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登录
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返回首页

周平旺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hinazhou.cn/?1625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汝 南 周 氏 之 甲 秀

热度 2已有 3342 次阅读2014-3-10 11:01

                                                       

                                                                                                         周平旺

第一章:汝南周氏之由来

 

公元前770年,周幽王之子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阳(雒邑),史称东周 。平王姬宜臼少子烈封于汝南食采汝坟,为汝坟侯,子孙以国为氏,遂为周家。周烈,为汝南周氏受姓始祖。

平王姬宜臼在位五十一年,周烈约生于公元前770年左右。

  周烈,字秀爵,生子三:罴(音裨)、畢(音必)、羉(音鸾)。罴字懋;畢(音必)字恚 (上奎下心)  ; 羉字愆。

周烈之汝坟侯,由其长子长孙世袭。根据《新唐书》卷七十四记载周氏世系,列表如下:

周烈-周懋-周文-周升-周兴-周晏-周安-周弘-周明-周隐-周寿-周容-周休-周雄-周晖-周宽-周员-周城-周邕-周秀-周仁......

 周秀,有谱载,其生子子五:仁、义、礼、智、信。

周仁,字季房。按照每代30岁的生肓间隔年限计算,周仁约生于公元前140年左右,为西汉武帝时期人。为汝南周氏的开派祖先。是周平王少子周烈的二十代孙,排二十一世。官职先后任舍人、大中大夫、郎中令。复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因汝坟地势低湿,周仁将住地由汝坟迁徙至安城。

周仁,字季房。因为医术高明而被皇上召见。景帝为太子时,他为舍人,积功升为太中大夫。景帝刚刚即位时,拜周仁为郎中令。周仁为人深沉稳重,不泄露别人的秘事。他平时穿补缀肮脏的衣裤,故意外示不清洁,因此得到宠幸,进入皇宫卧室。皇帝和后宫妃子们嬉戏,周仁常在旁边,但始终不说话。皇上有时问人的长短,周仁说:皇上自己可观察到。周仁虽知别人的缺点,但也不在皇上面前诋毁,如此而已。景帝两次亲自到他家。他家迁到阳陵居住。皇上赏赐得很多,然而他常推让,不敢接受。诸侯君臣的贿赂他也不接受。武帝即位后,他作为先帝的大臣得到敬重。周仁因病免职,带着二千石俸禄回家养老,他的子孙都作到了高官。

汉景帝模仿三代封圣王或先朝后裔,复封周仁为汝坟侯,赐正公。周仁共生十子,长子名球;其他九子有谱载依次名为琱、瑍、珏、莹 、璈、璐、璋、 璘、 琅 。周球,排二十二世。官职为执金吾,督巡京师的治安。周球之子周应(周仁之孙,排二十三世),为平陵县令。周应之子周道(周仁曾孙,排二十四世),官职为郎中(管理车、骑。内充侍卫,外从作战)。周道之子周约(周仁之玄孙,排二十五世),官职为五官中郎(皇帝近侍之官)。周约之子周燕(周仁之五代孙,排二十六世),官职为郡决曹掾,以义显名。

   周燕,字少卿。汝南郡安城人。西汉宣帝时(公元前74年-前49年在位)任郡决曹掾。为郡太守的佐吏,主管刑法之事。太守欲枉杀囚犯,周燕劝谏,太守不听,坚持杀掉了蒙冤的囚犯,并斥退周燕。囚犯称冤,状至朝廷,宣帝下诏复查。周燕见此,便对太守说:“谨定文书,皆著燕名。府君但言时病而已。”周燕又对下属说:“诸君被问,悉当以罪推燕。如有一言及于府君,燕手剑相刃。”有司将周燕逮捕入狱,并严刑拷打。然周燕“辞无屈挠”,不推诿旁人。周燕被判宫刑。当下蚕室(行宫刑的地方),周燕叹曰:“我平王之后,正公玄孙。岂可以刀锯之余,下见先君!”于是,周燕绝食而死。

   周燕秉公执法,反对枉杀囚犯,不惜被人斥责,事后他完全可以把一切责任推到太守身上,自己落得一身清白。事实上也是太守的责任。然而他自我揽责,牺牲自我,保护太守,实属舍已为人,品德高尚,不得不被世人敬仰。

  周燕所说“我是平王之后,正公玄孙”的话,正公就是周仁。这是现存“汝南周氏”源流的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历史资料。说明以周燕为代表的西周汝南周氏,是周平王少子烈的后裔。

周燕,公元前74年—前49年在位,活动于西汉昭帝、宣帝时代;卒时假设50岁,约生于公元前99年左右。据陶潜《群辅录》曰:周燕其生有五子,号称五龙,各居一里,以儒学自立,皆至刺史、太守。周燕长子周舆,字子舆,居宋里,仕重合令; 周燕次子周羽,字子羽,居东观里,仕栎阳令; 周燕三子周仲,字子仲,居宜唐里,仕东海太守; 周燕四子周明,字子明,居西南里,仕兖州刺史; 周燕五子周良,居遂兴里,仕颖阳令。另据史载,还有一子周忠(排二十七世),曾任泰山郡太守,但该周忠是否是周仲,无史料佐证。

周瑴:西汉成帝朝(公元前33公元前7年,在位26)官侍郎,领尚书事。

周嘉,字惠文。汝南郡安城人。周燕的玄孙(排第三十世)。西汉末年,在郡中任主簿。王莽新朝末年,群贼入攻汝阳城,周嘉与太守何敞共讨贼敌。太守何敞为流矢所伤,郡兵奔北。贼围绕数十重,白刃交集。周燕以身护卫何敞,并大声呵贼曰:“卿曹皆人隶也。为贼既逆,岂有还害其君者邪?”周嘉请以死赎君命,因仰天号泣。东汉建立后,太守寇恂举周嘉为孝廉,拜尚书侍郎。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33年,即公元25年-57年)引见问以遭难之事。周嘉对曰:“太守被伤,命悬寇手。臣实驽怯,不能死难。”光武帝曰:“此长者也!”并下诏要周嘉娶尚公主为妻。周嘉称自己病情严重,不肯承当此项婚配。后,周嘉升任零嘉郡太守,在任七年,有惠政。卒于零陵。吏民为其立祠,以颂其遗爱。

   周嘉之堂弟周畅,字伯特。其性仁慈。为河南尹。东汉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夏,久旱,祷无应。周畅收葬洛城傍客死骸骨凡万余人。应时澍雨,岁乃丰稔。后位至光禄勋。

   周燮,字彦祖。汝南安城人。是周燕的后裔(不知是周燕的几代后裔,世系无法排)。与周嘉同一小宗。周燮要晚几十年。因为面貌丑陋,母亲欲抛弃他。父亲不肯,说:“吾闻圣贤多有异貌,兴我宗者,乃此儿也。”周燮从小聪明好学。十岁时就读通了《诗经》、《论语》。长大后,精通《礼经》、《易经》。非圣贤书他不读。东汉安帝时,汝南太守分别推举他为“孝廉”与“贤良方正”。朝廷征召他,他假托有病而推辞。东汉安帝延光二年(123年),安帝以卿大夫的礼遇聘请他,他还是推辞不受。周燮之所以这样再三推辞,并非欲擒故纵或沽名钓誉,而是看清了当时的政治黑暗、官场腐败,饱读诗书、信奉礼法、自命清高的周燮不愿同流合污,故不愿接受征骋。因此,周燮受到了很高的赞誉。他活到了七十多岁才寿终。

   周磐(49121年),字坚伯。汝南郡安城人(不知是周燕的第几代后裔,世系无法排)。周磐与周燮同宗,均属汝南周氏这一大宗。祖父周业,东汉建武初任天水郡太守。他小时候到过洛阳,学习了《古文尚书》、《洪范五行》、《左传》、《诗经》。在读到《诗经.汝坟》结尾一章:王室的朝政酷热如火,但君子仍冒着危险去做官。是因为父母非常饥寒,为奉养父母,不得不去取得做官的俸禄。这一章引起了周磐的共鸣,《汝坟》诗描写的地方就是他的家乡汝南。诗中主人公的处境,与他相似。周磐感慨万分,于是脱悼平民服装,答应汝南郡荐举他为孝廉。东汉和帝初年(约8990年)出仕,历任任城(今山东属地)、阳夏(淮南郡)、重合(渤海郡)三县县令,均具有惠政。后因思念母亲,便辞官回归故里,并传道授业,门生达千余人。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周磐73岁,这年正月元日,他招集诸门生整整讲了一天,正月十五便无疾而终。

   周乘,字子居,汝南安城人;天资聪明,高峙岳立,非陈仲举、黄叔度之俦则不交也。仲举尝欢曰:“周子居者,真治国者器;譬诸宝剑,则世之干将”。初举孝廉事,拜侍御史、公车司马令。不畏强御,以是见怨于幸臣;仕交州刺史,后为泰山太守,甚有惠政。(引自周斐撰《汝南先贤传》)。周乘的生、殁年份均不详;但陈仲举,名蕃,汝南平舆人,仕豫章太守,至东汉桓帝时任太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九月被杀,终年七十余岁;黄叔度,名宪,生于公元75年,东汉末汝南慎阳(今河南正阳)人,东汉名贤。由此可知,周乘是东汉末年人,约生于公元100年前。

   裴:汝南安城人,约生于公元190年左右;官永宁少府卿。

   周浚:浚公:字开林,汝南安城人;生于东汉献帝建康元年(220年);仕魏为尚书郎,晋朝大臣,太康初仕江州刺史,累迁御史中丞,拜折冲将军、杨州刺史,出任杨州都督、安东将军,封射阳侯,晋封武城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娶唐氏,继娶同邑李伯宗之女洛秀,生子三:顗、嵩、谟。晋太康九年(288年),公殁于扬州任上,享年69岁。晋武帝司马炎念其功劳赐葬,诏其长子周顗袭爵。

  周馥:周蕤子,字祖宣; 泰康中为诸王文学,累迁司徒王浑左西属,补尚书郎。惠帝时迁司徒左长史吏部郎,转御史中丞侍中,拜徐州刺史,加冠军将军假节,徵为廷尉。大驾幸邺,守河南尹; 孝惠皇帝下光熙元年丙寅,(公元306年)迁司隶校尉,加散骑常侍,假节都督诸军事; 永嘉元年(丁卯,公元三零七年)二月,时平东将军周馥代刘准镇寿春。怀帝初,以平陈敏功封永宁伯;东海王越召之不行。寻上书请迁都寿春,忤越见攻。永嘉五年众溃,忧愤发病(311)十一月卒;封永宁伯。

  周恢:字弘武,汝南人安城人。祖斐、永宁少府,父隆、州从事; 周浚叔父子。曹魏文帝时仕常侍,仕至秦相,秩中二千石,是西晋惠帝时二十四友之一。

  周穆:周恢之子,汝南安城人;西晋惠帝时吏部郎; 孝惠皇帝下光熙元年丙寅(公元306年)十一月庚午被司马越怒斩之。

   然而,上述资料虽然来源于各朝代之国史,具有真实性,但其仅记载世袭汝坟侯之各代及汝南周氏中历史名人,可谓记载的是帝王将相。并不能反映该时期汝南周氏之整个世系脉络,包括周烈第二十一世孙周仁之十子,也有未袭汝坟侯的九子未有世系记载;周燕五子,亦未有世系记载;更何况在无生育限制的朝代,世袭汝坟侯的各代,不可能从周懋至周秀连续十九代单传。故国史中所载的汝南周氏之世系,只是记载汝南周汝坟侯之世系或历史名人之世系。

                   第二章 汝南周氏郡望

郡望,原指一个地方的名门望族,后泛指周姓不同支派之间相互标榜和区别的标志。

周氏郡望大约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到隋唐以前,已经有八个之多,即汝南安城、沛国、陈留、寻阳、庐江、泰山、临川、淮南。至隋唐时期,由于社会上重视门第,一些新的周姓郡望也随之涌现出来。据当时人编纂的《元和姓纂》和宋代人编纂的《古今姓氏书辩证》等书记载,仅在唐代又出现了永安、河间、临汝、华阴、河东、清河、江陵、长安、河南(含昭州郡望)等九个新的周氏郡望;元代又出现了一个武功郡望,史称新十郡望。周氏主要是十八个郡望。今天,人们仍沿袭郡望旧称。其中,汝南周氏郡望占绝对多数。

1、汝南郡望:是周氏最早的郡望,据《通志.氏族略.以氏国为氏》载云:“周平王少子烈封于汝南(食采汝坟),亦为周氏。”出自平王少子烈之裔,至汉初武帝时期周仁复封汝坟侯。其后,子孙便在当地发展繁衍。汝坟,在今河南叶县东北,后因汝坟过于潮湿,在周仁时迁居安城,既今河南平舆县南,于是以汝南安城为郡望。

汝南郡初设于西汉高祖时,治所在上蔡(今上蔡西南),辖境除包括今驻马店市辖境外,还有漯河、临颍、项城、周口、信阳、息县、淮滨、郸城、西华、沈丘等地,甚至包括安徽的部分地区。后来郡治先后迁至平舆和汝南,同时郡属区域逐渐减缩,到隋唐时与今驻马店市辖境大体相当。

2、陈留郡望:汉郡名,郡治在今河南省陈留县(开封市南)。陈留周氏与汝南周氏均以西汉初年周仁为祖,前者是后者的分支。陈留周氏惟一见之于史传的人物是晋朝周震,生平经历不详。

  陈留郡最早设于汉代,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的延津、封丘、长垣、开封、兰考、杞县、睢县、宁陵、通许、尉氏等县。当时辖17个县,治所在今开封市南。

3、寻阳郡望:今江西省九江市。汉朝,设置寻阳县,属庐江郡,所以有些史传称庐江寻阳。晋朝,新置寻阳郡,又置寻阳县(郡治、县治均在今江西九江)。唐朝时,郡名县名均改为浔阳。

浔阳周氏,以东晋梁州刺史周访为开派的祖先。

周访(260年 320年)  字士达,祖先为汝南安城(今河南平舆县北)人。汉末避乱南迁,至周访四世在庐江寻阳(今九江市西)安家。但是,他的祖先不是西汉初年周仁的后裔,而是汝南周姓其他人的后裔。从周访的曾祖起,周访的先世迁居江南。周访的祖父周纂,为三国吴国威远将军;父亲周敏,为吴国左中郎将。虽然周访的祖父与父亲均在三国吴国做过武官,但迁居江南的这支周氏家族不属于士族而属于寒族。周访少谦逊有度,刚果明断,家无余财,却以赈济穷苦之人为己任。初为县功曹,与陶侃相友善,以女许配给侃子瞻,双方往来甚密。及晋宗室司马睿渡江,参镇东军事。继拜扬烈将军,领兵屯于寻阳鄂陵,与甘卓、赵诱共讨江州刺史华轶,斩之,平定江州。司马睿嘉其威勇,进为振武将军、寻阳太守。永嘉五年(311)至建兴三年(315),奉命与陶侃、甘卓等共同镇压了以杜瞍为首的荆、湘流民大起义。因功拜龙骧将军,王敦上表奏任他为豫章太守,加征讨都督,赐爵寻阳县侯。建武元年(317)八月,流民领袖杜曾聚众数万,起兵荆州。先后破陶侃于石城,攻平南将军苟松于宛,败荆州刺史王虞,威震江沔。晋元帝司马睿命访征讨,周访领军8000进至沌阳,鼓舞士气,分兵力战,曾军大溃,斩杀千余人。周访率军乘胜追击,汉沔平定。因功迁南中郎将、督梁州诸军、梁州刺史,屯于襄阳。不久,进位安南将军。周访在襄阳,劝课农桑,发展生产;训练士卒,加强军备;知人善任,选用贤良。为人谦虚,从不居功自傲,威名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意在恢复中原,与李矩、郭默联合,精选士兵,加强训练,慨然有平定河洛之志。时王敦有不臣之心,周访每恨之切齿。王敦虽怀逆谋,但惧其威名,故终周访之世未敢造反。太兴三年八月辛未去世。赠征西将军,谥曰壮。周访子二人:周抚,周光。

  因周访出生于公元260年,按照每代25岁生育间隔年限推断,其祖父周纂应当出生于公元210年左右或之后;吉安周瑜谱载周胤生于汉建安五年庚辰(200)十月廿八日子时;《三国志·周瑜传》载周胤病死于赤乌二年(公元239年)。首先从年龄角度分析,10岁的周胤不可能生子,故周纂不可能是周胤之子。同时,解缙撰《吉州周氏考》中曰:“瑜子循居庐江,早卒。次胤都乡侯罪徙庐陵,当召还,卒于乌东,长子豫,袭都尉,居汝南;少子泰留守冢,庐陵此公谨之所以有后于乌东也。”并没有讲胤有三子或有子纂。再则,周访“本汝南安城人”,居住地不同。再次,周瑜夫人乔氏,生于生于汉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己未,殁于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时值公元210年,乔氏年仅31岁时有孙子的可能性不大。再其次,晋书《周访传》曰:“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反推如果周纂是周胤之子,那么,晋书就会直接载注周访的曾祖、高祖乃周胤、周瑜。至所以晋书仅载“至访四世”而未载访之其曾祖,可能是周访曾祖普通无名。因此,周访与周瑜没有直系源流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吉安周瑜谱载周胤生于汉建安五年庚辰(200)十月廿八日子时是错误的。理由是《三国志·周瑜传》载周“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周瑜纳小桥时应为公元199年,即使公元200年生长子循,第二年就生次子胤,周胤也是公元201年或后出生的。

周抚(公元?-365年),字道和,周访长子。周抚任益州刺史有30多年。升平中,进镇西将军。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 六月戊子(十六日)卒,赠征西将军,谥号襄。

周楚,字元孙,为周抚之子。少年跟从父亲入四川,任鹰扬将军、犍为太守。父死后,周楚监梁州、益州。他家世世代代在梁州益州,很了解四川、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地区的情况。

周琼,为周楚之子,有将略,任梁州刺史、建武将军、领西戎校尉。

周虓(xiāo),字孟威,周琼之子。东晋孝武帝宁康初年(373),任梓植郡(郡治在今四川涪县)太守;卒赠龙骧将军、益州刺史。周虓有子周兴。

周光,为周访的次子,东晋城帝咸和年间(326—334),在平定苏峻叛乱中立有战功,赐爵曲江男,卒于官。

周仲孙,周光之子,东晋哀帝兴宁初年(363),督宁州军事,任振武将军、宁州(治所在今云南宁晋东北晋城镇)刺史。又调至梁州、益州,监益、豫、梁州之三郡,一度免官。后征召为光禄勋,卒于官。

晋朝的浔阳周氏,是以周访及其子孙为代表。东晋浔阳周氏是汉代汝南周氏的分支。周访的高祖以上,属汝南望族。从曾祖到周访本人,这支家族由望族变为寒族。但是,在周访城为东晋中兴名将后,他的家族又城为望族,城为周姓八望之一。浔阳周氏只是原籍寻阳(晋代称寻阳,唐代改称浔阳),活动地区主要是在梁州、益州(今四川省与湖北省西北部、陕西省南部)。周访长子周抚,周访之孙周楚,周访之玄孙周虓三世分别任益州刺吏,监、梁、益三州,益州梓植郡太守。这支周氏家族领导四川军政长达41年。

浔阳周氏,在隋朝还出了一个名将周罗睺。

周罗睺,字公布,九江浔阳人,生于南朝梁大同八年(542),卒于隋大业元年(605)四月,年六十四(周罗睺的生、卒年月采信于《隋周罗睺墓志》,与史有异)。父亲周法嵩,仕梁冠军将军、南康郡内史、临蒸县开国公,食邑二千户;从祖周景彦;罗睺15岁时,善骑射,好膺狗,任侠放荡,收聚亡命,阴习兵书,其从祖周景彦诫之曰:吾世恭谨,汝独放纵,难以保家。若不丧身,必将灭吾族。然罗睺终不改。

陈宣帝时,周罗睺以军功授开远将军、句容令。陈太建五年(573)三月,陈宣帝趁北齐后主荒淫无道、政废人怨之际,命大都督吴明彻领兵十万,分出秦郡(今江苏六合一带)、历阳(今安徽和县)以攻齐。周罗睺从征,与齐师战于江阳,为流矢中其左目。睺者,即半盲也。是役,吴明彻被齐师围困于宿预,诸军相顾,莫有斗心,罗睺跃马突进,莫不披靡。太仆卿萧摩诃因而副之,斩获不可胜计。围遂得解。战至十二月,陈师连下齐数十城,几乎尽复江北、淮泗诸地(今安徽、河南、山东等地)。七年闰九月,吴明彻又在吕梁(今徐州东南)大败齐兵数万。而北周武帝亦趁弊举兵攻齐。九年二月,周陷齐都城赢州,从而灭齐统一了北方。十月,陈增兵与周争夺徐、兖二州(今江苏、山东一带),罗睺率部与周将梁十彦战于彭城(今江苏徐州),摩诃临阵坠马,罗睺进救,拔摩诃于重围之内,勇冠三军。十彦兵败,婴城自守,吴明彻等列舟舰围困之,攻击甚急。十年二月,周将王轨引兵驰援彭城,吴明彻骄而自愎,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被王轨径据淮口,城反包围之势。吴明彻见大势已去,命萧摩诃与将军任忠、周罗睺率骑兵突围,全众而退,自己则与三万步兵并器械辎重尽没于周。不久明彻就忧愤而死。

攻齐军还,陈宣帝拜周罗睺为光远将军、钟离太守。十一年,授使持节都督霍州诸军事,平山贼十二洞,宣帝因此除其为右军将军、始安县伯(邑四百户)、总管检校扬州内外诸军事。赐金银三千两,罗睺尽散之将士,为赏骁勇,宣帝深叹美之。不久,周罗睺出为晋陵太守,进爵为候,增封一千户。又除太仆卿,增封并前共一千六百户。寻除雄信将军,使持节都督豫章十郡诸军事,为豫章内史。任内史期间,周罗睺狱讼庭决不关吏手,民怀其惠,立碑颂德。

陈太建十三年(581)二月,北周相国、隋王杨坚废周自立,建国号隋,遂有吞并江南之心。面对隋强陈弱的态势,周罗睺决定主动出击以虚张国威,九月攻隋故墅(今南京城江北岸),拔之。十四年正月,陈宣帝崩,后主陈叔宝立,除周罗睺持节都督南州诸军事。江州司马吴世兴密奏后主曰:罗睺甚得人心,拥众岭表,意在难测。陈后主遂起疑心,萧摩诃、鲁广达等则力保罗睺忠贞。外有知此事者劝罗睺反,被周罗睺拒绝。军还,陈后主除其为太子左卫率,信任逾重。周罗睺不但武功卓越,文采亦甚蜚然。有一次,周罗睺参加陈后主的宴席,陈后主对从臣说:周左率,武将也,诗每前城,文士何为后也?都官尚书孔范对:周罗睺执笔制诗,还如上马入阵,不在人后。从此陈后主对他益见亲礼。不久,周罗睺出督湘州诸军事,还拜散骑常侍。陈后主祯明二年(588)正月,周罗睺奉命屯峡口,再攻隋峡州(今湖北宜昌西北)。

隋开皇八年(588)十月,隋文帝发兵五十一万八千人攻陈,兵分八路,东接沧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八路中,以秦王杨俊为行军元帅,督三十总管水陆十余万出襄阳指汉口,陈后主诏以散骑常侍周罗睺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以拒之。双方激战,杨俊不得渡江,相持逾月。至九年(589)正月,他路隋军大破陈军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城外,擒萧摩诃、鲁广达。陈后主窘迫,求计于大将任忠,忠曰:陛下唯当具舟揖,就上游众军(谓往就周罗睺等),臣以死奉卫。陈后主信甚,一面敕任忠速去准备,一面令宫人装束以待之。不料任忠却迎降隋将韩擒虎,反擒陈后主于后堂枯井中。这时上江周罗睺等诸将犹坚守不下。隋晋王杨广入建康,命陈叔宝手书招上江诸将,使樊毅诣周罗睺。罗睺见诸城都已解甲,乃与诸将大临三日,放兵士散,然后诣杨俊降,陈慧纪亦降,上江皆平。陈亡。至此,二百七十余年的南北朝分裂局面复归统一。

四月,隋文帝杨坚召见周罗睺,慰谕之,许以富贵。罗睺垂泣对曰:臣荷陈氏厚遇,本朝沦亡,无节可纪,陛下所赐获全为幸,富贵荣禄非臣所望。文帝甚是器重。隋将贺若弼对周罗睺感叹道:闻公郢、汉捉兵,即知扬州可得。王师利涉,果如所量。 罗睺亦痛惜地答:若得与公周旋,胜负未可知。秋,文帝拜罗睺上府仪同三司,鼓吹羽仪送之于宅。先有陈裨将羊翔降隋,并为隋攻陈军向导,受封为上开府,班在罗睺之上。韩擒虎在朝堂之上戏谑罗睺道:不知机变,乃立在羊翔之下,能无愧乎? 罗睺正色答道:昔在江南,久承令闻,谓公天下节士。今日所言,殊非诚臣之论。擒虎有愧色。冬,文帝除罗睺幽州刺史,不久又转为泾州刺史,因居母丧去职,未满期复起,仍授幽州刺史。在此数任上,罗睺俱有能名。

隋开皇十八年,文帝以汉王杨谅、王世积并为行军元帅,起水陆兵三十万征高丽,任命周罗睺为水军总管。六月,罗睺率水军自东莱(今山东掖县)泛海赴平壤城,遭风,船多漂没,无功而还。十九年,突劂达头可汗犯塞,文帝诏以汉王杨谅为元帅,出兵三路征讨,其中右仆射杨素率一路出灵州道,周罗睺从征。古法,汉军每与北方游牧民族战,虑其骑兵奔突,都以戎车步骑相参,设鹿角结为方阵,骑在其内,卫青、刘裕皆是持此法以胜。杨素说:此乃自固之道,未足以取胜也。于是悉除旧法,令诸军列为骑兵冲击战阵。达头闻之,大喜过望,下马仰天而拜:天赐我也!遂率骑兵十余万直逼过来。两军相薄,周罗睺对杨素说:贼阵未整,请击之。素许焉。罗睺遂率轻勇二十骑直冲敌阵,杨素统大军继之。瞬时,人潮交织,矢镞雨飞,短兵屡接,杀声震天。从中午时分战至傍晚,突劂终于溃阵,达头本人亦负重伤而逃。隋军大获全胜,杀伤不可胜计,突劂余众号哭而去。周罗睺因功进位大将军。隋文帝仁寿元年(601),文帝任周罗睺为东宫右虞候率,赐爵义宁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户。不久又转为右卫率。仁寿四年七月,杨广弑父自立,是为炀帝,授周罗睺为右武候大将军。

隋仁寿四年(604)八月,汉王杨谅挟十九州反,炀帝遣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大使,周罗睺为副,领兵数万进讨,大破之,杨谅请降。罗睺进爵上大将军。十一月,陈叔宝卒,罗睺向炀帝请求亲去哭祭,经炀帝允许后,罗睺着丧服送至墓所,葬还释服,然后入朝。炀帝甚是嘉尚,世论亦称其有礼。

十二月,炀帝诏周罗睺行绛、晋、吕三州诸军事,进剿尚据守此三城的杨谅余党。罗睺进兵围城,仰攻时为流矢所中,卒于军中,年64岁。送柩回京时,行不数里,车马无故自止,策之不动,有飘风旋绕其上。绛州长史郭雅稽颡咒道:公恨小寇未平邪?寻即除殄,无为恋恨!于是风静马行。见者莫不悲叹。夜,其子周仲隐梦见罗睺说:我明日当战。灵座上所有弓、箭、刀、剑无故自动,若有人带持状。次日,绛州城破,杨谅余党悉平。隋炀帝赠周罗睺柱国右翊卫大将军,谥曰壮,赠绸锦千段。子周仲隐、周仲安;周仲隐先后为隋朝房陵郡东曹掾,唐朝柱国,平州、蓬州刺史、大将军、平舆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其后分别以使持节、将军身份为浦州、雅州、唐州刺史。周仲安官至上开府。

 4、临川郡望:三国吴国所置,郡治在今江西省临川县,下辖10个县,大致相当于今江西东乡、黎川、广乡、乐安、宜萸、崇仁等县。隋唐改置抚州。临川周氏是汉代汝南周氏迁徙到临川的分支,据《元和姓纂》引《临川状云》:“本汝南人,徙临川”。它有两个支派:

一个支派以六朝刘宋的临海太守周毅为代表。周毅玄孙周宝玉,在唐朝任中州刺史,周宝玉之子周子褒,为永州刺史。

另一个支派以陈朝的周敷为代表。周敷(530——564),字仲远,在周敷之前,这支周氏已是临川的一个豪强家族。梁朝发生侯景叛乱,梁朝王族一些城员(如始兴藩王萧毅、观宁侯萧永、长乐侯萧基、丰城侯萧泰)到临川避难寄居,周敷是一位轻钱财、讲信义的人物,他保护和接济了他们。侯景之乱平定后,梁元帝授予他通直散骑常侍、信武将军、宁州刺史、封西丰县侯等官职,并封西丰县侯的爵位。陈朝建立后,他又与周迪率军平定王琳、熊昙朗叛乱,被授予豫章太守、平西将军、散骑常侍。陈文帝天嘉二年(561),又进号安西将军。周迪对职位不满,举兵造反,周敷奉诏进讨。在征讨叛将周迪过程中,周敷力战,俘周迪弟周方兴,被陈文帝征为使持节、都督南豫北江二州诸军事、镇南将军、南豫州刺史,增封食邑五百户。天嘉五年(564),两军在定川县对峙。周迪骗周敷说:我与你是同宗兄弟,怎么会互相伤害呢?我愿意伏罪还朝,请你登台与我共立盟誓。周敷答应了他,刚登台,为周迪所杀,时年三十五。这是亲族因为势利而互相残杀的悲剧。周敷死后,其子周智安嗣爵,官至太仆卿。周敷之兄周彖,任临川太守。周敷之孙周弘毅,在唐朝任集州刺史。

5、庐江郡望:西汉所置郡,西汉郡治在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三国魏、吴于境内各置庐江郡,魏郡治六安县(今安徽六安县北),吴郡治皖县(今安徽潜山县)。西晋合而为一,移治舒县(今安徽舒城县)。庐江周氏也是西汉初年周仁的后代,是汉代汝南周氏的分支。

八望之一的庐江周氏,没有包括东汉末年周瑜(周瑜为庐江郡舒县人)的家族。庐江周氏,开派祖先为陈朝的周士衡,曾任桂阳王谘议。周士衡之孙周绩,在唐朝初年任司刑丞。周绩二子:周利涉,刑部郎中;周利贞,是初唐时的一个残酷官吏。武则天在位时,任钱塘尉。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为侍御史。他投靠权贵,当时武三思专权,他为虎作伥,奉武三思之命,至岭南毒杀了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政敌,回京后,升任左丞御史中丞。先天元年(712),任广州都督。开元二年(714),他与宋之问等人一同被朝廷赐死于桂林驿站。周利贞子周济,仕太子内直丞。

6、泰山郡望:西汉所置郡,郡治在今山东省泰安县东南。泰山周氏也是汉代汝南周氏的分支。西汉周燕有子五人,其中一子名叫周忠,曾任泰山郡太守,城为泰山周氏的开派祖先。

7、淮南郡望:西汉王国名,东汉分为庐江郡,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唐代置淮南道,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淮南周氏,也是汉代汝南周氏的分支,谱称出自汝坟侯周仁,其他未详。

8、永安郡望:出自汉汝坟侯周仁五世孙、汉郡决曹掾周燕。周燕九世孙周防,因西晋未年避乱,迁徙永安黄冈(今属湖北),遂落藉为郡人,城为永安周氏的开基祖。

   周防,讳公信,字伟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父周扬,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周扬喜欢行善,常在路边搭建棚舍,供来往过客居住,却不收任何报酬,渐为当地人看重。周防迁永安居黄冈;学问家,东汉安帝朝太尉张禹荐补博士,稍迁陈留太守,后拜郎中擢尚书。年七十八,卒于家。子周举。

   周举,字宣光(?~149年);东汉大臣,迁河内太守,征为大鸿胪;顺帝永和三年,官尚书、迁光禄勋,六年,拜谏议大夫、光禄大夫;建和三年(公元149年)卒。子周勰。

   周勰,字巨胜(11015912月),年轻时颇好老庄玄虚无为之学,且深受影响。因父綠故,充任郎官,不久就辞官而归。后累被征辟,坚决不仕,他追求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常常隐身于山野,十余年间,不问世事,也不与人交往,以致其房前屋后布满杂草。直到汉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才开门接待客人,谈论游宴。这年秋天,梁翼被杀。年底,周勰也去逝,享年五十。子名未详,孙恂。

附:蔡邕《汝南周勰碑》:

  君讳勰,字巨胜;陈留太守之孙,光禄勋之子也。君应干坤之淳灵,继命世之期运,玄懿清朗,贞厉精粹,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总六经之要,括河洛之机,援天心以立钧,赞幽明以揆时,沈静微密,沦于无内,宽裕弘博,含乎无外,巨细洪纤,罔不总也。是以实繁于华,德盈乎誉。初以父任拜郎中,疾去官。察孝廉,是时郡守梁氏,外戚贵宠,非其好也,遂以病辞。太守复察孝廉,乃俯而就之,以明可否,然犹私存衡门讲诲之乐,不屑巳也,又委之而旋。故大将军梁冀,专国作威,海内从风,世之雄才优逸之徒,莫不委质从命,而颠覆者盖亦多矣;闻君洪名,前后三辟,而卒不降身,由是缙绅归高,群公事德,太尉司徒再辟三辟,察贤良方正,州举孝廉,皆病不就。扰攘之际,灾眚仍发,圣上询谘,师锡策命,公车特征,君仰瞻天象,俯效人事,世路多险,进非其时;乃讬疾杜门静居,里巷无人迹,外庭生蓬蒿,如此者十余年,强御不能夺其守,王爵不能滑其虑。至延熹二年,乃更辟门延宾,享宴娱乐,及秋而梁氏诛灭。十二月,君卒。然则识几知命,可睹于斯矣。洋洋乎若德,虽崇山千仞,重渊百尺,未足以喻其高,究其深也。夫三精垂耀,处者有表,爰在上世,作者七人,焉有该百行,备九德,齐光日月,洞灵神明,如君之至者与!□所谓天民之秀也。享年五十,不登期考,遐迩叹悼,痛心失图。乃相与建碑勒铭,以征休美。其辞曰:

厥初生民,天赐之性;有庞有醇,有否有圣。伊维周君,允丁其正,诞兹明德,自贻哲命。焕乎其文,如星之布;确乎不拔,如山之固;追□先绪,应期作度;潜心大猷,谭思德谟。遁世无闷,屡辞王寮;洋洋泌丘,于以逍遥;蔑尔童蒙,是训是教。瞻彼荣宠,譬诸云霄;优哉游哉,侔此弘高,名振华夏,光耀昆苗,清风丕扬,德音孔昭。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及有关史书记载整理,周防十二世孙周疆,南齐时任太子舍人、梁州刺史。周疆子周灵起,梁朝时为通直散骑常侍、庐桂二州刺史,封保城县侯。周灵起子周炅,有将帅才。梁大同(公元535546年)年间出任通直散骑侍郎、朱衣直阁。大清元年(公元547年),任弋阳太守。侯景之乱,梁元帝改授之为西阳太守,封西陵县伯。频频击破侯景军队,屡任高州刺史、江州刺史,进爵为侯,食邑五百户。后仕陈,陈文帝时,为戎威将军、定州刺史,带西阳、武昌二郡太守。天康元年(公元566年),以平定华皎之功,授员外散骑常侍;太建元年(569年),迁任持节、龙骧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太建五年(公元573年),进授使持节、西道都督安蕲江衡司定六州诸军事、安州刺史,改封龙源县侯,增封食邑共计一千户。连进号和戎将军、散骑常侍,增封食邑共计一千五百户。梁朝末年,以军功增封食邑共计二千户,进号平北将军、定州刺史、持节、都督如故。太建八年(公元576年)卒,享年六十四岁,追赠司州刺史,封武昌郡公,谥号壮。周炅有子三:周法僧、周法尚、周法明。

   长子周法僧,承袭封爵武昌郡公,官至宣城太守、定州刺史。周法僧子周孝节,官至唐泰州刺史。周孝节有子二:周凤、周鸿。周鸿子周潘,官至唐给事中。周凤玄孙周应,周应子周克构,官至信州刺史。周克构有子四:周浔、周灌、周滌、周俭。

   周炅次子周法尚(公元554612年),字德迈,年十八,任陈朝始兴王中军参军,加伏波将军。父亲卒后,监定州事,督领父亲本部兵马,屡有战功,升为使持节、贞毅将军、散骑常侍,领齐昌郡事,封山阴县侯,食邑五千户。隋文帝朝建立,任巴州刺史,迁衡州总管、四州诸军事,改封谯郡公,食邑二千户。隋炀帝继位后,周法尚先后转任云州刺史、定襄太守,进位金紫光禄大夫、左武卫将军。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隋炀帝发动征服高丽战争,周法尚率军曾抵达朝鲜。次年,再临沧海,在军中遇疾,旋即去逝,享年五十九岁。追赠武卫大将军,谥号僖。周法尚有六子。

   长子周绍基,嗣爵,官至唐灵寿令。

少子周绍范,在诸子中最为知名。于隋炀帝时起家做官,曾任秦王李世民秦王府库旦车骑。李世民继位后,周绍范袭父爵为谯国公,官至殿中大监、右屯卫将军,加授左屯卫大将军,于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卒,谥号敬。周绍范子周道务,少以功臣子养于宫中,长大城人,招为唐太宗驸马,尚临川公主,官至营州都督、检校右骁卫将军。谥号襄。

周道务子二:周伯喻、周励言。周伯喻官至楚州刺史;子周择从,官至宣州刺史;周择从子周方,为开元进士。周励言官至少府少监,其长子周先义官至左金吾将军,次子周先孝官至左羽林军长上。

另,据《故宣义郎周绍业墓志铭》载,周法尚另一子周绍业,仕唐宣义郎。

周炅三子周法明,周法明年十二,一命为巴州剌史,陈灭臣隋,为赵之真定令。隋乱归黄冈,起兵取蕲、安、沔、黄,武德中,籍四州地请命,授总管蕲、安十六州军事光禄大夫,封国於道。太宗命虞世南铭书墓碑。生子周绍嗣,事迹不详(《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误周绍嗣为周法尚子)。周绍嗣生周恽,周恽仕汝州梁县令;周恽生周霈,仕左拾遗;周霈子周颋,右骁卫兵曹参军,赠礼部侍郎;周颋子周墀,字德升,生于公元793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中进士,始试秘书正字、被辟为湖南团练府巡官,后自留守府监察真拜御史集贤殿学士。李公宗闵以宰相镇汉中,辟周墀为殿中侍御史行军司马。後一年,复以殿中书职徵归。时大和末,注、训用事。注、训取周墀为起居舍人。文宗复二史故事,迁考功员外郎; 数月,以考功掌言事。遂兼学士。迁职方郎中中书舍人,政事细大,必被顾问。武宗即位,以疾辞,出为工部侍郎华州剌史; 李太尉德裕伺公纤失,四年不得,知愈治不可盖抑,迁周墀为江西观察使兼御史大夫。宣宗即位,二年五月,以本官平章事。後一月,正位中书侍郎,监修国史,就加刑部尚书。因河湟事议不合旨,以检校刑部尚书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明日入谢,面加检校右仆射。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岁在辛未二月十七日,薨於位,享年五十九。讣至,废朝三日,册赠司徒,命谏议大夫卢懿吊恤其家。周墀有子四:长子周宽饶,官至崇文馆校书郎。次子周咸喜,官至京兆府参军。三子周承规,字遐庆;四子周承矩,字后庆。周承矩有子周泳。本文周墀仕宦经历及世系,采信于杜牧撰《唐故东川节度检校右仆射兼御史大夫赠司徒周公墓志铭》。附《墓志铭》全文如下:

唐故东川节度检校右仆射兼御史大夫赠司徒周公墓志铭

                    杜牧

“周平王次子烈封汝坟侯,秦以汝坟为汝南郡,侯之孙因家焉,遂姓周氏。自烈十八世至西汉周仁,继烈封侯。其後逃西晋乱,南去黄冈,灵起仕梁为桂州剌史,生炅,在陈为车骑将军。炅生法明,年十二,一命为巴州剌史,陈灭臣隋,为赵之真定令。隋乱归黄冈,起兵取蕲、安、沔、黄,武德中,籍四州地请命,授总管蕲、安十六州军事光禄大夫,封国於道。太宗命虞世南铭书墓碑。相国为六代孙,曾祖恽,汝州梁县令。祖,左拾遗。皇考颋,右骁卫兵曹参军,赠礼部侍郎。

公少孤,奉养母夫人以孝闻。举进士登第,始试秘书正字、湖南团练巡官。母夫人亡,哭泣无时,里人过公庐,曰:「无惊周孝子。」後自留守府监察真拜御史集贤殿学士。李公宗闵以宰相镇汉中,辟公为殿中侍御史行军司马。後一年,复以殿中书职徵归。时大和末,注、训用事。夏六月,始逐丞相宗闵,立朋党语,钩挂名人,凡百日逐朝士三十三辈,天下悼慑,以目受意。附凶者屡以公为言,注、训曰:「如去周殿中,恐人益惊。」竟不敢议。注、训取公为起居舍人。文宗复二史故事,公濡笔立石螭下,丞相退,必召语,旁侧窥帝每数十顾。迁考功员外郎,帝曰:「周某不可不见,宜兼前官。」数月,以考功掌言事。谢日,帝曰:「就试翰林。」公辞让坚恳,帝正色以手三麾之,遂兼学士。迁职方郎中中书舍人,政事细大,必被顾问,公终身不言,事故不传。武宗即位,以疾辞,出为工部侍郎华州剌史,八禁军二十四内司居华下者,籍役等百姓,不敢妄出一辞。李太尉德裕伺公纤失,四年不得,知愈治不可盖抑,迁公江西观察使兼御史大夫。公既得八州,施展教令,申明约束,发虔守陈赃,坐以法死,吏手胶拳,穷乡远井,如公在旁。缚出洞寇刘大朴,大补徒数百人,拨根脉,无有遗失。彭蠡东口戌五百人,上下千里,无一贼迹。迁礼部尚书郑滑节度使。老将某项领不如教约,公鞭背降为下卒,声北入魏,皆曰:「周尚书文儒,能治百姓,仁爱兵士,而复敢尔,是岂可一犯。」九岁,入拜兵部侍郎度支兼户部吏曹事,积边粮谷九十万石。今天子即位,二年五月,以本官平章事。後一月,正位中书侍郎,监修国史,就加刑部尚书。因河湟事议不合旨,以检校刑部尚书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明日入谢,面加检校右仆射。

公自举进士第,非其人不交言,旁睨後进,镌心镂志。及为将相,近取远挽,悉置於位。李太尉德裕会昌中以恩撰元和朝实录四十篇,溢美其父吉甫为相事,公上言曰:「人君惟不改史,人臣可改乎?《元和实录》皆当时名士目书事实,今不信,而信德裕後三十年自名父功众所不知者而书之,此若垂後,谁信史?」竟废新本。并帅王宰铲所部财货,承事贵幸,自请来朝,声言我取平章事镇大梁。公上言曰:「宰破太原,取汴梁,不知天下治所凡几得知太原汴之大者,可饱宰欲?乞宰还镇,自补其残。」後二日,还宰诏下。驸马都尉韦让求为京兆尹,公言曰:「尹坐堂上,阶下拜二赤县令,属官将百人,悉可笞辱。非有德者,京兆不可为,岂止取吏事。」让议竟陵。自此非道求进者,鼠遁自屏。及镇东蜀一岁,欲归闲洛师,微得风恙。公曰:「我今去是以疾去,疾愈去非晚。」大中五年岁在辛未二月十七日,薨於位,享年五十九。讣至,废朝三日,册赠司徒,命谏议大夫卢懿吊恤其家。

公信於朋友,公於为官。事嫠姊出告反面,家事不敢自专。同曾祖兄弟入门,呵笞奴婢,衣服饮食无二等。免相位西去,送公还者,虽武将散秩,叹息咨嗟曰:「周相公无私,我惜其去,岂有私乎。」夫人义兴蒋氏,先公某年终。生二男一女。长曰宽饶,崇入校书。次曰咸喜,京兆参军。皆孝谨有文学。女嫁起居舍人薛蒙。大中六年岁次壬申二月十三日,归葬先茔河南府河阳县谷阳乡立行里。铭曰。

姬之支封,国自为姓。以周为氏,入唐不盛。烈後几世,厥生贤孙。当唐中兴,为唐相臣。文思天子,跨古为治。提起王道,以公为倚。蹊隙窍,去者鸟驶。谁塞谁棘,劳公评指。三屏大邦,骏壮武事。哺抚稚老,父母赤子。曰将曰相,公其愧几。指古为比,公其无愧。以公遗唐,而後公死。不锡寿考,谁其辨之。”

   永安郡,北魏时设置,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光山县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一带。

  9、河间郡望:郡名,北朝后魏初置,郡治在今河北省河间县。文安县,今河北省县名。河间文安县周氏也是西汉初年周仁的后代,是汉代汝南周氏的分支。由此可知,西晋以后,汝南周氏大部分迁徙至南方(如建康、浔阳、临川、庐江、永安),但也有迁徙到北方的。南北朝时,文安县属北朝。文安周氏是北朝周氏的望族。

文安周氏的代表人物周惠达(?-公元544年),字怀文,文安县人。父亲周信,历任东乡、平舒、城平三县县令,均以廉洁能干著称。周惠达幼有节操,好读书,美容貌。西魏文帝为大将军、大行台时。以他为行台尚书、大将军司马,封文安县子。当时战乱频繁,生产遭到破坏,他整顿军备,储备粮食,以济军国之务,为当时人所称道。西魏文帝大统四年(538),他任中书令,进爵为公,兼尚书右仆射,职位相当于宰相。当时西魏政权草创,礼法缺乏。他对旧制度予以增减,使朝廷礼制法度基本具备。他为人谦虚,爱护人才。死后,子周题嗣爵。孙周含恩,在唐朝为晋州刺史。

10、临汝郡望:临汝周氏也是由汝南安城周氏分支的,其谱载是汉汝坟侯周仁的后代。其在唐代有屯田员外郎周基等人。周基子周允元,仕至凤阁侍郎、平章事。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周燕裔孙周表,仕梁为义、衡二州刺史,袭爵蓬陵侯。周表子周才卿,官至隋德、延二州刺史,封永城侯,谥号敬。周才卿子周怀义,为唐太子右宗卫率。周怀义之子周基,字崇业,官至常州长史。周基生子周允元。

  周允元(636年-公元695年),字汝良,年轻时中进士。武则天延载元年(公元694年),累迁至左肃政御史中丞,旋即迁任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宰相。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卒于官;武则天十分感伤,特作一首七言诗以示哀悼,并亲自抄写,以示恩宠;追赠贝州刺史。

  临汝郡,唐天宝初年改汝州置,治所在梁县(今河南临汝),乾元初又复名汝州。

11、华阴郡望:华阴周氏亦是汝南安城周氏的分支。其家谱称在晋宋之际有位名周谟的人,曾随大将朱龄石北伐,自丹阳入关,后来留居华阴(今陕西华县),遂为华阴周氏开基祖。隋唐时,华阴周氏中有乐州刺史周儒、嘉州公周护仁、亳州刺史周志珪、少府监周元珪、冀州刺史周履顺等人。

周谟:字叔显;父周浚,(220288),字开林,汝南安城人;晋朝大臣,太康初仕江州刺史,累迁御史中丞,拜折冲将军、杨州刺史封射阳侯;晋元康二年出任杨州都督,晋元康时为安东将军,封武城侯;兄周顗,讳拤,字伯仁;居丹阳;生于公元269年;东晋大臣,袭父爵武城侯,拜秘书郎,累迁尚书吏部郎;元帝初镇江右,永嘉五年,请为军谘祭酒,出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中兴初,补吏部尚书;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太兴三年庚辰(320)闰三月,转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如故;永昌元年(322年)四月丙子日(23)为王敦害,时年五十四;敦卒后,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康公,祀以少牢;次兄周嵩:字仲智,元帝作相,引为参军; 出为新安太守; 补庐陵太守,不之职,更拜御史中丞。谟历少府、丹阳尹、侍中、中护军,封西平侯;落籍陕西华阴县为其始祖; 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贞。

   华阴郡,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华州置,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华阴。

12、河东郡望:河东周氏也是汝南安城周氏的分支,自称是汉汝坟侯周仁的后代,世居河东汾阴县(今山西万荣西南)。唐代时,河东周氏名人有员外郎周子敬、登州刺史周征冲、蜀州刺史周彭年、大理司直周万年、大理评事周载、国子博士周元达等人;最知名的代表人物是周昶,有子二:周玄式、周玄达。周玄达曾为太学助教、国子博士,参加刊定孔颖达所撰《尚书正义》、《礼记正义》。

  河东郡初置于秦代,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隋朝时期移至河东县(今山西永济西南),一度更名为蒲州;汾阴县即该郡辖县之一。

     上述十二个周氏郡望,全部都是由汝南安城周氏分支的汝南周氏郡望,且尚有清河、江陵周氏二个郡望,因其源流待考而未计入。

清河郡望:清河郡望周氏祖源待考,是唐朝时出现的新郡望。其名人有凤阁舍人周茂桢等名人。

   清河郡,西汉置,治所在清阳县(今河北清河东南),东汉移治甘陵县(今山东临清东北),称清河国,此后亦郡、国互称。北齐移治武城县(今清河西北),隋唐时一度称贝州。

江陵郡望:江陵周氏之血统源流待考,在唐代有卫尉少卿周敏道等人知名于世。

   江陵郡,唐天宝初年改荆州置,治所在江陵县(今湖北省),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荆州。

    然而,有一支一门五封、十二代身居朝纲,显名于世、连载国史、西晋开国前就离开汝南安城的显耀周氏家族,却未列入周氏任何郡望。故本书将重点叙述这支周氏家族。

第三章        汝南劲秀——周浚家族

                     第一节 一门五封

  《晋书.列传第三十一.周浚,子嵩、谟》载:“周浚,字开林,汝南安城人也。父裴,少府卿。浚性果烈。以才理见知,有人伦鉴识。乡人史曜素微贱,众所未知,浚独引之为友,遂以妹妻之,曜竟有名于世。浚初不应州郡之辟,后仕魏为尚书郎。累迁御史中丞,拜折冲将军、扬州刺史,封射阳侯。”......“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城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明年,移镇秣陵。时吴初平,屡有逃亡者,频讨平之。宾礼故老,搜求俊乂,甚有威德,吴人悦服。”......“浚转少府,以本官领将作大匠。改营宗庙讫,增邑五百户。后代王浑为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卒于位。三子:顗、嵩、谟。顗嗣爵,别有传云。”“嵩字仲智,狷直果侠,每以才气陵物。......出为新安太守。......久之,补庐陵太守,不之职,更拜御史中丞。”

“谟历少府、丹阳尹、侍中、中护军,封西平侯。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贞。”

“馥字祖宣,浚从父弟也。父蕤,安平太守。......稍迁司徒左长史、吏部郎,选举精密,论望益美。转御史中丞、侍中,拜徐州刺史,加冠军将军、假节。征为廷尉。......暨东海王越迎大驾,以馥为中领军,未就,迁司隶校尉,加散骑常侍、假节,都督诸军事于渑池。帝还宫,出为平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代刘准为镇东将军,与周等讨陈敏,灭之,以功封永甯伯。”“馥有二子:密、矫。密字泰玄,性虚简,时人称为清士,位至尚书郎,矫字正玄,亦有才干。”

《晋书.列传第三十九.周顗,子闵》载:“周顗,字伯仁,安东将军浚之子也。少有重名,神彩秀彻,虽时辈亲狎,莫能媟也。......弱冠,袭父爵武城侯,拜秘书郎,累迁尚书吏部郎。东海王越子毗为镇军将军,以顗为长史。

......元帝初镇江左,请为军谘祭酒,出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中兴建,补吏部尚书。......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转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如故。......敦卒后,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曰康,祀以少牢。......顗三子:闵、恬、颐。”

   周浚,父周裴,仕少府卿,已为《晋书.列传第三十一.周浚,子嵩、谟》所载。但周浚之祖是谁?国史没有直接载明。然,晋书周浚传中载:“武帝问浚:‘卿宗后生,称谁为可?’答曰:‘臣叔父子恢,称重臣宗;从父子馥,称清臣宗。’同传又曰:“馥字祖宣,浚从父子也。父蕤,安平太守。”《世说新语笺疏()》和《九家旧晋书辑本》中分别曰:“周恢 ,字弘武,汝南人。祖斐、永宁少府,父隆、州从事。”“周恢,浚叔父子 。新晋书无传 。周恢字弘武 。汝南人 。祖斐 、永寧少府。父隆、州从事。”“周馥,浚从父子。”“浚叔父子”,说明周恢是周浚父亲的弟弟的儿子,又说明周浚与周恢是同祖父的。“浚从父子”,从:按古代汉语字典释意为“堂房亲属。”即堂房叔伯之子。从晋书周浚载明的史实看,周浚、周恢、周馥三人为同辈;其中,周浚父名周裴,周恢父名周隆,周馥父名蕤。又,周恢祖名周斐。既然叔父之子的祖名斐,那么,则直接说明周浚之祖名斐;周馥之祖,名未详,但与周斐是兄弟。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隋志》载,曹魏时,周斐著《汝南先贤传》。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说:周斐始末未详。宋晁载之《续谈助》钞殷芸《小说》载汝南中正周斐表。裴当为斐。盖尝为本郡中正者。故宋晁载之《续谈助》钞殷芸《小说》,将周裴与周斐说城为一人是错误的。斐,fei,音菲;裴,pei,音培;是两个不同读音的字,且不通字。故仕少府卿的周裴是周浚之父,周恢之伯父;仕汝南中正、著《汝南先贤传》的周斐,为周浚、周恢之祖;周斐子有二:周裴、周隆。

            第二节 连续十二代功勋卓著,名垂国史

第一世:

1、周裴:汝南安城人;官少府卿;生子:浚。

2、周隆:为州从事,父斐;周浚之叔父;生子:恢。

3、周蕤:安平太守;周浚之从父;生子:

第二世:

1、周浚:(220288),字开林,汝南安城人;晋朝大臣。曹魏时历官尚书郎、江州刺史,累迁御史中丞,拜折冲将军、杨州刺史,封射阳侯;太康初,任少府;晋元康二年出任杨州都督,后将作大匠、使持节、安东将军,封武城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太康九年(288年)病死于扬州任上,终年69岁。三子:顗、嵩、谟。

2、周恢:字弘武,汝南人安城人。祖斐、仕汝南中正、著《汝南先贤传》,父隆、州从事; 周浚叔父子。曹魏文帝时仕常侍,西晋惠帝时二十四友之一。生子:穆。

3周馥:字祖宣,周蕤子,周浚从父子; 泰康中为诸王文学,累迁司徒王浑左西属,补尚书郎。惠帝时迁司徒左长史吏部郎,转御史中丞侍中,拜徐州刺史,加冠军将军假节,徵为廷尉。大驾幸邺,守河南尹; 孝惠皇帝下光熙元年丙寅,(公元306年)迁司隶校尉,加散骑常侍,假节都督诸军事; 永嘉元年丁卯(公元307年)二月代刘准为镇东将军。怀帝初,以平陈敏功封永宁伯;东海王越召之不行。寻上书请迁都寿春,忤越见攻。永嘉五年众溃,忧愤发病(311)十一月卒;封永宁伯。二子:密、矫。

第三世:

1、周顗(音椅):讳拤,字伯仁;生于公元269年;东晋大臣,袭父爵武城侯,拜秘书郎,累迁尚书吏部郎;元帝初镇江右,永嘉五年,请为军谘祭酒,出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中兴初,补吏部尚书;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太兴三年庚辰(320)闰三月,转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如故;永昌元年(322年)四月丙子日(23)为王敦害,时年五十四;敦卒后,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康公,祀以少牢。顗三子:闵、恬、颐。

2、周嵩:字仲智,元帝作相,引为参军; 出为新安太守; 补庐陵太守,不之职,更拜御史中丞。

3、周谟:字叔治;历少府、丹阳尹、侍中、中护军,封西平侯;落籍陕西华阴县为其始祖; 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贞。

4周密:字泰玄,父周馥;性情清虚简约,当时人称他为清士,官至尚书郎。

5周矫:字正玄,父周馥;也有才干。

第四世:

《晋书.列传第三十九.周顗,子闵》载:“闵字子骞,方直有父风。历衡阳、建安、临川太守,侍中,中领军,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加中军将军,转护军,领秘书监。卒,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烈。无子,以弟颐长子琳为嗣。琳仕至东阳太守。恬、颐并历卿守。琳少子文,骠骑谘议参军。”

1、周闵:字绍之,号子骞,周顗长子;方直有父风,历衡阳、建安、临川太守、侍中、中领军、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加中军将军,转护军,领秘书监。卒,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烈公;娶高氏,无子,以弟颐子琳为嗣。

2、周括:闵公弟;历卿与太守,生子二:欢、欣

3、周頤:闵弟,颐与恬历卿与太守,颐官东阳郡太守,生子二:琳、璐。琳出继长兄闵为嗣。

第五世:根据国史,结合其谱,编纂如下:

周琳:讳励,字志先;仕至东阳太守;周颐长子,出继周闵为嗣;娶向氏,生子二:武、文。

第六世:周琳子

1、周武:娶明氏,生子一:虎头。

2、周文:仕黄门侍郎,至骠骑谘议参军;生子一:淳。

第七世:

一、     周武子:

1、周虎头:仕员外常侍;娶高氏,生子二:恂、煖;

                  二、周文子:

2、周淳:南朝刘宋时期侍中,太常。晋光禄大夫、尚书仆射周顗之曾孙,东阳太守周琳之孙,骠骑谘议参军、黄门侍郎周文之子;娶薛氏,生二子:周峤、周朗。

第八世:

                   一、周虎头子:

1、周恂:归乡侯相;娶宋氏,生子二:颙、頔;

2、周煖:生子一:彊。

                  二、周淳子:

3、周峤:(?—453),父亲周淳,刘宋太常。周峤以名家之子娶宋武帝刘裕第四女宣城德公主,两个女儿分别嫁与宋文帝长七子建平王刘宏和第八子庐江王刘?。文帝元嘉末年,出任吴兴太守。不久,刘宋统治集团发生内乱,周峤不知所从,被府司马丘珍孙所杀。其弟周朗,有名于当世。

4、周朗:(425-460),字义利。父周淳。生于宋文帝元嘉二年,卒于孝武帝大明四年,年三十六岁。少而爱奇雅,有风度。为江夏王义恭太尉参军。孝武初,除建平王宏中军录事参军。上书陈述得失,多自矜夸,忤旨去职。后以居丧无礼,为有司所纠,诏巢付边郡,于道杀之。朗著有文集八卷,《隋书经籍志注》传于世。子仁昭。

第九世:

                   一、周恂子:

1、周颙:字彦伦,汝南安城人,迁居会稽钟山西立隐舍,休沐则归之; 初为宋益州主簿,建元中,为始兴王前军谘议,直侍殿省;永明初转太子仆,兼著作,撰起居注;迁齐中书郎,兼著作如故,后转国子博士;有文集二十卷,(《隋书志》作八卷,隋志注作十六卷;此从两《唐书志》)与三宗论、四声切韵,并行于世。娶明氏,生子二:拾、捨。殁于齐武帝永明七年(490年)。

2、周頔:未详。

                 二、周朗子:

3、周仁昭:周朗之子,宋顺帝昇明末年官至南海太守。

第十世:颙子:

1、周拾:字宝始,梁司徒祭酒;娶阙氏,生子三:弘正、弘让、弘直;

2、周捨:字升逸;生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王亮为丹阳尹时,辟为主簿,政事多委焉;迁太常丞;梁台建,为奉常丞;高祖武帝召拜尚书祠部郎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太子洗马、散骑常侍、中书侍郎、鸿胪卿;又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豫州大中正,迁太子詹事;梁普通五年(524年)迁右骁骑将军、知太子詹事,时称“雨贤丞相”,以其年卒,时年五十六;谥赠侍中、护军将军;娶唐氏,生子二:弘义、弘信。

第十一世:周拾子:

1、周弘正:字思行,兄弟三人由建康迁居润州丹阳,与弟弘让、弘直俱为叔父周捨所养;生于齐建武三年(496年),天监中,补国子生,除太学博士,历晋安王丹阳尹主簿、建业、曲阿、安吉令。普通中,为司义侍郎,直寿光省。中大通中,迁国子博士,侯景以为太常。元帝承制,授黄门侍郎,直侍中省,迁左民尚书,加散骑常侍。江陵陷,敬帝以为太尉王僧辩长史,行扬州事。太平初,授侍中,领国子祭酒,迁太常卿、都官尚书。陈受禅,授太子詹事。文帝即位,迁侍中、国子祭酒,授金紫光禄大夫,领慈训太仆。废帝即位,领都官尚书,授太傅长史,加明威将军,宣帝即位,迁特进,领国子祭酒、豫州大中正,进尚书右仆射。陈宣帝太建六年(574)六月卒,享年七十九,赠侍中、中书监,谥曰简,有《周易义疏》十六卷,《孝经私记》二卷,《庄子内篇讲疏》八卷,集二十卷;娶裴子野公之女,生子三:豫玄、坟、璝。

2、周弘让:生卒年不详,约自齐明帝永泰元年,至陈宣帝太建九年间在世。性简素,博学多通。始仕不得志,隐于句容之茅山。晚仕侯景,为世所讥。陈天嘉初,以白衣领太常卿光禄大夫,加金章紫授。弘让著有文集前后二十一卷,(《隋书志》)传于世;其他未详。

3、周弘直:(公元五OO年至五七五年),其先汝南安城人,字幼方(思方),弘正次弟。仕梁为太学博士,迁西中郎、湘东王外兵记室参军,入为尚书仪曹郎。湘东王镇江荆二州,累除谘议参军,带柴桑、当阳二县令。台城陷,承制授假节、英果将军、世子长史,寻除智武将军衡阳内史,迁贞毅将军、平南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封湘滨县侯,历邵陵、零陵太守、云麾将军、昌州刺史,从王琳举义,琳败,降陈。天嘉中,历国子博士、庐陵王长史、尚书左丞,领羽林监、中散大夫、秘书监,掌国史,迁太常卿、金紫光禄大夫。太建七年,遇疾卒于家,时年七十六。有集二十卷。生子:确。

第十二世:根据国史,结合其谱,编纂如下:

                    一、周弘正子:

1、周豫玄:系别详。

(唐)李延寿纂《南史.卷三四、列传第二四.周弘正》载:“子豫玄,年十四,与俱载入东,乘小船度岸,见藤花,弘正挽之,船覆俱溺,弘正仅免,豫玄遂得心惊疾。次子坟,尚书吏部郎。”

2、周坟:官至尚书吏部郎; 《资治通鉴》载:“陈后主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聘于大隋。后主闻大隋高祖文皇帝状貌异人,使彦画像而归。帝见,失态无状,惊狂仆地,大骇曰:‘吾不欲见此人!’亟命屏之。”《隋书》卷十九、 志第十四载:“高祖平陈,得善天官者周坟,并得宋氏浑仪之器。”《(东晋南朝)建康通纪简编》载:“陈至德元年(583年)〖十一月〗遣周坟聘隋,副使袁彦画隋帝像。”娶阙氏,生子一:翰。

3、周璝:北齐·颜子推 著《颜氏家训》《杂艺第十九》中曰:“汝南周璝,弘正之子,......能一箭四十余骁。”善投壸,闻名于世,系别详。

                     二、周弘直子:

4、周确:(公元529587年)陈朝名臣周弘直之子。字士潜,美容仪,宽大有行检,博涉经史,笃好玄言,世父周弘正特所钟爱。解褐梁太学博士、司徒祭酒、晋安王簿。高祖受禅,除尚书殿中郎,累迁安城王限内记室。高宗即位,授东宫通事舍人,丁母忧,去职。及欧阳纥平,起为中书舍人,命于广州慰劳,服阕,为太常卿。历太子中庶子、尚书左丞、太子家令,以父忧去职。寻起为贞威将军、吴令,确固辞不之官。至德元年,授太子左卫率、中书舍人,迁散骑常侍,加贞威将军、信州南平王府长史,行扬州事,为政平允,称为良吏。迁都官尚书。生于梁中大通元年(529年),陈祯明元年(587年),遘疾卒于官,时年五十九。诏赠散骑常侍、太常卿,官给丧事。

第三节   身居朝纲  灿若繁星

   上述十二代中,历任宰相四位; 封侯、伯爵、侯相共六位; 将军七位; 封大夫四位; 国子博士三位; 太子少傅、太子仆、太子詹事、太子中庶子六人; 司徒祭酒一位; 太守九位; 少府卿二位; 历任其他职位七位。

一、宰相:

1、周顗(音椅):讳拤,字伯仁;生于公元269年;东晋大臣,袭父爵武城侯,拜秘书郎,累迁尚书吏部郎;元帝初镇江右,永嘉五年,请为军谘祭酒,出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中兴初,补吏部尚书;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太兴三年庚辰(320)闰三月,转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如故;永昌元年(322年)四月丙子日(23)为王敦害,时年五十四;敦卒后,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康公,祀以少牢。

2、周闵:字绍之,号子骞,周顗长子;方直有父风,历衡阳、建安、临川太守、侍中、中领军、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加中军将军,转护军,领秘书监。卒,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烈公;娶高氏,无子,以弟颐子琳为嗣。

3、周捨:(469-524),字升逸;王亮为丹阳尹时,辟为主簿,政事多委焉;迁太常丞;梁台建,为奉常丞;高祖武帝召拜尚书祠部郎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太子洗马、散骑常侍、中书侍郎、鸿胪卿;又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豫州大中正,迁太子詹事;梁普通五年(524年)迁右骁骑将军、知太子詹事,时称“雨贤丞相”,以其年卒,时年五十六;谥赠侍中、护军将军。

4、周弘正:(496-574),字思行,居丹阳,生于齐明帝建武三年,卒于陈宣帝太建六年六月,年七十九岁。幼孤,与弟宏让、宏直俱为叔父侍中护军舍所养。年十岁,通老子、周易。舍每与谈论,辄异之曰:汝种情颖悟,清理警发。后世知名,当出吾右。年十五,补国子生,于国学讲易,诸生传习其义。起家梁太学博士,后为梁平西邵陵王府谘议参军。宏正知玄象,善占候。大同末,预知侯景之乱。又善清谈,为梁末玄宗之冠。入陈,累官尚书右仆射。卒,谥简子。著有周易讲疏十六卷,论语疏十一卷,庄子疏八卷,老子疏五卷,孝经疏二卷,及文集二十卷,(《隋书志》及《两唐书志》同)并行于世。

二、封侯、伯爵、侯相共六位:

    封侯四位,封伯爵一位,封侯相一人:即周浚,曹魏时期,封射阳侯;晋元康间封武城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周顗袭父爵武城侯。周谟封西平侯。周弘直,封湘滨县侯。周馥,怀帝初,以平陈敏功封永宁伯。周恂,封归乡侯相。

三、将军七位:

1、周浚:曹魏时,拜折冲将军; 晋元康二年,安东将军,又都督扬州诸军事。

2周馥:代刘准为镇东将军。

3、周顗:永嘉五年,请为军谘祭酒,出为宁远将军。

4、周闵:加中军将军,转护军。

5、周捨:高祖武帝时,右卫将军; 梁普通五年(524年)迁右骁骑将军。

6、周弘直:英果将军。

7、周确:至德元年,授太子左卫率、中书舍人,迁散骑常侍,加贞威将军。

四、封大夫四位:

1、周顗: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康公,祀以少牢。

2、周谟: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3、周闵: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烈公。

4、周弘让:陈天嘉初,以白衣领太常卿光禄大夫,加金章紫授。

五、国子博士三位

1、周颙:后转国子博士。

2、周弘正:普通中,稍迁国子博士。

3、周弘直:天嘉中,历国子博士。

六、太子少傅、太子仆、太子詹事、太子中庶子六人:

1、周顗: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

2、周颙:太子仆,兼著作,撰起居注。

3、周捨:高祖武帝时,累迁太子洗马、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梁普通五年(524年)迁右骁骑将军、知太子詹事。

4、周弘正:陈武帝授太子詹事。

5、周朗:初为南平王铄冠军行参军,太子舍人,司徒主簿。

6、周确:高宗即位,授东宫通事舍人,丁母忧,去职。服阕,为太常卿。历太子中庶子、尚书左丞、太子家令,以父忧去职。

七、司徒祭酒一位:

1、周拾:字宝始,梁司徒祭酒。

八、太守九位:

1周蕤:周裴弟,周浚从父;仕安平太守。

2、周嵩:字仲智,元帝作相,引为参军; 出为新安太守。

3、周闵:字绍之,号子骞,周顗长子;方直有父风,历衡阳、建安、临川太守。

4、周括:闵公弟;历卿与太守。

5、周琳:讳励,字志先;仕至东阳太守;周闵嗣子。

6、周弘直:历邵陵、零陵太守。

7、周峤:出任吴兴太守。

8、周朗:元嘉末,为吴兴太守。

9、周仁昭:周朗之子,宋顺帝昇明末年官至南海太守。

九、少府卿二位:

1、周裴:东汉末年官永宁少府卿。

2、周谟:字叔显;历少府......。

十、历任其他职位八位:

1、周斐:汝南中正,著《汝南先贤传》五卷。

2、周嵩:更拜御史中丞。

3周密:字泰玄,父周馥; 官至尚书郎。

4、周文:骠骑谘议参军、黄门侍郎。

5、周虎头;仕员外常侍。

6、周坟:《(东晋南朝)建康通纪简编》载:“陈至德元年(583年)〖十一月〗遣周坟聘隋,副使袁彦画隋帝像。”说明时至公元583年周弘正次子周坟在任;官至陈尚书吏部郎,后仕隋太史令。

7、周淳:南朝刘宋时期侍中,太常。

8、周美:字耀芳,居丹阳;任润州刺史,官至尚书吏部郎。

                     第四章  迁徙

晋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即怀帝,改元永嘉。刘渊遣石勒等大举南侵,屡破晋军,势力日益强大。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四年刘渊死,子刘聪继位。次年,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旋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的乱事。晋初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胡人遂乘时入侵。从晋武帝篡曹魏,到晋愍帝出降,西晋国祚仅历五十一年。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衣冠仕族臣民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晋朝迁都至江东建康(今南京),自此史称东晋。永嘉之乱时期,汝南安城周氏家族,与中原其他姓氏一样南迁避乱。其中,周浚三子即周顗、周嵩、周谟也随着晋元帝的军队迁徙建康,成为建康周氏;至周顗七世周捨“王亮为丹阳尹时,辟为主簿,政事多委焉;”由建康(今南京)迁家润州丹阳。又因周捨之兄周拾字宝始所生三子周弘正、周弘让、周弘直兄弟三人幼孤,俱为周捨所养,故周弘正兄弟三人与叔父周捨俱居润州丹阳,又演变为丹阳周氏。至周弘正六世孙周侁,讳彦博,字沂滨,号仕清,永隆元年授司马镇南建武节大将军;至中宗嗣圣朝拜太子少师;因诸武专权遂不仕,由润州丹阳太平乡丰里仁义堡徙居江州瑞昌瀼溪之西辂北开基繁衍,遂成辂北周氏。

瑞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定居。西周,县地属楚;东周敬王十六年(公元前504年),吴伐楚,县地属吴。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分天下三十六郡,县地属九江郡。汉高祖元年,为九江王黥布封地。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割扬、荆二州十郡置江州;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合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置寻阳郡,隶江州,辖柴桑县。梁、陈时瑞昌为汝南县地。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九江郡为江州,分湓城增置浔阳县。至南唐昇元三年(939年),始设县,名瑞昌。历时一千余年,均为县级建制。1989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瑞昌县设立瑞昌市。瑞昌市辖区位于赣北偏西,长江中游南岸,北襟长江“黄金水道”,东邻九江,南接德安、武宁,西界湖北阳新,北与湖北武穴市隔江相望, 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史有“通衢”之称。全市总面积1442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辖21个乡(镇、场、街道)。 瑞昌居民共有18个民族,即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黎族、畲族。其中汉族398594人,占总人口的99.94%,余为17个少数民族。

                 第五章  甲第蝉联 光先裕后

                 第一节、辂北周氏的开基始祖周侁

周侁,讳彦博,字沂滨,号仕清;父美字耀芳,润州丹阳人,其先汝南安城人。生于唐高宗永徽辛亥年(公元651年)九月十七日寅时;乃晋射阳侯周浚之华胄,陈尚书右仆射周弘正嫡裔。唐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授银青光禄大夫、司马镇南建武节大将军;迨中宗嗣圣朝拜太子少师;谥晋国文肃公,从一品。唐高宗诏褒周侁曰:“才兼文武裕相,度尤裕将;猷服处侯。甸卫人民,尤卫社稷”。后诸武专政,退居不仕,自润州丹阳太平乡岁丰里仁义堡从居江州瑞邑(今江西瑞昌市)王仙乡辂北。娶宋氏,生于唐高宗永徽八年(公元657年)三月初八日亥时,生子三:周新、周表、周清;继娶叶氏,生子二:周回(承事)、周整(详事);公殁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丁卯(公元727年)九月十五日吉时,享年76; 宋妣殁于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庚午六月十九日吉时,公与宋夫人俱葬辂北青山仙鹅抱蛋吉地有碑;叶夫人与子整隐居庐陵乌东,旋迁吉水泥田,即念四郎居地焉。因此,周侁从居江西瑞昌辂北的时间,应在公元684年至705年之间,从居瑞邑时周侁年龄至少33岁以上。

········(后略)


握手
1

鲜花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30 00:37 , Processed in 0.02314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