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当代] 周瑞金--总会总顾问

[复制链接]
中华周氏 发表于 2014-1-1 22: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250205172709.png
周瑞金
  生于1939年10月,浙江平阳县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淮海文化传媒研究院名誉院长。1962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分配到《解放日报》,历任评论员、评论部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党委书记。1991年以“皇甫平”的笔名,主持撰写《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等四篇评论文章,引起广泛反响。1993年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任华东分社社长。

人物简介
  周瑞金,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辑。1939年10月生于浙江。1962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分配到《解放日报》,历任评论员、评论部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党委书记。1991年以““皇甫平””的笔名,主持撰写《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等四篇评论文章,引起广泛反响。1993年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任华东分社社长。

人物履历
  1962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分配到《解放日报》,历任评论员、评论部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党委书记。
  1987年经全国新闻高级专业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定为全国首批高级编辑。
  1992年当选为中共上海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1992年获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 贡献的专家学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任华东分社社长。有多篇作品获得全国好新闻、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1998年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2012年受聘中国矿业大学淮海文化传媒研究院名誉院长。分别被聘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和上海科技大学新闻与人文科学系兼职教授。
  2001年1月当选为上海生产力学会会长。
  2003年当选全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

主要作品
  出版专著《宁做痛苦的清醒者》,合作编著《编辑学》、《现代科技新成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读本》等书。

获得荣誉
  到人民日报工作在分管评论和理论工作两年多时间,参加撰写和编辑的评论就有三篇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其中1994年撰写发表的《上下一心打好改革攻坚战》“任仲平”文章产生广泛影响,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分管国际部后着重加强了国际评论工作,发表了批驳“中国威胁论”、“遏制中国论”、“文明冲突论”以及西方人权观的评论文章,产生较大国际影响,为世界许多大通讯社转播。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全国国际好新闻评选中,人民日报国际部获一等奖作品连续四届居全国新闻单位前列。
周奇 发表于 2021-6-13 10: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瑞金:“从’皇甫平’看改革的舆论先导作用”

周瑞金教授为师生讲述“从’皇甫平’看改革的舆论先导作用”        “听了您‘那些符合时代潮流的,别人不敢讲的,新闻工作者要敢讲’这一番话,我感触颇深,请问您认为我们当代青年工作者怎样培养和保持这种品格呢?”观众席内,一位风华正茂的学子起立提问。
     “最重要的是保持政治敏感,这种政治敏感来源于长期工作的积累;其次要有政治抱负,要想着真正为国为民做出自己的努力;然后需要智慧和胆量,要有面对争论的胆气;最后一定要将党性和人民性结合在一起,要为党和人民说话。”讲座席间,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声音洪亮。

周瑞金、李泓冰二位老师应邀来我院开展讲座

     这段精彩的对话发生在6月3日上午在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惟新影院举办的题为《从“皇甫平”看改革的舆论先导作用》的讲座上。本次讲座属于“致敬百年党的优秀新闻工作者,践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列讲座之一。由《解放日报》前党委书记、《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瑞金,和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李泓冰,以对话的方式,向师生们展现了党报人对于新闻理想和情怀的独到见解。
     年逾八旬但依然精神矍铄的周瑞金教授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胜利的三个历史节点,分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领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1992年党的十四大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发展新阶段,2017年党的十九大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周教授正是在第二个关键节点时期,在中国改革开放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于1991年2-4月组织撰写和发表了署名“皇甫平”的系列评论文章,在国内外引发热烈反响,为我国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和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发挥了舆论先导作用。
       周瑞金教授在讲座中讲述“皇甫平”及其后续影响
       周瑞金教授还介绍了后来他组织和撰写的若干重要新闻评论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周瑞金教授深刻体会到:党报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敢为天下先,引领全社会解放思想,为改革开放鼓与呼,在社会历史紧要关头发挥先导作用,成为时代的晴雨表,社会的风向标,这是执政党新闻工作者应尽的社会责任。
     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李泓冰在总结时说到,当代青年人,尤其是作为新闻人,一定要读史、读党史,读史使人明理。同时倡导大家在“众声喧哗”的时代,从自己做起,在自己的圈子内发声,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和政治抱负。

      李泓冰教授在讲座中进行总结
      周瑞金教授的讲座让在场的同学们受益良多,对于党领导全国人民走过的曲折艰辛历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新闻工作者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新时代如何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努力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更强烈的责任感。
      在场同学向两位老师踊跃提问
     讲座最后,周瑞金教授欣然为同学们题词勉励: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周瑞金教授亲笔题词寄语学生并赠送专著《我的报人生涯撷珍》
     动画学生吴笑吉、辛名双创作的人像速写赠送给两位老师,以致敬百年党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讲座开讲前,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同志亲切地会见了二位嘉宾,并进行了深入交流。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运迪、我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娣、我院副院长徐翔等与本科生、研究生们同堂聆听了本场讲座。我院党委书记张艳丽老师主持了讲座。
转发自“艺传人“公众号
编辑 | 陈柯榕
责编 | 任雅馨
                                             (周时选提供)
周奇 发表于 2025-2-5 17: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瑞金|三十年惹了三次“祸”

周瑞金|三十年惹了三次“祸”
周必大研究会
2024年01月30日 16:20 浙江
以下文章来源于周甫旭平 ,作者周瑞金
● 我从《人民日报》社领导岗位上退休已经整整二十年了,回想人生:经历简单,体验复杂,报人本色,笔墨生涯。
● 经历简单者,四所学校(腾蛟小学、建华初中、温州中学、复旦大学)加两个单位(解放日报社、人民日报社)。体验复杂者,半个世纪一支笔,书生意气曲折多。经受了共和国文革与改革的洗礼,历经了新闻战线复杂的斗争与磨炼。
● 今天发表的这篇文章,是1992年我从事新闻事业30年,担任《解放日报》社主要领导时所作。
~~~~~~~~~~~~~~~
       我“吃”新闻这碗“饭”,已经整整三十年了。语云:三十而立。三十年来,究竟“立”了些什么?扪心自问,“立”谈不上,在新闻改革中惹了三次“祸”,倒是值得写一笔。
       一、“领袖漫画”的风波
       第一次在1986年8月。全国各报总编辑聚会哈尔滨研讨新闻改革,当时气氛浓烈,新闻界颇受鼓舞。我作为主管报纸版面的副总编辑,在哈尔滨会议精神的感召下,毅然决定在《解放日报》一期漫画专刊上刊登两幅领袖漫画。一幅是画小平同志在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桥牌”的《中国牌》,一幅是画耀邦同志指挥大家唱现代化建设新歌的《唱新歌》。
微信图片_20250205170733.png
图片漫画《中国牌》
       虽然从漫画技巧来说并不怎么高明,但以漫画手法来表现领袖人物的风采,毕竟是第一次,而且还刊登在党报上,因此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国外许多报刊转载了这两张漫画并发表评论,认为在中国党报刊登领袖漫画,是新闻改革的一大成果,也是政治改革的先导,表明向政治民主化迈进。法国电视二台派记者两次专程来上海作现场采访,向我提了一系列问题,尤其关心有没有在国内引起麻烦。我回答国内有不同意见的争论,但没有引起什么政治麻烦。据说,他们的片子在法国电视台播映后,观众反应良好。
      两幅领袖漫画在国内确实引起两种不同观点争论。发表当天,就有读者打电话责问报社为什么刊登丑化领袖人物的漫画,有的说文革中有人用漫画画了一张“百丑图”,极尽丑化领导人形象,怎么今天又出现在党报上?不过也有不少读者来信叫好,认为领袖漫画使领袖更富人情味,接近群众,接近生活,具有一定民主气息。多数读者认为,漫画的功能不完全是丑化,也可以是幽默和美化。这两种观点争论激烈,有些报刊跃跃欲试,竞起效仿,都想发表领袖漫画,有些粗劣作品还见了报。
      于是事情闹到了时任总书记耀邦同志那里,他批示要首都漫画界讨论一下,拿出一个意见来。后来,首都漫画家开了一个座谈会,多数认为《解放日报》发表领袖漫画没有错,但目前还不宜一哄而起,推而广之,以免引起领导层的不必要的感情激荡。这样解放日报虽然没有受到什么大的压力,但领袖漫画从此都销声匿迹。对我个人来说,算是有惊无险地闯过一关,在新闻改革史上留下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其功过是非应作如何评价同时也留下一个问号。
         二、“历史性突破”的隐忧
       第二次是1989年1月。适逢美国总统选举,我应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之邀,带了两位记者去观看卫星现场直播美国大选情况,边看电视边采访,写了一篇美国总统选举隔洋目击记,当即决定在头版显著地位加框发表,同时把布什当选总统的新闻放在头版头条位置。第二天报纸一出来,读者议论纷纷。赞赏者说,我们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理应重视国际新闻,国际大事完全应该上头版头条,解放日报带了一个好头,在新闻改革中敢为天下先,堪称历史性的突破。多少年来。我们的报纸似乎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国际新闻,尤其像美国总统选举这种事,是不能上头版头条的。
       当年连美国阿波罗登月这样人类征服自然的大事件,全世界报纸都放在头版头条作重大新闻处理,唯独在中国的报纸上竟只字未提,似乎没有发生过这件事。这发生在封闭的年代,不足为怪。然而传统与偏见仍然影响着改革开放时代的一部分读者,他们来信或来电话责问报社:解放日报是党报,为什么这么抬举美国总统,让他上头版头条,你们的党性原则到哪里去了?好大的帽子!
      有趣的是,刊出布什当选总统消息的那天,正好是上海市委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来《解放日报》宣布对我担任报社党委书记的任命。两位部长看到报纸,态度明朗,表示赞赏。他们拿着当天《解放日报》与我们新老班子一起合影,并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突破的镜头。事过三年,当年那位组织部长现在已提任上海市副市长,不久前我在一个场合遇到他,他还记忆犹新地提起三年前这件往事,并对我说了一句语带戏谑却又意味深长的话:“如果将来抓走资派,我们那张合影倒是一份现成的罪证!”
      “历史性的突破”真还有隐忧呐!
微信图片_20250205170717.png
图片时任市委组织部部长拿着当天《解放日报》与报社新老班子合影

        三、“皇甫平”的悲喜剧
       1991年春天,在乍暖还寒时节,我和两位同仁以“皇甫平”笔名撰写了四篇宣传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评论文章。想不到四篇文章竟在中华大地惹出满城风雨来,酿成国内外闻名的“皇甫平”事件。
       当时,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刚刚开过,全会提出要冒一点风险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小平同志不久来上海过春节,他在视察上海工作时提出:思想要更解放一点,胆子要更大一点,步子要更快一点。我们根据中央的精神和小平同志的讲话,结合上海的改革开放实际,在“皇甫平”文章中大胆地提出,90年代的新一轮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一些。
      文章提出:要敢于突破凡事都要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的思想束缚,敢于冒点风险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不能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防止陷入“新的思想僵滞”;要大胆起用人民群众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而又作出实绩的德才兼备的干部等等。文章中没有人云亦云的套话、空话,也没有躲躲闪闪、支吾其词的滑头话,而是尖锐泼辣地说出了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蓄之已久的心里话。
      因此,文章一发表,在党内外、国内外反响强烈,广泛关注。文章发表当天,就有不少读者打电话询问文章作者是谁,并说读了文章很有启发,有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思路。许多省市驻沪办事处也接到本省市领导的电话,要求收集“皇甫平”全部文章,并向报社了解文章发表的背景。一些领导干部和群众来信热情赞扬这些文章以加大改革开放分量为主旋律,“说到我们心里去了”。海外传媒也作出反应,有的报道文章的内容,有的则对文章发表的背景作出种种猜测,这些猜测大多没有什么根据。一家地方报纸的几篇署名评论,引起海外舆论如此广泛的注意,确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所罕见。
       与此同时,一些疑问、责难也接踵而起。历史很快对这场舆论公案作出了裁决。小平同志 1992年春天南方的重要谈话,像灯塔一样廓清了迷雾,扫除了阴霾,照亮了人们的心坎,使大家认识到,一年前发表的四篇“皇甫平”文章,完全符合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完全符合南方谈话精神,完全切合改革开放实际,完全顺应党心、军心、民心。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皇甫平”文章引发的这场争论,使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小平同志今年南方谈话的大背景和针对性,更深切地领会“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些论断,是何等英明、何等深刻。
       曾几何时,被当作“靶子”围攻批判的“皇甫平”文章,当年被评为1991年度“中国好新闻”一等奖和“上海好新闻”一等奖。有人向我祝贺,说“皇甫平”平反了!这真是新闻改革史上一出动人心魄的悲喜剧。(文章写于1992年5月,作者修改于2024年1月)


本版积分规则

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周亚金;办公室主任:周广涛。

GMT+8, 2025-5-9 19:52 , Processed in 0.02338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