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转发【县志拾遗】周仪、周湛籍考 诚公 尚书公

[复制链接]
紫阳周 发表于 2011-10-14 19: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发【县志拾遗】周仪、周湛籍考(周跃华2006年9月18日)
  
  邵阳市志(1993年版)载:周仪,字我光,北宋武岗县紫阳乡(今邵阳县塘田市、塘渡口一带)人,生卒不详。年少居紫阳山下石室(今塘田市附近)读书。……宋太宗雍熙二年(985)登梁灏榜进士。累官至谏议大夫,严峻刚直,遇事敢言,史称“嘉佑直臣”。晚年回籍,创办书院,人称谏议书院。邵阳县志(1993年版)载:周湛,字文渊,生卒不详。塘田市人。宋谏议大夫周仪子,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进士。今读本周氏族谱,觉谱志有异,简言如下,凡请专业人士考证。
  
  邵阳周氏族系繁多,无本地周氏通谱,上述周氏族谱,系指武岗、新宁、邵阳、隆回、洞口等县周仪后裔应森公支系房谱。1992年本房谱完成第七修。谱载周仪、周湛父子为宋时武岗紫阳乡人,现今新宁马头桥乡(1992年时为洞头乡八一村)石洞桥村蒋家院子。周仪父诚公故墟山心寺(又名紫阳书院),在今坪山村,现改建为坪山小学。周仪父诚公、周仪之孙周钦(宋崇宁二年[1104年]进士)等数座坟茔在山心寺侧对面两公里处的黄茅岭(纱帽岭)八一村周家祖山。
  
  县志、市志载周氏父子为紫阳乡人,但彼紫阳非今日之紫阳地名,二者为塘田市人或塘渡口人可能有误。谱载:北宋时紫阳为武岗县的二乡之一。据周氏六修族谱时(清咸丰八年)记载,清咸丰时石洞桥属三清团,宋时武岗惟设二乡,一是清道光年时的武岗西面的万顺、龙居、龙广、及城步的八十八团在宋时这一带通号武岗儒林乡;二是清道光年时的武岗东面的安东、龙江、长溪、永丰、至白仓及岐山一带通号紫阳乡。因此北宋时紫阳乡的范围面积已远远大于今天一个乡的面积。北宋武岗之紫阳非今日隆回之紫阳,今隆回也有紫阳,五里牌元里冲也有纱帽岭,当地人历称周家祖山,无碑记,多年无人管看,据修谱人士考证,还在明代时候,孙姓人强而近,周姓人弱而远,坟山为孙姓所强占,此为仪公后裔泽琛等之坟茔,此离石洞桥120华里,隆回紫阳非仪公之故墟与坟茔地。府、县志说周氏为今塘田市人或塘渡口人更无依据可循,应只是推测之说。邵阳旧府、县志载周氏居紫阳乡,同时又居资水之滨,后人推测为塘田市或塘渡口二地就更不足为奇了。就条件论,二地都在古时的紫阳乡,都在资水之滨,同时也为周氏后裔二分支的栖居地,完全与旧志所载吻合。然今新宁马头桥北宋时也属紫阳乡,有小溪流,经回龙寺入资江支流夫夷水,从周氏古墟往东越山离夫夷水也不过几公里,也完全符合旧志记载。
  
  周仪祖孙三代四进士,在古时这较偏远的邵阳应盛极一时,为何他们的故墟后人难以考证,主要是如下原因,据谱载:周仪后裔(第七代,周钦曾孙)周日方南宋宁崇嘉定时(1208——1225)官至兵部侍郎:“开禧三年,对金战争失败求和……公元1232年弥远死后,韩派得势,又罚及朱喜学派成员”。“日方公端平年间(1234)忽因坐诬削籍,累及宗族,其家业田产祖贻庐舍概为他姓”。“诚公至钦公坟茔及故墟均已被遗弃”。“应申、应万公该因此难外徙”,“日方公受难可与庆元党案有关”。该房应森公出走云南,后再回迁武岗双井铺。因避难隐匿,一支迁隆回六都寨,改姓宁。据传,至明朝马头桥石洞村村民已全是蒋姓居住,无一周姓人氏,但这院子仍名为周家院子,蒋姓族人一时性起,改村名为蒋家院子,现该村蒋姓人氏也知此传。由此看出,周仪、周湛父子被后人误认为塘田市人或塘渡口人就不足为怪了。为进一步佐证,请参阅附后《紫阳书院及其人物》。
  附文:紫阳书院及其人物周跃华
  紫阳书院又名桂庄书院,为宋真宗直臣、谏议大夫周仪为讲学而创建,因伴石室而修,初名石室书院。位今新宁县马头桥乡坪山村周仪故墟——山心寺,坐南朝北(午山子向)。
  
  据当地周氏族谱记载,周氏源流九十八世祖周诚字明三,于唐末五代年间由江西吉安府太和县圳河江迁武攸紫阳,三传至仪公。
  
  周仪祖孙三代四进士,当时邵阳、永州都是偏远之处,被贬之官常到此任职,如柳宗元永州之任,因此当时的紫阳真可谓文人蔚起。周仪之子周湛,周湛的儿子,周朝、周钦皆为进士,至周钦的曾孙周日方官至兵部侍郎。
  
  周仪居紫阳山,山有石室,滨资水。仪少有异禀,博学力行,自入石孔即翠石读书其中,与一老翁讲古道今,自后文思大进,登宋梁灏进士,“宋代邵洲进士自仪公始”。官谏议大夫,拜参政,为宋真宗直臣,后辞官回家建石室书院讲学,门徒数百,湖南名士多受其学。周仪生活清廉,又好施舍,并在其宅下叠修山心、石洞、马头三座石桥,今马头桥即以其所修之一桥命名。
  周湛,周仪之子(仪有二子,小子周淡,武解元,无子嗣),府、县志有传。湛,字文渊,生卒年不详,从小随做官之父到处迁徙,宋真宗天禧三年以好邓洲(今河南邓县)籍科考,中甲科进士。同年授四川开县推官,不久回皇帝身边任秘书(起草文书),后陆续任四川宜宾市通判、回京任尚书都员外郎、续任江西赣州市知州、续任广州市提点刑狱、续任洛阳市盐铁判官、续任南昌市转运使、召回京师升户部尚书、再任四川云阳盐办、回京任太常少卿、续任江淮制置使、续任襄樊知州、贬河南安阳市(相州)右司谏,病逝于任。湛每到一任,政绩显著,宋史有专传,旧府、县志传详,不繁言。周湛天资聪慧,同时也习武,文武双全之士。谱载:“湛公天资强记,吏胥满前一见,辄识其姓名,为人脱易,少威仪,然善弩弓,虽隔屋亦中的云,宋史有专传”。湛与夫人卿氏葬回邵地,迈迹塘屋后虎形山(现今何地不详)。湛有子二:周钦、周朝。
  周钦,湛长子,字明思,登宋微宗崇宁二年癸末(1103)进士,钦亦文亦武。任德州刺史未几金人南犯,钦率师勤王致难。
  周朝,字祥光,湛次子,1077年(宋神宗熙宁九年)农历三月初二午时生,原住武岗紫阳石洞桥,幼时聪明好学,年青有为,敢说敢干。23岁奉命回江西收理祖辈产业,勤于农事,苦攻经史,博学多才,由江西籍于宋崇宁二年1104年登进士,时年28岁。官至户部尚书,人称尚书公。当时皇上懦弱,时政混浊,奸臣当道,志士仁人不顺,公性耿直,仰先祖世代为政清廉,高风亮节,故而不乐仕进。于宣和年间(1119年)解甲归田,偕同宗兄弟五人,自江西徒居湖南上梅(新化)相约逢石下担,卜居隆回高坪石脚隐居,乐游山水,讲学于里诲人攻经史必以德行为本,文艺为末。谆谆教导、遗训后裔:“书可读,官不可作。”周朝因江西籍入士,回乡又是隐居,故邵阳史志无记。
  周望,生卒年不详,周钦之孙。族谱载:“查宋史载有‘宋靖康年间(1126——1137)官至太常少卿,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使河北军前通问使。建元三年公拜为两浙荆湖等路宣抚使总兵,守平江。是年十月郭仲威来降,诏加公同知枢密院事,仍守平江。建炎四年二月,金兵游骑至平江,公奔太湖,知府汤东野弃城而遁,乌珠人入城纵火焚掠,死者五十万人,得脱者十之一二。望属力抵和金派,因此事大书周望有罚,五月罢衡州居住,六月再贬昭化军节度副使,连州安置。’上为侍御史沈与求之论。累及宗族熊公兄弟八人四散各地。周望有四子:周进、周通、周达、周道兄弟四人,前三人因父坐贬削籍而害殁,惟周道躲隐婆党邱家幸免于难。后人有洗紫阳书院左手望公坟棺(巳山亥向),观铁索拘挛。又载:由于当时望公力抵黄潜善和金,党派斗争,奸臣当权,处罚明轻暗重。
  周日方,字晦叔,生卒年不详,周望孙、周钦之曾孙。谱载:日方为南宋宁宗嘉定时,官至兵部侍郎,告致仕,讲学桂庄书院,与湖南提刑张声远,知军史弥宁时常来往,俱有诗题刊石……端平年间(1234年)忽坐诬削籍,累及宗族。
  从谱记看,周日方在党派斗争中是属主战一方,史弥宁是南宋大丞相魏王文惠公犹子,少丞相鲁公史弥远之兄,宝庆丙戍来知武岗,重建军学,补修紫阳书院,与周日方友谊甚密,与大儒朱熹同属一党,南宋最著名的道学家、理学代表人物朱熹曾讲学紫阳书院。史弥远(?……1232年,)朱鄞县(宁波)人,淳熙14年进士,宁宗时,历任太师右丞相,枢密院史等职。韩侘胄主国政,专权十四年,宗室赵汝愚,恃制朱喜等攻击韩窃弄威。韩命右丞相京镗同知枢密院事何澹等指斥朱熹倡导的理学为伪学,贬逐赵、朱等五十九人,史称“庆元党案”,开禧三年,对金战争失败求和,次年因金人欲罚首谋,用史弥远代相,杀韩首函送于金。远专权用事,排斥异已。公元1232年,弥远死后,韩派得势,又罚及朱熹学派成员,周日方因此同受排斥。
  周日方告归后,仍于紫阳先祖所居之地,辟为桂庄书院,自称为桂庄主人,嘉定甲戌中秋张声远大书“桂庄”二字磨崖清风峡,同时留题八景,分别是:诗壑、翼然、清风峡、小蓬莱、琼玉林、隐真岩、葛梅洞,为历来金石家所遗表。四明史弥宁、旰江张国器、武岗军判官郑域等人赠刻诗赋甚多。如下二首是嘉定乙亥中秋友林居士四明史弥宁题赋桂庄:“结屋山垣得许奇,岩犀环拥读书帷,阿姮定与君家厚,留下西风几万枝”。“家有留馥紫阳乡,洗石疏泉著桂庄,看到花时秋更好,放开冷袖贮天香”。嘉定丙子张国器题桂庄诗如下:“蟾窟移根不记年,英材杰出以储贤,树因地胜常常茂,花到秋来得得传。已把诗书供灌溉,定寻泉石伴丝弦,曾看攀折从君始,尚愿云仍与接联”。
  会稽童煊明成化十九年留有碑记,谱称童煊碑记,上载:“……坊公素性好义,将宅院田土山地,一慨施舍,易此庄为山心法华寺,简称山心寺,延僧供佛,与乐予之,桂庄即成古建筑佛地……”。现山心寺改为坪山小学,其景物大部分已废,石刻尚有“松坡”、“云梯”、“翠石”,尚存大水缸一只(原一双),有“南宋宝佑戊午年正月廿八日山心寺百兆永远为记”字样。
  周敦颐(1017—1073),今湖南道县人,人称濂溪先生,为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在周姓宗族文化中可以简称濂溪文化。周敦颐与紫阳书院也有一定的关系。上朔宋及宋前,仪公与之同宗族(根据周氏宋谱序推测),周敦颐是与周湛同时代的人,年龄相差约20几岁。周敦颐出生是公元1017年即宋天禧元年,而周湛中进士是天禧三年即1019年,时年20几岁。周敦颐24岁起在江西做官,即仁宗康定元年起(1040年)到庆历八年(1048年)32岁这一期间,一直在江西做官,始修水县主簿(付县长),直至安南军司理参军(即相当于江西南部州县掌管刑狱诉讼的官,即相当于今时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之后调郴州任知县。1054—1056年任南昌知县。1056—1060任四川合州判官(相当今天付市长)。嘉右六年起(1061—1065)任虔州通判(即相当今江西赣州市长)。治平四年秋至次年正月(1067年秋—1068年正月)还暂时兼管邵州(今邵阳市)事,1073年6月7日病逝,享年67岁。从以上推测,周敦颐与周湛都做了虔州通判,周湛应在濂溪之前,周湛应是周敦颐虔州通判的前任或前几任,周敦颐在此任上即1063年做《爱莲说》,此后旋理邵州事,以紫阳书院当时之名气(门徒数百,湖南名士多受其学)、以周湛为官之政绩(在江西为官时,其整理文卷的方法被宋仁宗下诏作为榜样勅令全国依照实行)、以及周姓同宗及老家相邻之故,来邵州理事,上紫阳书院探访周仪(在家养老、讲学)完全可能。据谱载,宋时周公捐修三座石桥,最下处是马头桥,有碑记,是濂溪先生为公修桥而立,上书有“周氏垂建马头桥”字样。“清道光乙巳年(道光25年,即1845年)重修府志时,刘介卿、白余余往视马头桥,犹有濂溪夫子碑”。现周氏马头桥后裔宗祠大门(今新宁职业中学)还有如此对联:“桥畔殘碑濂溪故景,云山古洞谏议遗风”。这说明宋时紫阳书院,前有(北宋)濂溪亲访,后有(南宋)朱熹讲学,在长沙做官的张声远等年年中秋佳节都来此书院题刊、赋诗,其名可谓盛也。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5-6 15:12 , Processed in 0.0187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