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近代] 周裕藩: 海坛革命先驱 闽中抗日英雄

[复制链接]
周顺 发表于 2025-7-26 16: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顺 于 2025-7-26 16:31 编辑

                  爱国主义觉醒到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跨越
       周裕藩(1921.01 — 1945.02)出生于福建省平潭县流水镇(现为君山镇)盘团村一个农民家庭。全家10个兄弟、妹妹中他居长。祖父周莲湖是清末的穷秀才,一生热心桑梓教育事业,乐于公益事业,深得乡亲们的尊敬与爱戴。周裕藩从小受祖父的良好熏陶和教育,好学上进,心有为民之志。1932年9月,他随祖父到福清松潭小学读书。1933年11月,国民党第19路军爱国将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领导人蔡廷锴将军,到福清明伦堂演讲,福清地下党领导人余长钺也在台上作抗日救亡的激昂演讲,使参会的周裕藩和不少同学受到一次不凡的心灵震撼。1934 —1937年,周裕藩考入福清县立初中。这所学校是我地下党团、进步人士活动的聚集地,也是传播革命理论、开展反帝、反封建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该校进步教师、“同攻读书会”(党的外围组织)骨干陈聪章、俞建熙的教育引导下,周裕藩积极阅读进步书刊,参加抵制日货及抗日救国宣传,上演“放下你的鞭子”活报剧,爱国主义思想有了新的觉醒。为追寻革命真理,周裕藩大量阅读革命书籍,并经常到两位导师家请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两位导师引荐,周裕藩结识了福清14岁就加入共产主义共青团,后任团县委书记、福清中心县委委员、中共闽中特委委员的余长钺。两人结成莫逆之交。后又结识在海口开设复稣医院为掩护的地下党员陈亨源。在两位革命前辈的教育引导下,周裕藩的理想与信念有了新的跨越,接受了马列主义真理。
      1937年6月,周裕藩初中即将毕业时,传来他敬仰的引路人余长钺等“闽中五特委”被国民党杀害于福州鸡角弄的噩耗,激起他无限的悲伤及对国民党反动当局的义愤与仇恨。他怀着继承先烈未竞革命事业的决心,毅然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步入革命的征途,时他年17岁。
      同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爆发。党组织派遣周裕藩在平潭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周裕藩以复读初三年名义,在平潭这所当时最高学府——岚华初中,开展抗日救亡和地下革命活动。从此,他步入了抗日救亡与革命斗争的人生不归路。
                  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旗正飘飘开启新程
      “要真正救国,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这是青年党员周裕藩在入党后新的政治领悟与执念。从1940年5月,周裕藩被任为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平潭负责人(联络人)后,他就把建立平潭地方党组织,作为自己革命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他走过一段艰苦的奋斗历程。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事宣传教育。从思想武装入手,这是他建党工作的着力点。1938年9月,他在家乡邀请在福州英华高中辍学的曾焕乾到家乡盘团小学任教,创办平潭党的第一所渔农民政治夜校。开展抗日救亡教育,传播革命火种,为建立党的组织,打下思想和组织基础。把政治夜校办成平潭革命的发祥地及红色革命摇篮。随后,他先后在党的地下据点马尾亭江小学、福清松潭及附近安明、李厝,西岐、霞楼、倪埔等地,先后共创办7所农民政治夜校。他还亲临亭江、松潭政治夜校讲课,宣传抗日救国,传播革命理论。1941年平潭及沿海地区沦陷后,他会同曾焕乾、林正纪、周季罴等人,在南平筹办“剑桥书店”,出售抗日救亡进步书刊、中文译本马列著作,以唤起革命青年投入抗日救亡及革命斗争。期间,他购置一大箱抗日救亡小说及进步书刊,供自己阅读及革命知识青年传阅。
       周裕藩十分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初心使命教育。他强调入党“首先要学习党的知识,懂得党的性质、任务和奋斗目标,提高阶级觉悟,树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终身信念”。他要求:“参加共产党,就是要为广大穷苦人民谋利益。建立新中国,要有那种宁可粉身碎骨,也不要放弃共产主义的信念”。“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要有为革命而牺牲的精神。来参加地下党,要有流血牺牲的准备”。
      周裕藩等坚持在抗日反顽实际斗争中,考验与锻炼积极分子,积极慎重地个别发展党员。1939年6月,他以中共闽南特委特派员的身份,在平潭盘团政治夜校吸收第一个共产党员徐兴祖。1943年夏,他又在地下据点介绍林斌入党。次年10月,他在“闽中沿海突击队”中发展游击队骨干林慕曾、王韬、李增喜等入党。1943年8月,经中共闽中特委批准,在福清海口成立中共福长平特区委员会,周裕藩任书记。1944年8月,他与徐兴祖在大富地区建立中共平潭第一个支部,发展20多名党员。从此,平潭地方党组织从这里出征,先后在平潭流水、中楼、城关、北厝天山、敖东大福、屿头,以及福清海口、松潭,长乐壶井、马尾亭江等地,建立大批地下联络站。在平潭及福清、长乐沿海周边地区,开启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新航程。平潭党的重要干部徐兴祖、林慕曾、郑杰、林正纪、林斌、李增喜、周述銮、欧秉发、王韬等,都从大富地区走上革命征途。
       1944年8 — 11月,周裕藩为书记的中共福长平特区委员会,遵照上级党“扩党练干”的要求,在抗日游击队与据点中又吸收一批党员,使党员人数增至49人,成为抗日救亡斗争中的中坚力量。1944年11月,福长平特区委选送李增喜、周述銮、周福、林水官、林阿福等10多名新党员,参加在长乐南阳闽中党举办的党训班,接受集中教育,为党培训干部。
      平潭的党史文献写到:“平潭虽然很早就有人参加革命,但都在外地。在平潭岛上,以发动平潭人民起来抗日救国为任务的革命活动,则始于周裕藩与曾焕乾”。
                 创建抗日游击武装 抗日救国勇当先锋
      在抗战期间,平潭曾六度沦陷,福州及周边的长乐、福清等曾两度沦陷。期间,中共福建省委先后两度发出“关于抗日游击战的指示”。提出:“在长乐、福清、平潭等组织抗日游击队,打击日本侵略者”。奉中共闽南(闽中)特委指示,周裕藩、曾焕乾、徐兴祖想方设法筹资购买武器、弹药,以政治夜校学员为骨干,在平潭、长乐、福州鼓山,先后建立了群众武装、基本武装、内线武装三种形式的七支抗日游击武装。分别为:平潭人民抗日游击队,大富民众自卫团,沿海突击队,鼓山游击队(又称闽江下游游击队)、福清松潭抗日游击队、福长平特区抗日突击队、沿海抗日游击队等。
      从1940年6月 — 1945年5月的近五年时间里,这些抗日游击武装接续活动于闽江口至莆田乌丘岛海面,及平潭、福清、莆田沿海边缘地区。先后与日伪军、国民党顽固自卫队作战15次,为闽中沿海的抗日守疆胜利,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1941年6月,福州及周边地区第一次沦陷后,先由地下党员陈亨源领导游击队与刘世润组织的长乐游击总队合并。接着,由陈金来、周裕藩、张伯庭领导的福清、平潭、莆田游击队先后加入。其中周裕藩、徐兴祖领导的“大富民众自卫团”编入长乐游击总队第三大队,参加了三溪的对日反扫荡斗争。这时,长乐游击总队形成一支拥有300多人常备主力和近千名后备力量的抗日游击队伍。周裕藩为首的平潭大富自卫团(后改称为“沿海突击队”),成为这一时期中共组织领导闽海人民组织的七支抗日武装主力之一。
      1941年6月,“大富民众自卫团”在海上围歼日伪大队长陈祯道,突袭南井村日伪中队长王代民部,“一天之内,两战皆捷”。1942年9月, 林慕曾等奉命率“沿海突击队”打入乌丘伪军内部,实行有武装的隐蔽斗争。1943年1 — 3月,沿海突击队在平潭、莆田海面三次击溃日伪军、国民党顽固派的“围剿”,取得“三战三捷”的重大战斗胜利。后有又利用伪军内部矛盾,成功策动了驻乌丘伪军内讧,让其部下杀死其大队长陈其华,致使该队100多人全部瓦群逃散。1944年10月 ,日军再度进福州及福清、长乐等地。周裕藩在福清潭小学召开福长平特区委紧急会议。在松潭地区建立以周述銮为指导员、周季罴为队长的100多人福清松潭抗日游击队。接着,又争得长乐国民兵团副团长郑乃之(原地下党员)的枪支弹药支持,在长乐上下丁地区,建立了40多人,以王其珠为队长、陈春炎为管理员的“福长平特区抗日突击队。后接闽中特委紧急通知后,周裕藩把“分散活动,待命集中”的突击队员集中起来,在长乐壶井地区抗击日寇。周裕藩又率领部分游击队员到鼓山地区,与国民党爱国抗日海军少校参谋陈魁梧,联合组织100多人的“鼓山游击队”,周裕藩任政委兼队长,活动于闽江下游,截击日伪军资敌船只。曾打击一搜替日军运粮的帆船,打死日兵1人,枪决1名资敌汉奸。
      在近五年的沿海抗日游击战争中,这支抗日游击队的领导人周裕藩、林慕曾、郑模福等先后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共有47名游击人员、地下党员在闽中沿海抗日反顽斗争中牺牲。
      支撑长期的抗日反顽游击战争,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后勤保障。枪支、弹药、粮食、药品的短缺,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难题。期间,“闽中抗日突击队”发展至100多人的脱产游击武装。在海上常与日伪战斗,陆上又有国民党保安团的扫荡。在敌强我弱,装备悬殊,战斗频繁之际,有段时间战士衣着单薄,日食不足两餐,伤病人员剧增。曾焕众奉命回平潭盘团据点联系运粮,次日却被平潭国民党县长林荫抓获枪决。再次派出船只往福清购粮,却被莆田保安队截获,罗官赐等4人牺牲。负责“闽中沿海突击队”后勤的领导人徐兴祖等人,负重前行,殚精竭虑,紧紧依靠据点老区人民,筹粮筹钱,为抗日反顽斗争的游击武装提供后勤保障。老区据点不少党员、游击队员克己奉公、节衣缩食,甚至倾情、倾家纾党助军,创下了许多历史佳话。
               艰难险阻初心不改 短暂人生彰显忠诚
      1939年2月,休学两年的周裕藩考入福州私立协和职业学校,圆了他的深造宿愿。1940年5月,他被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委任为平潭地下党负责人(联络人)。这年7月,他把党的需要放在首位,刚念一年多的他,就按党的需要,中断学业,考进福建省农业厅当技术推广员。以合法名义,在福清、长乐、闽侯、福州郊区、闽清、平潭等县区,深入农村、工厂、学校,以推广良种南特号为名,从事抗日宣传,播撒革命种子。
      1940年6月,平潭被日寇占领,他回平潭与曾焕乾、徐兴祖在平潭大扁(后属福清)、福清硋窑建立平潭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游击队,任副总指挥兼队长。
      1941年4月,福州、长乐、福清相继被日军占领。5月,日伪军占领平潭。国民党平潭县长罗仲若流亡福清。奉闽南特委之命,周裕藩弃职回平潭,伙同徐兴祖等,以政治夜校学员为基础、以原有游击队员为骨干,在家乡组织起200多人(后扩大至700多人)的武装抗日群众组织——“大富民众自卫团”, 与日伪军开展海上、陆上战斗,取得“一天两捷”的战斗胜利,并与占领县城的日伪军武装割据、对峙78天之久,后奉命转移至长乐据点,编入长乐抗日游击总队第三大队。1942年9月,在长乐建立党的基本武装——沿海突击队。1943年4月,为解决游击队武装短缺难题,他与曾焕乾、林正纪策划了“南澳缴枪”事件,组织人员打入驻广东南澳伪军翁尚功部策反、缴枪。不料事泄。 曾焕乾、周裕藩、林正乾等人被捕,以“下海为匪”的罪名被关押。由于身份没有暴露,坐牢100天后经营救出狱。周裕藩出狱第二天,就义无反顾地往福清海口五龙据点,继续开展革命活动。表现出不畏强暴,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1944年夏秋,周裕藩家中祖父、父亲、三妹因患痢疾先后死亡,家庭经济陷入窘境。贤良母亲因心急无主,曾三次叫其三弟往长乐南阳、福清松潭据点,召唤周裕藩回家主持一段家计,均遭周裕藩婉拒。他对三弟说:“我参加革命这么久,一时离开不可能,且忠孝不能两全”。他要三弟回家尽孝照顾好母亲和家庭。在周裕藩的影响带动下,家中两个弟弟均参加地下党。四弟年小,也当起通讯员,建国后被认定为“老交通员”。贤淑的母亲,也乐于接待掩护来家的地下人员,被认定为“老接头户”。全家曾多次遭国民党封门、搜查、洗劫、监视,却勇敢应对,没有任何怨言。
      他三弟回忆说:“周裕藩睿智英俊,口才又好,在学生时代有些女同学对他仰慕好感,他那时已越婚龄,却无心谈婚论嫁,以至25岁牺牲时尚未婚娶。”
      有位党史专家2011年7月在阅读《海坛革命先驱周裕藩》一书书稿时,写下这样的感言: “周裕藩是在民族危难和国民党反共逆流滚滚时刻入党和投身革命的。他先后担任过平潭地下党负责人、中共福长平特区委书记,是平潭早期党的主要负责人和革命武装的创建者。”
      “周裕藩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经受了抄家,围捕,坐牢,以及战场上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他义无反顾,对党忠诚,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不畏强敌,敢于斗争,以坚定不屈的意志,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史学家的概括、记述恰当科学。


    注:作者:周裕惠,系周裕藩烈士堂弟。平潭籍党史学者,省发改委退休干部、研究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手机版|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周亚金;办公室主任:周广涛。

GMT+8, 2025-8-3 17:28 , Processed in 0.0262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