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杭中医周强 于 2016-3-23 18:02 编辑
据县内各《周氏宗谱》所载,缙云周氏除周弄一支以武陵为郡外,其余均以汝南为郡望。
缙云周氏现主要有古楼、龙津坊、周弄、长川、东光、项川、谷前、冷水、柿坪、下山头、马石桥、方川、外前、溪弄坑共十四支,近万六人。
龙津坊周氏
吉水人周昌龄(976-1114),北宋景德元年(1004)出任台州府儒学训导,道经缙云,定居县城龙津坊浮桥旁,是为本支周氏始迁祖。北宋末,周昌龄4世孙周效,从县城迁东溪;周茂,于南宋初从县城迁汉溪(今名横塘岸)。5世孙周恭,南宋前期由县城迁小筠;周霸,南宋初由县城迁蒋堰。元代,由县城外迁的有:6世周载道(1272-1339)迁小溪周湖。8世周俊(1340-1398),迁驸马;其弟周杰(1345-1404),迁云岭。明代,10世孙周园(1373-1423)于明前期从县城迁杨桥(今属新建镇)。17世孙周又聪(1632-?)于明末清初迁前溪(今属溶江乡)。此外尚有迁居生水塘、方溪、沿路头、大岩坑等地。龙津坊周氏现有人口五千余。主要分布在横塘岸、驸马、云岭、前溪、方溪、沿路头、蒋堰等处。
古楼周氏
周行暹,世居汝南安城,后周显德年间,“统兵处州(今丽水),平胡贼之乱,封冠巾郡伯,始居缙之古楼”,为古楼周氏始祖。行暹生周融,周融生周兴、周兵。周兵于宋开宝六年(907)任东阳儒学教授,定居东阳玉峰。其5世孙周尚,从玉峰迁东阳槎溪。周尚5世孙周厨(1064-1127),宋元祐进士,北宋后期任平江府儒学教授。离任后,约于北宋末年迁回祖籍古楼,复定居于胪膛,是为胪膛周氏始迁祖。又有其堂弟周智祥(1112-1180)南宋绍兴年间官吏部尚书,周智敏(1114-1181)官淮安府检校,周智亮(1117-1172)官江陵府宣使,“昆季还迁古楼”,为古楼周氏复迁之祖。自周厨兄弟返缙以后,周氏日见兴盛,人口亦愈增多。又有裔孙从古楼、胪膛纷纷外迁。迁本县各地的有:周智祥7世孙周亮(1272-?),约元初从古楼迁螺丝岩;周谦(1288-1354),约元初从古楼迁马鞍山。10世孙周起(1368-1449),约明前期从古楼迁南顿。18世孙周乐主(1513-?)明中叶从马鞍山迁下东方。周厨第14世孙周智光(1488-1557),亦于明中叶从胪膛迁南顿。其后,周智光4世孙周成骥明后期从南顿迁云南溪(今名大溪滩,)。还有周智祥弟周智敏5世孙周良干(1192-1262),南宋中叶,赘居雁门(今舒洪镇)应世仁家,遂从古楼定居雁门。周良干5世孙周思珍(1274-?),约于元代从雁门迁塘上;周思恒(1285-?),元季从雁门迁麻车。周思珍第三子周霖(1341-?),元末又从塘上迁桥头(今属舒洪镇下园村)。还有周应 (1279~?)元代从雁门迁雁门岭脚(今属舒洪镇下园村)周竹(1280-?)元代从麻车迁下园;周成美(1375-?)明初从麻车迁笕头,后又有从笕头迁潘村;周智祥弟周智亮5世孙周善恭(1204-1272),南宋绍定元年(1228)进士,从古楼定居于贞溪(今下周村,属舒洪镇)。
本支周氏入缙迄今已历40余世,1997年,大溪滩340多人,其中周氏占80%左右。下周村570多人,岭脚115人,二百田170多人,悬藤山50多人,其中周氏均占大多数。周氏人数较多的村庄还有:凤山下82人,蟠龙104人,岭口76人,花楼山134人。
据《缙云县志》记载,周氏有进士19人:周厨、周茂、周瑨、周
备、周察、周智祥、周智正、周信企、周懋、周仁翊、周戎、周善恭、周欆、周璋、周璧,宋代人;周远、周南、周士多,明代人;周世昌(武),
清代人。制科1人:周君尧,元代人。举人2人:周政,明代人;周
家相,清代人。辟举3人:周必昌,元代人;周彦政、周颐,明代人。
明经3人:周第、周芝,元代人;周仪,明代人。
宋代,周厨任平江府教授,周茂任江东转运司判官,周瑨任淳安县尉,周察任常熟知县,周智祥任礼部尚书,周信企任饶州判官,周懋任转运司判官,周仁翊任高州教授,周戎任提政,周善恭任两淮盐运司司买,周欆任太仆卿,周璋任镇江丞,周璧任吏部给事,周文缓任六合知县,周宏道任河南道廉访司副使。元代,周君尧任缙云教谕,周必昌任缙云县尹,周芝任缙云教谕,周第任浦江教谕,周载道任福建道廉访副使。明代,周运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周南任右都御史(明史有列传),周士多任兵备副使,周政任襄府左长史,周彦政任瑞州府推官,周颐任金溪知县,周仪任福建佥事,周琬任湖广都事都司,周知彰任中府军卫经历,周涓善任柳州府判,周奭任石城训导,周海之任盐城训导,周德厚、周耀祖分别任教谕、定海知县。清代,周世昌任五品侍卫,周继坤任主簿。 缙云周氏,最早的历史记载在是唐初。现共有十余支。郡望有汝南、武陵,还有梅氏改姓的。 一、古楼周氏:唐末,汝南安城(今属河南)周行暹统兵处州平乱,封冠巾郡伯,始居古楼。吴越国开宝六年(973 ) ,其裔任东阳教授,居东阳玉峰(今属磐安)。南北宋之交,复多人从东阳回迁古楼。其后子孙散处胪膛、南顿、大溪滩、东方、马鞍山、岩门、塘上、桥头、麻弄、白彦和永康高川、舟山下、荆州等处。现有人口数千,人物有明河南道监察御史周远。
二、龙津坊周氏:宋景德元年(1004 ) ,吉水(今属江西)周昌龄出任台州训导,居缙云县城龙津坊浮桥头。至南北宋之交,裔孙散居小溪、东溪、汉溪(今横塘岸)、周湖、蒋堰、小筠、云岭、驸马、杨桥、大岩坑、方溪、溶溪、生水塘等处。现有人口数千,人物有明右都御史周南。人口有五千。 三、周弄周氏:南宋初年,诸暨人周衡(1086—1153)任缙云县尉,任满时因兵乱而居缙云章塘,即今之周弄,后裔迁居黄店、低处狮子圩、吴岭和丽水西溪百步等地,有人口千余,郡望武陵。
四、长坑周氏:源于山东曲阜,支分仙居。南宋中叶,仙居横溪周家店周钱,经商于长坑一带,居下园经堂前(桥上)。其后裔分迁上周和义乌双林寺等处,现有人口数千。
五、东光周氏:明初周士贞从丽水滴水岩迁入东光(今桂溪)。至清初,裔孙分迁苍岭脚、后叶、坑旦、栗坑、前朱等处,现有人口数千。
六、项川周氏:南宋中叶,丽水周奉哲入赘项川。后裔分迁龙山、蒋山、马岭、互川等处,现有人口数百。
七、谷前周氏:元末,刑部主事周椒基从江西吉安迁入谷川.至明末,裔孙分迁东前和永康下楼等处,现有人口数百。
八、冷水周氏:明万历初,周文朗从永康新亭迁缙云冷水铺,次子凤雨分居桂村,现有人口五百多。
九、柿坪周氏:即大士殿,又称新宅,明洪武初18世周宗麟(1363—1433)周宗鸿(1379—1416)兄弟从古楼(与下周、申亭诸派世系有出入。)居色下(今属磐安),至26世,周宗鸿后代周珊(1622—1704)、周贵(1631—1677)兄弟于清顺治时再迁季川(今桂村),周珊有五子,次子周祥熙(1686—1727)、三子周祥勋(1697—1754)同四子祥寿之子周志道(1722—1800),相继从季川定居大士殿,五子祥载的后代周金玉亦于同治时从桂村外迁兰溪,现桂村已无是脉周氏。居此的几户周氏是冷水铺周氏的分支,现有人口三百。
十、下山头周氏:极有可能与永康某周氏同宗,因无宗谱传世,莫知所承,现有人口三百。
十一、马石桥周氏:南宋末县城梅继夫改姓出继表伯周廷玉,人物有浦江教谕周仲渊,缙云训导周文瑞,金华县令周养才。其他因已无史料,莫知详情,现有人口约六百。
十二、方川周氏:传说,方川一带周姓最早住在这里,时间当为南宋或南宋以前,原居后山之下,据《方川吕氏宗谱》记载,乾隆四十年间,尚“彼强我弱,彼众我寡。”是时吕姓人口已经二百,周姓人口定在二百以上。但是同治壬戌间因太平军过境,周姓只剩成友一人,遂迁居里田基,里田基又称磊田基、柳田基,传为柳姓人居住,光绪十四年,成友子孙入常到下周古楼周氏,与之 合修宗谱,称螺丝岩义支派居里基,现有人口十几人。
十三、色背周氏:元朝时就已经居住在此,后分迁前山、金谷、坑上岩下等地,但原宗谱早已失去,现宗谱只有清代的记载是准确的,明代的归入到胪膛周远下面。现人口在二百左右。
十四、外前周氏:系客家人,康熙十四年以后从福建汀州先迁丽水梅田至其子再迁缙云,现有人口六百左右。
十五、溪弄坑周氏:系永康桥头周氏的一个分支,清朝中期居此,有人口近百。
十六、周村周氏:最迟应该在唐初就住在这里了,唐中期的佛教净土宗第五代祖师少康(688—763)就是这村人,周村周氏在元末无传,其遗产归于其女婿郑章。
现缙云周氏总人口近一万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