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登录
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返回首页

周应双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hinazhou.cn/?4049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黄冈科举甲荆楚

已有 1934 次阅读2012-4-15 18:34 |个人分类:杂谈| 605, 大别山, 隋炀帝, 读书人

黄冈,东倚大别山,西临长江,在这山水之间,孕育了一个聚山之灵、凝水之秀的绝好佳地。

  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黄冈第一位状元,也是湖北的第一位状元黄凤麟算起,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黄冈最后一名“洋探花”程明超为止,这1300年的科举历程,便是对鄂东这块人才辈出的宝地的最好诠释。

  这1300年中,科举,改变了天下无数读书人的命运,一旦及第,就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期间,鄂东士人创造了奇迹!黄冈文举、武举累计走出943名进士,3985名举人,5位状元,1位榜眼,4位探花;由进士出身的,6位官至宰相,80余名尚书、侍郎,及第人数遥居荆楚州府之首。

  回顾这1300年的历程,黄冈科举,始于隋,兴于宋,盛于明清。

  隋大业元年(605),隋炀帝创建进士科,正式建立中国科举制度。同年闰七月的科举考试,就与黄冈结下不解之缘。《中国历代文状元名录》记载:“黄凤麟,湖北江夏郡黄州黄冈县黄鹤乡仁义村人。”《湖北通志·选举表》亦明确记载:“隋炀帝乙丑科(605年)进士第一”,“黄州江夏人,历官弘文馆编撰、直学士、比部员外郎、侍御史。”可见,黄凤麟是中国科举史上黄冈第一位状元,也是湖北第一位状元。

  科举发展至唐朝五代,显得更为开放和合理。开放,表现在考试的参与者上,趋向平等,尤其是为下层士子提供了上升的平台;合理,则主要体现在考试成为人才选拔的主要环节,考试科目形成体系。在唐代,考试科目主要分为制科和常科。制科是皇帝临时确定为选拔专项人才进行的考试。常科是常年按制度规定举行的科举考试,主要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六科。但每次考试录取人数较少,一般是25至30人。

  在此时期,黄冈先后有十五人由进士出身。他们之中有一状元、一解元、三宰相,还有侍郎、监察御史、尚书右丞等。其中佼佼者有: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庚子科中状元的蕲春县蕲州人卢储;唐宣宗年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的黄冈人周墀;唐万岁通天元年(696)七十高龄入相的黄冈人王方庆及其六世孙王玙(唐乾元三年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祖孙同为宰相;唐代名贤、洪州都督、官至户部侍郎的麻城人阎伯璵等。

  唐朝五代这15位进士,可称得上是黄冈科举史上的星星之火,至宋代则成燎原之势,使鄂东在科举史上呈现出第一个兴盛期。

  在两宋时期,一方面,宋初文学家王禹偁知黄州,率先修葺城内的文宣王庙,倡导教化,大振文风。稍后,元丰三年,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又四个月。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带动和培育了一大批黄冈读书人和文学新人。另一方面,黄冈境内红安县的程颢、程颐兄弟二位大教育家、大理学家,一时主宰宋代思想文化和教育领域。直至后来被誉为仅次于孔子的大教育家朱熹,也是继承其学说,构建出完整的理学体系,并对黄冈教育格外关注。在这些大家的影响下,黄冈的学风、文风逐渐勃兴。在整个宋代,黄冈共考中进士73人,举人23人,人数达到历史上第一个高峰,使黄冈一下子在全国有了名望。

  至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极盛。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诏告天下:“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与官。”由此确立了正科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进行的制度,使科举更加程式化、规范化。在明代,乡试由南北直隶和布政司举行,又称乡闱,每三年一次。地点在南京府、北京府、布政司驻地。凡本省在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科举生员身份,方可应考。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在乡试的第二年,于京师举行。参加会试的人必须是举人,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科举最高一级的考试。凡会试取中的贡士都可参加,由“天子亲策于廷”,又称廷试,在会试当年举行。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结束后,次日读卷,第三天放榜。录取分为三甲,即一甲、二甲、三甲。一甲取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即为状元(也称殿元、鼎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清代,科举同明代相似,但考生资格的取得略别于明。在清代,考生必须参加童试,取得生员资格。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士子尚未取得县学生员、府学生员资格者,无论年龄大小,都称为儒童或童生。童生参加童试的第一次考试,也就是县试。县试由各县知县主持,通常在二月举行,录取的第一名称为县案首。县试录取后,再参加第二次考试——府试。府试由管辖的知府主考,一般在四月举行,录取的第一名称为府案首。考试完毕,由府造具清册申送学政,参加院试。院试是童试中最关键的考试,由学政主持,录取的第一名称为院案首。

  从明清时期的黄冈科举来看,黄冈完全可称为科举之乡。这个时期,黄冈科举走向了极盛,达到历史上第二个全盛时期。明、清黄冈累计进士分别高达345人、391人,举人分别达到1464人、1715人,其数量均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开始实行武举。一般先经县、府预试,取得武童生资格后,再由学政进行院试,中得武秀才后,再依次参加乡试、会试、殿试。武科考试分为三场进行,一、二场分别考马射、步射、硬弓、舞刀、掇石等,称为外场考试,第三场考试文字,称为内场考试。考中的武进士也分为三甲。尽管武举难度大,但黄冈成绩一直较为突出。自宋开始,便有武解元——英山人士段钰;明代有武状元文质;尤其是麻城县,该县明代武进士达23人之多,并且还有武会元刘承禧,武榜眼罗四维;至清代,仅武举人就达458人。

  纵观1300年,黄冈科举有如下显著特点:

  其一,高中人数多。据权威资料核实统计,并经反复考证,黄冈历史上文举进士共计853人,举人3248人(明清黄陂县、江夏县未计;武进士、武举人未计)。853名进士中,隋唐13人,五代2人,宋代73人,元代29人,明代345人,清代391人。就全省而言,明代湖北进士总计1160人,黄冈占全省的29.74%,清代湖北进士1318人,黄冈占全省的29.67%。无论是明代,还是清代,黄冈人数始终处于全省各府州之首。

  其二,成绩优。据《湖北省志·教育》统计,湖北清代秀才考中举人的比例为100:1—30:1,由举人考中进士比例为30:1。不难看出,黄冈士子成绩非常不错。从相关资料来看,黄冈累计创造了科举史上的97个第一,即5位状元、3位会元、89位解元。其中,文状元4人,武状元1人;文会元1人,武会元2人;文举解元71人,武举解元18人。并且还有1位武榜眼、4位文举探花。

  其三,能力突出。黄冈士子通过科举,步出寒门,跻身仕途,成为国家良臣。在800多名进士中,约十分之一者官至显赫。有6人任宰相,80余人为尚书或侍郎。如宰相周墀、姚明恭、张鹏翮,礼部尚书李俊臣、张晏然、程居、胡范、陶仲文、王泽宏,兵部尚书余天任、刘天和、刘采,吏部尚书詹同、吴琳,刑部尚书冯天驭、甄淑、金光悌,两江总督陈銮,等等。

  其四,文武双全。黄冈士人不仅喜文,而且“尚武”。仅明清,黄冈武进士高达90人,其中麻城达23人,名列全省前茅;明清武举人,黄冈共计737人,其中黄冈县清代武举人达152人,列全省各县之中第三位。

  黄冈科举取得如此佳绩,原因有四:

  黄冈书院为全省州府中最多。黄冈不仅有鄂东最早的书院——雪堂书院,始建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而且还有闻名全国的名校——黄州河东书院。在明代,黄州府的书院占全省1/3以上;至清代,黄冈的书院仍然列全省之首,共40所,占全省156所的25.6%,大大高于23所的武昌府等其他州府。

  黄冈学风浓厚,考风纯正。史籍中有不少记载,苏东坡在《书韩魏公黄州诗后》中说黄州:“其士静而文,朴而不陋。”麻城县是:“士风厚善,乐于为儒,出重名节,处尚廉耻。”蕲州是“务稼穑,习诗书”。光绪十八年(1892),湖北学政孔祥霖在《奏折》中称:“恭报岁考德安、汉阳、黄州、武昌四府情形……,校阅四府文风,以黄州之黄冈、蕲水、黄安、麻城为胜。”

  历任知府、知县对教育发展极为重视。一方面,大力建设学宫、书院。如黄州儒学学宫,始建于北宋初年,宋咸平二年(999),王禹偁贬任黄州刺史,一上任就着手修建黄州文宣王庙;元代至正年间,黄州路总管进行扩建;至清代,先后有知府于成龙、李国麟、英启等予以重修。各县学宫也是建立年代早,知县特别注重修缮。不少书院是由官方所建。另一方面,地方官府积极主动筹措教育资金。如康熙五十九年(1720),黄冈知县钟葺劝捐置学田3768亩;光绪年间,蕲州知州封蔚祁向绅民劝捐2.38万串,购置田课1685石,余8200串,存放生息;嘉庆二十年(1815),黄州知府吴之勷断捐十顷九亩地归河东书院,等等。

  重教兴学,蔚然成风。主要体现在:一是在鄂东形成了读书重学的浓厚风气。无论是偏僻乡村,还是沿江平原农家,“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二是地方士绅、商人大力支持教育。他们或捐银两,或建书院,或捐学田等。如嘉庆八年(1803)黄冈王宗华,捐三万金重建黄州府试院;嘉庆二十一年(1816)蕲春张廷赞捐银1万两修整州学;罗田阎定帮捐俸银20万两,为罗田买得文武学额各13名,等等。

  科举,使黄冈走向了全国,走进了世人的视野;科举,奠定了黄冈在湖北乃至全国的教育文化地位。黄冈科举不仅是中国科举史上的缩影,更是一部黄冈古代教育发展史。黄冈科举1300年,是奋斗的1300年,是甲冠荆楚的1300年。(摘自雷于怀的文章)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5-17 18:10 , Processed in 0.01677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