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复制链接]
周国英 发表于 2014-3-5 14: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国英 于 2024-8-30 18:59 编辑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麻园

麻园

麻园牌坊

麻园牌坊

周氏文化核心价值观

周氏文化核心价值观

        新会麻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次行政和社会变革,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新会麻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名称和行政归属经历了多次变化。在古代,新会麻园属于冈州,隶属于南海郡。随着历史的演变,新会麻园的行政地位和名称多次变更。例如,三国吴时期,新会麻园设立了平夷县。晋末,新会麻园改名为新会郡。隋朝时期,新会降郡为县,但“新会”这一地名沿用至今。在近现代史上,新会麻园作为广东最迟开放通商的城市之一,其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12。

新会麻园的社会结构也随着历史变迁而变化。在明清时期,麻园作为墟街逐渐形成,成为当地的经济和文化中心。20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麻园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及外来人口的涌入,都极大地影响了麻园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34。

文化教育方面,新会麻园自明代起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中国产生进士、举人和两院院士最多的城市之一。这种文化教育的繁荣不仅造就了众多杰出人物,如梁启超、陈垣等,也为新会麻园赢得了“海滨邹鲁”的美誉‌12。

总的来说,新会麻园的历史是一部充满变迁的历史,从古代的行政归属变化到近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再到现代的文化教育繁荣,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共同构成了新会麻园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12。

新会的历史形成过程
江门市新会区文化馆
新会

麻园八景

观音座莲,

宝剑出鞘,

白水如带,

水流串石,

古巷柴廊,

前环绿水,

环溪浪网,

东山望日。



周蓦贈送詩詞

麻溪白水帶

  虹桥傍云起,

  凉亭燕子回。

  春风缠绿柳,

       秀水绕麻溪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蔴溪

白水泉下悟吾心

山石岩中笑天竹

蔴溪溪水流向麻園,我自小從這里長大,溪山里有廟,溪山里有蔴溪禾雀花,每當這晨開得好,是我最愛的花,默默地長出來。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白水带有一溪、三泉、五山环抱,总面积有七百余亩。一溪即

白水带麻溪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麻溪,三泉即红桃泉、龙口泉、涤净泉。五山即大华山、锄头山、松仔山、红桃山、葫芦山。山泉涌出的流水清凉洁净,带有甜味、乡人称为“仙水”。数百年来人们誉称该处为龙脉圣地,争相前来游览朝拜。 白水带溪边两侧建有水月宫、三圣庙、龙母庙、江天一览凉亭、青云桥、采莲船等遗址古迹。
风景区内有溪旁山麓、姻缘石、姻缘树及密密麻麻的鸭脚木、斜茶榕、假苹婆、相思树、山松树等百年以上的老树,浓船遮天。此外还有许多碑刻和楹联等,如岩下刻有清代黎渊题“鸣河”、“空山琴筑”的大字、翰林伍茎萃的字刻及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新会麻园村

古代名人录自《道国南宗》)
周澄监税。
周 宁        朝议大夫。        
周尧卿        封君。        
周望舒        任司训。        
周 凤        任县丞。        
周景初        任知县。        
周复清        将士郎任主簿。        
周礼贡元,任国子监太学生。周二龄丞德郎。
周克济        廪贡生。        
周修        元贡生,任司训。        
周 京        明成化丁酉科进士,任南京应天府治中。        
周克誉        明弘治乙酉科贡元,任赵州州判。        
周 正        明弘治辛酉科进士,任北京顺天府治中。        
周圣表        广西举人。        
周元凤        超贡元,任知县。        
周必诚        明正德丙子科进士,任山东衡王府长史。        
周昌明        明万历庚子科进士,任英德教授。        
周巨源        清道光辛卯科岁贡,壬辰科副榜。        
周汝霖        清嘉庆戊寅科副榜。        
周肇墉        清道光丁酉科吴川拔贡。        
候 选 州 同: 周灼文周煐文候选巡政厅:周敦源
廪生:周 施 周士通 周履泰 周 原周肇基 周肇垣        周次旦        
增生:周俊
庠生:周顺周明周英周恩周昌时周 振周川云
周 方 周 介周纲周献周兴周於德        周允升        
周绍宜 周 柱周栋周 南周今作 周恭先        周规        
周行周 酆周金周祚奇周书周章周龙章周汝标
周炽 周廷仪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
 楼主| 周国英 发表于 2024-7-8 23: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国英 于 2024-8-10 22:49 编辑

【文化江门】秋日的白水带盛世文化2014年10月30日 10:52 听全文


秋日的白水带
文、图/梁暖根
因为编撰《人文外海》需补拍照片,是日上午走进了白水带风景区。进入山谷,处处绿树成荫,山溪流水潺潺。时值深秋,天空湛蓝,凉风送爽,艳红的杜鹃依然盛放。

绿树成荫,流水潺潺

艳红的杜鹃明媚了秋天

白水带雏形源于何年无从考据,添修时间据查为清道光27年,重修于清光绪26年。景区内有点名气的水月宫(观音庙)便始建于清道光年间。

水月宫侧影

白水带是麻园乡的水源地,景区得以保存,首先来自乡民的自觉保护意识。相传明代大儒陈白沙先生常来此地观赏泉瀑,可见白水带的人文历史久远,且景色迷人,声名在外,有“麻溪第一泉“之称。

里人周炽题的“麻溪第一泉”石刻

仰贤亭内的“白沙先生观瀑图”石刻

青云桥跨溪两岸

到了今天,泉瀑是看不到了,但无雨多日,依然有鸣泉长流,算是可喜可幸。随着今人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白水带会变得更加自然美丽。我们也无需舍近求远,有一个想来就来的旅行目的地。

绿荫叠翠,红香枝头

普济桥下淙淙细流

观音像牌坊

白水带的标志性景观建筑:龙光塔





盛世文化
微信公众号:shengshi-WeChat
(点击右上角→可关注订阅号或分享至朋友圈)

执行主编:梁生 13822336755
编务主任:范生 13822466585
联系电话:0750-3080862
QQ 邮箱:935594773@qq.com
地 址:江门市蓬江区港口一路68号江门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大楼11楼1101-1102

扫描二维码,即刻加入盛世文化!



 楼主| 周国英 发表于 2014-4-12 00: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国英 于 2024-7-8 23:31 编辑


【文化江门】秋日的白水带  盛世文化 2014年10月30日 10:52
我的小童年就是這樣過。
我從小就是在麻溪的溪水溪山玩,因哪里有小吃,是常常吃,沒有辦法,家景窮,父母天天去種田,只能除意我到處玩,春天野果生,吃下苦帶甘,還是在溪水捉清明蝦吃,哪里人拜神婆不愛我,因我調皮吃。哪時真沒有留意青山綠水。拜神地方自有燒余的爆竹,我就撿一夠袋回家,用大大的珠仔石,做一個石爆天驚的玩意,又名鵝卵石,十多斤重,從高2米高垂直向下擊中爆仗子,壓爆爆仗。天天如此除山走來走去。去到山墓中,聽說用清明柳,可以除去所有魔神。天天拿著清明柳,在山中走來走去。所以春夏秋冬,都是在山野過,自行收行做自己。

  据故老相传,麻园有五族,而五族中,先到麻园的,以周族为最早。周附马(皇帝的女婿)在南宋时首先到麻园开族,他是麻园周姓的始祖。其次就是林族,林族始祖在南宋末年祥兴(宋帝昺年号)年间(公元1278年)才到麻园。
  麻园在南宋时是否有人居住?也有碑记可以考证。相传麻园金钩围(沙田)间有一大石,其旁有一块碑记,记载这大石是水南丹井里人黄道娘(新会县志有记载)的仙迹,是从别处陨落在这里的。这碑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已被毁去,这是麻园人犹能记忆的。回过头来,再谈李族七世祖在元宁宗(公元1300年)才到麻园,为麻园李族的始祖。马族在元末明初的时候才到麻园。五族到麻园,以梁族为最迟,明代才到。

  五族到齐后,大家商议立乡,名为麻园乡。开始立乡时,首先建立五间庙宇,这五庙的建立,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为定,所谓五庙,即华光庙、龙母庙、水月宫、东山庙、环溪庙等,相传华光庙即三帝庙,位于麻园文石里,属火,至今还在。龙母庙位于钱山后面,即解放前的伪乡公所,属木,今已毁拆。水月宫位于白水带,属水,今存。东山庙位于麻一,近斗尾湾,属金,今存。环溪庙位于麻园环溪里,属土,今存。

  麻园建立了五庙后,全乡五姓公众商议开辟白水带为风景区。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50年)由马族的马天宝、马玉麟(父子侍卫)正式开辟。到了清光绪间(公元1900年)由于经过洪秀全农民起义后,白水带的庙宇楼阁破坏,乡人再次重修。在第二次重修时,因筹资不足,以致白水带下面的船厅只能砌得厅基,没有修建上盖了。第三次重修,就在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丁卯,这年不仅重修白水带,同时修筑三帝庙前的石路。这条石路的修砌,由文石里至白水带,再由白水带砌到黄坑止,这次砌石路的费用是从募捐得来的,迄今还有文石里人李双南先生所作的“募砌三帝庙前石路劝捐小引”一文可以考证。


黄道娘(纺织专才,乐善好施,教化万民)
    黄道娘(1049-1131):纺织专才,乐善好施,教化万民 广东新会会城都会村人。又称黄道姑。笃信佛教,为居士。专工纺织,并向村中及邻近村乡妇女教授纺织术。还先后布施广州光孝、韶关南华,及开元、东禅、西禅、仁王、龙兴等寺。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在乡逝世。
  

千古风流说道娘

黄道娘保护碑.jpg
黄道娘保护碑
黄道娘墓遗址.jpg

黄道娘墓遗址
古代官道.jpg

古代官道
曾经风光道娘墓

    黄道娘墓位于都会村“螺山”(土名),因山像形螺而称,今多写作“罗山”,可能是“罗”、“螺”同音之故。此山古名“庄山”,大概因“圆明庄”而得名。
   道娘墓于2004年公布为新会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墓旁有新会区人民政府竖立的文物保护标志石,其碑文如下:
   “黄道娘是都会村人,生于北宋,乐善好施。墓位于新会区会城镇都会村罗山,建于宋绍兴元年,全石砌筑,保存着宋式墓葬形制,是新会仅存的几座宋代墓葬之一。保护范围:从墓葬边缘起向外延伸10。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起向外延伸30。”
   道娘墓以石砌筑,墓手雕刻为瓦脊式,墓堂中为一座长方形石质坟头,造型古朴。墓道前旧有石牌坊,“文革”时的1968年拆了石料用作修桥。至今,连墓面也毁坏了,存墓面石棺,被泥土埋掩了部分墓面,景象凄凉。
   然而,道娘墓曾经风光与辉煌,为之立墓的是岭南著名古刹——广州光孝寺。宋代当年的墓为“祠墓”。祠墓的形式,在墓地还建祠堂,用于祭祀死者。我国实行封建礼制,历史名人的祠墓,绝大多数为男性,女人死后能立祠墓者极少,道娘墓殊为特别。据方志记载,道娘祠墓在官路旁(今在不远处仍遗留古老的官道石桥),明陈献章诗有“道娘坟西近官路”之句。墓左边是“圆明庄聚宝庵”,明成化《广州志》记载“立祠坟左”;明万历《新会县志》更具体:“光孝寺僧为立祠墓,左即圆明庄聚宝庵也。”此后的数百年,光孝寺一直派来“守庄僧”管理墓园,岁时奉祀。圆明庄聚宝庵是道娘墓园的组成部分,曾是新会著名寺宇之一,明成化《广州志·寺观》有“圆明庄聚宝庵”条。明万历《新会县志》卷二又记:“聚宝庵,在归德都都会村,宋绍兴九年僧慈载创,奉檀越(注:檀越,施主的梵语音译)黄道娘,谓之圆明庄。”可知,立道娘墓8年后,聚宝庵由僧人慈载创建。
   又经过百多年后,到南宋末的理宗宝祐元年(1253年,癸丑年),义都寺僧重修道娘墓。元代初的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该墓被兵火残破,守庄僧景暹、景护拾其遗骨,用木匣存贮,仍安放于旧冢。之后,光孝寺仍一直祭扫不绝。聚宝庵还有寺田,到明代嘉靖十二年(1533年)政府拨作他用。明万历县志记:“其田,嘉靖十二年知县张文凤拨以祀白沙先生。”
光孝寺志道娘善
   赫赫光孝名寺,缘何这样破例,如此高规格礼遇一位家庭妇女,并且后来还记入寺志,永垂史册呢?
  查现存最早的明万历《新会县志》:“宋黄道姑,归德都人,生于皇祐己丑,其父母富而无子,惟姑承之。性少慧,因看芭蕉有感,遂不适人。工纺绩,买田万顷,施于广之光孝,韶之南华,及开元、东禅、西禅、仁王、龙兴等寺,而光孝尤多。绍兴元年卒,年八十三……”从文可知,黄道娘又作“黄道姑”,生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农历己丑年),卒于南宋初绍兴元年(1131年)。她是富人黄国珍的独女,继承巨产,相传她因看到芭蕉吐蕊有所感悟,终身不嫁不育。她擅长于纺织,买田万顷施舍给光孝、南华等佛寺,而以光孝寺为最多。
  《光孝寺志》有更详细的记载:“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新会黄氏女道姑一位(有书见府志)。道姑生于宋皇祐元年(1049年),其父富而无子,惟姑承业。少慧,因有所感,遂不用纺绩,指海成田万顷,施于光孝、南华及开元、东禅、仁王、龙兴诸寺,而光孝尤多。绍兴元年(1311年)卒,年八十三。光孝为立祠墓在江门都会村之旁。宝祐元年(1253年,癸丑年)义都寺僧重修其墓,元至二十一年(疑为“至元”,1284年)兵火残破,守庄僧景暹、景护拾其遗骨舍利,皆作黄金色,贮以木函,仍厝旧冢。今光孝祭扫不绝。”
  《光孝寺志》始修于明代崇祯年间,续修于清代乾隆年间。这段关于黄道娘的文字见于卷八“檀越志”。之前有导语“宋朝施田捐资檀越居士十一位,德媛十七位列左”,黄道姑记在第一位,也是最有名的“檀越居士”。
  施田万顷的大慈善家黄道娘,光孝寺的记载是在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时年59岁。万顷相当于100万亩,这么巨大的数目值得疑问。也有说当时1顷为10亩,万顷也有10万亩之多。《光孝寺志》说她“不用纺绩,指海成田万顷”是不可能的,“指海成田”与“点石成金”一样,是神话。不便说出财产真正来源,或另有原因。
  清乾隆县志说“道娘舍田各寺近千顷”(“道娘墓”条),即近10万亩。该志又说:“性好道,手置田数万亩,施于广之光孝,韶之南华……”(“仙释”传)。后来,道光县志有不同的说法:“父所遗及自置田地凡三千六百顷,留土名大小布洲田租三百石,奉祀祖考,余尽施……”(今《新会史话》则说“先后将遗产田地3600顷以及生息营利买田万顷”。)
   窃以为,“良田万顷”是个概数而非实数,多而已。黄道娘是被神化了,志书载入“释传”,但民间称之为“女仙”,俗谚也赞誉都会村“一里三贤及女仙”(指张  、黎贞、陈献章和黄道娘)。千顷也罢,万顷也罢,总之是捐出数额巨大。这也证明黄道娘是大善。
古冈留韵道娘情
   黄道娘是古冈州(新会)的杰出人物,千古风流传颂。黄道娘虽终身不嫁不育,但历代无数人拜祀她、怀念她、歌颂她。她的慈心善举,八九百年来影响着一代代的新会人。
  题咏道娘的诗歌不少,元代名画家黄子长《圆明庄》壁诗可能算现存最早:
  
“圆明庄在海之隈,老我寻幽始一来。
自是好山藏世界,非关弱水隔蓬莱。
鸥沙鹭渚皆宜稼,粉壁雕墙半是苔。
笑问檀那黄氏子,许多因果为谁栽?”
  (注:“老我”,是老人的自称。“自是”,自然是。诗中的“世界”,是佛教语,犹言宇宙,世指时间,界指空间。“檀那”,梵语音译,施主。“许多”,如此之多。)
   
  从诗中,我们看到元代道娘墓的外围环境与今天绝不相同,正所谓沧海桑田变迁。圆明庄当时在风景优美的海边(诗中“隈”,即隅,角落),今江会路以南当时还是海,大多数土地还未冲积成陆。附近有“挂宝庙”的地名可证,相传渔民出海捕捞前先到庙里上香求神保佑。
  黄道娘在百姓心目中可敬可亲,道娘墓也地接民居,附近有黎贞钓台遗址。相传黎贞(晚号秫坡)在乡讲学时还曾撰道娘墓联:“织成天下云霞布;赐与人间锦绣衣。”在都会乡出生的陈献章先生,少时常去玩耍,有《经黄道娘坟,诵元人黄子长圆明庄壁诗,有怀旧游,因次其韵》6首诗可证(录其一):
 
“总角寻芳野水隈,一坟胜概眼中来。
扫开屏翳眠丘壑,打起軥辀坐草莱。
是处青山堪对酒,何人白骨不生苔?
山中旧日菩提树,移向禅林特地栽。”
  
   陈白沙还有一诗:
“道娘坟西近官路,朝朝暮暮行人多。世事百年浑不省,满堂宾客竹枝歌。”(《齐大父忌作,旧居在道娘坟东》)
   明代新会泗涌人杨奇珍作有2首《黄道姑墓》诗:
  
“不向人间怨白头,洞中云卧几经秋。
旃檀大地春如海,一任寒烟伴古丘。”
“东风无力近黄昏,花事萧条半委尘。
开到海棠还细雨,飞来江燕已残春。”
  明代新会人黎新之(官广西桂林府教授)也有同名七律诗。清代著名学者胡方(《清史稿》入传)有《题黄道娘墓》诗:
  
                 “黄家巨富,尽以施僧,
                  至今僧俎豆之岁扫其墓。
                 墓在故居村口。
地土犹乡里,三朝过眼云。
荆榛无故宅,松槚有高坟。
阡陌福田在,蒸尝香饭分。
  遗金子孙者,闾左复何闻。”
  
  黄道娘的事迹在古冈州世代流传。民间有《黄道娘开崖门》故事,说她从衣兜里摸出织布梭,掷向巨石“轰隆”而开,银洲湖水才流入大海(《新会县志·民间传说故事》),分明黄道娘是仙。都会村今留有黄道娘的“神仙脚印”,传说她得道成仙,留下右脚脚印在生她养她的都会村,而另一只脚则踏在海南岛。
  黄道娘心灵手巧,工于纺织,传授纺织,是纺织专家。黄道娘为北宋至南宋初人,约比生于宋末元初的江苏黄道婆早200年,有学者据此称她首创纺织术,传授纺织术要比黄道婆早200年;又有推断她是经营纺织获得大量资金,买下这万顷田产的,是个纺织产业家。
其实,崖门雄浑自天开,非黄道娘手凿。公元前2700多年前中国已有丝织、麻织;海南岛和云南边疆早在夏禹时代就有棉纺,宋元间才向中原推广。黄道婆是元代知名棉纺织革新家,传授先进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纺织工具,在纺织史上名气很大;而新会黄道娘搞的是棉织还是麻织、丝织,文献没有记载,纺织史上也没有评价。过去广东家庭妇女多做织麻,新会织的麻布“新会细苎”在历史上颇有名气,如果说新会黄道娘比江苏黄道婆的纺织术早,似过于笼统。而人们推断她买田万顷的资金来源于纺织,并因此证明其纺织业规模之大,也应是想像的结果。近年黄道娘纺织一事,社会纷纷重提。尽管黄道娘对纺织业的推动作用,以及有关部门“江门市是我国纺织业的发源地”的说法仍欠有力证据,但悠悠千古的大慈善家黄道娘的名字,依然在历史长河中闪烁着光辉。
趣谈漫说道娘名
“黄道娘”是新会本地素来的称呼,而《光孝寺志》、明成化《广州志》、清康熙和道光《广东通志》、同治《广州府志》将黄道娘记入“释传”,皆作“黄道姑”。明万历《新会县志》、清康熙《新会县志》人物传也作“黄道姑”,但其他条目作“黄道娘”。乾隆县志人物亦作“黄道娘”。道光县志“黄道姑”条说:“黄通志(《广东通志》)作道娘。”清康熙《古今图书集成》改作“黄姑”。细考,颇有趣味。
旧时少女通称“小娘子”。这“娘”即“小娘子”之意,是年轻女子,不同于已婚妇人。这种称呼当时较为普遍,《乐府》、唐宋诗词中不少,如宋陆游《吴娘曲》:“吴娘十四未知愁,罗衣已觉伤春瘦。”古时以“娘”呼少女名的很多,明代粤中烈女就有番禺黎道娘、中山乌头娘(肖烈女)、新会外海陈善娘,与都会黄道娘一样,她们是未嫁的女子,都称作“娘”。今人有认为,他终生不嫁,“黄道娘应该称之为黄道姑,因为她一辈子都没有结婚。”(见某报采访) 这是对古代的“娘”字不理解之故。
恰恰相反,称“姑”的年岁较“娘”大。黄道娘恩施光孝寺时记录已是59岁,记作“姑”亦合情理。但是,由于“道姑”一般称职业女道士,如会城旧有“道姑井”,元代张道姑所凿,将“道娘”称作“道姑”,人家一听就误以为是个女道士,实为欠妥。黄道娘一生信佛礼佛,是个虔诚的佛教女居士,并非道教徒。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其中的黄道娘传,改称“黄姑”。
当然,事物在发展,古话与今语常常不同。其实,“道”既用作道教、道士,还可以指佛教或佛教徒。《魏书·释老志》:“诸服其道者,……总谓之僧。”唐刘禹锡《故广禅师碑》:“禅师……十三慕道。”乾隆县志“黄道娘传”称“性好道”。现代新会学者陈占标先生认为:“黄道娘被人称为黄道姑,是因她信佛,当了女居士。”(见《新会史话》)但这话不好理解,因信奉佛教当女居士就称“道姑”,似乎不合情理,因为晋、南北朝时,按朝廷定制僧人谦称“贫道”,而唐代以后僧人改自称“贫僧”,道士才自称“贫道”,僧道有别。但如果要从这个角度去考虑的话,有以下史实可资分析——据《光孝寺志》,广州“光孝寺”是明代成化年间才始称的。黄道娘(1049-1131年)生于北宋,其时光孝寺名“乾明禅院”,至崇宁二年(1103年)宋徽宗将它改为“崇宁万寿禅寺”,徽宗信道,宣和元年(1119年)又将此寺改为宫观,名“天宁万寿宫”,成为一个标准的道教宫观名字,又改佛为“大觉金仙”、僧为“德士”。该寺当时将大施主黄道娘称作“黄道姑”,或会有可能,《光孝寺志》不是明写“黄氏女道姑”吗?可见“道姑”不是她的真名,而是对她的尊称。
“黄道娘”应是她在新会本地从小就被人叫开的名字,从元代黄子长的诗,元末明初黎贞、明代陈献章的诗文,到历代新会人及民间传说,都称“黄道娘”,不叫“黄道姑”。


 楼主| 周国英 发表于 2024-7-9 15: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国英 于 2024-7-9 16:00 编辑

江门旅游景点 原创 小妖妖怪 江门小妖 2024年06月13日 18:00 广东

江门旅游景点
原创 小妖妖怪 江门小妖 2024年06月13日 18:00 广东 听全文
白水带

图片

白水带风景区位于江门市江海区,规划控制面积为5.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6.7米,是江门市市级风景名胜区。这里群峰竞秀、山泉清澈、植被茂盛、森林苍郁,被誉为闹市中的“天然大氧吧”。

白水带溪边两侧建有水月宫、三圣庙、龙母庙、江天一览凉亭、青云桥、采莲船等遗址古迹。风景区内有溪旁山麓、姻缘石、姻缘树及密密麻麻的鸭脚木、斜茶榕、假苹婆、相思树、山松树等百年以上的老树,浓荫遮天。此外还有许多碑刻和楹联等,如岩下刻有清代黎渊题“鸣河”、“空山琴筑”的大字、翰林伍茎萃的字刻及里人周炽题的“蔴溪第一泉”。水月宫庙前石柱刻有清光绪十四年外海陈元策撰、翰林陈华炯书的庙联:“灵字显麻溪洞开昭代,仙踪现莲座岩肖普陀”。另清道光二十八年里人马云麟撰、梁延深书联:“峭壁耸层云,空灵呈法相,回流环古刹泉,清澈畲仙韶”及“佛法无边叱石自成莲座现,仙缘有份溯流许多竹林游”等等。

近年来,白水带风景区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新建了市花园、龙光塔、体育公园、大雄宝殿、桃源浦等景点。如果你想前往白水带景区,可以参考以下信息:

- 地址:江门市江海区江海一路

- 开放时间:08:00-17:00

- 门票:免费

小鸟天堂

图片

小鸟天堂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天马村。这是一棵独木成林的古榕树,枝干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鸟雀,鸟树相依,蔚为壮观。

这里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鸟类资源闻名。岛上的鸟儿种类繁多,鸟鸣声此起彼伏,犹如一曲自然的交响乐。从远处望去,浓荫覆盖,鹭鸟翔集,构成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

小鸟天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梁启超故居

图片

梁启超故居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砖土瓦平房,由故居、怡堂书室、回廊等建筑组成,建筑面积有400多平方米。

故居有一正厅、一便厅、一饭厅、二耳房,两厅前各有一天井,便厅侧有梯级直达其顶部楼亭书房,可远眺崖海风光。怡堂书室是梁启超曾祖父所建,是梁启超少年读书、接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地方。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维新派领导人之一,他在文学方面倡导文体改良,学识渊博,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等多方面,编为《饮冰室合集》。

为缅怀任公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以及在教育、学术上的卓越贡献,2001年又建成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建筑面积达16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中西合璧,既有晚清岭南侨乡建筑韵味,更隐现天津饮冰室风格。

开平碉楼

图片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境内,是一种集居住、防御于一身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群。它由旅外华侨兴建,鼎盛时期有3000余座,现存1800多座。

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方建筑元素,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其种类繁多,按照建筑材料可分为青砖楼、泥楼、石楼和混凝土钢筋楼。

这些碉楼不仅具有居住功能,还具备很强的防御作用。它们的墙体厚实坚固,窗户较小并设有铁栅,上部四角常建有突出悬挑的角堡,角堡及各层墙上设有射击孔。

开平碉楼于2001年成为中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0年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它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也是华侨文化的重要代表。

赤坎古镇

图片

赤坎古镇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中西部,开埠于清顺治年间,至今已有360多年历史。古镇中的潭江穿镇而过,大量建于20世纪的商业骑楼绵延数里,沧桑厚重的鹅卵石街、班驳缕空的窗花、精雕雅致的灰塑,形成了古镇独有的风貌。



赤坎古镇是全国重点镇、首批中国特色小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新型城镇化“2511”综合试点镇、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省级中心镇试点、广东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示范点、广东省教育强镇、江门市十大特色镇街、中国第五名古镇。



阅读 16
​

人划线


本版积分规则

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周亚金;办公室主任:周广涛。

GMT+8, 2024-10-13 19:39 , Processed in 0.03748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