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近代] 周岳如的行医传奇与革命人生

[复制链接]
周顺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顺 于 2025-8-22 07:32 编辑

医者仁心映丹心:  周岳如的行医传奇与革命人生

       1910年12月26日,闽县七里傅筑村的一户中医世家迎来了新生命——周岳如(又名周锦盛)。这个日后成为闽侯名医的家庭,祖上世代行医,尤以"四个指"把脉的中医技法闻名乡里。其父周承熙更是凭借精湛医术赢得"倚头"中医师的美誉,尤其擅长治疗少儿疑难杂症。据家族相传,清同治年间(1868-1869),凤港村林道炳之子罹患重病,经周承熙妙手回春。这个后来成为国府主席的婴孩,便是林森。林森从政后,特赠"回生堂"匾额以示感恩,这块承载着国府主席墨宝的珍贵匾额,至今仍是周氏家族引以为傲的传家之宝。

                  
革命火种的初燃
        周岳如在六兄弟中排行第四,自幼浸润在中医文化中。祖父与父亲“四指切脉”的绝技、病患康复时感激的目光,都在他心中埋下医者仁心的种子。然而1933年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一在行医途中,他结识了同乡革命志士黄依喜,从此踏上了一条充满理想与危险的道路,医术亦成为革命斗争的特殊武器。

       同年4月,在福清特支委员陈金来的部署下,周岳如与郭仕春等革命志士齐聚福清,参与组建"瑶山人民自治会"。这场由福清县委负责人、海口"整雅"皮鞋店店主陈金来直接领导的重要行动,为后续的武装斗争埋下火种。10月举行的武装暴动虽因敌强我弱暂时受挫,但周岳如与战友们化整为零,继续坚持斗争。其中,郭仕春率闽侯游击队员转战天水岭,而周岳如则坚守故土,在行医的同时秘密传递情报。

                  浴血坚守的医魂
       1936年4月,罗汉里反围剿战斗的硝烟中,游击队员俞昌福与陈行福负伤转移至闽侯梅溪村。张达本紧急联络周岳如,这位中医世家传人立即以精湛的草药医术救治伤员。经过十余天的精心调治,俞昌福转危为安;而伤势过重的陈行福虽被护送回福清老家,终因感染恶化不幸离世。这段经历不仅展现了周岳如"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更见证了他为革命事业隐姓埋名的特殊贡献。

       1941年4月,福平沿海抗日游击队第八中队在福清漈头村成立。此时的周岳如表面仍是傅筑村的普通郎中,实则担任着闽侯地下交通员的重任。6月,当郭仕春通过情报网络获悉日军运输队动向时,陈金来立即部署作战。在荆溪乡凤凰山、三峰寺的伏击战中,周岳如这位"双面战士"也亲临前线。随着陈金来一声令下,百余名游击队员雷霆出击,击毙日军十余名,缴获战马及军需物资,取得了一场漂亮的游击战胜利。

          隐蔽战线的坚守
       琅尾港伏击战的硝烟散去后,随着陈金来、郭仕春等领导人相继牺牲,革命形势陷入低潮。周岳如被迫中断组织联系,却始终坚守医者本心。在看似平凡的行医生涯中,他继续以"回生堂"为掩护,默默守护着乡邻健康,更以特殊方式延续着革命火种。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位历经风雨的革命老兵才重新回归公众视野,以其精湛医术成为闽侯家喻户晓的名医。

       1997年12月,周岳如走完88年的人生历程。从中医世家的传人到革命烽火中的隐秘战士,从游击战场的救护者到新中国建设的奉献者,他的一生犹如一部浓缩的近现代史。那块"回生堂"匾额不仅镌刻着国府主席的感恩,更见证着一个医者与革命者交织的传奇人生——在救死扶伤的诊台前,他以仁心守护生命;在民族解放的征途上,他以热血铸就忠诚。这种医者仁心与革命精神的完美融合,恰是那个特殊年代无数仁人志士的真实写照。

口述: 周钦群(周岳如孙子)

文字整理: 陈上旭

参考资料: 周岳如个人档案以及老同志俞昌福回忆录等。《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闽中游击区》、林依光编著《青口纵横》等书籍。

闽侯县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筹委会)供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手机版|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周亚金;办公室主任:周广涛。

GMT+8, 2025-8-27 03:28 , Processed in 0.0214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