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古屋沧桑

[复制链接]
周钦濂 发表于 2015-9-9 11: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屋沧桑

“濂溪世泽,洛水家风”——这是广东省惠东县梁化镇柴行街周氏秀利祖屋大门张贴的一副族联。“濂溪”后人居用的这座古屋,始建于清代康熙期间,是梁化墟镇至今保存完好、规模较大、颇具客家特色的一座古建筑物。追源溯流,古屋不但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而且还曾有过显耀的背景和不平凡的经历……
                    古屋悠久
据《梁化镇志》记载,梁化墟现址兴建于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而最早从外地迁徙居于梁化墟的为周、苏、林三姓人家。自此之后,三姓人家相继在梁化墟兴建了八座集居住、祭祖和宴亲待客功能于一体的家祠族屋,其中同宗周氏六座,苏氏、林氏各一座(周、苏、林聚居地亦是“广东省龙形拳之乡”发源地)。八座古屋均集中建于梁化墟柴行街两旁,座东向西,形成古民居建筑群。每座古屋虽大小不同,但同样由厅堂、天井、回廊、厢房、居室、水井和祭祖神台组成,而且古屋四周都有坚固的围墙,自成一体,颇具客家风格。八座客家古屋中至今有周氏秀利周屋、新盛周屋以及苏氏、林氏等四座保存较好,其中秀利周屋不但规模最大,而且保存最好。另外四座周氏古屋中,有的在抗战期间被日寇飞机炸毁,有的规模较小,损毁严重,被拆掉重建。据古屋后人介绍和实地勘测,秀利周屋总占地面积3320平方米。中轴为四进,共有四厅四天井,整座屋最深度约为90米,最宽度约为60米。厅堂天井两侧及左后方为厢房居室和廊间杂房,共52间1600多平方米,现保存完好的有36间。七、八十年代,曾居住二十多户本房人家,现大部分迁出外住,尚有六、七户仍居住在古屋中。
                   古匾显赫
从古屋厚实的大门进去,穿过第一进的下厅和天井,跨进高高的第二进大门,抬头可见二厅正中悬挂着一块大牌匾,匾长2.21米,宽0.82米。古匾为上等木质,绿底金字,正中横书有“微垣卓辅”四个大字。左右两侧竖写有小字,右边写的是:“经筵讲官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加三级刘环之为”,左边写的是:“嘉庆二十年候选按察使司经历陞授布政使司理问周徽猷立”。字体浅雕细刻,端庄遒劲,均为繁体字。
赠匾者为嘉庆朝身任户部尚书、顺天府尹等要职的一品官员刘环之。据史载,其祖父是乾隆朝大名鼎鼎的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为当朝正一品宰相。伯父是民间传说中家喻户晓的清官宰相刘罗锅。刘罗锅实名刘墉,字崇如,号石庵,曾任清廷体仁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和上书房总师傅等显职(正一品)。刘墉无后,侄儿刘环之三岁丧父,自幼由其抚养教育。刘氏祖孙三代,两相一尚书,虽然位高权重,但却清正廉明,名扬朝野,誉播民间。据史料载,刘环之(1762-1821),字佩循,号信芳,山东诸城逢戈庄(今属高密市)人,刘统勋之孙,刘墉之侄,其承祖父之遗风,得伯父之调教,一生仕途畅达,为官清正。乾隆五十四年考取翰林,六十年充经筵讲官;嘉庆十六年擢兵部尚书,十八年署刑部尚书,并于当年八月兼顺天府尹,十一月加太子少保;嘉庆十九年调任户部尚书(从一品);道光元年调任吏部尚书,并于当年卒于任上,享年六十岁。嘉庆二十年为周徽猷赠立的牌匾,匾上刘环之所冠官位职衔与史实完全吻合。而受匾者周徽猷当时官职,为候选按察使司经历而陞任布政使司理问。按清制,布政使为一省主管财政、民政的行政长官(从二品),布政使司衙门内设有理问所、经历所和照磨所,其中理问所设理问一人(从六品),掌勘核刑名案件。而刘环之赠匾前一、二年在朝廷先后担任过刑部、户部尚书,主管过行政、司法。显而易见,当时刘尚书赠匾于周理问,二者官职虽差几级,但职务上具有上下级的对应关系。
牌匾匾文“微垣卓辅”,是对时赠古屋主人的溢美之词。据笔者考证,“微垣卓辅”含义出自星官之说。古称天之星象有“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其中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均由各星环抱成垣,各星多数以古代官名命名。如紫微右垣七星,分别为右枢、少尉、上辅、少辅、上卫、少卫、上丞等,故有“弼辅之丞垣上找”之说。因此,很明显,“微垣卓辅”有“古代为臣尽忠卓越辅佐朝廷”之意。换言之,朝廷要官刘尚书题这四字赠地方之臣周理问,含有旌表和褒赞周的“效忠辅佐朝廷之功”。至于刘环之为何要以天象星官引喻题匾,笔者认为这既与周徽猷供职有关,又与时为秀利周屋的主人周徽猷,是北宋撰写《太极图说》的理学鼻祖周墩颐(濂溪公)的嫡传后裔有关,同时也体现了刘环之是一名谙熟和尊崇理学、了解下属周徽猷家世的朝廷官员,印证了刘、周非同一般的关系。
              “濂溪”族脉
据顺德周氏宗亲保存的周氏族谱(礼房系统)记载,梁化墟六座周屋的周氏人家均系《爱莲说》作者、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周敦颐的后裔,奉周敦颐为始祖(一世祖)。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湖南道州营道(现湖南道县)人,北宋理学中濂洛学派创始人,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是他的学生,朱熹是他的再传弟子。周敦颐之后第三、四世,一脉东徙杭州、绍兴繁衍发展(据《周恩来家世》载,周恩来、鲁迅均系其后裔),一脉南下广东定居南海、顺德。广东一脉分支再传至十九世远德公(1692-1767),由顺德迁徙惠州府归善县梁化墟定居。远德公生六子,尚斌、尚客二子居梁化,另四子居顺德。尚斌、尚客又各生三子康佑、康祺、康裕和康茂、康秀、康华而分支六大房,梁化墟六座周屋均按房系建造居用,其中保存较好的秀利周屋为康秀房。
由于周氏族谱(礼房系统)编抄时间久远(约于同治年间),损毁较多,尤其是二十一世祖康秀公之后,漏页缺载,因而找不到有关古屋兴建的具体记载。经对照族谱查找相关资料,并实地查看每年祭祀的周氏古墓碑,初步推断秀利周屋(与其它五座周屋一起)为濂溪公周敦颐之后十九世祖远德公始建,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
按周氏族谱(濂溪公宗支礼房系统)排列,梁化墟秀利周屋现最小一辈,为濂溪公周敦颐之后第三十世。自十九世远德公始(康熙年间),易地迁居,随风入俗,徙者很快融入梁化原住客家群体中,成为客家新迁一族,由讲粤语变为讲客家话,风俗习惯亦客家化,累世沿袭,一直传承至今。每年农历八月均为当地客家人拜山祭祖时间,周氏古屋后人乃按房系辈份顺序祭拜祖先。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为周氏六大房族人“入年卦” 日,表示步入年关,当地客家人绝大多数“入年卦”为二十四或二十五日,民间流传有“官三民四”之说,直到年初六“出年卦”(出年关),这期间凡事应小心谨慎,讲求吉利。每年春节,古屋的正大门贴上“濂溪世泽,洛水家风” 对联,二进大门贴上“诏传绛邑通侯胄,远守濂溪学士家” 对联,两副对联族人世代秉传,年年沿用,既揭示了周敦颐客家后裔敬祖承德之心,也蕴涵了古屋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
                 日寇蹂躏            
这座历史悠久的秀利周氏古屋,在抗战期间,曾遭日寇蹂躏,留下了深刻的的印记。1938年,侵华日军飞机轰炸梁化,共炸死18人,炸伤30人,炸毁民房50间。我曾听父母描述过,日机轰炸圩镇时,其中一颗炸弹刚好落在古屋左后方,离古屋约60米。一个背着婴孩的妇女双双被当场炸死,衣物被炸飞挂在一棵龙眼树上,惨不忍睹。此次轰炸也震动了古屋的后厅和其他用房,不久造成多间房厅倒塌,成为只剩下断壁残墙的“烂宅地”,其中主要厅房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才盖上瓦面。
1942年3月,日寇又一次进入梁化圩烧杀掠劫,实行“三光”政策,共杀死12人,烧毁房屋10间,抢劫财物大批。这次古屋再遭蹂躏。日本鬼子听说本座周屋有人藏有枪,直奔而来,气汹汹地来到大门前。当时厚实的两扇大门紧闭,里面上了门栓,还用几条碗盘般粗、成丈长的“弄桁”木柱顶住。祖屋内各家的人都找地方躲起来,尤其是年轻女人,都被家里人藏到最隐蔽的地方。当时我母亲和其他几家年轻的同房姐妹林梅、廖娴、周娟等,一齐被藏到一间廊房楼上的暗角落躲起来。鬼子推不开大门,就用刺刀捅撬,并不停地嚎叫着。此时,里面我的堂伯公(我祖父之兄)也急得团团转,生怕鬼子会恼羞成怒、变本加厉,用炸弹炸开大门,焚毁整座周屋和报复宗亲,于是从里面打开门栓移走木柱,开门放鬼子进屋。鬼子进屋后,逐家搜查,翻箱倒柜,查枪查人。我的祖父当时卧病在床,床下堆满草木灰,我家邻舍的二叔婆就躲到床下掩蔽,日本鬼子用刺刀对床下草灰插了几下还未发现。祖屋几十间房间都搜遍了,男丁只抓到我的一位近房堂叔周昌石(俗名阿石仔),鬼子硬逼他交出藏枪,严刑拷打。不久,我母亲和其他几位同房姐妹也被鬼子搜出押到大厅一旁,鬼子还用木棒敲打她们。我母亲头上重重地挨了鬼子的棒打,头顶隆起大疙瘩,几乎昏倒(记得晚年母亲长期患头痛病,她还曾多次当着我的面,埋怨说是日本仔棒打造成的后遗症)。此时,天正下着雨,日本鬼子还继续逼打周昌石,并把他拉到天井,一边打一边往他口中灌水,灌到肚胀时又找来木梯压在他身上,鬼子踏上木梯用脚使劲踩。这样灌了又踩,踩了又灌,来回几次,惨不忍睹,直到他昏死过去。在场的周昌石母亲容叔婆,不停地向鬼子跪地求饶,边磕头边说:“先生啊,我仔冇枪呀!”鬼子飞起一脚把她踢倒,容叔婆爬起来又照样磕头求饶。也是这样踢了又磕,磕了又踢。我母亲和同房几个姐妹卷缩在大厅角落,见此情景,吓得直打哆嗦。鬼子在这座古屋肆虐了半天,也找不到枪,最后才撤离。日寇这次洗劫梁化圩,撤走时还抓了几个年青人随行当挑夫,为日寇挑运其抢劫来的财物和一些军用物品,我父亲也被抓去挑担。当天晚上到了塘阁村过夜,夜深时我父亲趁鬼子不注意偷偷逃走回来。听父亲说过,后来其他几个挑夫随鬼子到达目的地时都被杀害了,他庆幸捡回一条命。之后,受尽折磨的堂叔周昌石也因伤重常常吐血,不久也不治身亡。古屋的这段遭遇尤其是周昌石被灌水的悲惨故事,解放后经常在“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阶级斗争教育中作为教材,“四清”运动和“文革”初期,还专门绘制成系列宣传画作专题教育展出。
1944年,日军再次进入梁化圩,也许因为那时他们大势已去,接近战败投降,这次骚扰破坏没上次那么大。在梁化,日寇也抓了一批人为他们当挑夫,其中一些人恰好也关在秀利周屋的上厅的后厅(与我家内门隔一堵墙一个天井)。这些被抓人中,有一个来自本乡蓝屋村(我祖母娘家谢屋邻村,现均属梁化光长村)叫蓝阿霞的青年男子,衣衫褴褛,饿得打颤。我祖母见之很可怜,遂从家里拿饭给他吃,拿衣物给他穿,他十分感激,后来把我家当成救命恩人的家。解放后他和我父亲也互认亲戚经常来往,我很小时,由双方家长作主,就与他的儿子蓝子云(花名“阿懒”)结为“同年”之亲。直到现在,尽管父亲和“霞叔”已逝,我和我的这个“同年”还亲如一家,常有来往。这也是本座古屋在特殊的背景中,为我们两家缔结而延续的亲缘。
“文革”创伤
“文革”期间,周氏古屋及其主人再次受到冲击。在“破四旧”的风潮中,古屋上厅供奉祖先的神龛(祖宗龛)和祖先灵牌被毁,祖宗龛为木制直立长方形,又高又大,穿凿雕刻精细,图案精美,金碧辉煌。当时被多人用工具硬撬而轰然倒下,只剩下砖石垫台(神台)。中厅的观音神位和后厅的龙神神位也被拆掉,墙壁上的画图彩纹被铲掉,四个大厅瓦顶上刻有“瓜瓞连绵”、“麟趾螽斯”等字样和花纹的栋桁,也用石灰水喷上涂抹。两副大门及其它廊门的古铜门环被拆走,就连古屋瓦面上耳墙弯卷的金属物也被锯掉。挂在中厅的清代尚书刘环之(宰相刘墉的侄子)题赠有“微垣卓辅”四字的大牌匾,幸得我的一位近房堂兄(周昌石之子)及早取下藏匿起来,才躲过被毁一劫。
“文革”中不但祖屋遭受破坏,而且不少宗亲也受到打击和迫害。居住于祖屋里的各家各户,虽是共大房的宗亲,但家境不同,身份各异,“文革”遭遇也不一样。细析之,具有“文武兼有”、“红白与共”的特点,颇为有趣。我的一位“叔公”周政举,他是梁化龙形拳第三代的“二徒”(头徒姓苏,三徒姓李),通晓龙形拳武术,其儿子周观玉毕业于中山大学高分子化学专业,是一位工程师,父子俩一文一武。我的堂伯父周贵,参加过淮海战役,后随部队赴朝作战牺牲,被安葬在朝鲜,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我的另一位近房堂叔周观友,解放前参加游击队,解放初期任梁化圩镇的镇长。其属“红五类”的家属,“文革”中自然免遭伤害。然而,族房宗亲还有不少带有这样那样问题的人,“文革”中受到“斗、关、打”,伤害严重。祖屋中有两户为“专政对象”,一户地主,一户富农。身为地主份子的洪喜叔婆和富农份子的二叔婆,“文革”中经常被生产队或大队拉去批斗或是“陪斗”,其中二叔婆儿子周谭孙也被揪斗,并被打得一身伤肿(后来其偷渡去了香港)。洪喜叔婆的儿子周天福,也是经常批斗的对象,人家都戏称其为“老运动员”。我家同墙隔壁亦有两位遭此“待遇”,一位是我叫“南叔公”的,其解放前曾开过小烟馆,解放后被评为“坏份子”戴帽受管制,虽然年老体弱,“文革”中也常作“陪斗”对象;另一位是租住我们周氏祖屋的,名叫余阿铭,曾在国民党嫡系正规军机枪班当过机枪手,被作为国民党“残渣余孽”对象清查,清查交代历史问题其中一条是:在战场上杀死了多少解放军,被揪斗期间天天要写交代材料,我在家时他也叫我帮其写过交代材料。我的父亲周来,也是作为“余孽”遭受重点清查。父亲年轻时被征去当过国民党兵,抗战时,参加过在惠州元妙观举办的国民党游击基干训练班的培训,之后,还受惠阳县警卫大队聘请当过8天的教练员。就此经历,在清理阶级队伍时,疑作为“国民党教练官”清查对象,被关押在原搬运站旧站房105天,而且经常被拉去审查批斗。最后审查的结果是“无发现重大历史问题”,就因为有这一句,我才得以在七十年代中后期“政审过关”读上师范学校。
改革开放伊始,由香港宗亲牵头,在家众亲努力,对祖屋进行修葺,重新盖好了后厅,修复了神龛,安上了祖牌。之后,又重修了家谱,恢复了各大房宗亲(包括顺德房)节庆、祭祖、联谊活动。原居住于祖屋的宗亲,虽大部分向外发展,居住分散,但亦不忘“常回家看看”,古屋也由在家宗亲管理得很好。百年古屋,历经沧桑,现古屋始得安宁,但愿人们记住乡愁,勿忘古屋刻记的历史沧桑。(周钦濂)

秀利周屋大门

祖屋中厅



祖屋悬挂的牌匾


祖屋北面风水围墙



当年日寇用刀捅撬大门门板留下的旧痕
周国英 发表于 2015-9-15 21: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宗親.刻记的历史沧桑。祖屋。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27 14:41 , Processed in 0.02308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