下的回疆诸部的王公、伯克等也归附清王朝,西北边疆得到了统一。清廷对于归附的回部首领也给予了较高的待遇,有的也赐予侍卫之职,这就是所谓的“回子侍卫”,是行政府为拢络新疆回部少数民族上层人物,而授予的侍卫之衔。
  新疆平定后,清廷利用各种恩抚手段,以拢络、怀柔当地的厄鲁特蒙古及回部王公贵族,除任命其担当这些地区中下级官职外,还将许多人陆续召入京师,有的给予种种赏物,有的赐予宅第财产.有的结为姻亲,还有的即授为御前行走、乾清门行走或各等级侍卫职,以示大清皇帝对他们的优渥眷爱。如丹济拉原为噶尔丹手下重臣.降清进京后即被康熙帝授为散秩大臣,其子多尔济塞卜腾也被授予一等侍卫。又加噶尔丹之子塞卜腾巴勒珠尔被俘时年仅l 4岁,康熙帝也予以宽有,并授为一等侍卫,还将宗室之女嫁给了他.后封为镇国公额驸。
  在乾隆四十年、四十一年、四十八年、四十九年(1775、1776、1783、1784)等年度宫中筵宴、赏赐清单中,经常见有“赐厄鲁特蒙古、回子侍卫”某某的奏报,说明在清中期以后,“回子侍卫”已经如蒙古侍卫那样长期执事宫中.近侍于皇帝身边了。
  从史籍记载上看.在清代统管回疆各地城市的官员多数分为两种,一种是朝廷直接委派的官吏。另一种则是由当地上层贵族担任的“伯克”,分掌地方各项事宜。伯克的名称很多.所执掌的任务也各不相同,如阿奇木伯克为总管,伊沙噶伯克为协理,噶杂拉齐伯克掌地亩钱粮,商伯克管征输粮赋,哈子伯克管诉讼等等。这些当权的伯克中有许多人.先后被朝廷授以各等级侍卫衔。清制度规定:凡有御前、乾清门行走之衔的王公台吉伯克,可于每年年班朝觐时入京一次(少数人亦可久居京城);其余有侍卫之衔的伯克,需三年始得入京朝觐一次。每次伯克们入京朝觐皇帝之时,通常要携带各地所产方物,贡入宫中和分赠各级官员,借此表达自己对皇帝和朝廷的效忠。道光二十二年(1842),理藩院向内务府奏报当年回部首领贡献方物名单内,有“乾清门行走”、“散秩大臣”等侍卫衔名的,就有“阿克苏三品阿奇木伯克、头等台吉爱玛特”、“伊犁四品伊什罕伯克、头等台吉哈里杂特”等多人(《内务府奏销档》)
由于“回子侍卫”享有待殊的政治待遇,受封号者不仅在政治上有特权,在朝中和地方上可造成一定的政治影响,还会在定期入宫朝觐时按例得到赏赐,在其往返京师与边城时亦能得到巨大的商业贸易利益。因此,清廷对赐封回部侍卫也控制严格.其中有人一旦犯下过失,朝廷往往要取消其侍卫头衔,以示惩诫。如咸丰三年(1853)正月,奕宁以“乾清门行走、回子郡王、叶尔羌三品阿育木伯克爱玛待属下护卫阿浑挟势贪赃毫无觉察,又于该管参赞大臣逼认摊派路费,畏罪情急列款忏控、实届咎无可辞。”而下谕“爱玛特著退出乾清门,革去阿奇木伯克”。
清朝统治者利用侍卫“近御天子”的政治地位,以提高那些归顺和听命于朝廷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身份,同时.也是屑糜这些贵族势力的一种手段。道光十三年(1833)十二月,渝旨:因叶尔羌阿奇木伯克阿布都尔满病故,“命其于头等侍卫迈玛特爱孜斯,以三品伯克留叶尔羌候补。”新疆回部的王公、台吉、伯克等世代受皇恩,他们自然也愿效忠朝廷,这无疑是清朝皇帝所希望的。“回子侍卫”加强了朝廷与西北边疆地区的各种联系,使得这些地方更加靠近中央政府,使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也因此得到保证。这一点,正可以说是清廷对西北少数民族政策一个有效的举措。 
任命外藩蒙古、回部王公子弟为近御之臣,往往出于政治目的.因此需要皇帝亲自下旨,并无定额,与前一种蒙古侍卫在性质上不同.但在宫中行走者,亦均编入上三旗.一体当差。


本文转自晋江文学城,原文地址: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826121&chapterid=5


   下图为:我支19世周自超(道光二十五年)时为钦点御前侍卫在先祖15世朝旺公夫人墓碑上落款:
                 (下图片由周氏仁德公裔23世周文能提供)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20 05:15 , Processed in 0.0218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