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其它] 转:“周文王正妃简历”

[复制链接]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6 04:04: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姒:(生卒时间不可考),姒姓,出生在夏朝国王禹之后代有莘氏(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东王乡莘里村)部落,另一说出生自杞国、缯国。

          商朝西歧诸侯西伯侯,后被谥为周文王昌之正妃,周朝建立者周武王发之母。西伯昌在郃阳地区渭水之滨遇到太姒,对她的美貌,惊为天人,后知道太姒仁爱而明理,生活俭朴,西伯昌决定迎娶太姒。

         因渭水无桥,西伯昌决定于渭水造舟为梁,舟舟相连,成为浮桥,亲迎太姒,场面盛大。入门之后,太姒仰慕长辈之德,效法太姜(周太王正妃)、太任(周王季正妃),旦夕勤劳,以进妇道。

        太姒尊号为“文母”,文王理外,文母治内。太姒与西伯昌生下十名男丁,自少严谨教诲,使他们未做过坏事。

          她与周文王生下十子,次序为:长子伯邑考,次子武王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铎,七子成叔武,八子霍叔处,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载。

          她的儿子中,长子伯邑考因得罪皇后妲己而遭到纣王杀害,故文王以次子发为太子,及文王驾崩而立,是为武王[3]。

        《诗经》中,首篇《国风·周南·关雎》,一说是描述太姒和周文王的爱情故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大雅·文王之什·思齐》有描述太姒的记戴:“思齐大任,武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太姜、太任、太姒合称“三太”,后世以“太太”作已婚女性的尊称,代表贤德直追三太[6]。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即皇帝位,改元天授,尊封周文王谥号文皇帝,庙号始祖。而太姒就被上谥号文定皇后,陵曰德陵。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6 07:52: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商朝简介:
          商 朝又称殷、殷商[注 1](约前17世纪—约前11世纪[注 2])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商朝前期屡屡迁都。而最后的二百七十三年盘庚定都于殷(今中国安阳市),所以商朝又叫殷朝[1]。有时候也称为殷商或者殷。

       商朝晚期,中国的历史从半信半疑的时代过渡到信史时代。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相对于夏具有更丰富的考古发现。

       原夏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帝国后建立。经历17代31王,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

         商的年代无定说,如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商朝取代夏朝的时间约前1600年至前1556年之间,大约前1046年1月20日被周武王所灭,共510年(或554年);民国初年史学家董作宾依历法推算,商朝立国的时间应为前1766年至前1111年,共655年。
            商朝六百五十多年间曾五次迁都,五个都城中的四个都在河南境内[2]。目前在河南的安阳市、偃师市、郑州市都发现了城市规模的遗址,在信阳市、温县、辉县、新郑市等许多地方还发现大量商朝文化遗存。
          其中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学术界看法比较一致[3]。
         关于商朝的文献资料,多来自于其后面的周朝的纪录,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商朝金文和甲骨文的记载。其中,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安阳的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

        近代,在以前被普遍看作蛮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尚书》、《史记》等传世文献称呼商朝为“殷”,但如《古本竹书纪年》等早期文献均称这个朝代为“商”,另有《今本竹书纪年》等文献称它为“殷商”。
            这三种称呼并见于先秦的文献中,然而在目前出土的卜辞资料中,尚未发现可解读作“殷”的甲骨文字。“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人对殷墟都邑的自称,在战争中称呼己方军队为“商方”。尚不明晰商人是否拥有对整体国家或族群的泛称。
         从《史记·殷本纪》“契封于商[参 1]”的记载可知“商”是商族先公的初期居地,国号取于地名。其后迁至亳,国号亦可称作“亳”,迁至殷,自然也称作“殷”。
        多次的迁徒中始终以居驻商地和殷地的时间最久,势力最大,在周边方国部落中留下的印象最深,所以此二称变成了这个国家的名称。“殷商”这个合称最早见于西周的《诗经》。
       《荡》有“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参 2]”,《大明》有“殷商之旅,其会如林[参 3]”。《大明》又有“燮伐大商”、“肆伐大商”[参 3],
     《文王》有“商之孙子[参 4]”,《玄鸟》有“殷受命咸宜[参 5]”,《殷武》有“挞彼殷武[参 6]”,可见在周朝“商”、“殷”、“殷商”三称通用,之间并无差别[4]:11—14。
           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载“帝盘庚徒都殷,始改商曰殷[参 7]”,史家便据此将盘庚迁殷前的时期称作“商”、盘庚迁殷后的时期称作“殷”。

点评

转:“另类观点” 受版内一个朋友的提示,说二里头的绿松石铜牌和先前发的圣甲虫护身符有些像,我找了更多的资料,发现确实很像:二里头嵌绿松石饕餮纹铜牌饰(上图明显就是只圣甲虫啊,怎么会被看成是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19 07:15
契的身世: 出生: 有娀氏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为简狄,小女儿为建疵,两人都长的非常得美丽动人。同时也住在九重高的瑶台上,每到进餐时,就有人在旁边敲鼓作乐。 有一天,帝喾打发一只燕子去看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16 07:59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6 07:59: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6 07:52 转商朝简介: 商 朝又称殷、殷商[注 1](约前17世纪—约前11世纪[注 2])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 ...

契的身世:

出生:
        有娀氏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为简狄,小女儿为建疵,两人都长的非常得美丽动人。同时也住在九重高的瑶台上,每到进餐时,就有人在旁边敲鼓作乐。

       有一天,帝喾打发一只燕子去看简狄她们,燕子飞到她们的面前,回旋著,嗌嗌地鸣叫着,一时惹动了她们的欢喜,她们都争着去捕捉这只飞鸣的燕子,终于被她们用玉筐盖住在了里面。停一会儿打开玉筐一看,燕子从玉筐里飞逃出来,已经向北飞离,不再飞回,里面却遗留下两颗鸟蛋。简狄和建疵失望的歌唱着说:“燕燕于飞!燕燕于飞!”据说这就是北方最初的乐歌。

      至于燕子遗留的那两颗鸟蛋,据说被简狄吃掉,不久怀孕生下契。

      另一种说法,简狄和两位妇人在河里洗澡,看到燕子从天空堕下一颗蛋,简狄把这颗蛋抢来吃,后来就怀孕生下契。

协助大禹:

         虞舜二十年,虞舜指派司徒禹去处理洪水,另外契、后稷协助禹。

          十三年后,他们处理好洪水之后,契被虞舜封于商(今陕西商洛市商山所在[2]),同时担任为司徒(主要掌管教育的官,等于现今的教育部部长)。不久开始治理商。后来契去世后,由其子昭明接下去治理商。

火神:
           据史料记载,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把儿子契封于商丘,任火正(管火的官),观察和祭祀火星,死后葬于观星台上,后人称其为阙伯,被尊称为火正始祖。阙伯台被认为是华夏民族最早保存火种的地方,也称火神台。

          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七(阙伯的诞辰之日),人们都要来这里祭祀朝拜火神,祭祀活动庄严而隆重,久而久之形成规模庞大的古庙会。火神祭祀作为民间信仰活动,经历几千年的沿袭变革,逐渐演变为物资交流和文化活动的盛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好民间文化的进步和传承。

       *.黄帝的曾孙帝喾时代有火官(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名祝融,帝尧时有火官名阙伯,因百姓感念他们的德行,奉祀他们为火的祖神,配祀火星。

       《冯书五行志》:“帝喾有祝融,尧时有阙伯,民赖其德,以为火祖,配祭火星。”

       *.帝尧(陶唐氏)时负责观测大火星的天文官—阏伯,宋代封之为宣明王。

       传说阏伯是帝喾的儿子,是商朝的始祖,住在商丘,奉祀大火之星,后世祭大火,因以其为配。

      《宋史·礼志六》:“乾道五年,太常少卿林栗等言:‘本寺已择九月十四日,依旨设位,望祭应天府大火,以商丘宣明王配。二十一日内火,祀大辰,以阏伯配。大辰即大火,阏伯即商丘宣明王也。缘国朝以宋建号,以火纪德,推原发祥之所自,崇建商丘之祠,府曰应天,庙曰光德,加封王爵,锡谥宣明,所以追严者备矣。今有司旬日之间举行二祭,一称其号,一斥其名,义所未安。乞自今祀荧惑、大辰,其配位称阏伯,祝文、位版并依应天府大火礼例,改称宣明王,以称国家崇奉火正之意。’”

点评

转:“上古传说” 据载:夷字有多重含义。其主要意思是“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夷字“从大从弓”。 据说东夷人最早发明弓箭,擅长射箭。 因此有所谓“东夷”为东边的弓箭手说法。 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17 01:37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8 01:11: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古蜀丝绸之路”
            ……埃及是不产丝绸的,研究的结果是丝绸之路在公元前1000年就有了(正好是周穆王出访西王母的佐证)     
        ‘蜀丝之路’从今天广汉三星堆出发,途经云南、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约旦、以色列等国,一直延伸到两河流域的古埃及
  (应该是古埃及和古中国互相交往的路线)
  《竹书纪年》曰:“舜九年,西王母来朝。”
         “穆王十七年,王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  
    古蜀丝路应该中国古人回访埃及祖先的道路。  ……”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4-8 03:54: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古趣闻:
         白草坡西周青铜器出土地一件人头戟,让无数人目瞪口呆,戟上的人头图案,浓眉深目,高耳巨鼻,带着浓浓印欧白色人种特征。这件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人头戟是灵台白草坡出土的。

       有人认为,人头戟上的形象就是古代的“鬼方”部族首领。“鬼方”是商周时期称雄北方的少数民族,铸有他们首领图案的戟,为何会在灵台白草坡出土呢?地下的“青铜王国”为了揭开笼罩在这件人头戟上重重迷雾,我们赶赴灵台白草坡,寻找隐藏在岁月深处的蛛丝马迹。

       白草坡距灵台县城30里。1967年10月,人们在白草坡先后发掘了8座西周墓,1座车马坑,共出土各种青铜器300多件,涵盖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堪称“青铜王国”。
        出灵台县城向西北而行,不远就是白草坡。穿村而过,往前走500米,一个三角形的斜坡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当年西周墓葬出土的地方。这是一块坐北向南的阳坡地,地势北高南低。抬眼望去,两道流水冲刷成深沟在前方交汇,好似两道屏障守护着这块西周墓地。层层梯田,从村边一直延伸到山嘴的最低处。走在梯田上,不时发现盗墓者探眼,泥土未干。几十年后,这里依旧是盗墓者窥伺的地方。
        这就是白草坡,一个曾经让中国考古界为之惊叹的地方。眼前,层层而下的梯田,让人根本无法看出这里曾埋葬着两位伯爵和他们的随从及战车。对于白草坡墓地的发现,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1967年10月,西屯公社白草坡大队在平整田地时,发现了一座崩塌了的西周墓。
         而村民中则流传另外一个版本,说是一个放羊老汉,赶着羊群逐水草而走,到山沟里忽然遭遇暴雨。老汉无处可去,就在悬崖一个土坎坎下暂避。老汉紧贴着土坎,感到背上很硌,就挖了一下。结果,挖出了一件青铜器。很快,这个消息就传遍四周。后来,人们在老汉说的地方随手刨出了好几件青铜器,其中有一个青铜卣。卣是一种盛酒的器皿,经常出现在贵族的宴饮聚会上。这件青铜卣高40厘米左右,呈圆柱状,上有提梁,身上布满了厚厚铜锈。
          据说,人们把青铜卣拿到公社革委会后,发现里面还有半桶淡绿色液体。乡亲们对这种液体很是好奇,有人洗眼睛,有人涂伤口,都要沾点“神器”的光。革委会的人不胜其烦,索性将半桶液体倒了。中国最古老的酒,就这样消失了,说起来就让人后悔不迭。
          潶伯的迷雾这年10月,考古队进驻了现场,大规模发掘开始,一批批青铜器的出土让人们欣喜若狂。依据出土青铜器的铭文,其中最重要的是1号墓和2号墓,此二墓和车马坑相距很近,自成一墓区。

         根据随葬青铜礼器的铭文,可以确定1号墓墓主是潶伯,2号墓墓主是潶伯,年代约在康王和昭王时期。但史书中并无这两人的记载。潶伯、潶伯的两座墓虽然形制属于中型墓葬。
        但随葬品却是非常之多,仅仅是常见的戈,这里就出土了57件,有10多个类型。这在一般西周的贵族墓地是罕见的。白草坡出土的大批青铜器填补了西周历史研究的空白,也留下了众多的谜团。
           为何会有如此众多的兵器出土呢?而这些兵器中为何有一件人头戟呢?这让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无奈之下,人们只好从灵台的地理方位入手,看能不能找出点启示。
          灵台在泾渭之间,接陇中,依岐凤,临关中,扼守着丝绸之路东进西去的咽喉。从白草坡沿谷南行,走上十多里,就是泾河最大的支流达溪河了。
         2000多年前,达溪河名叫黑河,潶伯也因此河而得名。达溪河自西向东去,最后在陕西邠县流入泾河。而沿水而行,正是古道的特点。
          时光回到了殷末周初,这里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和方国,其中最有名的少数民族就是鬼方,而方国则有共、阮、彭、卢、密须、虞、芮等。

        随着周武王灭商,这里的局势异常复杂,众多的方国部族,有的是自成一体,有的则是殷商的同盟。

         从周武王到周康王,这里的混乱局势持续了100多年,直到周昭王平定了东方诸国后,才腾出手,镇压鬼方等部族方国。
        周康王的重臣孟曾参与过这些战斗,岐山出土的孟鼎中说,当时的斩获之多远远超出了人们想象。白草坡控制着各个方国部族东进通向周都镐京的咽喉,又是北方少数民族南来北往的要冲。
       周康王自然也不放过这块地方,把潶伯、潶伯派遣到此,镇守这个要冲。在西周时期,伯是军事统帅的意思,经常被朝廷调遣,四处征伐。

       说起来,潶伯也有一肚子苦水。他们本是殷商王族微子之后,也曾经是显赫一时的王室子孙。没有想到却被周王朝推到了最前线。他们或许很早就定居于此,或许从内地迁移而来。无论如何他们要在这里生根,就必须冲锋陷阵,建立功勋。这种排除异己的手法,历朝历代屡见不鲜,潶伯或许就是第一个受害者吧!看完白草坡后,我们来到灵台县博物馆。县城就在黑河边上,站在半山腰的博物馆,一眼就能看到黑河,河水安静极了,昔日不可逾越的天堑,早已失去了威风。
        驻守在此的潶伯他们一方面镇压殷商遗民,一方面防备异族东进,守护着西周王朝的后背。何人手持人头戟?此时,鬼方的势力异常强大。鬼方是一个生活在泾水和洛水上游的游牧狩猎民族。
         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鬼方异常彪悍,中国古代史书中往往把他们称为“北蛮、蛮方”。实际上,鬼方并不愚昧。他们长期和商周王朝作战,也和中原各族通婚,可见手段也很了得。
           黄帝的一个儿子就娶了鬼方之女,生了6个儿子,其中一个名叫彭祖,分在彭国。鬼方拥有彪悍的战士,畅通的商道,在农耕民族和西方游牧民族中扮演着中间商的角色,可以说充当着反周联盟的盟主。我们的视线,再次回到那件人头戟上。
        看看这件人头戟上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这件青铜兵器,中间是人头图案,起着刺杀的作用,右面是一个牛首图案,起着隔挡的作用,左面则带着弧形利刃,功能显然是勾割,当时算是一件神兵利器。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人头图案,人头上的脸型略长,浓眉深目,高耳巨鼻,腮边还有唇形文饰,头发向后梳过去,显然这是个印欧种系的北方游牧狩猎民族的形象。
       对于人头戟的来历,人们作出了两种推测,或是潶伯他们为了显示武功,用斩杀的敌人首领图案做了这件人头戟;或者是同鬼方作战中缴获的鬼方首领的武器。这个人头像,自然就是鬼方首领的形象。
      在一次次同周王朝的作战中,鬼方的势力逐渐衰落,很快被另一个崛起的民族犬戎所取代。相似的一幕幕又在秦人和犬戎之间上演,而深埋在地下的人头戟,则成为鬼方这个民族称雄一时的见证,无言地诉说着曾经的往事。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4-17 01:37: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6 07:59 契的身世: 出生:

转:“上古传说”
       据载:夷字有多重含义。其主要意思是“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夷字“从大从弓”。

       据说东夷人最早发明弓箭,擅长射箭。 因此有所谓“东夷”为东边的弓箭手说法。

          远古东方部落称为夷,而东夷作为一个名词则来自于周代,因为周室相对于东方诸夷部落来自于西部,但是后来这个词被史学界统一用来借指史前中国生活于今山东,淮河地区,活动在今泰山周围的被称为夷的众多部落、方国的一个名词范畴,词义性质从地理名词转变成对中国文化起源领域意义上的文化渊源性质的名词。

        东夷,即东边的夷人,“夷”,古山东话中音同“人”,原意为“一人负弓”(《说文解字》),与华是同位语。

           夷的族称,今所见为当时确证的,以甲骨卜辞关于尸(夷)方的记录为最早;古籍记载则夏代的东方已有众多夷人的方国部落。

        《后汉书东夷传》说:“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凤夷、阳夷。”

       这九种夷都见于古本《竹书纪年》关于夏朝与东方诸夷关系的记载。实际上,“九”仅言其多,不必拘泥于九种。

        所以绝不是巧合的,古埃及法老有个传统,用九张弓代表敌人的存在(他们不一定是固定的敌人),但九张弓(九个敌人)的说法一直保留下来,有所作为的法老都用征服了九张弓作为自己的功绩: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的狮身人面像把九张弓压在自己身下,代表已征服了“九夷”图坦卡门法老把九张弓画在自己的鞋底板上,代表自己脚踏“九夷”,上面画两个人是努比亚黑人和闪米特白人法老Nectanebo二世,把九张弓画在神灵的赞美词下面,代表愿神灵使自己镇住九夷后羿射日是我国古代传说,故事内容大致为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难耐高温。后羿力大无比,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人们居住。----------------------------------------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4-19 07:15: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6 07:52 转商朝简介: 商 朝又称殷、殷商[注 1](约前17世纪—约前11世纪[注 2])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 ...

转:“另类观点”
           受版内一个朋友的提示,说二里头的绿松石铜牌和先前发的圣甲虫护身符有些像,我找了更多的资料,发现确实很像:二里头嵌绿松石饕餮纹铜牌饰(上图明显就是只圣甲虫啊,怎么会被看成是虎头呢?郁闷)圣甲虫好了,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原版吧,喜克索(Hkysos)人的遗物:注:圣甲虫护身符源自古埃及,一般法老会把自己的名字或一些宗教符号刻在上面,古埃及人崇拜圣甲虫,认为这种生物的形象能够抵御恶魔。而喜克索人圣甲虫护身符的风格和古埃及有所不同,他们更喜欢刻一些花纹(如上图)。
              喜克索人于公元前1600年打败古埃及(正好是商朝灭夏朝的时间),之后统治埃及100年,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被埃及人赶走不知所终。(本人猜测喜克索人和中国记载中的商朝有巨大联系...........)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30 16:03 , Processed in 0.0253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