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岭采风诗词集(诗配画版)
序
谢飞峰
夫香之为村名者,罗源惟香岭者也!其地处霍囗乡之西北,毗邻古田杉洋岭里,皆文教之名村也。而世人爱香而冠之村名者,岂惟爱自然界万物之香,仍爱书之香也!故知香岭之香,乃书香之香也!弥漫书香之村,其地必因人杰而灵也!
吾虽闻香岭之名久矣,而实结缘于《香山诗集》《农餘吟》等诗集,乃知其村周、陈两姓历代崇文重教,建有香远社也!累朝诗人留名者达39位。
夫香远社,乃罗源香岭古田岭里之文人结社雅集之场所也,彼此唱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十分兴盛。据记载,其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仲春,修于咸丰十年(1860)孟夏,南护墙于民国十六年(1927)筑全。1999年仲秋重修。1957年结束诗事活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一代开始重视,堕绪重恢。
时维2024年3月23日,甲辰花朝前一日,凤山诗社与福州三山诗社、连江县诗词学会近60名诗友,踏青采风于香岭村。
是日也,风和日丽。百花盛开而百鸟争鸣。于是,或随乡贤探幽访古揽胜,或听长者介绍风俗民情;或结伴寻句,风谊无价而诗情攒动;或楼角品茗,主人热情而宾客开心!休憇周氏老宅而知爱莲家风之赓续,沉缅中小学楼而闻慈善墨韵之馨香;紫竹林中,箫风清远;望云山庄,拈韵阄题。各展才思,吟咏颇多。或曰,古贤以诗言志。于吾侪,诗岂止言志,亦重抒情也。抒情新时代乃一片真心也!真心之作而不结集,可惜之者也哉!
适逢凤山诗社结集出版《凤山裁霞集(三)》之际,合璧于其中,此非缘者也乎。是为序。
谢飞峰
2024年10月岁次甲辰菊月
(黄闽君摄)
陈聿煦 山居客至 野竹当篱不用裁,一池秋水半楼台。 青黄橄榄才初熟,红粉芙蓉已乱开。 地僻偏宜闲者住,声喧每是可人来。 山居小驻且行乐,何论新茶与旧醅。
赠凤山诗社采风诸吟友 家乡吟老时时问,诗社门扉几度开。 恰是山中春二月,多花季节见君来。
福州三山诗社
李林洲(福州三山诗社社长)
诗咏香岭
村居霍口近杉洋,洋溢儒风岭带香。
九漈千寻鸣地籁,一塘两姓沐天光。
和衷睦族人才旺,孝道传家世泽长。
最是诗声明月夜,天涯游子共怀乡。
百丈漈瀑布
一瀑千寻势万轰,吼声雷震四山惊。
霓虹满涧腾云气,定有飞龙此中生。
何瑞诚
二十三年后重游香岭感赋
携生体验忆犹深,二十三年故迹寻。
新路宽平连院落,小村绮丽似园林。
周陈并进鸿儒志,世代相亲赤子心。
重教淳风依旧是,传承耕读到如今。
注:2001年起我在罗源三中任校长,每年暑假组织罗源三中初一优秀学生代表20名左右,到香岭参加“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夏令营,为期一周。住集中在香岭中学,每名营员与香岭中学一位学生结对子,到该学生家用餐和劳动。
原香岭中学教学楼
临江仙•香远社
黛瓦白墙香远社,香山诗社黉宫。得知始建在乾隆。世传数百载,史籍贮留丰。
常与邻县相唱和,交流其乐融融。小村自古重儒风。相逢无俗子,谈笑有诗翁。
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香远社
姚 英
应邀霍口畲族乡香岭村花朝节即兴
且隨鸥鹭入畲乡,黛瓦粉墙油菜黄。
紫竹迎雷春笋出,花朝相约醉霞觞。
应邀霍口畲族乡香岭村甲辰春季踏青即景
此处玄巢出凤凰,黉门重教尽书郎。
柳杉印迹顽童影,木笔题诗高士章。
唱和朋俦声越岭,追随礼乐韵迷乡。
卻看锦鲤方塘戏,应是徘徊恋老房。
观看锦鲤方塘戏
应罗源凤山诗社之邀甲辰踏青采风感吟
峡谷变平湖,春风展画图。
移民留古厝,雄坝景观殊。
霍口水库大坝和发电站
王 巍
访罗源香岭村
春风十里醉熙阳,次第山花秀靓妆。
紫竹新裁箫笛引,青松傲立鹭鸥翔。
云横香岭盘飞虎,水抱烟村傍海棠。
耕读人家勤为本,自来金凤出仙乡。
香山彩虹
林在辉
过罗源香岭村
一
翠树苍崖郁万岑,白云影里寄幽寻。
恰宜村舍田畴盛,忽转山陂溪涧深。
阙下功碑旌奖擢,祠前古柏覆浓阴。
晓晴闲步过香岭,学作冠巾梁甫吟。
二
诗社相邻尚有宫,村头岭下满儒风。
云盘石径穿林野,日照松轩掩翠丛。
饭食每常怀志远,旗杆双对荷恩隆。
晓窗灯火帘帷暖,合座联吟歌咏中。
(周辉摄)
“旗杆双对荷恩隆”始建于宋神宗熙宁初年(1069—1073)的香岭周氏宗祠
黄丽新
罗源香岭村采风十首
七绝二首
水尾神宫溯晚元,流西溪水自声喧。
家家尽挂毛公像,畲族乡中一汉村。
毛竹猗猗金竹珍,交阴紫竹最堪亲。
节匀口称宜箫笛,远客南来为一根。
注:当地人介绍,有远客慕名为得一根优质紫竹而来。
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的香岭水尾宫
忆江南八首
一
周祠古,始建宋神宗。旧竖旗杆标凤举,新悬牌匾记情浓。丹桂待金风。
注:祠中有陈姓所赠“情深义重”匾。
香岭周氏宗祠前面的黄金桂重阳前后“满地黄金待君来”
二
槽与臼,静卧近千年。造共九房充饮食,体长三米足分颁。邻磨苦心传。
宋绍兴七年的石水槽和绍兴九年的石臼,列入县文物安全管理
三
爰得所,檐额出诗经。硕鼠不除无乐土,哀鸿知奋是长城。青史著英名。
注:1.有厝榜题“爰得我所”。《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2.陈以云、余久宗等村民为革命牺牲。
香岭新边洋“爰得我所”古厝
四
香远社,久共古田吟。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抗战有遗音。
香远社庆祝抗日战争胜利诗作
五
观展览,满壁墨琳琅。百副嘉联歌善举,二王遗法见当行。耕读永传扬。
参观罗源县中小学师生慈善书法获奖作品展在香岭中学开设的固定展馆
六
庭前望,池水碧于天。指顾山榛将绽朵,惯看邻岭偶飘烟。居此赛神仙。
楼角“庭前望,池水碧于天” 清明时节山榛绽朵
七
东道主,一路笑相陪。故宅山茶开烂漫,风华贤媳语矜持。佳气集门楣。
故宅山茶开烂漫
八
何主任,今日半东家。曾带门生离课诵,来随村老共桑麻。重到意无涯。
黄玉钦
初过香岭,揽秀之余,浩然有感
肯持佳色媚朝阳,不惜壑岩花草香。
好景共游难觏觅,翻为图画任徜徉。
香岭荷塘
西江月·百丈沶瀑布
溪岸苍烟缥缈,山前白练招摇。诗朋吟友乐相邀,来看天公手巧。仰望飞流百丈,惊呼急水千条。冲潭裂涧势何消。水气含风袅袅。
道教仙师周慧泉像时思
除妖扼险心何壮,取义成仁志弗移。
一线精诚山可撼,因缘香火荐新祠。
南宋末年的周惠泉法师墓
临江仙. 黄鹤狮头岗
五虎丰姿如枕,黛江遥映雄狮。茂林修竹赏新时。岚光融水色,诗笔正相催。
文墨由来真趣,春山秀冶含滋。放眸黄鹤若翩飞,仙踪犹未已,谁个不称奇?
黄鹤狮头岗
陈奕良
香远社《香山诗文集》
仰凭耕读传家久,代有吟笺自远香。
情赋家山分善恶,同酬抗战志恢张。
香远社诗词集 激励 抗战诗作
百丈沶瀑布
巨龙吟啸壁崖间,珠玉随声溅万斑。
锁在峰屏人未识,何时向外展真颜?
忆江南•竹排工
智救叶飞风加雨,黄叶水边飞。后逼前拦成绝路,竹排急智转生机。民是党根基。
展示在周氏宗祠里的历史文化资料
林文通
咏香岭村周氏宗祠
祖厝巍峨古到今,双魁文武使人钦。
高怀更看堂前桂,岁岁清秋万点金。
参观香岭周氏宗祠 树于同治年间的旗杆碣
咏香岭村南宋古石水槽
千锤万凿实堪誉,储水可容三吨余。
九百年来桑海变,雨侵日晒总如初。
罗源一中老高三师生甲辰年重阳参观石水槽
玉楼春•赞香岭村香远社
山村初访皆惊叹,书塾煌煌临路畔。门联可见古贤心,二百余年吟未断。小村谁敢曾轻慢,室有诗书香自远。祠
前何止立旗杆,才俊如今尤灿烂。
连江县诗词学会
陈玉华
过罗源香岭咏紫竹林
独怜香岭竹,不染九街尘。
直节终无变,虚怀总是真。
趋身澄紫气,驻足著丰神。
法雨沾濡便,通灵度度春。
过香岭复转寿桥
尝罢山珍啜罢茶,盘桓半日复驱车。
寿桥但见夭桃树,不及香山隐逸花。
张小坚
游香岭
云深人迹疏,香岭访田畲。
路转三村界,山藏万卷书。
连罗齐唱和,江海共回舒。
呼取千杯少,诗钟话始初。
陈统柄
罗源香岭村采风感吟
香岭畲乡名气扬,好山好水好风光。
地灵人杰贤才出,观景遊人说吉祥。
香岭古村秋色
王祯国
咏香岭古村
乡村闻远迩,肇始历千年。
阆苑敲诗韵,儒生种砚田。
堂前留古迹,壤僻出名贤。
匾额文风蕴,传扬耀锦篇。
咏香岭紫竹
香山连竹海,风拂起波涛。
破土穿青甲,成筠着紫袍。
虚怀身耿洁,劲节品清高。
喜共梅松友,骚人舞彩毫。
香岭紫竹
杨泓青
香岭采风
畲村自古事农耕,纯朴民风久盛名。
水碧山青浮瑞气,地灵人杰出精英。
疏林紫竹翩翩舞,古韵香山暖暖情。
文苑之乡添逸趣,愿居恬谧听琴声。
冯美银
香岭踏春
一
胜日踏青行,骚人共此程。
山花迎远客,香岭入诗情。
二
香岭浸晨曦,春光入画时。
引来文墨客,恰意好吟诗。
三
香岭南园静隐居,松青竹翠合村墟。
莺声恰恰穿林过,花影迎风胸臆舒。
四
油菜金黄漫道边,撷来一抹佩襟前。
同行吟友忙垂问,汝爱春花作彩笺?
油菜金黄漫道边
香岭墨香
书法展香岭,怡然浓淡笺。
堪称文苑地,墨韵续年年。
陈增信
香岭村
芸薹翠竹满山坡,淑节蒙君唤我过。
文脉堪叹香岭好,人才迭出一何多。
航拍香岭主村
李建恩
香远社
蜿蜒小路万山重,吟友罗川喜再逢。
香岭花朝人自醉,芬芳书院比春浓。
紫竹赞
自成一族远嚣尘,傲骨虚心伟岸身。
喜与清风明月伴,依依君子最精神。
收获紫竹
高娟秀
仲春罗川香岭行
相邀到香岭,谈笑总关情。
得意开怀咏,向阳携手行。
陌头花竞放,树顶鸟争鸣。
朗爽春光里,乌云一扫清。
题霍口水库
为造千秋福,畲山凿壮陂。
东风催雨下,蕴蓄正宜时。
霍口水库
李淑娇
罗源香岭行
一
紫竹萧萧万顷波,凌云壮志向天歌。
罗川山水存灵气,书卷传家不错过。
二
应时美景易流过,把握时机去踏歌。
闻得莺啼陪蝶舞,又挖野菜一筺箩。
三
晴光骀荡漾轻波,红粉鹅黄秀色多。
我与山花频顾盼,分明就在画中过。
毕成龙
访香岭村七吟
一
香岭逢春远客邀,民居百载未生寥,
兴文喜作兴村策,壮美家山德业昭。
二
吟春雅聚放心花,山水人文便可夸。
一岭香风先领受,“三分暖意厚人家”。
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年陈尚书宫
三
香山书室一联吟,道破生三哲理深。
"日月两轮天地眼”鉴今鉴古鉴人心。
四
青山紫竹正春风,走进农家访老翁。
买杖本将箫管备,江湖打狗问穷通。
五
周氏土楼今一探,山峰四辅向东南。
大门虽闭留佳气,钟毓清官自可堪。
新边洋周氏土楼
六
看展登楼墨宝妍,慈心善举话当前。
贫黎再劝贪官者,吐出钱财赎罪愆。
七
文体娱情鼓乐喧,歌声在外伴云翻。
莺鸣燕啭凭喉舌,应和何曾二雅尊。
香岭村幸福院里“文体娱情鼓乐喧”
林风华
甲辰连罗诗友同赴霍口畲族乡香岭踏青感吟
共赴花朝彩帛红,故人依旧似春风。
唱吟畲韵云深处,醉墨流香岱水中。
林辉应
游香岭村随记
一
香岭村庄只乍闻,顾名会意已堪欣。
且将胜日行程拟,情寄山居好望云。
二
社名香远有因缘,溯自周陈先辈牵。
唱和杉洋多老手,传承雅道出乡贤。
三
曾听当年唱和时,诗人两地总相随。
此中真意堪斟酌,邀约观光遇故知。
四
相传紫竹剪平头,制得洞箫音质悠。
叹我寡闻浑不识,聊充拄杖亦堪羞。
香岭主村口
罗源县凤山诗社
(按投稿时间为序)
谢飞峰(凤山诗社社长)
香岭行吟
一
香岭峰回转境新,踏青觅句性情真。
春山雨后云中客,都是桃源寻梦人。
二
春分过后是花朝,黛瓦农家燕语娇。
一盏热茶人好客,菜畦篱落远尘嚣。
三
选得佳邻是学堂,爱莲世代有书香。
花朝骚客争来访,瀹茗清谈韵味长。
四
绿阴倒影半池山,自在祖居香岭间。
楼角主人煮茶后,通幽花径乐暇闲。
修缮一新的楼角民居
五
袅袅春光高士家,读书台畔煮新茶。
绕杯蝴蝶蹁蹁舞,忘了农田油菜花。
六
花朝欢聚一堂来,笑语欢声乐也哉。
呼酒掌声缘尽兴,但期来岁宴重开。
七
虬枝老树证沧桑,春梦花开秋实香。
五十年来风雨顺,清明楼角忆萱堂。
香岭望云山居
岂因节庆不思游,又践鸥盟乐唱酬。
紫竹洞箫吹水调,香山清韵咏风流。
梦圆好景尧年景,政有嘉猷舜日猷。
民宿望云堪渡假,了无俗事乱心头。
香岭望云山居(原是香岭中心小学)
林发银
赞香岭村二首
一
香山历史已千年,重教尊师远近传。
三十八年办校史,人才荟萃誉罗川。
注:1969 年 9 月—2007 年 9 月 创办香岭中学 38 年培养大量人才。
原香岭中学
二
香岭村庄美景游,古香古色祖房楼。
长街南北迷人醉,优雅琴声令客留。
香远诗社感赋
一
香山诗社聚才贤,始建乾隆戊子年。
罗古文人墨客集,交流酬唱史空前。
二
国粹弘扬建社楼,吟旗历史眼前浮。
回眸念想先贤辈,诗赋文词显一流。
香岭石槽有感
此石古来邻县征,千锤万凿打槽声。
民生储水千年饮,见证沧桑历史情。
观望云山居感赋
山庄民宿显豪华,舒适温馨胜似家。
美味佳肴称一绝,厨师手艺令人夸。
访香岭老人协会有感
协会老人欢聚腾,集中祝寿似亲朋。
今朝享福心中喜,百姓讴歌把党称。
香岭幸福院举行集体祝寿活动县慈善总会会长董志干、霍口乡党委书记雷农水等领导应邀到场指导
参观罗源县慈善书法展感赋——香岭展览馆
一
募捐款物报佳音,携手同行献善心。
济困助学扬美德,人间有爱令人钦。
二
师生挥墨一张张,笔舞龙蛇馆溢香。
字里行间慈善颂,爱心善举美名扬。
参观香岭慈善书法览馆
步香山六景诗原韵
凤池翠竹
凤来此处忘回还,认定灵池显内涵。
倒影翠竹塘更美,永留宝地栖云间。
玉井涌泉
玉井如斯似镜晶,甘泉聚集此中生。
波光倒映天空影,共饮千家一片情。
始建始建于宋熙宁初年的香山玉井
龙湫吐雾
瀑布溪潭景壮观,旱灾祈祷祭神坛。
龙腾吐雾山间起,降雨引来百姓欢。
旗峰月夜林
入夜旗峰美景收,林中月影更增幽。
天空明镜千山照,洒向人间春满楼。
罗洲春涨
百花齐放艳娇姿,岸阔潭清竞泳嬉。
水里鱼群争跃起,老翁垂钓不知疲。
鹤岭樵歌
陡步青云岭上攀,砍柴寻觅进出湾。
搭歌回荡心中喜,满载而归结伴还。
香·岭一唱
香飘紫竹千年翠,岭挺旗峰万代雄。
香传自古周陈戚,岭住而今二姓亲。
香山秀丽春常在,岭景奇观客自来。
香闻世外桃源景,岭看人家紫竹情。
香·远一唱
香墨挥毫楷草篆,远笺探讨柳欧颜。
香花自出深山里,远雾原升百岫中。
黄智勇
题香山紫竹
墨竹虚怀节节连,盘根植土屹山巅。
甘心凿洞承琴管,谱奏人间喜怒篇。
注:紫竹乃制作笙箫弦胡之物。
紫竹林
甲辰仲春诗友踏青
丽月寻芳岱水滨,平湖巨峡梦成真。
驱车胜境香山社,信步边洋伏虎豳。
石井流槽存旧貌,黉门泼墨启新人。
玄巢化作鵾鹏展,楼角琼醪敬远宾。
注:玄巢~指香岭陈氏祠堂燕窝地。
始建于明代的陈氏宗祠
郑 光
霍口畬族香岭村采风行
一
久闻香岭出文郎,宾至如归酒沁肠。
立志群贤扬祖上,书笺墨客畅春光。
二
紫竹春风山野葱,痴情岱水蓄池中。
慕名乡里黄金桂,美景村庄赞誉丰。
满地”黄金“待君来
董志建
咏香岭
一
县邑远离车马疏,人才辈出一村居。
流传祖上重施教,风水千般归读书。
二
吟声清代已频频,传世诗文胜宝珍。
社址犹浓墨香味,滋濡代代读书人。
三
校门中小立村庄,孟母择邻谁短长。
莫笑农家泥瓦厝,当年都是学区房。
莫笑农家泥瓦厝 当年都是学区房
董灿福
游香岭村
香山小镇肇千年,云岫多娇跃眼前。
一路探寻皆古迹,村头岭尾众人贤。
参观香远诗社
香岭诗家香远名,开来老少汇吟声。
唱和交友长兴盛,二百多年奋笃行。
张正训
游香岭
芳林新叶醉春风,鸟语融晴山色中。
最是清幽云外景,骋怀恬淡古人同 。
新篁
争春高处意 ,稚笋出林来。
才露尖尖角,已知碧汉材。
篙竹
新篁初试脱春袍,沐雨迎风节节高。
赢得他年出山去,好成沧海万舟篙。
涧流
住足云边叹碧流 ,正奔滄海送行舟。
无须问卜前头路,直下峰峦达九州 。
客中
四处峰头栖紫霞,依山错落旧人家。
乡风好客情承古,劝了春醅又试茶。
新边洋自然村
陈学铃
甲辰之春香岭采风感吟
闻说香山美景浓,花朝践约越葱茏。
旗峰蕴秀藏天地,岱水仙灵耀祖宗。
杉竹千竿人杰岀,诗书万卷圣贤重。
崇文立德长昌盛,子惠孙芳世代彤。
吟香远社
香远于斯盛,自清三百年。
人材冠凤邑,书集著佳篇。
白社邻斋学,农余吟草连。
折枝酬唱和,诗墨古今妍。
奕代文星曜,煌煌树俊贤。
岱江波浪湧,鹤岭景犹嫣。
赞周氏善德堂
巍峨匾额耸华堂,立善崇文正路扬。
树德须教根本守,孙贤子孝代荣昌。
香岭10号民居
咏陈氏15号祖屋
灰墙黛瓦气軒昂,雄峙山巅福满堂。
先引春风归宝宅,祥和富贵享绵长。
香岭15号古民居
赞香岭中学
香岭重教有惠风,捐资办学建黉宫。
诗书继世扬罗古,育李培桃历届隆。
望云山居
白云生处客之家,民宿山居服务嘉。
舒适温馨环境美,游玩饮酒趁年华。
观书法展
满目琳琅作品墙,颜风柳体竞争芳。
崇文立善蜚声远,翰墨飘香世代扬。
辛承烟
印象香岭
一
香岭芳林十里花,粉墙黛瓦沐烟霞。
安康快乐广场舞,春暖平民百姓家。
二
莺啼唤起一帘春,骚友花朝韵入神。
香岭地灵多毓秀,诗乡代代出名人。
三
踏青香岭赋诗狂,喜鹊登枝悦耳扬。
瀑水深山藏胜景,龙潭綫柳钓韶光。
松涛竹海烟霞缘,玉岫云林草木芳。
燕舞村头春韵满,花朝把酒醉斜阳。
黄士演
沁园春-踏青香岭
天宠酬仁,赐居福地,因缘肇基。看群山环抱,藏风蓄锐,梧枝巢暖,玉凤舒栖。龟养元神,狮呈浩魄,绵脉浮岚龙欲飞。韵标异,托南山屏嶂,水转流西。
簪缨继代传奇。钟灵罢,人言是亦非。指巍峨黉舍,丰功彪炳,村风重教,济世惟期。风雨摧垣,落花遍野,文劫当年勇挺旗。圆锦梦,让祥云出岫,化雨霏霏。
群山环抱 藏风蓄锐
沁园春-访香岭诗社
智水归塘,文峰挺秀,宝地钟灵。慕前朝立社,诗缘广结,兰亭频聚,隆振乡声。击缽催吟,传笺唱和,遗卷射辉超玉莹。寻陈迹,前贤今何处,但沐莲馨。
匾题耕读悬庭。钦笃志,篷门殷育英。叹儒风继代,咏骚集册,撰联光第,古尚犹承。盛世当歌,豪情勃发,新酒酿将装旧瓶。此山好,啜涧泉一口,沾点聪明。
沁园春-紫竹
环拥群峦,燕窝拱象,世外桃源。赏晴和芳漾,林禽唱答,清泉绕野,蒸雾犹澜。风土因缘,天机孕物,亘古延今长紫竿。何曾嫁,守坚贞烈节,拒衍他山。
生来高处羞攀。谢玉剪,将其凤尾删。慕喜收地气,琼华胸酿,托仪标异,素朴同兰。化笛扬声,九州邀座,身价无容冷眼看。情都付,叹空灵谁晓,泪暗潸潸。
收成待购的紫竹
好客
明日门来客,洗尘斟特奇。
前廊灯火灿,连夜急舂糍。
陈 惠
香岭纪行
一
幸享诗乡美,楹联自撰新。
看花呼不去,我正赏津津。
二
得益叹非浅,访登风雅门。
格言录悬壁,好以勉儿孙。
三
吟社清名远,且趋濡墨香。
门前应留影,证我到诗乡。
(陈巧文摄)
此地钟灵多毓秀
刘登芳
香岭采风四首
香岭赞
捕风杏月访诗乡,骚友欢声咏锦章。
此地钟灵多毓秀,千年文脉岭生香。
咏紫竹
紫竹虚心人自亲,气幽色雅性情真。
调和风雨化灵管,一曲高歌贺大春。
紫竹赞
君之风骨慕如梅,若谷虚怀性致开。
直上无缘偏受剪,更留紫气报春来。
注:紫竹长到一定高度,要人为去顶,才会更紫,不然色淡。
漫山紫竹
题香远社
踏青携侣白云乡,暖雨催花岭自香。
久慕诗风寻旧社,灵源在此玉龙藏。
(陈巧文摄)
紫竹春笋出土来
郑昆庄
香岭踏春
青山绿动晴添色,陌上春喧蝶恋花。
紫竹千枝将欲嫁,油茶浪荡利农家。
原香岭中学教学楼——现为县慈善总会慈善书法获奖作品展馆
林明亮
唐多令·踏青香山赞香岭中学
春暖百花开,踏春吟侣来。看旗峰,绵绣云裁。翠竹凤池龙吐雾,临胜地,称心哉。
香岭出人才,志存报国怀。为兴邦、共创和谐。三十八年荣校史,培俊彦,上台阶。
赞香岭周家族谱载入中华周氏网
周家族谱上中华,世代簪缨足堪夸。
肇始珍公功绩著,裔孙繁衍遍开花。
香山周氏宗谱辑成庆典载入中华周氏网站
游香岭
香山竹叶已千秋,云锁旗峰泉自流。
十里罗溪飘玉带,八方胜景众凝眸。
赞香远诗社
香岭千年古韵存,传承诗礼出儒门。
吟坛早立名声远,造就迄今文化村。
杨立国
赞美香岭古村
古树参天宅外栽,井泉清澈映云来。
山乡香径通康道,诗社吟声绕九垓。
人杰地灵才辈出,村民好客笑颜开。
诗仙古韵今犹在,李白山居醉几回。
新边洋自然村
咏香岭
吉宅青苔覆瓦堂,古诗社里韵犹扬。
民居灯火温如梦,苍树枝头月正望。
老井清泉天映涌,村中岁月静且长。
诗仙若至游香岭,定把诗魂留此乡。
陈坚清
赞香岭古村
白墙黑瓦绿侵门,古韵悠悠香岭村。
紫竹林中频载酒,望云居处醉诗魂。
薛建华
香远诗社
香山胜景似桃源,远望花繁紫竹妍。
诗吟盛世新时代,社结百年文脉延。
香岭采风
花朝吟友踏青来,不负春光诗作媒。
为觅暖风里佳句,飘香红雨岭花开。
朱学舜
香岭古村赞
传闻香岭未曾游,且借吟缘醒俗眸。
老屋祠堂香远社,古村落里乐同俦。
参加活动的全体人员在香岭慈善书法展馆前合影
附:香岭村乡贤诗词
楼角主人
忆学堂(七绝三首)
家乡香岭村是个千年古村,自古重教。清乾隆时即办私塾,民间结有诗社,曰"香远社"。解放后开办小学,六十年代开办初中,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教学质量远近称道。每日清晨,山上路边琅琅读书声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可惜后来人口大量外出,生源锐减,小学中学先后停办。中学改为敬老院,小学正改做民宿,当年斯文不见,今人唏嘘!
小学时光
破衣偏惹一身尘,课册难为半日新。
男女桌前分楚汉,墙边常立犯规人。
中学时光
天光即占读书坪,五里山程日日行。
夜课油灯熏土壁,归家结伴点松明。
叹母校
操场早作养鱼塘,衰草萋萋旧学堂。
莫笑多情双眼泪,家乡不见读书郎!
峡谷人家 (七绝三首)
坪演村滨临岱江,风光旖旎,是吾香岭村之自然村。虽同属一村,但两地海拔相差四百多米,峡谷深深,至今尚无公路相通,往来十分不便。改革开放前,该村男人大部分从事放排和捕鱼,个个好汉,收入颇丰,生活殷实。后因水路运输式微,村民大多外出谋生。现因建设霍口大型水库,作为最上游的库区,坪演整村将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如今人口迁移房屋拆除,惟余残垣断壁和古渡码头,以及若干行将迁走的牛羊,似乎还在诉说着往日的辉煌和今日的万般不舍。
寻村
竹冈绕罢绕松冈,峡底人家石路长。
草没村头无去向,隔溪问讯放牛郎。
高峡
耳听岭下水湍鸣,见面还须一日行。
溪畔儿童牵纸鹞,入云未到半山坪。
怀旧
千年古渡牧牛羊,泥燕空巢弃断梁。
滩上排歌犹在耳,离人还念旧时光。
(2022年初秋)
故乡初雪
多违春雪落千山,有瑞人家尽笑颜。
三日飞花遮万物,惟留青白在乡间。
(陈春旭摄)
梦里故乡
村罗九井七星塘,得地千年故事长。
春水涨时松雨急,秋风起处稻花香。
廊前无意栽兰草,砌上专心读凤章。
景物常新人易老,相逢不外说家乡。
周晓辰
感师恩
某自乡间一草耳,形若兰,心想树,得师恩独厚。师德如阳光春风,无有不到,凡教授学生皆视如己出,草亦作桃李种,无私偏也。某入中年,念念及此,唯问安。辛丑冬月二十五日记。
溪边一稗草,亦作漫天痴。
地气人间暖,萋萋共兰齐。
碧落燃高日,山川不有私。
南风熏桃李,惠然顾及兹。
香岭山居
清溪接竹露,晓雾过山陲。
犬懒鸡鸣破,烟升几处炊。
日上层峦后,孙从祖父随。
光阴闲有度,岁月问谁追。
怀乡诗四首
无题
余工作才出沈阳,又反复于京城及泉城,仍未得归,老父老母尚在千里之外,真乃远父母兄弟耳。庚辰七月。
几惊梦中起,临风数商参。
万里闻针线,慈母思如泉。
泊处不是家,他乡成故园。
不如堂前燕,年年旧巢旋。
庚辰立秋京城黄昏看雨
京城偌大,余蜗居翠微北里,同室武汉高云、岫岩回春野皆在旅途。午时,大学同窗合肥张胜、营口张容奇、建德汪兰英小聚而后各散别,恰秋雨渐劲,余独倚窗看雨,暮色方落而华灯初上。回闽之计不能行矣,唯臆在江南。庚辰立秋暮
风飘舒夏意,雨下看秋湍。
荷色悄悄错,桂香暗暗欢。
万家围小宴,一影寂长栏。
洛城岂非好,他乡晓梦残。
己亥秋夜秋风秋雨
秋夜推窗,京城湿凉,秋风细紧,秋雨骤歇,遥想故乡当天地静白,池塘落寂,无花无香,无声无迹,应唯雨声乱打枯草,风烟飘笼草舍。不知父母康健何如,遥默祈安。己亥深秋夜。
夜雨秋池涨,风烟既白寒。
声声如故园,寂寂落池塘。
己亥大寒京城朝雾怀乡
己亥大寒晓旦,帘外薄雾袭城,空濛若江南,觉滋如故乡,想南国早春生机盎然,田地绿意氤氲,几处鸟鸣唤友,嫩叶露重欲滴,心宽而思乡愈切。己亥大寒日。
南国春意早早,绿野空蒙多多。
禾尖朝露落落,梅梢喜鹊说说。
周 宇
沁园春·香岭
周陈聚族,翠岭飘香,龙湫吐雾。望“上塘弯”处,玉井涌泉;凤池翠竹,摇曳生姿。罗洲春涨,鹤岭樵歌,风抚青松舞碧涛。登高处,揽旗峰夜月,心醉神陶。
长辈言传身教,凭正直、胸怀坦荡荡。忆家风醇厚,修身立世;遇顺途逆境,坚持操守。教子从严,育孙以善,代代相传福泽昌。传承里,看香山焕彩,岁月悠长。
2024年桂月
欣闻凤山诗社将组织吟友到香岭采风的喜讯,不胜高兴。于是与老伴提前回老家打扫卫生,恭候嘉宾。 说高兴,是因为邀请凤山诗社诗人到香岭采风,这是我的夙愿。原来只想私下邀请诗社的几位好友到我家做客,在罗源的诗坛上留下几首吟诵香岭千年古村的诗作。没想到现在不用自己筹划,多年的夙愿就得以实现,真是喜从天上来! 说高兴,是因为不但凤山诗社诗人能抽空的都来了,还请来山水相连的连江县诗社同仁;更难得的是,还邀请到福州三山诗社李林洲社长、何瑞诚先生、黄丽新女士等诗人,共50多位。他们在谢飞峰社长带领下,莅临香岭。顿时,高朋满座,蓬荜生辉。这,出乎意料之外,真是喜不自禁! 说高兴,是因为诗人们在感受千年古村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社会发展、人情风俗中,诗兴大发,用诗词这种特有的形式赞美千年古村的历史文化积淀,用诗人的视角发现千年古村的自然风光,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数量之多,意境之高,都是难能可贵的,令人感到无限欣喜!在此谨表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相信这些诗词,将激发村民的爱乡之情和远去他乡的游子对于故乡的思念! 相信这些诗词,将激励外出创业有成的乡贤在回乡创业、振兴乡村的道路上前行! 相信这些诗词,将载入香岭村史,传诵千家,代代流传! 周玉瑞2024.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