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古代] 三朝重臣周必大

[复制链接]
中华周氏 发表于 2012-4-6 20: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朝重臣周必大

  南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曾位居宰相的周必大,回到故乡吉州庐陵定居。当地的官绅儒士,纷纷前来拜访,一时门前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必大虽年近古稀,却精神矍烁,童颜鹤发,只是瘦长的身躯有些微弯。他从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中进士至今,已在官场上跋涉了近半个世纪,历经宦海沉浮,从一介布衣到如显赫翠相二曾为高宗、孝宗、光宗三代君皇效力,为巩固宋朝政权做了许多工作。现年事巳高,无需问政,呆愿平安度日,在家乡颐养天年。他在吉州城原贡院旧基处,也就是当年预荐举人的地方,盖了一幢房屋,门前地势平坦,抬眼可见青原山,开辟田园数亩,池塘一口,取名为”平园”,自号平园老吏、青原野夫。他写了一首诗来描绘其景:”半亩园林数尺堂,凡花疏竹小池塘;平泉绿野林相笑,事,业、功名合自量。”(《省斋文稿》卷八)他还钟情于祖居庐陵永和镇莲袍街,”郊居三池皆种莲”。有时,他就住在永和,”种建以自娱!”。此时的必大,无须”兼济天下”,只愿”独善其身”。他淡漠了世俗的纷争,而”争席渔樵,优游绿野”,或同挚友泛舟赣江,煮酒论史;或约旧朋,驻足青原,谈佛论经;或与家人,观荷采莲。他更喜挥毫于书斋,赋诗作文,抒发其心志。尤为可贵的是,他退休在家却不安于闲适,倾心于雕板印刷,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币,他历经四年,主持毛刊刻了宋代著名的四大类书之一的《文苑英华》(共一千卷),致使这部巨著得以保留至今。此外,他还刊刻了《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使《欧集》自此以后有定本。”周必大刻本”,历代都被奉为私家刻书的典范。他非常崇敬庐陵忠烈先贤,特兴建了”三忠祠”,以纪念欧阳修(文忠)、杨邦义(忠襄〉、胡铨(忠简〉,并亲自撰文记之。嘉泰四年十月初一日(公元1204年16月25日〉,79岁的周必大寿终正寝,永远告别了人间。朝廷闻之,诏赠太师,溢文忠。后人将他列为”庐陵四忠”之一,永载史册。他的著作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这”雄浑博雅”的诗文,是一座精神丰碑,永放熠熠光辉。
  富有丰厚文化传统的庐陵大地,培育出了周必大这样的杰出人物。他不仅是南宋显赫一时的政治家,而且是学识”源深流洪,九流七略,靡不究通”的大学者。他的诗文,他的奏章,他的对策以及他的施政方略,无不饱含忧国忧民之情,无不显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的品格,无不表现善于治国安邦的才华。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久为朝廷所重用,但又势必经受种种磨难。
  周必大生不逢时。他出生于靖康元年七月十五日〈公元1126年8月5日〉,这年,徽宗、钦宗被金人所掳,北宋灭亡。当时高宗仓皇南逃,偏安临安,组建南宋政权。是挥师”雪耻”,还是”称臣”议和?朝廷内部争执不休。于是就有*臣秦格陷害岳飞等忠良,就有胡锥犯颜”三疏斩好”之事。从小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的必大,痛恨卖国求荣的*臣,不忘北伐雪耻,盼望建功立业,以身报国。他在诗中写道:”收取关河报明主,云台烟阁伫奇勋”。”闻道宵衣劳圣主,有时夜舞忆神州”。”匈奴何敢渡江东,一士真过万马雄。唐室安危谁可佩,雪山轻重属之公。”(《省斋文稿》卷一《送王龟龄)))他十分敬重同乡先辈胡俭,两人交往甚厚,和诗很多。”赤县尚多沦异域,潢池犹自扰齐人。公如不为苍生起,风俗何由使再淳。”(《次胡邦衡韵》)必大任朝宫几十年,南宋一直处于金兵的威逼之中,虽偏安一隅,但时刻都耽心国土再失,加上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尔虞我诈,他真是如履薄冰。
  周必大也可以说是生逢其时。特定的时代成就了他的事业,使他能施展其才华。虽然有人满足于偏安,歌舞升平,”便把杭州当泞州”;也有人畏金如虎,丧失斗志;但富国强兵,收复失地,仍是朝野大多数人的愿望。当时,金国视南宋为”臣”,南宋也愿与金国”和平共处飞边境虽小有摩擦,但时局总的来看较为缓和。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孝宗登基。他想做个开明的中兴之主,需要一批忠耿和有胆识的臣子辅佐,因此对有利于南宋稳定和发展的意见还听得进去。周必大先后任起居郎、侍读、兵部和吏部侍郎、翰林学士,是皇帝的近臣,为巩固皇权,进了许多忠言。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后,必大更是官高权重,做了参知政事、右丞相、左丞相等官,直接参与处理朝廷大事,为安邦兴国做出了贡献。人们敬重他,皇帝倚重他,故光宗登位,又封他为少保、益国公。也是朝中重臣,要协助皇帝治理国家,但他没有忘乎所以,而是对南宋的局势有十分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不能空喊报仇雪耻,而应当积蓄国力,强兵富民,才能与金国抗衡。他反对谈金色变,也反对仓促伐金。他任宰相上的第一个奏章就提出:”今内外晏然,殆将二纪,正可惧之时,当思经远之计,不可纷更欲速”(《宋史本传》)。意思是说,现在社会比较稳定,但要居安思危,考虑到长治久安,不可急于求成。这话是针对前不久韩倪胃出兵伐金大败而归之事而言的。可见必大所持的是稳健持重的内政外交方针,表明了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为达到富国强兵的战略目的,他实行如下策略。
  在内政方面,一要强兵。他认为,”自战国秦汉以来,其兴衰治乱,鲜不以兵而其节制”。”今天下之事多矣”,应”内倚三师以为根本之卫”(《省斋文稿》卷十一《策》)。当时带甲之士号称否万,但多而杂,缺乏训练。尤其可怕的是,有的将官不懂军事,菲裙带关系或行贿而任职;有的还虚报兵丁,冒领军饷,贪赃枉法。照此下去,怎能保国克敌?他主张首先要选好将领,兵才能精。为了整肃军纪,他制订了”诸军点试法”,规定了军官升迁和差遣的条文,有时当面考察将官,看能否胜任其职。对那些不称职者,予以革除。于是”主帅悚激,无敢容私”。经考察,池州正将李忠、李自言二人”不能开弓”,必大罢免了他们的职务。对各军队自行招募的兵丁,必大常”亲阅之”,察看虚实。于是,军纪有了好转。孝宗对此,大加赞扬。二是富国。必大认为:”岁人有限,调度日增”,国力将困乏,”养兵赌国之计,赖于征商榷酌”以敛财(《省斋文稿》卷十一《策》)。他对古代轻商的做法提出异议,认为当今应大力发展商贸业,以增加收入。但这还不是富国之本,应”躬行肝陌,视民如子”,促进农业的发展。他的这种见解,不但在当时有积极的意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三是安民。孝宗即位不久,四川部分饥民闹事。皇帝忧之,问必大怎么办才好。必大认为百姓是因穷困才闹事,应下诏书去安抚,并放宽征收田赋的日期。按此行之,果然见效。淳熙年间,长江两岸久旱不雨,必大请求”捐南库钱二十万代民输”。这次赈灾活动,受到孝宗的嘉奖。又有一年,久雨不止,洪水泛滥,必大奏请皇帝减少后宫开支以赈灾,并命省部拨款抚恤。必大的这种民本思想,对稳定当时的社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四是政修。他认为,政通人和,社会安定,才能抵抗外敌。如何才能做到”政修”?第一要择人才。他对”秦桧忌刻逐人才,流弊至今”的现象很是不满,于是奏请”诏中外举文武之才区别所长,为一籍藏禁中,备缓急之用”。他还建议”重侍从以储将相,增台谏以广耳目,择监司郡守以补郎官。”(明《究简录宰辅列传》)皇帝认为他的意见很对,手以采纳。第二是考官吏。他认为,官员太多,不少是不称职的或是无事可干的,这样,民众则受害。改变这种现象的办法,就是对官吏的实绩进行考核。”考绩而升础之,则智者用,愚者伏,贤者进,不肖者逐”(《省斋文稿》卷十一《策》)。第三是固职守。当时,委州太守四年换了五个,平江太守四年换了四个,必大认为,这种现象不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应相对固定,官员在一个地方的任职,使他有所作为,有所贡献,而后离开。皇帝认为他的建议很好,决心改正这种弊病。
  在外交方面,周必大始终抱着不亢不卑的态度,表现了一个成熟的爱国政治家的骨气。高宗死时,朝廷的主和派请求派使臣向金人送协告,必大予以阻拦。后来,金使到了,有人提出应换掉孝服,穿宫袍接见,必大坚决反对,坚持穿孝服”就帷瞌引见”。有一次,南宋派赵雄去金国送国书,大臣们议论受书的礼节,必大说,我国与金是以叔侄之情相亲,尊卑名分已定,决不能自卑。有一次,传说金国将受到外敌攻击,而把军队调防保卫京城,南宋有的大臣认为这是向金国进攻的好时机。必大分析形势,认为不能出兵,要慎重一点。过了不久,证实传说是假的。皇帝说:”卿真有先见之明。”
  纵观周必大的一生,可以说是幸运的。他凭着自己的才华、胆识和品格,受到了几代皇帝的器重。他在翰林六年,”制命温雄,周尽事情,为一时词臣之冠”(《南宋书•本传》,下同)。高宗读了他的策后,赞叹道:”掌制手也”。必大任中书舍人时,所进谏之言,切合实际,无一空论,并且敢于直言,深得皇帝赞许。孝宗常去球场玩乐,必大认为有碍于政务,劝他”自爱”。孝宗说,你的忠言很好,仇耻未雪,我不应该贪图玩乐。并且,赞扬必大”不迎合,无附丽,联所倚重”。(《宋史•本传》,下同)于是升他为侍读。必大任参知政事时,处理军政大事。公私分明,且又果断。皇帝嘱咐道:”每见宰相不能处之事,卿以数语决之”。做了丞相之后,必大更是朝中砾柱。孝宗病重,传位给太子时,特嘱托他辅佐新君。光宗登位,问必大当世急务,必大说,要选用好人才,广开言路。宁宗即位,又向他求言,必大说要注重崇俭、久任等四事。可见,四代君王,都对必大比较信任。
    但从周必大成长的经历来看,他的一生也不是一叫风顺的。他4岁丧父,由母亲督促他读书;12岁时,母亲又去世了,只好跟随伯父去广东;十四岁回庐陵,不久又随伯父辗转各地。青少年时的生活飘泊不定,但他刻苦勤学,终于成才。走上仕途后,忠君爱国的思想一直未变。为了维护朝廷的利益,他直言进谏,公正处事。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也得罪了权贵,几次被贬出京城。如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因反对权臣瞿婉容提倡的”碍止法”,被贬知南剑州,改任福建提点刑狱;乾道九年,因反对贵威干预朝政,被解除兵部侍郎兼侍讲之职,去建宁任知府。绍熙年间,必大为左丞相,授何糖为司业。可何糖嫌官小职微,不愿去任职,而右相留正,则奏请改任,并提升了他。因此何糖感谢留正而怨恨必大。当何檐升任台谏后,便弹劫必大,致使朝廷免去了必大左丞相之职,诏以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再以少保充醋泉观察使。必大不赴任,又降为荣阳郡公。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必大再三上表引退,结果以少傅致仕。他退休在乡后,在朝的韩倪胃等权臣还指责必大、留正等”立伪学之名,以禁锢君子”。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御史施康年又弹劫必大”首倡伪徒,私植党与”。于是,必大便降为少保,第二年才复为少傅,算是恢复了名誉。而这时,必大已经七十六岁了。他虽退休多年,却有罪名在身。不过,心胸宽阔的周必大,不会因此而过于苦恼。他对官场早有较清醒的认识,壮年时,就写过”从来仕途风波恶,却是江神不世情”,”布谷独可听,要当早归耕”的诗句。往事如烟,功利如水。周必大从庐陵出征,经坎坷,历风雨,取功名,创伟业,终于又因到出生的地方,血肉与灵魂同庐陵大地永远融合在一起。
周金成 发表于 2012-4-7 14: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下来慢慢看,
周奇 发表于 2012-12-11 20: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益国文忠公周必大生平简录
      
       周必大,(公元1126-1204年),字子允 ,一字洪道,号省斋,又平园老叟。北宋末,其祖父周诜,河南郑州管城人,官至庐陵通判,时因金兵扰宋,家乡战乱,举家迁徒官所,定居于辖内的东昌松树下,后,其子孙散居东昌街市(今江西吉安县永和镇镇政府所在地)。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其父周利健夫妇探望时任平江府(今江苏苏州)知府的岳父王靓,适逢其父利健奉旨出使湖湘,母亲王氏身孕将娩,不便于路途跋涉,只好留在平江府。该年七月十五日已时,必大出生于平江府外祖父家。
     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年底,父亲出使湖湘完毕,携必大母子从平江归庐陵永和与家人团聚。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其弟必强出生。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祖父庐陵通判任职期满,前往朝廷(当时设杨州)述职,父随侍同往,不幸,祖父享年65岁;父亲享年38岁,同卒于杨州。不满三岁的必大及姐、弟必强,随母奉侍祖母居于永和家中,期间,遭逢金兵南下追击隆祐太后,必大全家避难于江西安福县杨梅村,其叔祖周讽家,逃难时家财寄于王秀才家,归来却家财尽失。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居于永和家中,生活艰难,全家曾吃野菜度日。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随母亲探省并寓居时任衡州安仁县令的舅父家。
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八岁时,在永和从梁克道为师,接受蒙训。
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十六岁的姐姐,嫁与伯母之内弟尚大伸为妻。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外祖母卫国宋夫人,前来探视,将母亲及必大兄弟接于信州(今江西上饶市),居于外祖母家,期间,母亲严格教子,并为其择汴人陈持为师求学。
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外祖母不幸染病而卒。
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正月,母亲不幸去世,享年三十七岁。不满十三岁的必大无力安葬母亲,只好将母亲暂厝于信州城北的茶山。伯父利见奉命将出任广东转运使,得知此不幸消息,毅然担起抚养和教育必大兄弟的责任,从京城临安绕道信州,将必大兄弟,接回永和家中,后又带至广东官所。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伯父奉诏出守辰阳,又将必大带往辰阳。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伯父利见因故罢官,必大随伯父寓居于赣州,在寿量寿,择泰和人氏陆府,字圣修为师,和众兄弟一起读书求学。
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春,其师陆先生赴京参加科举大考。自该年至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五年中,往来于赣州,庐陵读书。
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伯父利见再次被任命为辰州太守,又随伯父前往辰州官所。
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祖母张夫人不幸逝世,享年五十五岁。随伯父奔丧返回家乡。
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正月,将祖父与张夫人正式合葬于庐陵郡庐陵县高泽乡金风山。秋季,必大经乡试合格,庐陵郡荐送参加省(会)试。
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正月,伯父利见逝世,享年六十四岁,四月十六日,必大擢进士弟,授左迪功郎,后又授微州司户参军。司封郎王葆(字彦光),爱其洽博,将女许以必大为妻。
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伯母病逝,享年五十五岁。该年朝庭任命周必大代理赣州于都县尉。
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必大亲自前往江苏昆山迎娶王氏至永和家中。
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十二月调任京城临安太平和剂局主管官,居住在临安漾沙坑。
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正月初八,儿子周纶出生。六月二十九日,邻居家中失火,延及数十家财产被烧,属下几人被抓,按刑律该定死罪,为救属下,必大主动揽责,后被撤职,携妻儿前往时任广德太守岳父王葆家。
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必大又考中博学宏祠科,差遣为建康府教授。
绍兴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七月二十一日,取道运河前往宣城考察,八月初一,驻宣城考试院,九月初六日,返还官所。
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二月二十四  日,任命为太学录,六月,任职左文林郎。八月初十,弟必强(字子柔)去世,享年三十三岁。九月初二,应朝廷选派参加馆职考试,九月十一日,在学士院参加策论考试合格,高宗读其策曰“掌制手也”。九月二十八日,任命为秘书省正字,十月二十五日,在后殿受到高宗召见垂询。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元月十六日,被点名前往垂拱殿,指派担当公试、补试、类试考校官,四月二十八日,改任左宣教郎,十月十八日,兼任国史院修编官。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五月二十四日,任命为监察御使,七月十日,孝宗前往太庙祭献,必大代理光禄丞行事。七月二十七日,转为左奉议郎,八月二十三日,任命为起居郎,九月十四日,兼任类编圣政所详定官,九月二十四日,兼任代理中书舍人,并暂时兼代理给事中职务。撰有《岳飞叙复元官制》、《论婉容翟氏位官吏碍止法人转行状》等文。
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三月十三日,同金安节联名上奏《缴驳龙大渊,曾觌差遣状》,反对孝宗破格提拔龙大渊、曾觌为知阁指挥。三月二十七日,上具奏折,自请处分,获准外放奉祠,主管台州崇道观,四月初四,登舟回庐陵永和家中,五月,前往时任于都县知县的姐夫家,看望姐姐,六月二十三日,返家居于永和本觉寺。
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六月经考核转为左承议郎,十一月再次任命主管台州崇道观。
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三月,姐姐不幸病逝,享年四十七岁,十月,专程前往上饶,将母亲灵枢奉归家乡庐陵,十二月二十八日,重新安葬母亲于庐陵县高泽乡长冈,并将弟必强葬于母亲墓地旁边,并为母亲、弟弟撰写了墓志铭。
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三月初四,携家人泛舟入浙,探视退闲后居于宜兴,岳父王葆的病情,三月二十七日,到达宜兴,六月初一,岳父王葆不幸病逝。八月初二,经考核转为左朝奉郎,八月二十四日,携家人从宜兴返家。十二月初三,回到永和家中。
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在永和老家奉饲,四月被任命暂时代理南剑州知府,未赴。
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赴任南剑州知府,四月初七,乘船从永和出发,四月十八日,行至丰城,四月十九日,改授福建提点刑狱,乃以避父讳为由,上奏《乞避私讳申省札子》辞免。闰五月十九,到达昆山,祭祀岳父王葆,七月十四日,获孝宗召见垂询,七月十八日,任命为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经考核,转为左朝散郎,九月十一日,兼任国子院修编官,兼任实录院检讨官,十一月初二,随孝宗前往景灵宫太庙祭献,十一月初六,郊祀大礼,担当读册官。该年必大在临安纳有小妾,名:孙芸香。
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正月初一,孝宗在大庆殿为高宗,吴皇后上尊号,颁布册封诏书,必大代理礼仪侍奏,中严外办,又差允奉宝行事,三月二十三日,孝宗亲临正殿为三子赵 颁布皇太子册封诏书,必大奉宝行事,五月初一,兼任代理兵部侍郎。七月初四,孝宗在选德殿召见周必大和王之奇、陈良翰三人,必大退而上书“《论久任》、《论四事》”二道奏折,七月十九日,任命礼部侍郎,七月二十四日,皇上有旨,仍兼任直学士院,升同修国史,实录院修撰,九月初八,兼任侍讲
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正月十一日,暂时代理中书舍人,二月十四日,因张说、王之奇,被孝宗破格擢拔为签枢密院事,张、王二人,上章辞免,必大坚不草具答诏,以示反对。二月十六日,孝宗震怒,下令罢退必大所有官职,着令回家奉祠反省,并限定当天离开京城。六月二十二日,回到家乡永和,六月二十三日,搬迁吉州望云门(今吉安市区)新居。
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正月,任命知建宁府,不赴,二次上奏,请求奉祠,未获批准,六月初一,小妾孙芸香病逝,买地将其安葬于吉州南二十里的圣居山,必大为妾撰有《芸香志》。八月初八,乘船至丰城,停泊不前,以疾病复发为由,上奏朝廷,请求辞去建宁知府一职,九月二十七日,获准奉祠主管江洲太平兴国宫,十月二十八日回到吉州家中。
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正月,经考核转为朝请郎,四月二十二日任命为右文殿修撰。
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正月二十三日,离开吉州,二月十二日,到达余干县,探视妻子王氏的姑妈,三月十九日,到达临安,三月二十一日,在隐岫殿向孝宗阐述治国安邦之道,三月二十二日,任命为敷文阁待制,侍讲,六月十三日,兼职代理兵部侍郎,八月为太上皇七十庆典上尊号,必大拟草会的“性仁诚德经武讳”,得到太上皇、太上皇后和皇上一致高度赞赏“数句用经语,概括明务,非卿不能为,真大手笔也。”八月十九日,兼任直学士院,九月初九,兼任侍讲,闰九月初五,任兵部侍郎,十月十九日,兼任太子詹事,十一月初一,孝宗在大庆殿为高宗上尊号,颁布册封诏书,必大代理礼侍押宝官,十二月初四,经考核为朝奉大夫,
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正月初十,以兵部尚书,永宁侯的名义,接待金国贺春使者,出席在赤岸的宴会。三月二十六日,参加德寿宫太上皇庆典,册封为管城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四月十一日,转为朝散大夫,九月初二,兼任侍读,十月初五,文德殿发出中宫册宝,进解牙牌,十一月十一日,皇上自太庙登玉辂,过青城,举行郊祀大礼,必大担任执缓官,十二月初五,车驾谢太乙宫,次诣去璇玑观,簪花御圃,对御酒三行,宣劝两盏,十二月二十日,赴璇玑观奏告奉安北斗神像,干办本宫霍汝弼传旨赐香茶,十二月二十四日,任命为吏部侍郎,十二月二十六日,册封为管城县开国子,增加食邑二百户。
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五月二十六日,转为朝请大夫,五月二十八日,任命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太子詹事,兼侍读,七月二十七日,兼任修撰国史,九月二十二日,同宰执侍从等大臣,前往芙蓉阁观击毯,然后在选德殿参加赐宴,十一月二十五日,经考核转为朝议大夫。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正月二十四日,上奏请求外放地方任职,孝宗不同意,三月二十日,选拔担任御试举人详定官,五月初四,在隐岫殿,呈述国策,获得圣旨,撰写《选德殿记》,闰六月十三日,向孝宗呈览《选德殿记》,十月十八日,转为中奉大夫,十月二十二日,在会庆节上,代理殿中监一职,孝宗授以必大金盏银盘,十一月初三,又请求外放地方任职,孝宗不批准,且批示,不得再有类似要求,十一月二十五日,孝宗将必大宣至选德殿,令中使带他来到新近树立的刻有《选德殿记》石碑之下,传旨云:《选德殿记》一文,词采赡蔚,今初立石,召卿观览,宣坐,赐酒,并赏赐亲笔书写的白居易《七德舞》、《七德歌》一轴,十二月初四,任命为礼部尚书,兼职翰林学士,十二月二十七日,以端文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的名义,陪伴全国的新春贺使者,并出席在都亭驿站举办的宴会。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正月初二,孝宗亲临辛祈殿祭献,必大担任初献官,二月十八日,获圣旨撰写《皇朝文鉴序》,四月十三日,转为中大夫,五月初二,请求宫外奉祠,孝宗不同意,五月初十,夏至,祭祀皇地祗,必大担任初献官,当天还为东宫皇太子讲解《礼记》彻章,五月二十三日,转为大中大夫,九月十五日,孝宗自太庙登玉辂,入丽正门,举行明堂大礼,必大担任执缓宫,九月二十八日,上呈奏折,请求外放奉祠,十月初一,孝宗批复,“依,已降诏不允,不得再请”,十月初四,随驾前往太乙宫璇玑观,对饮五盏,十月十一日,爵位进一步加封为开国伯,增加食邑三百户,十月二十八日,会庆节,金国使者前来祝贺,皇上指定必大前往驿站出席宴会,十一月初二,任命为吏部尚书,又兼职翰林学士承旨,十一月初三,宫内传出圣旨,必大已任吏部尚书,又兼翰林学士承旨,政务繁冗,今后没有特别交代的撰写任务,其它杂事可全免除,必大两次辞免兼职承旨,孝宗皆不同意。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正月初六,奉旨前往驿站,出席金国贺春使者宴会,四月二十七日,上呈奏折,请求外放奉祠,四月二十八日,收到皇上不同意的诏书,再次上呈奏折,请求外放奉祠,四月二十九日,孝宗还是不允,并复,不得再请,五月初四,在讲筵听读《三朝宝训》终篇,课后皇上赏赐金匣、端砚、鞍马,五月初六,参加皇上在秘书省道山堂赏赐的御宴,五月十七日,任命为参知政事,奉孝宗敕令,以孝宗皇帝的名义,精心撰写了一份《劝农桑手诏》,五月十八日,门司谢安道来文德殿宣布任职文告,组织新班,赏赐品茶,五月二十七日,受经筵彻章,转为通议大夫,进封荥阳郡侯,增加食邑四百户,六月初五,迁居政府,六月初七,前往德寿殿谢恩,太上皇高宗,赐予亲笔书写的《千字文》一轴,七月十二日,皇上下令他主管详定司,七月十四日,皇上派人赏赐他生日牲饩,米面,羊酒。八月十三日,因为旱灾,必大上奏自请处分,八月十四日,朝廷二次发布文告,宣布皇上不同意必大自请处分的要求,八月十九日,天降大雨,皇上赏赐酒果,九月十二日,秋季祭祀上帝,必大担任初献官,十月二十八日,会庆节,前往驿站出席招待金国使者的宴会,十二月初八,《国朝史志》书成,宰执以上大臣前往史院观书,主管诸司传旨,赐酒、赐香药,十二月二十八日,隐岫殿奏事,曲宴。
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正月十三日,转为通奉大夫,增加食邑五百户,四月二十九日,赴讲筵听读《正统》终篇,御药院吏持赐目,赐金带,象简,五月初四,参加道山堂的赐宴,五月十三日,同宰执一道,因久雨不停,请求沿用庆历年间旧例,朝廷只任用一名丞相,二名参知政事,其余官员全部降职,以求免除灾异,孝宗不同意,十月二十二日,会庆节,前往驿站主持,陪伴金国使者宴会,十一月初八,冬至,孝宗祭祀上帝,必大担任初献官,
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五月二十六日,上奏请求退休,不允,五月二十七日,第二次上奏,当晚第二次接到不允诏,九月初二,任命为知枢密院事,九月十三日,举行明堂大礼,必大担任仪仗使,九月十九日,进一步加封,为荥阳郡公,增加食邑四百户,十月二十二日,会庆节,前往驿站出席招待金国使者的宴会,十一月初七,正谢,加封食邑五百户,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往尚书省,参加皇上的赏雪宴会。
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七月十三日,前往社稷坛祷求降雨,当天,上具奏折,请求因旱灾,要求罢免官职,又请求辞免生日牲饩,七月十四日,孝宗批示:“还政引灾,已难徇情,续龄锡庆,何必预辞,”七月十九日,天降大雨,皇上恩赐酒果,十月二十二日,会庆节,前往驿站,出席招待金国使者的宴会,十月二十九日,冬至,皇上祭祀昊天上帝,必大担任初献官。
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正月初九,前往驿站主持招待金国贺春使者宴会,六月初三,任命为枢密使,御药邓从训陪同前往枢密院上任:宣布圣旨,立班恩数,并依宰臣,六月十二日,殿门受告,增加食邑一千户,十月初九,通告全体宰执听讲《未济卦》终篇,十一月初一,参加道山堂举行的赐宴,御药吴回传旨,赏赐鞍马,笏带,香茶。
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正月,皇上祭祀昊天上帝,必大担任初献官,二月十三日,在清华阁二次奏事,曲宴,饮酒五行,二月十四日,内侍郑大享前来宣旨,赏赐出格茶龙团胜雪潘衡墨,六月二十七日,上具奏折,请求依照庆历二年旧例,任命宰相兼任枢密史,六月三十日,孝宗批复,同意周必大意见,十一月二十二日,举行郊祀大礼,必大担任仪仗使。十二月初一,在大庆殿为太上皇,寿圣皇后上尊号,颁布册封诏书,必大代理中书令,在前引导,前往德寿宫,一路上奉册读册,此前又担当书册文官。
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正月十四日,接受增加食邑一千户文告,二月,参加德寿宫的寿辰庆典,转为正议大夫,增加食邑一千户,四月十六日,孟夏,祭祀上帝,担任初献官,四月二十九日,同宰执一起听读陆贽的《奏议》终篇,五月初六,前往秘书省参加御筵,九月二十三日,上具奏折,请求外放担任祠官,皇上不允,九月二十四日,又上具奏折,重申请求外放祠官,皇上第二次不允,并降诏:不许再有请求。十二月初五,前往中书省参加赏雪御宴。
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二月十五日,转为光禄大夫,任命为右丞相,增加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二月二十二日,御药前往朝堂宣布成立新班,必大主管国史院,主管修编《国朝会要》,主管敕令,三月十二日,迁居右相府,五月十三日,大臣同僚弹劾 王谦,必大因荐举王谦受到牵连,请求待罪,孝宗降诏不允,六月二十一日,因旱灾,请求罢官,皇上不同意,七月十三日,必大祷雨于圜丘,担当亚献官,当天还上具奏折,请求皇上免除生日牲饩,又同王丞相,黄参政上奏,请求减少俸禄,得到批准,八月初三,皇上又批复,宰执恢复旧俸。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三月初七,从宪节皇后的谥号册宝进入太庙,必大奉册授宝行事,从高宗的谥号册宝进入德寿宫,必大奉册授宝行事,高宗梓宫进发,必大代理太傅,持节前导灵驾,及奠谥宝,监掩攒官,四月初五,内侍梁彬宣旨抚问,赐银合茶药,五月二十二日,奉命主管编修玉碟,二次奏请提拔留正,孝宗御笔依批,九月六日,举行明堂大礼,孝宗朝献景灵宫,必大担任初献官,九月八日,孝宗祭祀明堂,必大充大礼使,九月二十八日,必大正谢,进封为济国公,增加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十一月初四,必大请求退休,告老还乡,皇上向必大表达了传位于太子之意,朕正想,委托爱卿鼎力相助太子治理国家,请爱卿不要推辞。
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正月初八,在文德殿宣告皇上的任命诏书,必大转为特进,任命为左丞相,晋封为许国公,增加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正月十一日,御药关礼宣布文告,组织新班,当日他请求奉祠,正月二十八日,内批,必大兼职主管玉牒,监修日历,二月初二,光宗受禅登宝位,三月初一,在文德殿隆重宣告皇上的任命诏书,必大转为少保,进封益国公,增加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必大奏“用人、求言”二事,此后,必大曾五次上奏辞免,皆降诏不允,三月十一日,必大又请求序位排列在嘉王之后,皇上不同意,四初六,光宗亲临太庙祭,必大为礼仪使,四月初六,光宗亲临太庙祭祀,他充礼仪使,五月初六,必大乞解机政,降诏不允,宣押如仪,五月初七,遭谏议大夫何澹弹劾,五月初八,任命为观文殿大学士,出判谭州,太上皇孝宗赐金器,香茶,五月初九,必大先后两次上奏辞免,请求以原官奉祠,殿中侍御史乞因辞,勉从所请,是日,被任命为醴泉观使,五月十九日,来到宜兴,七月十七日,溯赣江归家,九月十一日,回到吉州,开始在南园(吉州贡院旧基上)筑堂建屋,以备退休养老之用。
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必大在庐陵永和郊居种莲以寓目,三月二十二日,孙,周颢出生,九月,重阳节之前,堂兄必正解印而归。十月二十七日,改任职知隆兴府,必大二次上奏辞免,皆降诏不允。
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八月初六,任命为观文殿学士,出判潭州,必大前后三次上具奏折辞免,皆降诏不允,十一月二十四日,至潭州上任,皇上惠顾,增加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
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六月二十四日,收复观文殿大学士文告,二次上奏辞免,皆降诏不允,并批示不得再有陈请,七月二十日,因举荐监文思院常良孙失察获罪,降为荥阳郡公。
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八月二十二日,收复益国公文告,十二月十六日,改任知隆兴府,十二月二十日,返回庐陵,此年,在潭州任上,公务之余,采用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记,北宋毕昇发明的活版印刷方法,以胶泥制作活字,刊印了自己的著作,《玉堂杂记》,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书籍,周必大成为世界活字印刷技术的第一推广人。
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正月初八,回到家乡庐陵,改任知隆兴府文告亦至,正月二十日,上奏辞免,朝廷不同意,又上奏第二札辞免,二月二十五日,收到皇上恢复必大醴泉观使的敕书,七月五日,宁宗即位,准诏言事,必大上呈奏折《奏四事》,八月二十六日,朝庭宣告诏书,必大转为少傅,增加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必大上奏辞免,皆降诏不允,九月明堂加恩,增加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十月初七,皇上派遣合门簿书武功大夫赵嗣祖,承受成忠郎王松,前来宣告赏赐必大为少傅的文告,二次上表辞免,皆降诏不允,直到第四次请求朝廷收回所授,皇上才有皆,依所乞,十一月二十日,乔迁新居,且在新居东,开壁了田园数亩,因为新居地势坦夷,故名之曰“平园”从此开始亦自号“平园老叟”。
庆元元年(公元1995年),正月初一,接连三次上表请求引年致仕,七月初七,朝廷宣告诏书,周必大以少傅身份致仕,增加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
庆元二年(公元1996年),退休在家乡庐陵,组织并亲自参与刊刻《欧阳文忠公集》,
庆元三年(公元1997年),三月十四日,儿子周纶倅临川,必大将自己多年之心得,作诗〈送纶丞郡临川十以箴〉:“莅官以勤,持身以廉,事上以敬,接物以谦,待人以恕,责已以严,得众以宽,养和以恬,戒谨以独,询谋以佥。箴规语女、夙式(阙)瞻”。十一月,皇恩浩荡,增加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是年《欧阳文忠公集》计一百五十卷、《附录》五卷刊刻成功。
庆元四年(公元1998年),在家乡庐陵与家人、亲友韵诗、唱酬、游乐,养老。
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九月,明堂加恩,增加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
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二月,监察御史施康年,觉察到先年吕祖泰上书涉及周必大的姓名,引发又一轮的“伪学风波”,必大因此被降为少保。是年,开始组织并亲自参与刊刻《文苑英华》。
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四月二十六日,十二月,内批必大恢复原官,该年继续刊刻《文苑英华》
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正月初六,收到朝廷恢复其少傅官职的文告,五月十五日,儿周纶经朝廷考核合格,十月,周纶任命为大理司直官职,十月十七日,益国王夫人去世,享年69岁,十一月,增加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是年,继续刊刻《文苑英华》
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三月初一,安葬益国王夫人,于庐陵县儒林乡斗冈之原,周必大亲笔为夫人撰写墓志铭,十月初一,清晨,周必大在家中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九岁,其子纶按必大遗嘱,上奏朝廷,宁宗下诏,辍朝二日,以示衰悼,追赠必大为太师,拔付银绢一千匹两,用于办理后事,十二月初八,与王夫人合葬于庐陵县儒林乡的斗冈之原,墓志铭由其生前同僚好友,时为通议大夫,提举太平兴国宫,奉化开国伯,食邑八佰户,素有“翰林之才”的词臣楼钥撰书:其墓志铭颂曰:“世非之才,何谓才难?有君无臣,自古所叹。吝骄平凡,动则为己,不合是忧,安得其伟。直道而行,无患失心,一有遇合,奚翅断金。于皇孝宗,才选于众,诞漫畏缩,慨不足用。堂堂益公,负王佐才,始以文鸣,芸省兰台。高文大册,追配古作,独步禁林,不负所学。二十八年,相为始终,屡 而奋,致身上公。尧即授舜,舜亦命禹,首赞大议,龙飞再睹。功成身退,乐哉平园,晚陈四事,,不已于言。既挂衣冠,无与世道,胡不百年,遣此一老。星陨于堂,人之云亡,不亡者存,文章光芒。惟子是似,观行取则,其后有兴,视此铭刻”。是年年底,《文苑英华》计一千卷,刊刻成功,成为周必大刻本流传于世。
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二月二十五日,朝廷赐周必大谥号曰“文忠”。据《谥告》记载:公“道德文章为世师表,功名始终,视古名臣,为无愧也矣。在位最久,得军最专。谨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廉公方正曰忠’。考行易名, 时二美,岂无他人?莫如公宜。请谥曰‘文忠’,谥之至美者也。三省同奉圣旨,奉敕宣赐文忠公”。
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十一月,宁宗专门派遣亲信内侍张延庆至庐陵“平园”传旨,宣赐宁宗皇帝的亲笔御书,“忠文耆德之碑”六个大字,重新修茸陵墓,陵墓前神道碑上的铭文记载:“嘉定元年,公之子纶告于朝,天子曰:‘噫,此四朝宗臣也!’谥以文忠,御书‘忠文耆德之碑’以赐,且诏臣楼钥为之文……”可见铭文是由当时为正议大夫,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兼修国史,兼实录院修撰,奉化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词臣楼钥奉敕撰写的,并诏令时为朝散大夫,试尚书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兼侍讲,兼修玉牒官,赐金紫鱼袋的词臣,章良能亲笔书写碑文。书写的碑铭颂曰:“魏魏孝宗,天赐睿智,二十八年,是为盛际。猗 益公,善始以终,始进以文,终察其忠。再折奸萌,逆鳞以批,事定言验,(此处缺字),表表忠节,献纳论思,知无不为。弥缝辅赞,百工惟熙,三圣相授,同守一道。公实佐之,家有宸藻,忧边思职,具存宏模。临机辄断,华夷密如,告老退休,著书自若。拳拳斯文,以惠后学,天不 遗,殄瘁兴悲。既铭公墓,又勒丰碑,生荣身死,美君显是。为宗臣后庆其衍”。
纵观周必大的一生,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其高祖定,以农桑起家,曾祖衎,以读书起家,祖父诜及伯父利见,父亲利健,俱登进士第。受到家庭好学的学风滋养。少年时,适逢战乱,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特殊时代,家也遭不幸,三岁,祖父及父亲同时逝世,十三岁,母亲也病逝。青年时期的必大,母亲死后,随伯父辗转各地。正是这种艰幸的生活磨砺,培育了他从小刻苦自励,勤奋好学的精神。又受家乡丰厚的庐陵文化熏染,非常仰慕以欧阳修,胡铨等家乡先贤,崇文正气,忠贞爱国的高尚气节。孕育了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和坚韧,沉稳、严谨、自律、刚正的性格。他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先后中取进士,高中博学宏祠科,历仕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代皇帝。为官近五十年,以搏洽的学问和过人的才华,获得几位皇帝的倚重和信任。从政期间,他勤政、爱民、刚正、自律、谦恭务实。为维护朝纲,他立朝刚止,不畏权幸,为此,而付出了二度回家奉祠反省的政治代价。进入宰执以后,对南宋的局势有着十分清晰的认识,不论是在政治或军事方面都提出了很多稳健持重有效的治国安邦方略,在外交方面,保持着一种不卑不亢,爱国忠君的铮铮骨气,为南宋中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称他为“太平宰相”,成为受人敬仰的一位政治家。            
周必大所著文类极广,是一位高产的文学家,著有为政事所作的各种诏、诰、制、表、奏、檄等,还有为自己,亲友所作的诗、词、赋、题跋、序文、启、记、行状、神道碑、墓志铭、书信等等。有八十一种之多,后其子周纶收编成《文忠集》,后人又几经刊刻,编成《益国周文忠公全集》计二百卷。清收录进《四库全书》,四库馆臣高度评价他“以文章受知孝宗,制命温雅。文体昌博,为南渡后台阁之冠,著作之富,自杨万里,陆游以外,未有能及之者”。
他一生热爱生活,交游极广、兴趣博雅。公务之余,亲自用胶泥制作活字印书,成为世界活字印刷技术第一推广人,其事迹至今镌刻在北京世纪坛青铜甬道的墙壁上。七十岁退休之后,还不顾年迈,不遗余力地倾注于刊书事业,使得《欧阳文忠公集》、《文苑英华》两部大著,流传于世。文献考据也很有建树,人们认为:“甚至比南宋文献考据学家周紫芝稍胜一筹,与近代著名的文献考据学大家陈垣可相提并论。”四库馆臣评价他“考据亦极精审,岿然负一代重名。”他的书法自成一体,雄浑刚劲,宋著名学者王柏赞为“益公之字、端重谨密,如其为人,足为世人之法矣”。
周必大功绩辉煌,炳耀史册,被称为庐陵先贤中,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集政治家,文学家,大学者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受到无数后辈人的敬仰,他既是庐陵忠节祠的“四忠一节”之一,又是庐陵明学书院中的“五君子”之一,还是庐陵“九贤祠”中的一员。周必大距今已八百年多年,他的精神永放光芒,值得我们世世代代弘扬和继承。
                                                          周南飞录撰
                                                           公元2012年11月
84513080 发表于 2012-12-12 07: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丰功伟绩   流芳百世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23 23:14 , Processed in 0.0243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