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其它] 濂溪周氏出自隋朝周才卿的可能性不大

[复制链接]
大周文化 发表于 2013-10-27 06: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濂溪周氏出自隋朝周才卿的可能性不大
贵州·周毅
作为谱学爱好者,不得不坦言的承认,人是有“私心”和“虚荣心”的。基本上的谱学研究者考证自家支系时,就特别认真,哪怕是贴钱贴米、拖欠拉账、跋涉山山水水、远涉祖上原籍寻根也在所不辞,其次就是对本姓名人根源感兴趣。因为名人是公众人物,是一个姓氏的荣耀和骄傲,研究的目的,是在夸耀自己姓氏的文化底蕴,是想体现本姓人才辈出,这也是历代修谱者的通病。不像今有论者所说是“收编”、“收容”、“改造”,说实话,一个支系不出个把名人,恐怕古往今来只有地府的人才去研究。
纵观历代谱书的修纂,许多修谱者乱拉名人给本支系贴金,以显摆自己支系的辉煌,这是封建时代科举制度造成的,今人又教条地沿袭旧制。再者,中国人就喜欢跟风。比如习总书记提出“正能量”,全国人民都大书特书“正能量”;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全国人民都在圆梦。又比如中华周氏网里面,有资历论者发文,许多宗亲不假思索的跟风说其文如何如何正确,甚至说“一字值千金”,并撰文佐证其文。有论者以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食采”只能是卿大夫的封邑,从而否认“姬烈为首封汝坟侯”。殊不知周王朝时期的“宗法制度”是为周天子而制定,周天子的嫡长子必须承袭天子位,周天子庶子就必须封侯。从史学的角度看,当然要相信当朝的“宗法制度”,而时隔一千多年后的欧阳修写的“食采汝坟”的“食采”也许是笔误。世表中,对周姓,欧阳修是这样写的,“平王少子烈食采汝坟”;而对武姓则记载“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按百度百科解释:“少子,指最小的儿子,即幼子。”;“幼子,最小的儿子,即排行最末的儿子。如果一个人有三个儿子,其第三子就可以称为幼子;如果有五个儿子,其第五子就可以称为幼子。”古代典籍中对一家人有几个儿子是这样写的“长子某、次子某、次子某、次子某、次子某、少子某。”对次子、三子、四子、五子均称为次子,第六子则称为少子。世表中“平王有两少子”:一个姬烈;一个姬武。这一简单的常识,堂堂一代大文豪、史学专家欧阳修也会出错,那“食采”一词讹误就不用说了。另世表中“食采”、“封地”、“封侯”是混用的。诸如世表中对沈姓这样记载:“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于沈。”但《史记·管蔡世家》记载:“然周武王崩,成王少,天下既疑,赖同母之弟成叔、冉季之属十人为辅拂,是以诸侯卒宗周。”显见世表对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季封沈侯写成“食采”了。
闲话休说,书归正传。笔者写的《绍兴周氏与吉安周氏同宗考》一文,引用了乌东谱中唐代周沂滨所撰《猛仁将军襄阳刺史息国归仁祖传》、《周氏家谱序》和周惟简《周氏家谱序》佐证“周归仁是隋朝周汾翁的儿子”,今有论者质疑传、序不是周沂滨所写,其理由是“赐赠大理寺评事、嗣孙讳墀字德升号沂滨”的落款,指出“封”指对活人之封;“赠”指对死人之封,同时指出活着的人不能称“讳”,这个论点很对,不过可以逆向思维分析,后人续谱者并非都是文化很深厚的人,有可能为了尊重先人将落款加上“讳”字和将“赐封”改成“赐赠”了,抑或是续谱时错字了。有些是人为的篡改原文,别说古代,今人也有,其行为是不懂得不能修改古人或别人的文章,我有个五伯,今年90多岁了,属于老夫子老学究,曾是中学语文教师,90年代初大定乐公底修谱时,他将老谱序中的“戡乱”、“平蛮”改成“政治动乱”、“政治不兴”,认为那些词汇是违背当今民族政策的,是对少数民族的不敬,可那是清道光庚子年的老谱序。其实只要今人的文章里面不体现,古人的文章不违反国家民族政策,可以原文照引用。
笔者没有看到周沂滨其他文章,所以无法鉴别真假;就像论者盖棺定论是唐丞相周墀作的序一样,落款为“唐大中三年己巳长夏检校尚书右仆射兼东川节度使族人周墀谨撰”,这个“唐”字也值得推敲的,一般当朝人是不称“唐”的,再周墀是宰相,其序是名人名作,但此序仅《濂溪世家谱》中有,其他正史典籍没有记载,其真伪也有质疑处。论者将周沂滨、周惟简的序、传归为“三大件”,论者将三大件界定出在“2007年”和“2010年”,但湖南有谱记载周归仁是周汾翁儿子,有人曾发在中华周氏网,再就是重庆宗亲于1993年5月出版的《川黔边人》摘录了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桐梓《续修宗祠叙源流》,该宗祠叙源流记载:“允(胤)公承袭父爵为都乡侯,徙居江西吉安庐陵乌东,为江西周氏始祖。允(胤)之子泰生光熙,为晋宜春令;光熙生子范,仕晋为桂阳兵马使。范生子显,显生子达,达生子崇武,武生子坦,坦生子昉,昉生子征,征生子玢,玢生子穆,穆生子汾翁,汾翁生子朝公、归仁、举仁。朝公仕隋为会稽刺史,因直谏,忤炀帝,避居袁州北门,世居江西,子孙繁昌。汾翁次子归仁,官文林郎。”这证明了“周归仁是周汾翁儿子”除乌东谱外,还有其它谱书记载。在那注重门阀等级的封建时代,一个小小县令能与堂堂宰相合修家谱吗?就是现在,县委书记会见平民百姓吗?一个小小县委书记去北京找国务院总理能见到吗?试问当县令的周惟简能与唐丞相周墀合修家谱吗?
既然有论者质疑乌东“三大件”,那笔者就不再以“三大件”做佐证,就重点分析《濂溪周氏嫡派族谱》。《濂溪世家谱旧序》记载:“窃思先祖归仁公来自青州,传至如鍉、如锡二公迁居宁远,及从远公徙居营道,代有贤豪垂诸史册。”濂溪故里《先贤世家族谱》亦载:“始祖世家山东青州,即今之兖州是也。”
青州市是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原益都县,1987年撤县设市。青州在古代是《禹贡》“九州”之一,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其范围远远超出今天的青州市。不过晋以后,青州范围大大缩小,治所也迁移到今天的青州市境内,故而逐渐成为该地区的名称。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曹嶷弃广县,筑广固,为青州刺史治。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慕容德陷广固,定为南燕国都,这是山东作为朝代首都的地方之一。后刘裕灭南燕,夷广固,筑东阳城,置北青州刺史治于此。北魏献文帝皇兴三年(469)拔东阳城,仍为青州刺史治。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增筑东阳城南郭,即南阳城。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7)迁益都县治于东阳城,移青州府治于南阳城。 隋为青州总管府治,后改为北海郡治。唐初复为青州总管府。
根据谱书记载,周归仁“来自青州”,且“始祖世家山东青州”。既然是“世家山东青州”,也就意味着周归仁祖上世代居住青州。《濂溪周氏嫡派族谱·周氏谱系源流》记载:“欧阳文忠公曰周氏出自姬姓……燕裔孙表,梁义、衡二州刺史,袭逢陵侯,至才卿仕隋为德、延二州刺史,是为永城侯,生归仁、怀义。义为唐太子右宗卫率;仁封息国公,为南迁之始祖也。”《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燕裔孙表。表,梁义、衡二州刺史,袭逢陵侯;才卿,隋德、延二州刺史,永城敬侯;怀义,太子右宗卫率;基字崇业,常州长史;允元,相武后。”世表中根本没有周归仁之记载。永城敬侯周才卿的儿子叫周怀义,与周归仁字辈不合。旧时特别讲究字辈,除单名外,字辈都相合,再说周归仁十五世孙为“怀”字辈,哪有才十五代字辈就重复相同,岂不有违伦理,何况是理学世家!另祖居地域不合,周才卿为永城敬侯,食禄永城,当居住永城。永城属于河南省。“永城”意为“永远之城”,隋大业六年(610)置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古人籍贯一般以迁到居住地三代以后,才能算该居住地的籍贯。周才卿是永城人,其儿子周归仁应该是永城人,即便是周才卿的孙子在山东青州生长,仍然是河南永城人。如果周归仁祖上“世家山东青州”,那周归仁应该是山东青州人,并不是河南永城人,自然就不是周才卿的儿子了。
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没有周归仁记载,明显是修谱者将周归仁附接成周才卿的儿子。嫡派谱中两篇源流序言《家谱原序》、《周氏谱系源流》,经反复推敲论证,笔者认为是道光壬午年(1822)续谱时,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所“改造”。该谱洪武戊午(1378)修谱时有张舜臣、李纯仁所作谱序,均说自归仁公肇基,未提归仁公之前源流情况;永乐辛卯(1411)、天启甲子(1624)两次修谱序中也只说始至归仁公,天启谱序还说归仁公自青州来。而到清道光壬午(1822)修谱时不但对《家谱原序》作了“改造”,还附进谱中一篇《周氏谱系源流》序言,这在顺天府尹仙槎何凌汉《濂溪世家谱序》中得到确证。该序云:“濂溪一族,为我先君母党。久悉其家世因效韦述,得柳冲姓族系,录而校订之。”从这一记载看,何凌汉的奶奶是濂溪后人,对濂溪家族尤为了解,故直言不讳地说道光壬午修谱者是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汝南周氏支系“录而校订”归仁公之前源流。试想,如果明朝之前有那两篇源流序言《家谱原序》、《周氏谱系源流》,明朝三次修谱固然会将汝南周氏周才卿写进谱序,尤其是唐丞相周墀的《家谱原序》属于名人名作,更会大书特书,可是明朝三次修谱序中只字未提到唐丞相周墀。这不难看出,那两篇源流序言《家谱原序》、《周氏谱系源流》是到清朝续谱时才加进谱书里面的。
嫡派谱毕仅是理学、文学大家嫡传后裔编修,其史实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尤其明朝三次修谱特具客观性,不攀附名人,不乱列世系,不乱接姓源,唯根据祖上留存老谱资料,从山东青州周归仁始祖起叙。即便是道光壬午(1822)修谱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改造”谱序,附上汝南周氏支系源流,也仍按老谱从周归仁始叙,这就是该谱可贵之处。嫡派谱自山东青州周归仁开派,到理学大家周敦颐十六代,世系清楚,无论从代数、时间、帝王年号及生息繁衍考证,都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据山东《周氏志》记载,山东周氏属于周公次子伯羽之后。如果周归仁属于河南永城人,那无可厚非就是汝南周氏;如果周归仁世居山东青州,撇开乌东谱因素,还真与周公次子伯羽搭上关系了。
为此,笔者认为周归仁祖源有三点值得关注:
一、周归仁的祖居地与周才卿祖居地不和,很难形成父子关系;
二、周归仁的字辈与周怀义字辈不和,在宗法观念浓厚的古代,很难形成弟兄关系;
三、周归仁受封息国公擢襄阳刺史,地位那么高,《宰相世系表》中居然没有记载,因而没有史实依据。
综上所述,“濂溪周氏出自隋朝周才卿的可能性不大”。
                                                                       2013年10月24日下午于筑

广水周峰 发表于 2013-10-28 07:19: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宗亲的分析有道理…濂溪堂始于周敦颐后几代才称谓、有谱记载其父住
广水周峰 发表于 2013-10-28 07:32: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宗亲分析有道理、濂溪称谓始于周敦颐的后几代兴起…有谱记其父任贺州桂阳令、生于桂阳14岁随母投舅舅郑向…可见敦颐公在道县老家没有生活几天…请宗亲以史为据以谱为证…为周氏争论研究世系写出成果…

点评

欣赏实事求是的寻根问底精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12 04:12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2 04: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濂溪周氏出自隋朝周才卿的可能性不大

广水周峰 发表于 2013-10-28 07:32
宗亲分析有道理、濂溪称谓始于周敦颐的后几代兴起…有谱记其父任贺州桂阳令、生于桂阳14岁随母投舅舅郑向… ...

欣赏实事求是的寻根问底精神……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2 04: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理学宗师周敦颐成名于宋;但发展过程大却延续到明、清至今……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30 14:38 , Processed in 0.0238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