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谱牒知识] 真假圣旨辨

[复制链接]
周奇 发表于 2013-11-17 10: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在翻阅谱牒时,常常会看到各个朝代的圣旨,有的名门望族圣旨较多。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些圣旨究竟是真还是假,争论很激烈,本人收集了一些资料,供大家辨别真假圣旨。
                                                                  周玉瑞

   
            明代之前没有“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的圣旨
www.nmg.xinhuanet.com   2013-01-28 10:44 
现在播放的宫廷电视连续剧,我们常常看到太监在宣读圣旨的时候,总拿“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其实这句话到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才有,而且也不是这样断句的。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其中一座规模最大的朝会大殿,取名为“奉天殿”。这是朱元璋和大臣们议事的地方。为了向人们昭示他登上皇位是奉天的旨意,也就是进一步阐明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性”,他把手拿的玉圭也刻上了“奉天法祖”字样,而且还写了《御制纪梦》一文,说自己梦游天宫,见到了“道法三清”,紫衣道士授以真人服饰和法剑,为“奉天承运”找到了事实根据和理论基础。朱元璋便自称“奉天承运皇帝”,所以他颁发的诏书前面都要加上“奉天承运皇帝”六个大字。至于后边的“诏曰”二字,是不能与“皇帝”断在一起的。也许是后人为了念得方便,便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从中间断开,这就是电视剧中常说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了。
  至于清朝仍然沿用明代的称呼,是因为它也想表明清朝发祥地盛京也有“奉天府”,它的皇帝也是天命所系。所以清朝皇帝发诏书也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大字,一直用到辛亥革命宣统皇帝退位才结束。由此可知,明代以前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纯粹是无稽之谈。
             来源:《广州日报》
中华周氏 发表于 2013-11-17 12: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周澄皆 发表于 2013-11-18 14: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宗情辛苦了,分享!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14-11-9 10: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圣旨开头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由来 (2013-08-20 08:43:42)转载▼

     在数不清的古装剧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皇宫里的太监手捧一卷金灿灿的圣旨徐徐展开,大声念出皇帝的旨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其实这八个字是明朝朱元璋最早“发明”出来的,却在两汉唐宋类古装剧里频频出现,实属穿越!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提出这八个字?在这之前,圣旨又是用哪句话开头的呢?

  宋代才通称帝令为“圣旨”

  据专家考证,古装电视剧里的场景都是经过演绎的,真正的圣旨外貌多样,并不都是金黄色的一卷布,金属、石头、竹片、纸张都曾经是圣旨的载体;圣旨写作格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是规规矩矩按格式写,也有的随意洒脱想到什么写什么;就连圣旨的叫法,在很多朝代也不是“圣旨”。

开始的时候,皇帝颁布的命令并不会被称为圣旨。反而是臣子们,因为对帝王的仰视,经常会将‘圣’字挂在嘴边,自然而然衍生出了‘圣旨’这样的敬称。目前可以检索到最早的“圣旨”一词,是在汉代蔡邕的《陈政事七要疏》中。

不叫圣旨,那皇帝该如何称呼自己下达的命令呢?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圣旨大观》一书是这样表述的:相传炎帝见嘉禾而作“穗书”,黄帝见景云而作“云书”,少昊作“龙凤书”,帝尧作“龟书”,皆可视为“圣旨”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圣旨按其类别被称为“命”“令”“政”。直到宋代,皇帝和大臣们才开始通称帝令为“圣旨”。元朝戏曲繁荣,帝王故事、历史演义屡屡被搬上舞台,“圣旨”也随之成为了妇孺皆知的词语。

唐代圣旨开头多为“门下”二字

不管名字叫不叫“圣旨”,皇帝的旨意都会受到臣下和百姓的重视,而皇帝本人为了以示郑重,往往也会选取一些固定的词语或句子作为圣旨的开头。

唐代的圣旨,一般都由门下省审核颁行,故而其所颁行的圣旨正文开头往往是“门下”两字,例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的开头就是“门下,天下之本……”

皇帝本人则大多喜欢用天命所归之类的字眼作为圣旨的开头,其效果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的即位圣旨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开头。天命所归的话,有时也可以在唐代看到,比如肃宗即位时称:“朕闻圣人畏天命,帝者奉天时……”;德宗即位时称:“昊天有命,皇王受之”;顺宗即位时称:“朕纂承天序……”。宋代的圣旨写作格式大体上继承了唐代,又有所变化,比如从宋太祖到宋徽宗,即位时下达的旨意都是用“门下”二字开头,另外喜欢用“朕绍膺骏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开头的宋代皇帝也不少。

到了元代,以蒙古语为国语,用蒙古文下达的旨意称为“圣旨”,用汉文下达的旨意称为“诏书”。蒙古族的最高天神是“长生天”,所以元代不论是“圣旨”还是“诏书”,开头都会写上一句“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作为固定开头。

朱元璋刚当皇帝时爱用“参酌唐宋”,十多年后才换用“奉天承运”

元代末期,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了大明政权。在朱元璋看来,元代气数已尽,自己结束了元代的暴虐统治,是顺应天道的,所以非常喜欢用“奉天”这个词,动不动就跟人家说自己是“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

据明史专家马渭考证,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他将南京更名为‘应天府’,又将皇宫里规模最大的金銮殿取名为‘奉天殿’,甚至有时候还会自称是‘奉天法祖’。这里的法并不是指法律,而是指效仿;这里的祖也并不是指朱元璋自己的祖先,而是泛指整个汉族的祖先。

朱元璋这么喜欢“奉天”二字,那是不是从登基开始就敲定了圣旨的开头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元代统治近百年,早就将汉族的文化和风俗毁得差不多了,唐宋时期写圣旨的那些规矩自然也就失传了。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他要做的首先是确立这个国家的制度,所以在他统治的最初十年里,他经常会写在圣旨里的词其实是‘参酌唐宋’而不是‘奉天承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其实应念作“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朱元璋讨厌官僚主义,写圣旨很务实,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没有固定格式。

在开国的最初十年里,他写圣旨都是直接点题的,所以如果查找朱元璋那个时期的圣旨,会看到类似‘天底下还有这么坏的人’‘有难题解决不了的可以来南京找我’之类的话。”

后来,随着政权的逐渐稳固,各方面的机制逐渐形成。朱元璋为了进一步阐明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性”,把手拿的玉圭也刻上了“奉天法祖”的字样,又写出了《御制纪梦》一文,说自己梦游天宫,见到了“道法三清”,紫衣道士授以真人服饰和法剑,为“奉天承运”找到了“事实根据”和理论基础,开始自称为“奉天承运皇帝”。

文史和辞书学学者赵所生考证,‘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八个字最初的读法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后来才慢慢变成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历史上像朱元璋那样亲自动手写圣旨的皇帝,毕竟不多,他之后的大多数皇帝,都将这个工作交给大臣们去做。因此,圣旨的内容、格式和措词都越来越格式化。比如,为了显示“天”和“皇帝”的绝对权威,明朝中后期的圣旨开头逐渐演变成了“奉”字放第一行,“天承运”放第二行顶格,“皇帝诏曰”放第三行比第二行“天承运”的“天”字低一格的固定格式。

清承明制,也想表明大清入主中原是天命所系,所以将本族发祥地盛京改称“奉天府”,同时在诏书中也采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作为开头,一直用到宣统帝退位。
                        
                                                                                       原载《 青青子衿的博客》
周国英 发表于 2014-11-9 15: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国英 于 2014-11-9 17:18 编辑



┏━┯━┯━┯━┯━┯━┯━┯━┯━┯━┓
┃贈│飬│後│著│奚│亦│皇│天│奉│ ┃
┃為│弗│莫│家│間│人│帝│承│ │ ┃
┃承│逮│大│庭│存│子│勅│運│ │ ┃
┃德│風│乎│義│亡│之│曰│ │ │ ┃
┃郞│木│儒│孚│爾│至│放│ │ │ ┃
┃應│之│猷│宗│周│情│旌│ │ │勅┃
┃天│感│故│黨│二│忠│將│ │ │贈┃
┃府│彌│涉│心│齡│本│賢│ │ │二┃
┃通│深│史│惟│乃│孝│勞│ │ │齡┃
┃判│爰│窮│慕│應│移│乃│ │ │祖┃
┃匪│體│經│古│天│而│朝│ │ │妣┃
┃徙│孝│篤│行│府│親│廷│ │ │ ┃
┃報│思│成│不│通│由│之│ │ │ ┃
┃德│用│乎│趨│判│子│著│ │ │ ┃
┃之│推│詰│時│周│顯│典│ │ │ ┃
┃情│恤│嗣│念│京│式│表│ │ │ ┃
┃亦│命│鼎│光│之│闗│彰│ │ │ ┃
┃以│茲│釜│前│父│風│先│ │ │ ┃
┃勵│特│之│裕│孝│化│德│ │ │ ┃
┗━┷━┷━┷━┷━┷━┷━┷━┷━┷━┛

┏━┯━┯━┯━┯━┯━┯━┯━┯━┯━┓
┃ │ │優│章│成│孝│亦│寵│ │守┃
┃ │ │之│肇│名│夙│有│數│ │官┃
┃ │ │渥│領│著│全│德│禮│ │之┃
┃ │ │ │寵│賢│勤│始│特│ │節┃
┃ │ │ │恤│勞│儉│稱│重│ │ ┃
┃ │ │ │特│於│兼│厥│於│勅│ ┃
┃ │ │ │贈│官│至│名│褒│曰│ ┃
┃ │ │ │為│守│相│爾│崇│母│ ┃
┃ │ │ │安│未│夫│陳│肆│氏│ ┃
┃ │ │ │人│沾│治│氏│緣│劬│ ┃
┃ │ │ │庻│褖│內│乃│本│勞│ ┃
┃ │ │ │其│養│貽│應│之│義│ ┃
┃ │ │ │未│已│懿│天│心│實│ ┃
┃ │ │ │冺│即│範│府│誕│兼│ ┃
┃ │ │ │之│泉│於│周│舉│乎│ ┃
┃ │ │ │靈│扃│家│京│推│教│ ┃
┃ │ │ │歆│庸│庭│之│恩│育│ ┃
┃ │ │ │此│按│教│母│之│朝│ ┃
┃ │ │ │到│彛│子│慈│典│廷│ ┃
┗━┷━┷━┷━┷━┷━┷━┷━┷━┷━┛


┏━┯━┯━┯━┯━┯━┯━┯━┯━┯━┓
┃官│皇│天│奉│勅│號│正│之│ │ ┃
┃事│帝│承│ │進│ │德│寶│ │ ┃
┃權│勅│運│ │京│ │七│ │勅│ ┃
┃亦│曰│ │ │祖│ │年│ │命│ ┃
┃重│京│ │ │考│ │ │ │ │ ┃
┃必│師│ │ │ │ │ │ │ │ ┃
┃能│首│ │ │ │ │ │ │ │ ┃
┃行│善│ │ │ │ │月│ │ │ ┃
┃之│之│ │ │ │ │ │ │ │ ┃
┃兼│地│ │ │ │ │ │ │ │ ┃
┃茂│撫│ │ │ │ │ │ │ │ ┃
┃斯│治│ │ │ │ │ │ │ │ ┃
┃名│實│ │ │ │ │日│ │ │ ┃
┃績│隆│ │ │ │ │ │ │ │ ┃
┃為│通│ │ │ │ │ │ │ │ ┃
┃有│判│ │ │ │ │ │ │ │ ┃
┃成│佐│ │ │ │ │六│ │ │ ┃
┃匪│政│ │ │ │ │十│ │ │ ┃
┃徙│之│ │ │ │ │七│ │ │  ┃
┗━┷━┷━┷━┷━┷━┷━┷━┷━┷━┛

┏━┯━┯━┯━┯━┯━┯━┯━┯━┯━┓
┃伉│ │ │歆│效│承│方│道│才│慎┃
┃儷│ │ │哉│思│德│行│戎│識│選┃
┃之│ │ │ │當│郞│預│籍│明│遴┃
┃良│ │ │ │圖│鍚│嘉│已│敏│孰┃
┃亦│勅│勅│ │報│之│褒│清│蚤│堪┃
┃以│曰│贈│ │懋│勅│鍚│撫│諭│委┃
┃被│人│鐘│ │修│命│之│綏│秀│昇┃
┃褒│臣│氏│ │勿│於│恩│多│子│爾┃
┃封│有│祖│ │替│戲│奚│方│鄉│應┃
┃ │勞│妣│ │初│官│俟│民│闈│天┃
┃ │於│ │ │心│在│陟│瘼│首│府┃
┃ │國│ │ │勉│朝│明│斯│列│通┃
┃ │朝│ │ │副│掦│之│拯│官│判┃
┃ │延│ │ │詞│簡│考│賢│於│周┃
┃ │必│ │ │訓│拔│茲│勞│京│京┃
┃ │寵│ │ │嗣│尚│特│既│師│性┃
┃ │其│ │ │應│需│進│著│簡│資┃
┃ │家│ │ │殊│於│爾│慶│稽│端┃
┃ │肆│ │ │寵│來│階│典│有│慎┃
┗━┷━┷━┷━┷━┷━┷━┷━┷━┷━┛

┏━┯━┯━┯━┯━┯━┯━┯━┯━┯━┓
┃通│無│勅│勅│人│弗│淑│通│ │第┃
┃判│容│曰│封│懿│沾│慎│判│ │5┃
┃周│廢│婦│郭│靈│仕│有│周│ │2┃
┃京│此│職│氏│有│祿│常│京│ │頁┃
┃繼│國│專│妣│知│之│蚤│妻│ │ ┃
┃敦│家│於│ │歆│榮│歲│鍾│之│ ┃
┃氏│之│饋│ │承│閫│勤│氏│命│ ┃
┃禮│定│祀│ │無│範│勞│出│典│ ┃
┃度│制│名│ │歝│尚│乆│自│章│ ┃
┃祇│實│不│ │ │存│供│名│俱│ ┃
┃嚴│閫│可│ │ │恤│儒│門│在│ ┃
┃性│閨│虗│ │ │恩│生│嬪│存│ ┃
┃資│之│君│ │ │宜│之│於│歿│ ┃
┃柔│至│寵│ │ │貴│業│儒│攸│ ┃
┃婉│榮│重│ │ │茲│中│族│同│ ┃
┃夙│爾│於│ │ │特│年│柔│爾│ ┃
┃尊│應│褒│ │ │贈│淹│嘉│應│ ┃
┃姆│天│封│ │ │為│棄│維│天│ ┃
┃訓│府│禮│ │ │安│世│則│府│ ┃
┗━┷━┷━┷━┷━┷━┷━┷━┷━┷━┛

┏━┯━┯━┯━┯━┯━┯━┯━┯━┯━┓
┃ │勝│ │白│正│之│勅│其│克│繼┃
┃ │者│ │沙│德│ │ │祇│孝│配┃
┃ │為│ │贈│七│ │ │承│之│儒┃
┃ │綠│ │祖│年│ │ │益│宗│流┃
┃ │護│白│雲│ │ │ │迓│祊│井┃
┃ │屏│沙│潭│ │寶│命│寵│婦│臼┃
┃ │之│之│號│年│ │ │光│既│勤┃
┃ │ │西│記│ │ │ │ │修│勞┃
┃ │ │山│ │ │ │ │ │褒│雖┃
┃ │ │則│ │月│ │ │ │章│未┃
┃ │ │峰│ │ │ │ │ │宜│躬┃
┃ │ │也│ │ │ │ │ │錫│於┃
┃ │ │東│ │ │ │ │ │茲│稼┃
┃ │ │北│ │日│ │ │ │特│穡┃
┃ │ │連│ │ │ │ │ │封│而┃
┃ │ │數│ │ │ │ │ │為│蘋┃
┃ │ │峰│ │ │ │ │ │安│教┃
┃ │ │其│ │號│ │ │ │人│敬┃
┃ │ │最│ │ │ │ │ │尚│亦┃
┗━┷━┷━┷━┷━┷━┷━┷━┷━┷━┛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3-29 22:47 , Processed in 0.0233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