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福建省周会一行到古田县走访调研

[复制链接]
周顺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顺 于 2025-11-10 22:38 编辑

唐未入闽传古田,赣水迁徙衍翠屏——福建省周会一行到古田县走访调研记
        
     2025年10月24日上午,省周会一行从蕉城区驱车来到古田县。该县是宁德市辖县,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开元29年(公元741年)建县,隶属福州都督府,因垦辟古田而得县名,别名“玉田"。1958年因建设古田溪水电站,旧县城淹没于翠屏湖底,县治迁至罗华乡庄洋里。古田原属″福州十邑″之一,文化、语言均接近福州,并以“中国食用菌之都”著称,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省周会一行首先来到凤都镇仕坂村,走近才发现这里的周氏祠堂与众不同。它是一座3层楼的现代楼房,马赛克装饰外墙,虽然建有仿古大门,但怎么看都没有宗祠的感觉。走进屋内,墙上张贴悬挂的是仕坂周氏家族的世系源流、名人事迹、郡望堂号,以及对联书法等;镶钳在墙上还有介绍仕坂周氏源流、堂号的石匾,但字迹已经比较模糊。大楼的第3层是会客室,可能许久没有人来,桌面铺满尘埃,负责接待的宗亲有点不好意思地当场用布擦了擦,让客人坐下来翻阅仕板周氏宗谱。
微信图片_20251110155748_142.jpg 微信图片_20251110155748_143.jpg 微信图片_20251110155748_144.jpg 微信图片_20251110155748_141.jpg
    据谱载,仕板村周氏祖上系江西抚州府临川县长源里人,有兄弟四人:周章、周彦、周奇、周立。其中,周章公于宋朝迁汀州府清流县。周章公后裔周怀来公于宋太宗雍熙(公元984年一987年)年间,从清流县嵩溪罗源隔,迁至龙溪十八都松峰覩坪。传至8世周三智公卜迁林尾。其后裔福禄公于元成宗大德8年(公元1304年)又迁至溪尾。传至26世孙周国泰公、周国安公两兄弟,于康熙年间从尤溪溪东迁来古田九都。因打猎在仕坂山顶上发现群鹿聚居在雪地里,就回家请来风水先生勘察,确定为风水宝地后,马上回到尤溪将祖上骨胲背去安葬,并从九都迁仕板定居。现有周姓800多人。
     随后省周会一行驱车到往凤埔镇峦龙村。据该村周炳成宗亲介绍,峦龙村是北上江西、浙江、上海,南下古田、福州的交通要道,也是北上士子科考的必经要道,故古代商业繁极一时。峦龙村周氏始祖陵公,自明成化3年(公元1467年)从江西经光泽县一线而来,肇基至今已近538年。现有周姓200多户,800多人。
    峦龙村周氏历来奉行儒家半耕半读的理念,勤于稼穑,精修研读。″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清道光之后,峦龙村周氏人才辈出,在科场上获秀才,监生,贞生,举人者数十人。他们或为人勤慎,为官清廉,造福一方,或经商吴城,泛舟姑苏,功成身退。周觐光公,系周陵公第13世孙,于咸丰2年(公元1852年)考中壬子科乡试72名举人,任汀州府教授,福安县学教谕,封内阁中书,赐"文魁″匾。周懿光公,与周觐光公系同辈兄弟。同治4年(公元1865年)考中甲子正科乡试第79名举人,授长汀府教谕,聘为琴冈、梅冈书院掌教,赐"文魁"匾。从此,周氏家族享有“耕读人家”的美誉。
微信图片_20251110160211_150.jpg 微信图片_20251110160211_152.jpg 微信图片_20251110160211_154.jpg 微信图片_20251110160211_155.jpg 微信图片_20251110160211_153.jpg 微信图片_20251110160211_149.jpg 微信图片_20251110160211_148.jpg
      "峦龙周氏祠堂″为举人周觐光公所修,至今已有170多年。从外墙看依然保持光鲜,字迹清晰,但整个祠堂内部已显残破。该村现有周姓200多户,800多人,村中周氏宗亲正在筹划准备对祠堂进行重修。
微信图片_20251110160211_147.jpg
    在祠堂不远的田野之上有一片民居,周觐光公的故居就座落其中,带有清代木结构建筑特征。进屋参观,屋内干净整洁,打理得井井有条。说明周氏宗亲十分注重保护祖上留下的房产。
微信图片_20251110131519_157_2.jpg
      在峦龙村餐馆用餐后,省周会一行没有午休,继续前往平湖镇衡阳村(今为横洋村)走访。横洋村四周皆是平洋,村后倚龙首山、金牛荷洋;村前远眺笔架山,山峰陡峭而挺秀,树木茂密而常青。
   据《衡阳周氏世谱》(明万历47年即公元1619年编修)记载,衡阳周姓远祖周仁威公,原籍河南汴梁(今开封市),唐末同王审知同时入闽,居三山(福州)石井巷,生2子:周辅公、周弼公,周辅公授光禄大夫,生4子:仁、炳、礼、智。第2子周炳公,官至礼部待郎,迁居古田36都官州岐西境(今横洋村)。周炳公生4子:长周颖士、次周进士,三周显士、四周文亮。次、三两支仍居岐西境;周文亮公后裔周雪堂公为衡阳始祖,迄今繁衍29世,后裔12000余丁。衡阳周氏族人多数迁徙各地,少数留守祖业。周云铨宗亲介绍说,据谱载,周炳公长子周颖士公,系南宋初省元(举人),绍兴辛末科中式进士,历官迪功郎、浙江路将仕郎,后传9世由岐西境迁屏南棠口村,但屏南棠口周氏并不认可。究其原因,可能是谱载第9世迁过去,却没有具体的姓名、过程等事实依据,对方不相认也属正常现象。

     另据《周氏世谱全集》记载,光绪4年 (公元1875年)18世裔孙周则笔公等鼎建周氏宗祠,全座400平方米。宗祠大门3扇开,中大门上悬挂”周氏宗祠“匾额,门左右楹联书:汝水家声远”,“濂溪世泽长”;左大门上方书“入孝”:右大门上方书″出悌”,入大门至横廊。厅堂树8根顶梁大圆柱,雄伟壮观;厅堂正面,上正中书“爱莲堂”;左上横额书“绳其祖武”,右上横额书“贻劂孙谋”,皆蓝色大字。厅堂正面,中、左、右分设公婆龛3间,祀雪堂公暨历代祖先之神位;厅堂灰壁上题:“忠、孝、廉、节”4个红底白色大字,系晦翁(朱熹)所书。由于1958年国家建设古田溪水库,原有风水宝地的宗祠被淹没拆迁,辉煌庄严的祠堂仅留遗迹。
微信图片_20251110171908_161.jpg 微信图片_20251110171908_159.jpg 微信图片_20251110171908_158.jpg 微信图片_20251110171908_160.jpg 微信图片_20251110171908_162.jpg
      宗祠为祀祖明堂,是敦人伦,厚教化,瞻仰先贤遗迹,激励后辈英才的重要场所,故宗祠的建立为氏族之首要大事,加上各地周氏宗亲回乡祭祖人数逐年增多,建造宗祠势在必行。以周长耀等宗亲为首带头下,于2006年开始动工建祠,在原宗祠遗址上填方提高5米,重建起主体坐向与原宗祠一致的新祠堂。衡阳周氏族人还把每年农历8月初一日作为祭祠日,形成了尊宗敬祖、敦亲睦族的良好氛围。
微信图片_20251110172546_166.jpg 微信图片_20251110172546_169.jpg 微信图片_20251110172546_170.jpg
    与横溪村毗邻的平湖镇沙洲村,旧称瑞溪境,又名洲尾。衡阳第5世孙周振祖公由衡阳迁居沙洲立境。原周氏宗祠建于清光绪年间,祖殿建于中华民国期间。1958年由于国家建设古田溪水电站,全村乡亲迁移分散各地。宗祠祖殿被拆除并淹没于翠屏湖水库下。2014年周氏宗祠重建:经2年余努力,沙洲村宗祠祖殿初具规模。站在祠堂前,恰逢枯水季节,水库水量小,水库裸露出的草地,青草茂盛,犹如北国一派草原风光。放眼远眺,青山黛色,与碧水相映,美不胜收。遗憾的是,周氏宗祠祖殿尚在后续修造中,内部也显得较为零乱。作为省周会一行衷心祈盼沙洲村周氏宗亲能够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把周氏宗祠祖殿修建得更加绚丽多姿,以告慰列祖列宗,为子孙后代树立尊宗敬祖的好榜样!


  (周书文 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手机版|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周亚金;办公室主任:周广涛。

GMT+8, 2025-11-14 00:05 , Processed in 0.0314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