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忠厚谨洁、惠和宽博——先祖沆公生平事迹初考

[复制链接]
中华周氏 发表于 2013-12-28 20: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中的歌(1622681557)22:24:22
忠厚谨洁,惠和宽博      
                      ——先祖沆公生平事迹初考

   为证实和充实我族谱内容,我们查证了可能查到的历史资料,对南宁周氏家族奉为始祖的周沆公生平事迹有了进一步了解。现将散载于各类文献中的沆公生平事迹辑录如下:
   沆公的远祖居于秦地(今陕西省),迁于南阳、彭城,又迁于谯县,再迁汝南,后又徙渤海。公祖居青州,故沆公乃青州府益都县人。
   沆公,字子真,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公之曾祖父仁贵公,生、长于五代十国时期,因世乱而隐居不仕。祖父子元公,深州司法参军,契丹攻陷深州时,全家遇难,“朝廷哀之,赠大理寺丞”;祖母田氏,追封仙游县太君。父周圭公,时适在外,得以幸免,朝廷赐以官,累赠尚书左仆射,终太子中舍;母李氏,累封常山县太君。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沆公考中进士,初任莱州胶水县主簿,“初试吏事,精敏如素习,上下称其能”。后改任诸城县主簿。
   经蔡文忠公推荐,沆公升任镇宁军节度推官兼滨州渤海县知县。滨州府有一大吏持势建房阻民,致使民众交通不便,多次诉至县衙,前任知县不敢受理,民怨极大。沆公到任后,毅然受理该案。在审案过程中,刚直不阿、不畏权势,后依法判令该大吏拆除阻民的房屋,并追究其法律责任,沉重打击了恶吏的气焰,深得民心。一年多以后。因沆公“浑厚有气节,勤而敏于事”,经人举荐,调京城任著作佐郎。然而渤海县民集体向转运使杜祁公请求留住沆公,祁公将县民的意愿上奏宋仁宗,仁宗准奏,要沆公留任。适此时沆公的母亲年老多病,公则要求回故乡任职,以就近照料**,仁宗即委其为监青州税。不久,沆母去世,沆公请求去职戴孝守丧。
服满后,沆公被派往秀州任嘉兴县知县。枢密副使韩琦因此给沆公赠诗《周沆著作宰秀州嘉禾》,诗曰:
     庇身名邑得嘉禾,铜墨犹嗟滞俊科。
     前席未期宣室召,闻絃还继武城歌。
     酒旗穿柳春堤迥,鱼艇藏花夕唱和。
     对此不劳披县谱,且求新句解诗魔。
   西夏兵扰边疆时,仁宗要派能力强的官员到陕西各州府任职,经丞相富弼推荐,沆公升任凤翔府通判,后又迁任太常博士。“路”(行政区域名,按山河形势划分,以加强中央集权)初建时,改任江西转运判官。沆公以母亲未葬为由,要求调回乡里,遂改任沂州知州。到任数月,又改任开封府推官,不多久升任判官。“累奏事进退群辩,仁宗大异之。”仁宗因此对沆公有了深刻的印象。) g. Z+ x4 U8 J  y) L$ z
   庆历六年(1046年)二月,湖南唐、盘二族聚居地的盗寇杀掠居民,官军累剿均失利。朝臣向仁宗推荐沆公治寇,仁宗大喜曰:“朕识之矣,必能办吾事”,当即提拔沆公为刑部员外郎、荆湖南路转运使,并向沆公征询治寇计策。沆公上奏仁宗:“蛮骤胜方骄,未易斗力,宜须秋冬进兵。且其地险气毒,人骁悍,善用铤盾,北军不能确。请选邕、宜、融三州卒三千人习知山川技艺者,径擣其巢,布馀兵络山足,出则猎取之。俟其势穷力屈,乃可顺抚。”朝廷用其策。结果,“四百余人携持而出,伏于旗下,馀党悉解散遁去,贼遂平。”此外,沆公还招降了道州蛮寇二百多人,保证了湖南的地方安宁。当时的谏官余靖为此作诗赞曰:
      狂傜数载扰湘东,多谢招降息战攻。
      千里山川还汉界,万人戈甲卷秋风。
      牛羊野放狼心伏,鹰犬闲眠兔穴空。
      不独事宁论爵赏,须知全活有阴功。
   之后,沆公加直史馆、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其间,与御史中丞张方平互有诗唱和。可惜,沆公之作早已佚失。这里有张方平《次韵酬周沆学士见寄》一诗附上,诗曰:
      鼇背三山压海涛,云台高议接时髦。
      一麾忽到江湖外,回首方惊日月高。
      不善取容同曼倩,且歌乐职学王褒。
      贾生自是长沙远,更*湘纍赋广骚。
   后调任河东(今山西全省)转运使。在河东,许多人私铸铁钱,扰乱金融秩序,官府累禁不绝。沆公到任后,下令提高铁的价格,使铸钱成本增高,私铸钱者觉得无利可图,不禁自绝。沆公因此又被调入京城任度支副使(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副部长)、工部郎中。
   皇祐元年(1049)侬智高反宋。皇祐五年(1053年)为狄青率部平定。定后,仁宗任沆公为广西安抚使,并嘱咐沆公:“岭外地恶,非贼所至处,毋庸行。”沆公答道:“君命,仁也。然远民罹涂炭,当布宣天子德泽。”到广西后,沆公遍行郡邑,认真履行安抚职责。侬智高叛乱时,许多农民为避乱而抛荒农田,地方官吏按通常的办法处理:抛荒满半年不种的,任由他人耕作。沆公反对这种做法,认为:“是岂与凶年诡征役者同料?”并上奏朝廷要求延期。仁宗对此下诏:“广南经蛮寇所践而民逃未复者,限一年复业,仍免两岁催科及蠲其瑶役三年。”因而深受民众拥戴,社会为之安定。沆公为恢复和发展广西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后,沆公升任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至和二年(1055年)任河北转运使、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当年十二月讨论兴修水利,殿中丞李仲昌建议塞六塔河口以引水灌溉,认为此举“费省而功倍”。沆公经实地考察后,指出:堵塞六塔河口,势必在沿河两岸筑高提防洪,且六塔河“分大河之水不十分之三”,洪水一到“必横溃汛滥,齐、博、德、棣、滨五州之民皆为鱼鳖食矣。”而两岸筑高堤则开支更为巨大,还要派兵卒护堤。因此,“六塔实不可塞!”但是,当时主修水利的官员拒听沆公之言而采用李策。结果,汛期一至,证实了沆公之言,有关大小官员均受处分。唯独沆公得免。  
    嘉祐元年(1056年),沆公任河东转运使、龙图阁直学士、知庆州。后入京知通进银台司、判太常寺。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宋仁宗去世,宋英宗即位,契丹派使节至,英宗命龙图阁直学士周沆公接待(馆伴)。当时,未允许辽使祭奠仁宗,诏取辽书置仁宗柩前。辽使不满,认为此无先例,不肯交递国书。沆公对辽使说:“昔北朝有丧,吾使至柳河而还。今朝廷重邻好,听北使至京师,达命于几筵,恩礼厚矣,奈何更以取书为嫌乎!”于是,辽使即递交国书,英宗也就接见了他。当时,朝廷想知道辽邦国主年庚,又不便直问使者,沆公趁与使者闲聊时套问,辽使据实回答。事后方知是计,悔甚!。
    沆公的热情接待稳定了辽使情绪,缓和了两邦关系,为两邦友好相处作出了贡献!
治平元年(1064年),沆公任枢密直学士、知成德军兼真定府路安抚使,当地民众多有弃亲事佛,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沆公经多方调查了解后,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动员了数千人还俗回家。恢复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在真定数年,又调任工部侍郎,后因病去职。治平四年(1067年)以户部侍郎致仕(退休),回益都故乡。之后,“病甚,家人进药,挥去之,遂不复召医。”
    治平四年八月十八日,沆公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沆公夫人王氏、继室刘氏、封彭城郡君,均先沆公下世。公生三子二女。长子周莘,将作监主薄,早卒;次子百药,大理寺丞;三子周常,大理评事。长女嫁秘书丞、太常博士荣安道;次女嫁滁州来安县令江懋简。孙周孜,试秘书省校书郎。
    同年十月,沆公次子百药、三子周常安葬沆公于益都县永固乡东邓村驼山南。据《大清一统志》载,沆公之墓已作为古迹,供后人瞻仰。沆公的神道碑为司马光所撰,墓志铭为郑獬所撰。2 v7 Q2 d4 ^9 Z4 _
“朕率是道,进退百官,故于迩臣,无有私德。以尔具官某,忠厚谨洁,惠和宽博,尝被方维之重任,久参侍从之要官,内外之劳,皆宜有赏。”这是王安石代皇帝拟就的制诰中对沆公品质和政绩的评价。

                                                              裘臻
                                                  2006年5月(农历丙戊年四月)初稿   
                                                  2007年8月(农历丁亥年七月)定稿
周金亮 发表于 2013-12-29 19: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珍贵呀,拜读了!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3-29 14:23 , Processed in 0.0258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