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国英 于 2025-4-1 21:26 编辑
大嶺美村北帝神誕活動
民間傳說中,人們將二十八星宿分為東南西北四組星宿,分別由一隻靈獸看管,即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北方的玄武就是北帝。北帝同時又管水,是水神,大號玄武,又叫北方大帝、真武大帝,亦道教之神,其真身是龜蛇同體。《河圖》這樣詮注道:“北方七神之宿,實始於鬥,鎮北方,主風雨。”北方多山,南方多水,每年農曆“三月三”北帝神誕,是流行於珠江三角洲一帶的綜合性民俗文化活動,多少年來,大嶺美村裡的鄉民始終記得,每逢農曆三月三的北帝誕,是當地最重要的日子。為祁求風調雨順,以北帝文武廟活動為中心的派米、祈福、舞獅、吃盆菜等傳統習俗,一直在民間延續。歷史上的北帝誕,子時開始,絡繹不絕的信眾就來了。人太多時,大家只是排著隊從北帝像前走過。
棠下大嶺美三月初三的北帝神誕,是當地一項富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民俗活動,讓我們一同來瞭解一下這項活動的相關內容。
北帝神誕的背景
北帝信仰:北帝,又稱真武大帝、玄武大帝,是道教中掌管北方的神靈,同時也是水神。在民間傳說中,北帝的形象為龜蛇同體,象徵著北方和水的力量。
誕辰日期:北帝的誕辰被定在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在嶺南地區尤其是珠江三角洲一帶,是慶祝北帝誕的重要日子。
棠下大嶺美的北帝神誕活動。
活動意義:棠下大嶺美村的北帝神誕活動,不僅是對北帝信仰的崇敬和紀念,也是村民們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家庭和睦的傳統儀式。
活動內容:
祈福儀式:村民們會前往北帝廟進行上香、祭拜,祈求北帝保佑。
傳統表演:活動中常伴有舞獅、舞龍等傳統表演,增添節日氣氛。
民俗活動:如派米、吃盆菜等,體現了當地獨特的民俗文化。
巡遊活動:北帝神像會被抬出廟宇,進行巡遊,村民們沿途祭拜,祈求平安。
歷史傳承:這一活動在棠下大嶺美村有著悠久的歷史,多年來一直得到村民們的重視和傳承。
活動的文化價值
民俗文化展示:北帝神誕活動是嶺南地區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一活動,可以展示當地的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
社區凝聚力:活動的舉辦增強了村民之間的凝聚力和歸屬感,促進了社區的和諧與穩定。
非物質文化遺產:北帝誕廟會等相關活動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綜上所述,棠下大嶺美三月初三的北帝神誕活動是一項充滿文化底蘊和民俗特色的傳統慶典,它不僅承載著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祈願和嚮往,也是嶺南地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下是對蓬江區棠下大嶺美農曆三月初三舉辦活動的深度解說:
在蓬江區棠下大嶺美,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活動。這場活動以周氏六世祖祠為舞臺,將傳統文化、民俗活動與民眾參與緊密結合,展現了一幅生動的文化畫卷。
周氏六世祖祠作為家族文化的象徵,不僅承載著周氏家族的歷史和記憶,更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在這裡舉辦活動,不僅是對家族文化的尊重和弘揚,也是對傳統文化的致敬和傳承。
2. 活動內容的深度解讀:
活動中,民眾們在祠堂內觀看了周敦頤的著作,如《愛蓮說》、《通書》和《太極圖說》。這些著作不僅是周敦頤思想的結晶,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觀看和學習,民眾們能夠更深入地瞭解周敦頤的哲學思想、文學成就和道德觀念,從而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祠堂前的舞龍舞獅和搶花炮活動,則是民俗文化的生動展現。舞龍舞獅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寓意著吉祥、幸福和團圓。搶花炮則是一種競技性的民俗活動,既考驗了參與者的身手和技巧,也增添了節日的喜慶和歡樂。
觀看和學習結束後,民眾們紛紛講述了自己的活動心得。這種心得交流不僅是對所學知識的回顧和總結,更是對傳統文化的思考和感悟。通過交流,民眾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從而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同時,心得交流也促進了民眾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在交流中,民眾們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啟發,共同探索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4. 共度晚餐的溫馨氛圍:
活動最後,民眾們高高興興地共度晚餐。這頓晚餐不僅是對活動的圓滿結束,更是對民眾之間情誼的加深和鞏固。在溫馨的氛圍中,民眾們享受著節日的歡樂和團聚的喜悅,共同期待著未來更多的文化活動和交流。
綜上所述,蓬江區棠下大嶺美農曆三月初三舉辦的活動是一場充滿文化氣息和民俗風情的盛會。通過展示和學習傳統文化、舉辦民俗活動、進行心得交流和共度晚餐等環節,活動不僅傳承和弘揚了傳統文化,也促進了民眾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這樣的活動對於增強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和繁榮具有重要意義。
今天2019年4月1日广东江门蓬江区棠下大岭美农历三月三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