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下)

[复制链接]
春天 发表于 2014-2-20 13: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下)
那么人的本性是什么呢?儒家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人性善,一种是人性恶。人性善以孟子为代表,孟子讲人都有四种心,都是天生的,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如果能够充分地去培养发展这四种心,那么人就可以建立起仁义礼智这样四种道德的品质。从这个角度来考察人的本性是可以为善的。孟子并不是直接讲人性就是善的,孟子的原话是:“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人性并不是直接可以说是善的。人性中有四种心,如果把这四种心给它充分地发展起来,那就可以变成性善了。所以孟子就强调:“为学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不要把这四种心给放掉,要收摄起来,还要扩充它们,那你就是性善的人了。孟子认为人的自然本性里面有这样一些萌芽,这四种叫做“四端”。但是也要通过教育来发挥它,所以要讲三纲五常这些东西。

荀子是性恶说的代表。他也是看到了人的自然本性的一面。他说人“饥而欲食,寒而欲衣,劳而欲息”,这是人的本性。但这种天性不能任其发展,否则大家饿了,现在有东西吃,谁力气大、谁本事大谁就抢来先吃了。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成一个非常混乱的社会了,大家都互相争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性是恶的。因此,要把这种本性加以教化、化导,用荀子的话说就是“化性”,用礼仪规范去约束它、提升它。让人明白,大家都饿,大家都要吃,那么现在有点东西,是不是应该让老人先吃、孩子先吃?身强力壮的是不是应该后吃啊?通过礼仪教化才能使社会得到一个合理的、和谐的发展。荀子最早认识到这个社会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分工,这个分工包括了职业的分工、地位的分工。只有有了这样的分工,这个社会才能发挥群体的力量。群的概念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社会性的意义。天性任其发展只会引起社会的混乱,所以必须通过这样的名分规定。你是长者我是幼者,幼者应该尊敬长者。这个在他们看来就是这个社会能够和谐存在和发展的一种自然的规律。荀子的理想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是“群居和一”的社会。其实我们现在追求的也无非是这样的社会。不要有战争、不要有抢夺,无非是这样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要存在,无非是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五常这样的东西就是这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自然的规律。他们经过这样的发展就把这个东西看作是一个良知的问题、天理的问题。所以要明天理、要致良知,都是在自然合理的模式下进行的。

    这个自然合理的模式,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特点。首先是非常尊重事物的本性,不是按照你的意愿去随意改造事物的本性。是因势利导的一种思维原则,这也正是我们讲的人道要无为的原则。无为不是什么都不要做,《淮南子》里面有一句话讲得非常清楚,无为就是“不得以私智入公道”,不要以你个人的意愿加入到公道里面去。个体的人,作为人类来讲,相对于自然界,不过是私智。在中国历史上,私和公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人常常说宋明理学家是禁欲主义者,扼杀人的欲望的。“灭尽人欲,复尽天理”,这不就是压制人欲的吗?其实我们不知道,宋明理学所谓的人欲就是私欲,天理者公道也。你做的事情,不是为了你个人而是为了大多数人,就不是人欲。人欲跟天理之辨,实际上是公私之辨。跟这个相一致的,就是尊重个性。因为每个事物的本性不尽然相同,有大同,也有很多小异。不能一例来对待。个性化、个体化是非常重要的。自然合理的思维模式也正是中医的核心思想,中医就强调要顺从自然,要自然合理。

中国的文化形成了这样一种自然合理的思维模式,我们跟它相对地来比较一下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一个思维模式:科学合理。科学合理也就是理性至上,理性才是合理的。科学合理的思维模式从它的本质上来讲,应该和自然合理的模式是一致的。科学的精神也就是要尊重事物的本性,去探求发现事物的规律。在这一点上跟中国的自然合理思维模式应该是相通的。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当我们探究到了事物的规律以后,是要想尽办法用这个私智改变它的公道。我们现在所有的科学发明都希望它能够满足人的需求,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科学从本身来讲是没有问题的,它就是探究事物的本来面貌、探究事物的规律。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去改变自然,早晚是要遭到自然的报复的。科学要是变成了一个能逞人之私智的工具的话,我想最后受害者是人类自己。

我在这儿讲这两种思维模式,并不是一个突出其优点一个突出其缺点。只是现在我们做了这个比较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问题、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我们要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的话,如果不能真正把握中国的思维方式,我想是很难的。抽象地讲,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或者基本的精神可以用三句话来讲。

一个是中国的文化里面注重整体关联。中国强调任何一个东西当它组成一个东西以后,那么这个整体的每个部分都再也不是它原来的那个孤立的东西。而这个部分跟组成这个整体的其他部分相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机整体。它不应该再去还原到它那个个体去考虑它的问题,必须要把它放到整体中间去考虑它的问题。每一个部分都会全面地完整地来体现这个整体。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中医里面有耳征,耳朵里面会反映身体每一个部分。中医是把人当作一个整体的生命来看待的。

第二句话叫做动态平衡。看什么问题都要看到它实际上是各种关系的一个联结。中国人注重的是这个东西跟那个东西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的时候,这两个都没有意义,一发生关系就都有意义了。关系里面就有一个平衡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要讲阴阳、五行呢?因为阴阳有个消长的关系,一个过于旺盛的话就会失去平衡。失去平衡,作为人就会有病,作为一个社会就会有乱,这是相通的。阴阳讲的就是消长的关系,无非是把它作为一个分类的办法,它可以指称各种东西。通过对消长关系的把握让事物在动态中取得平衡。五行是讲生克的关系,这个东西要得到发展,它必须有那个东西支持它。由这个产生那个,有了后盾,它就强壮了;反过来,相克就是这个东西遇到那个东西就会削弱。用这个来分类,可以看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在动态中加以平衡。阴阳五行是动态平衡的思想方法的工具,一个方法。

第三点,就是实践体悟。实践里面带有经验性的东西,理性的东西不应该排斥经验的东西。因为很多理性的结论是从经验中归纳出来的。有些盲目地推崇理性的人把经验反而否定掉了。但是离开了经验,理性怎么发展呢?经验是一个实证的东西。我们讲有效或者无效、真伪,都是要靠经验。归纳和演绎是分不开的,没有归纳就不可能形成理论。有了理论我就可以把它推广。归纳和演绎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只强调理论指导下的演绎是科学的,归纳的、经验的是不科学的。中国的文化恰恰是最强调实践性。实践又强调一个“体”一个“悟”。体就是体验,你不能只是归纳别人的经验,还要你自己去体验、亲证。还有一个“悟”,中国人最强调悟,这个悟其实就是一种超越,就是不停留在经验上的超越。它归纳出来虽然不一定是一种像西方讲的理性,但是它悟到的是一种道理。当然中国讲的这个道理具有一个特性,就是它是个性化的道理。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悟的东西可以是千差万别的。悟是把主客体结合到一起的,不是纯粹地把客体的规律总结出来。所以中国人讲一个模糊的观念,悟什么?悟道啊。道并不是像我们想的,是一个最后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一个不变的东西,道是千变万化的东西。所以《庄子》里面人家问他道在哪里啊?他说道在稊秕,再问他道在哪里?他说道在屎溺。哪儿都有道,道无处不在。那么无处不有的道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当然这个不是绝对的不一样、绝对的相反,是相对的。

悟是中国文化最大的一个特色。比如中国人看画,我们的绘画不是一个再现式的绘画。中国人绘画强调把它里面的精神体现出来,或者把我寄托的精神注入进去,揭示一种精神或者注入一种精神,从绘画者来说是这样的。作为一个欣赏者,他又可以从里面发现他所感悟到的那种精神,这种精神不一定要符合创作者原来的那种精神。这是中国文化里最有活力的地方。

         乾元名讲 / 文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30 04:31 , Processed in 0.0219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